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提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提问范文1
关键词:提问;明确;适时;适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68-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提问要明确
提问要针对问题,提出明确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太宽泛,指向不明,往往让学生把握不住问题的方向。比如在一年级的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认识数字时,往往会出示挂图或者课件,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字信息。而教师在提问时,就会问:“你们从图中看见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兔子在跳舞。往往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低年级的小朋友想象丰富、天真烂漫,把数学课弄得像语文看图说话似的。一方面是学生群情激昂,离题万里,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学问题。学生找不到明确的数学问题,而倒至课堂气氛沉闷,降低教学质量。在问题中的数字信息指向性不明,因而教师在提问时,可这样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鸟、几个人?”突出几个,就突出了数学问题。多设置具有明确性的提问,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不能因为提问而提问,不能一笔带过,更不能把学生带入偏离主题的错误引导。
二、提问要适时。
适时,就是要掌握提问的时机,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秋游》一节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整数除法调商问题。按照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经验做272÷34,可以把34看做30来试商,商9就可以了,但事实证明商9大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停下来发问,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我们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同学们思考一下。经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商就大了,就需要把商调小。学生再进行具体计算,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提问要适度
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提问的次数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而要适度。若提问过多,学生来不及思考;提问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课堂效率不高。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讲求难易适度。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应控制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给学生一个“跳”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钻研的精神,享受认真思考后解决问题的喜悦。避免难度太低,使问题缺乏意义;难度太高,学生又望而生畏,放弃思考。另外,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问题的难度呈梯度增加,学生每做对一步都为解答下一步打下了基础,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导致不同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点的速度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差。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组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避免梯度过大,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提问要及时评价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学生回答时,老师一般应双目注释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老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身体可向这个学生前倾,辅以适当的手势,或侧耳倾听,或点头微笑……利用肢体语言,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呢,以鼓励学生热心答题,同时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完问题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对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
课堂提问范文2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并不是什么样的提问都能够达到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遵循这几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在课堂的提问中要注重系统性原则,提问要从整体考虑,提问的问题最好能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系统,问题由浅而深层层推进,学生能够据此逐步对文章加深了解。
2.启发性原则
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联想。提问的内容不能空洞,绝不可以出现“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空泛的问题。另外,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水平,不能太深奥,要难易适度。
3.目的性原则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堂提出的问题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不能为问而问。
4.全面性原则
提问时涉及的对象要包括全班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相同,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该有不同的难易程度,适合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解答。
二、课堂提问如何激活课堂
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有很多:小学生自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理解文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感觉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等,而提问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将用实例进行介绍。
1.提问可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感情
小学生的阅历较少,感情还不够丰富,对很多文章的感情理解不透彻。比如,在学习《越王勾践》时,文章突出的是两点:忍辱负重与发愤图强。结合自己背负的压力,学生不难理解发愤图强,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理解忍辱负重是何等强烈的情感。
2.提问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提问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进行把握。比如在学习文章《曹冲称象》时,教师的几个问题就能够清晰地展现文章的脉络,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整体脉络,文章的学习就变得更容易。比如“曹冲为什么称象?”“怎样称的象?”“他成功了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纷纷作出回答,课堂的气氛与效率全都提升上来了。
课堂提问范文3
【关键词】课堂沟通思维解决问题
提问是教师以语言沟通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纠正错误,运用语言交流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一种知识境界的提升。提问合理,问题获得解决,就能强化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反之,提问不当,就会使思维受阻,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1、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而非热闹性。
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整齐而热烈的气氛,常常用:“是不是?”“对不对?”的绝对语言进行提问,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判断类型的提问,也应让学生从为什么角度入手,分析出对错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来回答。例:教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册质数与合数是提出判断:“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不仅要让学生回答出错误的原因,还要举出实例,质数2和3的和任然是质数。
2、课堂提问需注重学生的知识程度
需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入手,一堂课上可能有很多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不适合基础薄弱学生来回答,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思维较活跃学生,如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这样可以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创造力。反之将一个需要总结提升的问题交给一个接受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将南橘北枳”的成因分析交给那些稍有困难的学生,将“南橘北枳”在本文中的借代和发挥交给那些分析问题较全面的学生,而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3、注重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一次好的课堂提问应是提出问题――全体思考――举手回答――分析纠错――总结提升,这样就能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4、课堂提问应启发有度。
课堂提问也是通过语言交流启发学生心智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引导性。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初衷,但应启发有度,紧扣主题,而忌盲目发散。教学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时,我们应紧扣“方向的错误而致离题万里”这一主题进行启发总结,但教师运用“地球是圆的,可以迂回到达目的地”这一观点进行启发,以致离题万里,这种启发教学真和我们的教学初衷南辕北辙。
5、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6、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课堂提问范文4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一定要“巧”提问,充分发挥所提问题的作用,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觉得,应该从问题的设计入手,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做到五“要”
(一)问题要明确。如果问题含糊不清,学生不知从何作答,更谈不上学习与探索的兴趣。课堂上的提问都应该为本课内容服务,都应该为解决重点难点打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需要提问时再提问”,不能该问的不该问的都问,“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难以突出问题,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提问要讲求过程。通过提问,不仅要使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是他们经历一次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知能力。如当学生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或“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三)提问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侧重,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在初读感知阶段:激发兴趣,从整体入手,掌握全文梗概;细读理解阶段:扣文脉、抓关键,从词句到思想内容;深究总结阶段:从部分到整体,分析、综合、概括,抓中心思想、写作方法。
(四)要注意主次。紧扣教学目的,抓主要事件、人物、情节、段落等,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如教《隆中对》,可设计:1、刘备为什么要去请诸葛亮?2、诸葛亮是怎么样分析天下形势的?3、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五)提问要少而精。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直插主旨的就不要绕圈子。
二、讲究二“有”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设计问题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问题把学生引入创造思维的王国。这就要求问题要有趣味性、吸引力。如教学《蒲柳人家》时,我提出“文章开头说何满子被爷爷栓在了柱子上,系得还是拴贼扣。爷爷为什么要把孙子绑起来呢?有没有人来帮助何满子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积极的浏览起课文。
(二)问题要有探讨性。提问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于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设计的问题不但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统一,还要有争论性、冲突性,这样才会达到提问的目的。如教学《星星奏鸣曲》,提问:“奏鸣曲是音乐上的一种方式,为什么作者把诗的题目定为”奏鸣曲“呢?”
