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波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波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波动

思想波动范文1

【关键词】初中思品 创设情境 改进方法 放大效用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感知能力、努力程度等思想脉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使思品教学变得更加“有用”,更加“有效”,使思品课程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创新模式,激活思维,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为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想学、乐学、善学的教学情景之中,学习知识、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觉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如,笔者在教学《融入民族文化》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懂得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情趣,为世界文化的建设、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以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万里长城、故宫、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为学生介绍了京剧、戏曲、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体验、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些基础上,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我让学生在课后注意收集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网络、咨询、查询图书等方式,收集了本地的特色文化,有的学生收集了泰山庙、陆公祠,有的学生收集了便仓枯枝牡丹园、范仲淹“读书堂”等一些地方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学生收集了建湖的杂技、东台的发绣、义丰的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把这些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展示,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和知道的事物,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们为当地的特色文化感到骄傲,我为学生讲解了保护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成效。

二、培养兴趣,催生情感,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思品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能的同时,要创新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摒弃以往的被动、死记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思品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爱好,引导学生自主自学、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归纳整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主动承担起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采取例证、互动、辩论等方法,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用生动直观的画面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刺激学生感官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关心社会发展》一课时,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与社会关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我以设疑导思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答为什么亚维伦的野童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鲁滨逊”却能很快适应社会生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得出的结论,由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对学生讲得不全面、不到位的方面再进行必要的点评补充,让学生懂得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发奋读书,教育引导学生从关心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创设衔接生活的教学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也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课程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在生活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结束生活实践,使“学与用,知与行”实现有机统一,使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使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同时,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看书、读报、听广播、看新闻的习惯,关心、关注、关切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和人文素养。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波动范文2

【关键词】动机 勃拉姆斯 克拉拉 交响曲

指挥家汉斯·冯·比洛曾称赞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贝多芬“不朽的九首”后伟大的“第十交响曲”。这部交响曲的发表不仅完全赢得了汉斯立克等人的支持,而且还表明了勃拉姆斯有能力向纯器乐音乐进行挑战。谈到《第一交响曲》主题性的统一,更多的是关注于乐章内部的思想作用而不是乐章之间。勃拉姆斯的传记者马克思·卡尔贝克在这方面洞察力最强,在第一乐章小快板的开头这行分开的有颜色的一行字:“一个命运的动机”,它对于整部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谱例1)。

谱例1

观察第一乐章,就同一历史时期而言,卡尔贝克首次标明了“连绵不断的”前奏开头的派生源自“命运动机”的小快板。然后他表明,这种“复杂的来源”在小快板中起着对位的作用。这支小号表现了#F—F—bE—D—[G]—bE,它在整个动机来源中使用了对位,一种被卡尔贝克所忽视的联系。显著的是,《第一交响曲》主题的连贯性置于这部作品个人意义的上下文中,甚至引来了更多的注意,它的地位如同勃拉姆斯为了达到精益求精而奉献青春激情和奋斗的记载。它不会逃离读者对熟知的舒曼音乐语汇的视线。

与C—B—A—#G—A具有相同的形态,它已被广泛地认作是象征舒曼对克拉拉的“私人密码”。评论家萨姆斯是第一个提出勃拉姆斯在第一主题里使用克拉拉的动机的,评价了勃拉姆斯极好地涉及歌德的维特与这个乐章悲惨情绪之间的联系。然而,这部交响曲终曲的“阿尔卑斯号”主题,它不是唯一以象征性的姿态出现在激烈的浪漫主义引言中。这个主题尾随着一个同样值得回忆的思想,它出现在这部作品结束的附近——这首崇高的众赞歌首次使用长号和大管发出宣告。这也可以归因于克拉拉。它开始的音符(A—E—F)变换了低音部的舒曼主题,有关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已写有变动(#F—#C—D)。勃拉姆斯的变动结束了低音部的一种冥想,尽管修改为大调。这促使斯蒂芬森声称:“音乐中所标注的,勃拉姆斯完全不敢用口头陈述。”然而,这种连接似乎是合乎逻辑的,调性的转变和两个乐段中不同的和声化的上下文都没有暗示一种直接的联系。这种A—E—F的特色音符有另一种象征意义,与约哈希姆有类似的人际关系。从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得知他习惯以另一种形式考虑约哈希姆的动机(F—E—A);这种处理在原则上必须要承认有其他的形式,如A—E—F。它有一个明确的特性,对于勃拉姆斯与约哈希姆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来看,他多年的艺术发展一定在这部作品中渗入了原来的个人因素,这不是不可能的。

