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工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评工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评工具

测评工具范文1

如何把业内最贵的测评工具,直接卖到全世界最红火的中国市场,并且最大程度上帮助中国企业顺遂进行HR革命?真是件充满挑战而有趣的事情。

付权谈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在印度要建立一个公司,他们对外派者的测试只有一项,放一段印度人说英语的录音,只要能听懂印度人说英语,你就能被派出去。这样选出的人才可想而知,而公司的产品却迟迟没有做到本地化,结果三年以后,这家在印度的公司,基本上还没有扭亏为盈的迹象。

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中国是容易产生奇迹的国度。民企和国企都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钱多,广撒网,却总招不到合用的人。有一个过去五年里身家从300亿增长到千亿以上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曾经跟付权有过探讨。他说自己在过去12年里做了13个战略项目,但是不知道这些战略怎样跟人才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更甭提测评了。且不论这些宏大叙事的“战略”是否合理,企业家们渐渐认识到,光是招错人所浪费掉的成本,就可能远远大于在购买人才测评系统上的投入。于是很多企业慕名找到SHL,希望可以得到指点。

有一个在中国知名度极高的IT企业,每年校园招聘的主要目标,就是把某个大学一个系里前10%的学生全部招进公司。付权对这种招聘目的和体系并不认同:“这只做到了充分性,却没有达到有效性,这样做的话很难说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会有一个有效的人才战略做支撑,这也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现状,在优秀的世界500强顶尖企业里,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

SHL建议这些中国企业去认认真真地做一个盘点。首先计算一下既有人才储备的人均产值,然后看看与整个企业的能力数据有什么对应关系,找出其中的联系,再来定义出有效测评工具和测评目标以及基准,这样才能有效帮助他们筛选到合适的人。

SHL对中国市场企盼已久,他们花大气力投资的SHL中国数据中心同时开始运行,已经在为中国最大的IT企业华为开始服务了。位于英国的总部对SHL中国今年没有利润指标的要求,那就意味着要把所有在中国赚的钱全部投入中国市场。

测评工具范文2

路政立案4起,其中路赔1起,许可3起,结案率100%。违法建房280平方2处、围墙30平方3处;拆除非交通标牌32块,拆除违章搭棚12处,取缔路边集镇摊点21处,出动装卸车清障6次30人,铲除路面堆积物662立方360处,铲除地平标高36平方6处,清除路边种菜10平方2处,出动宣传车10人2次,横向联系12次36人,刷写宣传标语10条,散发宣传单300多份,下达限期清除通知书500多份,召开座谈会1次10人,新闻报市级8篇,电台报道2次,内部路政简报4期,文明路创建开展活动3次,开展公路环境整治三次100余人,先后三次在各乡镇召开公路整治工作会,分别与左里乡、乡联合下达路政整改通知书30多份。

一、路政、养护共创“和谐文明标准路”

、是公路分局“文明路”,分局加大了文明路投入,总投资二千多万元对公路路面重建,进行了全线公路绿化,对公路用地范围内非交牌进行了规范、拆除,创造了公路“洁、畅、美”通行环境。

三季度以来,分局也同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公路路肩全线进行了整治标准路肩,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规范执法,开展路政示范“窗口”形象

在路政执法过程中,认真按照服务承诺要求,坚持两人以上上路执法,严格做到挂牌上岗、着装整齐、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办事,对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无理取闹的行为,路政人员更是理智、冷静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理解路政工作的难处,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

路政大队出动宣传车10人2次,刷写宣传标语18条,散发宣传单300多份,张贴漫画20份,并在7月21日参加了县十四届人大常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法律讲座。

四、严把行政许可审批关。

路政执法人员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以方便群众为原则,认真、及时地办理了三起许可审批案件。在办案过程中做到文明、廉洁、热情,耐心。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依法办理。

五、强化日常管理、严格查处各类违章,成效好。

测评工具范文3

2003年6月,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承建的“中国票据网”正式启用,为同业机构之间票据交易提供报价、查询服务,成为全国统一的票据信息平台。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票据业务正式迈入电子票据时代。2013年,阿里金融、苏宁云商、京东金融相继推出了各类票据P2P融资产品,掀起了互联网票据的。

