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诗三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诗三行范文1
高扬和卢勍,他们一个是武警、一个是公安。他们这次是带着幸福和浪漫来到三亚的,希望在婚姻生活开始之前,拥有一段最浪漫的回忆。
9月18号他们结婚了,用各自名字里的一个字设计了婚礼的主题,“起航,勍深似海。他们的婚纱照是在青岛拍摄的,因为新郎高扬喜欢海边,喜欢贴近大自然,在他的印象中三亚很美,没来之前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多美,而选择来三亚度蜜月,是对三亚的印象很好,热情奔放,跟青岛相比,又多了一份温情与浪漫。
新娘卢勍告诉我们,他们这次的三亚蜜月旅行参加了一日游、户外游。此刻来到天涯海角感觉真的很浪漫,特别是夕阳西下的时刻,美得让人窒息。
他们接下来打算去亚龙湾,呀诺达,最期待的是蜈支洲岛,因为那边是情人岛,想去感受一下那种氛围。“如果回去跟朋友这次的浪漫体会的话,我们会说结婚,蜜月都不用出国,来三亚就好了。”他们甜蜜地表示。
我们在这里见证爱情。
女生笑容清新宜人,男生爽朗大方,一路上双手一直牵着,不时说说笑笑,这对来自湖北武汉的小夫妻异常甜蜜,这是他们三亚蜜月之旅的第一站:鹿回头公园,一个有着古老爱情传说的地方。一如他们的爱情,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认识十年,相恋8年,终于修成正果。11月2日举行婚礼,4号他们就踏上了蜜月之旅,“三亚的大海、沙滩、阳光都太美了,完全符合我们想要的浪漫蜜月”李先生说他之前来海南度假,但是王小姐还没来过,所以这次决定在三亚度蜜月,也是圆了爱人的一个梦。鹿回头的浓郁爱情氛围也让王小姐感触很深:鹿回头的爱情传说代表爱情忠贞不渝的,我们也想在这里留下我们的身影,见证我们的爱情。她还表示对接下来的行程非常期待,“非常想看看大海,然后两个人好好放松一下,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他。”
这里是我梦想中的场景。
新郎来自江苏、新娘来自河南。
新郎说,虽然三亚的风景非常的美,可是来回折腾难免会有些疲惫,而且我本身不是很喜欢拍照,对这些浪漫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尽管如此,看着这美景,为了美丽的新娘,累点也没关系了,好在大小洞天的美丽风景让我心境明朗开阔,感觉很好。
都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把用这句话来形容沉浸在浪漫和美景中的新娘实在是恰到好处。新娘的笑容甜美大方,大大的眼睛透着幸福和感动。她说,婚纱照是每个女人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特别喜欢三亚的景色,之前的婚纱照是在三亚湾的椰梦长廊拍摄的,这次又来到三亚,就是想再多体验一点主题照片。
而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大小洞天作为这次拍摄的场景,新娘说,原因是之前在网上有看到过其他人的婚纱照,觉得很美,是我理想中的风格,来到这边感觉很棒,这个地方既大气有浪漫,有海、阳光、沙滩,还有秋千、茅草屋,这种风格就是我梦想中的场景,拍摄婚纱照让我觉得很开心,真的是一次不错的体验,很期待照片出来的效果。
把美好的纪念留在这里,把三亚的浪漫带走。
这是一对来自江苏的新人。他们相恋十年,四年前就已经登记结婚了,但因为两个人都是追求完美、个性、浪漫的人,迟迟没有拍摄婚纱照。
因为海、沙滩、阳光,两人决定将美好的纪念留在三亚,把三亚的浪漫带走。新郎说,早在几年前他就曾经来过三亚游玩,对这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这次过来感觉又有很大的变化,三亚变美了,治安方面也变得好了,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且再网络上也看了很多关于三亚婚纱照取景的场地、主题风格等等,再加上夫人非常的喜欢大海,所以就选择三亚边旅行边拍照,很享受这样的过程。新娘是第一次来三亚,完全就被美景给吸引了,他们家也有海,而且也曾经去过鼓浪屿,但这些地方都无法跟三亚的碧海蓝天相提并论。
情诗三行范文2
幸福的开端
一
过去,
我们的生活不如牛马。
收得的粮食,落到领主家;
铁做的鸡笼,
保不住鸡的命;
池塘里的鸭,
被老黄狗当鸟打。
勐海地方,
处处荒凉,
宽阔的坝子长满野草,
道路上老虎豹子成群,
田地没有人耕种,
寨子像墓地一样阴冷。
穷人的命
像枯黄的茅草,
领主点着罪恶的火,
巴不得一下烧掉。
二
的光辉照到边疆,
各民族人民得到了解放,
我们的勐海也不再黯淡,
如同星辰一样发亮。
穷人分得了土地、茶园,
心里像寒冬时得到棉被一样温暖,
人们用劳动来建设祖国,
妇女也走出了竹楼。
党是我们的眼睛和方向,
村村都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就像千万只孔雀,
展开金色的翅膀,
朝着社会主义飞翔。
神鬼被赶走了,
千年荒芜的茶园发出嫩芽,
盖起了高大的工厂,
坝子的新楼像盛开的荷花,
公路像新织的鱼网。
三
我们幸福的开端,
我们神圣的节日,
伟大的国庆来临了。
我们要在田野上铺一层黄金,
用丰收,用蛋大的谷粒来迎接。
情诗三行范文3
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各种生活问题,甚至自杀的事件时见报端,一些教育人士认识到将“三生教育”纳入大学教育已是刻不容缓。2007年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潜在问题突出,由此产生的轻视生命现象严重,生命教育应该被独立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帮助学生摆脱生命困顿,获得快乐与幸福成功的人生。而传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更有效地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生命教育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新课题。因此近年来武汉大学开设了专门的公选课,以此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鲜明地传输给学生。近两年来,笔者也在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生“三生教育”选修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一、高校“三生教育”兴起的背景
