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50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历来有“重诗教”的传统,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小学古诗教学要做到哪些方面呢?

一、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说得更形象:“你如果把绘画叫做‘哑巴诗’,画家也可以把诗人的艺术叫做‘瞎子画’。”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在谈到诗与画的共同点时,常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依据。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他们往往以精美的文字,构画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卷,给人以悠悠不尽的美感享受。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瑟瑟,原指碧色的宝石,这里指碧绿的颜色。诗人运用红、碧两色,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夕阳返照,水波不兴,江面上红绿相映,红的像玛瑙一样美丽,绿的如翡翠一样透明,真是一幅写意山水画,落日秋河图。不一会,太阳落山了,江面上水气升腾。俯视,露珠点点晶莹悦目;仰望,碧空如洗,新月在天。不禁使人陶醉于这优美的自然景色里。这难道不是“诗中有画”的杰作呢?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如丹青妙手,抓住春雨如酥、草芽初露的特征,运用国画家的渲染技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色彩朦胧的“早春烟雨”图。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二、披文入情,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人高兴时,高山起舞,大海唱歌,江河弹琴,花草欢笑;人悲伤时,大海哭泣,江河哽咽,鲜花溅泪,鸟鸣惊心。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前两句“移舟近烟渚,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夕阳西下,引起新的愁思。接着将笔锋一转,后两句描绘诗人在舟中领略到的极富特色的景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仅仅是描写景物吗?显然不是。沈德潜评价此诗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诗人孟浩然出身寒微,40岁到长安,求仕失望,其愁之深是可以想见的。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把仕途的失意、羁旅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等旧怨新愁,都很自然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了。因此,这两句诗看似“景语”,实为“情语”,情景交融,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意境美。

三、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试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纯属议论,没有具体描绘匡庐的山景之美,而是写出从正面、侧面、远近等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赏这座名山所体会到的一个道理:世上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观察各各有别,只有善于从各个侧面对事物进行观察、体会,才不致于局限一隅之见,而获得关于事物的全面的、总体的认识。又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

四、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古诗范文2

月册

年级古诗汇编

学《

夜夜

年思

】 白 思 白

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春 村

晓觉

,

(鸟

孟来

浩声

,

然知

)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牧 小

见歌

袁,

枚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草离

居,

易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两窗 【

个含

黄西

鹂岭

句鸣千

翠秋

柳雪

,,

一门

行泊

白东

杜鹭吴

上万

青里

天船

甫 。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 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 望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 饮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③奇:奇妙。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

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好日子。②泗水:河流名。③光景:风光景物。④等闲:随意。)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 乞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 嫦

线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 小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 游

西

西

西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山西村:村庄名。②腊月酿的酒。③豚:猪。④疑:以为,怀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重重水,正在怀疑已无路可走,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垂柳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熳的村庄。 黄

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②之:去,到。③故人:指老朋友。④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

译文: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 送

使

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译文:清晨,渭城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四周青翠的杨柳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新葱绿。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独众

鸟高

亭云独

山去闲。

【看两

唐不厌,

】只

李有敬

亭山

白 。

西

使

使

湿

飞尽,

(①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②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

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洞庭:湖名。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闪,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 乡

怀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③子规:杜鹃鸟。④了:结束。)

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 四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杂兴:各种兴致。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④未解:不懂。⑤供:从事。⑥傍:靠近。)

译文: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 渔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②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③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译文:美丽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碧空中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悠闲地游动。老渔翁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乐而忘返。 【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瓜洲: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仅有一江相隔,到南京也只隔几座山了。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 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译文: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捎 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榆关:山海关。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③聒:声音嘈杂。)

译文: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 牧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译文:草铺满横野有六七里长,笛子伴着晚风发出几声鸣叫。从外边归来已经是黄昏后,不用脱掉蓑衣枕着月亮睡到天亮

(

)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安仁:县名。②篙:撑船用的竹竿。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译文: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 清

·

(

)

使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清平乐:词牌名。②茅檐:茅屋的屋檐。③吴音:泛指南方的方言。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⑤翁媪:老

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躺卧在草地上 【

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天净沙·秋》【元】白 诗 昔

(①昔:从前。②矣:语气助词。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④思:语气助词。⑤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

) 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⑤野径:乡间小路。⑥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⑦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 西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

译文: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天

·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译文: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七

·

鸿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①持:用来。②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③漉:过滤。④菽:豆。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⑥釜: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鸟人

鸣闲

涧花

【,

夜唐静

】春

空王。

月 出

体山

裁鸟

,:时

【鸣

五春

涧绝中

】 。

(①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②闲:安静。③时:时而,偶尔。)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 芙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③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④平明:清晨。⑤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江

