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竞争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竞争分析

市场竞争分析范文1

    关键词:基础电信 竞争 策略 趋势

    随着电信业的重组,我国电信业将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市场竞争会出现新的特点。这次电信行业的整合,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预期效果及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显然现在还不能做出断论。基于此,对我国基础电信市场以往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重组后的电信市场竞争提供借鉴,对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的特点

    (一)同质化竞争为主

    我国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特征是同质化,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同质化,都是面对电信整体市场;竞争手段同质化,价格战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由于历史原因,除通信法规的限制外(不同通信公司,业务种类有所限制),电信运营商在服务对象、服务种类、竞争手段等方面大同小异。由于经营许可的限制所造成的通信技术差异,被相互进入和替代所模糊,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利用2.5G、3G技术进入互联网市场;其他电信运营商,通过IP电话进入固定长途通信市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价格竞争激烈

    各种通信业务市场以同质竞争为主,各电信运营商的营销重点是以资费下降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特别是争夺低端用户市场,主要集中在价格战上。在电信业务领域,一直以来都以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电信市场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不正当竞争

    任何市场竞争应当遵守规则,但现在的电信市场竞争夹杂着许多不正当竞争内容。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在广告宣传上,内容虚假或含有诋毁竞争对手的内容;在业务推广上,采用不正当手段挖走竞争对手的用户;在互联互通上,人为设置技术障碍;在通信建设上,阻挠竞争对手的工程;在通信资费上,大打违规的价格战。

    电信市场竞争主体的变化

    电信技术的进步促进电信业务全球化,这又促进形成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随着电信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主体范围越来越广泛,趋于全球竞争。

    首先,除了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铁路、能源、电力等部门也加入电信市场竞争。其次,以前许多运营商一直希望能提供集固定、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于一身的“三合一”业务,如今“四合一”服务(即在“三合一”的基础上加上无线服务)也具有了现实的发展基础。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更多领域的运营商开始参与到融合服务的队伍中,其中包括固网运营商、无线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尽管其间有管制的因素,同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领域的运营商都有机会开展这种“四合一”的服务,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白热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融合类服务将为运营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发展趋势,这将促使更多的行业有机会参与电信业务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逐步开放,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电信企业利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也将进入我国通信市场,参与通信市场竞争。

    电信市场竞争趋势

    近年来,我国电信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引起了运营商、消费者、监管部门和国外投资者的共同关注。运营商们一方面痛恨价格战,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以降低价格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电信收入结构表明,新增利润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成本的降低。过量的价格战,导致通信企业增量不增收,每客户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客户平均收入)值迅速下降。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很明显,高端用户越多,ARPU越高。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RP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投资者不仅看企业现在的盈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ARP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更好的投资价值。

    恶性价格战,不符合国家通信发展规划,随着3G时代到来,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将由目前的价格竞争,转化为差异化服务、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

    (一)通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竞争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产品丰富、消费需求多元的时代,消费决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发展。电信市场竞争重点将转向细分市场,要求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战略,以此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各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其核心价值相同,所不同的是性能和质量的优劣,市场竞争重点体现在差异化的产品上。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目前移动和固定通话业务发展相对成熟,运营商们为了提高ARPU值,纷纷致力于开发电信增值业务,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各运营商试图不断开发新的电信增值业务,从而使产品差异化竞争,成为电信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如韩国SK电讯公司,在进行市场细分时,以5岁为一个客户群进行业务设计,从18岁以下到60岁的客户都有专属的业务。其中Nemo项目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地铁票,也可在指定餐厅、百货公司刷卡消费,费用与手机账单合并计算。SK电讯公司在推出此业务的一年时间内,客户就发展到300万,占韩国移动客户总数的近10%。可见,通信业的竞争已开始由网络技术、价格竞争,逐步演变为差异化服务竞争,这是通信市场竞争发展趋势。    

    (二)通信市场品牌竞争

    品牌要完全摆脱价格战的阴影。目前电信运营商在品牌战略方面,还是以资费要素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新的品牌就是一个新的资费套餐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不会产生溢价,反而成了价格竞争的精美包装,目前,公认比较成功的“动感地带”品牌,也没有脱离价格的影子。未来电信市场的品牌竞争,就是要通过建立强势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摆脱价格战影子,让通信品牌给企业带来品牌溢价。如韩国SKT是品牌经营的典型,SKT的资费在韩国三大运营商中最高,但是,其用户流失率很低,这得益于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运作要处于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电信企业的品牌分为企业品牌、客户品牌和业务品牌。运营商的品牌运作,目前更多放在战术层面上,宣传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品牌上,目的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运营商的品牌运作应当着眼于长期的品牌建设,重点是企业品牌建设。战略意义上的品牌,不是推出多少种业务品牌,因为业务品牌会随着业务的升级换代消失,而企业品牌可以长存。

