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能力范文1
一、抓形象,培养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景物、动物、人物的鲜明的插图形象,利用这些鲜明的形象,可以让学生在“形象”体验中展开想象和创造性地描述,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道:“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如出示这样的投影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创造想象,描述“象山”。学生是这样描述的:“象山成武极了,犹如一头巨象静静地立在江边,它伸长了鼻子,在如镜、如玉的漓江江的水中,那神态叫人感觉它真像一头栩栩如生的活的大象,可爱极了。”又如《半根蜡烛)文中,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在德国军官面前的不同形象,伯诺德夫人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灭。当伯诺德夫人的主意失败后,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出,屋子顿时暗了许多。当杰克的主意失败后,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最终,“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你看,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行动,与敌人展开智慧的周旋,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就可让学生抓住这个过程中的细微动作和表情,创造想象出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的心理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文中人物的高大形象。
在抓形象“体验式”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去被动地感知课本中已有形象,还要让学生利用课本内容去创造活生生的“形象”,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比如,“扮演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抓角色的扮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在扮演角色时,要考虑如何把角色扮演逼真,学生考虑如何表演及表演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能力训练的过程。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这里就不再赘述。当然,还有引导学生作文、即兴演讲等,也都是训拣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抓质疑,训练求异思维
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质疑是思维觉悟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其有求异性、批判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可以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如教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针对“月落乌啼箱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让学生展开质疑,学生就提出了:“乌鸦会在夜晚啼叫吗?”“寺庙大钟会在半夜敲响吗?”这样的疑问进而鼓励学生大胆修改,不用“乌啼”用什么?不用“钟声”用什么?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激发起来了。又如,理解《推敲》一文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是否还可以用另外的词来代替?问题一出现就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的说可以用“打”;有的说可用“拍”;还有的说可用“叫”,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发生了变化,达到了求异思雄训练的目的。
三、抓结局,训练发散思维
对于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结局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能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因素。如老版课本《凡卡》一文中用凡卡的梦来结尾,教完这一课,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结尾,揣摩作者这样结尾的用意。通过探讨,学生就会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有的说:“这样结尾,说明凡卡太可怜了,他急切地盼望爷爷接他回去。”有的说:“这样的结尾说明这封信爷爷是收不到的。这一切对于凡卡来说只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还有的说:“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使人更加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激起人们对沙俄黑暗统治的憎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发散思维能力训练的机会。又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课的结尾,也给人无限的遐想。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教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信息技术的使用,文本内容的探究不仅着眼于学生当下所得,更是在撩拨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世界强烈探求的神经,诚如文章结尾所言:“火星上如果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个谜。这就如同宇宙中黑洞,在吸引着学生去探求、去发现。”教学时,可以针对这个结尾,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29-03
研究生既是国家现实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创新体系的主要力量,关系到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显示出重要作用,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存在明显不足。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creativity)源于拉丁文“creare”,意思为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但就其概念而言没有统一和精确的,国内外学者对创新能力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差异。现代创新能力研究的倡导者吉尔福特(Guilford)指出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即“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输出”。费斯特(Feist)则指出创新能力的观念是“新颖而且适于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也有多种不同的界定。林崇德认为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黄希庭认为“创造活动是一种提供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产物的活动。”多数学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创造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是既新颖又适宜。随着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有两个“新颖性”和“适用性”两个共同要素,斯腾伯格(Sternberg)对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一种创造既新颖又适用的产品的能力”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这一定义是根据结果来判定创新能力,判定标准就是具有新颖性和适用性。
二、创新能力的结构
国内学者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结构进行了不少研究,创新能力就是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综合能力。首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果断的判断力和准确的表达力;其次是设计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需要有移植与隐喻、对比与类比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准的科学预测力;第三是综合评价能力,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必须要详细具体地叙述出来,并加以运用和验证,这就需要对已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期顺利解决问题。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格层面的自学能力和前沿把握能力;二是认知层面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理论构思能力;三是社会层面的人际表达能力、灵活适应社会的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等。创新能力要素是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核心,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对于创新能力的结构也是仁智互见。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1)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的主体能力、基础能力、通用能力和相关能力。(2)研究生创新能力由学习能力、研究组织能力、人际表达能力、理论构思能力和前沿把握能力构成。(3)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由此可见,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创新能力结构是多因素的,创新能力不单纯是智力化特征的能力体现,也包括思维、性格和精神状态等人格化特征,是一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集成的综合素质;在创新能力的结构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关键,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基础,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动力。