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1

在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毕竟议论文和记叙文是学生在高考时使用最多的两种文体,教师对这两种文体的着重指导也无可厚非。但在评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规范性虽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情味”却变得越来越少。

究其根源不y发现,一方面,在近似于工业化生产线的写作训练之后,学生多把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当成了一项任务,作文是必须要完成的产品,而非抒写心声的媒介。在速度与规范的双重打压下,同学们把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感放置一边,口号代替了抒情,呼号亦有可能是迫于字数压力而为之。

另一方,教师在指导时也往往多注重“形”的雕刻,而非“情”的传达。因为情感是学生个人的主观感受,教师很难用对错、好坏、高低去评判。久而久之,情感标准就走出了教师写作指导标准范畴。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带有学生个人真实情感的写作才是当下写作训练中最需要的。本学期必修五第二单元是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笔者计划用有情味的阅读找回学生内心失落已久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出于好奇和闲暇。”由此看来,想要让学生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心扉,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与表达欲望;2.对教学内容大胆地进行调整,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与心情进行抒情创作。第一点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精巧,第二点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胆识。毕竟背诵和理解实虚词词意是古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减少了相应的讲解与落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对学生而言,这可能也是检测教师是否真的在乎他们内心真实感受的一个硬性标准。毕竟在学生的心里,全文背诵默写是件煞风景的事情。

情感阅读要建立在现实意义的土壤上,想要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情感阅读,就一定要让学生找到“在场”的感受。“在场”就是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即笛卡尔所说的“对象的客观性”。学生只有从文本中找到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作品中的对象才能够成为他们倾吐心声,表达情感的对象。

必修五第二单元前两篇文章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两篇文章作者所处年代、性格特征、写作风格、精神世界等皆不相同,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让学生们一下子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且与其产生共鸣呢?

如果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我们就不难发现,此时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情感世界丰富,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在成人看来舒适的学习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却苦不堪言。苦与乐这一对矛盾体一直困扰着他们,究竟何为苦,何为乐?恐怕他们在念“苦乐思玄”这个题目时就会想要一探究竟。

本专题笔者用“苦与乐”做主题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陶、王两人的苦与乐。一开始学生们都是从自我意识出发,觉得陶渊明生活在田园还要亲历农耕真是“苦不堪言”,而王勃躬逢胜饯,且一赋流传千古必定是人生之大乐。这样的理解很显然背离了作者的本意,因为学生们只看到了世俗之乐,却不懂人生之乐。怎样才能帮助他们一步一步走进真正的苦乐世界呢?我们教师还是要从文本入手。

1.从文本解读入手,请学生找到陶王两人文章中直接表现苦乐的语句

陶苦: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陶乐: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通过简单总结,同学们不难发现。陶渊明的文章先写苦后写乐,且觉得乐大于苦。

王乐: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苦: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时的王勃身处繁华之中,文中先写乐后写苦,且此等苦楚远超宴饮之乐。

2.相关文本内容链接延展

此时,笔者出示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来进一步来体会这样的情感。另外,笔者还给出了陶渊明的《形影神赠答诗》以及王勃的《临江》(其一)(其二)、《山中》《始平晚息》等诗作来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苦乐”。

在《形影神赠答诗》中,学生读到了形影苦于生命短暂,希望立善遗爱,而神则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使形影明白人应听于天命安排,与其过分担忧反而会损伤生命,不如早些释怀,唯此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乐趣。反观文本,惊喜的是学生发现了《归去来兮辞》的精义所在:“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在了解了王勃“长安为宾,巴蜀为客”的起伏经历后,学生们懂得了临秀不容的王勃是在怎样的一种心境下写就了《滕王阁序》。他的才情与桀骜成就了他的文人风骨,也造就了他的“穷工”之途。槛外流淌千年的长江,恐怕就是其千古悲凉的明证。

3.随物赋形,找准学生抒情表达的关键点

成功地打通了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脉络之后,教师应迅速给学生一个表达的出口。随后笔者以《归去吧》《我心中的王子安》为题要求学生当堂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真实的自我情感。在这样一种文本跨越式阅读与反观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远远超出了笔者的预期,他们的领悟也是让人惊喜的。

学生例文:

