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补水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补水工程范文1
关键字:调水补水 河涌 治理 应用
引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各大城市大力投入资金整治河涌,同时,在治水理念上出现在重大突破,从以往的单一的以防洪排为主,转变为注重河涌的生态景观及水质改善。在河涌的整治过程中,开展河涌清淤、截污治污、河涌两岸的景观绿化建设,并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水质改善,之所以说是尝试,因为治理河涌的黑臭问题是个复杂多样的问题,各条河涌面临的情况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目前的治理手段都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广州市在治水过程中大胆进行探索和应用,通过调水补水工程,有效的改善了包括东濠涌、猎德涌、石井河等河涌的长期以来的黑臭问题。调水补水工程是在已经实现截污及清淤的基础上,有效改变河涌不质的重要手段。
1河道黑臭的成因及传统治理方法
1.1河流黑臭的成因
河涌为什么发臭,一部分是生活污水,另一部分就是沉积在涌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淤泥、垃圾发酵。另外由于部分河涌水体流动性差,使河涌的自我净化能力降低,甚至已经失去自我净化能力,这样随着各种污染源的堆积,河涌不断变黑变臭。
1.2河流黑臭治理常用方法
(1)清除河底淤泥。由于城市河流一般流动性差,容易造成淤积,通过清除河底淤泥,减轻河道内源污染,提高河道蓄水容量,从而改善河流水质。由于河道的污染源错综复杂,除了河道本身淤泥,还有污水口的排放物、河水本身有机物的繁殖造成的污染,通过清除河底淤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黑臭问题。
(2)治污截污。除固体废弃物污染外,城市河流还面临的主要威胁还有排水污染,如生活污水、工厂废水直接的排入河道,直接造成河水污染。通过增设截污系统、衔接市政污水管、封堵非法排污点,从而减少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减少黑臭形象。截污是河流水质改善的前提条件。
(3)生物修复技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天然或外源微生物改善污染水体的生物环境,并利用此生物环境(人工投加的微生物,所激活的土著微生物或者是植物等)来降解污染物,从而修复受污染水体,净化环境的一个受控的过程。但生物修复技术仍有其局限性,在水体变化快,流域广的河道并不具有较好的效果。
(4)化学处理。通过在受污染的水体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从而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
2调水补水工程的治污原理及前提条件
河涌黑臭治理主要分四个环节:截污、清淤、补水和景观建设。完成截污只是污水治理的第一步,调水补水才是最终实现和巩固河涌水质改善的保障。
“堵则必淤,淤则黑臭”。城市河流大多处于平原河网,被污染的河水长期在涌内徘徊,尤其是河网中上游的河涌水体常年得不到置换,水流双流动或者静止,容易产生淤积现象,水质自身净化能力降低,造成原本已经进行清淤和截污的河道,水质很快变差。
因此必须通过工程措施使河流单向流动,从而产生单向流。调水补水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实现“以动治静、以净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通过取水、引水、蓄水、提水,可以促使河涌水系连通,补充河道生态活水。通过新建的调水补水工程给河道生态补水,使河道恢复了水动水清。 为河涌调水补水、调活水体,使河涌由“死水”变“活水”,实现“水活、水满、水清”,河涌水质达到不黑不臭。
长期以来,城市河流承担着排涝和排污功能,两岸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河流污染严重,水体发黑发臭,因此河流两岸截污是调水补水前提条件。河涌水质的改善应以治污为前提,沟通为基础,补水为手段,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分步实施的原则,先通后畅、先上后下,最终实现整个生态补水的目标。
3调水补水工程措施和手段
调水补水工程按取水、引水、蓄水、提水等功能要求通过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主要工程措施和手杖有连通河涌、利用潮汐、水闸控制、增设补水泵站和蓄水补水。
(1)连通河涌
通过打通断头涌,即进行河涌连通,通过涌头水闸控制使河涌双向流动变为单向流动,实现河涌水体循环,并对河涌按设计比降进行合理清淤,从而有效的解决断断涌水质差,淤积严重的问题。
(2)水闸控制。
感潮网河区通过群闸联控调水补水,按照落潮排水涨潮引水的原则,把河涌的双向流变为单向流,增加河涌的流动性能够实现河涌单向流,调活水体、保持景观水位,能够不效改善河涌水质、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消除黑臭现象。
(3)流域调水补水
流域调水补水主要措施是通过从水源相对丰富的水域抽水补给给水质差流量小的河流,通过提水泵站从水源相对丰富的水域抽水再通过管线或者开挖渠道将达标水体送到需要补水的河涌。
(4)挖湖蓄水补水
通过开挖人工湖进行蓄水,为周边河涌补充“活水”,周边河涌还可以与人工湖建立起完整的水循环系统。从而从根本上激活水体,解决河涌的黑臭问题。
4工程应用实例
(1)西航道引水工程
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珠江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包括广和泵站、引水渠及白云湖三部分的建设。西航道引水工程属于“石井河―白云新城区”水网络,解决石井河区域河涌生态景观补水。白云湖工程于2006年年底开建,承接由广和泵站提水、经引水渠输送每日100万m3的水量,为与其相通的心涌、海口涌、石井河及环涌补水,同时兼顾区域雨洪调蓄、休闲景观功能。
白云湖属于北部水系建设的首期工程,通过建立广和泵站,从珠江西航道广和大桥北侧的取水口提水,经华南快速干线北侧的引水渠到达白云湖。北部水系首期工程完工后,每天可以从珠江西航道引入100万立方米的活水进入白云湖,活水不仅可以直接冲刷石井河,可以彻底改变石井河黑臭的现状,就连北部的4条河涌都可以直接由白云湖补水,而通过河涌之间的沟通,超过25条河涌的水质都可得到改善。
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情况如图1。
图1 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情况