(一)直接原因:大学生生活品质低下、生命危机凸显
有学生这样写到:“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焦虑与烦躁来自什么地方?对未来的迷茫让我不知所措,只是感觉到似乎现在的生活缺少一些什么!从进大学时的雄伟抱负到现在的不知所措,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知道,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应算历史上最好的了,可为何却会有如此多的困惑?大学生活应该算是大学生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但他们却总是很难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快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校园里“郁闷”“无聊”等不绝于耳,恋爱成风,暴力现象与自杀时有发生。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调查,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因此,正是由于大学生生活品质的低下、生命危机的凸显,使得“三生教育”在大学中的开展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性。
(二)深层次原因:大学教育教学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现代的大学生怎么了?我们的大学教育问题到底在哪里?许多人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其实,只要我们进一步深思下去就会发现,当代的大学教育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问问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大学在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同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性关怀。有专家指出,“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学生领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课堂没有告诉我们的大学生。”因此,高等教育尚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许多大学以技术教育为核心的办学模式,淡漠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缺乏精神信仰,缺少对终极目标追求的信念。教育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是为人的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开展“三生教育”实际上是回归教育本质。
(三)重要原因:大学生能力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差距
由于时代不同,现代大学生一踏入校门就得思考将来的就业,很多人在整个大学阶段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生活的品质大打折扣。而现实当中家长和社会总是以现代的成功标签来要求大学生,成功的稀缺与艰难使得大学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在社会上感觉自己只是“一只小小鸟”,缺少快乐生活和成功的体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层次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中的竞争也越大越大,它不但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大学生还必须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学习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适应能力、耐挫能力等,同时大学生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能力与认识和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学生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而且已经影响到了少数学生的生命存在。
二、开展“三生教育”的实践经验
基于当前大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大学生的现实要求,笔者于2007年秋季起,开设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全校公选课。本课在全面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在教学内容上,以传统文化生死观为核心,以大学生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学习生死”来达到“学会生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为辅,教师讲解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层次多样,手段新颖;在教育目标上,增强大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理解,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
笔者在高校开展的“三生教育”实践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生命教育开展的内容
1.传统文化教育
