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实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实习总结

酒店实习总结范文1

 

酒店餐饮服务实习总结

 

从x月十五日到xx月十五日在外实习半年,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开始学会了执行命令和担责任,这半年我是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的角色去经历着,学习着,体会着。

 

我清晰的记得从学校送我们的大巴车里走出时我是以一种怎样的雀跃又复杂的心情看着眼前的实习地点---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那是尚是夏日,首先宁波给我的感觉就是”清爽”,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了半年,也许以后当别人再次和我提起宁波的时候,我就会第一时间觉得那是个干净的透彻的城市,不管是白天的云卷云舒还是夜晚的被灯火遮掩的有些黯淡了的满天繁星,它们都以一种再寻常不过的存在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我想说不管这段时间我曾经经历的又给了我以怎样的注释,但这些时间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和二十几位同学在一起,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学习着怎样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价值,同时更是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在生存中成长。

 

感谢这次机会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以前在同一个学校、年级、却无缘相识的同学,这次实习中我们在工作上互相提点,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异地一起从初来时的懵懵懂懂,到分派到具体岗位后的跟随师父实操,以及后来大家实习结束之后微微的怅惘和对未来充满的希冀。这段时间生活充斥着的再也不是以往在校时的话题,而是工作,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背负起了一个作为成年人的责任。生活自然与以往再不一样,我们也从单纯的一直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学生,慢慢的明白了所谓的社会和生存。

 

刚刚到酒店我们进行了为时七天的理论培训,包括一些企业文化,酒店的布局以及相关的信息,职工工作纪律等等,然后就是分配部门,我是被分配到了西餐厅,我来西餐厅的目的很明确---练习口语。恰巧刚分到西餐厅的时候酒店正在承包一项”国际象棋比赛”的接待工作,这段时间来西餐厅用餐的外宾很多,记得第一次向外宾询问”Wouldyoulikeblackteaorcoffee?”时甚是紧张,生怕自己的发音不够标准,他们听不懂,但当他们讲”coffee/blacktea,thankyou”时很是高兴,那时我觉得一切都挺新鲜,我一向喜欢和自己较真,只要是我接手的事都要求自己尽量做到自己满意,这也是最后我的实习生涯结束时为何我的领班和经理讲我是一个极认真的人,只要是认为应该做好的,都会去做到。

 

刚开始两个月左右是我们接触并慢慢适应这种生活,工作的过程,从熟悉身边的人,到认识这个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城市,接触到更多的以前不曾见过的事,慢慢的掌握并熟练操作自己的工作流程,这段时间于我来说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宁静岁月,也许身体上是达到了以往都不曾经历过的,但心理上我在告诉自己这是一趟旅行,岁月静好。

 

刚来XX的这两个月,因许是夏天,风总是很大的,有的时候人窝寝室里,仍是听到外面呜呜的风声,宁波的夏雨总是来的很蹊跷,前一刻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也许就会哗哗的一泻而下,我记得有一次下雨的时候我打开窗子,看到顺着墙壁而下的雨水,一时就愣住了,当时脑子里就只有一个词---蔚为壮观。现在想起在那里认识的人和在那里也许当时觉得只是平时最为常见的事物都在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半年告诉了我应该把眼睛睁大一些,看一下别人的生活,品一下不一样的风景,

 

酒店餐饮服务实习的总结

 

转眼间,五个月的实习生活已顺利结束,现在回望一路走来的日子,感想、感悟、感动颇多。现就小发一下感慨,记录一下我的难忘酸甜并在的实习生活。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个珍贵的实习机会,使我们相对容易的和社会接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给我们提供一个犯错误的机会,让我们更早的认识社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提升自我,投入到实习后短暂而珍贵的大学生活中。

 

怀揣着种种期待,少许激动,我来到了XX一家四星级的酒店。经过简单的介绍与了解以及考核,很幸运我被分到酒店客房部担任客房文员一职,和我期待的更多的与人接触,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力、解决力以及学习更多人身上的闪光点的愿望要求相满足。在这种感谢与幸运中,我开始了我的工作。

 

期间遇到很多状况,让我收获了很多,认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通过与客人的交流以及解决客人的要求与问题中,让我意识到了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通过酒店组织的培训和平时部门的强化练习,锻炼了我的服务意识,学会了用标准化礼仪礼貌待客,明白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经过五个月的酒店实习,我对酒店的基本业务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礼貌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酒店更是如此。要敢于开口向人问好,在向人问好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口到、眼到、神到。对于客人的要求要尽量帮其转达。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的不能办,都要用委婉的语气拒绝,帮他寻求其它解决办法。

 

在与同事一起合作学习的实习工作中,我认识到我不只是一名实习生,是和其他酒店员工密切合作的员工。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酒店形象和创造最大利益,不会因为自己是实习生而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其它新员工一样,从酒店基本知识和本职工作开始了解,偶尔做错事也不会有人偏袒。所以要坚强,要独立。

 

文员的工作要求我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酒店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形形的客人,同时与各部门的同事进行密切合作与交流。这让我了解到人际沟通、理解、包容的重要性,让我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实习生活让我认识到我的方向。我将利用实习给我的启发,珍惜最后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提升自我,朝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酒店餐饮服务实习的总结

 

