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花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含花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含花的诗句

含花的诗句范文1

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5、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6、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7、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8、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9、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含花的诗句范文2

这首打油诗全诗如下: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

低端粗俗甩节操,土憋矫情无下限,

装模作样绿茶婊,外猛内柔女汉子,

卖萌嘟嘴剪刀手,忧郁深沉无所谓,

狂拽帅气吊炸天,冷艳高贵接地气,

时尚亮丽小清新,可爱乡村非主流,

含花的诗句范文3

2、《烟雨蒙蒙》——刘雪华(依萍) 秦汉(何书桓);

3、《庭院深深》——刘雪华(方丝萦/章含烟)秦汉(柏霈文);

4、《海鸥飞处彩云飞》——刘雪华(杨羽裳)秦汉(俞慕槐);

含花的诗句范文4

原型范畴理论 家族相似性 边缘成员

一、范畴化理论

范畴和范畴化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论题。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利用符号系统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也是构建范畴的基础。简单来说,世界如此之大,人们如何利用语言来有效认识世界呢?这就要对无穷的事物根据一定性状进行组合分类,这就是范畴化。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分类的认知过程叫做范畴化。从其历史发展来看,范畴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传统范畴理论

以Aristotle(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判断某事物是否属于某范畴,可以用充要条件界定。范畴的归属是由概念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它包含以下基本假设:范畴是由充分特征和必要特征的合取定义的;特征是二元的;范畴有着明显的边界;范畴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这一理论在Ludwig Wittgenstein(维特根斯坦)提出新观点之前的2000多年里一直占统治地位。随着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范畴理论受到新的语言学理论的挑战。

2.原型范畴理论

20世纪50年代,Ludwig Wittgenstein(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ance)。范畴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像同一个家族当中的不同成员,在某个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却不完全相同。

近几十年来,家族相似性在西方语言学界得到广泛重视,在许多语言学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同特征,不同成员依靠家族相似性彼此相联系,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同特征的成员就成为该范畴的典型和核心成员。故Rosch(罗施)及其合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又发展了家族相似性理论,建立了“原型(prototype)理论”,即同一概念范畴中的成员不需要有共享的必要条件,但需要有一个能反映本范畴基本特征的典型成员作为原型,与该原型接近的称为典型成员,缺少原型特征的称为非典型成员。原型范畴理论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提出了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即“典型”和“非典型”这个事实上。

认知语言学家对“原型”的解释有:指范畴内典型代表,Rosch(罗施)认为原型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具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实例,这个典型代表对于识别范畴起重要作用。“每一个类别,都有较为典型的成员,也有较为非典型的成员,典型的成员具有该一类别所有的属性,而非典型成员则仅具有部分属性”。这些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渐次重叠、连绵渐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即“连绵性”(continuum)。“连绵性与原型,其实是一物的两面”。由于承认有“原型”和“非原型”之存在,而且“非原型”是以不同程度出现的,所有很多范畴的内部成员之间,呈现的形态是渐次重叠而渐进的,是呈连绵状态的。

3.原型范畴理论与语言学研究

虽然国内对于原型和原型范畴理论的研究较之国外起步晚,但是近些年来,却也有了不少成果。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原型理论应用到了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概念领域的范畴化原理具有普遍性,也适用于语言范畴。在语言的所有层面,包括所有的语言单位,都存在原型效应。范畴化不仅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语言学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范畴理论探讨对于当代的语言学研究无疑具有革命性影响。范畴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范畴化理论和范畴理论则是认知语言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语义范畴是人类认知和概念化的结果,是人类概念范畴在语言上的反映,而概念范畴又是人类认知的最基本因素。人类之所以能够认知世界,语义范畴或概念范畴的相似性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语义范畴和概念范畴是对外在世界的反映,外在客观世界中事物的相似性确保了事物在其自身发展中的渐变性、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而这种渐变性、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确保了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种转瞬即逝无法把握的过程。Taylor认为语言学研究涉及范畴:“……一是语言学家为了描述他们的研究对象――语言,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对其进行范畴划分,比如:句子被分为合乎语法的和不合乎语法的。”

从范畴化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原型范畴理论是在对传统范畴理论的批判、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现代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本文将用原型理论对汉英句式变化作尝试性的解释。

