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培训

农民培训范文1

关键词:农民就业;培训;培训课程

我们国家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如果让9亿农民都挤在农村以农为业,绝大多数农民永远不可能富起来,小康社会也就难以实现。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城市已经容纳了1.4735亿流动人口(国家统计局,2006),城市对农村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巨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下就业,大部分农民最终要到非农领域就业。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农业社区,要从农业领域进入现代非农领域工作,必须掌握现代非农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文化。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17341万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万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8万人,占1.2%(樊平,2009)。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国家统计局,2008)。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劳动部、教育部、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200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科技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我国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各级政府开展了很多农民工培训工程,社会各界包括各类培训学校也做出较大的努力,但是培训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根本问题就是对于农民就业应该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还没有认识清楚。农民的就业培训终归要经得起劳动力市场的检验,也要倾听农民的声音。因此,对农民培训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要依据市场需要,要倾听农民的声音。

中央政府主导的“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规划把培训分为两大类:一是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二是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当前的培训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

这种分类是针对农民外出打工的实际需要按培训时间长短分类的,第一类明确了培训的内容,包括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这类培训主要是法规培训和简单的就业指导。第二类指明了重点培训的行业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业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要求按国家职业标准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标准是劳动部制定的。劳动部在制定有关标准和课程设置的时候只是考虑到工作岗位的需要,没有考虑农民非农就业的特殊需要。因此,按照这个标准设置农民培训的专业和课程是有缺陷的,对农民就业培训的专业和课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要回答农民就业培训究竟培训什么的问题,需要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专业设置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培训什么专业

(一)市场视角

如果把已经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作为参考依据,当然是建筑、制造业、餐饮娱乐、保安等相关工作岗位占据主导地位。多数没文化没技术没接受过培训的农民也只能到这些岗位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中。这些工种属于次属劳动力市场,工作不稳定,收入也较低。

在2008年一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缺口最大的三个职业分别是:体力工人、清洁工和治保人员。这些行业就业者以农民工为主,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对这些行业就业的农民工,培训时进行引导性培训和短期培训基本就可以满足基本的要求。因为这类培训周期短、费用低,贫困人群容易接受,办学的费用也相对较少,这类培训成为民办学校和非政府组织涉足较多的培训领域。由于这类岗位本身对学 历和技术要求不高,经过培训的劳动力更受欢迎,具有更强竞争力,工资也较高。但是,经过这类培训,农民也只能进入到次属劳动力市场,工作不稳定,工资低,几乎没有晋升的可能。

(二)农民工视角

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希望通过培训能找到收入更高、更稳定的工作。如果想要农民工更稳定地就业,就要让农民能够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北京某开发区是北京市正在崛起的一个开发区,企业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开发区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是首属劳动力市场,农民工能进入首属市场,工作会更稳定,收入会更高,也有更多再培训和升迁的机会,有利于农民融入城市社会,这种就业是高质量的就业。我们通过某开发区的用人需求可以大体了解新兴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建筑、企业、餐饮、保安、运输、服装、日用百货等岗位。阳光工程的规划跟农民工目前的就业岗位基本一致,强调着重培训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业等行业的职业技能。

在北京某开发区,中等学历及以下人员的需求占68.29%,专业要求主要是: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医药、化学、财会、机电一体化、质检、数控、塑料成型、模具、仪表专业。这些专业对师资、设施设备要求高,学费也较贵。目前主要是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和一些实力雄厚的民办培训机构在从事这方面的培训。

通过对农民培训意愿的调查,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计算机操作,25.5%认为自己需要学习计算机,其次,24.6%的农民工表示需要学习开车,再次,19.7%农民工想学外语,16.9%的人想学企业经营,14.3%的人想学习法律,13.3%的人想学习装饰装修,11.7%的人想学习财会,11.2%的人想学家电维修。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还是希望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获得稳定、体面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