    品牌要体现独特个性。在市场品牌竞争中,各个运营商的客户品牌,其目标用户群应该互相避开。业务品牌内涵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名称”和“品牌内涵”两手抓。运营商打造品牌,进行新业务宣传,既要强调品牌名称,还要增加用户体验传达品牌内涵。如中国联通公司品牌图标是中国结,其品牌内涵是情感沟通。

    可见,品牌战略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通信运营商要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品牌领先战略,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但是,电信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这是通信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通信渠道竞争

    渠道是宣传业务、发展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渠道的优劣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电信运营商渠道竞争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改造自有营业厅。电信运营商的自有营业厅承担了对全部渠道体系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我国现有主要运营商均有自有营业厅体系,这些营业厅除销售之外,还承担了客户服务功能,在视觉信息传播、市场信息采集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对现有营业厅进行VMD(可视化营销策略)的改造。我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种类多,结构复杂,因此运营商需要付出大量的营销努力以构建品牌忠诚。业务设计和资费吸引,只是用户造访店面的必要条件,而VMD则是促成这一行为的关键。VMD不仅仅是华丽的橱窗与装修,更重要的,它是渠道,是促销体系,是差异化营销战略体系,能够提高营业厅和产品形象,营造令人愉快的店内气氛,并能提高销售效率。

    体系改造。体系渠道占据了目前销售体系的最大比重,它们数目众多,且在形式、规模、紧密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渠道的所有权不在通信运营商。商和运营商之间是一种供销合作关系,经济利益决定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运营商需要通过这一类渠道,增强渠道竞争力。商通过业务获取销售收入。商行为是否规范取决于商的素质。素质较差的商,甚至不惜在电信业务上降低价格,其目的促进终端销售业务增长,这样可能导致通信价格体系混乱,损害电信运营商的声誉。

    另外,数据业务种类繁多,变化速度快,结构和功能复杂,不易被用户理解,用户要求提供服务咨询活动,这是产品延伸价值,即服务价值。为此,要求对以销售为主的渠道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造,并转化到销售和服务并重的经营形式。

市场竞争分析范文2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及策略研究分析

一、引言。

物流市场是现代新兴起来的服务业市场之一,在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为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提供一系列服务;同时,它也是在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方面起辅作用的市场。在现阶段,中国物流业市场也大力发展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规划中均得到充分重视。“十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引进新型生态和技术,推进物流配送、多式联运,改造并提升传统的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规划特别指出要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同分发挥铁路、公路、内河与海洋、航空等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旅客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 二、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竞争特点。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拓,物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码头和航运领域,像马士基、和记黄埔等国际企业纷纷在中国物流市场建起自己的地盘;在快递、零售领域也蹦现了像沃尔玛之类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例如,马士基在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建立了11家分公司,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货物流通领域。我国物流业市场起步较晚,物流业发展尚不成熟,物流服务提供商水平也参差不齐。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的政策领导和规范指引。在发达国家,物流市场具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且政府对物流网络合理规划并统一布局,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有秩序的成熟的物流市场,促进了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而在我国,物流行业没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作支撑,导致物流市场的混乱无序,进退壁垒的高低也阴晴不定。若进入壁垒太高,则外部资源的进入便成了大问题,直接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若进入壁垒过低,则物流资源便蜂拥而上。

第二,物流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星点般分布在我国各省市,市场占有份额较低。我国物流企业迄今仍有多、乱、散、小四大特点。据估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的相关企业有70余万家,如鱼鳞般遍布全国,种类五花八门,而且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国外物流市场的规模就不可小觑了。就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就达到9000亿美元,占美国GNP的10%以上。

第三,物流管理不统一。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物流市场的管理及操作尚没有理顺,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地区间协调性较差,物流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而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系就很完备,物流业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跨国公司散布在各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可大幅削减物流成本,物流业呈现规模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四,物流服务中介组织欠缺。物流服务组织比较特殊,它具有双重身份:对供给主体而言,它是物流需求者;反之,对需求主体而言,它又是物流供给者。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乏,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除了以上四点问题,我国物流市场的问题或不足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尽管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很多缺陷,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物流业发展的前景是比较可观的。概括来说,当今我国物流市场及其竞争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物流需求稳步增加,物流业增加值持续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稳步下降。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万亿元,2009年增加到6.

