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权益资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权益资本

权益资本范文1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企业融资机会越多,融资渠道越多,融资也更便利,这样企业在面对较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资金短缺而丧失盈利的机会,增长企业价值。同时,好的投资越多,企业的管理层也会更有动力和压力去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效果,给外部投资者传达好消息。因此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对企业进行投资,也更愿意接受较低的投资回报率,对于企业来说,其权益资本成本就越低。法律制度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企业角度来说,在法律制度较完善的地区,其方方面面的权益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来自同行的恶性竞争能够得到遏制,企业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发展自己,企业增长更快;从股东方面讲,管理层与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层做出利己倾向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得到更为严厉的法律惩罚,企业获得的盈利将更多的归属股东;与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相比,在法律保护较弱的地方,大股东会尽可能的控制公司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中小股东的投资积极性。即便是公司破产了,投资者也能在更为合理合规的破产程序中得到应有的补偿。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地方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大。

    在法治健全的地区,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所以说,法律制度环境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法律制度环境越好,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与政府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政府关系的企业更易获得融资便利、税收优惠、政府救助及更多的银行贷款,同时在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更易得到政府扶持而不至于破产、也更易进入政府管制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当会计盈余质量出现问题时,这类企业也能在政府的庇护下“朽而不倒”等等。政府“扶持之手”的存在,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同时对于这类企业自身来讲,清楚自己因拥有政府关系而享受着额外好处,与非政府关系的企业相比,可能其市场的竞争意识不太强、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会有所懈怠、对投资的效率效果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可能不太关注。但是,如果企业在享受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时,又能有所作为,投资者能不趋之若鹜?其他影响因素当然除了以上三种影响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外部因素影响到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比如审计规模、审计质量。由“四大”审计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更高,其财务报告的可信度高,更有利于投资者作出利己的投资判断,其成本也会降低。

    在信息披露有效性不高的企业,一方面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给理智的投资者传递了坏消息,导致投资者不愿给予投资或者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偏高;而那些旨在降低风险的公司治理,由于问题的存在,股东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监督成本来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因此他们要求更高的报酬率。在公司治理较差的企业,大股东借控制公司的机会搜刮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使得企业筹资困难。从长期看,增加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国内部控制三目标,在一个内部控制好的企业,全体员工各司其职、职责明确,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毋庸置疑,无形中公司的价值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理性投资者能够认识到公司财务报告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可以缓解因为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遵行了现行的法律法规,管理层不易做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侵占股东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抑制问题。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想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是其必经之路。公司股票海外交叉上市公司海外交叉上市又称跨境上市,是指既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又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包括先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后又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先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后又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以及同一时间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发行上市的企业。交叉上市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海外交叉上市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解除了企业单一上市时面对的较多的融资约束问题。而且交叉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资本市场间的障碍,从而降低公司的股权成本。第二,流动性假说认为股票的流动性可以降低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而海外交叉上市,大大增加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第三,实现海外交叉上市,增加了投资者数量,分担在每个人身上的投资风险也就降低了,股东要求的回报率也降低了。第四,交叉上市后,公司会受到各大金融机构的监管,从而加大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最重要的是,在双重法律约束和监控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公司治理水平势必会得到了提高,还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从而使公司可以较低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更多的股权资本,以提升企业价值。同时,企业实现海外交叉上市,起到一定的金融广告的效应,会在投资者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融资,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也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随之投资者也开始给及十分的关注。如今,企业的环境表现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环境敏感型且受政府严厉监控的企业,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环境表现就是它们的生命线。财务报表上好的环境信息披露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降低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以往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大都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企业规模、负债比率、账面市值比等等,而本文采用政府关系、内部控制等非财务指标阐述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势必要降低其资本成本。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高、法制完善地区的企业,在加强公司治理水平及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增强与政府的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海外交叉上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发展策略。而那些外部环境不太理想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其自身的建设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为大环境的转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权益资本范文2

【关键词】内部控制;权益资本成本;内部控制质量建设

一、引言

1934年《美国证券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内部控制开始普遍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内部控制的发展由产生到成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光阴。2001年“安然事件”的发生使得内部控制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萨班斯法案(SOX法案)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SOX法案要求公司建立维持合适的内部控制结构,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外部独立审计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