黄四娘家花满蹊

(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若:好像。③等闲:平常。④清白:指高尚节操。)

x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竹

xi

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 闻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

(①闻:听说。②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③漫:随意地,胡乱地。④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激动的泪水忍不住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早已不见,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须有好酒助兴,美好的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恨不得马上动身从巴峡 己亥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dǒu 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九州:中国。②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喑:哑。万马齐喑:比喻。⑤究:终究,究竟。⑥抖擞:振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 浣 游

西

hài

杂诗

【清】龚自珍(这首是《已亥杂诗》中的第

220

首)

穿

便

穿

便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①浸:泡在水中。②潇潇:形容雨声。③子规:布谷鸟。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⑤白发:老年。⑥唱黄鸡:感

译文: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不

小学古诗范文3

【关键词】 小学古诗 创新教学 综合能力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

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小学古诗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背景;意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一、了解背景,体会诗境

不管是分析古诗词还是分析现代文学作品,要想真正领会到期独具一格的文化意蕴,就必须要考虑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背景,如果忽视了对应的时代背景,大多情况下,虽然是名著,也可能失去了在闻名于整个文学界的资本。例如,在讲解鲁迅的作品时,如果我们没有与他当时所处的年代紧密联系,没有彻底地理解到当时中国国民思想的封建与愚昧,就很难真正理解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更不用说去欣赏到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诗词时,首先就应该简要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分析,让学生能够走进诗人、了解诗人。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整首诗词的背景理解透彻,进而能够感受到古诗的内容、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古诗,能够切身体验到古诗词所想要表达的美妙意境。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是诗人杜甫在当时延续7年多的唐朝“安史之乱”彻底平息时,正携妻子流落在四川锌州,听到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情况下写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难以立即体会出来,此时教师就指导学生亲自去查找、搜集与杜甫和安史之乱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才能较好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古诗教学当以背诵为主,而不主张对于古诗内容及意境做过分深入的分析与分割。不但课程标准主张如此,教育专家梁衡也主张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他谈到:“我们儿时应当多往自己的脑袋瓜里塞一定的古诗文背诵,即使是不理解也要死记硬背,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积累材料阶段,有了这样丰厚的积累,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接触或者运用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就能够对这些古诗词内容恍然大悟、融会贯通。”同时,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教学环节,笔者坚决反对甩给学生一句话:“背吧,然后来找老师检查。”此教学环节就存在较大的错误。

但同时,笔者也坚决反对一些教师给学生征订一些类似于《课文全解》《零失误》《字词句段篇》等一系列的教辅资料,笔者以为,这些教辅资料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分析过于直白,过于精细,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诗的整体之美,也不利于从小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古诗之美的能力。笔者主张,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多渠道、多途径地再现一个诗词内容情境,让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整体把握。而对于诗词细节内容的把握,笔者主张,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发现,因为古诗之美的外延无限,我们应当非常尊重学生从古诗中所悟的个体解读。

三、“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与教师都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古诗文本的解读以及主题思想的把握一般在小组学习的教学环节就能够解决。而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主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应当在小组合作理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己排演,把古诗的一个句子或者整体做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表演,这就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氛围非常的活跃,会加深学生对古诗内涵的认知,而且还契合了当前的教改潮流,非常吻合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可谓一举多得。在讲授《寻隐者不遇》和《游园不值》这两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放手让学生演一演,结果学生们的创造力令人咋舌,他们不但对于古诗文本的理解准确无误,而且还根据古诗内容发生的前因后果,当时的时间与空间特点,加入了一定量的创新内容,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表演《寻隐者不遇》一诗的过程中,第二小组的学生对于古时的道士、童子的神情、衣着、动作举止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他们的表演还真正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可见学生对于古诗内涵的把握是多么的深刻。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放不开手是因为怕学生做不好,白白浪费一节课的时间,其实真正放开手去,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尤为重要,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树立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与问题分析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因此教师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古诗文教学,实现古诗教学的本质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3:30.

