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产品研发 系统解决方案 集成产品开发(IP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56-02

一、国内企业产品研发的现状和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五万亿美元的机电产业,但国内相当一部份机电企业还存在着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不高、质量不高的问题。原机械工业部剐部长项南在澳大利亚的内燃机展览会上看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柴油机放在台子上,底下铺着红色的地毯。柴油机开动时,声音非常柔和。而我国一些企业的柴油机,放在展厅的水泥地上,周围还要铺上木屑,那是因为漏油太多,会把地上弄脏。同样马力柴油机,卖价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以上现象表明国内一些行业和企业的普遍情况,产品研发的薄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且,国内企业产品研发的薄弱不仅是单一环节的薄弱,而是从核心技术、零部件、产品平台到最终产品整个链条都薄弱,当然越是到底层(如核心技术)越薄弱。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营销和研发就是马车的两个轮子。我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认识了市场,认识了竞争,认识了营销的重要性,给企业这架马车装上了一个不错的“营销”轮子。浙江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几乎都是做营销出身的,笔者本人也是。但“研发”轮子依然是那么的弱小,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业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或陷入困境。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从方太企业为方太油烟机配套的开关上便可以看出。二是推出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可靠性差,性能不高。三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现在,应该说国内绝大多数技术型和制造型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研发了r。笔者了解的一些企业,不惜重金聘请高级专家,也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研究院、实验室,但效果都不明显。

为什么企业几个小时,几个技术人员便能搞定很多事,但人越多,反而效果越不如前了呢?笔者认为重视研发只是改变企业研发弱势的前提,除了硬件投入,企业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说,是否存在一个好的机制,让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客户信息、迅速有效地协同开发、严谨地控制质量,最终把产品成功推向市场是关键。

二、IPD――系统性的研发管理解决方案

我们舜韵电子是方太的核心供应商。是与方太一起成长起来的企业。笔者亲身体会了方太在从一个小企业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瓶颈。方太推出新品的速度逐渐减慢,直至2002年,整年几乎没有新产品问市。方太自从2003年导人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Development)以来,在推出产品的适应性、及时性、质量等方面所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底,方太同时在线产品开发项目为43个(2003年同期不到15个),而研发人员增加不到20%。2004年项目按时完成率为80%,平均研发周期比2003年缩短了近50%。方太的实践显示了IPD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IPD究竟是什么呢?是否就是除了硬件投入之外,一个好的机制呢?以下是笔者了解到的IPD的精髓。

1.明确和前瞻性的研发规划。研发战略和规划是公司战略在市场和产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公司对产品机遇的战略性认识,包括产品战略愿景、产品平台战略及规划、产品线战略及规划、具体产品的开发计划四个层次。国内一些企业一般会有一个远大的产品发展目标。也制定具体的产品开发计划,但很少在产品平台战略和产品线规划上下功夫,缺乏明确和前瞻性的产品平台规划和产品线规划,产品开发就失去了路线图,产品开发人员就会无章可循,他们会在不知该产品在公司未来规划中所处位置的情况下,定义和开发产品。其结果是,各个产品相互拼凑,不能形成一条一体化的产品线。而企业由于不能按恰当顺序开发并投放新产品,往往错失良机。

2.部门协作。产品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几乎需要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参与进去。也正是在各职能部门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带来了部门协作和协调困难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国内企业,不管他们在组织方式上是采用项目结构、职能结构还是矩阵结构。如何创造一个畅通的协作氛围呢?首先,各部门对产品开发的成功标准要达成一致的认识。不能技术部门认为只要产品顺利转入中试就成功了,制造部门理解的成功则是产品制造流程和工艺的稳定,而市场部门则关注的产品何时上市、销量如何。各部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一致的目标是带来跨部门协作困难的根源之一。同时,产品开发不能被认为只是研发部门的事,其它部门只是义务配合一下,这与产品开发活动的本质就相差太远了。其次,在项目运作层面设立有效的运作原则和机制。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采用项目组的方式来负责产品开发。但是,真正有责有权、运作高效的项目组少之又少。更多的情况是,项目经理的角色更象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记录人员和协调人员,而不是领导者,项目组并不是真正的跨部门小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比开发组多,责任的划分模糊,项目成员对职能部门的忠诚远远超过对公司或项目的忠心程度,造成决策的狭隘性和低效。一旦出了问题,部门之问就相互抱怨及推诿责任,备忘录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市场部认为…,”“工程部的看法是…”,“生产部觉得…”。另外,跨部门协作的好也来自于文化的支持。很多公司习惯于做事情各自为政,本位主义和较严重,属于跨部门协作的“土壤”不良。