第一,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在餐厅里,一方面要学会如何与其他服务员交往,如何虚心向他们学习。而且要学会怎样与领导交往。酒店其实就是个小社会,和他人交往和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往不一样。另一方面,和客人的交流技巧也很重要。经常在包厢里,客人一眼就能认出我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我会笑着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表情和讲话语气就能看出来。这大概是社会经验少的原因吧,许多大学生刚进入社会人际交往时还是会有点羞涩放不开。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我们大学生要加强的地方。

 

第二,要有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酒店工作时,不能偷懒,比如打扫。

 

卫生不能漏掉任何一处死角。餐具要勤刷干净。另外有些体力活必须得能干。工作时要做到心到,眼快,手勤,手快。上班虽然累,但是得有耐性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三,学到许多服务方面的知识。首先学习到酒店的相关部门结构和人。

 

员职位设置,也了解到前厅和酒店其他部门的关系,还学习到服务员的规范化知识。当然酒店里无所不在的是服务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比如说餐桌上的礼仪,和客人打交道,还有就是服务员该怎么面对客人的不同要求。接触来来往往的客人也能学习到不同地域的文化。

 

第四,通过实习也更加了解酒店业对大学生的专业要求。知道自己有许。

 

多不足,要学习的还很多。不仅要会服务员的基本技能当然还要学会许多东西,比如收银员的基本知识会使用传真机,会开发票及使用电脑的常用知识。当然还需要很多知识,比如虽然我英语过了四六级,但是当有国外客人来酒店吃饭,当客人点菜及酒水时,在交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很蹩脚,知道自己的许多漏洞与不足。当然我知道旅游业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泛的专业,从考导游证时就能充分意识到。客人吃菜时有时会提出许多关于菜系的问题,这时候会发现自己缺乏许多知识。这也对我们在学校的学习方面提出了许多要求。

 

通过一个月的暑期实践,充实提高自己。实践中有欢乐当然也有困惑。在酒店工作中产生许多关于自己以后就业的想法,对社会都有很多想法。印象最深刻的想法就是,当我觉得酒店工资低打算去找其他工作时,发现不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也做不了,虽然工资还好,但没那方面特长,就很苦恼。后来我想到,其实社会就像很大的一堵墙,上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当然这些不平是有一定规则的,而我们这些要就业的人就像一个个小按钮,其实每个按钮都可以嵌进社会那堵墙里面,当和那凹凸的地方刚好吻合时,那边就是最适合我们的职业。都说就业难,其实我觉得或许可以换个说法,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很难。比如说服务业就总出现招工难的问题,因为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行。当然,我知道要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块地儿,我们得把自己这块按钮磨好,使自己适合社会那堵墙上适合自己的那块地儿。

酒店实习总结范文2

刚刚接触到实际操作时,什么都不懂,脑子里一片空白,搞的我焦头烂额的。然后我就只有找师傅求助,师傅让我不要着急,慢慢来,要用平常心去对待。我向师傅请教了许多问题,她也帮我一一解答了,这样我才松了一口气。好好的把思绪理顺了才投入到工作中。

这一周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也很忙碌,但总的来说还是收获了不少的东西。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不焦不燥,才能更好的去解决。不至于在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这样处理,遇事要冷静,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去解决。

这是实习的第二周了,时间过的挺快的,转眼就半个月了,我对酒店的了解也多了很多,也用不着事事都要询问别人了,也慢慢知道了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这周我主要是把领班分给我的房间在规定的时间打扫完,填写进房的时间和出房时间。刚刚独自打扫客房的时候也蛮苦恼的,对房间的物品摆放情况不是很了解,遇到很多问题,幸好酒店的同事都比较热情,我问的他们都帮我解答了,这让我意识到我的功底还不扎实,还需努力去学习。

通过这周的学习,我了解了酒店的很多细节上的事情,不再那样的迷茫了。而我也发现了我的基础功底不够扎实,要回去好好充实一下,为以后更多的工作打下基础。还有就是做事要细心,特别是在做卫生的时候更是要细心,做错了就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映像,也会给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还有就是要把钥匙保管好,千万不能遗失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周我换了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这个工作比较轻松,很容易上手。有了前两个周的经验教训,以前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一定要仔细,不能够马虎,当我第一次尝试工区的工作,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把所有工作的流程记在心里,以便于随时运用;经过这一过程我发现,在工作时也方便多了,时间也节约了不少。就这样慢慢的我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他们也渐渐的熟起来。领导也夸奖我对工作认真,在工作上能够及时的克服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三个周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三个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会计这个行业是需要绝对的细心和耐心的,千万不可以有任何的大意否则就会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实习周期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去对酒店的环境已经基本熟悉,同事的名字我也基本能叫上来了,我的办事效率实也因此提高了不少,不会为了找一样东西而问东问西了,看来融入环境对干好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实习已经有一个月了,感觉是时间过得太快了,这个周和前三周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这个周要带新员工,此外负责安排新员工的工作,洗尘,抹尘,洗玻璃,清洁吸尘器等等,带新员工熟悉工区的东西,比如如何洗尘和抹尘。但并没有让他实际操作,我还得带着他们全部学一下,巩固和加深映像。

回顾一个月的历程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与信念。在领导的认可下,让我这个新员工变成了老员工,放心让我带新员工,也是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对我充分授权,我对新员工的要求也很高,要他们完全可以独挡一面才会把他们交给主管,领导也十分相信我。

这将对我们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种很大的推进。只有坚持学习新的知识,有一个热爱工作的心才会使自己更加提高,而这里就有这样的气氛,每个办事人员都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这是在学校里好难学到的,如果一个人不敬业的话,他的工作是不会长久的,可能做几个月就走了!这样的工作还不如不干!要知道兴趣和热情都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工作需要一颗“敬业”的心。