小学古诗范文5

一、从作者入手诵读诗词,初识其面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知,学好诗歌贵在多读,不论何种方式的诵读,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在。幼儿园时期的简单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但是到了小学背诵诗歌或者吟诵诗歌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明了诗歌含义。如何更好、更快速地了解诗歌呢?我们可以从诗歌的作者入手,因为诗如其人,了解了作者自然就了解了诗歌的大致情境。有了情境,读起来自然会有感触,就可以初识诗歌面容。

李白的诗歌在小学课本中数量位居前列,很好地解读李白可以更有助于学生学白的诗词。教师在讲授李白诗词时,可先简单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李白的生平。如果枯燥地说生死,说起伏,说诗仙,学生只会苍白地接受,不会将其融入诗歌中进行理解,那么诗歌和作者就成为了两层皮,失去了本来的联系。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之后,就要初读诗词。读诗词,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不能任由学生像幼儿园时期拉着娃娃音读诗词,要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在那抑扬顿挫之中抒意展情。吟诵诗歌的过程便是用心欣赏诗歌的过程。吟诵之中,移情换景,学生在读中感悟诗词,在读中找寻语感,潜移默化之中,自然成为胸中之意。

我建议,教师可以给学生多播放一些大师读诗的视频或者录音,古音响起,教室内明净而安宁,这种熏陶非教师言语所能达到。

由于幼儿时期就开始背诵古诗词,导致很多学生固有的错误思维限制了吟诵诗词的成就感。尤其是在某些字词的读音上。如《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子中,“衰”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shuai”,而在诗词中读作“cui”。如果按照现代读音,学生会没有韵感,而古读音更加押韵,更能体现诗词韵律之美。学生多有幼儿时期错误的读法,往往能够影响他们对诗歌美感的感受。教师可让学生两个读音都读一遍,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哪个更符合诗情画意,当他们体会到诗歌的押韵美时,自然选择古读音了。

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字句意

古诗词毕竟不同于现代汉语,有的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有些则需要教师解释字意、词意、句意。所有的词意解释都需要在精读的基础之上,当学生读诗词朗朗上口,已然体会到诗词的某些美感和境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字意词意解释。我经常采取的方式为学生自由发言解释诗意,互相讨论之间慢慢接近诗歌本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移情入诗

这是吟诵诗词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诗词的回归处。如何帮助学生,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人生阅历并不多的小学生移情入诗呢?移情入诗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越有想象力的学生越能体会到诗词的真谛。中国古诗词具有短小精悍、意境悠远、意蕴深长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读诗之人需要通过自己进行想象和延伸来重构诗意画面。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稍微具有难度。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忆江南》时,教师不妨找些江南图片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江南美景,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会有的放矢地发挥想象力。

小学古诗词中有不少离别诗词,对于学生而言此类诗词属于较为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离别诗进行比较阅读。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都是表示送别的诗词,但是借助的对象不同,表达的离别感情也不同。在《赠汪伦》中,汪伦歌声送别李白,李白深受感动,遂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的感谢。而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用长江之水的绵长表示了他和孟浩然之间的绵绵友谊。学生在不同的诗词中体会到了不同的友谊,更加明确了友谊的含义,使友谊之情融入了学生内心,增加了他们对友谊的重视之情。

小学的古诗词数量与中国浩淼的诗海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所以学生应多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尽可能多地背诵诗词,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

小学古诗范文6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境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以用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故事创设情境: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当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七步诗》时,在释题时跟学生讲曹丕、曹植二兄弟不能相容的故事。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2、图像创设情景:如教《锄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烈日下老农锄地的画面,讲讲中午太阳当头照时的情景,并体会烈日下劳动的感受,想像农民辛勤劳动的形象,从而懂得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媒体创设情境。如可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游园不值》中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西湖“曲苑风荷”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4、吟诵创设情境:“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因为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又因为“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是传统的教诗方法,所以运用吟诵引入法,在实践中是奏效的。它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感染,激发起浓厚的情趣。

二、嚼字品词,体悟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江雪》一诗的学习,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第一二行诗句中的“鸟飞绝”中的“绝”、“人踪灭”中的“灭”的理解,勾画出天寒地冻、飞雪飘漫的天地;通过对每行诗的开头一字连成的“千万孤独”的感悟,营造出空旷、凄凉的境界。末句的一个“钓”字可谓全诗的“诗眼”,通过对“钓”字的品味,揭示出寂寥中的生机,平常中的蕴涵,触摸到诗人纯净高远的内心。

在古诗文教学中,正是这样紧密结合语境而对言语作细细的咀嚼,在吟诵中赏析作者在语言过程中“字斟句酌”,才使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深入,从而受到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振奋。

三、吟句读诗,品味诗情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即朗读和背诵。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体味不到的,要突出“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要以“读”为本,应体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这样一个渐进的朗读层次;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比如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创设情景朗读等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来诵读古诗文。这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喜爱上古诗,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四、拓展活动,再现诗意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

1、画诗。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互相生发,相得益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如教学“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像。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理由也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虽然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已经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2、演诗。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中诗人询问童子师傅的去处时,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像,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童子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一片茫然的;有焦急无奈,举目远眺的;有故作神秘,睨视微笑的……学生种种表现,再现了这篇古诗在他们头脑中的不同意境,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不同创意。

上一篇说明顺序

下一篇商务礼仪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