3.有效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包括产品质量管理。很多公司制定了产品开发流程,但它们的流程只是一些功能流程(如硬件开发流程、测试流程)的集合。而缺乏一个联合了所有的职能部门的集成的总体流程,这就象作战时缺乏总体的“作战地图”和“作战方案”,导致项目组如何开展工作,各部门如何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部署和安排,只能到时候各行其是。IPD的流程层次清晰、严谨规范、具体细化、操作性强,避免了产品开发流程在“部门墙”林立的情景下运行艰难、接口不畅、漏洞百出。

国内企业研发流程的另外一个典型问题是,在产品开发前的阶段,除了技术部门以外,测试、制造、维护、财务,甚至市场部门很少参与,导致产品开发偏重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IPD流程对产品的可制造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考虑提前而充分,这样产品开发后面的阶段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修改前期考虑不周的错误,甚至要重新设计。尤其是产品质量管理,IPD在源头上,准确、清晰(如客户需求)、完整(如可靠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地定义产品需求,在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上,流程规范、科学,有完整、明确的测试计划和技术评审计划,有效地保证了质量。

4.重视技术积累及平台建设。谈到技术,一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确实,绝大多数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由于没有长期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普遍没有核心技术。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支持产品开发的技术体系缺乏积累和系统性的建设。国内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发通信系统已经十多年时间,但每一代产品开发都是对前一代产品的否定,没有继承性,缺乏技术积累,直接影响了新一代通信系统的稳定和推向市场的时间。不仅在技术上需要积累和共享,元器件、部件、组件也需要通过标准化、通用化来共享。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在进行器件归一化工作时,发现在公司各种型号的产品中,100欧姆的电阻竞达12种之多。经过分析,最后归并为4种。

5.有效的研发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措施。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是困扰着企业的难题。由于研发工作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对研发工作和研发人员的评价确实是比较困难。比如说要考核产品的市场效益,研发人员会说课题又不是我选的,怎能怪我?再如考核计划完成率和错误率,往往越难的项目计划完成率越低、错误也越多,而项目组人员越是辛苦。结果他们的考核却越低,这不是“鞭打快牛”吗?那谁还愿意去做高难度而重要的项目。于是,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在结果和过程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摇摆,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工艺产品;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表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这样,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就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提升这一“链条”的价值可以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还能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更多富有较高价值的产品。工艺产品开发过程极为复杂,在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绩效提升等方面均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工艺产品开发的失败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在工艺产品开发过程中,关键任务是对不同阶段的风险予以识别和有效防范,充分发挥其增值服务功能,把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引入到工艺产品开发过程中,降低和控制工艺产品开发的风险。

一、工艺产品开发的内部审计目标与程序

在工艺产品开发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一般要借助专家力量,以独立视野对工艺产品的开发过程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量化打分之后,预测和评价其风险水平,为管理层采取风险防范策略提供必要的帮助,最大限度降低工艺产品开发失败的概率。

(一)工艺产品开发内部审计的目标

(1)总目标。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指的是工艺产品开发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借助必要的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针对工艺产品开发程序和有关决策的妥当性、工艺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进行综合评判。(2)具体目标。工艺产品开发内部审计的具体目标的界定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好的收集信息、发现更为客观的审计证据,在界定过程中,需要按照审计对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在实际操作中,工艺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将具体目标进一步分解为程序目标与一般目标。(3)程序目标。工艺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之程序目标应按照审计对象的产品开发特定程序进行设定。而在设定相关程序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属性特征、工艺产品开发项目之推进进度、工艺产品开发项目的整体开发效果以及所耗费的资源等。(4)一般目标。一般目标适合对工艺产品开发程序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满足以下特征:第一,方案合理性。这一目标的设定需要对工艺产品开发人员选择的开发总体方案和细化方案之合理程度进行评判,以便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第二,总体合理性。这一目标是内部审计人员按照获得的信息,在整体上判断与评价审计对象的工艺产品开发程序和产品开发风险管理效果。第三,目标合理性。这一目标指的是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工艺产品市场环境,充分考虑工艺产品开发过程中制定的有关目标的合理性。