第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既扩大了地区的物流需求,也大大改善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化往中西部地区的渗入,中西部地区货运量不断增长,又有大规模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兴起,物流市场在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物流市场受传统物流竞争方式的束缚减小,竞争范围慢慢扩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物流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分工不断深入,物流行业从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多方物流与工商企业共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在全球化格局下,物流行业由原先简单的地区间流通演变为现在的全球化物流,打破了区域的限制。行业的竞争也已从传统的运输、包装等的单独竞争发展到多功能综合竞争场面,包括物流服务的水平、手段及物流业技术、人才的竞争。

第四,竞争模式发生转变。从竞争目的、竞争重点、竞争方式和竞争关系四点入手,竞争模式的转变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竞争目的从追求物流市场份额转变为追求客户信誉;竞争重点从只注重功能的简单化竞争转变为注重全过程的综合性竞争:

物流全球化使物流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协调这些环节之间的流动;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转变为非价格竞争,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非价格因素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竞争关系从只顾自己利益的竞争转变为既合作又竞争的双向关系。

第五,竞争手段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竞争由传统的功能、环节和设施、工具等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协调物流各环节,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竞争。可以说,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与物流业,谁就在物流竞争中持有更多的胜券。国际化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无法在物流市场立足,无法满足市场复杂化之下的物流服务需求,难以争得竞争优势,逐渐为物流市场所淘汰。只有将价格、促销和服务等多种手段并用形成复合式竞争手段,才可能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物流市场竞争策略的SWOT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巨头大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同时,许多新兴产业也腾飞发展,对中国物流市场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下面通过SWOT分析对我国物流市场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策略。

(一)优势(Strengths)。

物流市场存在品牌效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初期,诸如FEDEX、UPS等国外品牌一直是实力派的代表,在我国物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是高端和品位的象征。

3、从上述对我国物流市场竞争特点的分析可知,技术创新在物流业经营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高。而我国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家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为物流市场提供技术资源,而且借助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媒介,为技术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必定会带来创新,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长久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4、时间、价格优势。许多物流业在时间和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是物流业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方面。快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顾客所需物品送到手里,而且快递价格也不昂贵,这种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物品运送服务业的主流。再如,在中短程运输(800公里以内)方面,乘坐高铁和飞机所需时间几乎相同,但乘高铁所需价格就比飞机低很多,而且高铁的运载量相当大,充分提高了效率。

5、随着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断发展,真正靠近客户需求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而我国现代物流业功能不断增多,物流服务不断细化,为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二)劣势(Weakness)。

客户可能对某些物流业的满意度比较低。在淘宝网里,许多客户都怨中通快递速度太慢,中通快递的运送失败率也是众快递之中最高的,客户对中通快递的差评也比比皆是。但这只是沧海一粟,顾客被物流公司“忽悠”的频率也比较高。若物品运丢,赔偿费也不尽人意,很多情况下顾客都是亏本的,既没了物品又收不全已付出去的钱,该物流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印象还能好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3、某些物流业成本太高。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铁路造价非常高,金属材料耗费量大,短途的运输成本也很高,造成了资源浪费,需政府给予补贴才能维持高铁运输的良好运行。

(三)机遇(Opportunity)。

国外物流市场比中国物流市场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国外物流市场在经营上有良好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所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方案对促进我国物流市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广告业是新发展起来的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的第三产业。我国现在广告业发展迅猛,而且沿着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进军的道路不断攀升,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浙江以浙江卫视等传统媒体,积极打造“中国蓝”平台。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这个良好的媒介进行宣传,使物流市场更贴近人群,间接为物流市场的壮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我国物流市场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充分显示了我国对物流市场的重视。物流市场可以借助政府的援助之手,既受到政府的视察,汲取高级部门提出的建议,又维持自身的市场化自由发展。

(四)挑战(Threats)。

中国入世后,国外物流市场登陆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物流业须积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经营素质,是本土物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不断上涨,这必然会使物流成本增加,随之物流价格也会增加,根据消费需求曲线,物流价格的增加会导致物流需求的减少。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特点及SWOT分析,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机遇,从容面对自身的劣势及挑战,具体可以提出以下策略:

市场竞争分析范文3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策略;优质服务

引 言

随着WTO的加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在供求方面的状况在许多地区已由变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开发和占领市场,以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使电力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明确当前电力市场的营销状况并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将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全面了解电力市场,积极转变营销观念

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之后,标志着电力企业传统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打破,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局面使得电力企业的职工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存在着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因而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长,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传统的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已不能解决当前电力市场的矛盾性问题,电力市场应由市场的被动方转为主动方。我局在进行观念和形式上的转变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主动分析和研究市场,实现我局从旧的用电管理模式到新的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电网改造建设,科学调度管理,确保供电质量

电网坚强是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建设一个网架坚强、结构合理、设备可靠、技术先进的电网,才能不断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

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电力企业有电不能卖给客户,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这些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电力线路设施不完善和电网阻塞上,尽管客户用电需求量较大,但这些客观原因却使电力企业丧失了一部分销售市场,因而要加快电网改造和建设步伐,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我局抓住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下大力气改造陈旧老化线路、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改造农村落后的电力设备,不断加大电网的覆盖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扩大市场创造条件,保证了城乡居民用电需求。另外通过农业排灌电网改造,改进管理方式,降低管理费用,解决了线损大、线路丢失问题,真理把实惠带给了农民。

同时,落实三公调度十项措施,严格执行政府批准的限电序位,科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确保了供电可靠率。并在全网设置了60余处电压监测点,加强无功考核,收集第一手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合理布置无功补偿设施,及时调节供电电压,消除谐波干扰,有效地提高了电能质量。

