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26-02

要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需要把第二课堂纳入评估中作为一项内容。目前对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活动内容设计上,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缺乏衡量第二课堂质量的标尺使得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对于第二课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帮助认定第二课堂效果。评价体系是评价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有助于我们获取第二课堂实施情况反馈信息。通过对比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指标和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与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第二课堂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促进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功能。对于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评价指标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从而对学习方法、时间投入等各方面作出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第二课堂朝着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标良性发展。

二、评价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评价体系是学校衡量第二课堂质量的准绳,也是教师、学生反思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南。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要突出以目的为中心,教师评价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中心;学生评价要以更好地改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为中心。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评测结果可以促使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按照指标内容和自身情况向更高层次改进,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第二课堂评价过程中不断内省。

第二,可测量性原则。主观化的评价指标会给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带来困难,因此指标应该尽可能数量化或者行为化,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第三,全面性原则。指标设置要考虑全面性原则,既要考虑教师因素,也要考虑学生因素;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性原则有利于找出第二课堂中的短板和不足,使得第二课堂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内容

(一)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是稳定第二课堂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可以从指导教师队伍、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课堂信息反馈与调控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指标更多的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第二课堂进行评价,从制度上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和活动顺利进行。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第二课堂的内容是实现第二课堂目标的载体。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应该围绕第二课堂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符合社会需求,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可以从活动目标的针对性、活动内容的层级性和活动的创新性指标来衡量。

(三)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评价是第二课堂评价的核心内容。第二课堂是否达到了最终的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从活动效果就可以充分说明和体现。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四、指标的权重赋值

依据各个维度在第二课堂有序开展的重要性,赋予每个维度不同的权重,重要性越大,赋予的权重也越大,使得三个评价维度总和为100。每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也按照其在该维度中的重要性进行赋值,使得各个指标与上一级维度的权重相等。再将二级指标继续分解为若干个观测点,并根据重要性进行赋值,其赋值之和与二级指标的权重相等。然后根据学院的相关文件和规定,设立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对各个维度进行评级。

(一)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赋值。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支稳定且配置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对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教师队伍指标可以在师资学历、职称上进行观测。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60%及以上的为优秀,40%及以上为合格,小于40%为不合格。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体系不及第一课堂发展完备,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规范化运行机制,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管理机制和辅导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会导致活动进展不畅,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规章制度主要从管理制度和辅导制度建立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和辅导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评为优秀;有第二课堂管理辅导制度,并能实施评为合格;管理和辅导制度缺失并执行不到位的定为不合格。

n堂信息反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指导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用来调控第二课堂教学,就可以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无效劳动。有完善的课堂信息反馈制度并能够适时调整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内容评为优秀;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能执行的评为合格;未建立课堂信息反馈制度,或者建立但调控措施滞后的评为不合格。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赋值。高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课堂活动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活动目标的针对性,主要考查活动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活动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专业特色评为优秀;活动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但缺乏专业特色评为合格;活动设计随意,没有针对性评为不合格。

层级性是指设计难易程度有梯度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分为适合全院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早读、英语书法、英语歌曲电影欣赏等,有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的英语演讲、英语角等。内容的梯度性可以为不同英语基础、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内容设计有梯度,切合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优秀,部分内容有梯度评为合格,内容设计没有梯度设为不合格。

活动内容形式新颖,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且每个学期能新开出3个以上的活动评为优秀;每个学期能新开出1个活动为合格;不能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评为不合格。

(三)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赋值。教师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可以就学生在整个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活动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某项目学生参与率大于在校生人数的40%可以评为优秀;等于或大于20%的评为合格;20%以下的为不合格。在获得成绩上,每个学期获得省级比赛二等奖市级以上一等奖以上1人次及以上的为优秀;省级比赛三等奖市级比赛三等奖2人次以上为合格;没有获得省级或者市级奖励为不合格。

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可以从英语第二课堂组织活动效果对自己的影响这个观测点评价第二课堂的效果。从提高英语成绩、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兴趣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四个方面进行考查。达到3点以上效果的为优秀;达到1点以上的为合格;均未达到的为不合格。

结合上述的各个维度的观测点,设计出来的英语第二课堂评价表如表1所示。

各项维度的主要观测点得分值的总和就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等于大于80分评为优秀,大于等于60分评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

总之,评价机制的构建是推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校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编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介绍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对于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英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调查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4(12)

[2]吴婷.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2(6)

