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铅球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铅球教学

铅球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体育;铅球教学;铅球的特点;铅球的持法;推手动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63-01

在进入中学前,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时也学习过投掷的方法,小学这种方法只限于皮球`小沙包及其它如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他们的学习目的是有一定的投掷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他们不知道铅球是什么。而在铅球的教学中就要防止这种已有的投掷技能的迁移到铅球的投掷技能中来。是因为铅球的质量大,体积也较大,如果用已有的方法投掷铅球,容易因为反作用力造成的肘关节及肩膀部位的损伤,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于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复杂的铅球的投掷技能,那么对于第一次接触铅球的学生,第一节课如何上呢?

我认为第一节铅球课非常重要,在第一节课里,学生对铅球的认识、铅球的握持方法及铅球的推手方法是否正确,将影响到今后我们铅球技术的教学法,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过多,也不宜有多的教学内容,内容多了容易引起课堂混乱和因为练习少导致学习技能得不到巩固,还有可能引发事故发生。一般来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认识铅球了解铅球的特点;二是如何持球,铅球的持法及要点;三是正面推手动作。

一、让学生认识铅球了解铅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在课的开始时向学生交待本次课的内容是投掷铅球,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在思想兴奋起来,让学生对铅球进行联想,使学生对铅球产生好奇心。但是不出示铅球,在第一次课的基本部分的铅球教学时才出示字球。首先向学生介绍铅球:我们使用的铅球是符合我们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力量)使用3kg铅球,并用三四个铅球在学生手中传递,让学生对铅球有感性认识 。每个学生都掂量过铅球过后,教师的把铅球收回,放在安全的地方。听取学生的反馈情况。针对时机,向学生说明铅球的特点,它的特点是质量较大,体积也大,所以在投掷铅球时有别已有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损伤。并且示范说明由于铅球阻力而导致容易受到损部位肘关节和肩关节。

二、如何持球,铅球的持法及要点

持球教学时,教师持一个铅球到学生中间,到有利于示范的位置,就持球进行教学,在讲解时,不时地从不同方向作重复示范,强调五指伸直,掌心空出,球在手的位置。要求学生持球的手形正确,了解五手指的作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一定要解决学生持球大手抓。在学生作持球练习时,只能用一球练习,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持铅球手形进行指导和纠正动作错误,同时又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推手教学时,要学生站成体操队形作持球上肩的动作:手臂抬平于肩掌心向上,头不能偏面对前方,作空手练习,手朝正前上方推出。出手方向与水平夹角角度大约是在四十到四十五度间,此动作教师反复讲解和示范,要求学生进行多次空手不持球出手练习,对于对推手动作有困难的学生一一指导,纠正错误的动作,尽可能使每一学生掌握正确的持球上肩推手动作。

三、正面推手动作

实地持球推手练习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投掷场地,并向学生布置和安排安全措施,规定:有球待投学生站在投掷圈旁四到五米,推球学生站在投掷圈内面向投掷区,由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正面推球练习,无球学生站在投掷区两侧观摩练习,等练习的铅球落地完后方可进入投掷区捡球。这次课每个学生推球练至三次。

上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后,对课的总结也很重要,第一节铅球课更是如此, 它是学生这次课动作学习的反馈,指出学生在推铅字球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错误产生的原因,纠正错误的动作,并且对错误的动作和正确的动作进行示范比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记忆。通过正确的示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容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铅球教学范文2

【摘要】铅球运动是国家体育锻炼测试项目之一,是有效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重要项目。针对铅球技术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文章讨论了合理地运用技术要领组织教学,采用恰当的教法,排除以往的技术定势,消除心理干扰因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推铅球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

【关键词】农村中学;铅球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为顺应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师应及时改变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铅球运动是国家体育锻炼测试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其技术性较强,动作较复杂,危险性很大,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因而可以说铅球是有效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重要项目。

一、中学铅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铅球教学成绩普遍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当前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如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能力欠佳,教学场地与器材不足,教学过程中练习次数偏少,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单一是造成学校铅球教学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方法传统,影响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意志品质薄弱,对铅球投掷的认识不够,具有畏惧心理,学习过程缺乏学习热情,性格内向,进而对铅球成绩的提高缺乏信心,丧失活力,练习的积极性不够。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学铅球教学的长足发展,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其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改变学校体育课中铅球教学的不良局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需要深思亟待解Q的问题。