中国近年来内部控制建设也逐渐成熟起来。2006年上交所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一年深交所也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指引中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接着在2011年了配套指引,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在海内外同时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和大规模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其他主板上市公司中推行。

随着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学术界针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热情也逐渐高涨。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有利于削弱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内部控制信息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能通过其职能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引起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经济效果。

二、文献回顾及本文创新

1.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目标

按照COSO报告,内部控制主要有三大目标:即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和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会在上述3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低质量的内部控制容易引起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大失误,最终使得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难以保证。Leone(2007)指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具有组织复杂、出现过重大的组织变革以及缺乏资源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公司的财务可靠性令人担忧。Stephen Kwaku Asare(2012)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会负面影响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使用信心。

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会使得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为其进行财务操控和过度投资等提供可能。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关系鲜见研究,对于内部控制和投资效率的研究,都是为了加强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显然的。李万福等(2011)通过基于流动性特性的条件关系检验和基于预期投资偏离的无条件关系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实证检验了高质量内部控制对于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此外,国外不少研究也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面临的法律诉讼风险更高。

综合以前文献可以知道,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内部控制实现其公司治理的目标有着显著的影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在财务信息质量、投资效率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均面临较大的信息风险和商业风险。

2.内部控制与权益资本成本

我们已经知道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投资效率等均有显著的影响。而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管理层行为等又会对资本成本产生较大影响(Botosan,1997; Richardson,2001;Francia,2008等)。以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通过两条途径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1)直接途径

Lambert等(2007)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信息风险)―权益资本成本”的直接作用途径。高质量财务报告信息能削弱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的权益成本。内部控制能更好地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升财务报表质量,从而达到降低权益成本的效果。在此理论的基础上,Ashbaugu(2009)首次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

(2)间接途径

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管理层自利行为或者防止大股东利益侵占,减少投资者的商业风险,从而使企业权益成本得到降低。即为“内部控制―内部人行为(商业风险)―权益资本成本”的间接作用途径。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笔者目前亦打算作相关的研究探索。

3.本文创新和贡献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深度还应加强。文章创新和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前文献仅探求了内部控制质量本身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而未将内部控制质量建设控制进去。即有着相同内部控制质量的公司(数据指标上相同),存在内部控制改善的公司由于其内部控制建设行为会得到认可,将有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

(2)鉴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本文在控制内部控制质量建设后,得到了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的实证结论,进一步为这一命题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3)本文试图验证内部控制建设对于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在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上有着更高的边际效用。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差的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建设并未能获得更高的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效果。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2年为样本选取时间段,剔除有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得到1742家公司,共计6967个样本。由于内部控制质量构建时部分数据没有披露,特别是2007年、2008年相关的数据很多均为自愿披露,最终样本得到5270个。相关财务数据从CSMAR数据库获得,非财务数据通过巨潮资讯上传的上市公司年报等获取。内部控制质量数据通过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等手工搜集。

2.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H1:在控制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建设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权益成本越低。

H2:对于存在内部控制质量建设的公司,其他条件一样时企业具有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

H3: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建设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边际效应较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公司更大。

3.模型设计及变量解释

为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构建模型一如下:

结合以前研究和本研究需要,控制变量如下所示:

财务风险指标:资产负债率ALR。

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LS。

股权制衡度DR,用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除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3.公司治理: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PID

4.公司成长性:GROWTH,用营业收入增长额除以上年营业收入。

5.年度:考虑到近些年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逐渐在修正与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由自愿性披露在不同范围内的公司中逐步要求强制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故对年度作为哑变量处理。分别为YEAR07, YEAR08,YEAR09,YEAR10。例如YEAR07当年度为2007年时为1,否则为0。

为验证假设三,在模型一中引入交互项,得到模型二如下: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

由表一给出的描述性统计可知,样本公司平均的权益资本成本为11.58%,平均的内部控制质量为5.64分。可以看出,样本中存在极端值,例如资产负债率ALR最大值为29.49,该样本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不抵债;成长性也出现了超级增长的公司,最大值为43.17。因此,在stata中采用robust进行稳健回归。