[3]刘林利.外语第二课堂实践教W理念与评估体系探究[J].现代传播,2012(7)

[4]黎永祥.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中职 “工作室”制 第二课堂 探索

第二课堂在教育中与第一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升华,是培养学生巩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项目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展效果,要想办好学生的第二教学重地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校学生的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最后要采取多样化、多元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于常规教学中学不到或者学得不深刻的知识,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中职校第二课堂现存的主要问题

1.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缺乏规划性

目前,中职校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中大都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以学生自发性体验为主,认识常常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纪律、目标等缺乏检查、衡量、评价的标准;二是活动偏向于即兴性,没有建立稳定、长效的组织领导机构以及职责,也就难以对其任务内容、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2.第二课堂师资配备缺乏稳定性

中职生课余时间较多,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和强化个人兴趣和特长。然而,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配备严重不足。有不少学校对第二课堂的重视不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学生自娱自乐、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没有在第二课堂中配备稳定、专业的指导老师。即便有些配备了指导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指导老师往往也只能不定期地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因此,也就难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第二课堂各阶段的活动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策划与实施,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时,第二课堂大都是多头管理,很少有组织者有意识地主动地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对接、统一起来。为此,很多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后,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在这里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会不会有效果、对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帮助,很多第二课堂开办之初风风火火,但是后来却因学生(会员)的流失而不得不停办。

3.第二课堂活动资源供应不足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校办学规模大幅扩大。然而,大多数中职校的校园面积有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办学规模的扩大未成正比。面对这种形势,所有活动场地、教学资源都必须先满足第一课堂的教学已经成为基本共识,这也就客观地造成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缺乏长效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学生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必将大为降低。

二、“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理论依据

“工作室”制的教学思想的形成要归功于包豪斯教育。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包豪斯提出了“作坊式”的教学方式,作坊里不再用老师与学生的称谓,而是师傅与学徒的关系,教学强调技术的传承以及直接经验的学习。在《包豪斯宣言》以及同时拟定的《魏玛的国立包豪斯教学大纲》里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三个目标的意义:一是把艺术理论融于工艺制作的学习过程中,使其相互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是强调工艺学习的重要性,让它与“设计”平起平坐。三是教学的各方面效仿企业做法建立持久的校企联系。学校不是远离尘世的象牙塔,在包豪斯里有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工艺和技术是能教会的,而艺术创造能力只能是启发出来的。所以学生都会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他们还要与企业里有经验的人合作,通过“作坊”车间来完成教学设想。早期的作坊教育是现代工作室形式的雏形,作坊与作坊大师是包豪斯时代的教育特色。

三、“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教学理念

建立“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目标是校企联合策划和打造一个以“工作室”为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以企业提供的有现实生产价值的项目任务为主线,在一个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参与项目、反思等方式,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探索和实践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工作室制”与“工作室”的概念的区别:“工作室制”的核心是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当然,工作室是实行“工作室制”的重要硬件设施,但“工作室制”绝不仅仅是工作室那些“房间”的概念。“工作室”主要是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任务驱动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场所。

“工作室”与教室的区别:“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学生除了公共课程的学习,所有的专业课程将在工作室里完成。学生们没有了平常所谓的教室,“工作室”就是他们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本来的教室就是学生们校内的职训工场。

四、“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实施

1.实施思路

2.“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建立原则

其建立原则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拓展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结合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是第一课堂常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引申与延续。二是规范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和执行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又保留了充足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潜移默化成长为“职业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三是规划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配备有相对稳定的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领路,活动侧重于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实践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以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技师示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以团队合作为主。

3.“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功能的确立

“工作室”的功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战相结合,能补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要对补差内容、学生兴趣范围、任课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推荐、学生就业需要和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同时,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各自的场地、设备和人才资源等优势,共建“工作室”。“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被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室”的任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指导教师以任务作为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目前我们建立了两个工作室,分别是动漫衍生产品工作室、动漫形象设计工作室。

4.“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管理模式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室管理规定、操作规程、标语、警示标志、物品摆放要求、着装要求等,既营造了企业文化氛围,又确保了充足的教学空间,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遵循企业制度和文化的习惯,成长为“职业人”。工作室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5.“工作室”制下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