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等能力,还包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逐渐培养完善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创造性人格和认知风格等潜在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组成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需要从培养的各环节做起,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首先是一种思维创新活动,没有创新思维的参与,无法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是科研创新的主要后备人才,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促进思维方式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自己的载体,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入思维方式培养的内容,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不断注入开放性、自由性、社会性、价值性、精确性、敏捷性、求实性和创造性等创新思维的元素,从而实现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2.积极发展研究生实践基地。创新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活动,因此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研究生实践基地不仅给研究生的科研实践提供场所,还能进一步促进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所以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积极发展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机会。
3.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机制改革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和目标,核心内容包括明确导师责权、改革招生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和构建奖助体系四个部分。培养机制改革以研究生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为改革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提出相对有效的分配方案,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将招生指标与导师的科研等情况相结合,通过选拔优秀生源和完善奖助体系,实现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培养机制改革的措施能否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标,需要有效的评价体系来保障。
4.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建立由政府宏观指导、高校主动自律和社会团体监督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尤其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等制度可以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把对研究生的奖助与其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设立专门学术奖项对研究生科研项目及成果给予奖励;在研究生招生、中期考核、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等多环节全程建立淘汰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各项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加快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导师遴选和质量评价等配套制度的建设。通过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的完善,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5.建设高层次研究生培养学科平台。研究生培养过程所需要的导师水平、生源质量,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基本是围绕着学科平台来配套的。高层次的学科平台能分配到更多的经费、招生指标和各类项目等稀缺的教育资源,这对创建高水平导师队伍,吸引优质生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才能吸引高水平导师和高质量生源,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Feist G J.A structural mode of scientific eminence[J].Psychological Science,1993,4(2):366-371.
[2]Sternberg,Robert J.Handbook of Creativi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创新能力范文3
关键词:英特尔杯;嵌入式竞赛;创新;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本届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是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的全国顶级赛事,旨在不断拓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高校在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方面的水平。在长达三个多月的竞赛中,学生在英特尔公司提供的处理器平台上自主创意、自主设计、自主开发新的应用系统,提高了提出问题的兴趣,拓展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潜能得到了充分激发。同时,西北工业大学在与国内外高校师生探讨大学生创新基地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嵌入式系统教学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本届大赛继承了往届大赛由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的成功经验,同时又有新的特点:
①首次邀请国外高校参加。本届大赛邀请了包括中国、美国、印度等6个国家72所顶尖学府的学生参加。极大地拓展了赛事的影响力,促进了国内外高校在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②使用了最新型的基于酷睿2处理器的开发平台,使师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嵌入式技术,促进了嵌入式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③本届大赛的作品更加紧贴时代背景,也更加关注人文。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本届作品主题涉及残疾人辅助系统、汽车安全驾驶、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更多体现大学生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副总裁王文汉博士则表示,英特尔致力于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透露出英特尔“嵌入”整个社会的雄心。
1、本届大赛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启示
嵌入式系统是相对于诵用计算机系统提出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它的设计是复合型的新兴技术。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课程既与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相关,又与具体的应用背景相关。理工科各专业需要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先进的、具有深入内容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注重科学对技术所起的支持作用,不断促进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视野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不断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嵌入式系统设计人才时,必须重点把握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
本次竞赛的培训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通过以上培训,学生基本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反复训练中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具体知识体系的学习上则按以下层次进行:
以上体系以数学和外语两大基础为内核,根据具体的问题拓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向外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这种辐射型的知识体系结构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适应不断高速发展的社会的能力。
在以上培养体系框架下,西北工业大学依托大学生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可供操作的学习任务,辅以必要的教育技术支持手段(教材、课件、实验设计、评估体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掌握和内化工程的理念。
2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次比赛要充分利用新平台的优良技术性能进行开发,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对大三的本科生具有相当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挑战,学生们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搜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资料,通过一切渠道与指导老师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虚心学习,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跨专业交流,不断拓展思维领域,最终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大赛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使他们把学习的焦点从单纯的书本知识转移到社会生产的实际中来,时时关注社会发展,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促进他们充分利用更加先进的平台如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学习新的理论;也使他们了解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增加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做工程研究的严谨细致的态度。学生在大学期间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竞赛,对学业不会有太大影响。同时,参加竞赛又不断巩固了课堂所学习的内容,使枯燥的理论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极大地增进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养成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思维习惯。