(2)三涌补水工程
三涌补水工程是从珠江前航道取水经东圃泵站抽调,补充到猎德涌、车陂涌、沙河涌三条流经广州市主城区的河涌里。改善市中心三条主要涌长期以来的黑臭问题,并补入景观水,构建城市中心滨水景观。
具体方案是:在珠江前航道东圃大桥东侧新建一级泵站(东圃泵站)提水,抽取珠江前航道的水,沿东环、北环、华快等高速路敷设埋管,将珠江水提升至长村长虹苗圃等处的新建或扩建调蓄池。在调蓄池再建二级泵站抽取调蓄池水,分别将水补至沙河涌和猎德涌,并采用重力流埋管方式将水补至车陂涌。
三条河涌补水的路径一是沿长兴路,经元岗村,至元岗路最后到沙河涌;二是沿长兴路,经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至猎德涌补水;三是采用重力流埋管为流经长虹湖的车陂涌补水。据介绍,三涌补水工程管线全长17公里,沿线敏感建筑物较多,穿越了环城高速、地铁、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等市政主干道。三涌补水工程情况如图2。
图2三涌补水工程情况
(3)海珠调水补水工程
海珠区石榴岗北部片与石榴岗河南部片相连通,因此水流方向应与南部片一致,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按照从石榴岗河引水、北濠涌排水的思路,把石榴岗河、淋沙涌、西碌涌、北濠涌作为引排水的主要通道,通过连通过断头涌,建立水闸和泵站实现河流的单向流。
1)龙潭涌和台涌口分别建立闸站,同时实施龙潭涌和台涌连通,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北降涌,除在入珠江口处建立水闸及排涝泵站,还建立了补水泵站和管线,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有效缩短水体的置换时间,利用珠江水改善北降涌水质。
3)康乐涌已和瑞宝涌连通,新建西碌涌水闸等工程完成后,康乐涌上游水体将引向调水补水的主要出口―――北濠涌水闸。
4)杨湾涌与瑞宝涌、石溪涌与瑞宝涌、石溪涌与大干涌等连通工程均完成,打通了区内西部水系,将河涌水体引向西南外江水闸出口。
5结语
作为实现截污及清淤的基础上有效改变河涌水质的重要手段,调水补水工程的实施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广州市河涌整治过程中,坚持以治污为前提,沟通为基础,补水为手段,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分步实施的原则,先通过后畅、先上后下,最终实现整个生态补水目标。有效的改善的河涌的水质,为河涌注入的“活水”,恢复了河涌的生态景观,充分证明了,调水补水工程在城市河涌黑臭治理中的合理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黄红 值得总结和自豪的治水十年 [J]. 广东水利水电 2010,11
[2]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海珠区引水补水工程规划深化实施方案 [R]. 广州: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
补水工程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不良地基 施工加固技术
前言
我国水利工程开发历史也已有多年,一些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早就被人们看重并被开发并落成。所存在的水利资源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需求,自然而然增开新的水利项目越来越显得必要。而这就迫使我们在不良建基面上开设水利工程,但是这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不利,其迫害主要表现在基础沉陷量过大或不均衡,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逾越阀值。由于一些地基基础上的地质条件差、抗滑小于设计规定值,另外,由于地质条件差会引起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低于规定值,而且,地基内的无粘性土粉细砂会因振动而液化,这些都会破坏建筑物稳定功能的发挥。再加上沉陷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建筑物破坏等不同方面。
1 水利建设中几种常见的不良地基
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与施工方法的影响,多数工程的地基环境都属于不良地基,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提前对地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在目前水利建设中,常见的不良地基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 多年冻土
这种土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常年温度偏低,冻土现象较为严重。虽然这些冻土地区的地基有着瞬间承载大的特征, 但是其严重的流动性、转变性给我们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中遇到这种地基的时候,我们必须全面考虑这种土质的长期稳定性和承载力。
1.2 饱和松散砂土
这种地基在平时表现出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外界振动因素的干扰,由于土壤颗粒变形排列,使得整个地基出现变形、液化的现象,进而丧失承载能力。在对这种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它的荷载变动,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动力要求对其进行处理, 将其中容易出现的可能性和液化性充分处理,然后有针对。有目的的进行处理。
1.3 湿陷性黄土
这种土层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东北以及华东地区, 在这些土壤处理的时候除了需要注重原来土壤变动机理外,还要考虑由于地基失陷而引发的沉降、开裂等现象,并将这些问题提前加以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2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2.1灌浆处理技术
灌浆处理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进行水利工程地基的处理,还可修补水工混凝土结构存在的裂缝,我国的水利工程中灌浆孔的最大处理深度已突破200 m。
2.1.1施工材料