去吧――苦乐

归去吧!五柳先生发出了最本真的呼唤。“人从何而来,又将归向何处?”先生欲辨已忘言的隐语,使我在千年的田园之中盘桓探寻。

归去吧!世人皆有苦乐,世人又皆避苦向乐。但究竟何为“苦乐”却是鲜有人问津。“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昨日夹袄短,今日紫莽长。功名利禄,锦绣繁华是世人一直索求之乐,仿若永远没有尽头。可这“乐”中又潜藏着多少悲苦,世人却从未细思。君不见,世人为此乐戚戚于世,认为历尽此苦便得永乐,而究竟又有多少人真正到达了幸福的彼岸呢?在这途中,他们不是凄凄然付尽一生,就是惶惶然误入了绝境。

世人迷茫,皆不见先哲的睿智警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今是昨非,昨日不顾韶华空付流水,未尝家人天伦常乐是“非”。今日我们将向外的眼光拉回,放入空荡的内心。吾生行休!陶渊明的苦叹感喟世人。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田园,选择归去。希望这田园也能救赎我迷茫已久的内心,抚慰涸枯萎的灵魂!

高一(1)班 程安琪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掌声》;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225-01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读中迁移,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思维。

教材简析:

本文写的是残疾女孩影子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感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使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还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汉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谈话法、拓展想象法、对比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掌声引课

首先,请同学们交流课下收集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果他说得好,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学生交流)你用自己的掌声告诉大家什么?在大家的掌声中,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精读课文,感受英子前后的变化。

(一)自卑忧郁的英子

1、我们先来走近演讲前的英子,看看演讲前的她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指名读第一段)2、指导学生抓重点词“默默地”“早早”“总是”“不愿意”理解感悟。你从这些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忧郁自卑)3、你能把英子的沉默寡言、忧郁自卑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建议读的语气低沉,语调缓慢。)

过渡语:听了你的朗读,从你的语气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忧郁的英子。如果她是我们的同班同学,此时你最想对她说什么?(学生交流)的确,她正像你们期待的那样,忧郁的英子真的变了,请看大屏幕……

(二)活泼开朗的英子

1、课件出示第四段。此时,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2、抓住词语“甚至”理解感悟。(说明她的变化很大很快,根本让人想不到。更加说明英子变了。)(板书:活泼开朗)3、(音乐响起,教师饱含深情范读第4段)

过渡语:是掌声让英子镇定了情绪;是掌声让英子微笑着走下了讲台;是掌声为英子扬起自信的风帆。掌声会有那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活动中去吧!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自由读课文2、3段,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第一次掌声

1、(指名让学生读)你们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抓住关键词“骤然间”“持久”“热烈”理解。2、掌声前的英子表现是什么样的?再读课文2、3段,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抓住关键词“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终于”来理解。你们注视的目光想告诉英子什么呢?3、你们的心意她明白吗?从何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二次掌声

1、(指名让学生读)同学们的掌声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呢?(学生交流)2、掌声再次响起,让英子感激不尽,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从这“深深地一躬”,英子明白了什么?3、英子被感动了,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学生交流)4、指导朗读。(是掌声使英子终于战胜了自己,找回了自信。让我们把对掌声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展示书信内容,感悟掌声新的内涵

过渡语: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几年后,英子给我来了一封信,想看吗?(指名读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

课文最后一段正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谁能大声读出来?(指名读)想不想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会和老师比赛背诵。(师生比赛背诵)

五、体悟掌声,回归整体

英子走路的姿势不会改变,但英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却改变了,是什么使英子改变了?(是掌声,是关爱) 。有一首歌名字叫《掌声响起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伴随音乐总结: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应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句鼓励或赞美别人的话送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3

今年是我执教的第十五个年头,是我来到西五小学的第七年,是重新走上教学主任的第三年。一年又一年岁月的更迭,没有抹掉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执着热爱,没有消磨我对西五小学各项工作的恪尽职守,我依然像执教的第一天那样,喜欢我教的孩子,庆幸自己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将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通知传达给学年的每一位教师,配合学校总体安排做好各项工作(包括突发的和常规的),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尽自己所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我每天最常规的工作。

一、努力做一个好教师。

我的一个朋友评价我说:“xx是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人。”是的,这句话概括了我多年来的教育之路。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永远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出其不意地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我班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张老师总是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她下一步要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学生对我的喜爱,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受到了身为教师的幸福感与快乐。我最喜欢表扬那些和当年的我一样在班级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孩子,和那些闪着光芒的优秀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这也是促进班级中等学生不断迈向优等生的一个催化剂。善待每一个孩子,即使我批评了他,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恰当时机表扬他可能转瞬即逝的进步,让他被老师批评的糟糕情绪得到改善,从而快乐地、轻松地投入到班级生活和学习生活之中去。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在学习中反思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我有幸去观摩吉林省作文教学大赛、吉林省二实验小学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一流教师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风采,他们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扎实浑厚的语言功底,“目中有人”的教学思路,更让我赞叹。我将听课之后的反思反映在每一次的语文教育课堂上,反映在片区教学活动中,本学期学校第一次的大学区活动由我来为学区内的五年级老师主持集体备课,好多参加这次集备的老师听了我的备课,认为说我的备课内容扎实,有可操作性,没有花架子,解决她们在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这样的评价让我对自己挑灯夜战的准备感到了欣慰。在每次学年备课中,我都组织本年级语文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从段篇,到字句,从结构,到写法,从教法,到练习,进行一一的研究落实,努力让教师资源达到学年共享。