票据形态的变迁促成了高竞争力的交易模式,业务品种的衍生体现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着整个票据市场的产业升级,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推动的供给侧改革精神,去劣存优、降低成本、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推动票据市场进入货币市场电子化交易,提升票据市场发展质量,是未来经营发展的新常态。

启动票据业务经营转型引擎

这一背景下,工商银行率先开展互联网金融战略布局。

结合“互联网+票据”的理念,工商银行2012年正式提出票据资产托管业务和工银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的设想。2015年,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正式在工行“融e购”投产上线。截至2015年年末,该平台已发展系统外交易会员345户,总交易量突破11000亿元。其中,系统外交易会员成交金额达到5270亿元,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从2008年开始实施票据存管及电子化交易尝试,到2012年结合系统内票据存管业务实践,工行提出了“先托管、后交易”分步实现票据交易电子化的建设思路。

一是建立票据资产托管体系。通过建立票据托管机构与系统,实现纸质票据信息的电子化,并且在票据保管、审验、交割、清算、托收和查询等业务链条上,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运作,以电子信息流传递代替纸质票据实物流传递,减少交易处理环节,有效提高票据交易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二是建设行内做市商机制。通过交易平台实现行内票据资源整合,统一对外转卖出口,理顺分行与票据专营机构在票据业务经营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建立起行内做市商机制。全行范围内的公开报价、询价、电子化交易,有助于全行降低票据交易利率风险,有效提高对行外客户的谈价议价能力。

三是构建全市场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在平台系统不断完善,行内交易模式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加快向系统外推广应用,使之成为全国票据市场重要的电子化交易平台,最终实现“以票据存托管一体化为基础、以工银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为窗口、以电票接入为补充”的新型互联网票据服务体系,引领全市场交易模式革新发展。

发挥票据电子化交易优势

建立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有五大优势。

第一, 通过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建设可大幅降低票据交易成本,推动票据交易的健康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 随着商业汇票规模体量的不断扩大,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瓶颈也日渐显现。通过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交易需求集中起来,有助于拓宽和规范票据流通渠道。在活跃市场交易的同时,引导市场合理定价,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第三, 在信息化银行之前,传统银行实体布局的多少是展现银行经营规模、运营能力、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如今,银行线上交易占整体业务量比重正不断扩大,各大股份制银行纷纷加强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的迁移。通过建立电子化交易平台,可实现票据线上流通、自动过户、一次审验多次交易、交易动账不动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第四, 鉴于目前部分票据经营机构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有不少票据中介参与中小型银行的票据交易,导致票据风险频发。通过建设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可实现对所有纸质票据统一审验、保管、托收等中后台操作,同时监督各项交易行为,保障备方合法权益,能够有效降低票据业务备环节中潜在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隐患,规范市场行为,降低票据市场整体风险。

第五, 信息化银行的一项重要内涵就是对大数据的应用,其战略意义在于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建设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可将各类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风险信息拆解分类,通过分布式处理与数据挖掘工具,对数据进行采样、建模、验证、固化,并将分析结果返传给平台应用。

电子化交易有效防范风险

在建设电子化交易平台过程中,工行通过平台流程控制、业务制度建设、信息系统跟踪分析等措施互相配合,建立了有针对性的防范体系。

降低票据审验风险

工行具有众多具备多年票据实物管理经验的操作人员,配合先进的票据鉴别仪器,审核托管存入票据质量。同时,对托管存入票据如何鉴别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要求,统一审验标准。通过将票据信息登记到相关系统中,将各类风险事件、公式催告信息、挂失止付信息与票据信息相结合,在系统中予以公布预警,并对存入票据进行实时筛查,防范票据审验中遇到的各类风险。