(1)补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所谓“补差”,就是让那些在第一课堂没有学好或者没有跟上进度的同学获取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弥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成绩差异。这一作用往往被忽视了,很多人总认为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基地。其实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常规教学中的知识,即使是基础知识,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对于这样的学生,会有对第一课堂的再次需求,当我们在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有能力去培养创新。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一样,教育的对象也是所有的学生,所以不能只重视接受能力较强的教育对象,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接受知识能力不高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再次接受第一课堂教育的机会。当然,并不是将第一课堂的内容从头到尾再讲一遍,而是针对常规教学中比较难理解或者难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巩固,直到达到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为止。

(2)突出实践技能训练。要结合专业要求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用大量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如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第一课堂中只能专注于学习和实践制作动漫或游戏人物形象、剧情,而相关的衍生品、周边产品的制作则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有兴趣、有相关特长就能参与其中。

(3)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活动。为了让活动能有序进行,首先要配备相对稳定的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工作室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随后,由导师带头拟定活动宗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等,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价。

6.“工作室”制下第二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制定科学、系统、规范、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要体现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全面性,既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兼顾各项任务内容,又要保证体系简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分值。在实施评价中,主要使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企业综合评价等手段进行,能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用定量标准,不能用或不易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则可通过一定的操作(如观察、比较等)给出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力克 关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第二课堂 评价体系 构建过程

第二课堂是指服从于教育目标,不受教学大纲限制,配合教学大纲教学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课堂的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第二课堂某些方面的或全部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探索并健全一套科学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于第二课堂的建设至关重要。进行评价首先要选定教育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产生的教学评价模式,由W.R.Tyler提出,它是以目的为中心而展开的目标参照测评,主要步骤是:首先分析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再分析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组织这些因素,然后依据这些目标分解出的具体指标来评价教学。目标评价模式对于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有重要的作用,和其他评价模式相比,目标评价模式具有简单、易量化、利于目标的达成等优点,因此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出构建基于目标评价模式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基本过程。

一、对评价主体的分析

第二课堂评价的出发点是促进第二课堂的构建,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出发点考虑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比较客观,从落脚点考虑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比较客观。若是学校组织他人评价,则存在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了解不够,感触不深的问题。本文建议将第二课堂评价划分为教学人员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维度。评价主体不同则评价对象也不同,教学人员的评价对象是学生,学生评价的对象是学校和班级,那么各自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会完全不一样。在设置评价内容和指标时注意要考虑评价的背景、是否专业、被评价者对评价者组织的信任程度、评价者对评价人员的利益冲突等。

二、构建原则

首先,要突出以目的为中心,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学生评价以更好改进第二课堂建设为中心,结合第二课堂的内容,科学、合理、系统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体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师生在第二课堂评价过程中能不断内省。所以,构建的指标体系最好是具有可控制性或者说可改进性,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评测结果可以促使第二课堂按照指标内容和自身情况向更高层次改进。其次,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尽量具有可测量性,评价通常都是一些主观感受,直接作为评价结果会给统计分析带来困难,因此能用定量化的指标一律加以量化,这不是否定定性指标的作用,只是为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最后,评价体系应该要全面性和系统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找出短板和不足之处,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第二课堂。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围绕目的展开,分析评价对象应该达到的目标,将目标按层次分析梯阶分解成具体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是T.L.Saaty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法,是系统工程中对人们主观判断作出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的简便分析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先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问题分解成各因素,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再通过相互比较、综合权威判断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评价内容梯阶分解,最后成具有层次和从属关系的具体的评价指标有利于后续的量化,要注意综合判断具体指标的独立性、内涵范围大小,使最后同一层次的指标内涵范围差别不是太大。此过程中,指标层可根据实际需要再梯阶分成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或者更细。

根据层次分析法分析,在教师评价部分,第二课堂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解此目标,准则层大致分为四类别,具体是学术科技类、思想修养类、兴趣体育类、实践类。各类别下指标层即是具体的指标,应该根据第二课堂实践中具体内容,在考虑全面性、重要性、可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着重于要能够反映学生参加活动的效果来细化指标,具体指标举例选取如下:学术科技类具体包括:各种学术竞赛获奖、参加人数、发表的学术类文章、参加学术讲座和科研活动的次数等;思想修养类具体包括:参加党、团组织的活动及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各种先进集体成员和先进个人情况,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等;兴趣体育类具体包括:参与各种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的得奖情况、参与次数,个人画展、摄影展,出操情况等;实践类具体包括:组织或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的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校外兼职等情况。