二、做一个谦和的学年组长。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小善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以往,我总认为真诚是最有力量的,只要我真诚待人,我就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但是我慢慢发现,真诚是我的优点,也成了我工作的缺点。我的坦诚,直率,可能在我无意中拉开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我不曾预料到的结果。这样一想,我找到症结所在,所以,我比以往更加细心了,说话更加注意角度,在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就是一个服务者,我心态平和。可以不夸张地说,西五小学,学年组长是除了校长以外,最难做的工作。每天各个部门的任何一个通知,都要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年各位老师,落下了谁都可能给学校工作带来影响,就像那个电影的名字一样“一个都不能少”,而这样的一个,可能一天之内要接到十几个通知,每项都需要组长周全地记好,传到,落实。你有你的考虑,他有他的理解,我无法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我对自己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至于其他,不是我能力范围内能控制得了的,那就随他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世界。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一切难以包容的,是对自己人格的提升。

三、做一个尽职的中层主任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策略学生主体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43

一、教学背景

2013年,在教师专业发展初中英语9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习期间,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内容为新目标《Go for it!》八年上教材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学会奶昔的制作过程,并在制作过程中掌握一些动词及动词短语的应用。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长期的一线工作,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 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掌握本课重点语法知识,我采用通过亲手制作 “料理”并汇报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并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所采用设计的教学活动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二、教学片段

片段一

(上课前先做一个“Memory Challenge”,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一系列水果、饮料,将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比赛,看谁说出的物品更多,并对比赛结果加以及时总结。)

T:Do you like milk shake?(呈现刚才课件“Memory Challenge”中的一种饮料,引入正题)

Ss: Yes!(因为奶昔等饮品如今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所在大家都异口同声地答喜欢)

T: Are you able to make it?

Ss: No...

T: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make it?

Ss: Yes!

T: OK, let’s see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What ingredients and tool do we need? Do you know?

Ss: Bananas, milk, ice cream, blender, knife...(help them if necessary, and teach them the new word “blender”)

Teach the steps: (采用多媒体生动的动画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认知)

First, peel three bananas.

Next, cut up the bananas.

Then, put the bananas and ice cream into the blender.

Next, pour the milk in the blender.

Finally, turn on the blender.

Now, pour the milk shake into a glass and then you can enjoy it.

T:Now, can you make the milk shake by yourselves?

Ss: Yes! (再做一个“Memory Challenge”,叙述奶昔的制作过程,继续之前的比赛,并对比赛结果进行总结)

T: Congratulations! Well, I am very thirsty now, can you make me a fruit milk shake? (同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来制作奶昔的工具和原料,此时课堂气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

T: I like apples. So I’d like an apple milk shake. But I am unable to make one. Who can make me one and tell us how to make one? Volunteers?(学生纷纷举手,此时选两位学生上来合作,以师者的身份用英语向大家解释并演示奶昔的制作过程,我也坐在下面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认真听并观察他们的表现)

S1: Let’s tell you how to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First, we should peer the apple.(另一学生削起苹果来)

S2: Next, we should cut it up.(边说边将苹果切碎)

S2: Then, put the apple and ice cream into the blender.

S1: And then, 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S2: Finally, turn on the blender.

S1: It’s OK. Let’s pour it into the glass and give it to our English teacher.

T:Delicious! Now I have learnt to how to make it. And I’ll make one for my parents to show my love. Would you like to make some for yours?(品尝后我对他们的作品作出总结,也不忘对他们注入进一步的情感教育)

Ss: Sure, we’d love to.

【我的思考】

本节课我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先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原料及奶昔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和愿望。通过头脑风暴唤醒学生的言语智能,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再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制作过程,巩固知识,将课堂气氛引入,让学生在动手的快乐中掌握知识。

课堂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他们亲手制作奶昔的时候,我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下面,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认真聆听他们的讲解。这一任务的设计既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也让他们有种当老师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让两个或多个学生一起合作,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另外,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简单一句“Would you like to make some for your parents?”教育他们要爱自己的父母,要有感恩之心,将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这恰恰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片段二

T: Now, we have learnt to make a milk shake. But how can we make fruit salad? Can you try? OK, discuss it in groups.

