世界货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货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范文1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人民币汇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然而,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与是一致的,币值稳定定则包含国内价格稳定和汇率稳定两个方面,而汇率稳定又与收支平衡关联,因此,四个货币政策最终目的在于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发展进程不同,世界各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也不同。

1、欧盟

欧盟各成员央行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在不违背物价稳定目标的同时,还应该支持欧盟的整体经济政策,为实现欧盟的目标做出贡献。欧盟的目标是确保高就业,实现经济在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可持续增长,增强欧洲经济实力。

2、美国

美联储理事会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和信贷长期增长同经济增长相一致,以此实现就业的最大化,稳定的物价和适中的长期利率。

3、中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往往测重于币值的对内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了多重的演变和修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才得以形成;其紧紧服务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体现了金融与经济的相互协调。

二、货币传导机制的比较

1、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演变

战后美国60余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可归纳为:(1)货币政策中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决定的(2)金融市场条件制约了美联储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特点:(1)利用利率调整来影响金融市场,价格水平和国内的宏观经济,但利率对新经济的影响相对而言较小。(2)投资和消费依靠资产价格、财富效应来调节。(3)银行信贷的作用越来越弱。(4)美元汇率传导机制作用越来越强。(5)预期因素传导作用日益明显。

2、英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变化

1993年英国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手段,以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建立框架。此后,这样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通过官方短期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资产价格及长期利率、预期和信心,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同时,汇率的影响也日益强大。

3、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利率渠道传导机制、资产组合效应渠道传导机制、信用供应渠道传导机制、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机制、财富效应渠道传导机制、还有汇率渠道传导机制。

总之,为了提高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应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建设;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转变和回归其合理定位;加大金融机构改革力度,调整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加强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1、配合方式

从特点上来看,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方面更加有效,财政政策在税收、税率、支出等方面,对调控经济机构有着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不可替代的功能。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模式有四种:“双紧”政策、“双松”政策、“紧财政与松货币”政策及“紧货币送财政”政策。不同的组合方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不同,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也是不同的。

2、方式演变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一般都能够较为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力度是相似的。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又要保持适当的经济活力,或者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又要防御通货膨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的配合方式,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的配合方式,一般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

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问题与选择

针对以上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还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的关系比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更间接,而货币政策意图产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渠道,从而导致时滞更长,效率更低。

第二、货币供应量难以准确的计算,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主体主要采用利率为中介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货币供应量易受到其他一些指标的干扰,例如货币化比率的变化,因而,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货币功能的变化,可以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以此导致在经济体中的货币的供应量难以准确计算。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主要措施有:

1、为实现以利率水平为中介目标创造条件。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的利率体系,使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加快;(2)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以此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相关机制,提高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的功能;(3)改革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定,一步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4)加强外汇管理机制及汇率机制的相关改革。

2、通货膨胀目标值的催生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田勇:《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选择》

世界货币范文2

关键词:世界货币;利率汇率市场化;特里芬难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阻碍

2015年11月,人民币被IMF列入了SDR名单,距离上一轮评估历时整整五年。IMF总裁拉加德在会上宣布:“人民币加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也是对中国政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突破的肯定。”但同时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也面临诸多阻碍。