所使用的水泥灌浆材料有稳定浆液、细水泥浆液、湿磨水泥浆液及干磨改性细水泥等材料,或使用膏状浆液。在小浪底坝基处理时,采用了稳定浆液施工材料,有效地将浆液2小时的析水率控制在5%以内;在三峡二期工程及大黑汀水库分别使用了湿磨水泥砂浆、干磨改性细水泥材料,施工效果较普通水泥灌浆有较大改善;贵州红枫水电站利用膏状浆液,达到了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目标。
2.1.2坝基帷幕灌浆
坝基帷幕灌浆是指布置在靠近上游迎水面的坝基内,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幕墙。其目的是减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坝底渗透压力,保证基础的渗透稳定。帷幕灌浆的深度主要由作用水头及地质条件等确定,较之固结灌浆要深得多,有些工程的帷幕深度超过百米。施工中,通常采用单孔灌浆,所使用的灌浆压力比较大。如在二滩及小浪底的水利工程中,就采用了自下而上纯压式灌浆法及GIN灌浆法。
2.1.3固结灌浆
目的是提高基岩的整体性与强度,并降低基础的透水性。当基岩地质条件较好时,一般可在坝基上、下游应力较大的部位布置固结灌浆孔;在地质条件较差而坝体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坝基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甚至在坝基以外上、下游一定范围内也要进行固结灌浆。
2.2振冲技术
当对水利工程的不良地基进行加固或防土体发生震动液化施工时,可采用振冲技术,其振冲作用长度可达30 m以上。由于常规的适合砂土的连续填料法及黏土的间断填料法都存在着处理深度较小的缺点,当振冲深度很大,易出现砂土塌孔及软黏土锁孔等质量问题,已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对软土地基处理深度的需求。随着振冲施工中所使用的振冲器振动能力的不断提高(振冲器的功率已从30 kW发展为150 kW),以及对土体加密标准的提升,强迫填料法成为主要的施工方法,该工艺可针对不同的土体进行调速及调频,能够顺利穿透粗颗粒地层,制桩能力较强,可对留振时间、加密电流及加密段长等三个指标进行同步控制。在飞来峡水利枢纽坝基粗砂加密处理、三峡二期填筑料及小浪底围堰填料加密处理等工程中都应用了振冲施工技术。
2.3防渗墙技术
当地基位于河流冲击堆积层的厚度过大,当采用挖除堆积层的施工方法难度过大时,为减小土体孔隙率大及渗透性强所造成渗透及变形的影响,并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可采用设置防渗墙的施工方案。此技术在我国已建造出长度达100 m、厚度达1.5 m、截水面积达23.15万m2的防渗墙。
2.3.1施工材料
防渗墙墙体材料常用塑性混凝土、自凝灰浆、固化灰浆及高等级混凝土等材料。塑性混凝土是指水泥用量较少、黏土及膨润土等掺合料较多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具有弹性模量值低及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是柔性防渗墙体材料。塑性混凝土墙在临时围堰或中低水头大坝等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固化灰浆是指,与自凝灰浆类似,只是添加材料换成了胶凝材料,在铜戒子及王甫州等低水头闸坝中应用较多;高等级混凝土较其他墙体材料具有强度高的优势,可承受较大的大坝及高水头压力,在小浪底主坝和冶勒防渗墙中都有应用。
2.3.2墙段连接
目前,接头管施工法应用较普遍,与其他接头方法相比,其施工速度较快,不存在浪费混凝土的现象。在四川狮子坪水电站的防渗墙施工中,采用了接头管施工法,成功地将墙深100 m、厚1.2 m的防渗墙建成。
2.4高喷灌浆技术
高喷灌浆技术不仅可以加固地基,还可以作围堰的防渗工程及坝基覆盖层的施工。通过压缩空气或利用高压水及高压浆切割土体,进行防渗墙的施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南五竖井某断层,在运用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方面取得较好的经验。该断层宽度5 m左右,内含软弱泥化的角砾岩、碎裂花岗岩及疏松软塑夹坚硬碎屑等,断层的规模大、性状差,对结构受力极为不利。施工中分别采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处理松软物质;用水泥灌浆充填挤压大裂隙,增加被灌岩体的强度;最后将化学浆液灌注到细微裂隙中,使多裂隙的断层胶结成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其物理力学性质。
2.5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边坡加固工程,进而加强不良土体的稳定性。预应力锚固技术多采用抗拉强度在1 860 MPa以上的钢绞线,并具有耐腐蚀性及低松弛等特性,锚索孔多采取干式成孔的施工方法。该技术在三峡、小浪底、二滩及石泉水电站等工程中,都有所应用。
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工程中不良地基基础是常见现象之一,其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水利建筑物功能、结构和特征的不同,对不良基础的处理方法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处理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了。由于地基处理质量对整个工程处理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要在施工中提前做好基础处理,这样能有效的消除不良地基对上部建筑物造成的不利用影响,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龙.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管理与技术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6)
[2] 刘鹏. 港口临海堆场地基施工典型分析实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8)
补水工程范文3
