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管理范文1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现代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党校 图书馆 现代化 发展 管理

中图分类号: Z82 文献标识码:A

一、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党校图书馆不仅是党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提供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的保障部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校教育事业的总体状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校图书馆必须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自身在党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推进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信息时展的迫切需求

信息时代下,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促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传统的实体文献获取向互联网获取转变。在此形势下,党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认清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和管理手段方面的不足,积极开展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建设,以满足人们信息获取方式与阅读习惯的转变。

(二)实现党校教育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党校一直以来秉承着以教育为本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将党校教育现代化作为党校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阵地,是党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积极推进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提高党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客观需要。

(三)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必然选择

党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赋予了培养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性任务。这就要求党校必须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加快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丰富馆藏资源,为教研人员进行教学、研究提供最具价值的信息支持,使图书馆成为培养新型干部的知识宝库,从而确保培养出来的党员干部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科学技能以及敏锐的战略思维能力。

(四)巩固舆论阵地的重要路径

党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在党性、法制、廉政、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拥有巨大的理论资源优势。现如今,互联网中充斥着多种不良思潮,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党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向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巩固网上舆论阵地,避免不良思潮侵占互联网思想教育领域,同时为党校开展网络教育奠定基础。

二、党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做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统筹规划

党校领导要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纳入到校委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实际建设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规划建设资金使用,保障图书馆现代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按照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在全面、系统调研的前提下,结合图书馆的现状,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规划,确保图书馆管理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目标的实现。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图书馆当前的自动化水平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财力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持续发展。同时,可依据总体规划目标,对细节性实施方案进行制定,具体包括基础准备工作、硬件与软件设施的配置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等等。此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可能,党校图书馆作为教科研信息中心,应不断加强与其他部门图书馆的交流,借此来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党校教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积极推进特色数据库建设

建设科研成果数据库。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它的学术水平高低,反映了党校本身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影响力。对于党校内的教科研人员而言,他们每年都要发表多篇学术性论文,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党校教师则需要提交相关的会议研讨论文,这些文献除了具有原创性的特点之外,还体现出了党校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特点,其价值不言而喻。鉴于此,党校图书馆应当以这部分科研成果作为基础性数据,构建一个完善的科研成果数据库,以此来推动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开发特色数字资源。由党校的性质可知,它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是为我党和政府服务的,为此,建立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特色数据库是确保党校教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党校特色资源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相关数据库构建,不但可以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而且还能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有助于党校图书馆知名度的提升,对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虚拟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是互联网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为此,党校图书馆可将互联网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从中获取有利用价值的数据信息。在建设虚拟数据库的过程中,党校图书馆可依据本校的教科研方向,合理确定主题范围,制定科学、可行的信息采集、分类建库等技术方案。

(三)创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党校图书馆中有着大量与教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使其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主阵地,而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则与该阵地的服务职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推动党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应结合党校的性质,树立个性化的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党校图书馆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上,要增强特色意识,坚持特色工程建设,遵循“四有”原则,即有组织、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从人、财、物力的投入上确保文献资源的配置,并将图书馆的这种特色化建设纳入到党校改革发展规划当中。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体系。在馆藏资源的选购上,党校图书馆应结合本校教科研的特点,选取与之有关的图书资料,如经典著作以及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论著等,由此能够使到党校学习的党员干部的研究需要得到满足。党校图书馆在对馆藏资源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对现有馆藏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的方法,使馆藏资源真正实现品种全、内容新、更新及时的目标。

拓展个性化服务领域。与普通院校相比,党校的教科研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就党校的教学工作而言,其课程不仅时效性强而且更新频率非常快,同时,党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课题具有政治性和专业性紧密结合的特点。为满足教科研工作开展的需要,党校图书馆应当能够为本校教师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鉴于此,党校图书馆应在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如阅览、查询、复印等,积极实行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如预约查询、跟踪服务等,并对电子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加大相关领域文献信息的开发力度,尤其是网络文献资源的开发。