二、中学铅球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审视铅球技术的特点,分析运动轨迹,遵循教学原则

1.铅球技术的主要部分由两个阶级组成:加速阶段和推球阶段

加速阶段:它的任务是获得人体和球的预先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其技术形成是背向滑步旋转。

推球阶段:其任务有两个。第一是加大铅球的用力工作距离,做好最后用力前的超越器械动作。对技术的要求是深蹲、低重心、锁住肩、扭紧髋。第二个任务是加快铅球的上升速度和人体转动速度,获得出手刹那间的最大初速度。最后用力时铅球的上升速度是滑步的8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铅球靠三个力获得力量:(1)靠腿和躯干的角度的伸展;(2)肌肉的拉力;(3)蹬地力量。

2.铅球运动轨迹的力学分析

铅球在运动员滑步时处于最低部位,远离人体重心,蹬伸转体用力时球的移动路线为上升,划出第一条弧线;这时球已经具有一定高度,由于顶肩的发力,球具有向上向前的速度,顺势挺球划出第二段弧线;伸展的手指拨转铅球,旋转的铅球凌空飞出,划出漂亮的抛物线,形成第三段弧线。这三段弧线连接处相切,形成一条光滑和谐优美的弧线。

(二)革新教学方法,掌握技术要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探讨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要点

原地测向推铅球是铅球教学中的重点,它可以归纳为两句话:蹬伸抬体转髋,顶肩伸臂拨指。

根据铅球技术的特点,铅球在用力前深蹬时处于最低部位,远离人体重心,用力时球的移动路线为上升,而球的加速度取决于髋部肌肉拉力和蹬地的反作用力的大小。从用力顺序分析,只有蹬伸的同时迅速抬体才能产生向上的爆发力,而且是髋、球和左肩积极向左侧支撑轴靠近,有利于加快髋、肩的转动,保证球出手时处于应有的高度。

2.原地侧向推铅球教法上的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改变学生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推”上,要运用力学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放在两腿蹬伸抬体用力上。可采取以下分解动作的训练,以达到各个击破,一一掌握的目的。

(1)打破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中从推、拨先教的常规,改用按力的顺序,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如蹬伸抬体(不要过早转髋肩),转髋顶肩(不要做推臂),最后蹬、抬、转、顶、伸、拨一气呵成,可徒手或持球(先轻后重)练习,熟练为止。

(2)检查初学者原地侧向投掷用力顺序正确与否,可采用以下两个阶段:A.侧向对墙(1.5米)持实心球,通过蹬、抬、转、顶(顶肩而不伸臂)能否使弹出?B.原地侧向持实心球,能连续三次推出而出手后仍保持出手时的身体姿势者。

3.探讨滑步推铅球的技术要点

从教学效果看,在中学教授滑步的技术效果要比原地推铅球差,尤其是女生。滑步动作要点一般归纳为四个字:摆、蹬、伸、压。这从动作顺序上说比较容易理解,但在练习时却很难做好,所以滑步结果往往比原地投掷近。其主要原因有:A.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不上,造成动作脱节;B.滑步时动作起伏大,抬体过早,达不到加速目的;C.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重心的平稳和快落。成功的铅球投掷动作,应尽可能缩短滑步阶段所需时间(要缩短右腿的滑幅)。

4.尝试在滑步教学中低滑快落的完整教学

(1)徒手侧向做摆、蹬、收、压。要求摆蹬后左腿先快落,带动右腿低滑短收。练习时先慢动作做,逐渐加快,达到摆幅大,蹬伸较充分的情况下低滑快落的目的。

(2)同上练习,逐渐过渡到两腿几乎同时落地最后达到摆、蹬、收、压的同时,可持实心球练习,但要求在摆回收时,左腿的小腿放在右腿的后面。当重心一离开支撑面首先甩拉小腿,带动大腿向左侧摆动。这动作对做好摆、蹬、收、压起到主导作用。