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够对施工布置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想要让施工布置得到合理的优化,那么就一定要对各种能够影响到施工布置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考虑。所以,本文在对这些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还分析了施工布置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探讨了合理优化施工布置的具体方法,进而使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影响施工布置的相关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实际上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对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费用等有关问题必须要做出充分的考虑,所以对相关施工布置人员自身的经验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于施工布置来说,其是一种计划上的、非常合理的安排,同时也是对具体施工做出的有关预测以及推断。在具体进行施工布置的阶段,一定要要对以下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计划可行性是否够高,管理上是否方便,整体规划是否合理;对相关施工过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各种布置要素之间协调与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是否相符,是否切实做到了环保以及安全;如何使用以及处理由于工程需要,从而临时建造的一些工程。以上的这些因素都属于定性因素的范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定量因素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施工布置产生影响,例如:具体需要多少费用、机械、人力来平整场地以及清理土石方;办理有关手续与征地需要的实际费用;完成环保以及还地面积需要的实际费用;建筑项目方面的效益评估系统。
二、施工布置所具有的特点
(一)布置具有一定复杂性
水利枢纽工程方面的地形位置通常都非常复杂,例如高山或者是峡谷等,严重制约了施工布置现场方面的施工。在确定具体施工布置方案的时候,必须要对施工场地的具体环境,交通运输方面的条件,当地实际的经济状况、施工整体的进度,还有工程枢纽等方面的组成与具体布置做出综合的考虑。上述几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同时还可以相互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就可能导致工程施工方面的布置更加复杂。
(二)布置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施工布置是事先的一种安排与计划,其出现在施工之前,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决策者确定具体布置方案的过程中,对于布置方法方面的优化通常需要依照工程有关基本资料的内容来进行,遵照相关设计步骤以及具体的规程,最后才能给出布置方案。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布置当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能够对其产生影响,譬如当地实际的生态自然环境、整体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政治经济状况等。与此同时,有关工程勘测方面的设计深度,也可以在很大的长度上限制施工布置的进行,因此,在实际进行施工布置的时候,其不确定性相对较高。
(三) 布置存在动态性
在施工布置的有关过程中,应该结合各种相关因素做出综合考虑,例如施工所具有的特点、施工的具体方法、施工的整体进度、工艺方面的要求,还有辅助企业在生产上的规模等。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施工布置是动态的。
(四) 布置存在经济合理性
在选择具体的布置方案时,相关方案人员必须要了解到辅助企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将会造成的影响,亦或是主体建筑物方面的要求,基于辅助企业和一些临时建筑物需要用到的建设费用在水利工程整体费用当中占据比重较大,因此,必须要对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施工布置方案能够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五) 布置存在滞后性
对于施工来说,布置方案尽管能够起到合理指导的作用,不过在具体的方案中通常还存在诸多隐蔽问题无法被察觉到,直到方案实施之后,这些问题才会逐渐显露出来,所以相关布置方案还具有一定滞后性。
三、 关于施工布置方面的具体优化策略
正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可能会受到施工布置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施工布置方面的优化势在必行,从而让施工布置能够在相关水利工程当中体现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指导作用。
(一)完善施工初步布置
在施工布置进行之前,有关人员应该大力收集相关施工设施资料,确认布置方面的重点,然后再重点分析施工设施当中存在的联系,最后才能完成初步布置,确定具体的初始位置。
(二)对初步布置方案做出综合的评价
由于有很多因素都能够对施工布置方面产生影响,再加上施工场地布置存在的诸多特点,因此在明确具体的初步布置方案后,还必须要对该方案做出综合评价,从而选择最优的、最合理的施工布置方案。
(三)选择最正确的施工布置方案
如果想要选择出最优的、最正确的施工布置方案,那么首先就一定要使项目部与业主之间的部署实施以及项目控制得到有效的强化,并且在每月进行的例会当中,工程部都需要对监理部门报送有关三级工程对于下个月进行的进度施工部署,还有本月关于工程进度方面的报告。而本月工程进度仅仅只需要监理以及业主切实受到报告之后发送确认函就可以,但是下个月有关三级工程方面的实际进度以及施工部署应该在规定日期内和接受业主审批之后,才可以下发给有关公司,进而完成施工。
其次,还应该对数据做出整理统计以及检查,有关人员应该根据累计百分比、工程量、劳动消耗量、实物工程量等,就收集到的有关项目具体进度数据做出整理和统计,从而才能让数据和施工方面的部署进度具有更高的可比性。在对数据做出整理统计以及检查之后,应该使施工部署进度与具体的进度之间进行对比,有关项目部方面的管理人员应该依照具体的情况,对本期工程具体的进度做出正确的记录,明确每个工程的日期以及数据,然后再对这些数据实施新的进度计算,完成收集与整理,从而使之与具体施工部署进度方面的数据形成较高的可比性。之后,利用事先设置的诸多图表报告、视图以及表格等,对目标工程数据与现行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如果两者之间差距非常大,那么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同时还要交由项目领导作出决策。