(二)工艺产品开发内部审计的程序

(1)对工艺产品开发战术计划进行的内部审计。唯有完善的产品开发计划才能促使企业发现合适的产品开发对象、确定正确的开发方案,对工艺产品开发实践产生积极指导作用。(2)对工艺产品开发进行组织层面的内部审计。实际操作中,对工艺产品开发组织层次进行内部审计关联到较多层面,并从战略层面考虑和审视相关问题。这有可能与成本效益原则相背离,并降低工作量和避免重复工作。(3)对工艺产品开发的项目层次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为了有效开展工作并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对工艺产品开发进行全面监督与审核,并按照工艺产品开发项目层次的相关工作程序,对工艺产品生产和营销策略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4)制定审计计划。在工艺产品开发风险内部审计的初始阶段,需要制定工艺产品开发风险内部审计的整体规划,提出整体审计方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工艺产品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此,工艺产品开发风险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为此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与战略规划。(5)构建工艺产品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标准之科学性决定了工艺产品开发风险内部审计实践的现实效果。因此,所借助的评价标淮一定要科学可靠,并以此为基础去发现其中隐藏的风险,使之能够降低到合理的水平。(6)对工艺产品开发实践进行顶层设计与战略审计。战略层次作为工艺产品开发的最高层次,当管理人员对这一层次进行决策时,也就决定了工艺产品开发方案的最终选择,该层次的风险便是决策风险。

二、工艺产品开发的风险识别

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会持续不断的推出新的工艺产品,以此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持续认可。一般来说,从产品衰退环节至工艺产品的开发环节成为工艺产品的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工艺产品开发会对企业收益产生一定影响甚至风险,因此,将其称为工艺产品开发风险。

(一)工艺产品开发项目与管理风险

经统计调查,针对工艺产品开发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业务性极强的专项审计工作。在从事工艺产品开发的企业完成工艺产品开发之投资决策后,一般会开始工艺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通常情况下,这类企业会把工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作为一个特殊的任务加以管理。同其他项目类似,工艺产品开发工作会受到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时间的长短、资金的多少、质量品质的高低。因此,对工艺产品开发加以管理时,最重要的目标便是考虑这些限制因素,使其彼此协调,获得工艺产品开发的最佳平衡点。即管理效果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工艺产品开发工作完成的效果,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直接收益,这就是管理风险。比如,201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工艺产品设计公司的一名员工提出了一项会说话的工艺产品的开发设想,该设想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公司管理人员的嘲笑。在向上级报计划时,终因“不可理解”而遭到拒绝。但是,该工艺产品的设计者辞职后得到了另一家公司(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高达三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使得这项“不可理解”的设计终于研制成功,这让该公司获得了数以千万计的收益。该设计者原来的公司终因没能把握住这一商机而节节败退。

(二)工艺产品衰退与过时风险

工艺产品衰退与过时风险指的是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在技术进步、政府政策与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由饱含兴趣转为衰减,而这就会使得企业收益由此而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倘若企业一直延续之前的产品开发模式,不对其进行变革,未能改进现有产品与开发工艺,就会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让之前的“老产品”的销量出现衰退甚至过时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国家与消费者之利益,通常会借助补贴、增税、减税以及制订附加法规的措施对过时工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加以限制,以此激励工艺产品不断进行开发。但是,即便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诉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对从事工艺产品开发的企业来说是需要认真面对的挑战。