正如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中,象征性内容的意义完全转化到音乐技巧的结构方面去了,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在一起。从每个动机到主题,他尽最大可能进行了提炼,甚至让它们以新的外观回到后面的乐章。所有作者公认的有关“Motto Theme”——“Frei aber froh(自由而高兴)”的引用源自勃拉姆斯的传记者马克思·卡尔贝克,阐明了一个勃拉姆斯的个性动机“F—bA—F”,弥漫于大部分的交响曲中。

勃拉姆斯和他的密友小提琴家约哈希姆,曾尝试用音乐动机来象征他们的光棍状态。约哈希姆所用的动机音名“F—A—E”意味着“Frei aber einsam(自由而孤独)”,不过他马上就结婚了。勃拉姆斯则用“F—A—F”意味着“Frei aber froh(自由而高兴)”作为反驳。这部交响曲中F—bA—F的动机非常频繁地与“自由而孤独”相联系,因为卡尔贝克被迫重新设置它的组成音符,所以这种连接与弦乐四重奏的开头备受质疑。他看到F—A—F已经转变为A—F—A,这种新形式被桥接进约哈希姆的F—A—E动机,从而开始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此外,勃拉姆斯的谐谑曲乐章源自这首混合的F—A—E奏鸣曲,它处理这个动机是非常自由的;的确,它的开始丝毫没有这种连接的迹象。这种连接是凭借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由迪特里希创作,他阐明勃拉姆斯引用其中的一个动机。尽管他没有指明一个精确的位置,但是一种清晰的连接存在于他的开始主题和勃拉姆斯的第二主题之间,接近于迪特里希的创作轮廓。在其接下来的节奏特征中,这种联系是并行不悖的,甚至非常接近。

迪特里希的主题强调了以破坏音A为代价的E和F两音和这个半音间隔的主导主题,并明确地影响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个例子,可能提供了一条勃拉姆斯第一主题派生的线索,在钢琴中持续级进的E—F也许已推动了钢琴与小提琴声部更为显著的G—降A的级进。在它们之间,迪特里希的主题和勃拉姆斯明显的派生贯穿整个乐章。再者,如果这个“自由然而孤单”的动机被证实,一个人可能从原则上同情卡尔贝克在弦乐四重奏的开头辨别出它的作用,追寻其更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Z].2001.

[2]李晶.思索死亡的精神之旅:勃拉姆斯音乐创作“死亡情结”之解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汉斯·A.诺伊齐奇·勃拉姆斯[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思想波动范文3

一、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

(一)互动范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互动模式后,其相应的互动范围也进一步延伸,从实际课堂走向了虚拟课堂,并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后,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微博平台与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经过不断与学生交流,从中总结经验来提高实践工作。互动范围从实践课堂走向虚拟平台,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互动内容

由于微博属于网络虚拟平台,使用者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变化,通过文字语言或者影音方式来抒发内心感受,释放身心压力,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开展虚拟交流,可以从情感、社交、信息等方面进行互动,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涵盖学生各方面需求,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三)互动功能

微博作为交流平台,其互动功能是多种多样,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微博来了解最近就业信息、心理动态疏导、学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互动功能不仅能够加深师生之间情感联系,增强双方之间信任感,也能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面能够顺利开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互动对象

通过微博师生之间不仅可以有效开展交流,还可以将学生家长、各高校纳入交流范围,从多方面进行交流,保证学生思想动态能够实时被家长和教师所掌握,确保他们成长轨道健康向上。

