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意见

辅导员意见范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78-02

一、对比美、英、日等国和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国外发达国家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是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的,其体制设立也很完善。美国教育支出始终占GDP的6%以上,教育投入超8500亿美元,是我国的7.1倍,人均教育投入则是我国的30倍。全球前50名大学里,美国占39所。过去半个世纪,美国大学造就了全球90%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教育投入当然包括学生事务管理的投入,现在国外高校辅导员专业性、综合性、职业化都很强。下面选取美、日、英等国的情况来进行对比。

(一)美国

美国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不断系统化、科学化的产物,其角色定位较清晰。他们被称为学生事务工作者。按功能和专业划分明确,有学业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生活适应辅导员等。在工作中较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成长,针对性较强,表现为一对一模式。结构分工较细致,具体为学生寝室中心、学生事务办公室、学生服务中心、体育活动中心、招生和就业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直接对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工作中通过回应诉求服务学生,形成由高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强调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如学业辅导员教授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技巧、端正学习态度等,心理辅导员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在预约情况下进行师生互动,皆带有服务性,其服务功能是被动产生的。

(二)日本

在日本,高校大学生事务管理是由高校学生部(各大学自主设置)来承担。它是“在校园生活中,对学生个人或团体活动提供各种服务,以促使学生形成丰富人格,达到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管理组织”。学生部的所有事物性工作涵盖了大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对大学生学业指导、课内外活动、健康营养、福利、就业咨询等方面进行援助和指导。如下特征:一是学生管理机构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设置,不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干涉;二是其所有工作都能有效反映教书育人之文化。它的最高决策、运营组织机构是大学教授会,旗下设学生生活委员会、学生学习委员、就业委员会等数个部门。可见,日本高校大学生事务工作体现规制和教育、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特征。

(三)英国

英国高校大学生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第一,高校设立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就学生工作事务之策略向校务委员会、学术评议会等机构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监督与实施。第二,院、系实行导师制,即“一对一”服务,由院长或系主任负责学生工作,对其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指导。同时还在具体的学业指导、职业发展、心理咨询等方面指定专人负责(兼职服务)。特点如下:一是具备较高专业化水准;二是岗位按自身发展要求设置,较灵活;三是依托行业协会进行职业化培训;四是学生工作队伍呈多元化趋势;五是具体考核规范、细致,监控体系较完善。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以及角色定位冲突的原因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

1.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有鲜明的政治引导性,要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信息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不迷失方向”。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这种政治职能有效维护了社会、高校校园的稳定。

2.我国高校将学生工作部门纳入到学校管理部门里来,把学生政工人员列入党政管理干部中来,这种组织结构体现了学生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突显党对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的特点。

3.辅导员工作偏重于宏观性,其工作范畴日益扩大。通常以“年级为面、班级为点”,培养学生骨干力量带动全年级、全班级学生一同进步。所以从工作理念上讲,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需要在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指导上狠下功夫o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冲突的原因

1.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辅导员的职业期望值与实际待遇反差较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辅导员发展规律才行。

2.社会、家庭及学生对辅导员期望值过高,辅导员难以适应其角色定位。集中凸显在辅导员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作为大学生的道德示范者、学生事务工作的领导者、指挥者以及心理困扰学生的治疗者等。

3.辅导员职业培训效果有待加强。辅导员所学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内化成知识经验,不能够发挥其应有影响。

4.辅导员个体原因。辅导员个体角色定位有误、个体专业知识欠缺、角色扮演技巧失当等多种情况都造成辅导员角色定位冲突。工作繁、多、细、杂,不同角色期望相互交织,其角色定位冲突在所难免。

三、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对策、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建议

现阶段我国辅导员角色定位一定要跳出辅导员个体所处的高校环境,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寻求突破口。下面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以及辅导员个体的调适等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面

改革相关体制,逐步完善高校学工系统内部分工,准确定位辅导员角色,减轻辅导员角色过重负担;以职业化为导向,使辅导员获得与职业认同感相一致的社会地位。

(二)高等学校方面

1.改革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调整辅导员角色定位,建立垂直管理工作体制。强化直线管理,减少层级管理,避免多重领导。将聘任、考核、培训等工作归口管理。

2.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明确激励机制,用制度吸引辅导员,建立辅导员保障体制。完善培训和进修制度;在职称和职级上支持辅导员发展;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设立正科、副处级非领导岗位;对工作满四年、具备条件的辅导员转岗到教学岗位;推荐辅导员竞聘高校行政领导岗位等。