通过对北京某开发区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农民就业意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如果从提高农民就业数量出发,应该主要培训家政服务员、餐饮、酒店、保健、建筑、服装等相关专业。从提高农民就业质量,促进农民融入城市出发,就应着重培训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医药、化学、财会、机电一体化、质检、数控、塑料成型、模具、仪表、计算机等专业。

二、培训哪些课程

一般而言职业教育和培训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教育、集体生活、集体活动中互动来完成的。但是由于各类职业工种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所以文化基础的培养也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必不可少的课程。

对于各工种应该培训什么课程,劳动部对各工种制定了标准和课程要求。各类学校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要求去执行的。但是这个标准只规定了完成岗位职责的直接需要,不是针对农民工制定的。农民工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农民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又要从农业社区进入工业社区,从农村社会进入城市社会还需要继续社会化,需要融入城市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还需要就业指导。表5是2005年12月笔者对朝阳区农民工调查的一个统计结果。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按照劳动部的工种要求培训进行培训之外,农民的就业培训还应包括更多的就业指导、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城市生活知识与规范,这些知识和规范的培养虽然跟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有一些距离,但是这些知识是农民适应非农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些非政府组织针对农村大龄女童到城市就业的特殊需要开设女性卫生保健、心理健康和权益保护方面的课程,很受欢迎,效果良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培养动脑的能力比动手的能力更重要,培养学习的能力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农民培训范文2

一、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市定考核任务1.56万人,其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650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6500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000人、后备劳动力培训600人。截止10月底,全县已累计培训11781人,已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75.5%,但不同培训项目的进度不平衡。

一是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县农培办今年重点抓这一块工作,通过层层发动、多方设点、形式多样地开展培训,效果明显,进展较快。截止10月底,全县已培训5095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4528本,已完成该项年度计划的78.4%。

二是农业技术培训。我们依托农函大、农广校、农技110信息网络、乡镇成人学校、农科教服务体系等几大平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农广校培训、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等,已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到目前止,已培训农民5161人,发放绿色证书1896本。

三是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该项培训由县经贸局负责牵头,人劳局、总工会等部门参与,由各类企业负责组织培训。到目前止,已累计培训1394人,发放蓝色证书1036本,完成该项计划的21.4%。

四是后备劳动力培训。责任单位为教育局,依托有关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培训,同时利用被撤并中学建立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培训。到目前止已基本完成任务,但由于发证缓慢等因素,仅上报131人。

二、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农民素质培训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县已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立起“乡镇(街道)宣传发动,部门、乡镇培训联动、培训办协调推动”的农民培训工作机制。自去年市委在临海召开现场会后,县领导高度重视,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的培训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和重点培训部门,要求各单位把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当作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月底,由县委督室牵头对全县农民培训工作情况作了一次专题督查,有效推进了这项工作的开展。8月中旬,县长亲自牵头召开农民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对这项工作作了专题部署,并表示今年县财政安排10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此外,各乡镇(街道)及农业部门非常重视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按照每人每天20元的补助标准,投入了10多万元培训资金。教育局按每人100元的标准,扶持后备劳动力培训。

2、狠抓宣传发动。今年春节前后,我们抓住务工农民返乡探亲的良好时机,在天天、电视、始丰资讯等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累计印发宣传资料6万多份。县培训办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刊发农民素质培训专辑,加大农民培训宣传力度。县职业中专充分利用在校学生网络,加强农民培训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发动效果。同时,我们在各乡镇、县农培办、人力市场及各培训机构等设立报名点,已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

3、健全培训网络。到目前止,经县农培办认定的培训机构已达17家。一是在县城设立综合培训点。我们在县职业中专、天成职技校、农机化技术学校等单位设立了综合培训机构,培训项目比较齐全,包括家政服务、电工、焊工、服装车工、中式烹饪等。同时,在县城认定了三家计算机培训机构,在明阳服装厂、佳人有约美容美发中心分别设立了服装车工、美容美发培训基地。二是在乡镇设立特色培训点。我们根据各乡镇实际,在等有条件的乡镇中学设立计算机培训点,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方便。三是建立流动培训学校。由于少数乡镇培训条件不足,学员进城培训困难很大,为此,我们鼓励培训机构到部分乡镇设立流动培训学校。10月中旬,天成职技校购置了20多电脑,首先在坦头镇大黄徐村设立电脑流动学校,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亲睐,开班当天报名者就达60多人。我县的流动电脑培训学校被卫视、电视、日报、天天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创新了一种培训模式。同时,我县的深蓝电脑公司购置了20多笔记本电脑,到偏远的山区开展电脑培训,受到农民们的欢迎,他们下阶段计划增设家政服务、营业员、推销员等培训项目,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