(三)工艺产品开发投资与决策风险

当从事工艺产品开发的企业发现自身面临十分明显的产品衰退与过时风险时,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就会对现有工艺产品以及开发过程进行改进。而改进现有工艺产品或者开发出更多的新的工艺产品就需要对其予以投资。工艺产品开发投资和其他资本投资类似,决策之成功与否会极大影响从事工艺产品开发企业的现实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和工艺产品开发之投资决策风险相关的关键问题为工艺产品开发投资决策所设定的假设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等。当工艺产品开发投资决策所采用的假定缺乏事实依据与科学基础,就极有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果,当决策采用的数据属于二手资料或者是已经过时的数据时,也会因此而出现错误的决策结果,这会让从事工艺产品开发的企业在工艺产品开发投资决策阶段面临风险。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年来工艺新产品开发投资的成功率仅为20%左右。工艺产品开发之所以失败较多,是因为其投资与决策中存在较大风险。比如,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外竞争对手抢先进入到国内市场,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加快在我国市场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部分工艺产品开发企业未能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使得很多工艺产品在开发阶段就处于劣势;加之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以及市场趋于分散,导致工艺产品只能面向范围更小的目标市场。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工艺产品开发的内部审计策略

从事工艺产品开发的企业进行工艺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内部审计实践不但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还能让更多具有较高职业敏感度和风险辨别能力的审计人员参与其中,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献计献策,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企业在工艺产品开发中可能遭遇的风险。为此,需要以风险管理为视角,同步专项审计与内部审计、及时更新审计观念与审计视角并创新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为工艺产品开发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信息。

(一)同步专项审计与内部审计

为了提升工艺产品开发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实践中,以成果为导向、依据项目模块划分不同的内部审计小组,然后将不同专题视作主线贯穿到审计实践中,让专项审计与内部审计保持同步,覆盖工艺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工艺产品开发的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开拓性和探索性,在审计实践中应不断创新审计模式,加快创新步伐,让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在工艺产品持续跟进和机制革新基础上,让工艺产品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专业化、制度化结合在一起,以便能够及时补充与完善工艺产品开发的知识库。为此,需要制定内部审计方案,以达到审计专业化建设与审计项目的有效融合。

(二)及时更新审计观念与审计视角

工艺产品属于新生事物,在对其进行开发过程中进行内部审计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加之其具有高成长性与高估值的属性。所以,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需要在高度关注风险的过程中,及时更新审计观念与审计视角,不断突破传统审计框架,以创新的思想、发展的思路、开放的态度,对内部审视工作进行全面审视,以便能够在对工艺产品的发展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与此同时,还应以风险管理为视角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让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始终保持系统性和前瞻性,让审计人员以较为缜密和前沿的审计思维,实时跟进审计业务的推进,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对工艺产品开发风险的预防与警示作用。

(三)创新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

工艺产品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以风险管理为视角对工艺产品开发进行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就审计技术来说,应充分借助现代经济计量学和数理统计学以及价值工程学等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方法与手段方面,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网络化和非现场监控以及多维度分析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等专门技术方法,更为广泛、客观的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便借此和审计对象之间进行紧密沟通。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工艺产品开发进行审计调查时,可以借助已有的专业知识创建内部审计模型,覆盖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为工艺产品的内部审计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高睿.对创新型产品审计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7(4):56-58.

[2]关越.论产品开发风险管理中的审计问题[J].华商,2016(12):78-80.

[3]徐斌兵,等.新产品开发风险审计评价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6(6):58-59.

[4]梁江东.浅谈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与内部审计[J].商业研究,2016(3):22-24.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则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所用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概括为下述四大类型。

1、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教授提出,他们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设计的一般模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技术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制定的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进程模式,基本上沿用了德国标准VDI2221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许多设计学者在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时还借鉴和引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2)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3)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应用归纳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设计目标,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由于每个设计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亦存在差异。下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1.1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描述“产品解”,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解。

1.2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将设计划分成辅助方法和信息交换两个方面,利用Nijssen信息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图形符号、具有内容丰富的语义模型结构、可以描述集成条件、可以划分约束类型、可以实现关系间的任意结合等特点,将设计方法解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设计过程中不同抽象层间信息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文献[11]将语义设计网作为设计工具,在其开发的活性语义设计网ASK中,采用结点和线条组成的网络描述设计,结点表示元件化的单元(如设计任务、功能、构件或加工设备等),线条用以调整和定义结点间不同的语义关系,由此为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结果预先建立模型,使早期设计要求的定义到每一个结构的具体描述均可由关系间的定义表达,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1.3“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