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观念习惯,无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开展的“三生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传统文化作为“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载体,使其在历史文化典籍和古代圣贤的生活中汲取生活的知识和生命的营养,培育自己的文化素养、人文关怀和生死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2.生死观教育
人的生命包括人之生,也包含人之死,因此生死观就应该包括人生观与死亡观,树立全面的生死观是正确认识人之生命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大力开展了人生观的教育,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由于接受的是人生观而没有死亡观,使得学生对死亡一无所知,甚至排斥和忌讳死亡,这是不正常的,这样造成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对生命来之不易没有深切体验,就很容易产生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因此,在进行“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死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形成全面的生死观念,从而树立生死互渗的观念,做到由“死”观“生”,就能从根本上消解对死亡的恐惧,把死的意识、死的必至性转化成规划人生的资源,转化成促进人生发展的强大动力,使人们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由“死”得“生”,从而超越死亡。
3.幸福观教育与感恩观教育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每个人也在追寻着自己的幸福。但幸福是什么呢?郑小江教授认为,幸福=拥有的充实+快乐的情绪+舒适的感受,因此,幸福生活绝非仅仅指人之生活水平高而已,更重要的是指生活的品质如何。他认为,现代人很少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欲望太多且进行横向的比较,总是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其实自己过得很幸福也难于体验。在今天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注重追求感官享受,教育对学生的幸福观培养的忽视,导致学生的幸福能力下降。因此开展“三生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幸福观的教育,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当前高校教育智育与德育失衡,忽视感恩教育,使得部分大学生感恩观念缺失,他们享乐思想严重,责任观念淡薄,人际关系功利化,亲情感恩观念淡化等,因此高校开展的“三生教育”要把感恩观教育纳入其中,在感恩中接受感动,从而培育学生的爱心和增强其生命力,处于不同人生状态中都能坦然面对。
4.生活能力教育
生活能力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本能力,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能力应该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与情感问题的能力、就业的能力等。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和家庭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这些能力令人担忧,这些能力的缺乏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因为,当低下的生活能力无法为自身提升生活品质时,一些人可能回走向不归路,正如郑晓江教授所说的“生活与生命的紧张关系”,他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条“流”,而生活仅是当下此在的一个“点”,即要在生命的层面上来理解生活,就不会因为生活感觉的“不好”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能力完全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死品质。
(二)高校开展“三生教育”的方式
1.渗透式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内容,这是当前最值得推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当下生命教育课在很多地方还不是一门必修课的前提下,它具有教学面大、涉及范围广的作用。但“三生教育”的真正意义上实施,就必须进行专业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教育意义更强。同时又要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深化同学们对“三生教育”的认识。
如复旦大学也从2005年起开设“生命教育研究”的选修课。该课程通过分享青年人的成长故事、生命感悟和人生困惑,以及交流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对人生的思考和关怀,帮助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
2.专题教育与案例讨论
