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办公室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办公室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条例是为了加强各院学生会与校学生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会各部门的发展,并参照《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章程》和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有关管理制度而制定。
第二章 流程安排
第二条 每学年进行一次,各学院自主选拔、推荐、报送,且一次报送不超过5位院会优秀学生干部。各推荐人员自己准备陈述词,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
第三条 由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组织推荐人员进行 面试,并通过面试产生确定各主席团单位及各中心提供岗位人员名单。
第四条 由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组织部红文,通知各挂职锻炼 学生到各部门报到,学习各种管理条例。
第五条 在挂职锻炼期间由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组织对挂职锻炼人员进行考查,考查分为两次进行。
第六条 在挂职锻炼末期进行工作总结座谈会,主席团成员对各挂 职人员进行现场评价打分,各挂职人员填写并上交《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自评表》、《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工作情况汇报表》及《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挡案表》,并将《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工作情况反馈表》交于各自所在部门部长和各中心主任填写,择日上交。
第七条 由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组织部对各打分表进行统计并交于主席团,由主席团确定挂职锻炼优秀干部并颁发证书,同时为所有挂职锻炼人员颁发聘书。
第三章 推荐要求
第八条 推荐报送的同学需工作积极,表现突出。
第九条 推荐报送的同学要求担任各院学生会副部长或副部长以上职务,并且为大二学生。
第十条 学院进行选拔的程序需民主公开,采取公开应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选拔。
第十一条 确定推荐人选后各院会需组织相应人员认真填写《南京林业大学学联系统学院学生会同学至校学生会挂职锻炼推荐表》,并上交至校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办公室。
第四章 考核方式
第十二条 参照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秘书处及纪检部对挂职锻炼人员参加各项活动出勤率的统计结果,并依照《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干部考核条例》给予一定表扬及惩罚。
第十三条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自评表评分标准:
1.工作态度 20分
2.工作状况 20分
3.人际关系 20分
4.表达能力 20分
5.自信程度 20分
第十四条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工作情况反馈表评分标准:
1.中心主任意见 40分
2.部门部长意见 30分
3.部门副部长意见 20分
4.部门干事意见 10分
第十五条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挂职人员优秀工作分子评分标准:
1.工作情况反馈表 35分
2.自评表 20分
3.各项活动出勤率 20分
4.工作总结 20分
5.其他 5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学生会每学年进行挂职锻炼活动。
第十七条 挂职锻炼的结果最终由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负责统计、公布。
第十五条 本章程如有某处与校学生联合会总章程相违背或抵触,一律遵照校学生联合会总章程。
第十八条 最终解释权归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主席团。
办公室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2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1、做好并安时完成20**年度的年检工作。按照《关于认真做好20**年全区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的通知》(宁事登字[20**]002号)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20**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通知》,对年检方式、提交的材料、年检时间等作了精心部署,严格年检,安时完成了年检工作,并以固事登字[20**]02号文件上报了年检工作总结。
2、把年检合格单位在宁夏机构编制网上进行了公告。按照自治区事业局年检文件通知要求,把年检结果以编办函的形式分别送达给法院、检察院、发改委、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单位)。进一步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的多方协作,联合监督管理。
3、做好并完成了事业单位日常登记换证工作。
4、做好“政务”、“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名称审核工作。一是参加了自治区编办2月17日举办的全区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培训班和8月20日召开的全区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应用普及工作会议。二是根据会议精神,对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工作,在**日报、**政府网站做了宣传报道工作。发了四期信息,被自治区机构编制网和中国机构编制网、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机构注册管理中心分别进行登载。三是印发了《关于尽快报送申请注册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的通知》。此项工作各单位正在报送中。四是建立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政务”网站,现已经在互联网上试开通运行。
5、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6、做好农村指导员和基层挂职锻炼工作。
7、完成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二、2010年工作要点
1、认真按照《条例》和《细则》规定,做好20**年的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和日常的管理工作。
2、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今后事业局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多方协作,形成合力;联合监管,共同把关”的措施,每年把年检结果以函的形式送达法院、检察院、司法、公安、工商、税务、财政、人劳局、人民银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协助监督管理,以便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事业单位唯一合法“身份证”、“通行证”的地位和作用。
