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1
游戏正式开始。我两手拉着脚脖子,生怕犯规,因为游戏规则是用一条腿站立,用另一条腿的膝盖攻击对方。再看看妈妈,只见她两手背后站得稳稳地,正冲我一脸“坏笑”呢。突然,妈妈“杀”了过来,我警觉地往后跳了跳,然后开始反击。我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跳到她身后,猛地一击。我以为妈妈必输无疑,可没想到她像跳芭蕾舞一样,柔软地将身子一仰、一起,竟瞬间重新站稳了!“哇,妈妈好厉害啊!再这样下去我肯定会输的。”我不禁暗暗叫苦。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一回击,我就被击倒在地。“啊!”我惨叫一声,刚刚还手舞足蹈的妈妈见势不妙,赶忙掏出手机给爸爸打电话,然后开溜了……(陶歆)
我来考证:撞拐,北方也称为斗拐,南方则多称为斗膝。据考证,撞拐起源于5000年前,来自于一种假面具舞蹈――蚩尤戏。基本运动形式是一腿独立,另一腿盘屈胯前,双手或单手握住脚踝,使膝盖向前突出,以单膝攻击对方。被击出场外、双脚落地或失去平衡倒下的为输。不允许用头和手(包括手臂、肘关节等部位)进行攻击。
准备好弹珠,只见爸爸先把弹珠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眯起一只眼睛,手做成“OK”的手势,最后食指脱开大拇指的束缚,猛地打在弹珠上。只见那颗弹珠立即朝着我的弹珠撞来,一声清脆的撞击声过后,两颗弹珠都跑到墙角去啦!后面几轮,爸爸都以同样的方法击败了我。我只剩最后一粒弹珠了,爸爸得意扬扬地说:“我是战无不胜的,你就等着输吧!”这话倒提醒了我: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于是,我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用爸爸对付我的方法展开反攻。果然,到最后,我竟然反败为胜了!(刘知书)
我来考证:打弹珠也叫打珠子,是儿童游戏中的老字号,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最广。可以一对一单挑,也可以数名玩家一起进行。玩法通常有两种,即出纲或打地洞。前者玩法是在地上画线为界,谁先把对方的弹珠击中(吃掉)为赢,这有点像打桌球。后者则是事先在地上挖出几个洞,先把弹珠打进洞里的一方为赢,这与打高尔夫球又有几分相似。
我和妈妈来到楼下的一大片空地上,我先用粉笔画了一个漂亮的房子,再捡一颗石子放在门旁当做“钥匙”,然后和妈妈猜拳决定谁先跳,结果令我很开心。我捡起“钥匙”,小心地扔到写着数字“1”的那格后,便像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地顺利捡回了“钥匙”。轮到妈妈了,她非常熟练地将“钥匙”扔出去,“钥匙”乖乖落到了1号房间里。正在我羡慕妈妈的动作如此熟练的时候,她却不小心踩到了线!看着妈妈那懊恼的表情,顿时,我赢的信心更强烈了。
激烈的新一回合又开始了,我吸取妈妈的教训,小心翼翼地丢“钥匙”、“爬楼梯”,一直赢到最后……
跳房子真好玩!我一定要和妈妈多玩几次,重温她的童年。(张依拉)
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挖掘;运用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科技电子玩具已经成为很多幼儿的主要玩具,幼儿对于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越来越陌生。民间游戏具有民间性和人文性,受环境、场地和材料的限制较小。在幼儿园中合理地挖掘和运用民间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使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挖掘
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和地域性强的特点,然而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民间游戏已经被电子游戏所取代,很多幼儿对于民间游戏都已经比较陌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民间游戏的挖掘工作。我国的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幼儿教育者要对其进行搜集和筛选。
1.民间游戏的搜集
幼儿园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家长能够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就自己了解和喜爱的民间游戏进行交流,梳理具有地区特色、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幼儿向家长学习一个民间游戏,并将其带到幼儿园里来。这样一来,不仅幼儿教师能得到很多宝贵的民间游戏素材,还能够通过民间游戏的搜集密切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2.民间游戏的筛选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搜集来的民间游戏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筛选。要根据教育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要积极向上、简单科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可以将这些民间游戏及其玩法编订成册,发给每个班级,先对所有的幼儿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了解、熟悉民间游戏的玩法,能够为幼儿进行具体的指导。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运用
幼儿园要合理地运用民间游戏,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民间游戏丰富多彩,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锻炼幼儿的体能,还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例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竞争性,幼儿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合作与竞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民间游戏,勾起家长的童年回忆,使家长与幼儿能够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1.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
要使民间游戏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就要确保民间游戏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可以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可以将两种游戏动作或者游戏规则组合起来,例如将跳房子和石头剪子布结合起来,将抛纸球和跳房子结合起来。幼儿教师也可以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精神。例如,木头人、躲猫猫这些游戏代代相传,受到幼儿的喜爱,但是其游戏童谣却比较落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游戏童谣进行改编。对于一些传统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创新其规则和玩法,例如堆沙子、滚铁环等等游戏,就可以开发出新颖有趣的玩法。