(一)国际人民币使用量少

贸易支付量少。在2013年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支付的情况中,中国2013的出口额是世界第一,占了12.35%;美国排名第二,占8.57%。然而,世界贸易基本用美元支付,占44%左右,31%是欧元支付,9%是英镑支付,人民币仅占2.03%而已。可见中国占了世界12%以上的出口,但只有2.03%的人民币做结算,国际接受程度低。国际债券中人民币债券占比也很低。2014年各种债券的分布中,45.3%的债券用的是欧元,35.9%用的是美元,人民币只有0.3%。所以必须要增加人民币债券,这也是于2015年10月19日访问英国的重要原因。2015年10月20日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50亿人民币债券,第二天21日建行发行了10亿的债券,第三天22日,农行又发行了10亿债券。这些举措都意在拉高上述的指标。外汇交易数量不足。2013年全球外汇交易排第一的是美元,占43.5%,欧元排第二,日元第三英镑第四。人民币排第九,占1.10%,还不如墨西哥比索和加拿大币。中国要想在储备货币中站稳脚跟,至少要超越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币,排世界第五。(二)人民币自由化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首先要自由化,也就是可以随时兑换。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两个方面: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对于前者,2015年10月24号,央行已经宣布利率完全自由化,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对于后者,现阶段我国对美元的汇率属于固定汇率制,在2%的允许区间里上下浮动。汇率自由存在的难度不容小觑。首先汇率弹性的增强会使出口企业存在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很多企业反对推进自由化。再者央行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也不愿意推动人民币的自由化。要想完全改成浮动汇率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特里芬难题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但在该体系下美利坚合众国与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是完全不同的。美利坚的外部均衡目标是要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美国要保持币值的坚挺,就要使得贸易树杈;而其他国家是想要尽可能地积累美元储备,美元则需要大量在海外沉淀。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其结果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这种难题就是特里芬难题。那寻求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人民币,也将面临“特里芬两难”。这次主角不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如果人民币想成为世界货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人民币流出,可能会造成进口大于出口的逆差现象。因此人民币要想坚挺,必须得有着国际收支的顺差来支撑。

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方法

(一)提高人民币在全世界的使用量

要想国际接受人民币,必须要有四个特征: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便捷性。目前人民币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人民币的对内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风险不足以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各种冲击。这些年人民银行大量外汇套期保值加大了基础货币投放,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过于强烈。其典型表现是,房地产价格和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因货币流动性过剩而急剧上涨,存在大量的经济泡沫,市场的平稳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次,人民币对外安全形势严峻。新世纪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以人民币币值低估为由频频施压,试图迫使人币汇率大幅升值。目前这种对策很难改变,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还不够强大。此外,中国为了换取在美国贸易中的话语权和优先权,持有了很多美元外汇以及国债。过度持有美元资产,必将成为中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提高人民币安全性刻不容缓。面对人民币外汇交易不足的问题,2015年9月30号我国首度允许国外央行进入外汇市场,10月15号更进一步规定,从11月开始,交易时间延长,从下午4点半到晚上11点半,目的就在于11点半和伦敦挂钩。主席2015年10月21日访英国的另一个成就,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签署合作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曼切斯特机场,伦敦谷物交易所大楼等基建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投资用人民币,只要英国要还钱也用人民币,外汇交易便会起来。只有前两个问题解决了,提高存款的问题才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因为如果发债也有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的存款需求才会大幅上涨。

(二)推动人民币汇率自由化

汇率自由化的措施也不可忽视。目前,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1%的变动区间上升到2%,将来会有更进一步的调整。汇率自由化,就意味着浮动汇率,那么,浮动汇率有什么好处?单一性、自发性、微调性、稳定性、政策自主性和纪律性。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缺点带来的损失。汇率管理的主要手段有:1)外汇市场干预手段,又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有时政府为了改变汇率直接购买外汇而改变供求关系,有时候也通过改变国内的金融变量如利率或者公开宣告窗口指导间接改变需求。2)冲销式干预3)非冲销式干预。上述的各种举措都在推动汇率自由化。除了政府的各种行为,我国还应该继续推动经济市场化,这是一个大前提,因为与国际的经济联系越密切,汇率就越具有灵活性。此外,应该加快商业银行的整顿和改革,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存在着很多的坏账,如果人民币自由化之后,会有很多国际投资者进行炒货币,这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恐慌。当前美国对我国的汇率政策影响很大,我国必须放弃定住美元,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先以此为参考过渡,并且鼓励藏汇于民,最终在民间有充分境外资产配置时过渡到完全浮动的市场汇率制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自由化之后有一个缺点,就是政府无法再去干预汇率,也就失去了对货币的管制,调控成本加大。这就需要我国外汇控制风险的能力的提高。当国际游资任意流动时,本国的货币供给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渐渐放开外汇管制,例如逐渐取消对外直接投资的管制、允许企业机构的证券债券国际化、逐步取消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或者国外企业到国内上市的各种限制、放宽金融机构国际借款的限制直至最终取消。