3.鼓励辅导员形成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互补,加强科研,逐步形成学科梯队。搭建科研、教学平台,鼓励辅导员申报国家和省级各项课题,高校社科部门每年单列课题资助辅导员搞科研,学生处拿出专项资金资助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让辅导员承担“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

4.拓展辅导员角色来源,推进辅导员岗位社会化,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推进我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其实就是把辅导员岗位推向社会,进行辅导员岗位社会化。可从社会上招聘热心学生工作、又有职业资质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学生工作,他们可针对性地辅导大学生。“此举更长远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和学校与社会间的相互流动,形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立体化流动格局,架建起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人才立交桥,拓展与阔宽辅导员的生存发展空间,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稳定化格局”。

(三)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自我调适就是要自觉走职业化道路

1.按辅导员职业化要求进行角色定位。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个体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在高校辅导员建设意见中提出要各地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他们朝着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近年来,上海等地高校率先试点、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道路,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借鉴。

2.以专业化标准提高辅导员个体技能。目前,辅导员角色定位期望存在多元化,个体角色定位也不尽相同。现实中几乎不论什么专业背景的人都可做辅导员。此外,缺乏专业学科支撑,提升个体技能、专业化培训跟不上,会直接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发展、高校教育质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辅导员要兼具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解决学生具体事务才有更高砝码。所以辅导员应不断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多层面、多领域指导和服务学生,做名副其实的学生工作专家。因此,必须从专业化角度去提高个体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提倡做研究型、学习型的辅导员更易获得成就感。

辅导员意见范文2

关键词:发展前景;专业技能;职业化;荣誉度

1953年,清华大学试行了“双肩挑”制的政治辅导员制度,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几乎都设立了思想政治辅导员岗位并经历了从兼职辅导员到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辅导员岗位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大部分院校辅导员岗位至少要求本科学历,而且要求有逐渐提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趋势,甚至部分名牌院校要求应聘人员毕业院校必须为“211”、“985”高校,因而辅导员队伍目前呈现出一种队伍年轻、学历高的局面。然而,学历层次的提高、队伍的年轻化仍然不能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国家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和高校班主任及辅导员制度的建设意见,思想政治工作从业者也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学历层次与专业能力不成正比

目前高校人才招聘模式的转变逐步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水平,基本为本科以上。然而,因思想政治专业的人才数量还不是非常充足,大多数高校在人才招聘时并没有严格限制必须为思想政治专业,而是以学历为起点放宽了专业限制,很多文科类的专业从事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职业。这就导致了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学历层次提升,但是专业不对口,没有心理学、管理学背景,不利于工作的专业化开展;另一方面因专业不对口,开展工作后,很多人甚至丢掉了本专业,发展前景更加模糊,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

2.学历层次与发展前景不匹配

高校行政职能以教学服务为主,管理模式仍处在事业单位改制转型期,人才流动与晋升方式都还在摸索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在目前的模式下一般只有三条职业发展道路,即转岗担任专业教师、校内行政岗位调动和级别晋升、职称评定。第一,转岗担任教师在目前高校普遍要求博士学位的大环境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学历不够。第二,校内行政岗位调动对辅导员行业发展也并无益处,容易让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传承和人才培养机制;而级别晋升在我国事业单位改制的整体格局下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也非易事。第三,职称评定有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者因不担任实际教学,在目前职称评定制度下,科研成果和课时考核都无法达标,多数人止步于中级职称。

3.工作内容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本职是在党的领导下,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和国家的理论教育、班级事务管理、心理生活辅导等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千条线万条线,都要穿过辅导员这个“针孔”去开展,结果辅导员成为了“保姆、收费员、报修员”等,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工作流于形式。这种局面的发展一方面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同时也让辅导员无法在青年学生中树立应有的威信,让学生形成辅导员比专业教师“低一头”的错觉,两种负面影响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缺乏成就感。

4.专兼职结合的模式下,人员配备不达标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才缺乏,不能达到国家1:200的辅导员岗位设置要求,只能采取灵活模式,专兼职相结合,甚至不乏高校因为辅导员过少强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担任三至五年辅导员。然而,工作的实际告诉我们,专职辅导员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兼职辅导员则因还要担任教学任务难以兼顾工作。但是,仅靠专职辅导员,2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的目标更是难以达到,导致应该紧抓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出现了人员的断档,让学生戏言“辅导员难得一见”。

