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下雪的心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下雪的心情范文1
2、它在雪下是如此深,在雪下如此严重,它将天空变成一片银,并涂上了纯净的色彩。
3、最美丽的不是下雪天,而是与你路过的白色街道。
4、还记得那一场雪,陪着我的温柔下了一夜,盼不到花开的季节,把所有热情埋藏在这冰冷雪夜。
5、雪花飘落在窗户外,像数千只蝴蝶一样飘向窗户玻璃,调皮地敲打着玻璃,优雅地飞到一边。
6、雪花落在树上,给冬青树枝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绒衣,让他们成为冬季的姣姣者。树枝上都挂着一条条白雪,毛茸茸的,不仔细看,还以为那是谁插在哪儿的精美的装饰品。这一片壮观的景象,不由不是你想起两句着名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一场大雪,让上海真正有了冬天的感觉。伴着入夜晕黄的路灯,雪花漫天飞舞,落在大大小小的街巷中,落在岁月的沟壑间,顷刻,一个十分清洌,十分透彻,十分充分的冬日降临上海。
8、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
9、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下雪的心情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学;情景创设;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景。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产生这一知识的背景。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不高。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一般可分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出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设计教学情节就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创设悬念引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情境的创设比较简单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小学生好奇心强,不服输,有很强烈的求知欲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悬念,来诱发学生揭开他们想知道的问题意识。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学习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新课标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学期我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课时,我在本节课的开头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上课时我就让学生做游戏导入新课,经过简单的构思,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5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此话一出,马上有同学开始在底下讨论,窃窃私语,见此状我又说道“如果同学们不信,我们可以验证一下。”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几个学生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此言一出,同学们都面露惊奇之色。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带者问题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钻研、探讨、合作,以此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数学经验有联系的数学情境,使他们能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这也符合新课改精神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2 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老师一说起情境,往往会想到在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引入一定的情境。但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也可以随时创设情境来组织教学,所以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比单纯出几个数学题让学生解答效果明显要好很多。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出了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等概念后,我是这样设计的:以班级座位的,某一排为x轴,某一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了他们的正方向,随着x轴、y轴的不断变化,让学生画图找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标。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根据梯形长宽高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教师积极引导他去认真思考,帮助他克服一些具体困难,与他一起分析某个数学问题,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对他自己能够想到的地方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再比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我布置了下面一道题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要求每六位同学组成一组,准备好活动工具: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各组交流测量结果、比较每一种测量方法的优劣。通过这样的测量计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巩固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探索数学的绿洲。
3 创设活动情景,合作探究交流
下雪的心情范文3
【关键词】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见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情感教育亦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重点。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情感这一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时候参与程度高,受表扬的机会多,学习积极性高,但作为英语教师,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鉴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部分学生会在小学阶段就感到英语学习的困难,他们暂时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相对偏低。课堂教学的组织、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建立沟通和交流渠道,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为了真正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比如写英文小贺卡、见面用英语打招呼等。教师还可以就某些情感态度问题,比如学习中的厌烦、信心等问题,对学生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三、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达到情知交融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突出下列环节:调整情绪,以备认知。通过调整情绪,排除影响教学的消极心理,使学生心情舒畅,为英语学习做好准备。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地做出选择,参与活动,也能更多地意识到他人的力量,他(她)会因为能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有创造性。因此,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能够踊跃表现自我,发挥特长。
四、巧妙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情感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原理,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自己在对学生学习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入了“大拇指”奖励机制,为不同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获得“大拇指”的标准。刚开始时,立足于“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原则,使孩子们得到全面提高,逐步发展。这样一来,人人都有得到“大拇指”的机会和能力,也会继续为得到“大拇指”而努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尝试无错原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会采用褒奖性言语表扬、鼓励他们。对基础稍差,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经常使用“Be careful, you?蒺ll do better”,这些层次分明的表扬形式和奖励机制,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更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不断加强英语专业修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
英语教师如果具有扎实的英语素养,如清晰、正确的英语发音,规范的英语语调,能用英语组织游戏,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等,那么就会无形中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并对教师形成一种崇拜感,这种崇拜感将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第二种境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第三种境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他的话让我深受启发。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更高境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并带着认知与情感,走向社会生活。
下雪的心情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35-02
在传统中学数学作业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对数学作业盲目推理、不按时上交、抄袭等不良现象,这其中流露出学生的厌烦情绪。虽然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了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熟练解题方法的内容,但却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学生很少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情境化数学作业将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是数学作业设计上的一种新的探索。