五、稳健性分析

本文针对权益资本成本进行了稳健性分析。

首先我们将每股收益预测值由均值取为中位数,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并进行上述模型回归,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

然后,根据Berk(1995)、French(2006)、Botosan(2005)等人的研究,良好的权益资本成本计量指标应该与贝塔系数和权益账面市价比正相关,与规模负相关。本文通过检验证实了许多学者推崇的PEG模型的确是良好的权益资本成本指标。

六、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本文通过PEG模型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建设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与以前研究一致,内部控制不管其到底是通过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还是内部人行为发挥治理作用,将显著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内部控制质量建设将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正面发展的信号,达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效果。内部控制差的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具有更好的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

本文只是研究了内部控制及其改善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控制变量的选取也是依据以前文献的研究结果筛选。更进一步,研究者需要探求内部控制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两条途径的作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而一旦这方面取得了成果,在选取控制变量时研究者将可以依据内部控制的影响途径进行控制,这将更能稳健地反映内部控制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华建等.21世纪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主题.会计研究,2011(11).

[2]李万福.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_效率促进还是抑制.管理世界,2011(2).

[3] 王敏等.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4]Ashbaugh-Skaife等,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1).

[5]Botosan等.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Accounting Review,1997,2(3).

[6] Easton, P. D. PE Ratios. PEG Ratios, and Estimating the Implied Expected Rate of Return on Equity Capital.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a,79(1),73-95. .

权益资本范文3

自2000年中国证监会为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倡导超常规、创造性地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至此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不断壮大,其对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2004年陆续出台政策,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表示大力支持,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加速发展,呈现各类机构投资者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理论上,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发展,基于其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外部中小股东的地位,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在资金筹集和信息获取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更加有利于发挥其积极的监督作用,然而不同的学者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可能存在积极主义或者消极主义行为,因此机构投资者是否发挥其积极作用仍有待考证。

鉴于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其是否能降低内外部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助于解决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剥夺问题,以及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成本,进而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答案也不得而知。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机构投资者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中的定义,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化金融机构,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主要负责对长期储蓄资产进行恰当管理。这些机构管理着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或信托基金,并安排专业人员对这些资金进行专门管理和运用。

根据《Black法律词典》中的定义,机构投资者就是大的投资者,例如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以及用他人资本金进行投资的机构等。

根据我国严杰编著的《证券词典》中的定义,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对,是将信托资金或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团体。该团体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基金组织和慈善机构等。

(二)权益资本成本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中对资本成本的定义:“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投资商业地产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公司经理若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常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报酬率。”根据MM理论,资本成本可划分为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也称为股权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比较容易确定,一般指的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的借款利率,而权益资本成本是权益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亦即股东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三、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权益资本成本研究综述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为尚未达成一致结论。从机构投资者本身的性质来看,国外研究者Gillan和Starks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这一群体通常会避免投资某一特定公司,这往往会增加该公司的资本成本。而Ashbaugh等则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并利用其投票权寻求利益。范海峰和石水平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分析,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可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1]。

石美娟、童卫华(200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其积极的监督作用,凭借其各种优势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成本,促进了公司价值的提升[2]。而唐跃军、宋渊洋所持观点则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异质性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不同,部分机构投资者仍旧是短期主义者,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参与或退出公司,以寻求短期利益为主,并不实质参与公司治理[3]。

范海峰和胡玉明(2016)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独立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降低公司成本,其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而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类机构投资者的独立性较弱,其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Atting(2012)等通过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期限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与权益资本成本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这主要得益于其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优势[4]。

张婉君(2011)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本成本呈现负相关的相关关系,但他的研究将机构投资者视为同质性,而没有考虑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及其程度的大小,且研究中没有采用相关的公司治理类控制变量。

四、结论与未来展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我们认为,机构投资者与权益资本成本之?g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机构投资者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进行验证,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是否发挥的良好的治理效应,并未对参与公司的治理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