以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人才流失严重,工作系统性难以传承,工作职业化、专业化难以维系,而仍在从事该职业的同志则无法获得工作认同感和成就感,对自身发展十分迷茫。人数配置与学生的失调也让这支本应在学生群体中起重要引导作用的队伍丢失了最重要的思想政治职能,让各种恶性事件在高校屡屡发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已经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让思想政治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二、强化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1.细化培训模式,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

面对目前辅导员背景专业多样化的局面,必须大力建设辅导员队伍的长效培训机制,提升目前从业者的专业化技能水平。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和高校联合,邀请专家巡回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讲座,进行校内、校际之间的交流;以高校为主体,对新入职辅导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定期举办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等,不断打磨现有队伍的从业水平。除了以官方为主导开展的交流培训外,也要为辅导员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通过细化辅导员攻读学位规定,制定辅导员定期外出培训制度,鼓励辅导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心理学资格证书、就业指导资格证书,让大家术业有专攻,也更加有职业归属感,能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不断培养专家化的辅导员,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畅通发展渠道,扩大队伍职业化规模

辅导员队伍以高学历青年人居多,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十分关心。只有从发展渠道入手,畅通个人职业规划的道路,才能留住人才,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队伍职业化规模的发展。上文提到,目前高校辅导员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有三条:转任专业教师、校内行政岗位变动或晋升行政级别、职称评定。转任专业教师和校内行政岗位变动都不利于留住人才,不利于保证队伍稳定化发展,因而必须从行政级别和职称评定两方面入手,改革人事制度,结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制定专门的辅导员行政级别晋升标准和职称评定制度,不再以学术成果、课程量等内容来评定辅导员的工作成效。例如,国内部分高校目前已推行教授职称辅导员模式,既留住了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人才的职业化发展。

3.明确工作职责,细化队伍职业化方向

面对目前辅导员“杂事”过多、极大消耗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的情况,我们必须从队伍职业化发展的方向考虑,明确岗位职责,从行动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从辅导员自身岗位分工来说,我们可以考虑结合美国辅导员的发展经验,细化辅导员分工,改变现有的年级辅导员模式,设立心理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就业辅导员、奖评资助辅导员等;同时从学校层面推行科学化管理模式,扩大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的管理层面,逐步推行直接面向学生的服务大厅办事模式,让辅导员从“保姆、收费员、保修员”的身份中脱离出来,真正深入开展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恢复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本色。

4.提升职业荣誉度,保证队伍可持续发展

每个行业都需要相应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维持对职业的热情度。辅导员行业也不例外。长期以来辅导员定位的不准确导致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倍感亲切的同时,认为辅导员岗位要比专业教师“低级”一点,甚至学校内部也偶有这样的观点出现,这极大地挫伤了从业者的激情,也不利于队伍的稳定性,使多数辅导员处在时刻寻求转行机会的状态。因此,必须从提升职业荣誉度入手,首先保证辅导员行业的整体待遇与专业教师持平,其次给辅导员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让青年学生认识到辅导员并不仅仅只是“家长里短”,也都“各怀绝技”。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及时树立典型,进行先进事迹表彰宣传,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得到社会的认可。

衡量一个大学的好坏不仅是看它向社会提供了多少专业过硬、实力超群的人才,更重要是看它向社会提供了多少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品德高尚的公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推动其专家化、职业化的建设步伐,为我国的人才储备提供厚重的思想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2]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6).

[3]王栋.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4]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态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06).

[5]卢吉超.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辅导员意见范文3

(一)我院学生管理人员配备的现状分析

学院是一所由湖北省政府主办的具有铁路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设有运输与管理工程系、机车车辆工程系、铁道信号与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护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公共课部、思政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其中六个系部在校生共计12455人。目前在职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共计29人。全院自然班级数共计290个。其中运输与管理工程系76个班级、机车车辆工程系61个班级、铁道信号与工程系73个班级、电子电气工程系52个班级、护理学院18个班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0个班级。这就意味着我院有290个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

(二)我院“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的特点分析

1.专职辅导员出现“断层”现象

在我院29名专职辅导员中,55岁以上1名;40至55岁者6名。32岁以下者22名。如此来看,专职辅导员出现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一方面,年纪小的辅导员有激情、充满活力、能够与学生更好的打成一片,但缺少工作经验,有时考虑问题不是很全面,容易遗漏许多细节。而另一方面,年纪长的老师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面对突况也很冷静,能够合理迅速的处理。但年长的老师可能精力不像年轻人那么旺盛,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管理工作。