(三)解决特里芬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进行海外投资,而不是单纯的商品输出来增加贸易顺差。例如到英国投资,英国必须将英镑兑换成人民币还给中国。通过直接投资,使对方不得不持有人民币,才能避免贸易顺差带来的特里芬难题因此增加海外直接投资是我国政府目前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如下:投资规模。从对外投资存量看,国外在我国的投资数量是我国对外投资数量的三倍多。从对外投资流量看,2009年我国非金融累对外直接投资额高达478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同期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53,这一比例虽已经超出发展中国家1:0.206的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发达国家1:1.55和世界1:1.093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对外投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这是因为我国境外投资出资源开发性项目规模较大外,绝大多数都属中小型项目,截止2001年9月,资源开发项目的平均中方投资额为1046万美元,而贸易项目的平均规模112万美元,贸易项目过多是导致平均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近年来大中型生产项目的出现,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慢慢缩小。投资主体。就境内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性质而言,我国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投资转变。在对外投资早期主要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国门,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但这些企业的投资成功率并不理想。过去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政府决策成分居多,企业缺乏实际的自,只能根据政府的主导意向进行决策及洽谈,结果是投资企业缺乏与投资项目适应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未曾真正发挥出大型过期在资金、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投资方式。我们从海外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看,接近八成的非贸易企业运用合资方式的,而较少的企业采用独资的方式。这是因为我国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经验和实力都不足。采用合资可以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优势,享用东道国优惠政策,也能帮助企业避免或减少政治风险,同时中国企业出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些是以现汇出资,有部分从国外活的贷款出资,有些是将国内的技术专利或专有技术出资。目前,虽然新建投资还占有相当比重,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跨国并购及股权置换等方式对外投资。投资地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整理可得,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分布仍高度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但是最近趋势有所变化,港澳台虽然还是重点,已经有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大有走向世界的趋势。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404亿美元,占71.4%,拉丁美洲73.3亿美元,占13%。这说明我国投资流向呈现世界各地分散趋势。我国政府目前重要任务是为中国在这方面投资制定战略和提供一些必须补助和服务。作为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手段,中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贯彻比较优势这一总体原则,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恰当地安排实现产业与区位要素的最佳组合,才能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选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主体,配合灵活的投资方式,才会让整体投资更有效率;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殊复杂性对企业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政府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

(四)政府政策建议

1.从严格管制到有效监管简化投资审批手续和放宽相关限制条件。对于各类的所有制企业,都要删繁就简,对外投资审批手续必须做到节俭。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和企业,可以申请进行分类管理。改变监管方式。改变多方监管但监管不严格的情况,现有各项政策的配合能力较差,监管体系涉及若干政府部门,各自的政策相互抵触,效应降低甚至抵消。政府可以专门的管理机构,比如对外投资部门,对海外的各类投资进行统一管理。也要防止海外投资过程中出现偷税漏税以及国有资产大量流出,这就要求企业公开法定信息。从行政命令转向科学引导。由于过去是强制命令,海外投资限制太多难以成功。当前我们必须改变政府的职能,通过政策的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保障效率为前提,做到系统性、长期性、稳定性和灵活性。2.为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和保障政府要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例如有关经济形式。同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也很有必要。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并予以资金支持,使企业海外投资更加便利,更有效率地展开对外投资。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政府可以提供专家服务,帮助弱小的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等分析,或相关的技术援助,促进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取长补短。财政金融支持。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收入,以支持企业对新行业领域市场的开拓并提供公共服务。财政支持可通过赠款、贷款和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法律和其他保障。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无法保障投资人的权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如果能够推出,投资主体就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权利以及义务。另外,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政府还有两件事要加紧进行,一是与外国政府签订投资保护协定,二是与外国政府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外交对外投资服务。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总是相互依附的,互相带动,琴瑟和鸣。外交为经济战略服务。所以在国际政治中要善于利用经济优势来取得话语权,这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国家货币演变成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J].宏观经济研究,2009.

