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简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旱简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旱简报范文1

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犟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令停止江宁、苏州、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宝川局康熙钱迄今未发现实物)、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宝贵局康熙钱迄今仍未发现实物)铸钱厂局铸钱。康熙十年再令停蓟、密(北京密云钱局)、宣三家铸钱厂局,康熙十三年令停浙江铸钱厂局,十四年令停清(清江钱局)临两局。

康熙十八年(1679年),经户部议准,复令湖广设炉开铸。康熙十九年又议准令福建漳州府设炉开铸,背铸以“漳”字。康熙二十五年户部题准令湖北、湖南、肇庆、云南开炉鼓铸。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建巡抚张仲举以台湾所用明桂王伪号钱文甚多,若一时骤行全禁流通,恐贫民无以为资疏,奏请开炉设局鼓铸,收买伪钱销毁改铸新币(即宝台局“康熙通宝”平钱),经户部议准设炉开铸。

康熙朝铸钱局除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外,前后断断续续共设二十一铸钱厂局,即:同(山西大同局)、福(福建厂局)、宁(甘肃宁夏局)、东(山东省局)、江(江苏江宁局)、宣(直棣宣府局)、原(山西太原局)、苏(江苏苏州局)、蓟(直棣蓟州局)、昌(江西南昌局)、南(湖南省局)、河(河南省局)、临(山东临清局)、广(广东省局)、浙(浙江省局)、台(台湾府局)、桂(广西省局)、陕(陕西省局)、云(云南省局)、漳(福建漳州府局)、犟(甘肃犟昌局)。有关“康熙通宝”背“西”字钱,泉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钱币资料将康熙铸钱局定为22局(即包括“西”字)。其实“西”字钱并未在铸钱局之内,丁福保所著的《历代古钱图说》第176页,据泉界前辈马定祥批注,考证“背满汉文西字,系吴三桂封平西王时所铸,非地名。”本文下面介绍的康熙罗汉钱树,亦是最好的例证,可证马定祥先生考证甚确。

2007年初夏,四川内江地区天气持续干旱,位于内江市中区梅家山广场附近的一居民住宅小区内,民工在淘洗一古井寻找水源时,从井底淤泥中淘出一株康熙摇钱树,辗转归内江市收藏品市场一店家所得。初时因店家索价奇高,此树闲置柜台数月无人问津,几经反复与店主磋商,笔者最终还是以不菲的价格将此钱树购藏。现将此钱树作以下浅述,与藏界同好共赏。

钱树系半生坑、半水坑品。由于长年累月沉睡在井底之下,埋藏于井底深浅不一的淤泥、砂石之中,长期处于高压缺氧、与空气隔绝的状态,极少受到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的浸氧化和人为的搓磨损。钱树出土(水)后的品相极为精美,整个钱树完整无缺,面背除褐绿色(间杂少许枣皮锈斑)的锈层包浆外,钱树表层还紧附着不少井底泥沙(水垢),其坚硬如石,入骨生根,即使用硬器也不容轻易刮除掉,经笔者轻微除垢后,仍保持出土(水)时的原状。

这株康熙罗汉钱树的整体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俨然就是一棵结满钱币硕果的参天大树。钱树干呈多枝弯曲状,树形老态龙钟,包裹树干的树皮凹槽深陷而错落有致,七弯八绕,充分显现出钱树久远的年轮。

钱树高252.5毫米,宽178.8毫米(以落地最高处及水平面最宽处实测),钱树座与树干、树枝连成整体成型,树座呈椭圆形三角架状,以其三角作支撑点,树座中心呈弧形状,宽46毫米,长48毫米,树重为652,6克。经笔者用高倍放大镜详细查看,钱树铜材的色质呈金黄色,质地细滑精细,其材质的细密度极佳,属精炼黄铜所铸。

钱树的各个枝头皆挂满“康熙通宝”小平钱,总计二十一枚。康熙铸钱局前后总计二十一局(亦不包括“西”字钱,可证马定祥之考证甚为准确),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钱之寓意不言自明,即有二十一铸钱局之寓意。