二、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趋势得到了显著增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平台的帮助下,已经从原有的课堂工作性质向实际生活化转变,通过虚拟网络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秘性和严肃性蜕变,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将社会上负面新闻降到最低,保证学生思想动态切实落到实处,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多方位互动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建立多方模式,通过讨论群组进行讨论,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通过师生间友好交流来获取实践工作,并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重心来开展。随着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使学生发展方向偏离正确轨道,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悲观消极的看法,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通过采取微博多方位互动模式,来引导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措施

(一)将微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重新构建校园文化格局

微博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引发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作为一种特定文化,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学生在微博文化熏陶下不仅加深了自身文化,也促进了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会消失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传统的校园文化格局已经被微博文化所打破,进而成为新兴文化方式。通过微博文化引入到校园格局中,互动模式将得以健康发展,构建格局也必然加快步伐。

(二)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模式

思想波动范文4

摘 要 本文为了研究成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中国钢企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股价和进口铁矿石的成本价格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上分析成本因素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可知股价与成本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但解释程度非常低,同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 铁矿石 股价波动 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股价波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成本因素作为考察对象,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并以铁矿石价格为例,来分析它对中国钢企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并以此为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就目前来看,深一步研究成本因素和股价波动的人比较少。一般人们只是凭感觉认为二者的波动规律相反,但这种猜测往往带有很多主观成分,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实际。所以,根据成本波动与股价波动的实际数据来验证和分析二者的关系还是非常必要的。

二、样本数据与变量说明

(一)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中钢企的股价统计来源于大智慧股票分析软件,铁矿石价格主要采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和中宏产业数据库中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

(二)变量说明

得到数据指标后,选取铁矿石价格作为自变量,钢铁的价格指数作为因变量,然后运用统计软件Eviews6.0对该模型和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Y=a+bX+e 其中Y为钢铁的价格指数,X为进口铁矿石的价格,a为常数项,b为相关系数,e为随机干扰项。

三、铁矿石价格对中国钢企股价影响实证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得出2003--2010年钢铁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如下图

回归后数据显示,可决系数为0.107433,模型在整体上拟合不理想。F值为0.601819,其对应的率p值为0.472963,表明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没有通过, T值为0.775770,由此可以得出钢铁企业股价与进口铁矿石的价格相关性较小,成本因素并不是对股价波动影响的主要因素。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1.结论分析

本文通过实证可以看出,铁矿石价格波动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成本因素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较弱,并不是对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笔者在这里给出如下的解释。

(1)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利率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票价格的变动。

(2)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投资者不够理性,信息流通不够顺畅等现象在股票市场上随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实证方法得到的结论与成熟的有效市场基础上得到的传统理论不相符。

2.政策启示

(1)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尽快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市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2)逐步促进股票市场向有效市场的转变。我国股价的波动无论是在频率还是在幅度上都相当高,并且政策因素和投机行为导致股价波动的特征明显,整个股票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促进其向有效市场的逐步转化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胡继之,于华.影响中国股市价格波动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9.5.

[2]何琴华,焦安勇.电力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因素分析.财会月刊.2008.12.15.

思想波动范文5

关键词: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 动机“F―降A―F” 格言“F―A―E”

一、动机创作的产生

(一)瓦格纳因素

瓦格纳曾因“汉斯・冯・彪罗在音乐会巡演中过于突出勃拉姆斯的作品,进而引起了听众好评”一事,针对勃拉姆斯做出过如下评论:

“正如真理已经消失,救世主的十字架像商品似的兜售在街头巷尾,德意志音乐的天才也变得鸦雀无声,因为他们被职业贩子拖着满世界转,伪装成专家的那些贫乏的还在庆祝音乐的发展。”①

他认为音乐会之所以受到好评,只能说明公众的鉴赏力正变得非常低俗,后辈们很可能会做出保留九首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但却只保留两首贝多芬的事情。