2.兼职班主任实际管理工作难度大

我院兼职班主任实际管理工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教师授课任务重,加之科研、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弄的专任教师根本就无力分心到其他方面,加之班主任需要处理的事情纷繁复杂,这让许多班主任都苦不堪言。

其次,部分应届毕业教师对我校管理制度不熟悉,自己也缺少学生管理经验,致使无法合理管理班级。对学生的种种突况不知如何处理,发生情况就直接交给辅导员。如此一来,无法发挥两者整体作用。

最后,我校因校址由武昌的徐东整体搬迁至江夏藏龙岛,由于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暂时还无教职工宿舍楼,去往市内的交通也是极其困难。教职工上下班基本依靠通勤车接送,因此专任教师在没有授课任务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在校坐班。大家都知道学生工作突况很多,还有很多事情是有很明确的时效性,而班主任在一周内又总有两至三天不在校,如此一来必定会给学生的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二、“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职权划分不明确

我院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都是在我院学生工作部(处)和各院系党总支共同领导下开展学生工作的人员。这两者应该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两者的关系却比较尴尬。

一方面,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的行政隶属关系不明晰。目前也没有具体的制度来给出界定。年级专职辅导员在行政上是否具有领导所带年级各兼职班主任的职权,或是两者之间行政上是平等的,并没有明晰的解释。由于职权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通常会认为,他们的作用不大,任凭班级散漫发展,班级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就会直接推给辅导员,这样班主任工作流于形式,针对这种问题,辅导员通常只能勉为其难的请出更高一级的领导如总支书记出面协调工作。长期以往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两者的职能有所重叠。虽然我院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均有一些工作职责和工作条例。但就职责和条例来说,本身就存在许多交叉点。虽然我院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兼职班主任,但因种种原因致使更多的职责还是在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必定会涉及到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辅导员很难处理有效管理年级与避免班主任职权被架空的这一矛盾。

(二)学生工作领导体系不清晰

我院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分别被校级职能部门即学生工作处(部)和系教学单位的党总支所领导。而兼职班主任多为专任教师,他们又被院系教学主任所领导。各级单位的职权有所不同,分工也不够明晰,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安排出现诸多交叉、重叠,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长期以往,容易使辅导员、班主任迷失方向,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津贴待遇低且对“兼职班主任”无明确考核制度

一方面,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大,每天要求坐班,而且下班后还要充当“消防队员”的角色,24小时待命,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与不用坐班、不当班主任的专任教师相比这两者的待遇基本相同,甚至在有些方面,专职辅导员的津贴待遇还低于专任教师。

另一方面,我院对专职辅导员有“十个一”等工作要求,每个学期也定期开展培训,学期末也进行各种考核。而对兼职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考核制度等则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兼职班主任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班主任津贴又实在微薄,导致兼职班主任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

三、针对“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专职辅导员”队伍,提高津贴待遇,完善人员配备,细化工作职责,明确晋升机制,提高专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同属专业技术岗位但晋升更难)

首先,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津贴待遇,让大家觉得付出是有回报。学生工作处(部)也要适当运用奖惩机制,将津贴与工作表现挂钩,激励、促进大家工作。

其次,完善人员配备,要老中青搭配,男女搭配,尽量将辅导员、学生人数比控制在1:150。

最后,辅导员与班主任均是我们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领导培养他们,将他们纳入干部、教师培养计划中。对年轻辅导员老师要提拔重用并落实待遇,不断改善其福利待遇、晋升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

(二)进一步明确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

为避免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出现职责重叠、相互推诿的现象,我院学工处(部)应针对两者职责分别制定《辅导员工作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让两者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对每个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学期末、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全院通报并奖惩分明。

(三)建立“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的协作机制明确分工

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亲自开展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班级各项活动、各种奖项的评比等,而辅导员则更多是统筹本年级的全部工作。班主任是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协助辅导员完成各项工作。

辅导员意见范文4

关键词:基本功;大赛;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层次趋于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愈发艰巨。怎样打造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精湛、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的辅导员队伍,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