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钱,全部为康熙罗汉式小平钱,即泉界俗称的“臣”熙钱或罗汉钱。所谓之罗汉钱,即康熙的“熙”字左侧少一竖撇,与常品康熙钱之“熙”字写法明显有别。民间传说这种版式的康熙钱,是因滇铜运京不畅受滞,为毁寺庙佛像及京城旧有铜器所铸,传佛像含金而色质金黄(实际为精炼黄铜所铸),与常品行用的康熙钱铜色有着明显的不同,颇受世人的喜爱。后世人们往往挑取其钱熔之以打造器物,显得明亮而有宝色,故流传至今的康熙罗汉钱较为少见。

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罗汉钱,经笔者逐一实测,其直径大小不一,共有七种,分别为:24毫米、24.5毫米、25毫米、25.5毫米、26毫米、26.5毫米,直径最大的两枚为27.2毫米。各钱的厚度均在1.2至1.4毫米之间(亦无法测重),除“熙”字的写法与常品有别外,余与行用钱无大的差异。

钱树面的左侧下方,以两枚罗汉钱的边轮作支撑点,铸一只朝上冲天直飞的蝙蝠。右侧上方仍以两枚罗汉钱边轮作支撑点,铸一只朝下斜飞的蝙蝠。两只蝙蝠的形象鲜活,棱角分明,其神态栩栩如生。钱树右侧下方的树枝上,铸一人跨步撑腰,站在两枚罗汉钱之间的树枝上,另一只手撑钱树干,作摇钱状时的情景。人物面额的细部、服饰及全身各个部位的线条,均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的立体感、动感十足,生动而有趣。

蝙蝠为“变富”(福)的谐音,历来为上古先民求财祈富的吉祥之物。

钱树背面除蝙蝠、人物背景外,其中二十枚罗汉钱背的铸钱局名均为户部宝泉局。另一枚罗汉钱背为龙凤图案,铸于树座上方正中,龙头朝上,凤头朝下,呈相互嬉戏追逐状,神态、动感十足传神,此钱为两枚直径最大者其中的一枚(见龙凤图案细部图)。

以笔者收藏的数枚康熙罗汉钱与钱树所挂的罗汉钱逐一对照比较,其钱文、局名的书写风格完全一致,不差毫厘,除直径大小有别外,钱文的书写当出自一人之手笔。

摇钱树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上古的两汉时期。钱树的铸造工艺,与当时的民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因果关系。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铸钱工匠从钱树上摘取钱币进行锉磨加工的真实记载。沿至近代,民国时期的四川官银号(民国十二年)一元券纸币上,其背图即为一孩童站在钱树上摇摘钱币,一孩童则在钱树下拾取钱币的生动场景。

从现有的摇钱树实物资料分析,有的钱树当系铸钱局在铸币工艺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半成品)加工而成,有的钱树则为铸钱局在开炉铸钱、喜庆或重大盛事时所特铸的呈样品或纪念品之类。钱树的用途则多用于赏赐、馈赠等,它的功能就是达官显贵的装饰物、摆件。两汉时期的摇钱树多呈弯曲多枝状,树身、树枝往往附铸有吉祥物之类的附件,如朱雀、蝙蝠、青龙、玄武、如意万年青及人物图案等等。

传世的摇钱树则多见于明清两代,其树形长短不一。清代的钱树树干多呈垂直线型,树身所挂钱币有单排、双排、多排状的,呈弯曲多枝状的钱树,在清代钱树中则极为罕见,尤其是清代早中期的钱树更为罕见。

清代各朝中的钱树又以咸丰钱树较为多见,其大部分钱树多呈双排状(成丰钱树中有的就属铸钱工艺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加工而成),极少有多排状的。钱树顶端或左右往往附有含吉祥寓意的装饰物件,如铸以蝙蝠、凤鸟、寿桃图案等等。