将方案的“构思”具体描述为:根据合适的功能结构,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结构中的分功能由“结构元素”实现,并将“结构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述所有的“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再定量地描述所有“结构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结构示意图。Ro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结构元素(KE)”、“功能结构元素(FKE)”、“联接结构元素(VKE)”、“结构零件(KT)”、“结构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述结构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若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述,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从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将明确了设计任务后的设计工作分为三步:1)获取功能和功能结构(简称为“功能”);2)寻找效应(简称为“效应”);3)寻找结构(简称为“构形规则”)。并用下述四种策略描述机械产品构思阶段的工作流程:策略1:分别考虑“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因此,可以在各个工作步骤中分别创建变型方案,由此产生广泛的原理解谱。策略2:“效应”与“构形规则”(包括设计者创建的规则)关联,单独考虑功能(通常与设计任务相关)。此时,辨别典型的构形规则及其所属效应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产生的方案谱远远少于策略1的方案谱。策略3:“功能”、“效应”、“构形规则”三者密切相关。适用于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间没有选择余地、具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超小型机械、特大型机械、价值高的功能零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零部件等等。策略4:针对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化求解。该策略从已有的零件出发,通过零件间不同的排序和连接,获得预期功能。

1.4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Kotaetal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行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1.5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2、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述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能够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生产能力、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的可调整性,由此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成本。Feldmann将描述设计任务的功能化产品结构分为四层,(1)产品(2)功能组成(3)主要功能组件(4)功能元件。并采用面向应用的结构化特征目录,对功能元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同时研制出适合于产品开发早期和设计初期使用的工具软件STRAT。

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有新型解的专用功能只是少数,因此,在专用机械设计中采用功能化的产品结构,对于评价专用机械的设计、制造风险十分有利。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联接和配合部),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CAD技术,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并利用专家知识和C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以设计为目录作为选择变异机械结构的工具,提出将设计的解元素进行完整的、结构化的编排,形成解集设计目录。并在解集设计目录中列出评论每一个解的附加信息,非常有利于设计工程师选择解元素。

根据机械零部件的联接特征,将其归纳成四种类型:1)元件间直接定位,并具有自调整性的部件;2)结构上具有共性的组合件;3)具有嵌套式结构及嵌套式元件的联接;4)具有模块化结构和模块化元件的联接。并采用准符号表示典型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规则,由此实现元件间联接的算法化和概念的可视化。

在进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中,用“功能建立”模块对功能进行分解,并规定功能分解的最佳“粒化”程度是功能与机构型式的一一对应。“结构建立”模块则作为功能解的选择对象以便于实现映射算法。

3、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产品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量和决策,完成机构的型、数综合。欲实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研究知识的自动获取、表达、集成、协调、管理和使用。为此,国内外设计学者针对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知识的自动化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下述几种。

3.1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简称功能元)将机构进行分类,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元和机构类别,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利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自然选择和有性繁殖使生物体得以演化的原理,在机构方案设计中,运用网络图论方法将机构的结构表达为拓扑图,再通过编码技术,把机构的结构和性能转化为个体染色体的二进制数串,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适应值,运用生物进化理论控制繁殖机制,通过选择、交叉、突然变异等手段,淘汰适应值低的不适应个体,以极快的进化过程得到适应性最优的个体,即最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构方案。

3.2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述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合,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在研制复杂产品方案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MDSS中,将规则、框架、过程和神经网络等知识表示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设计中不同类型知识的描述。将多种单一的知识表达方法(规则、框架和过程),按面向对象的编程原则,用框架的槽表示对象的属性,用规则表示对象的动态特征,用过程表示知识的处理,组成一种混合型的知识表达型式,并成功地研制出“面向对象的数控龙门铣床变速箱方案设计智能系统GBCDIS”和“变速箱结构设计专家系统GBSDES”。

3.3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

在联轴器的CAD系统中,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NEXPERT-OBJECT,借助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为设计者进行联轴器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广泛且可靠的设计方法谱。则利用NEXPERT描述直线导轨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识进行设计的内容,由此寻求出基于知识的解,并开发出直线导轨设计专家系统。

3.4设计目录法

构造了“功能模块”、“功能元解”和“机构组”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并将这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作为机械传动原理方案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库和开发设计的辅助工具。

3.5基于实例的方法

在研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采用基本谓词描述设计要求、设计条件和选取的方案,用框架结构描述“工程实例”和各种“概念实体”,通过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产生候选解来配匹产品的设计要求。