学生评价目的是更好改进第二课堂建设为中心,分解此目标,评价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环境类、组织制度类、活动心理类等三类。物质环境类主要包括:校园风景建筑舒适度,绿化卫生,图书馆藏书的类别和数量,教学科研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和齐全性,校牌、校标、校徽、校训、校服等的满意度等;组织制度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守则 、教学管理方式等;活动心理类主要包括:学校活动组织情况,考试频度难度,对教师的满意度,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图书馆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以及学校的精神氛围、人际交往氛围等。

上述指标层指标在具体选取时可根据各个学校自身情况予以调整,最后对形成的具体指标还要列出对被评价事物作综合评判时需考虑的因素和合适的评价等级作为评价主体的打分依据。

四、指标的权重赋值

第二课堂建设的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界定具有模糊性,各层次的划分也具有模糊性,各层次的标准难以严密确定,划分只是一种人为判断,因此宜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系统评价方法。模糊系统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对评价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具体过程是:首先对指标层具体指标两两比较其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性,根据Satty教授提出的九刻度的比较标度法赋值,进行n*(n-1)/2次比较来构造一正互反的判断矩阵,并把矩阵归一化处理来计算权重形成层次单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来尽量保证构造判断矩阵时前后思维要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是以矩阵最大特征根值与矩阵阶数的差值大小来检验,检验标准通常是上述差值按Satty教授检验方法处理后小于0.1即可;然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是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元素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实际上是考虑中间层的权重,然后对具体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最后,对于指标中存在分类模糊、以部分代表全部的问题,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法判断每一指标对上一层指标的隶属度并量化赋值,也构建一矩阵,再归一化处理。然后用隶属度矩阵对层次总排序结果再处理即可作为每一指标的权重值矩阵。把权重值加权到评价主体打分后的指标上就可形成了评价体系。

五、总结与讨论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能动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美国学者P.Jackson分析了教室中的团体生活、报偿体系和权威结构等特征,认为这些不明显的学校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气氛,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有深刻影响。第二课堂的评价是评测第二课堂质量的一个标尺,是第二课堂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及课程编制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评价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期望赋予到评价过程当中,这种期望就成为学生想要达成的目标的一种标准,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向着整体性和自觉性的方向发展。本文介绍的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构建过程对于学校根据自身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建立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利于促进第二课堂的建设。

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活动的一种思路和策略,它直接指导着评价活动的开展。评价模式科学和可行与否,会影响到评价活动的成效。每一种评价模式都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本文介绍构建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模式是属于目标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本身有一定局限性,美国的评价专家M.Scriven 曾经指出:目标评价模式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只注意到预期效应,而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难以为教师提供完整反馈信息,这也会使评价者受目标的限制,缩小了评价的范围,而且这种模式的目标确定大都是自上而下的,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目标的合理性存疑,从而削弱了评价的意义。针对这方面不足,我们需要在分析评价内容制定指标时,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反复权衡指标的合理性,预判非预期情况,尽量弥补目标评价模式的不足。另外,各人对第二课堂的感受经验受个体知识结构的影响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由于第二课堂涉及的元素众多,不同地方、不同学校间开展情况千差万别,人们对其敏感差异更大,难以做出权威的、各地各学校通用的、有具体权重值的评价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对于这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曾长德. 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J]. 中国教育学刊,1999(2):55-57.

[2]Derek Ziesmer. Impac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Youth [EB/OL].

[3]Everson,H., Millsap, R.. Everyone Gain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 and SAT Scores[J]. College Board Research Report, 2005(2):1-12.

[4]王莲芬,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引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杜栋,庞庆华,吴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黄灏然,俞守华,周玉意.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07(1):84-86.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由此,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

一、 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价值作用

第二课堂是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每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是一种更多体现学生自我,重视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二、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主要开展形式

第一、科技创新活动

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益的科技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科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的欲望。

第二、校园文化比赛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和内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打造的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活动”为核心的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一度以“机械之夏”为主题开展篮球联赛、足球竞技等体育赛事,诗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类赛事,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能浓郁文化氛围,彰显青春活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阵地和舞台,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多年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如调查农用机械使用情r,义务为居民修理简单生活用器械等)、大学生志愿参与我国西部计划和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地区、每个假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在岗实习等。很多同学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全面素质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因参与社会实践而坚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仅仅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不重视第二课堂,他们认为第一个课堂才是他们的真正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第二、高校普遍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 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教学设施等硬件和设备的安排中更多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安排、设施的健全、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2]。如在实验室硬件方面,少许几个甚至一个实验室将承担全院甚至全校该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环节, 因实验资源的缺少,学生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作壁上观,看实验老师演示,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甚微。