3、积极主动和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争取创造条件,使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能够依法进行登记。
办公室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3
一、结对合作开展情况
2014年,我局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全市教育系统结对合作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各直属学校与合肥市教育系统的结对合作率达100%,结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市教育局及县市区教育局活动开展情况
1、市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38次,参与人数1665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6次,参与人数458人次。
2、区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3次,参与人数328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数67人次。
3、区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2次,参与人数435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5次,参与人数112人次。
4、区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5次,参与人数667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数78人次。
5、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2次,参与人数825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4次,参与人数95人次。
6、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5次,参与人数696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2次,参与人数80人次。
7、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数33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1次,参与人数50人次。
8、市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7次,参与人数38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1次,参与人数30人次。
9、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7次,参与人数50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1次,参与人数60人次。
(二)全市结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活动3200次,参与人数7800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950次,参与人数12000人次。
2、干部挂职120人次。其中,2014年干部挂职40人次。
3、教师互派2500人次。其中,2014年教师互派1200人次
4、教学管理培训560次,计8580人次。其中,2014年教学管理培训180次,计3200人次。
5、参观考察420次,计7300人次。其中,2014年参观考察130次,计2800人次。
6、网上师生交流158000人次。其中,2014年网上师生交流60000人次。
7、开展校长论坛320次,计1200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校长论坛112次,计5400人次。
8、夏令营、联考128次,计58800人次。其中,2014年夏令营、联考57次,计27000人次。
二、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深化结对合肥教育工作,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工作举措,以实施“一十百千万”教育结对工程为抓手,积极运作,进一步开创教育结对工作新局面。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深层结对,效果明显,有力促进了《市与合肥市教育结对合作框架协议》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2、建立体系,保障运行。根据《对接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我们与合肥市教育局建立了结对组织体系。两局成立了结对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沟通、监督、激励和服务运作机制。在整体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会议主题,研究结对合作重大事宜,协调推进结对合作;建立相应人员参加的协调制度,协调结对合作的进展;设置日常工作办公室,处理结对合作的日常工作;建立部门衔接制度,具体组织和落实有关结对合作项目。
3、创新机制,促进结对。一是建立完善推进制度,积极落实结对任务,科学规划,思路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形式多样、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对活动。二是建立完善月报制度,各单位每月按时将结对合肥教育工作事项、小结等报市教育局办公室。三是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局对各单位该项工作进行专项考评,对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没有进展或无实际效果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4、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今年年初,我局再次召开了加快推进与合肥教育系统结对合作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地各校要深化结对工作,明确工作原则、制定详细的结对合作内容、商讨结对方式等。
5、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在实际结对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一十百千万”工程开展结对。在内容上突出五项结对,即目标规划、办学理念、质量提高、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五项结对。以合肥先进教育水平为标杆,以学校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为依据,制定好合作发展项目、合作的模式、实施的形式,通过联席会议、合作论坛、人员交流、网站共建、师资培训、学生实践、教育考察或观摩、师生结对等合作方式,促进教育发展、教育管理、教育督导与评估、财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德育工作、课堂教学、班级管理、高中考备考等全方位的结对。以实现我市学校的综合水平、校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提高。
三、取得成效
1、在结对学校先进办学思想的积极影响下,我市结对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办学目标,加快规范化学校的创建进程。