4、拓展培训项目。根据我县今年的培训情况来看,电脑培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报名要求培训者越来越多,这个培训项目很受青年农民的亲睐,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对电脑基础知识有了较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转移就业率比较低,但社会效果相当明显。此外,我们根据实际,在部分山区乡镇开设了茶园管理工、茶叶炒制工培训,县农培办组织了茶叶专家分期分批到各乡镇开展培训,培训时间5天左右,培训结束后,由劳动局与培训办一起组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合格者由劳动部门发给职业资格证书或结业证书。通过前阶段的培训,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非常高,培训效果也相当好,到目前止已培训1400人左右。

5、狠抓培训质量。为了更好地用好、管好有限的培训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我们狠抓培训机构管理工作。一是要求各培训机构建立签到、点到制度。县培训办不定期对各培训机构的学员到课率、签到、点到等情况进行暗查,提高了培训质量。二是对已培训学员按比例进行电话跟踪抽查,防止、杜绝虚假培训现象。三是建立学员名册审核制度。要求各培训机构在开班培训前将本期名册送县培训办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开班,防止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建立考试责任制度。县培训办设计了农民培训考试考核情况登记表,要求监考人员及培训机构负责人对培训的真实性负责,并在登记表上签署意见。

6、强化目标考核。今年县里已将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认定由农办、农业局负责。农办、农业局根据县委考核办法要求,向各乡镇(街道)下发了农业考核项目的补充通知,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具体考核认定办法和考核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三、存在问题

去年以来,虽然经过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开局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县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生源问题。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基本上为老人和小孩,培训招生工作困难很大,政府期望与农村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二)工作体系问题。由于少数乡镇及部门领导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认识,工作不够重视,组织实施没有到位,造成整个工作滞后的局面。同时,由于工作力量、工作经费等多种因素影响,县农培办很难起到全面协调作用,少数乡镇及部门配合不够到位,工作开展相当困难。

(三)工作进度问题。今年的农民培训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但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工作进度缓慢。由于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难度较大,培训经费紧缺,开展培训困难较大。县农办、人劳局、经贸局、总工会等四家单位化了很大力气,并多次进行协调,经贸局已形成初步思路,以行业协会为桥梁,以企业为培训主阵地,以业务骨干为教员开展培训。但这项培训任务重,经费来源困难,县经贸局很难起到协调作用,加上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低,没有一个约束机制,实际操作很困难,在资金投入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四)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政府热、群众冷”现象;二是少数乡镇(街道)领导对农民培训工作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出现“口头热、行动冷”现象;三是多数农民缺乏长期打算,主观上存在“现在热、长期冷”的现象。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1、加大工作督查力度。针对工作进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8月份县委督查室同农办、人劳局一起对全县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督查,并对工作滞后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作了通报,有效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落实。下阶段,计划再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农民培训范文3

一、新形势下,农民利用科技的新特点

1.依靠科技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强

随着农民科学种田思想的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把农业新科技的应用视为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比如精制复合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农民十分欢迎,一些高经济效益的品种像果树、西甜瓜、食用菌等的技术培训更是受到农民的青睐。农民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越来越理智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处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环境下,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生产经营规模小,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弱。他们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是否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农业新技术,都要考虑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明显提高产量和效益。如果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绝大部分农民便不愿接受。为此,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增产与增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农民所接受,才便于推广。

