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句子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句子翻译范文1
Stick to ones ambition, work hard with ones heart, work hard with ones strength, and accomplish nothing big or small.
2、梦想不是用来想的,而是用来实现的。
Dreams are not for thinking, but for realizing.
3、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
In adversity, the strong are stronger by pulling back the storm, while the weak are weaker by drifting with the tide.
4、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I am not afraid of being blocked b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but of surrendering myself.
5、如果你认为我很好骗,那请你继续,我看着你表演。
句子翻译范文2
关键词:负迁移;母语;英语;翻译学习
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常借助母语知识解决外语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也很自然地会把英语当作和母语差不多的语言,以汉语方式来处理英语学习中的问题。翻译活动的一切理论、方法都建立在两种语言异同的对比之上。通过汉语与英语的比较,了解两者的同异,并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注意这些特点,以促进英语学习。本文将学生在英语翻译练习中一些常见的错误译例进行归类,通过英汉对比,分析母语及母语文化在英语的理解与翻译方面对学生的干扰和影响,即“母语负迁移”现象,以便在教学中注意减少负迁移的产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语言迁移的概念
迁移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学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根据这一理论,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母语迁移现象。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后来的目的语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是正迁移。例如在“她告诉我她要出门一个月并给我一大堆作业做。”(She told me she would be away for one month and gave me much homework to do.)这个句子中, 汉、英语句中的主要成份及语序都基本一致,我国学生可以借鉴相似的汉语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相反,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若盲目地套用母语的习惯、模式、规则,就容易出现语言错误,对学习起妨碍、干扰作用,导致负迁移。如英语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要在谓语动词后加“s”,但由于汉语没有这种变化,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造成英语表达的错误。R·Lado在他著名的《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外语的)个人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容易把自己母语和本族文化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语和外族文化中去。”(R·Lado·1960:2)。汉语和英语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语言迁移总体上是负迁移大于正迁移,艾里斯(Ellis,1986)调查研究的结论也曾表明: “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干扰的错误占51%。”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初期,由于掌握的英语还未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在英语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常借助母语知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尤为明显。在英汉互译学习中,负迁移通常表现在词汇、语法以及文化等方面。
二、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英汉语词汇中词义的差异,常引起翻译中出现错误。英语词义灵活,对上下文依赖很大,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而汉语词义讲求精确、规范和严谨,词义相对稳定、单一, 受这一语言现象的影响,加之我们一些课本为学习方便,每课后的生词表都对每个英语生词列出一、两个对应的汉语, 初学者往往靠汉语释义来理解、记忆英语单词,他们不善于或不习惯查阅英语解释,这些因素都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觉:英语的某词等于汉语的某词。这种一对一的思维定势被错误地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摆脱,常被应用到理解和翻译实践中去,忽略了英语单词在不同上下文的意义变化,造成译文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如:
例(1) I love sleeping late on summer vacation.