权益资本范文4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资本成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2015)09008005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报告质量是否影响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是会计领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Botosan和Plumlee[1]以及Lambert等[2]通过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然而,经典资产定价理论表明,可分散风险并不是金融资产定价的因素,而关于会计信息风险是否可以分散的经验证据仍存在很大分歧。一方面,Venkataraman[3]认为由于公司与外部股东和潜在的交易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具有高披露水平的公司能够降低资本成本。Verrecchia[4]指出公司通过提供更多的披露能降低与支付分布有关的估计风险,如果投资者为估计风险定价,提供更多的信息将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Easley和OHara[5]探讨了信息结构(私人信息与公开信息)与资本成本的关系,认为私人信息增加了信息劣势者的投资风险,因为信息优势投资者能够根据私有信息调整其投资组合,因此,这两类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具有不同的认知。私人信息导致了一种新形式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在均衡中,投资者要求对该风险进行补偿。Dechow和Dichev[6]的证据支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价格效应,他们发现,盈余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定价因素。另一方面,Hughes等[7]指出,关于非系统性风险的私人信息的变动改变了投资者对资产未来回报的预期,但并不会影响资本成本。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多样化被分散,从而不会决定资产的定价。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财务报告质量应作为资产定价的非系统性因素还是系统性的不可分散因素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

Venkataraman[3]通过研究公司财务理论认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能够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从而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以及信息优势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Verrecchia[4]通过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公司披露质量和水平与资本市场估值收益正相关,而Botosan和Plumlee[1]却认为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然而,上述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结论忽视了财务报告质量信息风险的性质,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信息究竟是系统性的不可分散风险还是非系统性的可分散风险,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Aboody等[8]和刘莎莎等[9]认为,投资者如同对待其他风险因素,如β值、公司规模以及账面市值比率一样,对财务报告质量风险进行定价。然而,Hughes等[7]指出,源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非系统性风险被完全分散了,因而并不会体现在资产定价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立的假设:

H1a: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非系统性风险。

H1b: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系统性风险。

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资本成本之间联系的理论研究表明二者之间负相关。信息经济学指出,由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能够降低资本成本。但是以往的经验研究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降低资本成本的证据并不一致。徐晟[10]通过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流动性风险的面板回归模型,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张军华[11]以信息精确度作为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发现公开信息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私有信息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则没有显著影响。然而,Botosan和Plumlee[1]却发现季报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正相关。Fields等[12]指出,这些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考虑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的成本。如果成本高于市场估值收益,公司就会选择提供低质量财务报告。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 财务报告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7―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按照如下标准剔除样本:(1)剔除在样本期内ST和PT的样本;(2)剔除金融行业样本;(3)剔除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4)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的连续变量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到14 639个样本观测值。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

2变量说明

关于财务报告质量(FQ),根据Barth等[13]的方法,将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当期的盈利组成部分进行回归,以回归残差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计量。

3稳健性检验

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使用Dechow 和 Dichev[6]的方法度量财务报告质量:

ΔWCi,t=ρ0+ρ1CFWi,t-1+ρ2CFOi,t+ρ3CFOi,t+1+ρ4ΔREVi,t+ρ5PPEi,t+εi,t (8)

估计模型(8)得到的残差的绝对值即为财务报告质量的经验计量,绝对值越小,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利用该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度量重新对模型(3)、(4)和(6)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是稳健的,据此得出的实证结果是可靠的。

五、结 论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总体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并不是系统性风险因素,而是一种非系统性风险。尽管财务报告质量反映了信息风险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公司特定的信息风险并没有被投资者定价,它并不会提高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若考虑财务报告质量的信息风险的内生性,该信息风险就不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 Botosan, C A, Plumlee, M A 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40(1): 21-40

[2] Lambert, R, Leuz, C, Verrecchia, R 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45(2): 385-420

[3] Venkataraman, K Automated Versus Floor Trading: An Analysis of Execution Costs on the Paris and New York Exchang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4): 1445-1485

[4] Verrecchia, R E Essays on Disclos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2(1): 97-180

[5] Easley, D, Ohara, M 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4): 1553-1583

[6] Dechow, P M, Dichev, I D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1): 35-59

[7] Hughes, J S, Liu, J, Liu, J Information Asymmetry, Diversification, and Cost of Capital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3): 705-729