4、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理论,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

在利用数学系统理论的同时,考虑了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学VDI2221,研制出适合于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MUSE。

在进行自动取款机设计时,把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概括为“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三个阶段,并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CAD尖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1)产品规划—构思产品。其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外部特性,如色彩、形状、表面质量、人机工程等等,并将最初的设想用CAD立体模型表示出,建立能够体现整个产品外形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建立,借助于数据帽和三维鼠标,用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这一环境中,并且能够迅速地生成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立体模型是检测外部形状效果的依据,也是几何图形显示设计变量的依据,同时还是开发过程中各类分析的基础。2)开发—设计产品。该阶段主要根据“系统合成”原理,在立体模型上配置和集成解元素,解元素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基本元素,如螺栓、轴或轮毂联接等;也可以是复合元素,如机、电、电子部件、控制技术或软件组成的传动系统;还可以是要求、特性、形状等等。将实现功能的关键性解元素配置到立体模型上之后,即可对产品的配置(设计模型中解元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产品配置分析是综合“产品规划”和“开发”结果的重要手段。3)生产规划—加工和装配产品。在这一阶段中,主要论述了装配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提出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解元素在相应位置的装配过程,即通过虚拟装配模型揭示造形和装配间的关系,由此发现难点和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为将CAD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的三个阶段,可以使设计过程的综合与分析在“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中连续地交替进行。因此,可以较早地发现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使产品在开发进程中不断地细化和完善。

我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重点研究了按时序合成的机构组合方案设计专家系统,并借助于具有高性能图形和交换处理能力的OpenGL技术,在三维环境中从各个角度对专家系统设计出的方案进行观察,如运动中机构间的衔接状况是否产生冲突等等。

将构造标准模块、产品整体构造及其制造工艺和使用说明的拟订(见图1)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建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快速成型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表达与神经网络(应用于各个阶段求解过程需要的场合)结合应用。指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应尽可能地将多媒体图形处理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例如三维图形(立体模型)代替装配、拆卸和设计联接件时所需的立体结构想象力等等。

利用智能型CAD系统SIGRAPH-DESIGN作为开发平台,将产品的开发过程分为概念设计、装配设计和零件设计,并以变量设计技术为基础,建立了胶印机凸轮连杆机构的概念模型。从文献介绍的研究工作看,其概念模型是在确定了机构型、数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软件SIGRAPH-DESIGN提供的变量设计功能,使原理图随着机构的结构参数变化而变化,并将概念模型的参数传递给下一级的装配模型、零件设计。

5、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使设计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视具有某种功能的实现为一个结构模块,通过结构模块的组合,实现产品的方案设计。对于特定种类的机械产品,由于其组成部分的功能较为明确且相对稳定,结构模块的划分比较容易,因此,采用结构模块化方法进行方案设计较为合适。由于实体与功能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实体通常可以实现若干种功能,一个功能往往又可通过若干种实体予以实现。因此,若将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用于一般意义的产品方案设计,结构模块的划分和选用都比较困难,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广博的多学科领域知识。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通常无法采用纯数学演算的方法进行,也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而需根据产品特征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借助于设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决策。因此,欲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必须解决计算机存储和运用产品设计知识和专家设计决策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由此形成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目前,智能化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三维图形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直观性较好,开发初期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到设计中,但系统性较差,且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的合理确定,要求软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或者有丰富经验的设计者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各类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如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中,划分结构模块时就蕴含有系统化思想,建立产品特征及设计方法知识库和推理机时,通常也需运用系统化和结构模块化方法,此外,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同时又是方案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之一。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4

IPD,华为3Com“优质产品”的开发平台

作为领先的全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3Com公司建立了以IPD流程为框架、以关注用户为核心的PDT(产品开发组)体系。作为一种满足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产品开发模式,IPD以客户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驱动,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使客户需求能够在通畅的流程中得到关注和满足,还大大增强了华为3Com产品开发的可控制性,使得最后进入开发阶段的产品都是最健康和最明确的,在产品设计之初就体现出质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务性等方面的优势。