昔时北京王稀贤曾从瑞府购得清代各年号钱树260余枝(瑞家祖上曾是清廷户部掌管铸钱局的官员),这批钱树中以成丰钱树者居多,除户部宝泉局所铸的咸丰小平钱树外,尚有当十、当五十、当百者钱树,其中还有一株为当十之“参”宝铁钱钱树。最为奇特者为一株“七世同堂”的宝泉局钱树,其顶端铸一只朝下飞翔的蝙蝠,钱树干两侧各铸有数量不等的成丰小平钱,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的七个咸丰钱品种。钱树的铜材质地精细金黄,铸工极为精湛,据传此钱树已经王逸民之手流失于海外。

“康熙通宝”罗汉钱树前所未闻,据康熙朝各省铸钱局史料记载分析,有关这株罗汉钱树的铸造年代,笔者认为应是在康熙二十七午(1688年)以后,即各省铸钱局均题准设炉开铸康熙钱之后,由户部宝泉局所特铸,带有特殊纪念性质的钱树。

抗旱简报范文2

【关键词】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防治; 调查

根据国家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宣汉县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了《宣汉县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由县安监局牵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2011年7月初开始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对辖区企业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于7月底调查结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宣汉县辖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内容包括:从业人数、接触危害因素人群及行业分布情况、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等。

1.2方法:

 使用《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控制、统一进度的原则实施。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宣汉县有常住人口129.5万人,其中男性68.9万人。女性60.6万人,城镇人口29.3万人,乡村100.2万人,劳动力人口73.1万人;以采煤、建筑、制造业为主导工业,辖区内企业总数为1450个,本次调查了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68个,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为主,存在粉尘危害的企业59个,占(59/68)86.76%;接尘人数为3307人,占接害人数的(3307/3406)97.09%,化学毒物99人,占接害人数的(99/3406)2.91%。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点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68家企业,有114个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点,其分布情况祥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114个,有害作业点以粉尘危害因素为主,粉尘作业点99个,占总数的86.84%,接害人数以接触粉尘的最多,占97.09%,充分说明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为主。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分布:

本次调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分布情况详见表2,从表中看出,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煤炭、制砖、木材加工、加油等行业,但以煤炭行业为主,调查68家企业中煤矿30家,占44.12%。接触有害因素的工人总数为3406人,煤矿占了3015人,占88.52%(3015/3406)。说明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煤矿企业。

2.4  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职业健康检查情况(2010年)

       表1  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的分布情况(2010) 

        

         表2 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分布情况(2010)

 

                从表3得知调查的4297名工人中签订劳动合同的3167人,占73.70%,工伤保险的3635人,占84.59%,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1688人,占39.28%,接触有害因素的3406人,占79.26%。参加工保险的比例最高占84.59%,企业以煤矿企业最高占86.30%,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最低仅占39.28%,且只有煤矿企业组织工人参加了职业健康检查,但比例不高,只占44.17%。

3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宣汉县职业危害因素以粉尘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用人单位重视的是工伤保险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对职业健康检视不够,说明用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积极配合职业病防治机构搞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同时,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2对策

3.2.1 安监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高效、迅捷的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

3.2.2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知识,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做好职业病防治的自觉性,让用人单位由“要我检查”变为“我要检查”。[1]

3.2.3  规范管理职业健康服务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必须按照“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承担”[2]的规定,取得“职业健康检查批准证书”,并按批准的项目开展工作。

3.2.4 注重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设备,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职业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参考文献

抗旱简报范文3

关键词:基层水利建设农村抗旱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基层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设施,不能有效的解决旱灾问题。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目前,农村在水利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和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