二、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英句式变化(举例)的解释

1.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中受英语影响句式的解释

几百年来,由于西学的东渐,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列句子为例:

(a1)法网女单海宁揽下三连冠,我对这个奖杯很熟悉。

(a2)法网女单海宁揽下三连冠,这个奖杯对我来说很熟悉。

(a3)法网女单海宁揽下三连冠,这个奖杯对我很熟悉。

(b1)(你)去也白去。(刘英凯《英语形和传统观照下的汉语意合传统》)

(b2)即使你去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c1)你能保持整洁我们就让你使用这个房间。

(c2)我们可以让你使用这个房间,如果你能保持整洁的话。

(d1)我觉得这医院不好。

(d2)我不觉得这次决定会遗憾。

(a1)、(a2)都是汉语的习惯表达法,都体现了汉语的表达习惯特征。(a2)体现了汉语句子“人称”为主的特点,(a3)体现了“主题突出”的特点。而在英文中,“物称”的句子比比皆是,如:“The city witnessed the outbreak of the armed up-rising.”(a3)是受英语“物称”为主的句子(The cup is familiar to me.)影响而来的句子。可以说,(a1)是受英语影响直译而来的句子,也体现了英语“物称”句式特点对汉语的影响和汉语对其接受力。

(b1)是汉语典型的“意合”的体现。没有任何显性连接词,读者却能意会得之。(b2)却是受英语影响,对“Even if you go there, there won’t be any result”公式化的翻译,而这种句式也渐渐为人所接受。对于显性连接手段从英语的借鉴使用,到了更进一步的程度就有了句(c2),即完全运用英语的语序,放弃了汉语“先因后果”、“先假设后结果”的逻辑表达习惯。

(d1)体现了汉语表达习惯,体现了汉语的委婉和东方人的委婉含蓄和不表露个性。根据距离相似性原则,当说话人与否定词距离越近,所表达的主观否定意思越强烈。正如经典例子,“She is displeased”表达的否定意思比“She is not pleased”强烈,也可从距离相似性上解释,“dis”已与“pleased”融为一个词,否定意义强,而“not pleased”是两个单词,距离相对远,否定意义较弱。所以汉语“我觉得……”表达了相对弱的否定意义,也突出了汉语的婉转和不表露过分强烈表露个人主观意见的特点,与英语的表达“Idon’t think…”比较,则体现了西方“重个体,重竞争,好争斗”等特点。(d2)则是受到英语影响后的表达方式。

由以上例析,可以将汉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特点概括为:(+人称+主题突出+意合+委婉+……)。这不是对汉语句式特点穷尽的概括,但当把汉语句式看作一个范畴时,具有(+人称+主题突出+意合+委婉+……)等特征或其中之一特征的成员都可看作是其句式中的成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绵体,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或一些特征。所以当新的句式(a3)、(b2)、(c2)、(d2)进入句式时,它们都可看作是这个范畴内的边缘成员,句(a1)、(b1)、(c1)、(d1)都可看作是汉语句式中的原型,原型和边缘成员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绵体,都属于汉语句式这个范畴。

2.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中受汉语影响句式(举例)的解释

Cultural adoption is a two-way road.(文化采借是个双行道。)(刘英凯,1994:68)英语受到汉语的影响也俯拾皆是,现举例如下:

(e)―Would you like to go dancing tonight?

―It all depends.

―You mean with who?

(f) Professor Smith allowed Helen and I to do a make-up.(俞杰《英语的变异》)

(g)Women have outgrown the jumping-on-a-chair-at-the-sight-of-a-mouse

era.(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h)He told me to go buy some fruit for him.