3.获取科学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农民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科技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由过去单一依靠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扩展为通过多部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他们获取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途径有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

二、现阶段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民的培训工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突出表现为:

1.政府统筹力度不够,培训资源分散

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农业、教育、劳动、妇联、残联、财政等多家部门,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基本上以区、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为主。由于政出多门,未形成权威的规划和管理部门,造成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费用增加,培训效果不佳。

2.农民培训面狭窄,针对性不强

农民培训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而且由技术部门制定培训内容,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应拓展和延伸培训范围,朝二、三产业方向发展,拉长农业技术服务链。同时,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这样的培训依靠一个部门往往难以胜任,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实施,实行资源共享。

3.农民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效果不佳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基础较差,习惯以"三分看书,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但目前除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开展的培训有入户指导、田头会诊、现场观摩外,其余由农广校、镇成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培训形式和内容单调且枯燥,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各培训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培训。

三、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措施

当前,搞好农民科技培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努力转变培训观念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从“三农”工作的实际出发,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对象,拓展培训范围,实行“以需定培”,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四个转变”:一是由常规的实用技术培训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转变;二是由过去主要培训骨干农民向骨干农民和一般农民并重转变;三是由单一培训农民向培训对象多元化转变;四是由传统的“以培代需”向“以需定培”转变。通过实现农民培训的“四个转变”,来达到强化农民培训的目的。

2.以培训“专业农民”为抓手

围绕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专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要依据本地区农业、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结合“专业农民”培训的计划和要求,以技术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周密制订培训规划,严格选定“专业农民”,精心挑选培训教师,并且培训的全过程要做到三个“实”,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1注重实用。培训的专业、内容一定要和当地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一致,一定要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种养习惯相一致,一定要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和农民的需求相一致。

2.2注重实际。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动脑筋,勇于创新,结合当时、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所乐意接受和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开展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两种方式。可以镇为单位采取实物演示、技能训练、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田头会诊、跟踪辅导、入户答疑等方法,以有利于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快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3注重“实效”。培训工作要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管理、扎实推进。从领导小组到工作推进小组,从项目实施单位到专业培训单位,从教师到学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并且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以保证培训质量。

3.利用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培训的三大目标

3.1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农民。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据统计,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3%,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这种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影响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吸纳,而且由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水平不高,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农民。

农民培训范文4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家相关政府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事业单位以及社团组织等支持,他们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给予支持。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缺乏较主动学习的意识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对象为农民,不仅需要传授于他们文化、技术知识,而且还需要指导他们将这些文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效益与经济成果;同时,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活动中需要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目标,但有些农民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难以接受新事物,以至于给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趋于形式化

有些事业单位过分注重教育培训的形式,而并没有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加以重视,加上培训教育的计划缺乏系统性以及其时间安排也不尽不合理,导致没有获得较高的实效。

3农民鉴于培训工作问题的相关措施

为了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以及水平,首先,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评价系统,围绕着农民的满意度以及接受程度来评定;其次,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单一形式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以拓宽和丰富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以及增加培训教育机构。

3.1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丰富其教育机构

3.1.1不断地发展农村农民培训教育为了实现农科教结合的目的,需要不断地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并且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网络;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此外,需要不断地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以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3.1.2积极引导农村培训教育发展首先,当地政府需要充分的发挥其投资主导地位,对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所需要投资的地方给予充足的支持,以保障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与实施;其次,当地政府还需要重视引导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3.1.3提高农民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提高当地农民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以提高他们的新农民意识;其次,通过教育使他们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使农民很好的参与到培训教育活动中;最后,提高受教育培训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加强对农民从事生产与多种经营技术的指导与信息科技支持,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2坚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与其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育实效

坚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与其内容相结合,并且根据农民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来安排培训内容且做好培训规划工作;同时,不断地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授课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到培训教育工作中,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

4结语

农民培训范文5

关键词:管理创新;农民工培训;动力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下,农民工培训机制应该体现新的内涵。农民工培训机制涉及到新时期下关乎农民工培训的内在机理及运行方式;在管理创新理念指导下,培训机制主要由动力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估机制所构成。