2.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形式
游戏形式主要指的是游戏人员、游戏组织形式和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例如,将体育游戏和说唱游戏结合在一起,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游戏,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让大班幼儿扮演鸡妈妈,中班幼儿扮演老鹰,小班幼儿扮演小鸡。幼儿园要尽量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游戏材料以半成品材料为主,给幼儿动手动脑的空间。让幼儿能够相对自由地使用和操作游戏材料,例如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草木叶片和枝条,让幼儿进行过家家游戏。
3.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的组织
民间游戏对于游戏材料、游戏场地和游戏时间都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幼儿园要尽量保持民间游戏的这种灵活性和自由性,让幼儿自由选择玩伴和游戏形式,并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游戏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游戏场地,例如跳房子游戏所需要的色彩斑斓的“小房子”,过家家游戏需要的各种道具等等。还可以鼓励幼儿充分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来进行游戏材料的创作,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灵活活泼的特点。
与电子游戏不同,民间游戏通常需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一起来进行,这对于幼儿的情感认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要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嬉戏、释放天性。鼓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多与同伴交流和沟通,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总之,民间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然,发挥创造力,并为独生子女的幼儿提供更多的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进行民间游戏时,幼儿园也要做好一定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3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2-01
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游戏活动应该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更好的实施寓教于乐的教育准则。对于小朋友来说,过多的限制会减弱孩子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而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它能很好的避免需要排队等候等因素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游戏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民间体育游戏的概述
所谓的民间体育游戏就是利用自然的物品或空间环境作为游戏器材,灵活自由的进行游戏活动从而达到锻炼或娱乐的效果。而且民间体育游戏大多来自于生活,而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实践历史,对于小朋友来说也非常的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游戏素材更加能够激起小朋友的游戏兴趣。而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新来任意的改变游戏规则,更加灵活的享受游戏的乐趣。
比如像滚铁环、跳牛皮筋、踢毽子、跳房子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就完全不需要高档的体育器材或特定的游戏场所,只需要大人或年龄稍大的孩子的带领,孩子们就可以尽情的进行游戏。相对于如今一些游乐园的儿童游戏设施,这些民间游戏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也能更多的给孩子与周围一些伙伴交往的机会,不仅仅在体能方面,在娱乐和孩子性格、心智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民间体育游戏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益处。比如跳房子这种游戏就能给予孩子非常大的运动量,在蹦蹦跳跳的过程中孩子的骨骼发展会更好,而且像滚铁环这样的游戏就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的臂力和平衡力,还有以团队形式进行这种游戏比赛时,会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除此之外,民间体育游戏还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交际机会,孩子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当的游戏竞争还可以让小朋友有胜利与失败的不同感受,从而更好的面对以后的成功与失败。
3.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