降低票据保管风险

对于可用于电子化交易的托管票据,工行制定了《票据托管管理办法》,对纸质票据比照现金管理。同时,利用电子信息流代替票据实物可以降低实物票据的流通频率,减少票据频繁出入库引发的保管风险。

降低票据在途风险

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通过电子信息流代替票据实物,票据交易完全通过系统自主完成,交易双方无需再转移实物,在降低传递成本的同时切实减少了实物交易的在途风险。

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通过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进行集中的票据交易,使得各交易参与方可通过平台进行直接的点对点交易,减少中介机构参与,且价格公开透明,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

提升流程控制能力

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为确保交易完全,对平台用户采取了多重认证和签批流程。一方面用户登录、报价必须通过认证的手机进行校验,确保使用者是本人。另一方面,在交易时,必须使用工行配发的U盾进行签批,且U盾分为“经办”和“签批”两个环节,由不同的用户保管使用,确保体现客户真实意图,保障业务经营安全有序。

提升交易监督能力

测评工具范文4

横评对象:支付宝、快钱、网付通、财付通、安付通

横评参数:

一、注册登录安全性

二、支付安全性

三、独立硬件保护措施

四、风险控制体系

一、注册登录安全性

注册、登录安全性就是指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密码等过程中支付平台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作为整个支付体系的第一道堡垒,注册登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个支付企业也很看重这个部分。

1、是否设置密码提示

设置密码提示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登录的时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同时还需要输入提示问题才能正常登录,这样可以确认是注册用户自身在登录;二是万一密码不慎泄漏,可以用来找回密码。目前只有网付通和安付通没有设置密码提示。

2、网站登录是否分页

由于病毒的攻击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在登录页面时将用户名和验证码分页放置可以避免病毒的入侵长驱直入,有效地阻击病毒的攻击。

目前只有快钱提供了此项功能。

3、登录是否使用验证码

验证码就是将一串随机产生的数字或符号,生成一幅图片,图片里加上一些干扰像素,用户靠肉眼识别其中的验证码信息,输入表单提交网站验证,防止有人对用户用特定程序暴力破解,像百度贴吧就需要输入验证码。目前验证码模式已经在各网站、论坛通用。

目前各支付企业均设有验证码。

4、登录是否使用安全控件

控件是支付企业客户端安全密码输入控件,原本是为了防范木马程序及其他病毒的攻击,更好的保护网银用户的账户信息安全而设计的,但是现实情况发生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逆转,被江民反病毒专家列为病毒入侵六大方式之一。看来这个控件的安全性涉及还需要大大地提高。

例如2月7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监测到,支付宝ActlveX控件(pfa.dll)的一处严重漏洞被发现,利用该漏洞的源代码也同时被公布到互联网上。黑客可以针对这个漏洞编写恶意网页,如果用户计算机上安装过支付宝,在浏览黑客网页时就可能执行任意代码。

目前,快钱与安付通没有此项设置。

二、硬件保护

快钱:

快钱盾是快钱独家推出的保护商家快钱账户安全的硬件产品,在网上病毒肆虐的今天,单单依靠软件技术已经很难保证支付安全,必须在保护机制上想办法。目前全球已经有上千家金融机构都在采用类似的硬件产品保护客户的账户安全,快钱是国内第一家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给商家提供该类产品的公司,它让商家放心地体验网上交易收付款的方便快捷。

快钱盾安全防护特点:无需与电脑或者网络连接,真正意义上避免病毒入侵。

三、支付安全

安全措施最终保障的是支付安全。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使用了SSL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SSL是一种国际标准的加密及身份认证通信协议。它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相互鉴定。当地址栏中出现锁型图片时,表明正在填写的所有信息都处于128位的加密保护之下,其他人无法通过任何手段从网络中监测得到。

目前各支付企业均使用SSL数据传输,并配合其他安全措施,比如支付宝使用了手机绑定、密码修改、提现短信提醒等,快钱使用了独立支付密码、快钱盾、四种身份验证机制等。

综合来看,快钱提供的安全机制应该是级别最高、效果最理想的,从账户注册、登录、付钱、收钱、转账等每一步操作都有专业保护,尤其是创新性产品快钱盾、风控体系、系统安全等国际化的安全保护手段的应用,更是走在行业前面。在这一点上非常值得其他支付企业借鉴。