勃拉姆斯私下给朋友写信时发泄了对瓦格纳言语攻击行为的不满。在他回信给汉斯・冯・彪罗时,他拒绝去拜罗伊特参加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的首演,他写到:“从8月4日-6日,我己经答应呆在伊舍尔进行访问。令人遗憾的是,本来这整整一个月我除了打算去朝拜这位伟大的预言者――瓦格纳外,并没有其它的安排,但谁叫他如此‘友善地’指明了我的未来……以上言论似乎是在刻意模仿瓦格纳的行为!”这段话不仅体现了勃拉姆斯的宽阔胸怀,更重要的是也暗含了他想以另一种方式回击瓦格纳的这种恶意攻击行为,也即是运用他们(魏玛学派)的技法(在这里主要指“主导动机”――“F―降A―F”)进行创作,从而产生了《第三交响曲》。勃拉姆斯创作此作品的时间――1883年也正是瓦格纳的去世之年。

上海音乐学院的周炜娟在其博士论文――《论勃拉姆斯的音乐创新》一文中也曾认为,勃拉姆斯把瓦格纳在其歌剧中所用的“主导动机”手法移植到交响曲中,一方面表达了勃拉姆斯对瓦格纳的敬意,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使用这种方式来回敬瓦格纳对他所作的藐视性评价。

(二)整部交响曲的调性、结构安排因素

整部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其调性安排如下: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对这四个乐章的调性安排与传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哪位作曲家谱写过任何作品,其布局类似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②在这部交响曲的写作中,他很好地利用了调式之间的进行,并且把传统单乐章奏鸣曲式中的创作技法融会贯通在其中,似乎是要把四乐章的交响曲紧缩成为一个单乐章的形式,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主导动机创作技法的出现,目的是使整部交响曲尽可能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这种紧凑的结构与平衡的比例(《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四首交响曲作品中篇幅最短,演奏时长只有30分钟左右且每个乐章的长度几乎相等)似乎是在有意强调其对动机“F―降A―F”手法的处理――贯穿于整个作品。

二、动机在第一乐章中的应用分析

(一)青年时代格言:“F―A―E”的由来

1853年9月,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为欢迎不久之后将要来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开演奏会的约阿希姆,集体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奏鸣曲》题献给他。他们把约阿希姆的座右铭缩写(F―A―E)作为贯穿每个乐章的主题。F―A―E是德文“Frei,Aber Einsam”三个单词的缩写,其意为:自由而孤独(Free,But Lonely),因为约阿希姆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以致成了他的座右铭,所以与他亲近的朋友都索性称他为F―A―E。后来,勃拉姆斯也取了“F-A-E”三个字母构成格言来概括自己的人生:“自由-然而-孤独”。为此,勃拉姆斯的研究专家把第三交响曲开头的这个动机音型“F―降A―F”解释为与他青年时代的格言相对应的“格言”――“自由―然而―快乐”。

(二)动机的象征性分析

乐曲一开始,勃拉姆斯就给这段乐曲的头三个小节安上了一句“格言”。他的F―降A―F三个上升的旋律乐音在乐曲中的变化,也很容易让人想起李斯特的主题变形,它们都具有象征性。

“以乐观的态度通过一个‘F’(欢乐)取代了青年时代的格言F―A―E(‘自由,然而孤独’)中的‘E’(孤独),变成了‘自由即欢乐’”。③

但是,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他会把象征性内容的意义完全转化到音乐技巧的结构方面,使得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这样那句格言同时就变成了上面所摘引的小提琴旋律的低音。两者共同构成了主部主题:

这样,旋律与低音之间的 “反进行”技巧规律在勃拉姆斯的手中就得到了实现。

通过上述的谱例④我们可以看出:每小节的短句几乎都是由有力的起奏音(+)开始,而且第二、三个起奏音都比其之前的短句结尾高。在接下来的7―10小节处,这种写作技巧也仍以变形的方式重新出现。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高声部旋律中提到的起奏音(+)也体现了之前的格言“自由,然而孤独”。

(三)动机的模进应用

F―降A―F在位于连接部的19―21小节处,转变成为了F大调中的A--C―A音型。并且勃拉姆斯还在22小节处(见下图),把低音降低半度从而产生降A音,形成了A与降A音之间的冲突。