2、结对学习,激活我市结对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结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结对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3、充分发挥了名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邀请专家名师为我市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市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有效提高我市教育教学水平。
5、在对方学校的精心指导下,我市结对学校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工作作风和学习风气有明显好转。
6、结对学习使我市的广大教师深知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教学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有待加强;明白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只有多学习、多探索、多积累,积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方可为之。
四、存在问题
通过结对工作的开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推进两市结对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需要强力推进。三年多来,可以说结对工作成效明显,问题也有:
一是时间短,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由于两地相距较远,学校结对人员面对面合作交流次数少,时间短,教育教学合作大多停留在观摩学习表层上。
二是覆盖面不广的问题。由于经费问题,互派互挂不能很好地落实,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学习的机会,仅靠几个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覆盖面和实效性都不大。
三是结对工作主题单一的问题。大多结对工作都是围绕学科教学问题开展活动,很少涉及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方面的问题。这对结对工作长久开展不利。
四是经验不足问题。结对合作涉及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希望能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
五、深化结对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加强两市教育结对,推动双方教育合作,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结对合作制度,不断拓展两市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合作实效。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加强领导互访和信息交流。除召开领导联席会议外,两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尽可能抽出一定的时间,互相走动,增进了解和友谊,在两市结对合作重大间题上形成共识和决策,以便更好地推动结对合作工作。各学校要制定推进方案,明确今后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质量,管理质态,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教师施教能力提升以及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办学特色打造等方面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和工作措施,确保结对工作的扎实开展,确保结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明显提升,管理能力有明显增强,办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二,继续强化指导。做好对结对学校的指导工作,及时总结过去取得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形成特色的学校,要从中提炼具有创新性的成功做法,及时组织观摩学习,在观摩学习中借鉴经验,放大效应。
第三,继续强化考评。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完善配套考核机制,对照考评细则要求,认真落实年度考评。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没有明显进展的学校和个人落实惩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研究和落实从根本上解决涉及学校结对工作的突出问题,并将结对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实现结对工作常态化。
第四、继续深化结对。
1、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上,继续通过校长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使我市学校干部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管理上得到提高和锻炼,以提升我市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2、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继续通过开展顶岗支教、一对一、送课到校以及建立联合教研组等形式,切实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在优化办学特色上,继续通过结对合作,加强我市学校的特色建设,使我市学校在校园文化、现代学校管理、教改教研、科技体艺、学科特色等方面逐步彰显办学特色。指导我市中职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形成每个中职学校建设一个以上特色专业。
办公室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4
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
一、务实创新争先干事
回顾上半年工作,主要着力点及其成效是:
1、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和各项责任制要求,系统提出了涉及本局的16类56项分工抓落实意见,并跟踪督查和严格考核。
2、稳定工业大局。改进和落实全市工业部门、乡镇经济目标责任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水泥产业景气度低、化工产业增势趋缓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工业经济“时间过半、完成指标过半”的预定目标。原创:
从工业总量上看,整体运行“高”开稳走。相对于去年初“低开”局面,市今年工业产值首月增幅升至19%,之后几个月则稳定在25%至30%区间。前5个月,全市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7%,完成年计划的41%,其中“六六”产业产值36亿元,增长3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支撑作用日益突出。规模企业产值增幅从年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月回升,至5月底已经持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延续小幅提升势头。
从“2+6”产业看,特色拉动作用显著。新增长点多于缓冲性因素,特别是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发力,1至5月累计增长率从高到低分别是:绿色食品59%;皮革塑料54%;新型电光源52%;机电43%;羽毛球38%;纺织服装33%;竹木加工27%;消防器材23%。三友电子、江变公司、消防设备、江纺公司、华顿服饰、恒亮蜂产品、航宇文体等重点骨干企业增势不减,欧派装饰、三棱塑胶、健康食品、西本木业等新兴骨干企业强劲增长。