误译:我喜欢暑假晚睡。
正译:我喜欢暑假睡懒觉。
有些学生按字面单个意义与汉语单词一对一地去理解,将“sleeping late”误解为晚睡,实际上它表示“起得晚, 睡懒觉”。类似的例子很多, 如: I am for the method and he is against it. 句中的and并非汉语的“和”而是表示相反之意的“但是”、“而”。如用词义简单对应的概念去理解,就容易产生误译。又如:A fruit grower once said:“ I eat what I can, what I can not I can·”句中前两个can为情态动词“能”而后一个can则是实义动词“装进罐中”,如果忽视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误译往往不可避免。将汉语词汇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英语。“在词义搭配上英语追求言简意赅的美,而汉语追求语言形式整齐与内容丰富的美。”(邵志洪,1997:215)英语通常避免“同义反复”; 而汉语词语搭配却常用这一方式。如:“共同合作”, “走进房间”,“预先的计划”如果将它们分别译成:“to cooperate together”, “enter into room”, “advance planning”, 斜体部分是英语中要避免使用的冗余信息,另一个词本身已经说明其含义。然而,由于母语习惯的影响,与上面所列相类似的错误经常出现。
按汉语构词习惯,逐词相加去理解、翻译英语。由于对英语词汇意义及其搭配运用方面知识的缺乏,或图省事不查考,学习者会以汉语逐词相加的构词习惯代替英语词义的检查、分析和传译,以为一串单词的意义,就是各单词的意义的总和,做起来便当自然,而错误也随处出现:学习知识learn knowledge (acquire knowledge)(括号为正译);匿名信anonymous letter(poison-pen letter);dead line死线(截止日期);graduate student毕业生(研究生)等等。
句子翻译范文3
【关键词】翻译 颠倒 结构 顺序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7-01
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差异较大,在英译汉翻译中,译者既要注意使译文与原文的思想风格一致,忠实地传达出原文的精神实质和文字风格;又不能拘泥于英文的形式,在不违背原文的思想风格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表达方法,以求更好地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颠倒译文中的句子。翻译中颠倒句子,我们要注意两个原则。
一、翻译中句子颠倒的原则
(一)符合翻译标准
只是照搬原文句子结构形式,而不符合翻译的“信达雅”标准,得按照翻译标准要求重新安排,直到符合翻译标准为止。
(二)思想和风格一致
我们在按照翻译标准要求重新安排时,不能只重视内容,也要注意使译文和原文的思想和风格一致。
二、翻译中的句子颠倒
(一)简单句的颠倒
英语简单句翻译时似乎不需对句子结构作大的改动,但有些简单句翻译时前后颠倒一下也是必要的。
There is nothing new in his story.
第一种译法:他的故事中没有什么新东西。
第二种译法:没有什么新东西在他的故事中。
Will there be a film tonight?
第一种译法:今晚有电影吧?
第二种译法:有一场电影在今天晚上吗?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there作引词的句子。第一种译法将翻译的语序作以颠倒,比较符合汉语习惯。而第二种译法是按照英语的顺序翻译的,就会很别扭。
(二)复合句的颠倒
包含很长的定语从句的句子,译起来难以安排,但若颠倒一下语序,就好翻译了。
They were sons of the men who had left their homes and talent to the mountains with their broad swords by their side.
第一种译法:他们都是那些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入深山的好汉们的后代。
第二种译法:他们是好汉们的后代,那些好汉们曾经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入深山。
第一种译法将从句提前,译起来上口而又不引起误解。第二种译法语序不作颠倒,顺着英文译下来,文气就弱多了。
You will fail unless you work harder.
第一种译法:倘若你不努力工作就会失败。
第二种译法:你会失败,倘若你不努力工作。
第一种译法把条件状语从句放在前面,符合汉语习惯,很舒服。而第二种译法上来就说结果:“你会失败”,让人很不理解。
(三)被动句的颠倒
英语惯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不大习惯,所以有时我们就会把被动句进行颠倒。
Everything possible was done to conceal our movement from the enemy and to mislead him.
第一种译法:我们已采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以便对敌人隐瞒我们的活动情况,并迷惑他们。
第二种译法:每一件可能的措施都采取了,以求对敌人隐瞒我们的活动情况,同时也是为了迷惑他们。
第一种译法把被动句改成了主动句,句义更加明确。 第二种译法按原文顺序翻译,不符合汉语习惯,文字也不通顺。
Public meetings had certainly been numerous enough, but something more than meetings was required.
第一种译法:人们的确举行了许多公共集会,但还需要做比开会更多的事情。
第二种译法:公共集会的确被举行得许多,但还需要做比开会更多的事情。
第一种译法为了使上半句和下半句的语态一致,一起改为主动句,前面加“人们”二字,很流畅。第二种译法虽然不会产生误解,但语态前后不一致,前半句是被动语态,后半句是主动语态,译文就不流畅。
(四)否定副词开头的句子颠倒
英语以no, never, hardly, scarcely, no longer, in no way, not until等这些否定副词开头的句子,目的是为了强调,用倒装句。我们在译成汉语时,常常要把句子颠倒回来。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we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In no way can we consider ordinary air as a good conductor.