3.1 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体能发展的作用。由于民间游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孩子可以在踢毽子、跳格子、捉迷藏等游戏中得到充足的运动量,而且不同的游戏也会给予孩子不同方面的体能锻炼,踢毽子对于孩子的腿部和颈部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跳格子和捉迷藏就会让孩子不停的跑步和蹦跳,对于孩子的骨骼发展很有益处,老鹰捉小鸡这类游戏还可以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让孩子的反应力得到提高,因此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民间体育游戏能够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孩子的体能,让孩子在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免疫力和自然环境适应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2 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吸引他们投入到民间体育游戏的原因主要是:在这种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得到满足,他们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得到满足感,这是刺激他们喜欢和享受民间体育游戏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断的用贴合孩子心理需求的游戏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孩子的细腻需求主要分为四种:好动的心理需求、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爱表现的心理需求、娱乐放松的心理需求。
首先是好动的心理需求,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欲望,而像躲猫猫、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就特别能够满足孩子好动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民间体育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随意的跑动,去任意地方摸一下、跑一下、爬一下、看一下都能让孩子有特别强的心理满足感。因此让孩子充分的释放幼儿时期的这种精力和活力,让他们尽情的享受那种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感觉,更加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其次是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对于如今的幼儿来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孤单感会特别的强烈,他们对于在游戏中结交伙伴的心理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像跳房子和跳橡皮筋这样的游戏大多数都需要两个以上的游戏伙伴进行组队竞赛,这样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结交游戏伙伴的机会,对于孩子以后的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团队游戏中,必定会有孩子在游戏方面更擅长一点或弱一点,而强一点的孩子可以慢慢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弱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在游戏伙伴的帮助下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养成谦逊好学的好习惯。如果幼儿可以在同龄孩子中找到几个好的游戏伙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幼儿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希望自己是大人眼中的优秀孩子,希望得到父母或别的伙伴的父母的赞美和奖励,因此孩子特别需求可以表现的机会,而民间体育游戏就给予了孩子更多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有些孩子擅长这种游戏,有些孩子擅长那种游戏,而民间体育游戏的多样性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了适合自己的游戏模式,也能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从而不断的增添信心,树立良好的心态。
最后是幼儿对于娱乐放松的需求,孩子虽然小,但是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也难免会有不开心的情况,参与到适当的游戏活动中,利于孩子排解出不好的情绪、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忘记刚刚发生的不开心的事情,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比如丢沙包这一类游戏,就可以让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好的排泄,从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3.3 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灵活性强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孩子可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孩子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开动脑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而不同的游戏规则的学习也会让他们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在学习新的游戏规则时能够更快的理解规则、适应规则。除此之外,孩子在进行一些歌谣口诀类的游戏之后,通过学习歌谣和口诀,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而这些歌谣又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孩子在进行这类游戏活动时,可以慢慢的了解这些歌谣或口诀所包含的事物,更好的让他们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而这些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4.结语
那些流传至今的民间体育游戏,经过长时间人们的实践和改良,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必定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大力的加强这种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和发展,让那些传统的、好的体育游戏能够继续的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益处,也能让幼儿教育在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吸收一些好的东西,然后再结合现如今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提出更好的教育方案,为幼儿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艳.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 神州民俗(学术版),2013,02:73-75.