世界货币范文3

2001年中国投资与消费增长率都有提高,但经济增长率却随出口曲线下降,说明外部需求在主导中国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所以,要看清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就必须先看清世界经济走势,特别是美国经济走势。

美国经济存在巨大的资产泡沫,世人对此已有共识。去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未来前景如何,目前大体是三种看法,即“V”型曲线、“U”型曲线和“L”型曲线。我的看法是美国很可能走出“L”型曲线,而结论不是出自美国,而是出自日本。

日本经济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长期萧条,而且越陷越深,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导致银行体系瘫痪。首先,在过去10年中世界经济并未发生大的萎缩,在美国经济带动下,反而是最好的10年;其次,从产业面看,日本始终保持了出口优势,去年外汇储备已突破4000亿美元,所以,日本的危机显然不是来自供给过剩;第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危机中,经济萧条也会导致银行系统紊乱,但经济萧条是因,银行危机是果,而在90年代的日本却出现了因果倒置的情况,是由于银行系统紊乱导致经济萧条,这些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新特点。

认识这个特点需要展开更大的视角。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到70年代,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化,进入到这一时代,产业资本开始具有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不受物质生产增长约束的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美元,而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这说明,世界资本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或许可以叫做“虚拟资本主义,因为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所分析的自由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列宁分析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基本运行规律以及爆发危机的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不从这个新视角看问题,许多事情就看不清,也看不远。

例如汇率的决定问题。在传统经济中,本币是否坚挺,取决于产业增长好坏、是否有贸易顺差及储备是否充足,但在日本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中人们却看到这些东西统统不起作用,相反,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制造业处在长期萧条状态,国民消费40%依赖进口,经常项下的逆差超过印度一年的GDP,美元却不断走强,所以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是资本项下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决定汇率水平和一国的繁荣与衰退,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虚拟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帝国主义战争也有了新内容,即不再是为了争夺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争夺金融与货币霸权。欧元统一就有这个意味,而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也是意在打压欧元的势头,维护美元的霸权。并且可以看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国际资本的冲突正在升级。

日本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1985年,美国压迫日元升值,日本产业资本由此从物质生产领域流向资本市场,导致泡沫经济泛滥。在泡沫经济膨胀时代,企业以证券和地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得现金,再到资本市场上炒作,这使企业资产价格的上升速度,高于企业负债的速度,因此不论从企业还是银行看,资产负债状况都很健康,但当泡沫经济膨胀到顶开始破灭,一切就都反转过来。由于资产价格的下降速度,大大高于企业债务的清偿速度,就在银行内部形成巨大坏账,但是企业破产后银行却不能破产,否则就是全体居民和国家的破产,经济由此长期萧条,走出“L”型曲线。

美国目前的资产泡沫比日本要大得多,以股市市值衡量是日本峰值时的四倍。2000年4月,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开始破掉,9月以后,以道指、纳指双双下跌为标志,美国资本市场也膨胀到顶峰,随时有可能崩溃,美国目前防止崩盘的主要作法是,在外资和个人离场后拼命向股市注入资金,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以维持股市点位,但这是“饮鸩止渴”,会使今后危机的爆发更严重,而不会改变这个结果。可以猜测,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会有三根导火索:一是“安然”风潮继续扩大,使投资人丧失信心而大规模离场;二是由于欧洲经济更加健康,国际资本向欧洲转移;三是日本经济危机深化,迫使日本抛售海外资产,而日本最主要的海外资产是在美国。