我们决不能认为普通的空气是良导体。
以上的两个句子,英语原文中把否定词提前起到强调的目的。译文把顺序颠倒回来,用了一个“决”字来完成了原句的强调。
(五)带有介词短语的句子颠倒
英语的介词用的很广泛、灵活,在句首、句中、句尾,随处都可以碰到它们。我们翻译时,必须根据汉语习惯颠倒顺序,作结构上的调整。
Don’t sleep with the windows open.
不要开着窗子睡觉。
These data will be of some value in our research work.
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有些价值。
以上两个例子,译文都把原文中的介词颠倒顺序提前了,符合汉语习惯,通顺流畅。
(六)动名词的颠倒
It is no use trying to deceive him.
要想欺骗他是没用的。
The choicest gold is to be had for the digging.
只要挖掘便能得到优质的金子。
在这两个句子中,trying和digging 都是动名词, 一个在句子中间,作句子的主语;一个在句子结尾,表示句子的条件。翻译的时候,颠倒顺序,分别把主语和条件状语放在句首,符合汉语的习惯,也和原句的意思保持一致。
三、翻译中句子颠倒注意的问题
不管句子语序如何颠倒,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损害英文原意,注意中文的语法
(二)注意逻辑关系,避免发生误解
在英汉翻译句子的颠倒中,我们应该力求语句严谨,务使文理通顺,做到句简精炼,词通意达。
参考文献:
句子翻译范文4
【关键词】 苏州中考 句子翻译 错误分析 教学建议
1. 试题内容及特点
今年中考句子翻译题紧扣基础知识,依然主打陈述句,但是对复合句的考查今年有所增加,考查了两句状语从句和一句宾语从句。下面是历年苏州中考句子翻译题关于句型的统计:
■
以下是对今年中考英语翻译题的具体分析:
51. 你应该和你的老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该题考查discuss sth. with sb. 短语)
You should discuss this problem with your teacher.
52. 我认为你在家教孩子不明智。(该题考查宾语从句和 “it is + adj. +to do”)
I don’t think it’s wise to teach your children at home.
53. 她的眼镜使她看起来不一样。(该题考查make sb. do sth.)
Her new glasses make her look different.
54. 他在等公共汽车时遭到袭击。(该题考查被动语态和时间状语从句 while ...)
He was attacked while he was waiting for a bus.
55. 只剩下一本,我们得合看了。(这题考查原因状语从句,原句中文隐藏了逻辑关系,需要学生自己平时锻炼考试及时发掘。)
There’s only one copy left, so we’ll have to share.
2. 评分模式及标准
2014年苏州中考英语依旧实施网上阅卷系统,句子翻译部分实行“2+1+1”的模式评阅,也就是先由两位教师背靠背评阅同一道题,如果这两位教师给出的分数超过误差值(误差值:评卷前由本科目教研员确定,但句子翻译部分要求零误差),则计算机自动提交至第三位教师评阅,如果第三位教师与前两位教师给出的分数还超过误差值,计算机再自动提交给题组长进行终评。这确保了评卷的高效、准确和公正。
2.1句子翻译内容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比如第51题允许多种表达,只要语法结构正确即可。如:“你应该”可以表达为You should = You ought to =You are supposed to三种表达都算对;“与你的教师讨论这个问题”也有多种表达方式:discuss (have a discussion on / about) the (this) problem with your teacher(s),还可以说have discussions on/ about the problem = talk about the problem 等。
2.2满分三分的句子要完全正确,包括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句子看似不是很难,但要得满分三分,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句子完全正确,但是漏了标点符号,或句子结尾是大大的一个圆圈,殊不知,这是中文的句号,英文的句号是一个点,只能遗憾得二分。
2.3写出三个相关单词(实词),可得一分
由于苏州中考是二考合一,即是选拔考试又是中学毕业考试,所以对于极度学困生,还是以鼓励动笔为主。句子翻译只要写出三个相关的单词,但一定是实词,即可得一分。
3. 试题错误及分析
由于笔者参与阅卷的句子翻译题是第51题“你应该和你的教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现就该试题的主要错误类型进行分析:
3.1 “问题”一词选词错误
很多学生翻译本句“问题”为question , 这是由于question和problem 这两个词区分不清。还有部分学生“这个问题”problem 应该用单数,部分学生用了复数。
分析:question和problem的用法区别。
3.2 “讨论”一词动词用错
(1)动词短语“讨论这个问题”很多学生用了名词的discussion或介词短语under discussion,由此可见,一部分学生对于单词的词性或该介词词组在句子中成分及用法的还混淆不清。
(2)很多学生翻译成discuss about the problem或 discuss with your teacher about the problem.由此可见,对discuss 的及物动词的用法还不知,或者和talk about the problem相混淆。
(3)部分学生“讨论”一词不记得或和别的动词混淆,如把discuss 写成argue,把talk about the problem的talk 与take拼写混淆。
(4)少量学生动词审题不清,把这个动词短语写成have a talk with your teacher“与你的教师交谈或和你的教师谈一谈”或没有分清talk with sb. 和talk to sb.的区别, 误用talk to your teacher “对你的教师说”。