最后,有关人员必须要对工程进度方面的具体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处理,依照有关进度分析报告,还有工程进展方面的具体记录等,对影响进度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向工程项目有关负责人亦或是经理提供关于施工进度方面的发展趋势、现状,还有检查比较结果方面的进度控制报告。通常来讲,进度报告应该根据周或月份分别完成编写与上报。同时,上报的时间以及进度检查时间应该协调一致。
补水工程范文4
【关键词】:山区 供水 布置
我国约有60%是山区,山区小城镇在具体分布上比较广并且规模小、数量多,经济落后、自然环境恶劣以及交通不便等,水资源极其短缺,且我国供水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这都给山区城镇的供水布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山区城镇供水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城镇与水源之间的地形高差往往较大,水源地往往较远,受季节变化地表水挥发快,枯水期供水困难等原因,山区城镇的供水布置和运行存在诸多困难:
1.地形高差大,容易造成地势较低的区域管网受到的压力过高,出现爆管等事故;但高区的管网却压力不足,不能将水供到最利点。
2.高低管网的压力差大,管段服务的压力和水量都很难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调度困难。
3.地形复杂,居民的居住地分散,输水距离大,管线的敷设难度大。
4.山地气候季节性明显,水源不稳定。
二、分区供水
1.分区的方式
山地城镇的供水系统一般采用分区形式,有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受山区地形因素的影响,城镇布局一般是沿等高线呈带状或团式分布,带状分布是山区城镇的最主要分布形式。在带状分布的城镇中可根据等高线等的不同原因使用不一样的分区方式,地形高差不大时,使用并联分区形式,输水管的长度增加不必过多,高区水管压力不大。地形高差大时,采用串联分区形式,输水管较短,压力不大,一般地形高差大于60米时使用串联分区,小于60米大于20米时并联分区,城镇团式分布时往往使用串、并联两者相结合的分区供水方式。
分区方式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分区的数量越多,节约的能量也越多,最多的情况下可节约大概一半能量。分区数量多也会增加投资,维护、管理也变的复杂,在保正供水可靠安全的条件下应合理控制分区数量,使建设工程的造价降到最低。
2.分区供水位置的确定
城镇布局和地形是影响分区供水位置的主要原因,分区可以有多种方案,设计方案时要从运行能耗,工程造价,系统的可靠性,地形等多方面考虑,分区数量一定时,分区的位置对水泵的运行能耗有很大的影响。
山区带状分布的城镇可根据管网沿线流量的变化,制作设计图,确定节能低耗效果最好的位置,团式分布的城镇可根据每个组团高差、间距、用水量大小和水厂相对位置,将若干个或一个组团分成一区。
传统的统一供水系统要满足供水区域中所有控制点的水压需求,所以水泵设计的扬程很高,这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管道损坏。但分区供水的各区水泵的扬程都是依照本区控制点压力来确定,这不但使管道的压力降低了,还达到了节能低耗、保证供水可靠安全的目的,
3.山区城镇分区供水的意义
山区城镇分区供水的意义很大,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可靠性:降低了对管道的损害,降低了能耗;管网发展规划:管道布置更方便,计算分配流量更便宜;管理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易被发现,水压易被控制,各区用水量易管理;系统运行决策:调度方案易确定。
集中供水对地形多变的山区城镇来说能耗大,对管网的压力大,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分区供水不仅降低了供水费用,还安全可靠。
三、输水方式
1.山区常见的输水方式
常见的山区输水方式有重力流和压力流输水,重力流输水又分为承压满流和无压自流两种,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可将两种输水方式交叉使用。重力流输水依靠重力输水,水源水位相对较高,且两处地势差足以克服水头损失时,水源可部分或全部使用重力流输水,不能自流,可用承压满流方式输水,这种是相对理想、经济的输水方式。压力流输水是依靠水泵的动力加压,水厂的地势远远高于水源地时,管网的沿途需设置加压泵站,靠压力流输水。
2.选择输水方式
山区城镇的地形、水源是影响选择输水方式的重要因素,水源相对较高时,采用重力流方式输水,决定输水方式前,一定要确定水源,有时选择较远的但能用重力流方式供水的比选择距离近用水泵加压输水的水源要好。
山区的输水管网应尽量选择最短路线,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利用水位高差的特点,考虑用重力输水;如遇到管线布置或地形的限制,须加大压力输水时,应使用经济技术明确的增压泵站。利用重力流输水时,若布置地点地形相差大,可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减压阀或跌水井;在远距离输水时为了防止管道的承压过高,可在适当位置修建水池。地形较复杂地区,可以考虑用单管输水,降低造价,还可在水厂旁修建蓄水池。
3.水泵站
山区城镇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供电困难,泵站的管理不方便,所以在长距离输水时应少设或不设泵站。输水管总流量不变时,在中途设置水泵站不但不节能,还会给建设工程增加费用,不合理的设置泵站还会增大能量的损失,设置的水泵站越多,浪费能量也就越多。输水过程中常使用水池-水泵加压方式,这种结合管理方便、运转可靠,但也存在下述缺点。
(1)浪费能量。加压泵站的扬程往往是日常用水量的最大值,但实际用水量大多小于最大值,大部分的能量都损耗在了水池中。
(2)一次性投资较大。加压泵站的水泵价格一般较高,还要修建水池,所以需要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多。
4.选择水厂位置
影响自来水厂位置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动力费用,水厂位置的选择对能耗的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山区城镇供水布置中水厂的选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厂建在地势较低处,用重力流方式输水,泵站加压供水。另一种则是处在较高处的,加压泵站输水,重力流配水。
