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修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修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修路

乡村修路范文1

实践篇

1.科学规划,编制休闲乡村美丽蓝图

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总目标,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打造“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按照“县城(中等城市)―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编制了5大层次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先后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并重点细化和完善了4个中心镇、2个风情小镇、32个中心村、25个特色村和50个精品村规划,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休闲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2.生态为本,保护休闲乡村发展环境

桐庐始终坚持“环境立县”战略不动摇,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做到“五个率先”: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综合化利用全覆盖,率先倡导乡镇(街道)新建自来水厂取水口选址建于镇区流域最后一公里,率先推行跨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通报,率先实行河长制,消灭不能游泳的河流,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六年好于入境断面水质,使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森林覆盖率达74%。

3.突出特色,构建休闲乡村产品体系

依托美丽乡村品牌,发挥山水优势,大力发展休闲乡村产业,形成了以农家乐美食为特色的乡村体验游、以领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乡村度假游、以感受历史文化气息为主的乡村历史文化游以及以观摩农事节庆为主的节庆、赛事游为一体的休闲乡村产业体系。注重“村”的文章,着力培育50个精品特色村,形成“一村一点一品”;注重“慢”的文章,打造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注重“养”的文章,打响“桐君故里・养生圣地”品牌。目前,已建成一大批精品村,如富春江芦茨村、横村阳山畈村、江南荻浦村和环溪村、莪山新丰村等,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江南古村落成为乡村休闲的绝佳去处。

4.挖掘文化,营造休闲乡村诗化意境

深入挖掘富春江山水诗词文化,保护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树立和宣扬文明新风,为休闲乡村建设注入灵魂。如江南环溪村作为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名篇《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第14代孙的聚居地,积极打造莲文化景观长廊,做透“莲(廉)”文化; 荻浦村以清康熙年间大孝子申屠开基为典范,大力弘扬孝义文化,做足“孝”文章; 富春江镇芦茨村作为晚唐诗人方干故里和 “十八进士之乡”,着力倡导崇文重教之风,做深“进士”文化。正因为富春江畔留下了严子陵、方干、范仲淹、黄公望等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印记及灿烂的地方文化,使得桐庐休闲乡村洋溢着诗化的氛围。

5.围绕四季,打造休闲乡村品牌活动

策划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活动,以“季”为概念,推出四季不同的主题和产品,如春日赏花季、夏日亲水季、秋日养生季、冬日美食季,展示休闲乡村桐庐版的组合式图景。同时举办一系列具有桐庐特色的活动,把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打造成为桐庐休闲乡村品牌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二届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组织了中国休闲乡村峰会、中国休闲乡村音乐节、华夏药祖养生文化旅游节、富春江慢生活体验节、桐庐山花节、乡村美食节暨土菜节等系列活动,全力打响“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品牌。

6.加大扶持,建立休闲乡村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项目整合机制,整合环保、卫生、电力、建设、水利、农业等部门配套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共创多赢。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农家乐”度假旅游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桐庐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文件。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政策扶持、合力推进,为休闲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成果篇

1.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

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中国长寿之乡峰会等会议在桐庐的召开,不仅展示了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和县城建设的魅力,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对桐庐县生态人居环境的高度肯定,而且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领导慕名前来学习考察,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集聚桐庐,报道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桐庐最美城乡成为样本,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际休闲乡村示范区”,极大提升了“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2.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升了农民文明程度,而且有效了保护了人文古迹,弘扬了民间传统文化。干净、整洁的新农村,清新、鲜活的大自然,成为城市人群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蓝海和增长点。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开发成各类乡村旅游景区(点),形成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野拓展、乡村度假、乡村慢生活体验等多种乡村休闲业态,促进了美食、民宿等产业发展,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3.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不仅招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也使当地百姓看到了商机,吸引了众多在外经商打工人员回家创业,发展农家乐、开发农业项目、创办乡村民宿,促进了农村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37元,比2011年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1~10月,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47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营业收入73500万元,同比增长37%;带动农副产品销售3.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展望篇

1.围绕生态如画,领先领跑打造生态美

继续坚持“环境立县”首位战略不动摇,围绕水质提升、大气改善,积极打造“美丽桐庐”,扎实推进清水治污,不断强化资源保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在生态美方面确立起领先领跑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确保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