3.3母语的负迁移引发代词用错和语序错误
本题中“你的老师 ”部分学生翻译成you teacher,代词you 和your不分,这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比如中文有“我老师”,“我妈妈”等,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按照中文语序直接翻译为:You should with your teacher talk about the problem. 虽然基本词组正确,但由于句子结构完全错误,中文语序照搬,只能得一分。
4. 教学建议
中考英语阅卷评分非常规范公平,标准非常科学严格,原则是“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词汇贫乏,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不扎实,对常用词和词组掌握不够(拼写、以及短语、词组的搭配出现错误较多,词义混淆,词性不分)等,这些中考阅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指导我们以后的句子翻译教学。
4.1从内容上,抓中心词
看到一个句子,找到句中的重点和主要结构、时态或句型,这是句子的关键也是翻译句子的得分点。比如今年中考题中的“discuss sth. with sb.”, “make sb. do sth.”, “be attacked”, “there be…left”。当找准中心词或短语时,句子结构就很清晰,下笔自然很有把握。 除了对句型的考查,从2011-2014年,翻译题都考查了被动语态,考语态一般都会伴随着时态一起考。
4.2从结构上,分析逻辑关系
当句子出现状语的时候,分析一下在句子中起的作用。比如翻译第四句,“在等公交车时”就是个时间状语。再比如翻译最后一句“因为只剩下一本,所以我们得合看”因果关系被隐藏了,在平时学习状语从句时要求学生搞清九大状语的特点特征。对“it is ...”句型的考查,今年是将其与宾语从句结合,所以学生在平时就要对“it”句型着重关注。
4.3宽严相济,激发成就感
在平时评讲翻译的时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审题清楚注重细节,翻译到位。力求完美,拿到三分。对于英语学困生,鼓励动笔,抓住关键句式,要让他知道只要能够写出三个相关单词,就能够得到1分。我们备课组让学生每天做5句翻译作业,分层评分,宽严相济。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了解怎样能够得分(写出三个相关单词),就得一分,激发其成就感。
4.4 互评互改,激发兴趣
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体学生参与句子翻译的评析,突出了学生在这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到主动,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新的兴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到的那样: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4.5学习语言,升华情感
新课标五级(义务教育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语言知识中的词汇和语法标准有“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常用表意功能”,“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情感态度标准包含“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勇于克服困难”“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4年苏州中考英语句子翻译部分如下:和教师讨论(遇到问题时主动请教)、合看(合作和分享)、她的新眼镜使她看起来不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美丽、保护眼睛的重要)、在家教孩子是不明智的(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公共汽车时遭到了攻击(公共场合的危机处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些句子翻译不仅考查词汇和语法,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不忘升华情感态度。
句子翻译范文5
关键词: 英汉思维差异 句子结构 翻译 影响
一、前言
语言与思维是辩证统一的。英汉翻译质量的高低可以体现英汉思维互相转换的能力。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很大差异。不了解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照搬汉语的表达习惯,产生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句法结构的学习和安排上也会受到干扰。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思维负迁移而产生的错误比比皆是。因此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有利于消除汉语的负面影响,对于提高译文质量大有裨益。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语法中的表现