时光飞逝,这周已经是实习的第5周,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的实习周期的一半已经过去了。回顾这过去的5周时间,我从一个对人对环境一切都很陌生的实习生慢慢地开始熟悉环境,熟悉周围的人和事并能独立处理一些事的人。刚进酒店,我从打扫客房、保持工区卫生,带新员工开始,到后来,经过主管的指点和提拔,我被调到客房中新当文员,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工作流程,客房中心文员的工作主要时刻关注房态,对总台报来的入住或退房信息作好记录,有房态显示牌的或电脑中有房态显示的,要及时做好房态的更改,以免出现差错,尤其不能出现漏登记,使总台产生重复排房;管理钥匙,负责办理钥匙的收发手续及保管工作;负责宾客出借物品的登记与保管;做好客房每日住房报表及月度报表的制作;房务中心作为客务处理、中转中心,要处理好客人提出的一些要求,并及时安排人员去完成这些要求;及时填写维修项目,联系工程部维修,并跟踪维修结果;接收送洗客衣,并将每日的客衣的帐输入电脑;及时、有礼貌地接听电话,及时记录并以最佳方式回答客人的问题,满足客人的要求,对外线打入的私人电话只作记录不能转接;记录每日酒水消耗情况,及时核对吧单,按照吧单发放酒水,并负责酒水饮料的调配、保管工作;统计每日从客房中收回的水果数量,及时通知餐饮部收回;遗留的登记和归档。由于我勤奋好学,便很快上手。

实习的期限越来越近了,实习已经这么久了,感觉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不相符合,通过自己对酒店的理解真正为酒店着想,为顾客服务。实习应该学什么?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实习不应该是简单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习工作的态度,对学习业务措施,培养自己的工作情操。

到今天已经是第六周了,实习周期的时间转眼就到了,真的是弹指一挥间。上一周的时间,我主要是了解客房中心文员的本职工作,这一周我将实际操作遗留物的登记及处理,首先收到遗留物我们要先在遗留物本上面登记,其次在电脑遗留物的软件里登记,最后包好放在遗留物品柜里。如果有贵重遗留物品,如钻戒、金项链、500元以上的现金等等,就要通知客房中心主管,由他和大堂副经理把贵重物品放在前厅保险柜,还要在前厅保险柜遗留物本上面签字。这周我们主管说要让我单独操作,她发现问题的时候再给我指正,她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虽然心里有点虚,但还是拍拍胸脯说没问题。在遗留物的登记及处理上我做得很好,得到主管的认可。

这周已经是我实习周期的倒数第二周了,这周过去,只剩一周我就要回学校了。越是到最后,我越发现自己没有实习到的东西还有很多,真想再延长几周时间,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还要回学校进行我的实习汇报。

这么多周体会到了客房中心文员的工作并不轻松,在实际的操作中让我学习到与之前的工作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工作必须注意细节工作,只有细心才可以克服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可见客房中心的工作谨慎、细心有多么地重要。

不知不觉时间过的真快,我在这个岗位上学会了很多的东西。这星期我要学习报过程,填写维修单,我们接到楼层服务员报来的过程情况,我们首先在电脑报过去给工程部,然后打电话给工程部,让他们及时处理,最后在填维修单。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的,如果对酒店客房布局不知道,那么在接到楼层服务员的通知你不不知所措的,你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这样即给工程部带去不便也给自己带来困扰,所以中心文员也会到楼层上去实习。

酒店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历史记忆;身份认同;台湾综艺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缘起

“学术问题在于回应时代的关切”。诚哉斯言,今日检视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绝非要发临渊羡鱼的思古幽情,也并非文化缅怀的情感消费,而是要从正反两面总结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摆脱华语电视圈因袭模仿或主动承接之“拿来主义”的发展思路,开发原创性的华语综艺节目提供镜鉴与学理依据。众所周知,尽管电视综艺节目作为门槛为零、流行面广、接受者众的大众文化工业产品,似乎每个观众无论政治倾向、社会层级、职业身份、教育水平、审美趣味的高低贵贱,似乎都可以大言不惭、堂而皇之地放心发表个人见解,而且在现实操作层面上,一般公众看似微不足道的点赞评论、不无可笑的吐槽宣泄、毫无条理七嘴八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手划脚,亦受到为创意绞尽脑汁的广大电视人以及留心目标受众的广告主的高度重视,甚至部分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还会被虚心吸纳进项目企划案中,助推电视节目的改版升级、创新求变,让上述观众现实性地而非想象性地分有所谓的节目话语权。但是话说回来,受过科班训练的学院派专家,建基于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从史出、事论结合”的论说理路,毫无疑问地要比水平参差不齐、出身天南地北、立场五花八门的众多网友,基于一时一地的观看经验而在网络空间(如BBS论坛、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互动平台)不吐不快的大放厥词而更具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尽管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娱乐版块的记者、编辑,身处娱乐现场一线而与艺能界联系热络、互动频繁,许多人在事实上还参与此类节目的制作流程与市场推广,通常具备局外之人所不具备的工作履历与行业经验,从而能够得出不少人所未发的真知灼见;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灵光一闪的一孔之见,往往只是有一说一、就事论事的心得体会,东鳞西爪、只言片语的杂感印象,基本属于“摸鱼式”的技术性、表象化的经验层次,没有上升到具有指导意义、普遍价值的形上层面,因而内在学理性自然不强,外在效用性亦属有限。若联系其所处之敏感位置,其话语立场大为可疑,乃须多重辩证。有鉴于此,认真梳理学界在这一论域的研究话语,将之与当下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具体文本进行互文阅读,深入探勘当中所潜藏的繁复关联,其价值无需多言,其必要不容置喙。