一、中学数学情境作业设计的涵义
情境化数学作业内容设计是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来设计数学作业,突出数学作业内容的生活性、普及性及科学性等,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提高作业效率与学生实践能力。它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作为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和操作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认知环境和情感环境下,掌握做数学作业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视野上得到拓宽,情感认知上得到升华。
二、中学数学情境化设计的途径
1.设计融入生活情境的数学作业
许多学生对数学作业不感兴趣,很大原因是在机械化做题过程中体验不到数学的乐趣,中学生往往认为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不大,小学的数学知识已经足以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中学数学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其实不然,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例子。例如,在银行存款时,要了解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掌握各种存款方式,计算怎样才能得到利息的最大化;还有工厂的各种优化生产,生活工作中各种时间分配问题等都与数学有关。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设计要融入生活,那么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一样需要融入生活情境中。如,教师在函数教学之后,布置作业时不应只从课本上挑选题目,还可以从生活情境中去设计,如可以给出本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让学生去寻找两数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等等。因为数据就是来自他们身边熟悉的人,看得见、摸得着,增添了一些生活情趣,激发了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
2.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提出有趣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形成“鸡蛋记忆”,而且记忆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要长久。不仅是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问题,中学生也一样喜欢在趣味性数学问题中进行思考。因此,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趣味性数学题目不一定很难,可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是一种情境中去陈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或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情境题:王奶奶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了篮子里鸡蛋的一半,第二个人买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第三个人买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这时篮子里还剩2个鸡蛋,请问王奶奶原来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显然我们可以设王奶奶原来共有x个鸡蛋,初中生可以得出这样的方程:x+×(x)+××x+2=x,而高中生则可以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来做这道题,得出方程:x=+2,两个式子都解得:x=16。这道题借用了老奶奶卖鸡蛋的一个情境,形象生动又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看似简单却设计得相当有趣味,每次每个人买的鸡蛋都是剩下鸡蛋的一半,那每次的一半都一样吗?这样的趣味性题目不仅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成功体验数学趣味,增加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数学情境作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设计方面也应该注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讲“勾股定理a2+b2=c2”时,可以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查看有多少种证明方法,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找有关数学资料、方法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利。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使用几何画板画平行四边形。学数学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知识,而且也要懂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4.利用数学史设计数学情境作业
数学史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学数学不仅是掌握课本中的定理、性质和公式等,更要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数学史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意渗透有关数学史的知识,数学作业的设计更要渗透数学史以及数学史的价值。数学史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还能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作业的看法,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业,通过学习数学家们对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如,在教学无理数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与无理数有关的数学历史。如,无理数是怎么发现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同时,培养一种研究数学的正确人生观和态度观,如对新的或不同的研究结果应持有宽容的态度,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5.设计实践、开放的数学情境作业
传统的数学教学使得大多数学生只会做数学题,而动手能力或者说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却很弱。在新课标下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圆柱(教师可以要求体积是多少或者给出其他相关数据的要求,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关键知识解决设计的问题,动手操作和计算,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运用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互相交流并完成数学作业。
三、中学数学情境化作业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在情境化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其次,对学生的作业要给予及时、清楚的反馈。“及时”能够防止中学生把错误的数学知识当成是正确的使用,让学生及时修正认识;“清楚”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第三,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只要他们努力了,就会有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做数学作业,从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趣味和历史魅力等。
下雪的心情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化学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它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暗示诱导、情感驱动、角色转换和整合的作用。化学情景是指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对化学的兴趣的各种景物。这种景物可以是真实、具体、可感知的,也可以是虚构、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不管是哪种形式,人却能够体会得到。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呢?
一、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千变万化的实验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实验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尝试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科学研究的创造意识。而且对学过的知识可以在实验设计中得到综合应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乙醇一节的教学中,在学生推出乙醇一定组成和结构后,让学生讨论其可能结构,得出其可能结构为CH3CH2OH或CH3OCH3,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实验,验证其结构为前者而非后者,经讨论得出关键在于设计一套装置,让1摩乙醇与足量钠反应放出11.2LH2(标态),才能说明1个乙醇分子中有一个H与其他5个H不同;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能力,独立设计方案较为困难,那么就允许分成小组讨论,同时设置两个问题加以提示引导:(1)如何测定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2)如何测定生成氢气的量?这样,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设计出的方案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一一评述,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得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略)。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优思维能力、转向(变通)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这些思维能力的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解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向学生介绍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的发展就走到了尽头。化学也是如此,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学科学才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了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补充演示下列实验:
(1)将两只高低不同、粗细不同、质地不同的蜡烛分别点燃,然后用同样大小的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生石灰和一颗鹌鹑蛋,然后倒入水,观察现象。通过观察以上两个实验,你能发现和提出什么问题?