对于例句(e),这里引用刘英凯(1994:68)的话:whom代替who,显性的宾语连接手段就只能靠人意会得之,这显然是西方形合特点就范于意合特征的适例。这显然也适用于例句(f)中的I作宾格的情况。

对于例句(g),何善芬指出,“随着英语的发展变化,前置定语的范围正在扩大,以长串的名词短语和短语复合词作前置定语的现象日趋普遍,其特点有向汉语接近的势头。”这也是英语末端重心现象向汉语句首重心倾斜的一个例子。

例句(h),“go buy”动词没有连词连接而连用。现代汉语句法特点之一是动词连用,故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远比英语动词高。这体现了汉语句子的“竹式”结构。因为汉语重意合,所以,句子常常以语义、语序为连接手段,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像竹竿一样层层铺开,表现出典型的“竹式”结构。而英语则属“树状”句法形态,其句子往往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规定句界(同上)。“Go and buy”的表达方式则是典型的英语表达方式,严格地用连词“and”规范了句式组合程式,“go buy”则是英语受汉语“竹式”结构影响而来的结构。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同样做出一个不完整的英语句型特征概括(+形合+末端重心+……),并将具有这些特征或特征之一的成员作为英语句式中的原型,而受汉语句型的影响而来的句式则视为其边缘成员。

三、汉英句式变化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思维认知的变化和发展

一种语言当中范畴的总体规模总是随着认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当初的原型中分化出来的枝,而到今天这些枝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当初的原型核心却隐退或消失了。这里可以把原型理解为汉英语言中原有的句式,而枝则为受到影响后进入使用的新句型。可见,这些句型的地位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其边缘成员的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而可能随着人们的认知、使用和社会的变迁,而“占据主导地位”,即变为范畴中的原型。

范畴的变化跟相关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如:用了“丝事通”一词进入“翻译”范畴为例对此做了说明:“丝事通”起源于1840年前后中英两国丝绸贸易的发展,语言沟通就最先发轫于丝绸贸易领域,所以就被用来称“英语翻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样的,汉英句式的变化也可反映当今社会文化的交流及东西思维方式的交融。毋庸置疑,当今地球村的世界背景为各国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所有文化都“献出它的一份,而且每一方都成为一个新文明的实体”。而在此背景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交融也可窥见一斑。如:“意合”和“形合”语言形式的相互渗透,也可从侧面反映了语言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也是这样,世界文化才得以交流、融化,互相借鉴。

四、原型范畴化理论尚未充分解决的问题

原型范畴化理论自提出以来,已被证明在解释词汇语义,尤其是词汇和句式(construction)的多义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如Coleman和Kay关于动词lie的语义研究,Taylor关于climb和over以及及物句式的语义问题的研究,Lakoff关于over和there-construction的多义性研究,Goldberg关于句式与论元结构的关系的研究。这些那是共时层面上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历时层面。Geeraerts指出,对语义结构的历时考察同样能证明语义结构的原则特征。这意味着,要完整地说明原型范畴化理论的意义与理论优势,共时和历时的研究应该并重。

另外,原型理论在描写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它对语义内容、语义与形态句法特征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还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精细描写。由于原型理论主要是说明各语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更多的还是静态描写,因此,动态研究还需大力加强,这样才能充分解释语言创新和功能多义性问题。功能多义性一直是一个未引起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它指一个词汇项在不同的话语或语篇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语法与语用功能,它表现出语言实体的语法功能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具有动态差异。非范畴化理论主要关注语法功能多义性,它又可区分为基本定型的和临时的两种。语法化研究主要关注已经基本定型的(如动词获得连词或介词功能),而对临时的则很少涉猎。

五、总结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语言学领域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该理论也存在着自身的一些不足方面,如范畴的边界较模糊,难以确定,在范畴过程中受主观性和文化语境的影响,有些范畴的原型难以确定等,但它的确为语义范畴及人类认知语言学提供了可行性的解释。目前运用该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上的问题的学者有很多,但对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进一步高效应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就本文而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句式的相互影响、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变迁和人思维认知的变化和发展,这也体现了原型范畴理论对其的解释力――反映出句式变化背后更深层的认知因素。

参考文献:

[1].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刘英凯.英语形和传统观照下的汉语意和传统[J].深圳大学学报,1994,(4).