二、学术话语中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

总的来讲,汉语学术界特别是内地学者关于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点、线、面皆有覆盖,大体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种范式,一种是“大跨度、高概括”之宏观层面的总体研究,一种是“小切口、深分析”之微观层面的细部刻画。“两峰对峙,双水分流”。互有特色、各擅胜场的二者之间,形成必要而有趣的互补关系与对位结构,前者致力于建构线索清晰、包罗万象的整体图谱,后者则走向具体精微、各具特色的个案研究,前者以后者为言说基础,后者以前者为更高目标。先说大开大阖的宏观研究,近年出版的两部旗帜鲜明地将台湾电视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不得不提。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段鹏教授所著的《社会化的狂欢――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研究》一书。该书作者于2003年10月到2004年1月在台湾世新大学访学期间,有感于“种类丰富、创意无限、插科打诨” [1]190的台湾娱乐节目,而产生对之一节目类型进行系统研究的愿望。这本专著在学理上界定出“台湾电视娱乐节目”这一概念之后,意味深长地将之凝练为精致单品型(内部又细分为游戏益智类、谈话类、歌唱类、健康美食类、美容时尚类五个亚类型)与综合包容型两大基本类型,并且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角度对其产生背景进行多维透视。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历时性描述法与共时性归纳法相得益彰、互相托举,其首先简明扼要地回顾五十年来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的嬗变轨迹,并且归纳出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其次从节目的构成要素(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主持人、嘉宾)入手分析其审美特质,进而从制作模式(时尚前沿的制作理念、“支架式”的制作模式、体系化的包装样式、本土化的良好重塑、主持人品牌化、制造轰动效应)与运营方式(高度市场化下的商业化隐形运作、多元化盈利模式、娱乐产业化)两个维度指出其给予大陆方面的启示意义。最后作者借助传播心理学的“刻板印象”概念,反思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对祖国大陆的偏见构成,并且批判性地剖析其内容低劣化、恶俗化的表现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福建师范大学陈炜副教授亦在同年出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一书,与前书一道对这一领域进行纵深推进。陈炜本人身份特殊、经历丰富,其在金门(台湾当局实质控制的福建领土)出生,少年时居住在与金门隔岸相对的特区厦门,现在工作在省会福州,为其观照台湾综艺节目的多样景观及其在祖国大陆的曲折传播,提供一份独特的复合视角,亦为其搜寻资料打开方便之门。陈炜在书中《绪论》就发人深省地将台湾综艺节目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雏形阶段的20世纪60到80年代、繁荣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众议阶段”的20世纪90年代直至当下。在这之后,作者点面结合地逐次分析歌唱选秀类节目的造星策略与剧场张力、游戏节目的生产机理与消费机制、综艺谈话节目的隐私挖掘与过滤原则、政治模仿秀的颠覆崇高与解构神圣。作者并不停留在文本本身的现象描述与特征概括,而是联系到台湾综艺节目在内外压力之下的生存焦虑,即外部日本电视水银泻地般的长驱直入,内部逼仄空间毫厘必争、锱铢必较的收视争夺。作者曲终奏雅、回归原旨,指出台湾综艺节目,“为大陆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养分” [2]210,也为大陆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了解台湾的重要管道,最终提出同根同源之两岸综艺节目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除了上述两部专书之外,另有一些著述亦对台湾电视综艺节目进行鸟瞰式的面上观察。例如,李献文耗时十年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台湾电视文艺纵览》一书,就作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山之作,其所述观点被后人广为引用,其所立框架为晚辈继承袭用,构成今人难以绕开的研究起点。该书的第二部分《综艺篇》,颇见功力地将台湾综艺节目分为“初创与发展”、“繁荣与进步”、“成熟与多元” [3]1-2三个历史阶段。其在第三部分《主持篇》首先回溯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曲折前行的发展历程,其次分别简要介绍了各领的名牌主持,最终也善意地批判了部分主持人在商业效应驱动之下肤浅媚俗的诸种表现。令人可惜的是,这部经典著作由于撰写时间较早,材料收集范围有限,无法反映发轫于世纪末互联网络技术对于电视的巨大冲击,更不能呈现新世纪政党轮替之后社会生态变化之于电视媒体的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者在论述广播电视发展史、介绍优秀电视节目的时候,亦对台湾综艺电视节目青睐有加而给予特定篇幅。这些相对分散的论述,当中不乏有闪光处与启发点,值得今人进行耐心萃取与揣摩学习。例如,汪文斌、胡正荣两位先生在《世界电视前沿Ⅲ》中就从台湾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三台鼎立的节目设置、两大电视节目形态之一的“娱乐”和节目主持人等方面,描述其传播现状与传播形态。无须讳言,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研究显然不能自我设限、不及其余,其必然要嵌入到台湾电视与社会历史互动发展的关系研究中来。有鉴于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飞宝先生与张敦财所编著的《台湾电视发展史》、“作为中央电视台首批住台北机制之一” [4]4王文昌先生的《通过电视看台湾》等著作都成为研究者理解其间之互文本关系的重要参照。