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的两个语系,前者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拼音语言(phonography);后者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 Tibetan language family),为表意语言(ideography),二者差异悬殊。在语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英语语法是显性(explicit)的,汉语语法是隐性(implicit)的。
语法上所谓的隐性和显性是指有无外在形式上的标志。“形式”指语言的表层结构模式,如英语名词的数,代词的格、数,动词的时、态、体,形容词与副词的级,以及主谓一致关系等,都是有一定的语法形式标志,而汉语却没有。因此,我们说英语偏重形式,汉语偏重语义。从语法分析的步骤来看,英语是根据形态(首先是动词、名词及主谓一致关系)先找出主语和定式动词(finite verb),建立起句子的基本框架,然后将各种辅助成分装进去。只有看清句子的结构,句意才清楚,其过程是“结构―语义”。如:
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 who is actually in the arena,whose face is marred by dust and sweat and blood;who strives valiantly,who errs and comes short again and again,because there is no effort without error and shortcoming;but who does actually strive to do the deeds,who knows the great enthusiasms,the great devotions;who spends himself in a worthy cause,who at the best knows in the end the triumphs of high achievement and who at the best,if he falls,at least falls while daring greatly,so that his place shall never be with those cold and timid souls who know neither victory nor defeat.(Nixon)
荣誉属于这样的人,他置身角斗场上,脸上沾满尘垢、汗水和鲜血;他英勇拼搏,他犯错误,一再表现出不足之处,因为要奋斗就会有缺点和错误;但是他实实在在为建功立业而拼搏,他懂得伟大的热忱、崇高的奉献精神;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幸运之时,他终于会体验到巨大成就的喜悦;不幸时,如果失败了,至少是在勇敢奋进中失败的。因此,他的地位决不应该与那些既不懂得胜利也不懂得失败的冷淡而胆怯之辈的地位相提并论。
本句是SVO句式,句子主干是“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the man之后有9个定语从句,其中还有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if引导的假设状语从句和so 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状语从句中还有定语从句。
由于英语句子成分可以层层叠叠,非常复杂,因此弄清其结构关系对于理解其语义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结构―语义”的意思。
汉语语法偏重语义,离开了语义可以说是无所依附。如在分析汉语语法时,我们看到的是一长串汉字,词与词之间没有空隙,加上主语、谓语等都没有形式标志,分析句子时只有从语义着手,把句子拆成一个个片段,弄清其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果是语义分析的结果,其过程是“语义―结构”。
2.英语语法是刚性的,汉语语法是柔性的。
就英语而言,该有的不能少,形态上要求的一般必须遵守,如名词的数、动词的时、主谓间的一致关系等。译者必须把这些规则当做铁的法律熟记于心,否则就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如:There is a boy and two girls in the classroom.这句中主语和谓语在“数”上不一致,这是因为该句采用了动词要与“贴近”的名词在数上保持一致的原则。形式上有的东西不能少。
英语形态简化后最大的变化是大量使用虚词,特别是介词。这些虚词的使用也一个都不能少。如:
What matters if we have to face some difficulties?Let them blockade us!Let them blockade us for eight or ten years!By that time all of China’s problems will have been solved.
如果我们要面对一些困难,有什么关系呢?让他们去封锁吧!让他们封锁我们十年八年!到那时中国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三、英汉思维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民族重视形式逻辑,汉民族注重辩证思维。这种思维差异在句子结构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强调借助语言形式如连词来实现各分句之间的连接,因而句子结构严谨,长句和复杂句较多。与之相反,汉语重意合,句子的连接往往以意思为基础。尽管汉语也有一定数目的连接词,但在表达上人们却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倾向。因此从形式上看,汉语的句子结构松散,短句和简单句多。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就可根据这一差异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
I was just about to make my little bow of assent,when the meaning of these last words sank in,bolting me out of my sad reverie.