(3)用实心球,通过滑步按最后用力抓二个部分来检查滑步推球的能力。一是球出手后身体姿势的稳定性,二是能否推出规定远度。

总之,通过分析铅球技术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更好地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要领组织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大投掷物的作用力,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尽量缩短最后用力时间,这是铅球教学的最终目的。铅球教学在秋、春季节更好,并配合发展必要的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群众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 许晓明.实用大学学体育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铅球教学范文3

1.蹬地

蹬地处于铅球技术的首位,不论在整体技术中所占成分大小,都是有机体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应讲明其作用,达到怎样的标准和效果。比较原地技术和滑步技术,在滑步推铅球技术中蹬地腿技术更应讲清楚讲明白。其作用是为了摆脱静止状态,配合摆动腿形成水平初速度,然后形成稳定支撑。但是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往往会认为蹬地应该是向上的力量,产生错误的认识。滑步结束后在形成超越器械的初时及原地技术的后脚(蹬地腿)的作用时稳定支撑,为最后用力形成一个固定的力矩点。另外,用于维持好身体平衡,为最后用力建筑一个稳定而坚固的后防。在教学中应讲清楚其作用,尽量避免学生产生错误的意识。造成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对,重心不稳形成跳投,后防出现漏洞。技术失误,成绩下降。在初学原地推铅球技术中,蹬地的力量作用相应小些。讲解时应指出,蹬地适用于抬体、转体、固定加速铅球中,具有维持重心及平衡的作用。不要过分提示蹬地。徒手练习时提示学生了解蹬转的作用即可。

2.滑步

滑步中主要存在的错误有:滑步距离太短。原因为:蹬地和摆腿力量不够,或结合不好,或拉收小腿不积极。滑步时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大,原因为:蹬地或摆腿过于向上;右腿未蹬直,过早收小腿。滑步结束后不能保持投掷前的正确姿势,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滑步后停顿。左腿摆动过高,着地不积极;右腿力量弱,滑步后重心下降太大。

教学中可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徒手或持球反复练习蹬摆动作结合;连续做拉收小腿的练习;在地上画出两脚落地标志,要求学生滑步后落在标志上。滑步前身体重心先稍后移;左腿摆动时,要求触及后方(投掷方向)的标志物(标志物高度低于臀部)。徒手或持球连续做收腿动作;教师在学生右侧(稍后)拉住学生的左手,或在背后压住上体,进行滑步练习。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然后左脚后撤一步,积极着地后,右脚快速蹬地;持球滑步后结合右腿蹬地动作;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3.转体

转体即上体向右扭转,不论是原地推铅球还是滑步推铅球,只有充分扭转身体,才能加长用力的摆动弧度并拉紧左侧的骨肉,才能更好地发出爆发力。转是将蹬地力量向上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转体一定要快,且腰要直,不能自己转体,要靠蹬地的力量将身体转向投掷方向。初学者往往把扭转身体做成向右侧体,因此在训练中要强调转体蹬腿动作,要求学生转体到面朝正前方向为准,以增强学生的转体意识。

4.用力顺序

铅球技术的出手初速度的快慢是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初速度是由几次加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它的组成有:滑步的水平速度,上体抬起的曲线加速,转体及顶肩的短距离加速,推动的直线加速,拨指的最后加速。用力顺序没能有机结合成一体,造成技术的脱节,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只注重推球,主要错误表现为:上体前屈,后腿没有伸直,没有后脚和后腿的蹬转和送髋,加速超前,于是,推快于转体,提前用力,这样不仅技术形成脱节,而且导致多种错误动作的出现。

5.推

推铅球时一般会出现的错误为:推球时用不上腰背肌肉和下肢力量,单纯用手臂的力量;推球时臀部后坐;推球时身体向左侧倾倒;推球时出手角度过低。为解决这些问题,在训练中学生握好球后,特别要强调肘关节稍低于肩部,肘关节抬太高或太低易出现“扔”的动作,练习方法是在学生握好球后或徒手做握球队动作或将圆滑的石块(身体左侧和投掷臂)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高,左脚尖指向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右膝稍曲,上体稍向右扭转,重心落右脚,左臂微屈于胸前,然后以左肩为轴,把右腿身体转向投掷方向,然后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右臂迅速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度)的方向推出。重复多次地做这一练习,使学生对“推”的动作有较深刻的认识。