两种布置各有特点,高位水厂:省去了送水的泵房,减少了维护和管理的工作量;取水泵站的工况比二泵站的简单,在流量、扬程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一级比二级泵站耗能低,所以高位水厂比地位水厂更节能;重力方式配水出水的压力恒定,向高处发展的困难增大;山区地形复杂,水厂道路修筑困难,投资较大。高低水厂的特点恰恰相反,所以在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选择。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厂选址时要尽量结合一切外界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减少投资的费用,山区城镇地势高低不平,地形复杂,布置供水系统时存在诸多困难。供水方式一般采用分区供水方式,供水系统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形、位置等对能耗产生的影响,选择最恰当的供水方案。
参考资料
[1]上海市中长期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1(02).
[2]谭新平,方文俊,王小秋.西安市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的影响[J].陕西建筑,2010(07).
补水工程范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正常使用不利。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地质条件差,抗滑稳定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
一、不良地基土种类
地基土与上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基土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地基施工。不良地基土的种类较多, 主要有杂填土、软粘土、冲填土、饱和松散砂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山区地基土等。如黄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地基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 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 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 属于特殊土。湿陷性黄土约占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0%,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湿陷性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其独特的力学性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 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 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二、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
所谓不良地基,就是指由于地基的天然缺陷,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物的稳定要求的地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不良地基的缺陷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因地质原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岩石与混凝土、岩石与岩石,或其他影响抗滑稳定的结构面,如不同倾角的断层带、节理裂隙带、软弱夹层、破碎带、古风化壳、溶蚀带等的抗压强度低,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抗滑稳定的要求,地基可能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地基的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存在的孔隙率大的松散砂、卵砾石层、强裂隙透水层、喀斯特渗漏带、构造破碎带以及其他强透水带,从而导致水库大量漏失、扬压力超限、或软弱透水层出现管涌等渗透变形,使地基遭受破坏。
3、地基的沉降量过大或沉降量不均匀,从而造成建筑物破坏、变形。
4、因地基内无粘性粉细砂层,经内振动(机械振动、地震等),可能产生液化,造成建筑物失稳;或因震陷造成建筑物破坏。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处理
1、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以大坝为例,刚性坝基砂、卵、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一般都加以开挖清除,土坝坝基砂、卵、砾石层因透水强烈,不仅损失水量,且易产生管涌,增大扬压力,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一般都加以防渗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透水层砂、卵、砾石开挖清除回填粘土或混凝土,构筑截水墙。利用冲抓钻或冲击钻机作大口径造孔,回填混凝土或粘土形成防渗墙。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修筑水泥防渗墙。水泥或粘土帷幕灌浆。坝前粘土或混凝土铺盖,延长渗径。帷幕后排水减压。设置反滤层。
2、可液化土层的处理
可液化土层是指无粘性土层或少粘性土层在静力或振动力作下,孔隙水压力上升,抗剪强度瞬时消失的土层,土层的液化可使地基沉陷、滑移失稳、危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常用处理的方法是:( 1 ) 将可液化土层开挖清除,置入其他强度较高、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 2 ) 振冲挤密或分层振动压实。( 3 ) 四周用混凝土围墙封闭,防止其向四周流动。( 4 ) 穿过可液化土层设置砂桩或灰土桩,或设置砂井。
3、膨胀土的处理