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营造电力市场营销新局面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进行各种积极有效实践的同时,确定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必要工作。

(一)全面贯彻电价政策,发挥电价优势,刺激电能增长

电价是影响电力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电价上涨和下降会导致市场需求的减少和增加。因而规范电价,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坚决取消不合理加价,强化电价优势,为适应电力供求平衡,积极发挥电价优势,刺激电能需求,使得我局电力市场得到更大的扩展。

(二)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宗旨,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垄断使得供电服务远远落后于客户需求,而“人民电业为人民”也成了一句空话,在新形势下,新的营销观念则是以人为本,客户成了营销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满意度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建立健全电力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管理机制已迫在眉睫。我局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客户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秉承“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价值观,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积极创造优质服务的环境,用优质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三)加强员工教育,重视员工培训

人员素质是做好优质服务的基础保障。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素质教育,定时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员工在思想上更加以客户和市场为重点。特别是服务窗口人员和一线员工,要将优质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做,认真学习《客户服务标准》,重点学习着装、仪容、举止、接待、会话、服务、沟通、基本文明用语的各项要求,使《客户服务标准》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和检查督促,不断提高职工优质服务意识,提高优质服务自觉性。我局积极加强员工岗位及技能培训,经常性的开展业务大练兵及技能比武,近期我局开展的安全知识竞赛、电工技能大比武、95598技能比赛及服务之星的评选,为职工提供了学习、锻炼、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四)加强业扩管理,完善流程控制

业扩报装工作是开拓电力市场,增供扩销的重要途径,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着客户对电力企业工作及形象的满意度。在业扩报装工作中,我局严格贯彻执行“三不指定”的原则,对内规范操作,对外简化流程,从供电方案制定、设计审核、中间检查、验收送电等环节,缩短各节点时间,方便电力客户。强化业扩报装全过程管控,推行典型设计和菜单式造价核算,着力打造“阳光业扩”。同时,随着客户早日投产,也增加了电力供应,实现了客户与电力企业的共谋发展。

(五)完善95598系统功能,发挥沟通主渠道的作用

随着95598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功能的完善,95598服务热线越来越被广大电力客户接受和应用,在供电企业服务系统中担当着传递、协调、指挥、监督等多重角色。

为了进一步做好优质服务工作,我局依托95598电力客户中心系统研制开发了电力客户“95598”报修监控服务指挥系统,坐席员通过大屏幕显示,可以直观的对95598客户服务系统和电力抢修调度管理系统进行操作。该系统具有低压表箱快速定位、停电线路区域的变色、抢修车辆、人员的全过程监控、短信的群发群呼、停电信息自动播报、抢修车辆历史轨迹查询、车辆总里程查询、任务单查询等功能,为更加合理的调度、指挥抢修车提供参考资料。该系统通过4S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以GPS抢修车辆监控、电力GIS系统为基础构建电力服务综合平台,利用装在各受控电力抢修车辆上的移动车载设备,将电力客户的报修信息、车辆调度信息、卫星定位信息等通过GPRS数据网络平台在电力抢修车辆和95598呼叫中心之间双向传递,实现对抢修车的状态监视、有效调度、信息查询等功能,使95598服务热线达到了真正的数字化服务。

(六)优化服务流程,实施“95598 光明服务工程”

深化“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实施 “95598 光明服务工程”,坚持“你用电、我用心”,全面落实“三个十条”,广泛实施为民服务工程,完善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服务监督,提升供电服务品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相关部门通过上街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户等方式,宣传电力法规、安全用电常识等,普及农村安全用电知识,提升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

市场竞争分析范文4

关键词:固井公司 市场竞争力 分析 对策

一、我国固井公司面临的市场形势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重组改制,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各自进行了主辅业分离,固井公司从集团公司中分离出来,走向市场,成为石油市场体系中的乙方――油公司体制下固井技术服务承包商。就国内市场而言,中石化和中石油所属的固井公司主要向当地油公司提供服务,并在部分国内市场(如塔里木油田)开展竞争,但国内固井公司逐渐面临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竞争,目前己经有30多家外国石油服务公司在中国为油田开发提供工程技术服务。此外,由于我国各主要油田产量逐步递减,而新的探明储量增长缓慢,因此导致各类工程作业工作量大幅度减少,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作业量减少的压力,各固井企业纷纷进入国际石油技术服务市场。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国的固井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际大型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竞争。因此,我国固井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固井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固井公司与世界大型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对比分析

(一)固井工艺技术的对比分析

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哈里伯顿等公司在固井技术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国外近些年来比较成熟的和最新的固井工艺技术主要是水平井固井技术、欠平衡井固井技术、防窜固井技术、CemCRETE固井技术、泡沫固井技术、钻井液转化水泥浆(MTC)固井技术、“短候凝”水泥浆体系的固井技术、新型“钻井”固井液技术、新型泡沫固井技术等;国外固井公司的技术研究表现出了重视基础研究、固井技术更加强调先进实用以及复杂条件下的固井技术研究更加深化的特点。