1.1地方财政困难,缺乏建设资金

水利建设对于农村政府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工程,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村政府是一个较大的负担。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是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全部由当地政府出资,而当地政府经费有限,不足以支付水利工程的建设所需的资金,还会使无法实施其他工作项目无法正常进行。当地政府只有向上级申请水利建设资金,而水利建设资金的审批需要进过政府机关层层审核,水利建设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影响水利建设,农村干旱现象日益严重。所以,当地政府只能利用仅有的经费建立小水窖尽量解决大面积的农田干旱现象。比较富裕有些地区会建立小型的水库对干旱农田进行集中灌溉,但是,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大面积农田干旱问题。

1.2水利工程审核周期长

水利工程审核时间严重影响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是、经过上级的审核才能够进行具体的建设,由上级确定水利建设的规模、水利建设的位置等等,签订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施水利工程的建设。然而,水利工程的审核需要很长时间,导致水利工程不能够及时进行,需要延续很长时间,有些甚至是几年的时间。

1.3水利体制的落后

之所以说水利体制落后是因为农村水利-建设得不到发展,导致水利建设体质一直延续以前的体制,在没有一个完善的水利体制的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不明确,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具体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利设施使用的寿命低,水利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水利设施将会出现各种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对其进行补修,而当地政府的经费有限,长此以往,水利设施无法使用。

2.农村水利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设的水利设施覆盖面积小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种植大面积农作物。在农村水利建设有限,相应的水利设施覆盖面较小,不能够将所有农作物都进行灌溉。就以贵州省的农田灌溉为例,贵州省用于耕种的农用地面积为1528.76万公顷(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其中,旱地面积为323.95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8.43%,大面积的旱地需要灌溉。然而,贵州省的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建设的水利设施较少,难以做到大面积的灌溉旱地。贵州省部分地区还未能建立水利设施,旱地上种植的农作物依靠自然降雨,在没有干旱出现的年份中,这个部分农田依旧缺水。所以,相对于地大面积农田缺水来说,建设的水利设施覆盖面较小。

2.2水利设施老化

水利设施老化对于农村来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得不到科学的规划,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不够科学,施工技术较低,使用材料质量较低、施工人员不专业等等很多问题存在,促使水利设施的质量较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补修不善,促使水利设施老化比较严重。水利设施的各种功能的效力降低,水利设施不能够有效的浇灌干旱的农田。

2.3缺乏配套的水利设备

所谓配套的水利设施是集水库、引水闸、取水闸、节水闸、引水渠、灌溉渠、喷灌管网等等为一体,用于农田水利灌溉、排水、调水。而相对于农村来说,难以建立成一个完善的水利设施。农村建设的水利设施通常缺少灌溉渠,降低水库中的水浇灌的面积,只有距水库较近的农田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而相对较远的农田处于严重缺水的现象。此类现象在贵州省普遍存在,贵州省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因为水利设施的灌溉渠道的缺乏,使离水利设施较远的村庄只能够“望水兴叹”。

二、增强基层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抗旱的有效措施

我国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就需要改善我国农民的经济水平,才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对于以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只有提高粮食的产量才能够提高经济水平,所以,增强基层水利建设,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抗旱,农作物健康成长,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1.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农村水利建设

增加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最基本的是需要大量资金,我国家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增长,我国政府将改善农业生产干旱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调拨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有效的解决我国农用地干旱问题。在农村兴建大性水利工程的同时在比较偏僻的农用地建设中小型的水利设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2.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核

在以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审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的浇灌影响农作物生长。缩短水利工程建设非常重要,通常水利工程审核的时间较长,对此进行有效的改善能够促使水利工程尽快开工,农村建设水利工程需要经过上级一系列的审核和相关文件的审批。

3.改革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

改革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健全的、完善的水利体制,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有具体的负责指挥水利工程施工;专业的设计人员设计适用的、配套的水利设施方案;采用先进施工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使用优质施工材料等建设水利设施,保证水利设施的质量,促使水利设备 能够在农村使用较长时间,实现农村应用优质的、完善的水利设施。

4.增加乡镇中小型水利建设

在农村很多农用地的比较复杂在,大型水利设施对于乡镇中的农地比较不适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水资源,而在乡镇中建立中小型的水利设备能够有效的浇灌比较复杂的农用地避免水资源浪费。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另一个作用是处理紧急抗旱。在紧急抗旱状态下,根据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制定的抗旱预案正确的使用中小型水利设施,对应抗旱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上干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产,降低粮食产量。我国要提高整体的经济实力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针对干旱降低粮食产量的问题,需要在农村大兴水利建设,改善目前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和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优化农村水利体制的改革、提高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为农村建设配套的水利设施,争强农村抗旱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家团.加强农村水源工程建设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发展[J].中国水利,2003,07.