膨胀土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呈硬塑状态,吸水后膨胀,失水后收缩的土质,它主要由由强亲水矿物组成。由于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很容易使得建筑物产生变形沉陷,尤其是季节性干湿气候条件下,土层会反复膨胀收缩,给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对其进行处理的关键在于防止水对地基产生影响,为此,地基开挖后要及时进行保护,避免积水、暴晒或冰冻,并且开挖后要及时进行回填,以使得土层的天然含水量不发生变化,同时对于地基部分要采用截水墙或帷幕灌浆的方法防止外界水对地基的影响,如果经过计算验证采用上述方法均不可行时,那就要采用穿过膨胀土层桩基的方法。
4、淤泥质软土的处理
淤泥质软土主要是指天然水含量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土,如淤泥质土、泥碳、腐泥,它们多呈软塑及流塑状态。因其质软,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高压缩变形、侧向膨胀、滑移或挤出,从而威胁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对其采用的办法是开挖清除后置换砂层,或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将其排除,对于开挖清除或抛石挤淤有困难的淤泥质软土,也可以考虑采用控制加荷使其缓慢排水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建筑物基础或者采用桩基的办法,避免淤泥质软土对上部建筑造成影响。
5、深覆盖层处理
当地基处河流冲积层砂、卵、砾石层、碎石层、坡残积层洪积或泥石堆积层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冲积堆积层厚度较大时,不便于全部开挖清除时,因其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易产生压缩变形和渗漏,有时因其中夹有软弱夹层, 不利于抗滑稳定。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1)用强夯法或振动碾夯实或压实土体表层。(2)对地基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3)设置混凝土截水墙或用高压喷射灌浆构筑防渗墙。(4)坝前铺盖防渗。(5)采用沉重桩或摩擦桩。
6、喀斯特地基处理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其经常面临的喀斯特地基主要包括两类,每一种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首先是强度不均匀,透水性强,且容易出现管涌的喀斯特地基,这种地质的溶隙发育强烈,形成交叉溶蚀网络,在溶蚀作用下,常呈现出“泥包石”或“泥夹石”状,并且洞隙间岩体经常会出现风化松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建筑物稳定,对其采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清除置换、设置灌浆帷幕或截水墙或齿墙截断渗水,或者在结构上扩大基础或采用整体刚性基础,转移压力。其次存在较大的洞穴,溶蚀管道分布于坝基,形成主要漏水管道,此种洞穴管道有时充填或半充填,使局部地基承载力降低,破坏了地基岩体的均一性,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对其处理的方法可以采用开挖洞穴填充物,回填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采用封堵漏水洞口方法。
7、坝基涌泉处理方法
坝基涌泉或来自基岩裂隙、松散土层或来自喀斯特管道,可能造成土坝的管涌流土破坏造成坝身不稳定。也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困难,甚至形成漏水通道,因此必须妥善加以处理,处理原则是能堵则堵,能排则排。涌泉处理一般常采取的办法如下:( 1 ) 对基岩涌泉,能封堵者予以混凝土封堵,涌水量大者,引水入集水坑,回填砾石,并预埋灌浆管,然后抽水并回填混凝土封堵,后期再进行回填灌浆。作为土坝基础,于混凝土盖顶上再铺筑粘土。( 2 )在涌泉出口安装活动逆止阀门,使其可向库内涌水,但不能使库水漏失。
总之,不良地基基础处理的方法很多,由于不同建筑物对地基基础强度的要求不同,而且各种不良地质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也有区别,因此处理的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选用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时,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资料,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部位、规模、特性等,最终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司全章.水利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方法[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7)
[2] 陈峰.水利水电工程喷射混凝土作业[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0)
补水工程范文6
【关键词】建筑防水工程;细部施工;工艺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防水施工,因家居防水渗漏而引起的纠纷也一直不断。一般家居渗漏多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来水。隐患来自于窗台,阳台等处,原因是门窗安装时,门窗与四周墙壁之间的防水密封材料本身不抗变形或施工工艺不规范;二是厨房卫生间的防水没有做好,造成楼上往楼下漏或门里往门外漏,墙里往墙外渗漏等现象,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且很难根治。
1 建筑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节点处理― 铺EVA防水卷材―卷材搭接与卷材收头处理―质量验收
1.1 清理基层:表面应平整、干净、干燥,细部构造应达到设计要求,如有缺陷应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施工。
1.2 涂刷基层处理剂:自粘防水卷材基层处理剂开桶后应充分搅拌,用滚刷均匀的涂刷于基层(参考用量为0.2kg/m2)。待基层处理剂完全干燥后铺贴自粘防水卷材。
1.3 节点处理:管根部位如雨水管、穿樯管等部位的管根需先做密封处理后,再铺贴附加层;转角部位如阴阳角、平立面转角铺贴附加层;伸缩缝、施工缝等部位铺贴附加层。附加层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宽度均应≥250mm.