专题教育和案例讨论是进行“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能相对集中、灵活地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深刻挖掘“三生教育”内涵,给人予教育与启示。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专题教育和案例讨论的活动形式,丰富专题教育的内容。如安全教育既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如预防艾滋病教育,学生可以通过专题活动来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如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通过他们的亲身情感体验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其他的生命,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3.到特定场合体验,与特定人流,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生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开展“三生教育”应该到特定场合体验,与特定人流,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去医院参观,感受迎接生命的喜悦,同时体会生命的易逝,感受生命宝贵;组织学生到监狱、墓地、福利院参观,学生能够更加明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懂得人生幸福的真正价值,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还可以举办辩论赛、写作比赛、“三下乡”活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帮助学生体会和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校开展“三生教育”探索的反思
1.高校开展“三生教育”需转变观念,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三生教育”的环境氛围。当前社会对“三生教育”的认识还比较低,有些观念还比较偏颇,转变观念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前提。开展“三生教育”的紧迫性和长期性,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应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积极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三生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2.高校开展“三生教育”需要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开展“三生教育”的技能。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高校要开展“三生教育”一定要积极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在当前开展“三生教育”急需大量的教师的条件下,一方面要在高校中设置“三生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教师当中挖掘潜力,请在该领域中有权威的专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培训。近年来,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作为“三生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的开拓者,走在全国的前列,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3.高校开展“三生教育”需要加强“三生”教育科研,举办“三生教育”的学术交流活动,建构“三生教育”的科学课程体系。科研是“三生教育”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科研成果的应用又能够促进“三生教育”的实践。
情诗三行范文4
关键词: 中国工笔人物重彩画 三清殿壁画 《朝元图》 色彩
中国工笔人物重彩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源远流长,历代画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不同设色风格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如涓涓清泉,汇集成浩瀚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长河,形成了在设色上独具特色的中国工笔人物重彩画的完整体系。工笔人物重彩画视设色为绘画语言的符号,它是画家心物合一的具体表现,是打动人的重要因素。同时色彩更是构成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视觉艺术的作用是巨大的。马克思曾说过:“一般来讲,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人的视觉表象都由色彩和高度唤起,色彩甚至比形状、线条更能牵动与情感有关的经验和联想。如果色彩运用得当,就能激发起观众对作品的特有联想,产生更强烈的感情。绘制壁画的画师们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制造了光彩灿烂的色彩效果,使整幅壁画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三清殿壁画可以说是传统工笔重彩画家留给我们后人学习的一个绝佳范本,我将《朝元图》中的设色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分别加以分析。
1.色彩单纯统一,并在统一中求变化