一、农民工培训动力机制

农民工培训动力机制是农民工培训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推动全社会对农民工培训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目前,农民工培训已具备了新的背景,这些都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村外出劳动力大幅增加,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居住地与出生地不一致的人口有1.2亿,其中从乡村迁移到城镇并居住半年以上的有近6000万。但按照整体就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这种转移速度仍然不够。2000年,中国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64.21%,比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27个百分点,相当于6679万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进入较高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该收入组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平均为23%左右,中国要将农村人口比重降到这一水平,即使在人口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仍需要转移出5亿以上的农村人口。蔡防(2005)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研究发现,16岁及以上城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而城市中以务工经商为目的的同一年龄组外来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8年。两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无疑是造成其就业岗位与工资差异的原因之一。人力资本等影响家庭收入的变量,实际上制约着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决策和成功率。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间的全部工资差异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其中的57%。归根到底,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差距,是农村与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现阶段,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大大落后于城市地区。政策的着力点除了通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增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能力之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农民工培训,这不仅对于农民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

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主要涉及培训投入主体的选择及投入力度的确定问题。农民工培训与一般的员工培训不同,其情况比较特殊,导致培训现实也比较尴尬。据报道,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近几年,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亿多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接受了培训的仅占28.2%,71.8%的外出农民工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缺乏积极性。由于对短期利益考虑过多,用人单位产生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使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表现在:一是聘用代替培训。认为农民工培训是教育部门或培训机构的事情,不愿意自己投资培训。二是为尽量降低培训成本,能省则省,许多企业忽视显效期较长的培训投资。三是知难而退。由于农民工是就业群体中最不稳定的阶层,其就业具有活动性大和职业转化快的特点,这时培训造成的困难是,既不易确定培训内容,也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导致用人单位培训动力不足。四是避重就轻。往往重视农民工的纪律性、劳动安全、厂规等教育内容,而对农民工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培训却避而不谈。

由于农民工培训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培训将产生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可以创新管理理念,努力构建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措培训经费。根据2004年5月27日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民工培训)平均每期每人按100元的标准补贴”。从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2005两年,中央政府共投入6.5亿元,培训农民工530万。2006年,中央又投资6亿元对农民工进行培训。近两年来,全国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了12亿元,各地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已超过1000多万。因此,培训投入主体从上至下依次为政府、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而且,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 转贴于

三、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培训运行程序以及培训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能使农民工培训在正确决策下得以持续不断的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在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社会应建立一套能有效进行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各种人才的合理结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农民工培训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培训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农民工培训首先要考虑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培训是目前整个行业的普遍叫法,但这种称呼不能完全反映培训的实际情况。从字面上来看,培育、训练是一种普遍行为(培育是长期行为,训练是短期行为),是培训主体主动要求并施加在员工身上的,但是这并没有完全代表员工的想法。员工只是被动接受,是被培育、被训练,这与现代人力资源理论所推崇的员工职业发展是不完全符合的。农民工也是一样,被动接受的“培训”也许在短期内带给他们一些新的技能与想法,但就象没病吃药一样,如果培训不针对农民工的迫切需求,将导致其无法将知识或技能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这种“培训”的效果一般为零,这样的培训运行机制也必将失败。农民工培训需求的衡量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要对农民工能力现状进行剖析,然后结合社会、企业实际,提出农民工能力期望,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别形成农民工能力缺口,只有针对农民工能力缺口进行适当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培训机制有效运行。此外,要保证农民工培训真正发挥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作保障。让制度去约束培训运行,比靠个人的主观判断要更加令人信服。