1.4 铺EVA防水卷材:先确定卷材铺贴顺序和方向,并在基层弹线,然后铺贴卷材。铺贴自粘防水卷材时,先揭下隔离纸,将有粘性的一面沿基准线铺贴,随揭隔离纸(膜)随即滚压卷材的表面并挤压出空气,以确保初始粘结强度。卷材纵向搭接缝要顺直,搭接缝宽度30 ~50 mm,用滚筒用力压实,确保防水卷材之间粘接牢固。
1.5 卷材搭接与卷材收头处理:卷材采用搭接方式,通过卷材高分子层搭接焊接,将两幅卷材搭接在一起。无论是水平收头,还是垂直收头,应对收头边处采用配套密封胶密封,卷材在立面收头时,应用金属压条固定,再用配套密封胶将金属压条上口和固定螺钉密封。
1.6 质量验收:防水层验收合格,进行下一道施工程序。自粘防水卷材出现破损或鼓泡时,应将破损部分清洁干净后,用大于破损部位边缘100 mm的卷材修补压实封口。
2 常见细部施工方案
2.1 变形缝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后浇带等替代措施。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变形缝的防水堵漏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
诱导缝的作用在于沿结构纵向长度设置若干“接缝”,接缝处纵向钢筋的含量为纵向钢筋总量的30%。当结构因温差或混凝土干缩等原因引起内力变化时,使诱导缝先行开裂,从而控制了混凝土结构随意出现裂缝的情况。
诱导缝间距一般控制在20~30m,可根据施工季节、温度的不同作相应调整,诱导缝的防水堵漏构造可按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嵌缝应先设置与嵌缝材料隔离的背衬材料,并嵌填密实,与两侧粘结牢固,在缝上粘贴卷材或涂刷防水堵漏涂料前,应在缝上设置隔离层后才能进行施工。
变形缝止水材料通常有以下几种: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氯丁橡胶止水带和金属止水带等。选择止水带的基本要求是: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水堵漏性能好、耐久性高、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止水带的构造形式有埋人式、可卸式、粘贴式等,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埋人式。根据防水堵漏设计的要求,有时在同一变形缝处,可采用数层、数种止水带的构造形式。
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构造
2.2 后浇带
后浇带(也称后浇缝)是对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大型设备基础等)采用的一种刚性接缝。
混凝土后浇留带留设的位置、形式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断面形式可留成平直缝或阶梯缝,但结构钢筋一般不能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留缝时应采取支模或固定钢板网等措施,保证留缝位置准确、断口边缘混凝土密实,留缝后要注意保护,防止边缘毁坏或缝内进入垃圾杂物。
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设计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一般不少于六个星期,高层建筑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浇筑前应将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然后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2.3 预埋件、穿墙管道
在预埋件的端部应加焊止水钢板,在穿墙管道外加套管并加焊止水环进行防水堵漏处理。预埋件、穿墙管道均应预先固定、周围混凝土应仔细浇捣密实,保证质量。
2.4 卫生间门口部位
卫生间的防水可以说一直以来人们的重视程度较高,因为其经常处在一种有水的环境下,特别是马桶底部、地漏处、给排水管道根部等部位一直是人们的高度关注的部位。但是,对于卫生间门框下部的渗漏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4.1 发生原因:
(1)门框安装好后,在后序施工中,使其产生震动,造成门框与下面的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脱离。
(2)门框与墙体的缝隙没有填塞密实,使防水找平层在此产生裂缝。
2.4.2 控制措施
(1)安装门框时,在靠近门框底部增加固定点,保证在此部位门框与墙体连接牢固。同时,门框安装好后,要注意避免对其产生大的震动,做好成品保护。
(2)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要采用砂浆填塞密实,而且填塞砂浆中适当掺入建筑胶,使其不容易产生裂缝。同时,在门框与墙体的接缝处另加一层防水油膏,对此部位的防水进行加强。
2.5 墙外保温在外窗的收口部位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被大多数工程所采用,外保温在外窗收口部位的雨水渗漏问题也随之而来,雨水顺着保温的收口部位渗漏至保温的空气层内,进而沿着外墙渗透至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