第三、第二课堂自身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还未将第二课堂真正列入培养计划,对第二课堂内容的系统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中内容随意化,产生了大量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质量较低的活动,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缺少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反馈第二课堂开展的成绩。学生老师不能直观的感受第二课堂产生的“分数”,同时对做得好的老师和学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学生和老师参与的主动性。

四、第二课堂开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系统规划,第二课堂学分化。进入培养计划后,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将规范化、开课形式合理化,这样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和第一课堂一样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且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给予肯定,对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的老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

教育要搞好,特别是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更需要经费及必要硬件设施的投入。所以,学校应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3]。其一是硬件支持, 如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场地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等。其二是师资力量, 目前许多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承担者大多都是共青团组织,由团委或一些学生辅导员来指导开展,指导是零散的、随意的, 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4]。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从事第二课堂教学,建立第二课堂导师指导制度,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三、以学生为本,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指导,更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只有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才能达到效果。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没有严格的限制, 只要有利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

总结: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的全方位人才。高校只有改变第二课堂目前的尴尬地位,切实保障好第二课堂的开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达到高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 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防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第二课堂;第一课堂;职业师范院校;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6-0061-03

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职业精神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师、经费、场所、实验室等都以保障第一课堂教学为主,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活动的条件得不到保障。本文通过对全国范围的同类职业师范院校进行调研,使用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量分析评价法,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我国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状,找到自身发展不足,有的放矢地寻求提升方法。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一课堂侧重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严谨性等特点。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拓展和补充,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等特点。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标准、假说、使命以及物质环境、办学实践等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模式[1]。校园文化结构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鲜活肌体。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是: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拓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2]。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第二课程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能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3]。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活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

二、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存问题

此次调研走访了安徽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部分中职学校,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00份,教师调查问卷400份,回收调查问卷1189份,有效问卷1162份。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师生座谈交流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如学校的第二课堂都会组织六大类别的活动,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科技学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其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仅为26%,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占比为35.6%,而其他四项活动则能达到一半以上,具体见表1。

二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与参与程度不够。调查显示,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高,比例为65.8%,见图1。相对而言,教师不重视第二课堂的比例则更高,占40.6%,见图2。在问到学生“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时,53.4%的学生选择“较少,有时”,29.5%的学生选择“经常”,5.5%的学生选择“极少”,6.8%的学生选择“从不”。在调查教师“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时,选择“经常”的教师占35.9%,选择“较少,有时”的教师占10.9%,说明教师参加第二课堂的机会不多。

三是制度规范程度不够。高校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完全发挥受到阻碍。不少教师对待第二课堂的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偶尔去或者很少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很多教师即使参加,也把第二课堂看做硬性任务或被动受邀,没有理解第二课堂的真正内涵,见图3。

四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调查分析可得出,目前把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的高校很少,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数量倍增,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很多学校都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设施都首先保障第一课堂,认为理论教学相比校园活动重要得多,而忽视第二课堂,其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

(一)内容:分模块、分主题,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第二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分主题、分模块开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时间安排选择各自的活动模块,通过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加强心理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形成健康心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学术与学科竞赛类活动,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形成较为深刻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活动,形成完善的理念和思维,发挥才能特长,提升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形成奉献社会、投身公益的优良品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类活动,熟练专业技能,激发个人潜在优势,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二)形式:推动创新,突显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趋向多元化,新形势下的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形式也应呈现多样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增加阅历,成为参c活动的主体。

高师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按模块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并将第二课堂学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类别、分层次加以推进,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努力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对于职业师范院校来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多举办贴近学生专业发展趋势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知行合一。

(三)途径:拓宽渠道,探究多方位发展空间

积极开发网上资源,如教学课件、媒体素材、学习手册、专家讲座、学生作品、文献资料、经典活动案例、校外实践等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资源,为校园文化活动探究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以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为主,通过日常组织的学生长期社会帮扶志愿活动、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进行社会体验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课题研究、专业实习、海外游学等创造机会,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托学校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四)评价:完善制度,做好监督认定

为更好地落实好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可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考核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通过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筑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院、系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年级特点,对每个学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出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参加人、指导教师等,使每个年级在固定的学期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并成为本单位的传统和特色,通过不断创新,使第二课堂活动逐渐系统化、制度化,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实效。

参 考 文 献

[1]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59-62.