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种呼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辅导员往往只是把工作视为职业生涯中的过渡站,而非终生从事的事业。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目前的机制体制导致的,因为客观上高校更倾向于科研教学工作,常常注重抓重大科研课题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考量,一时难以通过量化的指标予以体现,没有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诸如辅导员职称评聘、职级晋升、待遇提高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辅导员缺乏献身于辅导员事业的主观决心。

2.辅导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有些高校往往更注重辅导员的思想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而忽视了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导致了辅导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较高,但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普遍缺乏。许多高校开展经常性的辅导员岗前培训,却很少开展以岗位专业为背景的、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整体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再提升。

3.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等工作,而且还担负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同时还承担着高校内部的一些管理工作和相关学生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履行的学生事务管理职责,可谓“千根线,一根针”。过多、过杂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客观上使人们形成了辅导员就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大量、长期从事纷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导致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4.辅导员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在大多数高校里,辅导员如果在岗位上工作三到四年,就已经成为“老辅导员”了,他们有的转岗,有的直接跳槽,而高校为了维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往往不得不大量重新选拔“新辅导员”来充实队伍。这就导致在岗的辅导员从自身发展和前途考虑,不能、不愿也不敢潜心本职工作。辅导员作为一种“临时职业”的观念在高校教师、学生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当中已根深蒂固。不稳定,就会人心涣散,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谈不上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这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以辅导员基本功大赛引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意义

笔者认为,通过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将普遍提升

围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所开展的一系列具体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辅导员提升业务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中笔者发现,为了参加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许多辅导员主动参加职业规划课程、心理咨询课程等相关技能培训活动,自觉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促进了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能够更好地推动辅导员科学、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2.辅导员的工作交流将日趋完善

在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中,通过组织辅导员开展参观优秀工作日记、交流读书心得、召开辅导员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形式,也增进了辅导员互相学习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将有效拓展

在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推动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将得到有效拓展。比如通过辅导员博客比赛活动,能够有效推动辅导员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工作进程。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辅导员博客比赛活动,辅导员全都开通了网络博客,他们定期发表文章,及时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真正打造出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同时像微信、微博、飞信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新媒体也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极大地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将极大提高

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辅导员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将明显增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理论交流活动,辅导员个人的理论水平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组织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辅导员论文数量和质量都逐年提升,辅导员主动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

三、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主要措施

笔者所在学校连续三年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创造性地设计了许多活动载体,在此列举一些在辅导员基本功大赛中喜闻乐见、效果显著的活动形式,希望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1.考一考业务知识――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

辅导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考查并锻炼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所应具备的知识储备。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基础理论、高等教育法规、高校党团知识、学校相关政策、业务常用信息、公文写作及活动方案撰写等基础业务知识。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对学生信息辨识比赛,考查并锻炼辅导员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熟悉掌握程度。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辅导员的爱岗敬业精神。

2.谈一谈工作感悟――增进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

经常性的工作经验交流能够有效地推动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学校可以通过“辅导员沙龙”这一平台,全年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工作感悟、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交流活动。同时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感悟大赛活动,深入挖掘辅导员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技巧,形成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方式、方法。学校还可以将由辅导员撰写的优秀工作感悟及工作交流材料汇编成册,形成学生工作规范和工作技巧手册,有效指导全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3.晒一晒工作日记――展示辅导员工作记录

工作日记是辅导员对日常事务进行记录、梳理的重要载体,是指导学生成长、记录学生思想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学校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日记比赛,展示优秀的辅导员工作笔记,增进辅导员工作之间的了解,传播辅导员工作中较好的做法和工作技巧。活动中,通过评选优秀工作笔记、优秀谈心记录等形式,进一步鼓舞广大辅导员做好工作笔记和谈心记录的热情。

4.比一比读书心得――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修养

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离不开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向“学生(教师)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在学校网站开设读书心得活动专栏,定期刊发辅导员的读书心得,鼓励辅导员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活动中,可以通过评选优秀读书心得等形式,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同时,将辅导员的读书心得向学生推荐,形成师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注意事项

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是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是促进辅导员整体素质提升、规划辅导员队伍中长期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但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从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出发,而忽视活动的内容和本质意义,必将导致活动的片面性,缺乏感染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重活动的形式、内容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的结合。