通过某一种理论之光烛照或者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工具,如精神分析学说、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波德里亚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等,实现对某档综艺节目进行具体研究,亦为初学西方新学理论且本身对综艺节目感兴趣的年轻学者所偏爱。例如,《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全民大闷锅》、《超级星光大道》等海峡两岸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综艺文本,庶几成为各式后学新知大显身手的理论演武场。根据CNKI数据库的检索结果,部分新闻传播类与艺术类的专业期刊以及某些地方大学学报的特色栏目乐于刊载此类论文,使得后人得以在其所做工作的坚实基础上,超越普泛化、浅碟化的单维介绍,进行更高层次的跨学科重访、多角度审视,进而形成系统性、立体化、全景式的整体论述话语。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论文尽管数量众多、蔚为大观,层出不出、屡有佳作,几乎覆盖了台湾电视综艺发展史上的知名节目与品牌主持人,但却呈现出表象描述多、深入分析少的状况,人云亦云、陈陈相因。进而言之,其大多驻足在绵密阐述“是什么”的问题表层,而没有进一步打开内中的话语褶皱,真正深入到“为什么”的问题内核,更缺乏在更加宏阔的大格局(如全球化与本土化互相激荡的历史背景、“全媒体多屏时代”的媒介语境)下,给出“怎么做”的合理对策与可行建议。不惟如此,由于不少论者对舶来理论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鹦鹉学舌的初级阶段,而无法如盐入水般地熟练使用相关理论对相关文本进行鞭辟入里的到位读解与返回文本现场的重新测绘;要么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某档节目缺乏“同情式理解、理解式同情”的学术公心,而只是单凭研究主体的个人主观好恶与主流审美趣味进行直观判断,而难以对综艺节目及其关系网络施行恰如其分的坐标定位,以及对节目灵魂的主持人本身进行合乎实际的公道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很多研究生特别是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为代表,也纷纷以台湾综艺电视节目作为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的项缪硕士的学位论文《台湾电视的综艺节目研究》,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地论述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内容、社会性征、在娱乐产业版图中的位置,及其对大陆综艺节目发展的借鉴意义。考虑到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跨度长达五十年,若要一一述说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远非区区数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所能够涵盖,缘此有的同学便选择具有特殊意涵的某一时间截面来进行研究。如河北大学王伟硕士的学位论文《台湾“解严”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状况探究》,聚焦在“解严”之后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包括在节目形态、节目理念、经营方式的演变,主持人主持风格、主持特点、典型人物的分析,以及综艺娱乐节目和主持人在发展过程中陷入的悖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5]1。此外,台湾地区所特有之浓厚“政治娱乐化,娱乐政治化”的媒体现象,亦是年轻硕士的笔锋所及。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米若曦硕士的学位论文《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政治娱乐化现象之动因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郑骁骁硕士的学位论文《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政治秀”的解读》和吉林大学杨婷婷硕士的学位论文《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政治娱乐化现象》就紧扣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脉动,结合具体节目文本详细论述了这一奇特的媒介奇景,及其背后所涉及的“文化语境、社会制度、受众心理、媒介生态” [6]2。值得一提的是,从台湾综艺节目在大陆传播的图景绘制,进而延伸到海峡两岸综艺节目交流合作、互动发展的充分探讨,进而思考“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及其路径,宛如巨大磁石吸引了关注目光,不仅前述论文的篇末无一例外的涉及到这个问题,而且亦有部分同学直接以之为题做正面研究,如福建师范大学杨思萍硕士的学位论文《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白海天硕士的学位论文《电视综艺节目的品质与品牌构建――台湾综艺节目的制作体制及其对内地的借鉴意义》、复旦大学黄聿清博士的学位论文《两岸电视观众收视行为之研究――兼论其对两岸节目规划合作之意义》。总的来说,上述学位论文问题意识明确,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使用较少,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但大多能够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焦点群体访谈、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既重学理研讨,又有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两岸共同文化记忆中的台湾综艺节目

“镜像的现实,历史的倒影”。在娱乐消费不够精致或曰相对匮乏的不远年代,在精神生活不甚富裕抑或刻板单一的时间节点,在“寓教于乐”还是大陆娱乐活动之当然主轴的往昔岁月,来自海峡东岸宝岛台湾的电视综艺节目,藉由躲躲藏藏地翻录模糊不清的录像带、战战兢兢地私接卫星天线、半遮半掩地购买盗版光碟,合理但不合法地使用各式软件(校园FTP、BT、“电驴”、迅雷等)如饥似渴般地疯狂下载、乃至最终正大光明地在网络视频分享网站(土豆、优酷、56、酷6等网站)在线观看等诸多管道,历时性生成的众多节目得以如潮水般共时性地涌进海峡西岸,并以血缘相亲、语言相通、文化相承、地域接近的闽南地区为轴心,渐次向整个大陆开疆拓土、急剧扩散。其所显影之幽默诙谐、轻松搞笑的主持风格,扣人心扉、颇接地气的叙事内容,令人耳目一新、斑斓多姿的呈现样式,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地超越时间界限与空间阻隔走进千家万户,迅速俘获各个年龄层次、职业界别特别是年轻学子的眼球,于不期然间成为年轻一代特别是女性学生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悄然成为海峡两岸青年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形构华语世界共同分有的审美经验与集体记忆。毫不夸张的说,不少业已步入职场、艰辛打拼的“80后”,在现代性怀旧作用的催化之下,满怀深情回忆昔日无忧无虑之校园生活与青葱可人之学生时代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会提到其时宿舍内外、精力过剩的一群闲人,围绕簇拥着尺寸小的可怜、清晰度不高的一台电脑屏幕,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地集体赏鉴,并且不时高声插话、肆意评论《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全民大闷锅》(《全民最大党》)等台湾综艺节目的欢乐场景。凡此种种身心一体、毫无免疫力的群体性狂欢卷入,似乎生动地诠释着曾经常年往返两岸、熟稔两地节目制作模式的一代知名综艺主持人高凌风先生在台湾综艺节目如日中天黄金年代时的一句名言,“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二十年”。 [7]