2.围绕全域景区,精致精细打造城乡美

做“精”集镇,加快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乡镇培育;做“美”村庄,重点推进50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2个中心村和3个风情小镇建设,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做“靓”精品线,提升5条风情带,打造4条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2个精品区块,逐步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

3.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产业美

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重点培育旅游度假、养生保健、生态居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银色产业”,积极谋划中医养生医疗旅游区和富春山健康城,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继续做好“江、村、慢、养、城”五篇文章,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乡一民宿”,切实打造一批休闲乡村和农家乐特色村。

4.围绕“中国画城”,打造区域品牌形象美

加大对全域旅游整体形象和“中国最美县”的宣传力度,突出新媒体营销,扩大桐庐形象宣传的覆盖面,提升“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区域品牌形象。深化华夏中医药养生旅游节、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节等活动,打响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品牌,形成“季季有活动、镇乡有特色、县域有品牌”的节庆活动格局。

乡村修路范文2

2003年以来,我市以“三个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抓好农村交通建设,扩大通乡、通村道路覆盖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起子积极的作用,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道路的使用期限的增长,农村公路的沥青路面已进入维修养护高峰期,对农村公路的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养护渐显得特别重要。而坑槽修补作为沥青路面早期损害较为常见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之一,保证坑槽修补质量与耐久性是农村公路坑槽修补尤为特出的问题。下面就农村公路坑槽日常修补做法提供同仁们商榷。

1 坑槽产生原因分析

1.1 设计施工的原因

农村公路普通路面面层结构设计较薄,沥青路面施工时存在的缺陷,例如配比不准确,级配不满足要求,或者施工时出现移析,或者施工温度较低,形成混合料空隙远远大于规范要求,路面渗水系数大,在行车作用下水对基层表面软化,面层与基层失去粘结,同时水降低了沥青的黏附性并阻断与石料的相互黏结所致,松散出现坑塘。

1.2 轻微病害修补不及时

轻微病害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局部出现龟裂,松散,在交通荷载与雨水作用下形成坑槽。

1.3 有机油污染路面

车辆滴油、漏油侵蚀沥青路面,使沥青混凝土料离析,沥青膜剥落,造成路面局部松散,进而出现坑槽。

2 普通沥青混合料与设备修补坑槽的缺陷

由于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量小,效率低,时间较长,因而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不能保证,造成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温度低,形成摊铺时结块、离析、压实度不足,压实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裂大,在行车碾压后坑槽面形成凹面积水、渗水从新出现路面病害,修补后的使用期短,效益差。

3 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保温料箱修补的特点

3.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点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过程中加入温拌添加剂等技术手段降低沥青结合料的粘度,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110~130 ℃)下进行拌和并压实成型。其优点如下:

(1)降低加热温度,减少沥青老化。

(2)减少了热交换时间,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效率。

(3)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粘滞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和可压实性能。

(4)降低拌和、运输和摊铺过程中有害气体、有毒气体的排放。

(5)可提高使用原旧沥青路面的废料(RAP)用量可以提高到50%。

总之温拌技术具有节能减排、改善沥青路面施工条件的作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具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较低的拌和温度、摊铺温度、压实温度;具有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散热效果低,具有较好保温性能;保证低温季节的摊铺、碾压温度,从而保证低温季节的坑槽修补的质量等优点。

3.2 沥青混合料保温料箱设备性能特点

(1)保温性能。沥青混凝土保温热料箱的保温性能非常好。其热量控制精度非常准确,当温度下降到设定的温度时,燃烧炉开关会自动打开;当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其开关又会自动关闭,加热可使用天然气。

(2)节约材料。若其热料箱内的沥青砼没有用完,通过电子加热保温系统,第二天可继续使用。

(3)操作方便。沥青混凝土料螺旋输送器的驱动方式:螺旋输送器的动力由液压动力站提供。控制系统全部位于料箱的后部,以便于操作人员轻松地控制。

4 温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的方法

4.1 确定路面损坏的范围

划出开槽修补的作业轮廓线,其边线纵向与路中心线平行,横向与中心线垂直。

4.2 切割与碎碎坑槽

为了提供良好的黏结表面,保证压实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完全结合,坑槽槽壁应该垂直切割与碎碎,清除所有破碎材料,才保证一定的压实厚度。