我正要微微鞠躬以表示赞同,突然领悟到这最后几个字的含义,就从哀思中清醒过来。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译文虽然省略了原文的连接词,但句间的关系依然清晰可见,同时也顺应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反之,如果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一味保留其形合的特点,往往会使译文显得嗦、不自然,以致促使翻译腔的形成。
2.英语重物称、重被动、重静态;汉语重人称、重主动、重动态。
英民族由于理性的分析而偏重于主客分离和区别,强调客体意识。所以较多的是抱着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则汉民族的传统思维讲究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强调主观要参与到客观中去,所以主体参与意识很强,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多以“人”作主语。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主语、主位或是重心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语态上看,英语强调主客分明,注重客观、公正地描述事物,因此常用物称表达法,而汉语主动句多,多用人称表达法,当语义理解允许时,人称可以隐含或省略。第二,从词类上观察,英语中多使用名词,有“静”的特点,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表现出“动”的特征。
例1:My heart went out to the old warrior as spectators pused by him to shake Darrow’s hand.
观众从他身边挤过去争相与达罗握手时,我很同情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例2:Full machine adjustments can be made by touching the on-screen diagram of the MCF;a manual push-button system is also provided.
通过用手指触及组合式逆流系统电脑屏幕上的图表,你就可以进行机器的全面调节;该系统还备有按钮式操作装置。
例3:One after another,speakers called for the downfall of imperialism,abolition of exploitation of man by man,liberation of the oppressed of the world.
发言人一个接一个表示要打倒帝国主义,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要解放世界上的备压迫人民。(张培基,2001)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自然,我们宜将原文的物称、被动及静态的说法变通为人称、主动和动态的说法。如果不注意英汉思维差异和英汉句式各自的特点,我们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语法知识和较好的汉语功底,在实际翻译中也会遇到困难。在做句子翻译练习时,要尽量避免汉语句子的欧化、句子长而晦涩、语义重心处理不当、翻译腔明显等问题,尽可能多动词,多人称,多主动语态,多流水式并列短句。
3.英语在语义上呈直线型,汉语则呈曲线型。
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中国人欣赏含蓄委婉。因此在句子表达上英语句子习惯上把要点放在开头,然后再将其他信息补进,句式呈直线性。而汉语句子在语言表达上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环境,最后点出最重要信息,句式呈曲线型。英语是先总结后说事,汉语是先说事后总结。英语句子多是句首式(front-position),即句首封闭,句尾开放;而汉语多是句尾式(end-position),即句首开放,句尾封闭。如:
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dare to take up arms,and grasp in their own hands the destiny of their own country.
译文1:小国人民一定能打败大国的侵略,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并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
译文2: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并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打败大国的侵略。
例句中的英语状语从句虽长,但却只是说明条件,因此不是主要的,所以放在主句之后,那么在译成汉语时,根据汉语句子在表达上的习惯,也就是强调逻辑顺序,先出现条件,再出现结果,重点在后,即把主句放在句尾,因而译文2比译文1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西方人重抽象思维,中国人重具象思维。
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西方人“尚思”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其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尚象”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其偏重具象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较多地使用抽象名词,而汉语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
He waited for her arrival with a frenzied agitation.
他等她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句中的“frenzied agitation”表示的是某一类概念的抽象名词,在英语中显得简洁明快,然而,翻译成汉语时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之具体化,才能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
5.英语修饰语的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则是从大到小。
英语民族重分析思维,部分优先。汉民族重综合思维,整体的优先。其差异反映到语言表现形式上为,英语民族谈问题常从具体开始,即个体―整体,而汉民族谈问题常从宏观、全局的问题上讲开,即整体―个体。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逻辑上的这种逆向反差,使得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时间、地点等概念时,修饰中心词的词序常常是完全相反的。如:
It is a small,old-fashioned but important port.