国内的固井工艺技术逐步接近或达到了与国外相当的水平,现已完善了8种油藏14种固井技术,原来许多如尾管固井、双级固井、水平井固井等特殊固井工艺已普遍使用,逐步演变成常规固井技术,但基础研究落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固井工艺细节不完善,固井设计时对地质因素考虑较少;计算机辅助注水泥设计和评价方面刚起步,固井施工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此外我国在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超高密度水泥浆固井、超深井超高温固井、机械冲氮泡沫水泥固井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固井装备技术的对比分析

固井技术最终要通过固井设备来体现。美国是生产成套固井设备的主要厂家,主要包括哈里伯顿、道威尔―SCHLUMBERGER和BJ公司。水泥车是固井施工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固井质量,国外水泥车的混浆系统由常规射流混合器,逐步演变成内循环射流混合器,装备有内循环和自动控制的混合装置,并向高混合能和大功率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内各油田引进了国外先进的CF1T- Y4 ,CF1T-800 D型水泥车,购买了国产的新型高性能的水泥车,淘汰了一批性能差、排量小、混浆能力低的水泥车,并建立了先进的水泥干混、湿混装置和水泥浆化验仪器。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固井设备设计和制造标准偏低,先进的固井水泥车和干混、湿混装置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国内某油田达到国际水平的固井设备数量仅为6%左右;此外,国内固井公司有些设备严重老化,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人力资源的对比分析

国内固井公司与国外企业相比,具有人力资源成本上的优势,但是在员工的文化素质、用人机制等方面存在差距。固井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传统上都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长期以来造成固井队伍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少。据国内某油田固井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20.8%,这种状况显然是与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是极不适应的。此外,我国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人才比较缺乏。

与国内固井公司相比,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不仅重视人力资源,而且用人机制更加灵活。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在用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选人标准上,重视学历、管理人员的年轻化和国际化。各公司雇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法国地球物理公司人数为3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就达1900人,占54.3%。二是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工资标准和工作考核制度,工资水平与工作业绩紧密相连,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三是注重人才的培训,人员培训制度化。

(四)市场能力的对比分析

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国际化程度很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世界市场分额。国外固井技术服务公司中,哈里伯顿公司占世界固井市场份额的34%,居世界第一,哈里伯顿公司在100多个国家从事经营活动,斯伦贝谢公司也有5个可以提供固井服务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如道威尔)。

与国际上大型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相比,我国的固井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分额很小。但是近些年来,国内的固井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胜利油田固井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开拓了市场。

(五)固井质量的对比分析

固井质量是固井公司的生命线,因为固井质量直接关系到固井公司的信誉和市场的开拓。近些年来,国内部分油田公司对固井研究持续保持极高的投入,在准确摸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扎扎实实的解决了一些生产难题。此外,由于装备、工具和附件、外加剂等方面的进步,提高了固井服务队伍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固井质量比较高。

国内固井质量基本上接近100%,而国外测井合格率只有80%左右,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固井公司的固井质量优于国外公司,实际上我国在外加剂的应用、工艺技术、固井工具、设备等方面是相对落后的,由此造成了固井质量的落后。造成国内固井质量数据偏高的原因是国内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落后和质量的检测标准要求较低,目前国内评价固井质量大部分采用CBL(水泥胶结测井),但CBL测井还不能完全真实的评价固井质量,尽管在部分井上加测了VDL(变密度测井),但只作为定型参考;国外评价固井质量以CBL、VDL、SBT(扇区胶结测井)综合评价,不但以CBL结果为依据,评价固井质量的标准要求很严格,而国内采用CBL测井相对声幅值小于15%就定为优,标准较低。

(六)创新能力的对比分析

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非常重视创新,把加强技术创新、搞好研究开发作为公司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市场竞争。技术服务公司是石油工程技术研发的主体,其特点在于能研制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的专有技术和专项技术,能为不同的油公司和地区提供优质的服务。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设有专门的研究中心,并一直保持一定的投入,比如哈里伯顿公司设有四家研发中心,其研发投入占总公司收入的比例,由2008年的1.5%上升至2013年的1.9%,斯伦贝谢每年的科研投入占营业额的5.5%―7%。较高的科研经费奠定了科技竞争优势,使其一直保持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不断推出新技术。

国内各固井公司的科技体制仍受计划经济的很大影响,科技立项、投入、管理上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在科研管理中,由存在着科研与生产、科研与市场相脱节的现象。科研项目大多石油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科技人员对油田的需求程度及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因素考虑不够,科研资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七)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

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非常重视战略研究与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其发展战略,国外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均建立了组织结构和核心业务结构,并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其组织结构和核心业务,以保持其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内的固井技术服务公司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元化投资主体、所有制结构单一,由此造成了企业产权关系的模糊性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之间、企业资产的封闭性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要素的高流动性之间、企业运作的低效率与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效率之间等一系列矛盾;企业的产权不清晰,管理体制不科学,从而不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八)HSE的对比分析