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4
【关键词】民间游戏;规则意识;团结协作;道德品质;随机
提起民间游戏,我们不难想到“丢手绢”、“捉迷藏”、“跳皮筋”、“跳方格”、“斗鸡”、“老鹰捉小鸡”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对于我们这些大人来说从小玩到大的游戏。想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或在花园里做游戏。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提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游戏是人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游戏给人带来欢乐、自由。儿童早期的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他认为游戏最能吸引儿童,使幼儿发生兴趣。
一、游戏过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由于民间游戏源于民间,从人们的实践中来,它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着广泛的趣味性,形式活泼、轻松,伴有节奏且内容具体生动。有的游戏还配有儿歌、口令,念起来朗朗上口,让幼儿在边玩边唱中体验游戏的欢乐。如:“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都充满了新奇,让幼儿对结果充满了期盼。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中,游戏让他们变得灵活、自由,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游戏才能。因此,民间游戏充满着无穷趣味性,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源泉。
二、游戏开展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的开展,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等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只要幼儿有兴趣,有想玩的愿望,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哪怕只是挤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他们都会饶有兴趣的聚集起来,自由、快乐的玩耍。开心地展开游戏。而对人数的要求也是随机的,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都会有适合的游戏,总之几个人的游戏都有,可随时调整组合。
三、玩具材料的简便性
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一般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如:水、沙、石、泥、小木块等。这些材料都是物美价廉,而且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如:把一小截残缺的木头当小手枪,玩打枪游戏;用碎布、铜钱做成“毽子”踢;用石块“跳房子”等。还有一些游戏本身不需要玩具,如:“顶腿”、“单腿蹦”、“捉迷藏”、“背人”、“木偶人”、“石头、剪子、布”等,都是利用儿童的肢体徒手进行的。民间游戏随地可寻的玩具材料,既能节省财力,又能使儿童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了儿童娱乐的需求,也促进了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
正是由于民间游戏的这些特点,才使得我班在开展了两年的时间里,促进了孩子们在身体健康,自信心、规则意识、团结协作等方面的发展,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方面。几乎所有的游戏,都离不开跑、跳等动作,它一方面适应了儿童好动的特点,引起儿童兴趣,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些游戏,加强了儿童的体能锻炼,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例如:我班在玩跳房子的游戏时,孩子们先画好合适的“房子”,再将沙包准确地投掷入“第一间房子”,然后用单脚蹦入,再用单脚把沙包按顺序在房内推进,转一圈后再从原入口退出,接着再进入其他“房子”,此过程中,不能错投房子,不能踩线,否则视为失败。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玩的时间明显延长,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既活动了全身又促进其身体的发育。
(2)在培养自信心方面。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实践证明,民间游戏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够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培养快乐的情感。所以,我们在选择游戏时也注意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例如:我们中班刚开展这项活动时,孩子们不是很会玩,也不愿意接受。我们老师选择了比较容易进行且获得成功的游戏——夹沙包。
(3)在培养规则意识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第三个教育目标提出的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各类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在游戏“切西瓜”中,我们要求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大圆圈,其中一个幼儿在小伙伴的儿歌声中有节奏的绕着圆圈作“切”的动作,当说到“切完西瓜快快跑”时,被切开手的两名幼儿绕着圈外相对跑,看看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终点的幼儿可作切西瓜的人。我们观察到,有些幼儿却难以遵守,经常会出现同向跑的现象,请大家来评价这种游戏行为,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4)在培养团结协作方面。同龄孩子在集体中的相互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是很生动、广泛的。我们老师在选择游戏时,也经常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团结协作的游戏,比如,打沙包,老鹰捉小鸡,就需要两队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并且组织的相当默契。
四、其他方面
民间游戏不光对幼儿身体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还在语言、道德品质、社会认知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民间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得到弘扬,让民间游戏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让我们的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2版
[2]《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1日
[3]周兢.《中国民间游戏》江苏少年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4]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60—01
合作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自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互相配合中实现目标。但是现在很多幼儿既不会协商,又不会分工和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用攻击性的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对同伴遇到的困难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完成合作目标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怎样学会与他人相处,如何学会与别人合作等等都是在游戏中成功地进行社会往的关键。很多传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和同伴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并且很多游戏是合作性游戏,而且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又有合作,幼儿在合作与竞争中还要遵守规则。如,“网小鱼”要求拿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而扮演“小鱼”的幼儿们行动要迅速,以免被抓。随着幼儿对游戏熟练程度的提高,游戏相应的难度也提高了。鱼网加大加长,拿鱼网的幼儿由两个增加到四个。这时就需要拿鱼网的幼儿商量好,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步调更要一致。