4.3 清理坑槽

最好用压缩空气,或森林灭火鼓风机。清除所有松散材料,保证坑槽干净,如坑内有水应尽可能采用压缩空气、火焰、破布等弄干,保证坑槽底干燥。

4.4 撒布沥青粘层或封层

对坑槽底到达基层或路基的应封层,如为面层结构应设粘层,保证结构的连续性。在坑槽周边刷粘结油。粘层、封层与粘结油可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

4.5 坑槽的填料的摊铺与碾压

视坑槽的深度确定填筑碾压层数,坑槽碾压压实厚度不易超过10 cm,也不易小于5 cm。否则要分层填料与压实。人工摊铺应从坑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作业,为防止分离,材料不得扔撒或刮耙,每层压实遍数不得小于2遍。坑槽内填料经压实后,其表面应高出2~3 mm,以待等日后自然压实,从而避免凹面。压实方法应与修补坑槽的大小相匹配,中小型振动板、手持式小型振动压路机或静碾压路机基本都可用于小坑槽的修补,碾压时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而不是围绕坑槽碾压。

4.6 密封坑槽边缘

防止坑槽与路面之间进水,只要不引起过多的沥青在坑槽填充料周围泛油,任何材料都可用于这种密封,然后撒一层细砂,或吸去密封料。

乡村修路范文3

___乡___村位于___乡南沟里属于深山村,全村203户,789口人,辖2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地和外出打工为主,该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林特产,同时又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交通设施落后,大部分村路宽度不足3米,属于过去的山村土路(羊肠小道),中间又坑洼不平,乱石遍布,且弯急坡陡,标准很低,还缺少必要的防护排水设施。特别是一到雨季汛期,山洪暴发,大部分路段被冲毁,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以及孩子上学问题。

二、修建乡村公路情况

面对___村路交通难问题,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乡党政主要领导和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到___村实地勘察与村干部们一起共同谋划修建该村公路,2008年经交通部门规划设计,在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乡财政资金困难情况下,发动了全村群众采取了一事一议筹劳方式修建了路基,为了尽快修上水泥路,在区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乡村倾尽全力,想尽了一切办法修通了7.5公里水泥路,不但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修建乡村路的内容及规模

___村乡村路全长7.5公里,设计标准为乡村四级公路,路基4.5米,路面宽度3.5米,厚度0.15米,均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

四、路面硬化工程投资情况

修建___村乡村公路总投资1221858.00元。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如下:

1、水泥1260吨X400元=504000.00元2、沙子3074立X65元=199810.00元3、石子4098立X41元=168018.00元4、人工费:225000.00元5、伸缩缝板条、合子板计18700.00元6、养生薄膜:12500.00元7、拉水车运费:18500.00元8、架三相电用线:3500.00元9、电费:4680.00元10、修路基用机械费:15000.00元11、路基加宽、改线、占地、占树补助:15400.00元12、二人打更、零工:19250.00元13、其它费用支出:17500.00元14、合计:1221858.00元。

五、申请资金扶持说明

修路总投资1221858.00元。按着国家村村通工程匹配资金,每公里10万元,7.5公里计75万元,我村缺口资金471858.00元。

缺口资金的原因:一是我村的路基较差,坡陡、弯道多、线长。二是各种原材料比2006年都上涨一倍。三是汽油、柴油涨价,车运费增高。四是今年的人工费普遍提高。五是我村严重缺水,打道用两台农用车到7公里以外滦河往回拉水。根据以上几点原因,造成我村7.5公里工程,缺口资金近50万元,又由于我村经济基础较差,2006年硬化的1.2公里还欠***信用社贷款39.800.00元。加上今年的缺口资金我村欠外债50多万元。

鉴于以上因修建乡村水泥路,致使___村欠下了许多外债,急需支付兑现,特申请区政府批准此资金申请报告帮助我村解决部分资金。

乡村修路范文4

关键词:乡村;公路建设;思考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已被农村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真理。乡村公路作为国道、省道的延伸和补充,它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与国道、省道无法相提并论,尤其是贫困山区县市的乡村公路建设发展滞后,阻碍了贫困山区与外部整个的沟通,制约了山区群众观念更新和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使外界的工艺品输不入,农民的山货、鲜货等特产品运不出,运输成本高,货主收效低,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和“拦路虎”。