Ss:...(学生纷纷讨论)

T: Ready? Which group can show us how to make fruit salad? Volunteers?

Ss:...(部分学生举手想尝试,选出一组上台向大家展示,并尝试向大家讲述制作步骤)

T: OK,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uit salad? Let’s review the steps.(成品制作好后,与大家一起享用,并对制作结果作出及时评价,最后让大家总结出制作步骤)

First, cut up some fruit.

Next, put the fruit in a bowl.

Then, put in some honey and yogurt.

Finally, mix it all up. And now you can enjoy it.

【我的思考】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片段承接前面奶昔的制作之后,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另一种食品――水果色拉,自己总结过程,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让学生自己尝试做水果色拉,再通过总制作过程,归纳出它的制作步骤。这一任务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聚精会神地投入需探究的情景任务中,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完成学习任务。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5

1. 学段目标的错位。《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引语文课程“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重要指示灯。具体而言,对学段目标有准确而又清楚的定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这一标准为“教什么”和“不教什么”提供了改革思路。某老师在《美丽的小路》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其中一条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角色体验,朗读感悟,体会鸭先生、鹿先生和兔姑娘的不同语气。”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目标,完全忽略了所要教学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同时也不符合低年级目标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然这位老师“超标”了。

2. 写字指导的缺位。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汉字为载体,汉字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学在写字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征在:

第一,“零”写字指导。有部分教师将识字与朗读课文放在首要地位,而忽略掉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导致课堂对学生写字指导为“零”。

第二,近乎可有可无的写字指导。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会选择将写字指导放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如果剩下的时间多,在写字指导上就多花一点儿力气;如果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就草草了事般地进行写字指导。走程序化的写字指导,学生真正有多少收获值得老师们反思。

第三,流于形式的写字指导。纵观当前语文低年级教学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大多遵循这样的步骤: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教师示范,学生说笔顺;学生自主写。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也是可以采取的,但是对于同音字或能溯源的字,要M行重点讲解和区分,学生才能在语用的过程中,不至于混淆。

3. 内容分析的越位。有教师指出:“阶段性不清,各学段阅读教学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在低年级的教学中,阅读理解式的问题频繁出现,或者花很多精力去理解课文内容,这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在内容分析上的“过度用力”,导致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如在《美丽的小路》一课教学中,老师提问:“美丽的小路,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学生面对这样的提问,几乎是无从下手,无法作答,不明白老师提问的用意。这样的提问,实际上是超出一年级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拔高到中、高年级的阅读分析与理解的要求,远远超出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视域,直接导致语文教学的无效。

二、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突破之道

1. 定位:切实回归到学段目标。以学段目标为抓手,正确、真实地定位低年级语文教学,这一旨意在于尊重儿童情怀,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关注儿童的需要,最终落脚到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紧扣语文学段目标,首先明确“教什么”,再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重“术”轻“道”的怪相,即认为如何传递语文知识比传递什么语文知识更重要。教师只有在厘清“教什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文本的内容合理设计方法。只有准确清晰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学段目标,去设计教学,才能实现达到目标。因此,对《语文课程标准》要有一个全面、深层次的解读与认识。只有领会了课程标准的要义,才能有效地落实目标,不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为了使儿童能够获得“最近发展区”内的最优化发展,语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支点”,让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撬起语文知识的“地球”。

2. 补位:有的放矢的写字指导。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学生写好字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发展书面语言的必要。所以,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有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不能让写字指导流于形式,或者直接忽略写字指导。为此,一方面要紧扣文本,合理安排写字指导的环节。如在《自己去吧》一课的教学中,“自”和“己”是该课识写同步的生字,也是本课识字和写字的重点。在导入新课齐读课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两个字,教师利用这个时机顺势而导,在开课阶段就指导学生书写这两个字,使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更能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字的识记。可以看出,写字教学并不一定要放在最后几分钟,或者说留几分钟时间走过场式地指导学生写字。另一方面,教师有机整合,有的放矢地进行写字指导。在《美丽的小路》一课中,要求会写的字有“干、先、赶、起”。其中,“干”是独体字,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关键笔画来写好这个字,所以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即可,不需要用太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个字。由于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会了“洗”字的写法,所以“先”这个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写。“赶”和“起”是本课需要重点解决的字,可将“赶”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结构,明确偏旁(走字旁);追问为什么是“走字旁”;溯源讲“赶”字的字理,老师再点拨如何写好这个“赶”字(注意笔画的谦让、捺要长才能托起旁边的“干”字、左右的高度相宜);师范写、生书空,生写;评价反馈。在详细指导写“赶”字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起”字。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切记不要平均用力,应该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写字指导。