不仅如此,连接段落中的严格摸进(15―30小节)也正是通过22小节处的低音降半音来实现的。这种冲突还使调性从F大调转到了降D大调,造成了远关系调性的进行。因此,这个模进不但回应了乐曲开始三个音(F―降A―F)的调性暗示,也强调了A与降A之间的冲突。

稍作注意就会发现,乐曲原本为F大调,似乎应使用F―A―F的三音摸进更为合理,但勃拉姆斯却把A处理成降A,这样使得调性模糊的效果更加突出,也制造出了更加尖锐的听觉音响。

严格模进技法本属于李斯特和瓦格纳的范畴。勃拉姆斯在此曲中对它的应用,就技法而言似乎类似于瓦格纳,但若从它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处的位置(位于两个主题的连接处)来看,就与古典乐派作曲家们和瓦格纳的运用大相径庭。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勃拉姆斯对于自己所欣赏的作曲家写作风格的赞赏,同时又展现了他对该风格所做的某种可行性变化。这种做法“可以归入勃拉姆斯正常创作习惯的范畴之内。”⑤

(四)动机的主题变形

在弗里希(Frisch)看来,动机在尾声中的再现,构成了勃拉姆斯最动人的主题变形之一。“因为这个变形看起来真正包含了从主题最初出现开始,跨越整个交响曲的所有主题、和声、节奏以及曲式的进行。”⑥布朗(A. Peter Brown)也持相似观点,但他把这首交响曲称为“听起来如同一个延伸的交响诗”。可见,主题变形对于整首交响曲的结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勃拉姆斯在该乐章的再现部中再次引发了A音与降A音之间的冲突。F―降A―F音型在120―125小节的织体中变得更加具有厚重感,且分配于不同的声部之中。而此时的降A是作为以其为根音的属七和弦身份出现的,不再是减七和弦中的和弦音身份。降A音的时值相比开始时长了2小节,直到125小节(图为120―124小节)处才开始出现主题的再现。

(五)动机在其他三个乐章的应用说明

整个交响曲的动机(F―降A―F)使用,其实并不仅仅限于第一乐章。如前所述,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是具有单乐章交响诗的特性的。既然如此,动机的使用必然贯穿于整部交响曲的各个乐章之中。但是,由于在本曲中只有第一乐章比较重视这个基本动机(第一乐章总共224个小节,动机却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60次,构成全曲统一的重要因素⑦),而第二、三、四乐章的使用情况基本都是对动机的变形应用,所以,笔者不在这里赘述。唯一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动机在末乐章的301小节处发生了变化(把降A升高了半音),从而彻底解决了从开始一直贯穿全曲的A到降A之间的冲突!”⑧

《第三交响曲》之所以能够在充满张力的进行中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正是因为勃拉姆斯把四乐章的结构通过以调性为载体紧缩在了一个具有“单乐章性质”的奏鸣曲式中。同时,又通过A与降A音之间的冲突方式和贯穿全曲的F―降A―F音型技法使乐曲达到了融合统一。

三、我看克内普勒对动机“F―降A―F”的释义学解释

通过对以上“F―降A―F”动机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格奥尔格・克内普勒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真正地释义了这个动机,而其它的解析则都可以归属到作曲技法的分析上。

首先,笔者对克内普勒先生的这一释义,表示赞同,并感同身受。因为他对勃拉姆斯这个动机的解释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而且他视这个动机为,与勃拉姆斯青年时期格言的对峙,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具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做探讨。