四、风险控制体系:

测评工具范文5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宏观审慎;公共政策

一、 引言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普遍加强了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业的监管,以《巴塞尔协议Ⅲ》和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为代表的新监管政策体系的出台,标志着全球金融监管进入了新的时代,然而相关政策如何有效实施,各国政府尚无经验可循。政策工具作为研究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领域,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理论”和“政府再造”运动在西方各国的兴起,逐步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其理论成果也为诸多专门政策研究领域所运用。从金融政策看,以三大操作工具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研究早已出现且数量颇丰,而金融监管政策领域工具取向的研究却非常少,仅散见于宏、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一般论述当中。本文的目的就是期望通过对国内外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研究的梳理和归纳,综合分析先前研究待完善之处,并在借鉴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研究的建议,为完善政府监管“工具箱”服务。

二、 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概念及分类

1. 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概念。一般认为,政策工具是指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特别是政府选择用来执行公共政策,达成政策目标,从而解决政策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但已有研究中,鲜有对监管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因此,借鉴政策工具概念,本研究认为所谓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是指公共部门为执行监管政策,达成银行业监管目标而选择和运用的途径和手段。按照何种标准来划分这些途径和手段,直接决定了监管政策工具的种类、数量和性质,进而决定了监管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运用。

2. 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类别。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类别进行了划分。沈坤荣、李莉把世界范围内曾经和正在使用的银行监管工具归纳为三类,即法律工具(包括市场准入限制、存款利息率上限和资本要求)、制度工具(即存款保险)、政策工具(即监管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James R. Barth等人有关正式监管权力的划分,还可将监管控制扩展为监管人员依据及时采取行动权、勒令重组权和宣布资不抵债权三项权力所采取一系列政策行动。OECD认为,识别合适的政策工具是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任务,并将银行业监管的政策工具划分为监控(Surveillance),基于市场手段的道义劝说,管制,政府担保,再贷款,补贴,许可和特定项目,政府控股或接管等7种。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为加强银行业监管,开发新的监管工具,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开始引人关注,这一阶段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的探讨基本局限于对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二分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主流的分类形式。其中,巴曙松等人在阐述审慎性监管时提到,监管当局对银行的监管可以分为限制性监管和审慎性监管,按这一说法,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还可以分为限制性监管工具和审慎性监管工具两类。

三、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研究

1. 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分类研究。FSB、BIS和IMF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分为旨在控制或降低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时间维度的政策工具和旨在控制或降低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关联性和共同风险敞口的跨行业维度的政策工具。李文泓、黄亭亭和巴曙松等人根据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将这种分类下的工具总结为逆周期资本调节、动态拨备、杠杆率调整、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更审慎监管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多种手段。耿楠则结合FSB的研究报告,将实践中常用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归纳为避免信用过度扩张和资产价格泡沫所形成的金融不稳定的工具、解决与杠杆率有关的系统性风险被放大问题的工具和减少金融系统结构脆弱性和限制在危机时期溢出效应的工具三种,该分类项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还可以细分为10余种具体手段(见表1)。

Landau则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包括两个组成要素(component)即系统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将这两个组成要素与两种选择机制即自动稳定器和监管当局的自由裁量(将在下文详述)进行结合,可以构成对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如下分类(见表2)。

2. 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特性研究。田宁指出,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四大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本身具有较好地涵盖主要风险指标和操作、测量简便易行两方面优势,同时又具有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权衡问题、可能强调硬性的数量化指标而忽略某些软性因素和可能导致监管要求产生罚优奖劣的政策误导三方面劣势。王刚、刘嘉则从工具内在特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贷款成数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可行性以及具体设计的要点和机制。于春涛认为拨备作为宏观审慎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关键在于拨备以审慎计提的形式将预期损失计入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成为风险承受形式的特性。