追求单纯、统一的大色调是《朝元图》处理画面的重要手段,因为画面追求平面造型,色彩越单纯越显示其造型的力度,否则颜色的过分花乱必定会导致造型的弱化。《朝元图》采用了传统的勾线填彩的方法,在统一中求变化。画师统一设计,以大面积富丽华美的青绿色为基调,有计划地将少量土黄、白、土红、朱紫、深赭等颜色穿插在画面的各个部位,把不同明度、色相、纯度的色彩组织起来,形成渐变的有节奏、有韵律的色彩效果,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确的平衡,并且加强了画面的主次及素描关系,使画面局部对比强烈而整体又均匀统一。比如三清殿扇墙西侧(图1)的色彩处理,东极大帝的深红色帝服就在大片着有绿色的玄元十子围绕下烘托而出,衣服大面积的青绿色块上又有领口、袖口、腰带、飘带、饰物等小面积的白、黄、朱、金及三青、四绿等颜色的穿插,保证了画面色彩的秩序性,使画面既灵动而又有神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视觉平衡。整个画面色彩古厚、典雅、沉着、明快,并且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使画面的色彩与线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不论色彩是灰是纯,是俗是雅,都能因线条、空白等因素的调节而获得色泽繁而不乱、对比强烈、整体和谐的画面效果,达到色墨交融、色助墨光、墨显色彩的目的。
2.随类赋彩,妙超物象
由于整铺壁画采用的是工笔人物重彩形式,受工笔人物重彩画造型和形式特点的影响,它的用色既不是对色彩作纯客观的认识,像西方绘画那样把色彩归结为光及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结果,又不会对色彩做纯主观化的理解,它是主观认识与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早在南齐,谢赫就在六法论中就提出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①的观点,这就把色彩的应用归结到对“类”的认识之上,成为工笔画家千古不变的着色格言。有时画家为了表达情愫,强化物象的神韵特征,增加艺术的感染力,也会打破自然物象本身色彩的约束,大胆地对自然物象的色彩加以强化或削弱,强调一种理性情感与想象合一的特点。比如《朝元图》中女性面部的设色,以水星、电母、金母为例(图2、3、4)。她们虽同为女性,但面部的颜色却不尽相同。水星面部以蓝色加白为多,稍有点紫味,给人的感觉是清淡、高雅、端庄。而电母则面部黄色偏多,所以给人以光明、迅速的感受,表现了电母深沉思索的个性神态。金母面部多以朱砂色为主,所以引人注目,给人以健康、圆满、吉祥、幸福、神圣之感。
3.色彩的平面性和装饰性
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看者与画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起到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而从色彩使用来看,最富装饰性的当数工笔重彩画。工笔重彩画在着色上要求石色为质,水色为文,并在石色的基础上,用金色勾描或渲染,赋色柔丽多姿,以追求画面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工笔人物画用色讲究理性化单纯化的装饰味,色彩越单纯越限制,装饰性越强。色彩总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由于工笔人物画不画光影,因此就无所谓色彩的写实。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仅仅表现对比变化,没有冷暖之色的意义,只有深浅浓淡的色阶意义,颜色的意义与水墨一样。中国画的色彩和客观物象没有简单的等同关系,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调配变化,目的不在写真,而是起一种装饰美化的作用,增强画面的节奏韵律感,借以抒感,因此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是情感化、理性化、装饰化的。
整铺三清殿壁画在设色的过程中抛弃了光源所造成的明暗关系,通过归纳和概括,采用平面色块组合的表现性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加鲜明的突出色彩的表现力度,更加强烈地表现对象特征,加强画面的形式美感。“绘画的装饰性指的是绘画本身获得某种装饰美的效果,而不是用以装饰别的事物”②。画面通过色块的大小、冷暖、深浅、明暗的相互对比来表现。此外作为形象间架的黑线也从中起着分割、协调和统一画面效果的作用,以便使其更具装饰美感。画面中人物的胡须头发调整得丝丝分明,冠履佩戴和衣纹花饰刻画得精细入微,服饰器物及画面装饰物上实际存在的纹样图案刻画地如实细致,这些都使画面达到了单纯而丰富、平面而厚重、概括而细致、多样而统一和谐并富有装饰美感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特点外,壁画中对一些器物、小的头饰、武士的盔甲等当中还多施以沥粉堆金、勾金、雕填等技术,尤以沥粉堆金技术为主(用白粉勾塑出凸起的线条,在线条限定的范围内施以金彩)来重点加工细部纹样。这样一来无论远观近观视觉效果都很丰富,装饰性也很强,连同墨线组合,辅以白云瑞气构成了富有旋律和变化的统一整体。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日整铺壁画初成之时,一定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而如今壁画的色彩光泽依旧协调统一,沉着庄重,浑然一体,可以说是艺术家和数百载时间的合拍。更为有趣的是有些色彩经过了较长时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画面中的有些白色风化后变成了黑色,而其黑色则脱落变成了白色,致使衣饰、头饰等上面的个别图案就完全变了个样,但是画面所形成的斑驳的机理效果更为之添加了新的光彩,使之更为和谐。
《朝元图》壁画精美高超,是历史上杰出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宝贵的财富。它是古代中国民间画师智慧的结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它以设色灿烂沉着而成为元代重彩画的代表,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作为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一份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
注释:
①唐勇力.教学与写生作品示范工笔人物.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0,第1版.
②李华.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
参考文献:
[1]张丽华.中国人物画技巧与创作.山东美术出版社.