(一)最简单的分析结果,我们直接就可以从动机中得出。早年时期的三个词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含义:F(自由)、a(转折―然而)、e(孤独)。而现在的动机则把最后一个e换成了F(它在前面代表的含义是自由),那自然这个音型的含义也就变成了F(自由)、降A(转折)、F(自由也就是欢乐),但是仅仅从这一层面来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二)在勃拉姆斯自己看来,他曾在若干年后写道:“对我来说,依然保存着自由、然而孤独的象征,尽管如此,我应该为此而祝福……”。因此,从作曲家自己的解释来看,尽管孤独但他依然感觉到的是幸福,也就是说,作曲家所写的旋律特征本身就是相互冲突的。例如(见谱例2):最高旋律的音域走向为F―降ACE;而最低音旋律的走向则为F―降A―F。“两个形成对比而且自身又相互矛盾的部分的辩证统一塑造出了这种音乐形象”。 ⑨既然是对比和矛盾的,那么把代替e(孤独)的对立面F解释为(欢乐)也是合理的。

(三)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方面看:勃拉姆斯从《第二交响曲》到《第三号交响曲》的六年之间,曾经到意大利旅行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是在1882年秋天前往。除意大利外,他还曾到过匈牙利、荷兰与波兰等地旅行,增长了自己在音乐上的见闻。这样的累积经验,也使《第三交响曲》(在1883年完成)在风格上与前面的两部交响曲形成了极大的差别,他在这一乐曲中明显流露出具有喜悦感的歌唱性旋律倾向。另外,勃拉姆斯在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与想成为歌唱家的史碧斯(Hermine Spies 1867―1893)交往密切。这使勃拉姆斯在不知不觉中对她产生了爱情,在汉堡甚至还传出两人要结婚的消息。这样的交往经过也使本交响曲中反映出了明朗与喜悦的心情。所以,这对把F音解释为(自由欢乐),是可以理解的。

(四)除上述所说的之外,据史碧斯所讲:勃拉姆斯当时也经常去威斯巴登的恬静森林中作曲。从这一点来看,本曲也可以说是与大自然取得了共鸣,因而充满着大自然温馨的特点。大自然所带来的令人愉悦的气氛,也成为对勃拉姆斯这个音释义的佐证之一。

(五)根据勃拉姆斯早年的传记作家马克斯・卡贝尔克(Max Kalbeck)所说,这三个字母是来自作曲家年轻时,自己口中常常提到的德语标题“Frei,aber ferth!”(自由、而喜悦地)。由此看来,本曲中当然也可以感觉出自由、喜悦的气氛。因此,后来的学者给这一动机的释义也是建立在勃拉姆斯本人观念之上的,并不是毫无根据。

四、结语

通过对这个作品中动机技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勃拉姆斯是在深入了解了同时代不同的创作技法之后,对这些技法进行了更深的研究,并在实践中用作品来证实这些技法所蕴涵的巨大潜力。《第三交响曲》也可以说是勃拉姆斯“决定按照新德意志乐派的游戏规则来战胜他们”⑩的一个实例。勃拉姆斯的这一技法,其实还体现在他的第一、二交响曲中。这说明勃拉姆斯对这一技法的运用并不是作为反击瓦格纳的临时“弹药”,而是一直贯穿在他的作曲生涯中。

对这一技法的全面探究,将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勃拉姆斯的作品以及探寻隐藏在乐谱背后的有关勃拉姆斯的秘密。他的好友比尔罗特评论本曲的作曲技法时曾说:“这是勃拉姆斯比过去更努力追求简洁性的结果”。 而这一简洁性技法后来也成为了勃拉姆斯晚年作品(例如:他最后的几部室内乐和一部声乐套曲等)的一大特征:“能用一个音写成的乐思,绝不用两个音来代替。”所以,对这一作曲技法和勃拉姆斯思想观念之间关系的全面深入探究,还有待专家们做出更为精细的研究。这里笔者仅就自己的理解对这一技法做一基础性的探析。

注释:

①以上评论是瓦格纳于1882年7月在致弗里德里克・舍恩(Friderich Shcon)的公开信中所发表的尖锐评论。

②Brodbeck,David.“Brahms,the Third Symphony,and the New German School,”Brahms and His World,Walter Frisch (Edito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P66.

③Frisch,Brahms and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Variation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129.