二、创设生活情境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实际生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介绍食品中的有机物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的包装袋,并调查其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并记录下来。教学过程中首先提问:在家中煮饭时,有时候不小心将饭煮糊了,你们看到了些什么?闻到了些什么?我们会看到有黑色焦糊,并闻到有糊状焦味,说明米饭中含有碳元素。小结:这类物质在组成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含有碳元素,引入新课――食物中的有机物。创设问题情境: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物品的包装,你知道这些物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物吗?通过学生自己调查,得出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所需的有机营养素。总结出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三、创设故事情境
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启蒙性的训练可认为是让学生从事实出发,特别是从关于化学有关事实出发,主动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并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方法,进而使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获得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讲授玻璃的发现时,引入小故事:很久以前,一艘非尼基人的大商船,在地中海贝鲁斯河口搁浅了,船上满载天然的苏打晶体,水手们就用几块天然苏打支起了锅,然后架上木柴烧了起来,这真是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当他们收拾餐具时,发现锅下的沙地上竟留下了许多闪光的透明物质,大家当宝贝一样收集了起来。原来,这沙洲上都是石英沙粒,烧火时天然苏打石和石英沙粒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了玻璃。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后,聪明的非尼基人就在特殊的炉子里放进石英石和苏打石,炼出了玻璃液,再制成珠子。由于谁都没见过玻璃,这些珠子在当时成了无价之宝。他们把这些光洁透明的东西运往世界各地,换回了许多黄金和珠宝。后来,制造玻璃的方法传到了埃及等地,玻璃制造业也就发展起来了。
四、创设认知矛盾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都是可以用于教学情境设置的好素材。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会提出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演示用滴管向盛有5%的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现象,得到能反应,但现象不明显或不能反应两种有冲突的答案。为验证猜想,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实验,各抒己见,相互评价设计的方案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改进。通过认知冲突的解决,极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卢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指导书(上、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下雪的心情范文6
一、从实际生活,特别是学生自身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觉得数学没什么用,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
问题1: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教学中,可利用以下实际问题来创设情境:用一个有毛病的天平(天平的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它因素忽略)来称物体的质量,有学生说只要把物体放左右盘中各称量一次,再把所得结果相加除以2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你认为可行吗?
问题2:用一张长80cm,宽50cm的长方形铁皮,做一只无盖长方形铁皮盒(焊接厚度与损耗不计),这只铁皮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
用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字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所设置的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
二、用类比猜想创设学习情境
类比、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联系产生类比联想,并提出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猜想,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思维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问题1:勾股定理大家都很熟悉,当一个三角形ABC的三边之长是a,b,c满足时,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让指数作一些变化:如2n,即时,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教师明确指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结论留给学生自已去猜想、探求。学生首先会尝试着从具体的几个例子出发,如n=3,n=4,验证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很自然会猜想(n>2)时,三角形会是锐角三角形,并着手去考虑如何去证明这个猜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结论,创设一种学生愿意主动去经历的活动,激发探索热情,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验证,这种自主发现式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而且培养了数学探究能力。.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经常利用类比平面几何来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的类比。”
例如在“正四面体的性质”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那么在空间中有没有类似的命题呢?若有,你能给出证明吗?
在二面角与平面角,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图象与性质,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学习中都可以进行类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从趣味历史典故、数学文化中创设情境。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数学文化遗产,好好利用,可以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增光添彩。
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以给学生讲述阿凡提和国王下棋的历史故事。下棋前,阿凡提说如果我赢了,就赏给我第一个格子放一个麦粒,第二个格子放2个麦粒,第三个格子放4个麦粒,第四个格子放8个麦粒,依此类推……国王一笑,根本不放在眼里,但最后的结果呢,国王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麦粒来,这是为什么呢?
又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VS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5,臭皮匠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5,臭皮匠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且每个人都是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相比,哪个更大呢?
这些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从数学实验、信息技术中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例如: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引入中,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顶点A翻折该纸片得到折痕AD,请同学们研究:如何来翻折纸片,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呢?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已的实验直观地自已“发现”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其对定理的理解会比老师直接给出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