6.制动

在推铅球技术中(以右手推铅球为例),最后用力时左侧制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左侧制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最后用力时以身体左侧为轴转动,增加身体转动半径,也就增大了右肩角动量,加快出手速度,从而提高成绩。有的运动员用力顺序很好,但就是最后出手速度不理想,这是因为在最后用力时没有做到正确的左侧制动,造成左肩后撤。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条改进左侧制动技术的方法很有效:

3.1左腿积极进行爆发式蹬伸练习,能形成左腿、左肩强有力的左侧支撑轴,为最后用力提供稳固的支撑点,有利于控制撤左肩。如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都能增强髋关节的力量。

铅球教学范文4

[关键词]场地发现法 站位 标距

[中图分类号]G8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16-02

前言

笔者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场地发现法”教学。此方法严格遵循铅球教学的渐进性原则,并注重下肢技术的教学,避免了只重髋部技术和上肢技术教学法的不足和弊端,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法、访谈法。

二、如何理解 “场地发现法”在铅球教学中的使用

在我国的铅球技术教学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铅球场地教学。这种方法的原理根据在于铅球教学循序渐进性原则,尤其是下肢站立稳步方法的运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在铅球教学非正规场地与正规场地的随机转换,逐步渐变的发掘问题并且及时自我改正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易上手的特点。

三、铅球场地发现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众所周知,铅球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例如难度由易到难,强度由弱到强,层次由浅及深,长度由近及远,场地由不正规到半正规再到正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四种具体的铅球教学场地。

1.两线两点间隔(图1)

2.两线四点间隔(图2)

3.两线四点间隔标距(图3)

4.圈内两线四点标距(图4)

如右图,黑色的脚印是运动员在做准备工作时站位的区域,脚印则是经过滑步后下肢应落于的区域。a为两脚前后标记,b为铅球场地中心,c是投掷者和未掷者前后拉开范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后场边缘线的位置所在,d线是跃动起步掷线,e线为dc线平分线,dc间距为2.135米。

四、“场地发现法”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遵循渐进教学原则

因为我们是通过对铅球教学前后步骤的归纳得来“场地发现法”的,所以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该教学法都应该遵循课程的内容和场地设施。首先要按照先后顺序由第一到第二,逐步到第四步骤,它们分别是原地背向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标距推铅球和正式场地背向滑步推铅球。总而言之,在进行实际的推球过程中,务必要按照圈外一圈内二的次序,限制线先隐藏不现到逐渐显现的原则。假如在开始阶段就出现限制线也就是图中的d线,会影响到滑步的速率。但是如果首先把距离显现出来,会造成学生们追去距离和成绩忽视投球技术的培养和学习。假如一开始就进入到正规场地圈内投球,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压力,身心无法放松,还会造成对正规场地的破坏与浪费,反而得不偿失。

(二)保障学生安全教学

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在教学前组织等额平均分配小组,每组站成横排,可以指定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帮助维持纪律并辅助教师。同时为了使时间效率提高,教师和小组长应该及时做好前后小组的训练学习衔接工作,上一组即将练习结束,在场外练习的下一组及时补上进行场内练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时。教学时,教师应该时时注意观察学生动作姿势,及时给与正面的强化和侧面的削弱,适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并且要训练学生听口令和信号,不要犯规错失机会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危害,防止投球时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导致的不必要的身体伤害。除此之外,教师和组长需要做好督促工作,让拾球者将投掷过的球快速送回,来缩短前后学员的训练时间。

(三)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体育老师应该提前到达教学场地,依据本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从上述列举的图示中挑选适合于本次课程教学的场地设计,用材料将其画好,使场地清晰。如果课前准备不足,就不会有实施铅球场地发现法教学。

(四)课中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教学,加强铅球教学的辅练习

场地改革有利于下肢,尤其是在双脚技术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躯干和上肢的各种技术的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有徒手的练习和持球的辅练习。在教学练习中应该先徒手练习,再进行持球的练习;先用轻球,后用重球的练习;先慢动作进行练习,后加快速度练习;先进行分解练习,后才是完整练习;这样的过程能使铅球技术不断进步。