3. 上位:文本朗读时间的保障。朗读课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管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还是高年级语文教学,都应该充分保障文本阅读(朗读、默读)的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读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巩固识字的过程。同时,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文本的平台。根据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拖读、唱读”等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流利地读文章。特别应关注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教师可以先范读,再让学生去模仿,扎扎实实指导学生朗读。

4. 让位:文本内容分析的消退。在《美丽的小路》一课教学中,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小路旁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呢。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么多颜色,多美呀!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再来美美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样就落实了语文教学关于阅读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不是花精力让学生去理解“美丽的小路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6

镜头一:

3月21日傍晚,西乡塘小学校园内已空无一人,但二(1)班的教室里,热烈的讨论气氛依旧持续着,谁也没有留意夜幕已悄悄降临。原来今天是两周一次的青年教师座谈沙龙会,主题是“教育教学的困惑研讨”。

镜头二:

“黄副,我觉得作文课特别难上,你什么时候上第二单元的作文课?我想去听一节课。”六(3)班的语文老师唐海瑜追上了刚上完课的黄副校长。

“当然可以,我安排在第四周星期五上午的第二节。你对我们上次讨论的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我现在有一点新的体会,想与你分享分享。”

“好啊,好啊,到我们的办公室去吧!”

走廊上,这对师徒边聊着边走向办公室……

镜头三:

“快点!一节课的时间不多,不能迟到了!”上课铃声一响,西乡塘小学五六个青年教师便脚步匆匆地走向阶梯教室,阶梯教室的门敞开着,组长李汶峰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这是西乡塘小学体卫艺教研活动的时间,分管教学的黄副校长和教导处的黄主任今天也来参加他们的活动。

背景介绍:

南宁市西乡塘小学现共有907名学生,48名教职员工。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33人,占教师总数的68%。他们大多刚大学毕业,带着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但他们在专业理论和教学技能上,却是经验不足。面对学校近年来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的情况,西乡塘小学以“启动青蓝工程、成立教师沙龙、落实听课制度、坚持备课模式”为举措,推动青年教师从合格教师开始,向经验型教师发展,最终成长为骨干教师。

做法及成效:

1.启动青蓝工程,促使师徒共进

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出台了“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举措:每位青年教师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导师主要从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包括钻研新课标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调控的能力、命题和分析试卷的能力、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论文的能力等。学校行政领导、教导处和政教处形成合力,对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加强管理,对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要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期以一年为一阶段;指导教师要每两周给青年教师上一次示范课,青年教师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青年教师要尊敬指导教师,主动交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该模式下,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形成了一种互教互学的氛围,师徒在互动中更上一层楼。

2.成立教师沙龙,营造交流氛围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沙龙”活动。

青年教师沙龙主要有三个形式:(1)研讨汇报式。由青年教师提出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困惑或心得体会,大家研讨、分享或帮助解决。(2)咨询观摩式。定期邀请学校领导或有经验的教师介绍工作经验或就社会、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访谈,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3)争鸣论坛式:平时青年教师注意收集认为有讨论价值、能贴近工作实际或紧跟时代要求的议题,在沙龙确定的主题讨论日中展开论述。

每次活动青年教师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受益匪浅。

3.落实听课制度,加快教改步伐

为了解青年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情况,学校领导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把听课落实到每周的工作安排中。领导们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议有机结合;听课后要认真评课,及时反馈,肯定青年教师的成绩和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管理的建议。周末对听课落实情况进行小结,并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

听课制度的落实加强了青年教师们的紧迫感,教师们有了压力就有动力,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4.坚持备课模式,增强研讨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集体备课对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集体备课主要采用“研究加展示”的方式。这一教研活动先后要经历几个操作过程:第一轮,同一年级组内的教师面对同一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轮流施教,然后集体评议,个人修改;第二轮,每个年级选出一名青年教师代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学科组的教师进行评课,执教教师进行二次修改,再执教;第三轮,为青年教师抓住一切机会,只要有城区级以上的课堂教学比赛,学校都为他们积极报名参赛。

青年教师们经过多个来回的备课、磨课、评课和反思,增强了研讨意识,锤炼了教学技艺,得到了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