[8] Aboody, D, Hughes, J, Liu, J Earnings Quality, Insider Trading, and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 43(5): 651-673

[9] 刘莎莎, 孔东民, 邢精平 私有信息风险被市场定价了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金融评论, 2011,(1): 61-74

[10] 徐晟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 2013,(10): 100-108

[11] 张军华 行业竞争, 信息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8): 47-54

[12] Fields, T D, Lys, T Z, Vincent, L Empirical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hoi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1): 255-307

[13] Barth, M E, Cram, D P, Nelson, K K Accrual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 76(1): 27-58

[14] Ohlson, J A, Juettner-Nauroth, B E 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 10(2-3): 349-365

[15] Francis, J, LaFond, R, Olsson, P, Schipper, P Cost of Capital and Earnings Attribu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 (4): 967-1010

[16] Barton, J, Waymire, G 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Un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38 (2): 65-116

Financial Report Informaiton Quality, Risk and Equity Capital Cos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in China

FENG Yang

(School of Business,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

权益资本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披露透明度 权益资本成本 信息披露总体质量 盈余信息披露质量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永恒课题。信息披露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机制,长期受到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以及学术界的密切关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这一研究,属于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范畴,其顺利完成及创新无疑能丰富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因此,本文拟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披露透明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证券监管机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并引导上市公司自愿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

一、信息披露透明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基于股票流动性角度,学者大多从买卖价差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信息的投资者不愿与拥有信息的投资者交易,这是因为拥有信息的投资者会根据自身的优势信息,只在股票价格过低(或过高)的时点才进行股票的买卖,这使得信息劣势者会给出更低(或更高)的价格对股票进行购买(出售),以此来弥补与信息优势者进行交易带来的损失。因此,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减少了信息劣势者的股票交易量,从而导致流动性的降低。

基于市场风险角度的分析主要是考虑到,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能够降低投资者对投资组合收益的预测风险,信息披露水平低时收益的不确定较大,投资者的预测风险较大,如果风险是不可分散的,那么投资者就需要额外补偿,资本成本就会提高。因此,信息披露越充分,投资者的风险越低,从而要求的报酬率降低,即企业的资本成本降低。

二、信息披露透明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

本文拟用信息披露质量作为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替代变量,分别从总体信息质量和盈余信息质量两个方面分析其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

1.信息披露总体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

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量较多质量较高,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会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增加股票的市场需求、降低投资者的预测风险,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总体质量的提高会无形中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特别是潜在的成本,并最终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升高。表现在:当信息披露总体质量较低时,投资者对公司知之甚少,投资意愿低下,此时提高总体披露水平,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等问题,能刺激股票的需求,较大幅度地提高股票的流动性,披露总体质量的提高带来的利得将超过披露成本的上升;但当披露总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过多的信息披露将会带来一系列潜在成本和风险,如,公司公布内部信息时,收益的不仅是企业的投资者,还包括企业的竞争对手,过多的披露无疑会暴露出自己的经营策略,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此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由此带来的成本的上升和风险的增加将超过带来的利得。因此,本文预测信息披露总体质量提高将使得权益成本先降后升,呈U型关系。

2.盈余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

盈余是一种最重要、最综合、投资最关心的信息,同时盈余质量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典型代表。盈余质量是指公司披露的盈余对其盈余水平的入市反映程度,或者说,盈余确认的同时是否伴随者相应的现金流入,及收益的透明度水平。投资者在评估一支股票的价值时,该股票能够带来的未来收入的结构将是最为核心的评估标准,而投资者在预测未来收入的结构时,主要是参考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各项指标,此时,盈余信息质量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盈余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投资者关于未来股利和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就越小,投资意愿就更强,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也就越低,从而使得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越低。因此,我们预测盈余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

三、政策和建议

1.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首先,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但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衡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

其次,应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近些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多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严重造假的案例,可以看出监管机构本身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利用现有的监管资料完善监管体系,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

再次,应健全上市公司虚报披露的民事责任。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都与其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如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这些将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剥削,从而缺乏信息披露的动机。因此,为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就必须遏制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方法有: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对独立董事进行适当的激励,提高其信息披露的自觉性。