四、农民工培训评估机制

农民工培训评估作为整个培训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制约培训评估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包括管理理念上的障碍、评估自身的障碍、评估方法上的障碍以及缺乏实证支持的障碍。在“培训能够产生积极成果”这样的意识逐渐被大众接受的情况下,培训评估本身却遭到了忽视。首先,管理者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本身就意味着其培训是有效的,没有理由在企业快速成长和利润丰厚的时候怀疑其培训的有效性问题。其次,许多管理者形而上学地认为“培训总是能或多或少地产生积极的效果”,至于效果究竟有多大,一方面难以准确考量,另一方面除了企业的董事长,似乎其他管理者对此并没有迫切的需求。再次,培训者也没有足够地激励去做评估,除非有充分理由证实培训是高效的。因为一旦被认为培训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或者甚至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关人员的利益是受牵连的(比如降低培训者的薪水等)。因此,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13%~30%的企业没有进行正规的或系统的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自身面临的障碍是评估本身缺乏衡量的标准。培训评估研究到目前为止最为有影响力的是Kirkpatrick提出的四层次模型。反应层,即评估受训者对培训方案的反应,包括对培训项目结构、内容和方法的看法;学习层,即评估受训者在培训项目中的进步;行为层,即评估培训项目使受训者在工作行为和表现方面产生的变化;结果层,即评估上述变化对组织发展带来的可见的和积极的作用。当然,JackPhilips在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五层即ROI(财务评估层)。此外,M.Bird,P.Warr&N.Rack—ham也发展了一套称为CIRO的模式(背景评估、投入评估、反应评估、结果评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培训评估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纬度,但不可否认他们依然缺乏明确、可衡量的标准。

企业培训评估方法上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评估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可能遇到的方法上的潜在的问题。原因在于:由于培训数据本身属于商业机密,企业对其是敏感和保密的,担心的是被竞争对手所知晓;由于培训效果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逐步释放的,因此时常发生的受训者工作地点或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收集相关的培训效果信息变得更有难度;如果受训者在培训结束后的评估期间内提升、辞职或下岗都将使数据收集变得不大可能。

农民培训范文6

一、立足长远,制定规划,突出特色

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农民整体素质提升缓慢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因此,要把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其规律,找准加快提升农民素质的方式方法,以农民素质的提升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要切实改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无科学规划、短期行为、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务必使培训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的轨道。农民培训规划的制定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六字方针,根据本地区农民素质实际,体现本地区特色,并要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同步制定,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充分体现其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制定具体的年度培训工作实施计划或方案,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和安排稳步推进培训工作,使培训形成制度,并使之常态化。培训内容的设定要以当地农民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学识学历等实际为依据来制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突出脱贫致富这个重点,以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现状为基础,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和拓展实用生产技能、提高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尽快向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目标迈进。要根据确定的内容认真制定培训教材,把培训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教材的编制要体现地方特点,突出区域特色,使教材更有针对性。对产业项目和致富项目的设定要给农民选择的空间,项目发展介绍要多而广,比如中小药材类、特产类、经济作物类等,尽量把常见的品种都囊括进去,农民想种植哪个项目可以从中挑选学习。

二、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培训队伍建设

农民培训工作要层层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并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常设机构应在新农办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专职工作人员应从涉农部门中选调精干人员组成,负责做好日常工作,对培训计划予以落实。与些同时,要组建农民培训讲师队伍,“引进外来的,用好现有的,培养乡土的”。“引进外来的”,就是要聘请国家或省里权威专家学者作为客作教授,需要时,邀请其深入农村基层进行授课。”“用好现有的”,就是要从当地涉农部门中挑选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技师,组成讲师团,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和课程安排,分别承担起授课任务。“培养乡土的”,就是在培训队伍建设中,重视农村乡土人才的挖掘、培养和使用,一些农村乡土人才在多年的产业项目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要通过专业人员指导,把乡土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知识体系,促使乡土人才亲自走上讲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使他们既当实验员又当讲解员,其作用比从事理论研究的专业讲师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把这部分乡土人才纳入到培训讲师队伍中,让隐藏在大山里的金子发光发热,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民培训队伍要畅通出口和进口,实施动态管理,实现吐故纳新,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吸纳新人、新思想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满足农村日新月异的培训需要。

三、创新培训模式,抓好课堂教学,务求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