HSE管理体系已在国外石油企业得到广泛的实施,并在HSE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HSE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确实使公司减少了事故和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我国固井公司对HSE的重视不足,首先对HSE管理的投资严重不足,与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导致职工素质相对低下,造成固井作业过程的事故发生,影响作业效率,由此造成的环境投入和日常维护费用增加,使固井公司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削弱。

三、提升我国固井公司市场竞争力的管理对策探讨

(一)进行专业化重组和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固井公司应适应新的形势,转变经营观念,继续专业化重组,将各业务板块进行内部整合,使管理层扁平化,剥离过剩的辅助生产队伍精简人员,使企业的核心业务更加突出。同时,应对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根据生产经营和市场变化,不断对组织结构进行权变,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我国的固井公司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化经营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固井工艺技术和固井装备,提供高质量的固井服务,实施差异化战略;此外,由于固井公司的价格竞争将最终演化为低成本竞争,固井公司既要提供独特、优质的固井服务,又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国内固井公司可以加强与国际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合作,同时加强国内各公司的沟通,避免在海外项目竞争中“自相残杀”,有必要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加强合作。

(三)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一流的装备和技术工艺水平是进入市场做出一流业绩的必备条件。固井企业进入市场,必须大胆推广应用成熟的固井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固井质量,创造好的效益。固井装备的更新改造要以服务油田主业和开拓市场为导向,按照先进、适用的原则,根据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企业实用三个层次,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步实施。在资金投入上,考虑采用多种融资渠道,既要利用自有资金,又要争取集团公司、各管理局的投资以及国债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对技术创新体系进行规范管理,独立运作,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监督、检查、成果鉴定及转化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管理体系。

(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

首先,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强优秀人才和岗位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培训,同时要加强高层次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使各项重大目标的实现有多层次的人才保证。其次,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要建立有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以实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和人才优势向市场优势、效益优势的转化。

(五)进一步推进我国钻井公司HSE管理工作的开展

实施HSE管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护作业现场的自然环境,确保企业员工健康、安全,实现环境保护与提高固井工程质量,是我国石油施工队伍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HSE投入。我国固井公司应依据各种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HSE投资,将这些因素最终纳入固井公司的低成本发展战略中去,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实行多元化筹资,积极推进HSE的运行;三是严格控制HSE投资项目的规划、投资和验收等环节,尤其是防治环保漏项造成新的欠账。

四、结束语

市场竞争分析范文5

一、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虽然中国有几大电信运营商,但获得许可经营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只有两家运营商,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成立于2000年4月20日,最初是中国电信内部的移动通信部门,继承了原有的移动通信网,具有先天的资源技术优势。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移动通信业务,并获得了全部的电信业务经营权,成为国内唯一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

截止2003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是14160万户,收入为1586.04亿元,市场份额为64%;中国联通用户是8083.3万户,收入为597.56亿元,市场份额为36%。毫无疑问,当前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表现出“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因为电信业是一个规模效益非常显著的行业,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出现所谓的“雪崩效应”,即用户的增长与盈利的增长呈现正比关系。目前,中国移动和联通的规模效益都十分显著。在目前的资费水平下,每增加一个用户,都意味着利润的增加。所以,双方都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用户资源。

二、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博弈分析

寡头市场中企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行为的相互依存性。由于市场中企业的数目有限,每个企业在决定产量和价格的同时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竞争对手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对竞争对手的反应采取行动。换言之,就是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也取决于其他企业的决策。因此,在分析寡头市场中企业决策行为时不可避免地会运用到博弈思想。

(一)初进入阶段的市场博弈。中国移动是2000年正式从中国电信内部分离出来的,成立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早在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先行进入者,中国移动无论是在网络覆盖上还是通话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并能借此获得垄断利润。在利益的驱动下,原有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必定会对潜在的进入者进行威胁和制造障碍。(图1)

假设原有在位者的垄断利润为100,潜在进入者的成本为40,那么当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时,若原有在位者采取容忍的策略,则利润降为50,进入者的利润减去成本得10;若原有企业进行抗争,则利润降为20,进入者的利润为-20。当潜在进入者不进入市场但进行降价威胁时,若原有企业采取容忍的策略且认为降价是不可信的,仍能取得垄断利润100;若其相信了这一威胁并采取抗争的策略,则只能取得利润40。可见无论潜在进入者是否进入,对于原有在位者而言,容忍都是其占优策略,唯一的纳什均衡是(50,10),即潜在进入者进入,原有在位者容忍。

政府允许联通以低于移动10%~15%的价格进入市场,以及市场博弈选择的结果,使得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国联通涉足移动通信行业降低了移动资费水平,通过低价策略迅速扩张市场份额,与中国移动展开了正面竞争,促进了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