译文1:它是一个小的,老式的但很重要的港口。
译文2:它是一个老式的小港,但很重要。
句中的译法1是按照英语原修饰语的顺序逐字逐句翻译的,字、句都没有错,也符合中文语法,但不太顺口、不自然。而译文2则考虑到了汉语修饰语的排序特点,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综上所述,英汉语在结构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英汉思维的差异。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理解出现语际转换错误的原因,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傅雷先生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季羡林教授也认为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他说:“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而西方则是分析的(analytical)。”因此,在英汉翻译中注重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作相应的调整,对消除“翻译腔”、提高译文质量十分重要。
四、结语
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工具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思维并为思维所制约。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语言内容上,而且表现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又涉及英汉双语翻译活动。我们只有深刻理解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复杂互动关系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掌握英汉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多实践,多积累经验,才能在翻译中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司显柱等.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尹富林等.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7.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
[4]张萍.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句子翻译范文6
关键词: 释意理论 汉英交替传译 翻译技巧
在以法国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家达尼卡·塞莱斯克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为代表的释意派理论框架下,口译被定义为一种解释性的过程,强调的是达意,而不是简单的原语与目的语的等值对应。在心理学和认知学角度的基础上,释意派认为翻译特别是口译的过程是由三个紧密相关的步骤组成的: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目的语重新表达,而其中第二步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是整个口译过程的核心。
笔者对电视纪录片的典型代表《国情备忘录》的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前半部分进行了交替口译,旨在通过对译出音频的分析,找出口译中灵活处理句子的方法,对口译人员和将来致力于从事口译的学生提供借鉴帮助。
一、不同翻译技巧
1.增译法
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原文所包含的意义,我们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词、短语或词组,这种方法在汉译英中经常使用。
(1)只要能够给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案,他就有能力获得,或者他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If anyone could provide China with right way of economic reform,he could or should be awarded Nobel Economics Award.(增译主语)
译入语中的从句缺少主语,如果说在译成英语中不加上主语的话,则不仅不符合语法规范,反而可能会产生主语不明的效果。译入语从句强调的是:如果任何一个人或者机构能够给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案。所以译者在口译时加入了anyone一词。
2.省译法
省译法与增译法截然相反,为了达到更加准确地表达原文所包含意义的要求,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源语言中需要而译文中没有必要存在的一些词、短语或词组等在翻译过程中省去,不进行翻译,避免译文累赘。在《中国国情录》交替口译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有:
(1)我们现在有近万亿美元的进口,那我们这么大数量的进口,就有力地拉动了我们贸易伙伴的国民经济的增长。
We now imported about one trillion US dollar worth of import.This propell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our trade partners.(省略重复的主语,用代词来替换)
口译中的译出语不应比源语占用的时间长。本句中讲话人为了表示强调,又重复了一遍“大数量的出口”,因前文出现了“近万亿美元的进口”,译者本着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清晰达意的标准,用this代替“大数量的进口”。
3.转换法
转换法是为了使译文更好地将源语言的方法、习惯和表述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转换原文中的句型、词类和语态等。例:
(1)多年以后,关于2008年,有这样一些印象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Many years later,as for 2008,some thing will still be remembered.
(名词转换成动词)
本句中的“记忆”为名词,其实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人们将会记住2008年发生的事情,用“remember”这个词可更准确地传达句意。
4.拆句法和合并法
这两种翻译方法是截然相反的。拆句法是把一个复杂的复合句拆译成几个较为简单、较为简短的句子,在英译汉中经常使用;合并法是把几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的复合句,在汉译英中也经常使用。英语注重形合,结构十分严密,因此经常使用长句;汉语则注重意合,结构松散是其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简单句较多。以下为笔者引用的来自《中国国情录》交替口译中的例子:
(1)事实上,除了人口众多,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工农业发展不平衡,人们也同样难以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
In fact,besides the problem of mass population,we still have other problems like the disparit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t is impossible to view China in one way.(拆句法)
原句是因果关系,因为中国这么多的不平衡,所以才有人们无法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但是如果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引导前面所有的原因,就会显得句子拖沓冗长,甚至会影响听者对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用拆句法先描述中国有如此多的不平衡,再另起一句说明这是因为诸多原因导致的结果。
二、翻译实践总结
对于口译人员和将要从事口译的学生来说,提高释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致力于提高释意能力的人员来说,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训练,并且不断比较和完善自己的译出语,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译技能。在口译过程中,运用释意对句子进行灵活处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