因此,70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资产泡沫先破于日本,后破于亚洲金融风暴,今天轮到了美国,美国金融风暴则会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并使全球资产泡沫彻底破灭。如果是这样,不论美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会走出“L”型曲线。

没有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哪来如此庞大的全球资产泡沫?所以追根溯源,全球金融风暴也是货币制度危机的产物,但用什么来代替现存的货币制度,不仅探讨的文章极少,许多人还根本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外需形势不好,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损害,但不会出现负增长。在若干年后,情况会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因为可能会出现世界金融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9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只剩下中国一个亮点,因此中国迟早会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但是为了避开全球金融风暴,中国又不应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要把引资大门开在香港,把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推到香港上市。香港将会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资本市场,港币也会成为最坚挺的货币,这对繁荣香港经济,夯实“一国两制”政策基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已经没有了产业霸权,但是还有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货币霸权实际是产业霸权的替代品,因为只要有了货币霸权,美国人就可以依靠别国的生产锦衣玉食。所以,美国人决不会轻易让出美元的霸权地位,而是要用军事霸权来改变国际资本流向,以保卫美元的霸权。小布什之所以提出所谓“邪恶轴心”论,就是在欧洲和中国人的家门口事先布下两个点,打的是国际资本的可能流向,一旦美国资本市场不稳就有可能动武,因此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必须洞察先机,作好必要的准备。

世界货币范文4

马金认为,相对于刚刚经历的“财政悬崖”,“货币悬崖”才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威胁性甚至远大于前者。一旦“货币悬崖”发生,美国、日本、中国都无法幸免,而且美国可以将通货紧缩输出给其他国家。

作为AEI《经济展望》政策简报的主笔,马金出版过多本金融、货币、财政领域的专著。曾在美国财政部、国会预算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担任经济顾问的他建议,美联储应将防止“货币悬崖”列为政策目标,通过设定合适的通胀下限,避免“货币悬崖”的发生。

危害大于“财政悬崖”

“货币悬崖”一词并非马金首创。2012年6月,高盛经济学家简・哈祖斯(Jan Hatzius)曾提出“货币悬崖”(Monetary Cliff)之说,含义是指美联储在刺激性货币政策路上越走越远,可能进行第三轮量化放松,走上货币政策悬崖。但马金的“货币悬崖”概念与哈祖斯所言不同。马金将“货币悬崖”定义为美国在量化宽松政策结束之时滑入通货紧缩通道的风险。

“‘财政悬崖’已通过国会平息,而‘货币悬崖’的发生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马金说。“财政悬崖”有可预期的发生时间,可通过政治谈判解决。“货币悬崖”无确定发生时间,仅谈论这个话题就足以扰动全球市场的神经,而一旦发生,世界各经济体将陷入混乱。

数据证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面临通货紧缩风险。2008年雷曼危机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在2009年相继陷入通缩,直至2011年才回归正常水平。然而,在过去两年里,美国、欧洲、中国的通胀率一直较低。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的“结束通缩”措施干预下,通胀率刚开始缓慢回升。就核心通胀率(剔除食品、能源等价格后的通胀率)而言,欧洲只有约1%,美国则徘徊在1.5%上下。

马金认为,人们没有完全意识到滑落“货币悬崖”的严重危害性。一旦某一经济体滑入通缩,“螺旋”式自我加强的通缩情况就有可能发生。持久的通缩将给经济带来四方面的严重后果:

第一,通缩发生后,真实利率会上升,并阻碍投资和消费;第二,通缩将导致人们增加现金需求量,把钱握在手里,进一步加剧通缩;第三,债务负担将加重,使得债务违约风险增大,借贷者不愿借出;第四,通缩使真实工资水平提高,企业对用人的需求下降,使得就业恶化,进一步压制消费,加速通缩。