二、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引导幼儿学会使用适宜的合作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玩一玩、乐一乐就可以了,游戏教学还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训练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以往我们都把这些寄托于书本上那些时髦的新游戏身上,而这些游戏往往需要很多辅助材料,以至于一些游戏在农村根本无法开展。其实我们的传统游戏也能帮我们完成这个任务。例如,“跳皮筋”、 “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吹羽毛”、“挑棍棍”、“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可见,传统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也能够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三、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指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相关的合作策略
在游戏中,有的幼儿总是先掌握游戏的规则,并能快速地进入游戏中。他们的出色表现会成为其他幼儿观察与模仿的对象,激发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游戏中的规则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然而规则并非是单纯的限制、约束,而是为幼儿游戏服务的,是积极的约束。在活动中,幼儿为了玩得好,能够在活动中用规则自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的内在规则具有自然的约束力。如,“网鱼” 游戏就要求捕鱼的幼儿要遵守规则,必须说到最后一个字时才能捉,否则捉住也不能算。一组玩后换另外一组,后一组会在前一组技巧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技巧。久而久之,幼儿渐渐形成了与别人合作、观察以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习惯也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重视幼儿的移情训练
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6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发展;创造潜能
游戏是幼儿童年的伙伴,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童年的伙伴,父母的陪伴时间较少,在家庭中多数由玩具来托管,家长为幼儿提供各种高档玩具、电子产品,虽然能使幼儿获得广泛的信息,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但同时也给幼儿带来负面效应。如:身体素质差、积极主动性差,缺少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等。
如何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目前除了学前教育课程中设置的游戏活动外,民间体育游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成为幼儿游戏的有益
补充。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由民间游戏的特点所决定的。民间游戏有以下特点:
1.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玩中乐、在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幼儿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自由地玩耍。
3.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便易行
幼儿民间游戏有的是徒手进行的,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玩。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和自然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小石子、小木板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
4.民间游戏易学、易会
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自己创编的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
三、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全面发展
1.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增强幼儿体质
民间游戏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例如“挑花线”游戏,用一根绳子,经过小手绕、勾、拨、翻后,变成好多形态的物体,既锻炼了小肌肉群,幼儿玩得又开心。“抽出七打八”“斗鸡”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民间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也锻炼了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高质量情商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必经之路,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和社交规则。很多游戏需要幼儿合作完成,一些体育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和挑战,需要幼儿齐心协力,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孩子在游戏中一方面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要考虑其他成员的需要,并最终达成一致才能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能积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游戏中,而不是成人组织或者设计的活动中。例如在“跳皮筋”的游戏中,由于同伴的失误,最终的胜利者要“拯救”被淘汰的同伴,这是一种最无私的举动,充分培养了孩子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在“捕鱼”游戏中,规则是当念到儿歌最后一句的“鱼”字时,渔网就会落下来抓住一条鱼,如果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就要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对犯规的幼儿实施“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幼儿会在游戏的诱惑面前,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游戏规则,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
3.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创造型儿童
通过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数概念的巩固。多数民间体育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或者需要儿歌来辅助,例如“老狼几点钟”游戏,要求幼儿有问有答,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了大胆说话的能力;在“跳房子”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单数单脚跳、双数双脚跳来进行,在玩玩说说中巩固数概念。
创造性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学前儿童想象中的创造性较少,
主要是再造想象。从幼儿心理的发展来看,再造想象是较低级的想象,创造性想象才是较高级的想象,并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要为幼儿提供驰骋想象的机会、条件,实际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一物多玩的特点,一根竹竿,幼儿可以骑竹马,可以玩赶猪游戏,还可以跳竹竿,幼儿可以发挥想象,自主创造游戏玩法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创造潜能。
基于以上认识,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我们要充分发掘民间体育游戏的独特价值,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