竞赛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思维习惯与沟通技巧,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具有了“自我培养”的意识,他们不再把教育当成学校和老师的事,而是在导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创造各种条件,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西工大创新基地负责人邵舒渊教授就指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又有赖于学生的自我培养,但关键还在于自我培养。教师的引导要通过自我培养才能起作用;否则,难以发挥作用。”
最后谈谈我们参赛作品独特的创意视角。它来源于一维球杆运动平衡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对其进行二维拓展,使小球能在二维平面内的轨迹运动得到控制,并创造性地运用视觉反馈系统进行控制。复杂的抗干扰算法虽然增加了系统构建难度,但却大大提高了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下一步就是将系统模型运用到空间站交汇对接以及空中加油技术等领域,这方面的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3小结
创新能力范文4
简笔画不是绘画类型,它是一种以简洁的造型来表达情意的绘画形式。它简练、概括、直观、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物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简笔画就是简易速写,他能在短时间内表现物象,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欢。如何培养简笔画的创新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高教学简笔画创新能力首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设学生创作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
我们授课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审美力,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简笔画作品来,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德国哲学家斯贝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素质。
教师要在课堂上熟练自如的运用简笔画与学生交流,课前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意、设计符合本单元课程内容,设计出最佳、简练的视觉形象并熟练掌握,最后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胸有成竹的一挥而就完成一幅教学简笔画,例如美术造型课上,老师课前安排学生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人,在课上老师结合学生的作业,再通过展示台向大家展示,讲解人头部的结构三庭五眼,再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多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在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生最喜欢的明星或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通过多媒体展示,通过学生喜欢的人物进一步讲解如何用简笔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自己画一张自己喜欢的简笔画。
二、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内容丰富的一节课,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拓展想象空间,增强形象记忆,人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即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又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却常常抹杀着学生们的想象力,绘画却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帮学生扩展拓展想象的空间,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更容易记住,而且绘画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是枯燥乏味的逻辑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三、创作构思,培养童话心情
在教学中用发散思维来引导学生的创作构思,丰富教学手段,可以涉及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蹲下来教学”,与学生同一视点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用学生的语言与学生沟通,用童话的心情来引导学生。漫画家张乐平老师通过塑造三毛形象赢得广大学生的喜欢,三毛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如:美术上,常把学生带到室外,让学生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蓝蓝的天,绿绿的地,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每个学生又是一个个天使,这样引导学生画一幅“美丽的校园”,并引导学生每幅作品都有一个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会积极的加入绘画的队伍中来。
四、鼓励学生求异,养成质疑的好习惯
个性化与创造性的思维通常是同质疑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个性不能被克隆、被复制、也不能被传授,无助于个性的形成。教师应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应用设计课上,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一双袜子,先将袜子的特征让学生讲述,袜子是几个脚趾的,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制作袜子的材质,然后根据自己的父母喜欢设计,是毛线的还是丝线的等,形象各异的袜子这时就产生了,学生能够根据材质画出不同图案的袜子。既培养了学生感恩的心孝心,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五、创作表达抓住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创新能力范文5
【关键字】 幼儿;创新能力
一、情境创设――幼儿创新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动手动脑的环境,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互助的幼儿集体,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为此,我首先着眼于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创造。
例如在进行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6》的教学活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把小朋友最感兴趣的动画片人物黑猫警长请到教室里来做客,黑猫警长下达任务:每人捉一只老鼠,然后出示分别有1-6数字老鼠的卡片,说说哪些老鼠才是数字6的老鼠,以此让幼儿感知数字6。这样创设的兴趣情境,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探求知识的活动,开启了幼儿创新思维的闸门。
二、适时激励――幼儿创新的“兴奋剂”
巴特尔说过:“现实中,一点创造力没有的儿童根本不存在的。”但由于这方面素养往往被老师忽略,得不到鼓励、强化、训练,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性也是最容易压抑、退化甚至消失的。激励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会对这个行为巩固、保持和加强。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孩子的创造行为,不失时机地予以赞赏。
一次美术活动,我让孩子画公共汽车,结果有的孩子把公共汽车装饰的像花车,有的添上了车灯的细节,有一个孩子在车顶画了一个细细的烟囱,黑烟正向外冒。看到这幅画,我便说:“你真聪明,知道公共汽车也会冒烟,但是公共汽车的烟不在车顶上,你去观察一下,汽车冒烟的地方在哪里,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好吗?”孩子很乐意地点点头,第二天带来一幅车尾冒烟的画来。
三、民主平等――幼儿创新的“助长剂”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不民主的条件下,绝大多的创造才能是不可能发挥的,要发挥大众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有民主的条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迸发出最大的火花,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会从孩子的“捣乱”中识别出创新的火花,因为许多时候,创新萌生于孩子天真浪漫的幻想中,萌生在孩子令人讨厌的恶作剧中。如:“娃娃家”小碗里放满了雪花片,是因为家里来了个人,“爸爸”“妈妈”忙折赶做七彩饭招待呢;一个孩子在滑梯上不停地吐口水,他对我说他的发现,口水是只会往下淌,不会往上;一个孩子把金鱼的眼珠挖出来,原来他是要寻找金鱼为什么不眨眼、不闭眼的秘密;两个孩子喜欢抱着滑滑梯,原来他们觉得两人抱在一起比一人滑更刺激,滑得更快……
四、引导发现――幼儿创新的“保鲜剂”
幼儿本身的思维是无拘束的,他们有许多出乎成人想象的创造力,因此,允许幼儿异想天开,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决不能将幼儿的探索视为淘气、捣乱而加以限制,教师应注意保护、重视和引导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学习了6的第一组加减法后,我让孩子看着四道算式,找到它们的相同的地方,一个孩子说:“都有=”,第二个孩子说:“每道题中都有数字1”,第三个孩子说:“第四道题中都有数字6”。我及时鼓励孩子们,许多科学家小时候也是善于发现隐藏在事物中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朋友个个像小小科学家,幼儿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我又说这四道题目中还有许多既相同又不相同的地方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孩子们两眼紧紧的在这四道题目中搜索,一会四道题中的既相同又不相同的地方也被孩子一一指出;两道是加法题,两道是减法题;两道加法题,加号前后的数字位置改变,但都等于6;两道减法题“=”号前后数字位置改变,但算式最前面的数字都是6,每道题目中的数字都是1、5、6,但排练的位置不同。我表扬它们把隐藏在四道题目中的秘密一个一个发现了。孩子们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数字的规律,渐渐领悟到了数学王国中的真谛。