我们盘县是六盘水市的经济、文化中心,120余万人口,境内有320国道、212省道、沪昆高速公路贯穿于盘县部分乡镇,水盘高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盘兴高速即将启动建设。尽管如此,乡村公路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差甚远。就其主要原因有:

一、 配套资金短缺,地方投入不足

在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山区财政收入虽然每年增长幅度可观,而可用财力十分拮据,因而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财力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尽管如此,盘县在“吃饭”都难以为继的困境下,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挤出资金,支持乡村公路建设,但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山高路险,修路成本费用过大,有的甚至要打遂洞架桥梁,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无疑显得杯水车薪。如果出现意外,财政短收,原已预算安排的公路建设专款很难保证到位。

二、管护投入不到位,形成了乡村公路只建不养的局面

常言道:“一年建好两年修,三年不养就要丢”。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管护投入主要倾斜于国道和省道,对公路管护人员的经费实行以路养路,有效的资金集中在国道、省道的维修养护和扩建上,而乡村公路的管护、养护投入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山区地势险要,线路长,路况差,乡村公路养护成了无娘的 “孤儿”无照应,再加上在修路、修桥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拿出资金保证乡村公路养护更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有的村通了路,但弯急、路陡,路况差,有的通路不通车,而这些公路又都不是国家养护的对象,乡村苦于财力,人力的拮据,无力对此进行有效的管护,更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管理人员松散,敷衍了事,有的只求管护报酬到手,不管路况养护好坏和畅通,一遇阴雨洪水,路垮道阻,过路群众苦不堪言,过路司机怨声载道,乡村公路的质量和运输效益很难得到保障,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公路管理滞后,监管不力,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公路没有被摆在与城市交通的重要位置,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很难升级达标,管理滞后,更由于农村山大人稀,线长面广,仅靠县级路政管理部门“鞭长莫及”。农村公路的管理形成“真空”,农村公路被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部将农村公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启动了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由“通达”上升为“通畅”,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农村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突飞猛进,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公里。村通油路达80%以上,全市乡级公路管养人员分布不均,有的地方人多路少,有的地方路多人少,甚至有个别乡镇没有管养单位,且养护资金渠道不畅,体制、机制不健全。

四、公路建设缺乏稳定规划

“上有千条线,下只有一根针”,乡镇苦于人最少,事最多,应酬多;在加上连你吃饭、保稳定都很难的乡镇政府,要求他们拿出修建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并付诸于实施,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即使纳入计划,终因财力有限,不能付诸实施,使计划常常难以实施甚至不能顾及。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乡村公路的建设,尤其像我们盘县这样的边远地区,应纳入国家基本建设,小城镇序列,实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管养应以地方及农民为主,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公路养护协会,明确乡村公路养护职责,建立完善对乡村公路建设管护监督机制。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

乡村公路虽然是国家的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源辽阔,乡村公路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已不能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建立层层配套机制。国家每年要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车购税、原民工建勤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国家征收的公路养路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公路建设发展基金。乡镇政府要从当年小城镇建设资金中安排10%-20%,,从当年财政收入中拿出1%,村委会从每年村级积累中拿出10%,从村组企业利润提出5%,用于乡村公路建设;三是建立滚动发展机制,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通过合格的审批程序,对各过往车辆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或通过“一事一议”,农民自筹资金,本着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分级负责,县路县管,乡路乡管,村组公路村民自养。对某些重点路段,重点桥涵实行产权买断,由买断方收益,卖断资金由地方财政集中管理,用于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