抗旱简报范文4

一、加强水文站网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区域水资源监测能力

1、加强组织协调,组织开展全市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工作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新时期新的治水方略,开展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监测工作是水文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对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和《省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监测暂行办法》,根据《市区域年度用水总量及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为我市进一步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们将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在人员安排、技术装备、资金落实等方面重点保障。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联合市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用水总量监测工作的通知》,组建成立了全市用水总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专门的工作队伍,明确了职能和任务,确定了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建立了部门之间定期交流、乡镇定期上报数据的长效机制,为开展年度用水监测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用水总量监测工作会议,分管市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对全市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为用水总量监测工作的迅速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市用水总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园区、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用水总量分类调查办法和表格,对城区主要取水口取水情况实现了远程监测,初步编制完成《市年上半年度区域用水总量监测报告》。

2、进一步完善水文站网建设,稳步推进水文信息化建设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完善的水文站网和快捷准确的信息化体系是基础。

我们根据用水总量监测的需要,加强对现有水文站网和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重点做好市城市防汛水文自动监控系统项目和水文信息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的筹备建设。联合市城建局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设立5处河道水位监测站、8处道路积水视频监测站,增设6处自动遥测雨量站,为城市防汛排涝提供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开展城市水文基础研究,为城市防汛和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服务。升级改造水文信息中心,建设标准化计算机机房,增设电子屏幕,配备物理防火墙,确保数据安全,实现与市水利局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实时水文信息在公网上,改进雨水情信息的表现形式。目前两项目均已完成招标工作,进入施工阶段,预计7月底完成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市局分别在吉利河水库、孙家屯水库设立1处水文站,配套建设2处雨量站。配合市水利局开展市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建设,并负责11个镇、169个村的防御预案编制工作。并就系统包括的28处自动雨量站、6处水位、67处简易雨量站、70处简易水位站的雨水情信息共享达成意向。我局水文站网得到进一步扩展,水文综合监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水文信息化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今年,我局完成的市水文自动测报综合处理平台被市政府评为“年度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配合市水文局完成中国()水文科技馆项目在我市建设的前期协调、准备工作。

二、坚持“大水文”发展理念,提升水文服务能力

1、扎实做好水文测报工作

我局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早准备,周密部署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对各水文站、雨量站仪器设备和监测环境进行了1次全面检查维护,及时编制了《市水文局年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注意事项》、《市水文局防汛测报应急预案》、《市水文局年城市防汛测报预案》,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4次专项业务培训,进行了2次模拟演练,确保在组织、技术、物质和安全等方面准备到位,为今年水文测报任务的圆满完成打好基础。认真组织开展、大场、冯家坊、邱家庄、泊里、王台等6处水文站的测报工作,及时掌握雨量、流量、蒸发、土壤墒情等水文要素信息。为规范《防汛抗旱信息》、《水文简报》等水文信息,出台了《关于规范水文信息的通知》,规范了各类信息的形式、内容、标准、时间及负责科室等相关事项。目前,共《水文简报》、《防汛抗旱信息》共21期、手机短信1000余条,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2、发挥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多频次土壤墒情监测和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农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为全市的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针对我市春季旱情形势,为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市土壤墒情及旱情发展情况,我局及时派送科技人员到滨海办事处开展帮扶,配合国土、水利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井抗旱工作,并加大对全市土壤墒情监测的频次和力度,对我市八处土壤墒情监测点每五天进行一次土壤墒情监测,结合全市雨情、水情、地下水等实时资料,及时分析、预测和预报全市旱情,并以《防汛抗旱信息》的方式发至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园区,为我市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共完成土壤墒情监测27批,计216点次,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1批,计10点次。积极配合水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一次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对风河下游入河排污口进行水质、水量监测,收集了准确的污水排放数据,为城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依托局属水文科技公司积极联系有关项目,不断向市场要效益,先后完成或参与完成2项防洪影响评价报告、2项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报告和1项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表编制工作,另有1项水文科技咨询项目正在开展中。