华为3Com的实际应用表明,IPD在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费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强大推动力。据统计,IPD实施以后,华为3Com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50%,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2/3。IPD为快速、优质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华为3Com的IPD流程就是通过"过程优化"来进行质量控制,尽可能将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而避免了客户在后期应用中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

CMM,软件开发质量的标尺

若要获得高质量的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其软件开发的质量尤为重要。华为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表明:拥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规范化的流程是软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CMM(能力成熟模型)共分为五个等级。目前,CMM已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业标准。目前,华为的印度研究所、上海研究所和南京研究所都已经通过CMM5级的认证。

据统计,在全面推行CMM流程后,华为3Com的生产率提高了2.2倍,遗留缺陷密度降低了10倍,产品开发周期短到原来的1/4~1/2;绝大多数单板首次设计能够支持调试和实验局,二次投板成功率提高30%,单板返修率下降30%,从而节约了客户巨额维护成本。

鉴定测试中心,保障“研发品质”的重要阵地

2004年3月底,华为3Com斥资亿元建成了目前国内惟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鉴定测试中心。

鉴定测试中心拥有一流的专家队伍,可模拟客户网络使用环境,多层次测试自主研发和OEM IN网络产品,支持跟进最终解决方案的系统优化,是保证产品批量生产、上市的最后环节。

同时,华为3Com鉴定测试中心还与全球知名的网络测试厂商合作,将全球各国的不同准入标准纳入到测试环节中,以便更快地为国际和国内用户服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鉴定测试中心是公司内部独立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华为3Com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标志,也为保护用户的投资利益和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长远的、坚实的基础。

客户需求,华为3Com的“质量文化”

可以说,IPD流程、CMM认证、相对独立的鉴定测试中心,环环相扣,构成了华为3Com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华为3Com质量文化,最终保障华为3Com能够将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地交付给客户。

华为3Com把从技术服务、渠道体系等方面汇集来的客户需求信息,经过汇总分析,在理解市场的基础上,制定细分市场策略和计划,输入到研发端,进入IPD-CMM流程,在产品经过各种严格应用测试后,进入按需定制的生产,并走入客户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华为3Com还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便捷的服务和培训。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5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7岁(1988年10月11日)

居住地:南京

电 话:152*******(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2年]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 位:增值产品开发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信息工程

学 校:南京信息工程学院

自我评价

性格随和,沉着冷静。工作独立性较强,注重细节,做事认真细致,思路清晰,主次分明。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与上进心较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协助相关部门完成相关工作。乐观自信的人生观我坚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增值产品开发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3/2 – 2015/2:XX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技术开发增值产品开发工程师

1.收集新材料,新工艺及色彩方面的资讯,研究使用者需求、新材料、新工艺和色彩的发展及流行趋势

2.以创新设计的视角,发掘细分用户的需求,提供创新的产品色彩定义及产品图案设计

3.协助设计师完成设计方案的材料、工艺、色彩规划,设计方案细化到手板制作及产品工程化

4.参与结构设计与结构工程师共同就产品结构方面问题点进行检讨使结构设计可以达到易于生产的目的

2012/6 – 2013/2: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增值与号百中心 增值产品开发工程师

1.参与制订公司营销战略。根据营销战略制订公司营销组合策略和营销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负责重大公关、促销活动的总体、现场指挥

3.定期对市场营销环境、目标、计划、业务活动进行核查分析,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计划,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完成营销目标和营销计划

4.根据市场及同业情况制订公司新产品市场价格,经批准后执行

教育经历

2008/8— 2012/6 南京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本科

证书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产品开发规划方案范文6

有效的市场营销所遵循的关键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这些原则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方式,以及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变革的组织模式。正当我们还在通过传统的组织模式实现客户的价值时,只有整体营销模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更为有效的框架结构。要进一步实现股东的价值,企业就必须彻底改造自身,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整体营销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所谓“整体营销”,指的是企业应确保从整体上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制,以满足、取悦客户,并最终击败竞争对手。企业能够成功,往往是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的每位员丁,从销售单位,到生产、研发、技术、人力资源、财务、计划、运输、质量等各部门,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赢得客户并维系客户。