现在看来,在彼时凌风拥有充足的理由乐观,他的豪言壮语并非耸人听闻、感觉良好的夸大其辞,其不仅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如另一台湾电视节目制作人李方儒亦曾面对内地记者而“谦虚地”认为“大陆综艺节目至少10年才能赶超台湾”),亦是长期追剧之圈外人士的共有观感,然而所谓日中则移、月盈则亏,随着时过境迁、事易时往,自信满满的斯人,已然随风而逝、驾鹤西去,但在短短数年之间,情况对比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快速位移,整体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时至今日,在经济成长与国民所得一路高歌猛进、节节攀升的时代语境中,曾经小心翼翼、满腹虔诚地在港台背后有样学样、亦步亦趋的内地综艺节目,已经将曾经敬重的“老师”远远地甩在身后。其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在根本上是得益于大陆遍地商机、惊喜无限的发展潜能与硕大无比、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的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GDP达到636463亿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晋升10万亿美元俱乐部,并以7.4%的增长速率高于其他金砖国家,遑论经济成长低迷不前的台湾地区。与之相伴而行的是蜂拥而来、“不差钱”之天量广告经费的有力支撑,例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第一季的冠名费为1.5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同比增长57%而达到2.35亿元人民币,至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冠名费就达6000万元人民币、第二季则上升到2亿元人民币,第三季依然同比增长25%而上探2.5亿元人民币。至于近日更传出伊利集团以5亿元人民币冠名2015年《爸爸去哪儿3》,这足以让节目冠名权受限(即“节目冠名厂商的产品一律不得出现在节目当中,同时不得以产品名称冠名节目”)的台湾同行垂涎三尺、艳羡不已。正所谓财大方能气粗,雄心勃勃、磨刀霍霍的大陆同行,据此似乎拥有源源不断、不计成本的巨额制作费用,仅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其一集预算就达到1000万人民币,百倍于全台湾地区制作预算最高、50万元新台币一集的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为了一步到位地接轨国际,一劳永逸地干掉对手,较之小本经营、精打细算的台湾方面,内地同仁往往祭出“大片”制作的竞争法宝,一方面不惜血本、一掷千金地向英国、美国、荷兰、韩国等发达国家直接购买电视节目版权,并且高起点、大手笔地适时引入国际化团队,另一方面又在超越简单横向移植、正经阅读“制作宝典”与努力参悟“说明书”之余,密切结合在地观众的审美期待视域与情感体验方式,创新性地进行富有成效的本土再造与重新演绎,在全球本土的时代情境中营构了一个又一个眩人耳目、动人心弦的视觉奇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屡创新高、惊世骇俗的收视奇迹。应该承认,藉由“创造性转换”与“转换性创造”的大陆电视综艺节目,无论是外在数量,抑或内在质量,较之既往提升明显,较之对岸不落下风,可谓脱胎换骨、今非昔比。当中最为明显的重要例证,就是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为代表之大陆一线卫视的部分综艺节目,甚至来势汹汹地实现了对长期自诩“电视综艺王国”台湾的惊天逆袭,刹那间受到岛内观众的广泛注意与热烈追捧。或许就在几年之前,大家很难想象到台湾东森电视台,为“拼收视率”而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别出心裁地假借“新闻报道”的名义规避台湾地区“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的法律监管,于2013年4月某日破天荒地全程直播“我是歌手”的总决赛,甚至不惜让当晚10档的时事评论节目《关键时刻》为之让路。东森此举石破天惊,虽被对岸的湖南卫视隔空指控为“侵权盗播”,但亦收获“每分钟拥有48万观众收看”(亦即2.15%的较高收视率)的收视景况。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同样与大陆关系密切的台湾中天电视台亦不甘落后,不顾台湾当局关于大陆电视节目若在台湾地区整集播出须经由“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与“文化部”等相关部会同意的有关规定,同样采用“准直播”之打插边球的灵活方式对此进行同步报道,而与东森一道共同遭到“通传会”发函要求提交书面报告并到会陈述。不言而喻,这一闹得沸沸扬扬的“盗播”事件极具标杆意义,其一方面意味着曾经在华语世界风光无限、哺育了祖国大陆电视综艺的台湾综艺节目日薄西山、江河日下,另一方面标志着大陆综艺节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然告别邯郸学步的机械模仿,走向成熟、攀向巅峰的全面崛起。潮起潮落,此消彼长。职是之故,岛内媒体无论蓝与绿、左与右,不约而同地纷纷跟进解读、深入剖析“盗播”事件,从而在网络虚拟空间上与现实实践领域中掀起轩然大波,显然其并不止于两岸华语媒体之间为“博眼球”而做通常意义的营销“炒作”,更进一步地在社会公共空间引发热议、影响持续发酵。举其要者而言,立场亲近大陆的平面媒体《旺报》,虽然对此分析较为理性平和、持论较为客观公道,但仍以不无忧虑、略显失落的口吻指出,“过去台湾综艺节目领先大陆毋庸置疑,但如今大陆不惜重金买进欧美版权、高价聘请一流明星与制作团队,制作出效果惊人的好节目,进而吸引观众的目光,再以冠名费等名目获得巨额的广告收益,良性循环下创造出更多品质精进的作品,已有带领华流崛起的气势。”[8]至于绿营媒体《自由时报》则在色厉内荏地高声指责台湾媒体的“抬轿”举动之后,亦忧心忡忡地进行“为什么大陆可以做出这样的节目”的深切追问,反躬自省地做出“为什么这个节目可以如此成功”的深刻检讨。