五、“场地发现法”在铅球教学中的积极效应

(一)使学生准确掌握技术

在铅球教学中,老师较为注重蹬地转髋,常常忽视了学生两脚站位以及滑步后两脚落位与最后用力的蹬地转髋技术、左侧支撑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上课时学生经常将两脚平行开离来做用力的动作。学生两腿在髋横轴两端联结,转动髋轴受到站在地上的两脚位置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要使学生髋部转向投掷方向只能是其两脚离开地面,出现跳起推铅球的错误;髋部转展的限制使躯干与肩部的转动跟着也受到限制,这样既破坏了左脚到左肩的“左侧支撑”技术,又会形成右腿单一用力的错误性动作;躯干和肩不能转向投掷方向会使得学生掷铅球的时侯过早出手。这样缩短了铅球做功的距离,而且还会使铅球飞出场外。教学中滑步和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易犯错误和纠正办法:

1.学生们滑步结束后很容易使左脚尖落点太靠前或两脚在一条直线上,右脚向内转不足90°~135°,这样髋关节的转动方向和膝关节的屈伸方向就不会一致,致使髋部很难向前上方挺展,于此同时,左膝受关节形状以及结构的限制,致使左脚站立不稳,不能有效的“制动”。课上在场内可以用发现法标明落脚位置,还要配合示范,学生们很快就可以记住右脚应该落在场地中心并应该与投掷方向成直角,对于左脚应该积极摆压落在右脚后跟延长线上,两脚之间距离约为50~60厘米,并自我及时纠正练习。

2.学生在一开始练习时不能在直径是2.135米的铅球场地内灵活运用滑步距离,发挥其高速与瞬间爆发力,学生们滑步的起动很慢,并且无力,滑步距离太短就使两脚着地点和持球的距离过近,就可能影响推铅球的距离,一般情况可能少1.5~3米。在铅球场地利用发现法让学生们重复去做蹬地、摆腿、滑步、踏点练习,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加快滑步距离与速度。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上肢技术做“蹬、转、送、摆、挺、撑、推、拨”的完整最后用力,就会明显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

(二)有利于组织教学,减少无效时间,便于调节课的密度,增加练习时间

在教学中,每个班级人数都超过40人,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有质的提高,又有量的飞跃,组织教学难度很大。针对这一情况,铅球“场地的发现法”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练习的位置并知道怎么练习,练习完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巡视,遇到错误动作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学生自觉练习自我发现改正而快速地“各就位”减少了教师组织教学时间,达到了“精讲多练”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组,让学生严格按照发现法的画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好四种图中的一种练习,通过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由于人多练习次数少,达不到运动量的问题。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我们所说的发现法就依据铅球课的不同内容对场地进行设置,会使学生对场地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课中,场地限制不断加大,学生就会在练习中产生紧迫感,这样不利于教学。要是不能按照场地要求去练习就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在场地标出投掷距离时,学生会跃跃欲试,使学生们好胜心理在看谁投得远的推球过程中得到满足。这样,学生们就能看到自己每次练习的效果。学校中学生们为达到国家的体育锻炼标准,取得铅球的好成绩就会自觉努力的去进行投掷练习,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学习意志,展现出好的投掷成绩。

(四)有助于上课的纪律和安全,能保证上课的有序性

“场地发现法”把投掷者之间划分成四个区域,分别用横线和竖线来划分,由此形成了上下左右四个矩形。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避免投掷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而且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活而有序,有条不紊。同时采用四个方向的教学手段可以减少教师的口令负担和用嗓压力。

六、小结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场地发现法”是铅球教学法中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场地发现法”遵循教学渐进性原则,适宜初学者,对于初步掌握和巩固推球动作,尤其是下肢技术动作,建立技术概念是有较好的效果的。同时“场地发现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对课堂的有序和安全教育;对教师减少组织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进行研究的时间短,对学生掌握和适应等问题未做数据统计,只是笔者和学生进行交谈及自我体验之后的浅见。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近一步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只是初步的。

【参考文献】

[1]黄岁梅.铅球场地逐渐加点加线教学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

[2]黄春雷.背向滑步推铅球衔接技术,浙江体育科学,1997(4).