[2]杜哲森.元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3]李福顺.中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
情诗三行范文5
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
【食理】中医药认为性味辛、苦,温;入肾经。
【性保健功效】补肾助阳,涩精止遗,兴阳起痿。主治肾虚滑精,阳痿不举,清冷,阴囊冷湿,带下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或酒浸搽。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恶甘草,忌诸血。
【食效】《经验后方》:“乌髭鬓,驻颜壮气。”《局方》:“乌髭方,益颜色。”《御药院方》:“治牙痛日久,肾虚也。”《日华子本草》:“治冷劳,明耳目。”
金樱子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
【食理】中医药认为性味甘、酸、涩,平;入脾、肾经。
【性保健功效】固精止遗。主治男士遗精滑精,女士带下白浊,阴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
【食效】《本草正义》:“止吐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荜 茇
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
【食理】中医药认为性味辛,热;入肝、脾、肾经。
【性保健功效】温阳散寒,下气止痛。主治阴疝囊肿,卵核寒痈,阴中不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食效】《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荜澄茄
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或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
【食理】中医药认为性味辛,温;入肾、脾经。
【性保健功效】温脾肾,暖腰膝,壮阳道。主治阳痿、阴中寒冷、白带淋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外擦或调涂。
柏子仁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
【食理】中医药认为性味辛、甘,平;入心、肝、脾、肾经。
【性保健功效】养心安神,兴阳道,涩。主治梦中遗精,阳道不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涂。
【宜忌】便溏及痰多者忌服。《本草经集注》:“牡蛎、桂、瓜子为之使。恶、羊蹄、诸石及面。”《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食效】《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本草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神农本草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
枸骨子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果实。
【食理】中医药认为性味甘,平;入肝、肾经。
情诗三行范文6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耐水性 水稳定系数
一、工程概况
茅坪溪土石坝是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峡大坝同属一等Ⅰ级永久建筑物。与三峡大坝共同拦蓄库水,最大坝高104m,坝顶长1840m,总填筑方量为1213.38m3,其中该坝的防渗体—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总方量约5万m3,防渗面积4.63万 m2,心墙最大长度887.75m,最大高度94m,心墙设计宽度0.5~1.2m。
茅坪溪土石坝是一个无放空检修条件的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作为大坝的防渗体又是一个隐蔽性结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坝蓄水后的运行安全,由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技术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内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工程较少,经验不多,规程、规范不很成熟,茅坪溪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又是国内第一高坝,采用的是现代化施工机械和管理方法,不同于国内以前建设的同类型中低坝,因此还存在许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解决的课题,其中沥青混凝土的耐水性问题就是急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试验研究
本项试验研究采用科学试验与茅坪溪防护坝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出影响沥青混凝土耐水性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初步分析结果,针对主要问题,模拟工程实际,并通过对比试验进行研究。我们收集国内外沥青混凝土耐水性快速试验方法,发现有的工程天然骨料制成的沥青混凝土其耐水性是合格的,但竣工后经过数年长期浸泡,沥青混凝土出现松散而失败,原因是其测试的温度低,时间短,水分并没有浸透试件。经试验研究,浸水试件温度提高到80℃,浸泡360小时,干试件置于80℃蒸汽浴中,同样气浴360小时,并防水保护。然后干试件移入20℃空气中,湿试件移入20℃水浴中各养生5天,进行抗压试验。这样消除了温度对干、湿试件的影响,求出的水稳定系数是真实可靠的,研究并提出了沥青混凝土长期耐水性和快速试验方法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茅坪溪防护坝沥青混凝土心墙掺50%以下的酸性天然砂,对沥青混凝土的耐水性有一定的影响,掺加30%的天然砂比全人工砂方案耐水性相差不及5%。如沥青混凝土细骨料中控制天然砂掺量为30%,沥青混凝土的耐水性是有保证的,可以大大降低沥青混凝土的造价。