六、建立科学的管养机制,实行管、养分离,完善乡村公路监督体系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地方政府要把乡村公路的养护纳入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经济腾飞重要议事日程。在公路养护形式上,可采取属地管护,属段管护,在谁的地盘就划归谁管护,有条件的可把某一段划归某一个单位,有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最终要实行年终考核兑现,并定期对公路的管护及公路两旁的绿化进行检查和督办、通报,强化公路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加强对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管力度,把养护资金与工程进度挂钩,按工程进度及完成质量考核验收,把监督管理始终贯穿于养护工作的全过程,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乡镇政府要组织服务中心积极介入乡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监督工程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参与公路建设中的工程预决算,积极推行公路建设专用物资政府采购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堵塞乡村公路建设和维护中管理的漏洞。定期或不定期对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兑现的监督检查,防止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现象的发生。保证专款专用,降低修建维护公路的成本,不断提高乡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强乡镇公路服务中心监管力量,提高服务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前,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乡镇一级的公路监督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剥弱,市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公路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本领。按照公路里程、乡镇国土面积,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平衡管理人员及养护资金,充分发挥基层公路建设养护服务中心的作用,有效解决市级管理部门“鞭长莫及”的现象,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现有通畅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搞好村级公路的“限载治超”,巩固通畅工程的建设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公路的质量,更好的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修路范文5

奉新宋埠镇至安义县石鼻镇公路是条乡道。由于失修失养,道路泥泞不堪。万才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乡村财力不济,无法挤出资金修路。他想,养路是我的本行,人虽然退了休,但思想不能退休。于是,他决定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退休费捐出来修路。1997年,他第一次捐资2300元,用来修老家天宝村洪岗村民小组的机耕道。1998年,他第二次捐资10200元用来购买150车沙砾料,用于中保村到石鼻镇乡道的修补。为了少花钱,多办事,他还亲自挑选料场,做到货比三家,终于选中了一个价格比别家每车低20元的沙砾料场,这样省下来的钱又可多购43车沙砾料填路。2002年8月,宋埠镇天保村党支书、村主任又找到万老,说原来修的路经过几年重车碾压,又坏了要重修。他二话没说,又捐出3000元钱修路。他修路不仅出资,而且出力。当他看到路上的沙砾料被暴雨冲到路下,他又荷锄挑担,将冲到路下的石子重新铲上来修补路面,有时一干就是半个月。20多年来,万才国老人为宋埠镇天宝村、塘南村、中保村及周围35个自然村民小组修补过公路。这期间,他挑烂了土箕20余只,两把1尺长的锄头被磨得仅剩3寸。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万才国老人深深懂得这个道理。2003年至今,他就捐资7000元资助两个中、小学兴建校园。

去年8月,奉新县宋埠镇天宝村小因破旧不堪急需改建。万才国获悉后,当即捐出2000元。

2004年10月6日,镇党委、政府举行宋埠中学捐资建校仪式,这位耄耋老人又慷慨解囊捐资5000元。

2003年7月,宋埠敬老院要修建大门,上级拨款有限。万才国得知这一情况后,又主动找到敬老院领导捐资2000元。

乡村修路范文6

一座三层农家四合院古色古香,名为“苏园”。

园内,一堂家风家训课正在进行。

“先祖由湖广于大元入川,故土造就了祖辈们的勤劳与淳朴。苏氏族谱有宗规十七则,明令载有‘耕读当勤、赋税当纳、邻里当和’家训……”讲课的人,是71岁的苏祖才老人。

2015年4月,永川区启动“新乡贤”文化建设。致富回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过上更好日子的苏祖才,成为913名“新乡贤”之一。

一年来,苏祖才通过为村里修路,为企业投资牵线搭桥,为村里晚辈讲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而在永川,一年多时间里,913名“新乡贤”成为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乡村难题

2015年初,按照永川区委安排,区委宣传部组织工作人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在朱沱镇龙汇垭村,工作人员遇到了龙眼种植户龙广明。

龙广明满脸愁容,原因是地里的十几亩龙眼树正面临嫩叶枯卷的问题。

“不知道得了什么病。”龙广明和妻子把树上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摘下来,摘了两三天,累得不行。

在仙龙镇巨龙村,工作人员发现村干部喻明详正因村里没有硬化的道路而头痛。

村里一条用了19年的土路得到政府立项,准备重修,但很多村民不是觉得自筹资金太多,就是觉得补偿太少。

“主路由政府投资,支路才需要村民自筹,资金并不多,每家占地一般也只有几平方米,但就是协调不下来。”喻明详说。

由于问题久拖不决,修路开工日期也只能一推再推。

龙广明和喻明详碰到的烦恼,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并不少见。

经过调研,一大堆问题摆到了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德明和同事们面前――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民生产生活,都有。

在详细论证后,区委宣传部找到了问题的共同根源:在传统的村干部、致富能手等群体外,农村社会治理还缺一支通晓农村情况又具有群众工作能力的队伍。

如何寻找这样一支队伍?