权益资本范文6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在证券市场购买其他单位的股票,或者用本企业的资产投资于其他单位获得股权,长期持有并以获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在当前的会计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指投资后按初始投资成本确认账面金额。并且在持有期间一般不因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减而变动投资账面余额的方法。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成本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通常表现为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在50%以上或通过协议等对其经营决策拥有控制权。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权益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共同控制即拥有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在20%以上,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合作经营,拥有一票否决权。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当两个企业之间联合经营,投资企业在技术、经营决策等方面对被投资企业有影响时即为重大影响。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方法对比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主要分为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分别确定。这里以企业合并的情况下为例。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即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应当按照所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确定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

当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时,除非有追加或收回投资情况,否则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当期投资收益。分得利润或现金股利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应进行减值测试并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这种方法下投资被动获取投资收益,不能对被投资单位产生主动影响。

当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时,应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不断调整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以反映投资方占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化动态。主要包括以下时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投资收益确认时、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时、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发生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

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同点

1.股票股利处理方法相同。被投资企业分配股票股利后,投资企业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都不做账务处理,只是在除权日注明股数变化。

2.投资时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己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成本法与权益法都不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二者确认收益的时限要求是相同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但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派额。

4.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决定了使用成本法还是收益法进行核算,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当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也可能发生转换。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不同点

1.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显著不同。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2.投资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就是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是指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3.减值测试判断资产减值的方式不同。成本法核算时,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迹象,要按规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这种处理不会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的余额的,影响的只是净值。而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通常是直接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来体现减值,当其在贷方时直接减少了长期股权投资的科目余额。

四、成本法与权益法利弊分析

(一)成本法的利弊分析

成本法是一种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基础的会计处理政策。从经济意义角度来说,不将投资企业已实现但未向股东分配的利润确认为投资方收益,这一点与谨慎性原则相一致。从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和纳税的角度上看,采用成本法核算时确认的收益与现金流的发生一致,不至于产生盈利巨大,但无现金股利可发放的尴尬,也不至于产生为未获得实际分得的利润而提前交纳税金。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公司越来越多采用了复杂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往往占有母公司资产比例较高,成本法核算的一些缺陷越来越明显。

从会计原理层面分析。成本法采用的现金制确认基础不符合权责发生制这一通行的会计确认基础。而权益法的会计核算本质上是应计制的模式。从国际上看,应计制己在会计确认中得到广泛运用,从会计确认基础的角度,成本法的弊端显而易见。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分析,成本法下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整体来说,成本法采用的计量方式基本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在价值是脱钩的,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权益法的利弊分析

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在被投资企业发生或确认时人账,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一致。权益法强调投资公司和被投资公司之间的财务事实和经济实质关系,收益随着投资价值的增长而增加,子公司利润增加的同时,母公司也增加了;而成本法在市场繁荣时期很可能低估母公司收益,而衰退时期又可能低估母公司的损失。因此,权益法能较合理地体现股权投资的内在价值。这是“实质重于形式”在投资实务中的应用。

权益法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方法,也存在着某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缺陷。

一方面,在企业集团中,尤其是跨国企业或大型上市公司,除控股子公司外,往往还包括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交叉持股和多层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会计核算面临重要的技术问题。虽然现在出现一些数学分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实务当中还是有许多困难。另一方面,存在虚增利润的可能和虚构利润的空间。如果被投资公司虚构利润,那么采用权益法就可能导致投资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带地虚增收益;如果,投资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的话,也存在虚构利润的可能空间。

综上所述,成本法核算主要在于合理确定投资后将来可能收回的投资成本。投资企业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只有当投资企业的成本变动时,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账面价值始终反映的是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成本法重成本、轻权益,更好地体现了谨慎性要求。而权益法核算主要在于确定投资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和责任。投资企业始终站在整个集团的立场上,只要是引起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享有的权益变动,均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账面价值始终反映的是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享有的权益。权益法重权益、轻成本,更好地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信息质量要求和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

总之,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核算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并根据经营状况的改变及时对核算方式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余兴无.浅探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3).

[3]王学锋.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