[2]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洛阳:洛阳大学出版社,1997:1-3.

[3]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1-42.

Study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Yuan Dandan

Abstract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to launch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hat are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social work is smaller,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s not en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tent is disjoint with that of the first classroom.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firs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for self-managemen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content modular, form diversification, resources enrichment and system perfect.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专业核心技能

一、专业核心技能的界定及培养现状

一个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多方位组成的,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能力和其他专业能力[1],其中专业核心技能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对于就业岗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能力,从事一份工作、胜任一个岗位,除了通识类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专业,专业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大部分工作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在第一课堂完成的,也就是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在知识的获取上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单纯的教师授课存在着学生吸收知识的方式太过单一的问题,在课下缺少对知识巩固及应用的渠道,这就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人才需求,所以现代高职教育模式将顶岗实习引入教育环节,三年制学生所有课程包含6个月的实习时间,为的就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并真正的学会应用。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学制较短,往往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是合二为一的,顶岗实习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未来的工作企业。企业希望学生在进入顶岗实习期间就已经是掌握绝大部分工作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进入企业后所运用到的技能和在学校的学习还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其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现状

高校第一课堂也就是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阵地,其运行发展已非常成熟,这也是最为传统且有效的学习途径。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第一课堂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就延伸并探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亦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且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其在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尽管第二课堂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认知和提升,但依然存在“标准难统一、过程难评价、成效难量化”等突出问题,而且在国家层面也没有明确和规范统一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各个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

(一)第二课堂体系不明确、不统一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虽在各高校已广泛实行,但是体系建设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目标自行设定。这样做带来的优势是各院校可以因地制宜,制作更为适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的素质教育体系,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劣势,不明确和不统一的体系将会降低青年人及全社会对第二课堂的认可程度,从而间接降低大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同程度。

(二)与第一课堂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现有第二课堂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旨在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入手,以丰富学生课余活动为方式进行素质教育,但是根据已有调查显示[2],第二课堂在实际操作中依托专业教育为特色开展的活动较少,通识类素质教育活动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出现部分活动对于非专业人员意义不大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会认为活动太多,参加的过程中对对自身成长受益较少,与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存在脱节的现象。

(三)对学生全方位教育力度存在明显不足

第二课堂教育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除教学外的其他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培养体系存在着活动泛而不精,很多活动的开展得不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可,只为素质教育学分参加活动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实现三全育人的理念上明显存在力度不够的现实问题。

三、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入第二课堂结合的意义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素质教育方案的创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第二课堂已被各高校广泛认可,并且已纳入评奖评优考核体系,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第二课堂是对于业余生活的丰富,和增长专业技能关系并不大。所以,将第二课堂合理组织规划,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加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延伸相结合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对于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练就本领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是一个学生步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高校要在增强学生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第一课堂的学习是专业知识的直接获取渠道,但所获得的学习实践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一个学生对技能掌握所需要的实践锻炼。第二课堂摆脱了知识学习场所的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

(二)拓展了专业技能学习形式

依托于第一课堂的专业技能学习形式比较传统且单一,随着学生群体的成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可以将学习放在企业里、社区上,可以进行实操也可以进行宣讲,所以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有利于拓宽专业技能学习形式,有利于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输。

(三)巩固了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主要教学阵地的第一课堂为学生源源不断的传输了知识,但是光靠课上的学习没有实践是无法做到知识的巩固。高校学生一般会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由于企业和社会对学生的高要求高期待的趋势使得学生需要在学校就掌握从业技能。所以通过了解社会及行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在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有助于巩固第一课堂学习效果。

四、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入第二课堂结合的途径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借助第二课堂教育是有效的,所以探索纳入途径是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必要措施。

(一)将专业核心技能大赛纳入第二课堂

用专业技能大赛代替课余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有益的,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加深对教师讲解的技能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绽放的魅力,从而深层次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可以让学生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在竞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将企业活动纳入第二课堂

无论是国家、社会、家庭还是大学生对就业都是高度关注的,所以直接了解企业的状态对于学生无疑是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情。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将与本专业行业相关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纳入其中,模拟真实的企业状况,包括对员工的要求、现存的政策以及奖励机制等,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从业的状态是非常吸引学生的,对于探索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入第二课堂的途径是有效的。通过提前将企业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已进行了岗位体验,对于课程结束后的实习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学生的能力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将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融入第二课堂

上一篇家长育儿

下一篇货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