1.将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如何做好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于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如何构建合理的辅导员梯队建设,也是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在设计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活动过程中,应努力将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与之相结合,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2.将辅导员培训工作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但是以往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多以“专家宣讲式”为主,由学校邀请行业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效果不明显,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影响甚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由学生工作队伍一线教师进行工作述评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促进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直观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可以采取“以赛代训”“以考代训”的方式开展辅导员培训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从效果上真正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3.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在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活动中,应注重把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融入其中,把能否提高辅导员日常工作水平作为评价辅导员参与活动的重要指标,不断丰富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不断提高辅导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对于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定期进行“包装”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

4.将辅导员考评工作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辅导员意见范文5

【关键词】 辅导员; 现状; 机制; 建设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90

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维护高校的稳定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劳。近年来从高校招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看,辅导员的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1 辅导员来源混乱 一直以来,在辅导员的选聘问题上,各学校并没有严格、规范的标准,对其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无具体要求。目前,虽然新任辅导员上岗前也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但其内容多数不够专业和规范,难免流于形式。

1.2 队伍结构不合理 辅导员队伍结构普遍年轻化,一方面,从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经验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现实;另一方面,这种队伍结构也会在年轻辅导员的晋升和发展问题上引起诸多冲突,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1.3 职业成就感不足 辅导员在从事工作上的成就感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学生对工作的理解和尊重,给予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体验的最大源泉是学生。但现阶段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不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不像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变成了纯粹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1.4 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1.4.1 管理体制方面不顺畅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不健全,这是制约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体制不健全,人为管理因素多,导致工作职责不明确,在现有的体制下,对辅导员而言,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各部门和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而不管事情是否属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这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很多责任,从中也使辅导员的威信受到影响,而且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使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1.4.2 缺乏激励和保障制度 建立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以增强辅导员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综合运用薪酬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和发展激励等方式,使辅导员队伍具有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是职业发展规律的需要 专业品质和专业程度不断提高,其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职业表现为更高级的形式,就变成了一种专业,这一变成专业的过程就可称为专业化。职业化往往是专业化的基础和前奏,而专业化则是职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2.2 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的要求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实施、检查、总结和重新组织新过程的任务。教育者的素质如何、如何管理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设计得如何、实施的能力如何、总结得如何均关系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更上一层楼。

2.3 加强思想教育的客观要求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是中央要求,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2]。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 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从选拔和培养方面保障辅导员队伍的质量,从交流和激励方面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考核和评价方面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从实践教学体系中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3.1 保障机制-建立准入制度 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3]。首先必须要有专业的选拔标准。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才吸纳到这支队伍中来,从而使之达到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目标[4]。在选聘辅导员时,要考虑到考察内容和方法的合理性。既要注重辅导员个人的多学科知识储备,还需要学校从宏观方面整体把握,使得学校整体的辅导员队伍在教育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3.2 促进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主要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和平台搭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相互交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专业水平,加大培训力度[5]。首先,要完善激励制度。学校应按照适度倾斜的原则,建立辅导员工作奖励机制,同时需要在辅导员队伍中建立一套公平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体现出公平原则。

3.3 强化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旨在强化辅导员对工作的总结和思考,从而使辅导员工作效果不断提高,工作实践转化为研究成果的程度不断加强。建立全面的考评制度,重点突出,操作性强,并能及时反馈。为了达到更好的考核结果,应及时将考核结果向辅导员进行反馈,并与其本人的自我评定进行对比,为辅导员开展自我评价提供便利[6]。

3.4 补充机制-建立稳定的队伍 由于各种原因,使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便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跳槽、转岗等现象较为普遍;很多辅导员并不看好自身工作的前景,并把它作为权宜之计,尤其是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还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从而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采用“管”和“堵”的方式,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稳定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能够具有分析新形势、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之权责明确,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 刘海存,于葳.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62-56.

[2] 侯志军.团队视野中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8(2):50.

[3] 周先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五项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51-154.

[4] 杨顺清,李正升,高飞,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8,(4):52-59.

[5] 宁曼荣,旷勇.论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75-76.