(二)移动和联通竞争的价格战――伯特兰悖论。随着政府对移动通信市场的逐步放开,各运营商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中国联通为了尽快地降低平均成本和收回投资,就通过降价和促销等策略来吸引争取更多的用户以尽快提高市场收益,而中国移动为了不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和利益,不得不加入降价的行列,由于两个移动通信企业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替代性,存在着恶性竞争的趋势,这就使得它们陷入了无休止的价格战中。

伯特兰模型对双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作了很好的描述。伯特兰模型的分析中,假定两寡头之间彼此不存在产品差异,产品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并且两个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伯特兰模型中两个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过程如下:

在市场上只有一个垄断厂商A的情况下,该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垄断价格Po,获得全部垄断利润。厂商B进入以后,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局面,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厂商B会选择一个低于Po的价格P1,由于两个厂商的产品之间完全可替代,这就使得所有的消费者都接受B的产品,从而B企业获得全部的市场份额。当A观察到B的定价以后,也会同样选择一个低于P1的价格P2,从而攫取全部市场份额。如此反复博弈下去,最终两个厂商都会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的水平上,结束博弈。结果是两个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为零,平分市场。这就是所谓的“伯特兰悖论”,即寡头垄断的价格博弈最终导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

虽然,现实中移动市场上的相互竞争并没有出现伯特兰悖论那么极端的结果,而是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垄断价格,移动通信行业仍然攫取着相对较高的垄断利润。这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产品差异、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已固定的偏好和搜寻价格的成本等,使得伯特兰模型的假设条件并不能够完全得到满足。

但是,伯特兰悖论的意义并不在于说明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虽然伯特兰均衡的结果在现实中并不会出现,但它所揭示的含义确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我国目前的移动通信业来说,运营商之间虽然存在着产品差别(如联通和移动在移动通讯产品上的差异),但这种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仍然有很大的替代性。所以,当厂商A降低价格时,虽然不会使厂商B失去全部市场份额,但仍然会吸引相当一部分原来厂商B的用户转而消费厂商A的产品,这样就达到了“价格战”的目的。伯特兰模型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移动通信市场上的每个企业都有降低价格的冲动,从而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移动市场如此激烈的“价格战”其背后的形成原因。

(三)差异化竞争――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虽然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对培育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至2002年11月末,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已超过2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价格战。但是恶性价格战是得不偿失的,它不仅大大降低了行业利润率,造成国家税收锐减,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影响到整个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普遍产生非理性的竞争思想,盲目进入恶性降价循环,严重削弱了电信产业未来发展的推动力。要使移动电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尽可能地逐步摆脱这种轮番降价的囚徒困境,实现企业之间的理性竞争,移动通信运营商应该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战略。我们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来说明移动通信差异化竞争的实质。

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的前提假设是:两家寡头的市场类型相同;消费者对不同企业产品拥有不同的偏好;用非价格因素的产品空间地域位置不同造成的购买成本不同代表两家企业提品的差异性,购买成本越高,代表产品的差异性越大。目前,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是符合这三个前提假设的:两家寡头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消费者选择哪一个网络是有一定的个人偏好的;这种偏好并不是完全由价格形成的,还有服务质量、品牌等非价格因素。下面用数学方法对此进行模拟:

在一条街的两端有两个商店A、B,顾客均匀的分布在这条街上,每个人都想买一件产品,A、B商店出售的产品价格分别为p1、p2,产品成本均为c,设单位旅行成本为t,顾客与商店A的距离为x,整条街的长度为1,则该顾客与商店B的距离为1-x。

可以算出,顾客购买A商店产品的旅行成本为t(x),购买B商店产品的旅行成本为t(1-x)。对某特定顾客来说,购买A商店产品的总成本为p1+t(x0),购买B商店产品的总成本为p2+t(1-x0),若p1+t(x0)>p2+t(1-x0),则该顾客一定会在A商店购买产品;若p1+t(x0)<p2+t(1-x0),则该顾客一定会在B商店购买产品,所以p1+t(x0)=p2+t(1-x0)时的x0就是A商店的市场份额DA(p1,p2),1-x0就是B商店的市场份额DB(p1,p2),此时:

DA(p1,p2)=x0=

DB(p1,p2)=1-x0=

A商店的利润为A(p1,p2)=(p1-c),B商店的利润为B(p1,p2)=(p2-c),分别对A、B求偏导数,=0,=0,求得唯一的纳什均衡,p1*=p2*=c+t。

根据豪泰林模型的结论:均衡价格=平均生产成本+产品的差异量。在平均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间提供的产品差异越大,均衡价格就越高,从而利润就越大。原因在于产品间的替代性随着差异性增加而降低,企业垄断能力便增强,这样导致竞争越来越弱,从而均衡价格将更接近于垄断价格,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移动通信市场上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竞争方式需要改变,现在应该是差异化战略的时代,这是移动通信市场螺旋式上升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三、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差异化战略