更糟的是,由于决策者和市场对“货币悬崖”认识不足,可能进一步催生“货币悬崖”。马金说,出于对通胀的一贯畏惧,即使通缩威胁临近,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可能还执着于抗通胀。因此,美联储可能在应对通缩上慢半拍,失去出台政策的良机。

通缩威胁世界

“制止通货紧缩的办法,是通货再膨胀”,根据马金的说法,结束通缩的必要条件是央行承诺通胀;而充分条件则是达到央行所设立的通胀目标。

自1998年陷入通缩以来,日本已经花了15年时间与通缩作斗争,但结果并不成功。2013年3月,日本央行宣布其通胀目标为2%,时至今日,效果如何还未完全显现。不过,日本最近计划在2014年4月将消费税从7%提高到10%,引发人们对“安倍经济学”通货再膨胀政策连贯性的怀疑,因为消费税的提高将促进通缩现象,日本1998年就曾有过类似的历史教训。此外,日元近来走强,也将削弱通货再膨胀措施的效果。

美国面临的巨大阻力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越来越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即使美国延续量化宽松,美元也仅对日元和欧元温和贬值,这不仅对抵御国内通缩的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因美元走弱、日元欧元走强而把通缩输出到他国。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G7成员国需要协调一致,为抗击通货紧缩达成共同承诺。

中国也在与通缩作斗争。2011年,中国的CPI曾高达6%,但2013年已跌至2%左右。与此同时,人民币一直对美元升值。中国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非常不满,因为此举将美国的通缩输出到中国,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抗通缩十分不利,因此中国也需要与G7一道,共同承诺抗击通缩。

避免“货币悬崖”

马金说,虽然美联储官员和其他经济学家一直在呼吁警惕通胀风险,但实际上美联储面临的真正风险是陷入通缩。他表示,在通缩临近时执迷于通胀风险,将进一步促成通缩的发生,而美联储对经济预期和抗通胀情况的自鸣得意,也将为通缩的发生创造条件。

马金表示,对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及其继任者耶伦来说,要降低滑落“货币悬崖”的风险,需要拿出措施:

第一,应该改变对通缩风险的轻视。“如果美联储最喜欢的通胀衡量指标――核心通胀率――跌至1%以下(目前是1.2%),”马金说,“那它就应该重申刺激通胀的政策目标,并强调将为此努力,比如暗示将加大量化宽松,而不是缩减其规模。”

第二,美联储应通过设立新的通胀率下限来预防通缩。马金认为,当前,美联储的通胀目标是2%,一旦通胀率超出2%,就收紧政策。“实际上,美联储可强调将在长时间内防止通胀发生,将通胀下限目标明确在0.5%~1.5%。在这一范围内,通胀率若低于1%,美联储就应强调抗通缩。”他表示,尽管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很强,一旦通缩发生,人们的期望会突然发生改变,造成恐慌。“这将给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世界货币范文5

    (一)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贸易的顺利完成需要经历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过程,另一个是货币在进出口商之间的转移过程。国际间对跨国货币运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便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间对跨国商品交易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便形成了国际际贸易体系。因此,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体系是紧密相连的。一定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与同一时期的国际贸易体系相适应的,合适和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货币体系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第一,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的供给。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国际经济的计量单位和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货币应当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并认可的,可以信赖的货币。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国际储备货币应当具有公平、公正、独立和稳定的特性。

    第二,汇率制度的安排。汇率制度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次国际货币体系的创新调整都涉及到汇率制度的变革。汇率制度的选择关系到经济是否能稳定健康发展。适当的汇率制度能够有效地反应国际贸易的变化,有效地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调节,有弹性但幅度又不会引起大的市场波动。汇率制度不应成为投机者扰乱国际金融市场秩序的工具。

    第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相对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要求绝对的平衡,而是相对的平衡,既是一国范围内的相对平衡,又是从世界范围内考察各国间的相对平衡。国际收支失衡会导致一国国内失业增加、经济受滞、物价波动、进出口比例失调,不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制订、执行,也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健康发展。