[7]马光.英汉翻译技巧百问百练[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8]屈承熹.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9]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0]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含花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类型化;叙事策略

叙事策略的选择运用直接决定了整部电视剧的生死存亡。韩国青春偶像剧之所以能把一个“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老套故事,反复地演绎得如此精彩,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类型化叙事策略。笔者认为,韩国青春偶像剧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使该老套的故事类型魅力常驻,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叙事策略:

一、平民化的情感叙事策略

韩国青春偶像剧里所描述的爱情大多都是在走平民化路线,主张真正的爱情是要突破所谓的身份地位,克服种种阻碍相爱的因素,强调一种爱情观念的伦理化和伦理观念的自然化。它将主流平民化的爱情观念与大众心目中的人情、友情和亲情的情感路线相结合,使得那些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同时大量使用悲喜剧叙事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过程中达到“心绪转换效果”。此外,这种叙事策略还能将浪漫、冲突的叙事元素有机结合,使得电视剧追求一种“世俗之美”,这种美真诚的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世俗之类”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例如《蓝色生死恋》、《明朗少女成功记》等爱情题材剧中,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另外,采用这种叙事策略还有利于避免人物形象的两极化处理,使人们在接受和认同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会彻底地排斥抵制反面人物的一切行为。例如,《My Girl》中“灰姑娘”珠裕玲本性善良可爱,但却爱撒谎,视她为情敌的女2号金世璇虽然想对她进行报复,但确实也是出于对男主人公薛功灿的一往情深,还有《浪漫满屋》中的姜惠媛,《嫂嫂19岁》中的抛弃刘敏从的邻居阿姨,以及陷害她的崔秀智等等。她们的共同点除了都是女性外,都是灰姑娘和王子爱情曲折的主要制造者,但最终都被教化或者是驯服醒悟。对人物性格的拿捏和个人伦理观念的自然化做到恰到好处。

二、模式化的商业叙事策略

商业文化话语的标准是市场的赢利。观众的收视率和电视剧的市场份额是衡量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此,韩国青春偶像剧采取了模式化的商业性叙事策略。哪些喜剧元素是广大观众喜爱的,哪些悲剧元素是很容易打动人的,哪些浪漫元素是令人神往和羡慕的,哪些冲突元素是极具戏剧张力的等等,创作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韩剧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电视剧创作思路,而且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模拟复制,使其形成一种模式化的电视剧类型。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精神追求的改变,他们还不断地为其注入时尚元素,使整部偶像剧观赏性极强,韩剧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为整个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体制的完善做了很大的贡献。这种商业性的叙事策略在韩国青春偶像剧中具体表现为:

1.采取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式。

韩国青春偶像剧中人物大概有以下几种:“白马王子”、“灰姑娘”,各自的情敌,还有各自的朋友、家庭成员等,其中,“白马王子”和他的情敌的性格与身份必须是有所悬殊的。一般是一个有钱有势但性格优柔寡断,固执傲慢,有点大男子主义;一个收入平平但个性十足,果断豪放,体贴温柔,善于制造浪漫。“灰姑娘”和她的情敌也是如此,一个温柔善良但命运坎坷,一般都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却出身高贵但漂亮中带有阴险,高贵中含有几分倔强。他们各自的朋友就负责制造误会并充当两人爱情的见证人与调节员,各自的家人就负责为他们的顺利结合制造来自传统的家长制和伦理观念中的障碍。同时,在他们中间分流出一部分人出来负责幽默滑稽的喜剧元素(一般由各自的朋友充当),一部分负责催人泪下的悲剧元素(一般由各自的家人充当),而绚烂多彩的浪漫元素则更多地由“王子”和“灰姑娘”自己以及各自的情敌来完成,错综复杂的冲突元素则由大家共同来完成。例如,《浪漫满屋》中类型化人物的塑造具体模式如下图:

另外,在《My Girl》、《美妙人生》、《天国的阶梯》等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类型化人物塑造,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采取模式化的情节推展方式。

商业化的叙事在追求创造性的同时,还追求电视剧的高产出,以适应整个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据统计,2001年韩国向世界各国销售电视剧9515集,收入790万美元,截止2003年底,销售总收入达到2834万美元。面对着如此高产的电视剧市场,韩国青春偶像剧要想跟上步伐,必须对情节模式进行类型化探讨。于是,便形成了复杂的“三角恋”式情节推展模式。这样的三角关系导致的往往不单是构成一个三角形,而是构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的网状结构。情节的展开一般从“灰姑娘”开始,采用平行性的叙事蒙太奇,交代“白马王子”的出现,并安排他们的第一次邂逅。接着安排各自的情敌出场,为以后的叙事作铺垫,在每个类型人物出场的同时,安插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喜剧噱头。后面的故事便紧密地围绕着“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曲折爱情而展开,结局或悲或喜就全看彼此的命运和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了。而怎样叙述这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我们创作人员的核心任务,但这种模式化的情节推展方式大大地促进了韩国青春偶像剧类型化叙事的成熟与完善。