五、及时肯定――幼儿创新的“强化剂”
创新能力范文6
关键词:城市 科技创新能力 构成要素 产学研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城市正面临着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新竞争。要适应这种竞争所提出的挑战,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以新的观念、新的方式为城市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对城市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行为的衡量,最基本的内涵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二是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所谓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城市有目的、有意识地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和借助外部环境的支持,准确识别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通过开创性地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的能力【1】。
一、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科技创新离不开一定的人力资源、科技意识和物质技术基础,科技活动需要直接的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科技活动产出表现为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形成影响。因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可以归结为五个: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环境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是鼓励创新的关键。如果一个城市中没有政府对科技意识的重视,不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发展,那么对于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则相当困难,科技创新环境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基础。科技创新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
(1)有可能有条件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力资源;
(2)科研物质条件,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科技活动外部物质装备的支持;
(3)科技意识,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创新活动的认可和支持。
2.科技活动投入
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科技活动投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结合,被看作是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要跟上科学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要加大对设备物资的投入,要提高对科研开发经费的支持力度,还要不断壮大有技术而且高效率的劳动者队伍。因此科技活动投入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城市科技创新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必备保障。它主要分为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包括:
(1)全社会以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的水平;
(2)全社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对科技活动财力支持的力度。
3.科技活动产出
科技创新最为直接的表现是科技活动产出,这也是科技活动投入的目的所在。最少投入得到最大产出效益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成为各城市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因为若只是一味加大投入力度,而不注重产出效率的提高,则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还会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最终导致过早面对资源枯竭的恶性局面。因此科技活动产出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科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目前技术成果成为国家、地区和城市间实力对比的重要方面。科技活动产出也可以从科研技术成果来衡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
(1)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即论文、课题和实用技术的产出水平;
(2)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即技术成果在国内和国家间的流动状况。
4.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技创新需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生产力并产生创新效益,在转化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即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区域和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2】。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的创造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能够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有效提高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活动投入的产出强度。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城市进行科技创新的技术动力。高新技术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包括:
(1)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
(2)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劳动效率、附加价值水平。
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般来说,社会发展伴随着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提升。反之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强、科技产出能力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必然又会带动城市经济、环境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因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构成要素。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还要考虑自然环境改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自然环境不可忽视,目前我国正逐渐增强对环境的重视,实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
(1)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技促进环境的改善;
(3)科技促进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秦皇岛科技数据研究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秦皇岛市科技创新能力
秦皇岛市科技产出的主要问题是科技财力和人才投入不够,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出效率的步伐明显落后于投入【3】。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科技产出能力落后。
秦皇岛市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多渠道增加财力投入、合理引进与利用人才资源、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措施,使产出尽可能的最大化。除此之外,秦皇岛市要提升科技产出能力,还要加强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目前秦皇岛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还较低,产学研之间缺乏自主合作、市场化推进的协作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品牌工程,促进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行政界限和行业界限,进一步引导科技成果的异地转化、吸收和创新。
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有三个方面:
第一,引导和支持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人才和资产流动;
第二,实行特殊政策,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建立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
第三,在科技计划上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资助机制上,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加强创新体系的整体集成,发挥秦皇岛市科技力量的整体优势。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不仅可有效利用资源,相互为对方培养人才,并且可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活动产出强度的增加,从而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产学研结合还可以优势互补,通过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市场中介机构的建设,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经验,大力发展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产量,无形资产和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管理,使科技创新能够高效率地顺利运行。当前秦皇岛市技术市场仍显得过于薄弱,成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恰好可以利用产学研结合来取长补短,壮大技术市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