    (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

    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作为制度基础,而且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支持。充足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手段、稳定的汇率和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它不但可以使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降低,也可以使国际贸易的效率提高(巴里?艾肯格林,2006)。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但国际货币体系作为现代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却并不完善,由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缺陷所引起的近现代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屡见不鲜,次数越来越频繁。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以下弊端。

    首先,国际货币缺乏统一的标准。国际储备货币的确定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部分,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继承,尽管目前的发展趋势已逐步向多元化靠拢,但形式上依然是美元本位制。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里芬难题”,但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涵盖了多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主权货币在政策安排上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处理上一定会存在利己主义。因此,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货币格局错综复杂,给国际贸易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郑淑君,张盼,2009)。

    其次,汇率体系的不稳定性。现代货币体系由牙买加货币体系延续至今,承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使得国际汇率制度比固定汇率制度时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但浮动汇率制度也同样受到各国汇兑关系的影响。现代货币体系中,全球至少有1/3国家实行独立浮动制和管理浮动制,其余国家实行盯住汇率制,国际储备货币主要是美元、日元、德国马克、英镑、法国法郎。但由于英镑、法国法郎相对较弱;美元、日元、德国马克之间的汇兑关系经常发生波动,从而使整个体系缺乏稳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频繁,许多弊端显现。

    1.汇率变动不定影响国际贸易和世界生产的发展。频繁剧烈地汇率波动会使各国生产商难以估计生产成本和计算利润,从而蒙受外汇风险损失。在国际借贷关系上,汇率的反复变动会使债权方蒙受损失或者使债务方加重负担。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宣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约2个百分点。从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由于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出现新变化,汇率风险成为外贸行业的普遍问题。很多外贸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遭受了巨额的汇兑损失,不仅造成企业自身的经营困难和财务亏损,甚至影响到外贸行业的正常发展。

    2.汇率选择浮动制就会有机会自由选择向下浮动,容易造成通过膨胀。

    3.浮动汇率制度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由于固定汇率制度是稳定的汇率制度,因此在汇差上没有任何可以投机的地方,而浮动汇率制却能助长外汇投机活动。投机者在商场上买卖外汇牟取暴利,这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汇率的大起大落使得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大量泛滥,加剧了外汇风险,先后引发多次金融危机。当因汇率浮动引发的外汇风险加剧时,金融衍生产品出现用来规避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本意是要规避外汇风险,但是在金融监管失利,造成外汇衍生工具交易市场的脆弱性,在投资风潮的不断冲击和汇率波动加剧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工具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混乱,成为整个风险的组成部分。

    最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突出。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国际收支平衡则全球经济相互协调,和谐健康发展,否则,国际经贸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国际间贸易就会遭到重创。牙买加体系至今,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收支失衡长期存在,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9年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均证明,长期的汇率机制的运转失灵、利率机制存在副作用,国际基金组织又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顺差国和逆差国的国际收支调节工作,导致逆差国储备锐减,顺差国储备巨增,这种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秩序,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

    (三)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建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建立,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

    1.超主权国际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

    2.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并建立相关的发行监督机制,有利于稳定超主权货币的币值,稳定汇率。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国发行该主权储备货币应该受到各国或者相关组织的监督。但事实上,现在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发行货币时,往往首先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式,以国内的经济稳定增长为前提来发放货币。因此,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并建立相关的发行监督机制,有利于稳定超主权货币的币值,稳定汇率。

    二、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一)美元“霸主”地位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当前美元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流通货币,同时也是各国外汇储备篮子中权重比较大的币种,各国在对外经济金融往来中对美元的依赖性很大,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储备资产配置都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多数外汇储备只能以美元资产为主。IMF的SDR虽然被认为是“纸黄金”,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是其本身只是一种记账单位,主要是发达国家进行的游戏,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时,又往往对援助国设置了许多限制,而且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SDR虽然作为IMF的储备货币,但未能有效地行使其功能,实际上当今国际储备货币已经是美元为大,因此“特里芬难题”不可避免地产生。美元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使得美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美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就连发行储备货币的美国所付出的代价也在日益增大。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因此建立一种超主权国际货币来抑制美元的地位尤为重要。