我们采用美国公路部门以经验为根据逐步规范化的试验方法。其步骤为按规程要求成型两组高10厘米直径10.1厘米的圆柱形试件6块。第一组试件放在20±1℃的空气浴中不少于4小时,按规程要求测试抗压强度。第二组试件浸于60±1℃水中24小时,然后移至20±1℃水中,至少保持2小时,按规程要求测试抗压强度。
水稳定系数=(R2/R1)×100%
上式中:R1=第一组试件的抗压强度;
R2=第二组试件的抗压强度;
上述试验方法对沥青含量稍大的沥青混凝土是不适用的,因为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小,水分子进入试件内部需要较长时间。如黑龙江省三道镇水库沥青混凝土护坡,其沥青混凝土护坡配合比为:大庆55#多蜡沥青4%,大庆减压渣油3%,当地天然砂36%,当地砾石50%,方解石7%。按现行规程(60℃水浸泡24小时)测试其耐水性是合格的,为了评价其长期耐水性,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了长期浸水试验,浸水14个月的水稳定系数为0.92,浸水23个月的水稳定系数为0.62,浸水7年的水稳定系数为0.54。该沥青混凝土护坡竣工数年的冷冻循环及长期浸泡,沥青混凝土出现松散而导致失效。这说明按规程测试的耐水性试验结果及工程运行情况是不完全一致的。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沥青含量一般在8.5%~16%之间,属于无孔隙的沥青混凝土混合物,矿物集料的孔隙完全由沥青填满并有剩余。这类沥青混凝土的特点就是抗渗性好,其渗透系数小于10-11cm/s。可以设想,这类沥青混凝土在60℃水中浸泡一昼夜水分子也只能进入表层。一般来讲,沥青含量大小对沥青混凝土的耐水性不能产生本质的影响,因为沥青含量大,水分子迁移到矿料与沥青界面之间的时间长,是否产生剥离现象,还决定于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特性。已经认识到,含极性成分少,粘度大的沥青,水分子透过其膜的迁移速度很慢,用其制成的的沥青混凝土,水分子在其内部扩散速度也就很慢。没有足够的时间,沥青、矿料和水三相体系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就不能达到平衡。
已经证明沥青混凝土长期浸水,其耐水性的优劣就能充分显示出来,无疑,用这种方法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水性需要较长时间,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为了快速正确地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水性,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如壳牌石油公司提出,先将沥青混凝土试件用水饱和,再在60℃水中浸泡一昼夜,使其三相体系达到平衡;再如,前苏联提出将水的温度由60℃提高到80℃,通过大量试验,建立了沥青混凝土在80℃水中浸泡75小时相当于在20℃水中浸泡一年的定量关系。
通过试验,我们注意到将沥青混凝土浸泡水中,水分子能穿透沥青膜,达到矿料表面,这种过程一旦开始,水分子就可以逐渐散布在矿料和沥青界面之间。如果矿料是亲水的,水将置换沥青膜,使其产生剥离。矿料表面和沥青界面之间的水膜绝不能被正常的加热过程移走,概括地说,水分子穿透和剥离沥青膜的速度主要决定于沥青的类型、粘度及其膜厚,又决定于矿料的表面特性,特别值得提出,还决定于水的温度。当按一定配比及规定的工艺条件制成试件后,沥青的类型、粘度、膜厚及矿料的表面特性就不在是变量了。在沥青、矿料和水的三相体系中只有水温是变量了。
目前看来,将沥青混凝土浸泡在80℃水中,加速沥青、矿料和水的三相体系的物理化学作用,尽快达到平衡状态,的确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措施。因为提高水温只能加快反应过程,并不能影响最终结果。在总结前人大量试验数据及经验基础上我们采用如下方法:按规程规定制备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及试件,每个配比成型6个试件,分为2组。第一组用双半圆薄铁板模进行侧壁保护,防止试件变形,并采取多层塑料膜防水保护,置于80±1℃蒸汽浴中360小时,将试件取出,放在20±1℃空气中不少于4小时,然后按规程规定的方法测试抗压强度(R1)。第二组试件也用双半圆薄铁板模进行侧壁保护,先浸入80±1℃水槽中360小时,然后用转移板将其移到水温为20±1℃水中4小时,按规程规定的方法测试抗压强度(R2)。
水稳定系数=R2/R1
式中,R1=第一组干试件(蒸汽浴试件)的抗压强度;
R2=第二组湿试件(水浴试件)的抗压强度;
干、湿试件是在同一温度、同一作用时间条件下进行的,温度对试件结构强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求取水稳定系数时对其可能产生的温度影响得以消除。
沥青混凝土在80℃恒温浸水耐水试验结果如下表:
配比编号
方案
浸水时间(h)
干抗压强度(Mpa)
湿抗压强度(Mpa)
水稳定系数R=R2/R1
1
100%人工砂
360
2.30835
2.30557
0.999
720
2.70691
2.55008
0.942
2
70%人工砂
30%天然砂
360
2.24346
2.06601
0.921
720
2.38585
2.21963
0.930
3
50%人工砂
50%天然砂
360
2.31035
2.00689
0.869
720
2.52807
2.13462
0.844
4
100%天然砂
168
2.35816
2.06891
0.877
360
2.48960
2.02460
0.815
720
2.57500
1.93084
0.750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