从镇域工业上看,你追我赶有序竞争。到5月底止,全市14个工业乡镇(街道)产值已突破10亿元的有贺村镇和虎山街道,已达到5亿元以上的有上余镇和清湖镇,已完成亿元以上的有淤头镇和峡口镇等7个乡镇,凸现各地加快发展工业的动力足、成效大。
从规模企业用电看,电力供求矛盾平缓。今年以来,相对于前几年电力对产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明显减弱,1至5月累计用电357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
3、有序推进项目。
掌握全盘情况。年初即置备全市工业项目、项目用地、项目融资、用工需求等“4个本子”,并追踪其实施进度或动态变化。经向上争取,我市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1个(三友公司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原创:年产7000万支的10条t5型节能灯管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同时列入衢州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新建项目20个。继去年虎山集团项目申报国债资金之后,红火集团项目有望获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
推进势头良好。1—5月,全市工业在建项目227个,投资额10.53.亿元,增长80.6%,完成年计划的52.6%,其中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已有40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0%,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金龙公司年产300万套缝纫机梭床、顺泰化工公司年产3500吨压力容器、科力汽配公司年产8万套汽车制动阀、自动化仪表厂出口精制木制品、华艺服饰公司年产100万件服装电脑锈花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六六”产业成为工业投入的主力军,完成投资额7.47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额的71%。“310”重点技改项目中,江化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项目当年计划投资6470万元,1至5月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虎山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动工时间未定,主要是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资金状况。另外,红火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铁路专用线预计6月底开通。
规范项目管理。去年底我市出台的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协调制度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已组织预审项目73个,原则同意落地项目66个,总投资10.88亿元,有7个项目因选址、环保等原因未获通过,发挥了“引导投资行为、规范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改善项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作用。
创新服务机制。经积极筹备,正式设立“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搭建项目服务平台,深化项目系统服务,集聚项目服务人才,着重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实务支持,充当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的“铺路石”。
排解发展难题。精心组织“项目服务月”活动,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兵分10路上门走访“2+6+x”产业、百余家规模工业企业,问卷征集、汇总梳理、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企业各类发展难题个。对水泥企业近期重现的运输难题以《紧急情况反映》形式双向报送市政府和衢州经委。
4、提升拓展平台。前5个月,“两区”基础设施投入3989万元,新入园企业41家,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70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组织开展我市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基本情况和“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查,确切掌握2006年现规划范围可开发土地面积和乡镇工业区块可利用土地面积,并围绕“强化平台支撑力度,逐步形成“2+5”的总体空间布局,即两个省级开发区、五个市级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10.7万亩,满足我市今后20年工业发展平台需要”加强对接与协调。
5、不遗余力招商。强化考核,全员参与,1—5月我局已上报(数)新招商引资项目20个,到位市外资金4000万元。局领导带头创意谋划,年初至今已提出重大前期项目建议30个。经积极推动,我市加强利用外资工作,首次实行单项责任考核,并已推出江山市2006年利用外资项目(中英文对照文本)37个,分类指导,全力推介。上半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注册资本万美元,全市实际到位外资万美元。
6、充分重视商贸。前5个月,全市外贸自营出口1950万美元,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39%,骨干企业出口规模扩大,特色产业出口亮点频现。我市被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精品商厦完成整体设计和招商包装,前不久赴宁波、义乌推介。省级龙头企业——左邻右舍便利有限公司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选址已定,需要协调事宜经我局转报市政府后已有抄告意见。“千镇连锁超市”工程走在衢州市前列,全市已建有乡镇连锁超市或村便利店百家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成品油调价后的市场稳定。农村散泥市场开发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强有力打击私屠滥宰和“瘦肉精”行为,稳定部分乡镇定点屠宰管理秩序,市区肉品4月1日起实施“市场准入制”。民爆物资配送市场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7、综合协调服务。
积极建言献策。衢州“两会”期间我局代表提出的“发挥‘科工会’作用、推动产学研联合”建议,得到厉书记的重要批示。相继提出的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建议;创建风林、大桥制造业基地和虎山、双塔特色产业区块建议;淤头小企业创业基地若干建议意见等,均受到市领导的充分重视。
充实规划内容。从形势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我局去年拟定的除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以外的江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商贸业、开放型经济、互通口(江郎、四都)、生态工业、散装水泥发展等7个发展规划。