赵德明和同事们很快找到了答案。

见贤思齐

2015年3月,调研结束,一份报告摆放在了赵德明桌上。

在这份报告中,赵德明发现,在农村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他们或利用自己在勤劳致富上的技能,引领乡亲们共同发展;或利用自己在村民中的威望,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题;或利用自己在创业上获得的财富,回报家乡。

“这些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的本地名人,是在乡土中孕育出来的一个草根群体,也是引领农村乡风文明的民间正能量。”赵德明说,“这个新发现让永川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引导群众自己评选身边的‘新乡贤’,由群众自己推举他们身边的‘标杆’,达到让群众见贤思齐的效果。”

2015年4月,永川区决定启动“新乡贤”评选活动,并根据群众的意愿,制订了“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20字评选标准。

2015年4月18日,朱沱镇“新乡贤”评选活动现场。

主持人刚介绍完“新乡贤”候选人罗金太的事迹,周围群众便议论开来。

“罗金太是我们镇龙眼种植带头人,前段时间我家龙眼嫩叶枯卷,就是他耐心帮我解决的。”龙广明大声说道。

“他还将种植技术和经验免费传授给我们,带领我们共同致富。”又有村民喊道。

最后,罗金太被乡亲们评选上榜。

一年多来,永川区23个镇街先后启动“新乡贤”评选活动。

义务修路十多年,被誉为“当代愚公”的李世学;传承传统美德,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家风家训讲堂的苏祖才……共有913名“新乡贤”上榜。

“对这些评选出来的‘新乡贤’,永川区通过‘一张榜’展示形象、‘一句话’概括事迹、‘一块匾’明确荣誉、‘一本书’荟萃故事、‘一首歌’传递情怀的宣传方式,树立起了永川‘新乡贤’的群体形象。”永川区委书记熊雪说。

2015年5月,仙龙镇巨龙村道路硬化工程结束。

村干部喻明详专程登门致谢,来到74岁的“新乡贤”吴太伯家。

“幸好您出面,才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喻明详看到吴太伯就一阵激动。

吴太伯重视家教,几个子女都出人头地。他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困难他都要去帮忙。

此前,村里修路时,因资金和占地问题一直没能协调成功。

这时,喻明详找到了吴太伯。

吴太伯很快将村民召集起来开会。

其间,他表示:对被占了土地的几户村民,愿意拿出自家的承包地补给他们;对修路经费不够的问题,他愿意自掏腰包补上缺口。

见此情景,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们也不好意思再坚持――路很快就修了起来。

“村里征地、土地流转等一些工作,单靠村干部动员不一定做得动。吴太伯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出马,大家都服。他们是村干部治村的好帮手。”喻明详说。

德润乡土

“苏园”里,“新乡贤”苏祖才不仅讲家训家风,还督促苏氏族人落实好家训家风。

2015年,苏祖才的侄子在村里流转了120亩地搞特色效益农业,由于效益不好,没有按时付给村民流转土地的租金。

一天晚上,苏祖才直接走进侄子的家门。

“你是苏氏家族的子孙,不能违背‘耕读当勤、赋税当纳、邻里当和’的家训。”苏祖才向侄子讲起了这12个字的家训。

侄子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付清了乡亲们的土地流转租金。

目前,在永川区有913名这样的“新乡贤”,他们利用家风家训,教育后辈,引领农村社会新风。

同时,这个群体也逐渐成为推动农村文明新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在吉安镇黄沙村,出现了一个“新乡贤”带出一批“新乡贤”的喜人景象。他们在共同引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新乡贤”骰章就在其列。

在外创业成功后,骰章回乡见到村里的公路坑坑洼洼,便主动出资40余万元,对这一路段进行了硬化。随后,村里在外创业成功的李远树、赵国文也主动出资,对村里的另外两条公路进行了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