(四)建设高素质图书馆专业队伍

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对于党校图书馆的馆员而言,为更好地应对当前新形势所提出的严峻挑战,并有效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党校则应加强对馆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水平,并向其灌输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学术会议,培养爱岗敬业且综合素质高的馆员。

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党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图书馆应当加大对馆员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在了解并掌握图书情报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熟练运用,利用互联网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并将之纳入到图书馆数据库当中,成为虚拟馆藏,借此来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规范与创新培训形式。为进一步提升馆员培训效果,避免培训流于形式,要对培训加以规范,并结合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对培训形式进行创新。首先,应健全馆员学习档案机制,将馆员在培训上的表现、成绩、是否达标等信息记录到个人档案中,作为日后评级的依据。其次,党校可以与行政及专业单位联合,构建起一个多级培训网络,在该网络上既可以进行常规性的培训,也可进行高层次的培训,这有助于调动馆员的培训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党校图书馆要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党校图书馆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设特色数据库,开展个性化服务,并重视图书馆高素质队伍培养,从而促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推动党校图书馆事业蓬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茂强.党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路径探索[J].黑河学刊,2015(01):65- 66.

[2] 杜香.基于集群管理的区域党校系统图书馆发展策略――以市域党校系统图书馆集群发展为例[J].情报探索,2015(04):49- 50.

[3] 严明东.基于网络化管理方式的党校图书馆资料管理研究[J].才智,2016(01):37- 39.

[4] 罗文荣.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02):34- 35.

现代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管理物资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

①全面的管理,

②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员参加的管理,

④全部的方法。

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

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

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

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

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

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

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

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莉.实施现代物资管理程序及相关系统控制程序[D],《经济师》,2003年第6期.

现代化管理范文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加剧,这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又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不可耽误。

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意义

2.1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以系统论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持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的系统集成、数据的定量采集和分析、信息的使用和档案的智能处理等的活动。比如,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查询、检索、鉴定和打印等功能。对于重要的纸质档案,可以用微缩复制的办法制作电子版本,从而减少了对纸质档案的损耗,并且减少了信息存储空间。电子版文件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档案管理中,并逐步替代纸质文档。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适应了当代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对档案的计算机化转换,我们查阅档案的速度会更快,档案可以得到更加妥善的保存,并通过档案网络或者图书馆系统等实现资源的共享等好处。当然,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状态,它是动态、变化的,并且要随着现实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总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与管理在档案层面上的融合。

2.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有助于提升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更好地、更加便捷地利用档案资源。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可以打破原有的管理形式,实现档案管理有序、开放和共享的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3 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的标准化程度低下

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应有之义。我国的档案的标准化起步于1980年代。当时,国家制定了许多、成体系的标准化文件。但是档案的纷繁复杂以及各自为政的档案管理,使得标准化的建设举步维艰。这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桎梏。

3.2 缺乏高级管理专业人才

根据国家技术职称的划分,档案管理人员有辅助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三个层次。高级管理人员出于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精通档案管理并能在学科内具有很强的规划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力。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档案管理人才,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处于事务性的工作运转中,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难觅其踪迹,致使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难以有效、快速的推进。许多档案管理员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不愿意持续学习。同时,本群体的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岗位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本单位的工作开展。

3.3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在许多领导的眼中,档案部门对经济增长和各项业绩没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因此不愿意加大资金投入。许多基础单位的档案室,偏安于一隅,条件极为简陋,安全隐患巨大。大量的档案室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条件,建设既不标准,也不规范,档案室的主要工作就是技术资料的保存、合同等文件的保存和查阅以及少量技术书籍的内部借阅。这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管理应有的功能。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档案室的自动化、数字化建?O无从谈起,档案管理现代化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探月。