推动产业进步。组织召开我市机电产业工作会议暨中国机电信息网站开通仪式,以及变压器、开关生产企业发展研讨会。牵头完成《江山市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查报告》,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作“立足科学发展,推动技改创新”的书面发言。深入皮革注塑企业调研,着手制定发展规划和组建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石灰窑整治实施方案。推动和指导企业开展节能和清洁生产。
聚焦企业关注。及时组织申报并兑现2005年度“市长特别奖”(18家企业获奖)和出口补贴、退税等政策。向全市社会各界赠发千册《江山市涉企政策汇编》。指导我市4家企业编制《商业计划书》,参加衢州市(上海)融资洽谈会,同时组织36个工业项目企业参加我市融资推介会。组织申报(年审)企业“创业绿卡”。
坚持开放兼容。以协办全省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为契机,推动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经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省有机产品生态试点县,并承办衢州片认证培训班。积极申报商务部“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强化服务本领。开通网上“对话平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开启干部“互动学习年”(共设11课),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各抒己见出新招。输送局领导赴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办公室挂职锻炼。
二、只争朝夕狠抓落实
1、经常“回头看”。
对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和部门责任要求,逐项检查,侧重对经济运行、项目推进、平台构建、招商引资等进行跟踪、督查、协调和服务,确保达到或超过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发展目标。原创:
2、坚持规划指导。
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由经贸局牵头的江山市工业发展规划、中北部工业经济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皮革注塑、城市商业网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等6个新规划的制定。
3、确保走稳走强。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握我市经贸运行态势,确保走稳走强,并加快产业发展预测应对机制建设。重在整合兑现,发挥我市“工业30条”等政策的激励效应和引导作用。指导成立江山市皮革注塑行业协会,并推动其实质性运作。及早谋划和明晰下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4、推进项目建设。
新老项目“两手抓”。多方面保障以“310”为核心的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按计划实施,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增强工业项目投资审议协调制度的可操作性,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早摸排和深度开发2007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企业信息化、资源综合利用等新的亮点项目。发挥“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平台作用,着力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前期实务支持,充实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
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捕捉最新招商信息,强力推进产业招商,紧盯在谈意向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支持,注重“扶上马、送一程”。组团参加浙洽会(已参会)、厦洽会等省(境)内外投资洽谈会,沟通联系我市海内外同乡联谊会,力求我市利用内、外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5、优化发展空间。
勾划“大”平台框架。结合我市工业布局规划编制,深化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工业熟地和待开发土地情况,包括各区块的用地潜力、产业布局、政策配套、准入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模式(如民企或部门单位建设标准厂房)等政策建议。
利用“小”平台空间。着力完善和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平岗山——已入选省第二批、十里牌——已申报省第三批),使其成为加速企业成长的摇篮和集聚平台。
6、提升商贸服务。
强化“政策引导、规划布局、招商推进”。及早出台我市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含特色街扶持政策),以及“千镇连锁工程”补充意见。突出抓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探索编制《城市社区服务型经济产业目录》,促进城市经济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突出抓好精品商厦推介招商和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开工建设。
壮大出口主体队伍,扩大出口大户业绩。力争全年外贸自营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
继续推进“放心工程”,顺应新形势要求。年内实现“千镇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要增至200家,其中进学校6家。开展“放心肉”进店堂、进学校活动。继续推进省有机产品生态县试点工作,加快我市认证步伐。力争成为我省“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7、优化要素配置。
(1)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引导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拟组织我市400多家企业参加衢州“科工会”产学研项目对接,全程跟踪,务求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创业素质工程”,选送参加衢州工商管理研修班,组织培训企业中层骨干60名。
(2)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组织实施我市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和50家重点微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各级工业项目融资推介会。主动争取2006年度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外贸发展基金向欠发达地区(我市)的倾斜。原创:
(3)运用部门职能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密切关注事关经济运行的成品油、运力、用工等阶段性、结构性因素,制定并落实我市2006年有序用电预案,加强综合协调。积极探索机电产业联合做强和校企合作办学等有效途径。
8、发展生态工业
淘汰落后生产,加快产业提升。推进实施2006年我市水泥机立窑拆除和石煤烧石灰窑关停,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整治计划。加快农村水泥散装化步伐。
9、参与“四城联创”。
全面完成经贸局职责范围文明建设、城市园林、旅游城市、爱国卫生等工作,并支持和配合所在社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