酒店实习总结范文4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0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

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

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

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酒店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ESA模式简介

英国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在20世界90年代,根据“学习要让学生多投入、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的原则,提出了ESA模式:Engage——投入阶段,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融入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Study——学习阶段,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Activate——运用阶段,指通过练习和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ESA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导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模式以“实践为手段”,这符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笔者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运用ESA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新的思路与方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受益应用

(一)学校受益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顶岗实习适当改善校内专业实训条件,拥有稳定的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双方一起共同制定并完善酒店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引进和更新酒店行业标准。同时学校科研从酒店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校内教师可以到合作酒店去实践锻炼,优化师资结构,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受益

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真实场景中,通过在校内理论学习的Engage——投入阶段和Study——学习阶段,进而在校外实训基地星级酒店时完成Activate——运用阶段,即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中获得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课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在酒店工作中的沟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此外,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薪酬,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三)企业受益

酒店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率高的特点,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采取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方式,酒店获得了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合作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形成了较务实的择业观,通过顶岗实习后可以顺利成为酒店合格员工。

三、ESA模式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实例,结合自己的实习带队经验对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酒店顶岗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E(Engage)+S

(Study)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顶岗实习安排在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二学期4月-10月进行,为教学方案强制性安排,学生以酒店员工身份介入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积累岗位工作经验,缩短就业后工作的适应期。第二阶段主要在第五学期进行,以学生联系为主,学校联系为辅,实习结果单独考核,作为学生毕业前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计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毕业。通过酒店真实岗位环境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所学酒店管理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酒店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快速提升其酒店职业素质,使之成为旅游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期间我院管理程序上采用酒店、学校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管理。

(二)实习酒店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A(Activate)

通过几个月的酒店工作实践,学生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酒店对实习生也有很高的评价。酒店管理者和员工一致认同:学生们个人品德较好。勤勉守纪,服从分配和管理,对新的工作任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集体荣誉感;适应岗位快,学生们工作效率较高,办事认真,能吃苦。操作程序清晰、规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好学,工作技能提升较快。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月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

(三)学生酒店顶岗实训的收获——A(Activate)

通过在酒店顶岗实习,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工作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和酒店业的服务标准,掌握了各服务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了酒店业的运行规律及特点,增强了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增长了社会见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2010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0802班学生周国峰、张彩宏、郑晨和段媚同学载誉而归,分别荣获客房技能组银奖和餐饮技能组银奖。2011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0901班强蓉蓉同学获得餐饮组铜奖。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践技能,还收获了比赛经验,促进了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

四、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几点建议

(一)扎实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理论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

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校时,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经理人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类型和所需岗位要求,为自己定向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不断渗透行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提前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准备。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学院、省级、国家级的酒店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ESA模式的运用,Engage——投入阶段;Study——学习阶段,Activate——运用阶段,达到最佳效果。

2.实习动员大会与学生实习协议双保险

举办酒店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一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酒店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酒店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目的。同时,加强酒店工作安全、个人外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保证酒店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确定实习管理教师,负责实习期学生的管理、家长的联系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学校还应当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实习协议,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

(二)明确带队老师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酒店顶岗实习中带队老师的工作如何开展就成了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提前制订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填写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进程表,并让学生明确实习酒店的概况、酒店岗位设置、酒店组织结构、酒店规章制度及酒店客源市场等。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在实习过程随时跟踪实习学生岗位技能提高状况、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树典型,随时进行酒店行业职业道德渗透。

顶岗实习带队老师代表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酒店顶岗实习考核方法,根据酒店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酒店理论课程(前厅服务与客服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三)注重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酒店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在酒店的表现包括实习纪律、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酒店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填写实习鉴定;实习学生要对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并结合自身体验写出实习报告。学校将结合酒店实习鉴定和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周志得出学生实习成绩。实习生结束实习返校后,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实习座谈会,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听取实习生的实习感受和收获,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制度。

总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使酒店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为高星级酒店输送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1.

[2]郭洪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

142-143.

[3]郑国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2(1):91-92.

[4]仇雅莉,王林,胡光辉.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8(5):35-37.

[5]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75-77.