4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与措施

4.1 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新时代下的必然要求。档案的数字化,要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各类档案的数字化。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赖于首先制定和规范各种类型档案的标准,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各类数字档案的生成、数据的交换、传递和共享都应建立在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和体系标准之上,以避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和无序,造成重复建设。某些部门过于强调部门利益,不重视档案管理标准化的行为,实际上是非常有害的短视行为,也不利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开展和要求。因此,本项工作应当统筹协调、合理推进。

4.2 实现管理现代化

现代管理科学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灵魂。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增加自身的管理知识。在档案管理实践中,运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档案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主动服务,发挥档案应有的效益。档案管理人员应有管理现代化的意识,加强管理,让档案管理逐步从经验式的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并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4.3 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人才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难以推进,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管理者掌握更多的经济、信息技术、档案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应当选拔优秀的档案管理者到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深造,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同时,要根据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的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让他们把档案管理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做法带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中来。要培养档案管理者的奉献精神,安心工作,热爱本职工作,钻研工作,为档案事业的新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4.4 加强管理,增加经费投入

上级领导应当更加重视和关心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将其列入年度计划中,并列支必要的保障经费;经常性地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档案管理中的实际疑难问题;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单位应以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档案室为抓手,购置和配备各类设备设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现代化管理范文5

行政属于国家意识和政策路线的落实,加强如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行政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行政管理带有阶级性和社会属性,其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其次政务公开对于帮助提升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全面共同参与以及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1世纪的到来既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必然发展的趋势,加之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提出便应运而生。本文认为政务公开的实行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标志,因此加强对政务公开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构建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政务公开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到来。从整体上来看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需要全方位地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完善,尤其是应以透明、公开、阳光为行事标准。而这一举措的提出起到了加强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以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为此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政务公开这项工作。

(二)廉政建设的基础

政务公开也是实行廉政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廉政建设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也有着积极的效应。由此可见政务公开对于促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帮助,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应不断加强对廉政建设的倡导和响应。政府本身是否能够做到廉洁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利用社会舆论压力来加强对行政部门的监督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只有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够获得公民的信任和依赖。

(三)推行可持续发展

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加强,更为重要的是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政务公开对于实现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自身的调整从而能够走得更加扎实稳定和长远。推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要贯彻落实和完善。

(四)防治公共权力腐败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政务公开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因为政务公开的出现对于防治公共权力腐败也有着一定的效果。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看,政府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人”,因此政府也具有一定的利益性,这种性质在无形当中为腐败提供了摇篮。很多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由此发生,针对该问题政府加强对政务公开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公共权力腐败的发展。群众参与到民主监督工作当中,对于制止腐败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

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因此若是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早日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会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进行简单的叙述,并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到加强行政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

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必须要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组成进行一番了解,并以此为基准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来看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质:一是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设置的考试,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二是要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来处理;三是基础知识要过硬,从而提升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效率。

(二)行政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代表的是政府的利益,但是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法律常识、管理理论、职业道德素养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为了加快国家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建设速度。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更为重要的是人员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切实地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事。

四、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行政问责制度的开展是符合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之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是要不断提高行政问责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其次加强对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十分有必要,做到全民参与到政府问责工作当中,利用公众的力量来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由此可见需要我国政府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

(一)树立行政问责意识

首先在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时要树立规范行政的观念,对于以往体制影响或者是历史文化遗留问题所导致的对行政问责的误区,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从而保证高效实施行政问责制度。这也需要各级行政机关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做到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等,切实保障和落实行政问责制度从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

(二)强化监督工作

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监督,必须要将行政问责制度与其他制度相结合,从而做到多层次和多角度保障。例如把行政问责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等。强化监督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人手切实保障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内容。

五、结束语

现代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档案管理也不例外。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哟内个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担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以为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蛇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一)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二)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四)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五)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六)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饿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七)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档案界提供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契机;赶上这次浪潮,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就会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

[2]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

[3]周宏仁等.信息化助建和谐社会的14个着力点[J].中国信息界,2008.3.

[4]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

[5]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