三、掌握三个“技巧”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课堂提问有意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的愿望。学生有了这种强烈心向,就能努力实现原有知识经验和新信息的重新组合,从而理解课文,发展智力。如教学《孔已己》时,问:“孔已己大约的确是死了,作者这样说矛盾吗?”通过让学生讨论,更加认识到孔已己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横向展开,促进“迁移”。我们横向展开,接连提出几个类似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同一思维方式去思考类似的问题,实现迁移。如教学《信客》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一组问题:(1)老信客是怎样的一个人?(2)老信客的结局怎样?(3)课文是怎样介绍年轻信客的?(4)年轻信客一直在传递信息吗?最后怎样?这几个问题串联在一起,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
课堂提问范文5
一、课堂提问现状种种误区
几年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研究员在分析课堂教学的特点时说:边问边讲正在取代灌输式的讲授。同时指出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一节课105个问题,连老师自己都不敢相信。在上海青浦区调查的36节课中,教师们平均1.85分钟提出一个问题。调查数据也向我们反映了教师提问现状存在以下误区:
1 课堂提问简单机械。创新意识渐逝
许多教师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认为没有提问或少提问就是在灌,就是注入式教学,把是否提问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满堂问”现象。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学生不愿意且无须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2 课堂教学预设封闭。教学质量低效
数学教学十分讲究“设问”的艺术,但一些教师忽略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探究的细节,过于看重预设,忽略了生成。习惯于“设问”,但急于推出自己的结论,失去“设问”应有的价值。这种预设性的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际上表面的有效掩盖了真正的低效和无效。
3 提问对象层次单薄,两极分化严重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主要表现在有的老师习惯追问优等生。不管其他学生是否跟得上节奏,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跟着思考。这种做法对优等生是一种鼓励。可以激发他们更加投人地参与课堂生活,而对于差生而言,则是一种打击和排斥,使得他们成为课堂中的“边缘人”,不愿参与课堂提问。甚至脱离课堂教学。这样课堂教学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4 提问形式策略单调,学生兴趣不足
课堂提问中以推理性尤其记忆性问题为主。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教师的课堂提问所采用的形式主要是单句直问。学生齐答比率较高,回答问题方式单一,教师完全掌控课堂。单句直问目标指向清晰,节奏简明,能较快完成教学任务的切换;但往往由于没有锚垫,没有变式,没有思路启发与太过刚性而缺乏情趣味,也容易造成氛围上不必要的紧张,因而在增进师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兴趣与启智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二、课堂有效提问若干方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使课堂提问达到有效性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呢?
1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掣法。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要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思维的翅膀舒展开来,意志力得到磨砺。学生经过抓耳挠腮、呕心沥血得到的问题答案,一定会记忆深刻。同时经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一定能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学生的赏识下留下长久愉快的体验。
2 注重提问角色互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数学家康托尔曾说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问“大众性”和“多样性”。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课堂提问应该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师应善于提出各种知识水平的问题和适合学生水平能力的问题。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一名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稍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中等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解题思路加以叙述;对于优等生提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性质的问题。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真伪,找出原因,并做创造性回答。有时,需要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要求学生留心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留心那些表情困惑的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
4 体现课堂提问优化策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范文6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如果不懂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老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 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要适中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答不上来,最后只有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以学生主体的作用。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注意课堂提问难度适中的问题呢?有位教育家说的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精当,以一当十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地针对性。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要明确"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是现在上课的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要求了然于心,而学生却心中无数。这无疑对学生回答课堂提问设置了一道障碍。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结构。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宜少不宜多,重点目标不放过,次要目标可灵活,设计问题一方面要紧靠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的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风马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三、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消化认真地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遍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宁,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还有的教师在评议时常常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并爱与其他学生在一起作比较性评价,这就有可能给提问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对此老师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2)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