辅导员意见范文6

按照省委部署,昭通市对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狠抓管理,因地制宜,创新工作,经过全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构,及时组建下派队伍。昭通市委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名副市长、×××名市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在市委组织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政研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组织部×××名副部长任常务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任专职副主任,并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做好日常工作。全市×××个县区党委和×××个乡镇党委也设立了相应机构,抽调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在省下派×××名指导员的基础上,我市又抽调了×××名指导员,组成140支工作队,派驻到×××个建制村和具有农村性质的社区。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3月16日昭通市委召开了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动员培训大会,3月17日,各县区党委又召开指导员培训大会,3月18日各乡镇党委又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会议,通报县情、乡情、村情,对驻村指导员的职责、任务、纪律等提出要求。威信县组织指导员到新农村示范点参观培训,到扎西会议纪念馆、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大关县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全方位多层次地培训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

(三)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市委出台了文件,对指导员的选派、工作任务、纪律要求、组织领导、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市委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建立了×××多项工作制度。各县区均结合实际制定了请销假制度、工作情况月报制度、工作纪律制度、考核制度、例会制度、学习调研制、目标管理制度、督查制度、奖惩制度、村情调研报告上报制度等,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

(四)设立总协调员,加强督促检查。4月28日,市委向各县区选派了×××名总协调员,由各县区四套班子中的×××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对各县区工作队机构建设、指导员管理、督查工作进行协调,到各乡镇村社进行调研检查。还采取电话抽查、实地督查的方式进行督查,对指导员到岗情况、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

(五)定期进行总结,明确工作思路。我市实行每季度各县区至少召开×××次工作队长会议或全体指导员会议的制度,及时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到目前,全市所有县区都召开了一次以上工作队队长或指导员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会议。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真抓实干

(一)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民情村情。指导员入村后,把了解村情民意作为第一件要事来抓,了解当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摸清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当前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今后最盼望培育的产业是什么。每个指导员都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据统计,全市驻村指导员共走访群众×××万人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次,撰写调研报告406篇,心得体会793篇。

(二)帮助春耕备耕,引导科学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举办科技讲座及实用技术培训4113期。省农科院下派到盐津县柿子乡太平村的指导员推荐引进台湾弥勒夏橙,新建一个占地×××亩的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嫁接四川椪柑×××亩,台湾椪柑×××亩,栽种美国弥勒夏橙1010株,举办农业科技讲座×××余场。

(三)组织三清四改,美化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共建沼气池6796口,改造炉灶×××套,新建水窖4018口,改厩4590间,改厕×××个,提供饮水管21公里。

(四)指导村级换届,强化基层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指导员协助乡村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动员选民积极参加选举,依法选举,民主选举,为我市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指导员协助村党总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已上党课1078期。

(五)协调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据统计,目前全市指导员已协调支农项目×××个,争取资金×××万元,新修村组公路574公里,硬化村社路面118公里,新建村级文化场所×××个,架设电线65公里,在建校舍×××个,资助水泥500吨,支援办公桌×××套,课桌×××套,提供复印设备×××套。还有的指导员帮助贫困农户买化肥、种子、送书籍等。

(六)排解矛盾纠纷,服务重点工作。指导员积极帮助所驻村深入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起。村“两委”换届过程中,指导员切实加强了村级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公示村务公开内容1276期。有的县指导员积极协调帮助乡村做好移民工作,并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森林防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务输出、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工作。

三、宣传引路,典型带动,内外结合,营造氛围

(一)召开联席会议,营建宣传网络。4月中旬,我们制定了《全市新农村工作队工作宣传方案》,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联席会议,对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昭通日报社、昭通市电视台、昭通广播电台、昭通党建网对宣传工作进行了策划,制定了宣传方案,并按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云南日报》、《春城晚报》驻昭记者站等全力配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期刊共同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的氛围。

(二)总结经验典型,发挥指导作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启动,各县区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涌现了一些好事例好典型,我们及时进行总结报道,起到了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截止目前,市委新农村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出简报9期,各县区、乡镇出简报241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稿79篇,在各种网站上发消息×××条。(

(三)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政策法规。我市注重发挥指导员作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的重要作用,在所驻村通过采取召开村民座谈会,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栏、板报、墙报、标语、广播、打鼓草、快板、放电影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据统计,目前全市指导员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次,书写标语×××条,出板报墙报1442期。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同时,我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指导员在资金扶持和项目争取上捉襟见肘,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部分指导员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吃得不透,经验不足,协调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派出单位对指导员的检查、帮助、指导、关心不够;极少数指导员还不能做到与选派单位在工作上真正脱钩;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财政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指导员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下一步,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指导员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与指导员派出单位及省、市、县各相关部门的联系,进一步细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二是进一步动员指导员结合所在乡村实际,与乡村干部群众一道研究确定好符合本村发展的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

上一篇过年的味道

下一篇其实我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