[3]吴向明.试析铅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13)

铅球教学范文5

【关键词】优化组合;铅球;教学;应用研究

本课题在“优化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对铅球技术教学顺序进行优化组合,采用顺进式分段教学,即先学习滑步技术,然后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最后学习完整技术,实现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获的较大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榆林林业学校中专部2009级机电班男生4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0人。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实验方法:实验组采用优化组合教学法:先学习滑步技术,然后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最后学习完整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先学习原地推铅求技术,然后学习滑步技术,最后学习完整技术。实验教学的时间和步骤:第一阶段为预备性实验阶段和实验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并进行预备性实验,预备性实验是在2009级机电班(40人)进行(时间从2010.3-4)。确定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第二阶段实验教学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控制教学的进程,出现问题随时进行解决,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时间从2010.5-7)。第三阶段实验结果整理、统计、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统计实验数据及撰写论文(时间从2010.7-2010.10)。实验教法设计:本教法根据我校中专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完整技术为主,以滑步技术和衔接技术为重点,以提高出手速度为中心。各环节技术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即滑步距离由短到长,器械重量由轻到重,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强度由小到大。

铅球技术教学顺序人们习惯采用逆进式分段教法即先学习原地推铅球,再学习滑步技术,最后是完整技术的教学。本教法采用顺进式分段教学法,先从滑步技术开始学习,能抓住技术的难点,掌握技术的关键。

本教法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各个教学阶段都提出了明确的教学任务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和方法的控制使用。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形成轮廓,初步掌握完整推铅球技术。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明确技术规格,改进技术细节,掌握推铅球的完整技术。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明确技术原理,进一步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培养能力。为了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教学条件基本一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均由本人担任,两组的教学场地、教学时数、器材等实验条件以及练习的次数和强度在备课和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二、结果分析

实验后学生学习效果不同,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对照组采用逆进式分段教学法,先从最后用力开始学习,对原地推铅球技术练习的较多,能抓住技术的重点。而实验组采用顺进式分段教学法,先从滑步技术开始学习,对滑步技术练习的较多,能抓住技术的难点。两种教法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组在教法设计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最后用力技术基本掌握。因此,我在对实验组教学时,从滑步技术开始学习,缩短了原地推铅球的学习时间,增加了滑步技术和衔接技术的学习时间。一旦学生掌握了滑步技术和衔接技术,就可以减小推铅球技术的难度,有利于完整技术的形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又可以简化教学过程,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均较大,说明两种教法都取得了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两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之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68米。

三、结论

1.以“最优化”为理论依据设计的铅球教学方法,从教学实际和整体出发,以完整教学为主,围绕着以速度为核心、滑步技术和衔接技术为重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符合当今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保证铅球技术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 转贴于

2.教学程序,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推铅球技术,形成良好的节奏,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

3.本教法对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优于常规教法。它既适应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又符合现代推铅球技术的特点,使推铅球各阶段动作更加连贯、协调,技术更加规范,对于掌握完整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铅球教学范文6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正确投掷技术的时候经常出现四个方面的问题,或者称之为重点、难点,即背弓、鞭打、出手角度和缓冲四个方面。带着这四个方面的疑问,我仔细阅读了2011和2012年的《体育教学》杂志,从中专门选择了有关实心球的实案选登与教学设计,参照他们提出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步骤,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加以检验和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深的体会。其中分别是:2011.10夏秀萍老师的《实心球掷远达标攻略》;2012.3金飞老师的《提高实心球成绩的几种辅助训练手段》;2012.5张莉、莫豪庆和崔孟华三位老师的《双手正面掷实心球教学设计》;2012.9曹肖雄老师的《掷实心球教学设计》;2012.10邱宝勤老师的《关于掷实心球技术的几点认识》。七位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设计,特别是对经常出现的“背弓、鞭打、出手角度和缓冲”四个问题方面,从多种角度和方法,阐述了提高实心球的锻炼价值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实施的简便性。

下面我用两份表格来说明七位老师在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中“背弓、鞭打、出手角度和缓冲”四个方面的教学理念。

附表一:三位老师在《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的对于“背弓、鞭打、出手角度和缓冲”四个方面的教学理念。

附表二:四位老师在《体育教学》2012上刊登的“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