    (二)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建立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1.相对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储备货币带来的汇率风险,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币值稳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追求目标是力求克服显着的汇率的易变性对国际金融运行的影响,汇率的相对稳定。汇率的大起大落使得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大量泛滥。汇率的不稳定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的动荡和混乱,加剧了外汇风险,先后引发多次金融危机(黄泽明,2009)。因此,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也就极大地降低了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2.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建立有利于国际金融协调问题的解决。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关于汇率、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国际性协调与合作往往仅体现出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追求。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有利于其努力争取参与国际性的货币金融协调与合作,追求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对等地位,以表达自身的利益主张。

世界货币范文6

[问题诠释]基础题

于官小学五年级三个班共植树220棵,一班有30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40人求每班各植树多少棵?这是一道典型的按比例分配的数学题,其关键就是要找到把320棵树按什么比来分配;而这道题的比就是人数的比,30:40:40=3:4:4。

[建立模式]

弄清把220棵树按30:40:40=3:4:4来分配。第一步:3+4+4=11(份);第二步:求一份是多少?220÷11=20(棵);第三步:一班:20×3=60(棵)二班:20×4=80(棵);三班:20×4=80(棵);

[问题情境]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求长方形的面积?

[问题诠释]

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长、宽各是多少?也就是必须明白48厘米不是要分配的总数。分配的总数是48÷2=24。

[建立模式]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关键就是要找准要分配的总数。

[问题解决]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4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4:3;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分析:要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首先要知道长、宽、高各是多少?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4条,因此要分配的总数是144÷4=36(厘米)。

[问题情境]

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与宽的比是7:3,宽比长少24米,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诠释]

要求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抓住关键句:宽比长少24米;也就是宽比长少几份;从而求出一份是多少?7-3=4;24÷4=6(米);长:4×7=28(米)宽:4×3=12(米);面积:28×12=336(平方米)。

[问题解决]

植树节,五年级植树120课,六年级植树棵树是五年级的2/3,六年级植树多少棵?

分析: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2/3就是2:3;五年级占3份就是120棵,六年级就是80棵。

[问题情境]

例:速度一定,行6千米需2小时,行12千米需几小时?

[问题诠释]

这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先确定题目中的一定量(速度一定),再找出等量关系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之后用方程解答。

[问题解决]

解:设行12千米需x小时。

12/x=6/2 6x=12×2 x=4

答:行12千米需4小时。

[问题情境]

例: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点到b点的距离约为15cm,求a点到b点的实际距离。

[问题诠释]

这是比例尺应用题只需牢记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后套入公式,灵活运用。(求比例尺时,记住图上与实际距离的单位需一致)。

[问题解决]

15÷1/1000000=15000000(cm)=150(km)答:a点到b点的实际距离为150km。提示:实际距离通常以km或m为单位。

[问题情境]

例:正午时,校园里的一棵松柏高5米,影长2.5米,教学楼影长15米,教学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问题诠释]

在同一时间内物体的高度与它们的影长是成正比的。

[问题解决]

解:设教学楼的实际高度是x米,则由正比例关系可知:

x∶15=5∶2.5

2.5x=15×5

2.5x=75

x=30

答:教学楼的实际高度是30米。

[问题情境]

一袋大米,每天吃5千克,10天吃完,如果每天吃2千克,几天吃完?

[问题诠释]

这是一道反比例应用题,一袋大米的总千克数不变,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吃的天数成反比例。

[问题解决]

解:设如果每天吃2千克,x天吃完,则由反比例关系可知:

2x=5×10

2x=50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