三、突出机关规范化建设,激发水文事业活力

我局坚持以创建“创新型、竞争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着力打造“情系水文、人水和谐”服务品牌,在高绩效机关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局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根本,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活动,通过认真分析和广泛调研,密切联系自身实际,确定了“近学威海水文信息化、济南城市水文建设,远学浙江之江水质自动监测、平阳海洋水文监测”的学赶目标,确立了“确保1年取得突破,力争3年追平目标,5年实现超越”的行动目标,结合水文事业“xx”发展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行动时间表,确保“达标、夺标”。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锐意创新、奋力拼搏、勇创一流,在“xx”期间全面赶超学习目标,把市水文局建设成为领先、全国一流的县级水文局。我局测验科被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市机关优秀科室”称号。

我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先后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科普宣传活动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市平安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创卫、创城等活动,积极组织慈善一日捐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工作中,我局不断加强水文宣传工作。目前,共《水文简报》、《防汛抗旱信息》21期、手机短信1000余条,在水文信息网、《水文》、水文信息网等刊物、媒体上发表20余篇文章和宣传报道。

四、加强水文依法行政工作

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省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监测暂行办法》的学习宣传,搞好执法业务培训,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水文权益。组织水文监察大队成员做好执法业务内部培训。借“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机,联合市水利局、气象局在体育馆广场设立了宣传站,通过宣挂标语、板报、张贴画报等形式积极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及时梳理非行政许可事项,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做出暂时不下放权力到乡镇的决定。

五、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1、做好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监测,完成《市年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

2、完成市城市防汛水文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对我市城区重点区域降雨、河道水位、道路积水等情况的实时在线自动监测。完成水文信息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公网信息。

3、扎实做好水文测报工作,认真完成、大场、冯家坊、邱家庄、泊里和王台等6处水文站的测报工作。

4、继续开展多点多频次的土壤墒情监测,并通过金宏网监测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抗旱简报范文5

河北省邯郸市棉花生产现状及建议

枣棉间作下棉花种植密度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新陆早系列品种的遗传抗旱性研究

棉秸秆上3个白腐真菌菌系的产酶能力比较

江苏沿海地区棉花磷肥适宜施用量探讨

江苏省射阳县棉纺企业处境艰难

杂交棉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3个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差异性分析

棉花不育系和恢复系育性鉴定标准的商榷

湖北省棉花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与应用前景的思考

新疆海岛棉育种现状及发展需求

安徽宿松棉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

棉花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棉花生态育种的实践与认识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增产效果研究

环鄱阳湖“千斤棉”湖口展示区工作实施报告

春播备种谨防“四大误区”