这就是整体营销的核心理念。整体营销从整体上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制,打破部门界限,以战略营销为基础,管理过程,规划并管理流程,强调系统,整合不同利益部门的关注点,建立面向客户的、高效的新产品开发体系。战略营销是整体营销的基础。战略营销包括5项基本任务,有4点基本原则。体制和模式是整体营销的基本要求。整体营销反映了对企业中影响客户价值的各项资源进行整体配置的必要性。这一模式简单有效,但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会造成客户需求的改变和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只有通过整体上配置各项资产来维系客户,才能立于败之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整体营销要求传统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实现高度协作。

存伞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行业呈多方竞争的格局,而石化下游需求增加且朝着功能化、差异化发展,给化T企业生产经营提出诸多挑战。营销模式对企业的发展、产品开发和经营效益高低至关重要。独山子石化公司是目前国内11家百万吨乙烯规模企业之一,可生产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合成橡胶和SBS等26个大类600多种产品,涉及下游农用地膜、纺织、汽车、医用材料、汽车轮胎、道路和包装行业。乙烯产能占据中油1/3,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企业规模扩张初步完成,而中石化等竞争对手市场优势明显,产品的盈利能力弱,效益的压力逐年增加。如何建立与世界级规模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产品开发体系,消除地缘劣势,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是当前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石油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推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下属企业管理体制不断调整。由于实施专业化分工管理,生产与销售及科研彻底分离,新产品开发作出现流程不畅、产品开发停滞不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生产与销售的策略不一致,产销矛盾突出,生产时机滞后,产品落后,缺乏先进性。营销薄弱,缺乏统一的策略。服务不力,产品销售出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服务,信息反馈渠道长,缺乏持续改进的数据依据,造成产品在市场中的反映说法不一。整体营销应强调打破职能和部门界限,统一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开展工作,实现营销主题的整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营销的效能,实现企业、股东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这符合中油新的管理体制下的营销管理和产品开发,可以帮助企业去应对市场竞争,获取优势,长足发展。

按照整体营销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原则,独山子石化公司新产品开发的运行模式实施如下:确定总体目标、原则和要求,将“差别化”确定为公司生产、科研方向和销售组织统一的发展战略。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管理流程。按照整体营销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关键原则,成立了炼化公司总部、地区公司、兰州和大庆研究院、五大销售公司组成的化工新产品产、研、销联合协调组,产研销一体化运作。按照“差别化”战略的总体要求,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充分调研分析西北、西南、华东以及中亚市场需求,选择目标市场,分析市场机会,制定发展规划。

确立了符合生产与市场发展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定期开展联合市场调研,寻找市场机会。定期组织化工新产品开发专题会,明确化工产品市场定位和研发方向,按照生产技术的特点、市场的变化、产品的品质和效益情况,挑选市场和客户。通过建立完整的新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每半年和年终对当年及下年度计划生产的产品进行竞争力排序。制定系统的营销方案和计划,从效益发对市场进行了全面规划,以疆内、西北和西南作为产品主推市场,华北、华东、华南为辅助市场。资源通过统一配置,分区域销售。考虑产品产量较大的情况,客户主要选定各目标市场上大型终端厂家。管理过程和流程。根据作流程,独山子石化公司分别制定相关制度文件,从而明确了内部营销管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协作办法。

研究市场主流趋势,采取应对策略,设计营销方案实现差异化优势。针对公司聚乙烯铬系技术领先性,采用“领先”和“系列化”策略,开发生产PE63级排水管和100级燃气管材、大小中系列专用料产品;针对聚丙烯和合成橡胶装置技术改造后的生产和技术优势,采用“模仿”和“系列化”策略开发高低熔指嵌段共聚产品、BOPP和CPP产品,以及星型、线型SBS产品,主攻内岛端市场。采取合理的分销渠道和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充分沟通,不同的产品确定不同的目标市场和分销渠道定期沟通,消除部门隔阂。适时修订战略和规划,加大科研投入,以解决生产难题为突破口,实现科研与生产快速衔接。发挥技术服务在试生产、批量生产环节中的作用,把它作为企业与用户无缝对接的强力纽带。每季度召开产销研三方参加的协调会,定期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服务也有助于了解整体营销模式运行的过程情况。通过上述措施监督并控制整个流程的运行,按照预期的目标运转。同时合理运用考核杠杆,根据销量、销价和增效情况,严格兑现既定的奖励方案,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