三、个性化的深度叙事策略

“青春偶像剧很容易成为表现虚幻离世的空中楼阁,一些作品对于浮华世俗的享乐世界的津津乐道,掩盖着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其文化的背景上渲染的是大众文化的时尚,无深度、感官享受,追风逐浪等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韩国青春偶像剧采取了个性化与深度追求的叙事策略。首先,在叙事主题上力图挖掘爱情背后更深刻的人性话题,在叙事语言上追求精英文化话语,努力真实地表达人们对爱情世界和人生体验的认识,为人们提供一种人文远景和审美理想,在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还以真善美去陶冶人,去净化人的灵魂,鼓舞人们追求爱情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MyGirl》中珠裕玲面对困境与挫折时的乐观态度,薛功灿与爷爷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彼此间的包容心等也是深受我们感动的;还有《天国的阶梯》中韩贞淑为了爸爸的幸福和整个家庭的和睦,宁可放弃自己所爱的人,差点连命都没有了,以及她对待仇人以德报怨的处世态度等等,这些都是隐藏于“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背后的对人类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探讨。

其次,向人物心理深层的迈进。韩国青春偶像剧不仅仅是在作品中展开一个叙事游戏,让人们在故事的扑朔迷离中沉醉,它反对对人物的平面化展示,反对仅仅把人物当作一场叙事游戏的可代换的行动者。它十分注重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注重人物心灵的刻画。例如,《对不起,我爱你》中宋恩彩在车武赫与崔允间徘徊的复杂心理,以及车武赫在自己母亲面前相见而不能相认的内心戏等等,让人看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心随着剧中主人公的言行而起伏不定,时而窒息扼腕时而心力交瘁,使得观众与电视剧进行了很好的心灵互动;《天国的阶梯》中韩贞淑的眼睛瞎了之后,对待松株哥哥那份矛盾的爱情时,也是对人物心理进行了深刻的描述。韩国青春偶像剧通过这种深达心灵的追问,对我们观众造成了巨大的情感冲击波,深深的打动了观众,引起了心灵的共鸣。

含花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 陈皮;数据挖掘;关联规则

颜正华教授是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诊疗经验丰富。既往研究表明,陈皮为颜正华教授临床常用药物之一[1-2],其性温燥,长于燥湿化痰,理气调中,临床多用于湿阻中焦,湿痰咳嗽和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病症。本研究收集、整理颜正华教授含陈皮处方1 027首,进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陈皮处方的药物频次、核心组合与高置信度关联规则等,希冀为继承、发扬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方剂收集 从颜正华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处方中收集整理含有陈皮的处方1 027首。

1.2 分析软件 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为研究平台,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筛选出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中,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中“统计报表系统”中的“方剂统计”功能以及“数据分析系统”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包括药物频次统计和组方规律分析(包括关联规则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

2 结果

2.1 中医疾病情况分析 1 027首含有陈皮的处方共涉及46种中医疾病,其中频次高于10的疾病有22种,见表1。

2.2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在1 027首处方中,出现频次高于150的共有30味药物,见表2。

2.3 高频次药物组合与关联规则分析 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在支持度≥20%,置信度≥0.9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得到常用药物组合28个,其中2味药的组合有21个,3味药的组合有7个,见表3。关联规则见表4。支持度分别为10%,20%,30%条件下的药物关联网络图见图1。

如图1所示,在支持度较低(10%)时,可全面展示药物的使用状况;在支持度不断上升(20%)时,可清晰展示药物的组方规律,陈皮常与补血活血、安神、理气、补气、利水渗湿几类药联用;当支持度上升到30%时,可明确得出理气类、活血类药物与陈皮的搭配频率最高,如枳壳、佛手、香附、砂仁、白芍、丹参等。

2.4 含陈皮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 根据表3中所示高频次药物组合,选取其中频次最高的3个组合,与利水渗湿药联用“陈皮-茯苓”、 与清热凉血药“陈皮-赤芍”、 与理气药“陈皮-香附”进行深入分析,分别设置支持度为20%,30%,40%,制作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药物组合网络图,见图2~4。