应用GGE双标图筛选理想棉花区域试验点

棉花的扦插繁殖及其应用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蜜蜂传粉制种技术研究

甘肃敦煌棉花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五种高效土肥料的制作方法

苏北沿海地区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与出路思考

祝贺建国六十周年展示特色农副产品

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商榷

虱螨脲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不同肥料结构对棉田氮素去向的研究

2011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比较分析

江苏如东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应用与示范

2012年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简报

奥瑞根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效试验

河北选育中熟棉花品种在黄河区试中的表现探析

鄱阳湖棉区2011年新品种展示结果与分析

喷施艾氟迪对杂交棉农艺性状的影响

鄱阳湖棉区棉花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呼吁喷雾器生产厂家配套生产农药配比量具

全国棉花高产创建都昌示范县的成效与措施

江西省棉花应用计算机辅助测土配方施肥概述

江苏盐城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植入棉苗体内拮抗黄萎病研究

提高棉花单铃重可协调抗病性与丰产性

甘肃敦煌棉花小拱棚垄作栽培的探讨

浅谈影响植棉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湖北荆州油后棉创高产技术研究与探索

Bt抗虫棉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监测

不同密度对抗虫杂交棉棉叶生长的影响

抗旱简报范文6

关键词:苜蓿 引种 越冬率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071-01

随着退耕还草建设的深入发展,苜蓿的种植比例逐年加大,但由于有些地方不重视品种选择而盲目引种导致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院于2002年对国外4种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试验的概况

试验地位于白城市南郊的白城市畜牧科学院牧草试验地内。属温带、大路性季风气候下的半干旱缺水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26.9mm,近几年降水量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122---303.9mm,其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8%以上,年蒸发量1300mm,是降水量的3倍多。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多风。春季升温迅速,干旱多风;夏季湿热,降雨集中;秋季降温快,霜来早,多晴天;冬季漫长,干燥寒冷。播种地块土壤为草甸土,ph7.8,地势平坦。

2供试品种来源

供试品种4个,由美国匹克(pickseed)公司引进,引入品种分别为8920MF、8925 MF、先驱者和超越紫花苜蓿,对照组为由吉林省农科院引入的公农1号紫花苜蓿。

3试验方法及观测指标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发,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于2001年5月8日播种,播种量为5kg/h,手撒条播,行距45cm,脚踩镇压。播后喷灌一次。播种7天苗基本出全,出苗后期每30天测株高,8月10日现蕾一开花期测定鲜草产量,样方面积11,3次重复,并将鲜草晒干测定干草产量和茎叶比。9月底,每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标志,清点株数,作越冬率观察。当年的田间管理为人工清理除杂草3次,再无其它特殊田间管理措施。

4结果及分析

4.1出苗率及苗期生长情况

播后第二天喷灌一次,3天后各苜蓿开始陆续出苗,7天苗都基本出齐,生长势各品种都较好,无显著差别。

4.2生长发育状况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期速度间差异较小,经SSR测试,差距不显著(a0.05)。由于2001年7、8月份基本上没有有效降雨,墒情较差,几个品种抗旱性表现的都较好,特别是公农1号苜蓿底部叶片只少量发黄。供试4个品种中只有8920有20%为多叶,其中7片叶的有3%,5片叶的有17%,其它品种未见多叶性状。

4.3产草量调查

2001年8月10日进行了测产。样方为11,3次重复,同时测产地段又灌了一次水,9月24日对二茬草进行了测产各品种两次的干草总产量见表1.供试的4个品种干草产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8920和8925的茎叶比最高,达0.67:1;其次为公农1号0.75:1;超越和先驱者为0.8:1.

4.4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性能调查

2002年6月24日对越冬性进行了调查,在供试5个品种中,只有公农1号苜蓿的越冬率超过了95%以上,而其它国外引进的4个品种越冬率均低于40%。具体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国外引进的4个品种越冬率低,不适于在本地区引种推广。2002年除调查越冬率外,对其它各项指标均未进行调查。

表1品种观测指标

备注:

(1)2001年9月10日株高为二茬草的高度。

(2)干草产量为播种当年头茬草与二茬草的两次总产草量。

5小结

(1)公农1号苜蓿越冬率略低于正常年份,主要原因可能与几年连续干旱有关,此方面问题有待以后继续观察研究。

(2)在干旱高寒地区种植苜蓿,最关键的是越冬问题。供试的5个品种从生长性能看无较大差别。但国外引进的4个品种的越冬率均低于40%。故以后在引种新苜蓿品种中应继续做好小区试验及中试工作,避免因越冬不良而造成草业生产中不应有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安国庆,刘志勇.高寒山区抗寒苜蓿引种筛选试验[J].草业科学,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