酒店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习管理;问题;PDCA循环法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增强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为行业提供可以上班就上岗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如何为酒店提供合格的实习生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也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并运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圈,提高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质量。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不及时。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准备还是不到位,不能立即接受自己社会角色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不能立即适应“酒店员工”这个身份,通常还会把自己当做是在校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酒店服务工作;还有的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开始时对顶岗实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在实习过程中却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实习是一次能暂时摆脱枯燥的课堂及考试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获得薪酬,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在实习前,过多地关注酒店的环境与待遇,而忽略了实习的根本目的。

2.酒店培养、管理不到位。对实习酒店而言,实习生还不能成为酒店的一名正式员工,所以对于工资、待遇来说,使用实习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酒店除了每月支付比正式员工较低的实习工资以外,通常不会为实习生支付“五险”等其他各项费用。这就出现了有些酒店单从经济收益出发,每年都愿意接受一定比例的实习生,把学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校管理、考核不到位。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指导老师通常会有较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有时顾得了这头会忽视了那头,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学校不关心、不重视他们的错觉。另外,实习酒店主要是在工作期间进行管理,对于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通常不易把握,所以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出现空缺。管理上的不到位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问题,有的院校考核标准不太全面,如考核由学校指导老师评定而忽略了学生在企业中的成绩,只重视对实习最终成绩的评定而忽略了学生日常的表现等。

二、PDCA管理循环在酒店实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管理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其四个英文字母在PDCA管理循环中所代表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PDCA管理循环转动的过程就是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和提高的过程,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

1.实习计划管理阶段(P)。计划阶段是实习前的准备阶段,是PDCA循环的启动阶段。我们重点需要考虑的是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协议及条款的签订、实习动员的开展。(1)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基地的选择对于顺利开展实习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来说,学校应多考察几家酒店,从中选择高档、正规并且有实习管理经验的酒店,双方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在实习生管理方面,高星级酒店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针对学校要求及酒店发展制订详细的实习生管理培养计划。而一些低档酒店针对实习生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体系,岗位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学生感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尊重,体现不出自身价值,更学习不到先进的管理理念。由此可见,星级酒店具有相当完善的管理体制,会制定合理的实习工资等报酬,会妥善安排学生在酒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实习生感受到酒店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而增强对酒店行业工作的认可度。(2)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俗话说要“有法可依”,为了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我们与行业共同合作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编制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文本》,其中主要包括校企实习协议、毕业实习指导书、实习工作周记、实习手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企业顶岗实习鉴定意见、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等系列文本,并应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实行顶岗实习有法可依的过程管理。(3)策划实习动员工作。在PDCA管理循环模式下,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解读相关的实习协议,明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前做好实习的思想准备,树立学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另外,现在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我们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让学生明白酒店实习对于就业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会提醒学生实习的目的不是挣钱,不应过分关注个人的经济收入,应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2.实习实施阶段(D)。实施阶段是学生在酒店具体的学习工作过程,在这个阶段,学校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协调好关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做学生坚强的后盾,并激励学生在实习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不断进步。(1)实施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学生在酒店实习前后,心态变化会比较大,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学生心理波动很大,老师通常会成为学生的主要思想依靠,所以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做法是,由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送学生到酒店,并帮助学生适应一周左右的实习生活,之后老师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般会安排一两名学生干部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协调,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实习指导教师会两周左右到各实习酒店看望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为了表示学校对学生们的关心,每次老师到实习酒店都会为学生带一些水果、食品,虽然不多,但能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感觉,进而拉近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距离。酒店与学校相比,其环境更加复杂,学生会面临社会中的各种诱惑,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所以对于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压力,这时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负担。因此,酒店实习不仅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及心理方面的考验。(2)实施阶段酒店主要工作。首先,要注重学生心理角色的转换。酒店应该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角色转换,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部门领导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等多途径,使实习生充分感受到酒店的关怀,减少心理落差,增强学生对酒店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其次,为学生建立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般是学生工作岗位上的领班、主管,要求企业指导教师担负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及工作指导任务,翔实记录学生各阶段工作及表现情况。学生也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尽快适应实习生活,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并将所学知识逐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与同学的互相启发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再次,建立公平的待遇。工资待遇方面学生通常会比较敏感,酒店应尽可能保证不同院校实习生的待遇相等,避免学生产生不公平感。最后,合理安排工作。酒店应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酒店工作的乐趣。在安排实习岗位上,我们主要让学生体验酒店前厅、客房、餐饮这几个重要部门。我们也建议酒店根据学生的表现及能力,适当考虑设立实习领班、实习主管或助理等一些管理岗位工作,让学生能够接触到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3.实习检查阶段(C)。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在实习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实习做出评价。(1)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组建由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领导、主管院长组成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并制定质量监控处理机制。这个体系具有鲜明的层级关系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各个级层各司其职、明确分工。(2)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平时表现、实习日志的撰写、企业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实结报告。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最终成绩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审核评定,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实习日志的记录情况、实习报告的撰写质量来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占55%;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更加清楚,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写出实习鉴定并做出评价,这一部分占45%,这种多元化的实习评价标准使结果更加公正。

4.实习处理阶段(A)。在此阶段,学校对实习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楚,我们将实习管理过程中总结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归纳,把问题进行整理备案,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我们通常会开一个实结交流会,同学将自己所在酒店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酒店运营管理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将不同酒店的管理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并拓宽认知范围,这样也会达到与部门轮岗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实习期间遇到的相关案例,介绍酒店的处理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计划没有实施,计划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有计划有实施,没有检查,那做的计划和实施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错以及差错有多大就无从得知;如果有计划、实施及检查,没有处理,那我们在实际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就不能归结,失败的教训也不能吸取,这次的问题还可能在下一次出现,管理能力将不能提高。所以,评价检查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实习的结束,而是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的开始。PDCA管理循环是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它的引入使实习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它每循环一次,学校就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提升学校的实习管理水平。所以,PDCA管理循环对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志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

[2]吴文静.职教实习质量管理模式初探———PDCA循环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