市场竞争分析范文6

关键词:融资结构 投资规模 产品市场竞争

研究假设

合理的融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股东和经理的冲突。融资结构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负债对管理者过度投资动机进行约束。当企业拥有过多的剩余现金流时,管理者可能会将其投资到能够扩大企业规模但对企业未必具有良好收益的项目。但由于负债对企业是一种硬性约束,这使得管理者可以任意使用的现金流量的数目被削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管理者因为可以自由支配太多的现金流而从事不利于股东的投资行为(Jensen,1986)。此外,较高的负债率使企业的破产风险增大,由于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可以获得控制权收益,如果企业破产,他们就将失去这些控制权收益,而且还会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名誉等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环境也比较复杂,产业竞争趋于集中,企业退出壁垒较大,部分产业内还存在恶性无序竞争。对于完全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样的市场环境将增加它们面临的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并加大其自身的经营风险。为了控制企业的总风险,决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决策,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在完全竞争行业里,企业投资规模与负债率间显著负相关。

虽然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但在投资行为上并没有完全摆脱改制前国有企业利用国有银行资金进行投资扩张的“投资饥渴症”的影响,大多数国有上市公司仍使用原来企业的投资行为模式,进行大规模的过度投资扩张行为。而且由于国有产权主体的缺位,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而国有企业的高层一般都是行政任命,经理人市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此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在垄断性行业里,负债融资对上市公司投资的约束作用将被削弱,企业投资规模与负债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北京色诺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CCER数据库。文章以2007年至2010年为研究窗口。为了考察不同竞争状态下,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将样本分为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两组。本文选择机械、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垄断竞争组的样本;完全竞争组则选择进出自由的电子、纺织服装、批发零售业等样本。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进行了筛选。

(二)变量选择

本文的实证研究变量分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三个部分。被解释变量为公司投资支出变量;解释变量为公司融资结构;控制变量包括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投资机会等。有关研究变量的说明如表1所示。

同时根据上述分析和变量定义,建立本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分别对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两组样本的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统计,计算了样本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见表2。

表2所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反映了2007-2010年垄断竞争行业和完全竞争行业的总体情况,两组样本的各个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投资规模指标、现金流指标、企业规模指标的均值,垄断竞争行业比完全竞争行业大;托宾Q和负债率指标均值,完全竞争行业略微大一些。

模型中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如表3所示。融资结构指标皆与上市公司投资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两组样本的系数方向有差异;现金流指标、托宾Q、企业规模以及控制人类型等变量也与上市公司投资指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回归分析

两组样本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完全竞争行业里,融资结构指标与上市公司投资之间负相关,而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假设1成立。这是因为负债具有相机治理作用。负债融资方式产生的潜在破产风险,会有效抑制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更趋合理。

在垄断竞争行业里,融资结构指标与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正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垄断竞争行业里,负债的治理作用被削弱,甚至有时负债的治理作用根本就没能得到发挥,假设2得到证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垄断竞争行业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从回归方程的其他变量系数可以看出,托宾Q指标在完全竞争产业里相关系数为0.034,而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完全竞争产业里的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时会充分考虑投资机会,具备良好投资机会时,上市公司往往选择对其进行投资,即企业投资规模与托宾Q所度量的投资机会正相关;在垄断竞争行业里该指标也与上市公司投资正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时都会不同程度地考虑投资机会因素。企业规模指标在两组样本里均是正相关,而且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现金流指标在两组样本里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在完全竞争产业里指标的系数更大,表明完全竞争产业里的上市公司投资规模对现金流更敏感。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指标在完全竞争样本组里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垄断竞争样本组里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控制人类型指标在两个模型里的系数方向均为负,而且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与样本的划分有关。

模型的F值分别为8.379和4.67,而且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本文的模型是有解释力的。

(三)稳定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定性,本文采用了变换被解释变量定义的方法进行新的回归。具体变换方法是:投资规模=本期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及在建工程增加值/上期总资产。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5。

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完全竞争样本组里,融资结构度量指标与企业投资负相关,而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与负债率负相关,负债对上市公司投资起到了约束作用;在垄断竞争样本组里,负债率与企业投资正相关,在10%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稳定性检验的回归系数与前面的回归结果不完全一致,但两者的相关性方向以及显著性水平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明本文的回归结果是稳定的。

从模型中的其它变量来看,现金流指标和托宾Q的整体趋势与前面的回归结果一致;企业规模指标在两组样本里都是显著正相关,表明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其自身的投资规模确实存在显著影响;控制人类型指标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同时两组样本里模型的F值分别为6.676和4.731,而且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本文的回归模型是具有解释力的。

结论

在完全竞争行业里,融资结构指标与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在垄断竞争行业里,两者之间呈现的是正相关关系。产品市场竞争形态将会影响负债治理作用的发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充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负债治理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参考文献:

1.朱磊,潘爱玲.负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2.邬国梅.控制权收益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来自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