④[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649页。

⑤谱例引自: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649页。

⑥Frisch,Brahms and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Variation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72同上,第142页。

⑦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说全集-交响曲2》,台北:大陆书店,第84页。

⑧周炜娟:《论勃拉姆斯的音乐创新》,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第79页。

⑨[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650页。

⑩Frisch,Brahms and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Variation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第75页。

[日]门马直美:《作曲家名曲解说珍藏版―勃拉姆斯》,音乐之友社,2000年版,第47页。

参考文献:

[1]周炜娟.论勃拉姆斯的音乐创新[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说全集――交响曲2[M].台北:大陆书店,1982.

[4][日]门马直美.作曲家别名曲解说珍藏版――勃拉姆斯[M].林胜仪译.音乐之友社,2000.

思想波动范文6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主动脉IABP 在196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20世纪80年代,经皮穿刺技术的出现使IABP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广泛用于高危PCI患者的循环支持。IABP 通过反搏球囊的充放气,增加主动脉内舒张压,从而增加冠脉供血,减少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目前已成为急性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最主要辅助装置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IABP 对高危AMI 直接PCI 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62例高危AMI 直接PCI 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 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97±11.71)岁。分为急诊PCI 组、急诊PCI+IABP 组,每组31例,术后随访28 d。高血压患者36例,糖尿病11例

1.2方法①IABP手术方法:急诊PCI+IABP组患者在心导管室先行IABP 植入,再行急诊PCI 术,采用seldinger,s法,置入8F动脉鞘管,根据身高,置入相应容量IABP 球囊,一般顶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1~2 cm,连接ARROW auto-CAT IABP 机器,多选择心电1∶1触发。肝素水定期冲洗中央腔,术后观察穿刺侧肢体血运情况、血肿,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②直接PCI 方法:直接PCI组患者,接诊时立即给予氯吡格雷300~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中用肝素100 U/Kg,手术路径包括经桡动脉以及股动脉路径,Judkins 法行冠脉造影术来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血栓负荷重者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并行血栓抽吸,"罪犯"血管病变处行急诊PCI 术。手术成功的标准:①病变处残余狭窄<20%;②无严重并发症;③冠脉血流达到TIMI 2 级或3 级。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两组患者生存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AMI分类,包括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NI ) 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而急诊IABP+ PCI 组31例患者平均反搏时间(53.74±50.76)h。两组梗死血管、TIMI 血流、平均支架数、对比剂用量、手术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9.4% vs 22.6%,P>0.05),见表2。IABP 组还发生了1例肝肾功能不全、1例下肢缺血,61例手术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

2.3随访28 d 两组生存率两组患者随访28 d,共有7例患者心源性死亡,急诊PCI 组3例,生存率90.32%,IABP+ PCI 组4例死亡,生存率87.1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发展, IABP以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IABP在PCI中应用的适应证还未达成共识。所以ACC/AHA 指南推荐,IABP支持应该仅仅为那些处于极度血流动力学损害的高危患者PCI 而准备。BCIS-1研究是迄今为止评价高危PCI 患者IABP支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第一个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结果不支持对所有合并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广泛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在PCI 前常规置入IABP。而IABP-SHOCK Ⅱ试验是目前为止最大型的心源性休克治疗试验,分别接受IABP或常规最佳药物治疗,结果显示IABP并未降低30 d内病死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缺血性胸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对比剂用量无统计学差异,IABP+PCI组总并发症22.6%,与既往研究结果[1]相似两组共有7例患者心源性死亡,病死率较高,这可能与患者合并严重左室功能障碍、术后TIMI 血流差、病情危重有关。随访28 d,应用IABP 在AMI 高危患者急诊PCI 术后并未显示其优越性,两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考虑与IABP 反搏时间短、随访时间短、入选患者为高危AMI 患者而非全部是心源性休克患者、入组病例数相对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IABP 在高危AMI 患者应用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少,应用安全,但并未改善近期生存率,对于高危AMI 患者PCI 术行IABP 支持应慎重,正确识别高危PCI 人群,合理选择IABP 置入时机,以改善高危PCI 患者的临床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患者处于血流动力学明显恶化或心源性休克,应积极行IABP 支持。

上一篇施工队长

下一篇新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