在图2~4 中,自左向右观察发现,当支持度为20%时,显示出的药物数量较多,可以较全面的展示药物组合与配伍情况;当支持度为30%时,药物数量有所减少,只显示置信度和支持度更高的药物组合;当支持度上升至40%时,药物数量进一步减少,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组合明显的展示出来。如图所示,这3个药物组合“陈皮-茯苓”、“陈皮-赤芍”、“陈皮-香附”均多与理气、活血药物同用,如“陈皮-赤芍”组合多与丹参、白芍、佛手、青皮等同用,“陈皮-香附”组合多与白芍、赤芍、苏梗、佛手等同用。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方法对颜正华教授含陈皮处方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处方涉及46种疾病,其中频次较高的包括胃痛、咳嗽、反酸、眩晕、胸痹、胁痛、泄泻、痞满、头痛、腹痛、呃逆等。研究同时表明,处方中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理气类和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枳壳、佛手、香附、砂仁、白芍、丹参等。同时,本研究从不同支持度,多层次对药物组合进行了研究,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药物之间的规律,既能体现各药物组合之间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不同组合共性的核心药物,为发现和总结规律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3-7]。如陈皮、香附组合分析中,在支持度40%条件下,核心配伍药物包括苏梗、赤芍、白芍、佛手、茯苓、砂仁等,其中苏梗、佛手均为颜正华教授治疗肝胃气滞常用药物,赤芍、白芍是颜正华教授治疗气滞兼血瘀病证时的常用组合,对气滞日久,而生血瘀者适用,茯苓补气健脾,使脾运而气行,砂仁化湿行气,适用于气滞兼湿阻者,诸药合用,健脾益气行滞,活血化瘀化湿,组合精巧合法。另如陈皮-赤芍组合分析中,在支持度40%条件下,核心配伍药物包括白芍、佛手、茯苓、枳壳、香附、丹参等。其药物功能特点与陈皮、香附组合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显示,处方涉及最多的疾病包括胃痛、咳嗽和反酸等。从疾病概念和病因病机分析,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咳嗽是肺气不宣、痰湿壅滞等原因引起的,以气逆而咳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酸性物质。胃痛、咳嗽与反酸虽概念有所区别,但病机有共性之处,如胃痛、咳嗽、反酸的发生均与气机不畅有密切关联,且胃痛、反酸临床中常同时出现。陈皮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脾胃病和外感病的常用药物。颜老谙熟药性,知药善用,充分利用陈皮调理气机,舒畅肺胃的特点灵活应用,这充分体现出颜老的“整体观”及“异病同治”思想。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陈皮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挖掘研究,展示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药物组合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疗不同疾病的用药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既往传统研究未发现的新知识、新信息,为颜正华教授用药规律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参考。

[致谢] 论文撰写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研究员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吴嘉瑞,张冰.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实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49.

[2] 张冰,吴嘉瑞.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与用药思想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42.

[3] 杨洪军,赵亚丽,唐仕欢,等.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关联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06.

[4]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5] 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

[6] 李健,卢朋,张瑞贤,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

[7] 申丹,唐仕欢,卢朋,等.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2029.

Analysis on medication rules of state medical master Yan Zhenghua from

prescriptions with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based on data mining

WU Jia-rui,GUO Wei-xian,ZHANG Bing*,ZHANG Xiao-meng,YANG Bing,SHENG Xiao-gua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 Th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that built by Professor. Yan were collected to build a databas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heritance assist system. After analyzed by data mining,such as apriori algorithm,the frequency of single medicine,the frequency of drug combination,the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drugs and core drug combinations can be get from the databa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 027 prescriptions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these prescriptions were commonly used to treat stomach aches,cough and other syndromes. The most frequency drug combinations were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Poria","Paeoniae Radix Rubra-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and so on. The drug association rules that the confidence was 1 were "Glycyrrhizae Radix ex Rhizoma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Paeoniae Alba Radix-Cyperi Rhizoma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Poria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and so on. The drugs in th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that built by Professor Yan mostly had the effects of regulating the flow of Qi and invigorate blood circulation,which reflected the clearly thought when making pre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