3. 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选择研究。与上文Landau的观点类似,黄亭亭认为,逆周期操作有基于规则和相机抉择两种选择方法,前者可通过自动稳定器机制来实现,即设置一个明确的数字目标或政策目标偏离某一参考价值的阀值,当触发这个阈值时,则启动逆周期操作;而相机抉择的方法是指宏观审慎当局“自上而下”的干预,实际就是监管的自由裁量。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识别和监管工具的选择,他强调应考虑各国金融体系和监管安排的差异性。刘志洋则指出,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发展阶段、汇率政策和冲击的类型等因素会对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选择过程产生影响。

4. 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实施研究。Yellen指出,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实施过程中应兼顾基于规则与自由裁量的平衡,他强调应以基于规则为主,而给监管者自由裁量留下适度空间。Lim、Columba等人则重点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工具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的五方面问题(见表3)。耿楠认为,由于市场数据本身就存在顺周期性问题,基于市场数据对系统性风险贡献进行估计的方法很难使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顺周期性问题同时解决,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实施有很大难度,同时这些工具在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之间实施的差异性加大了监管套利的可能性。多部门间协调机制没有落实,也会影响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实施的效果。王忠生、黄伦章还提出,宏观审慎的监管工具、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新框架以及新框架下政策的协调配合给个体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带来的高成本也是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5. 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关系研究。一般认为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等监测指标是比较典型的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它们是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基础。对于两者的关系,李文泓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政策工具的着眼点和具体运用有所差异。而项莉、潘凌遥和王忠生、黄伦章等人则指出,宏观审慎监管所使用的工具实际是部分或全部微观审慎的工具之和,其实质是将这些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通过建立一个宏观审慎框架来减小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耿楠的看法是,目前国际上设计和运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仍然停留在微观层面,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不够匹配,而政策工具的“宏观性”应体现在运用宏观经济指标或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层面的监管措施的配合,来实现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目标。

四、 研究结论与展望

纵观已有文献,工具取向或者工具途径的银行业监管研究,大体可以全球金融危机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文献数量相当有限,后一阶段与世界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实践相一致,围绕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这一主题有所展开。从文献数量占比看,基本上可以把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研究等同于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研究。

实际上,政府用以实施银行业监管的“工具箱”中,远非只有以通过设置谨慎经营规则,借助各类指标或比率监测、预警和控制进行监管的审慎工具。具有强制性的管制工具、以窗口指导为代表的劝说工具、通过信息公开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决策的自愿类工具等等,都是政府常用的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但已有文献基本局限于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研究,这种研究视角上的缺陷,根本在于对政府或公共政策主体所能运用的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一,对“工具箱”中的工具缺乏系统、全面的分类,即使个别研究者列举了与审慎监管工具并列的其它政策工具,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少跟进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研究,尽管文献数量开始增多,但基本停留在工具分类、组成和特性的静态分析层次,不同监管目标及其对政策工具的决定性,以及政府在差异化监管情境下政策工具的动态选择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社会公众合法利益为宗旨的银行业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样,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视角下往往以政策工具的识别、分类、构造和特性研究为基础,重点探讨工具的选择问题,原因在于政策工具的选择是理论和实践的交会点。具体到银行业监管而言,政策工具研究就是要探讨监管机关面对不同的监管问题和情境,如何从完备的“工具箱”中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以解决监管问题。为此,建议未来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工具研究可按照工具的识别和分类、工具特性及其适用情境、工具选择与优化这一思路(见图1)展开系统研究。

遵循这一思路,未来可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政策工具到底有哪些,如何分类。(2)各类政策工具的内在特性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样的监管情境,运用政策工具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3)针对不同的情境,监管机关如何选择监管政策工具,具体机制有哪些。(4)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具体政策实践,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对监管政策工具的绩效进行评价,提出优化选择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沈坤荣,李莉.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在中国的运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7):23-29.

2. 田宁.巴塞尔协议Ⅲ下监管工具的SWOT分析.中国金融,2011,(20):81-83.

3. 巴曙松,王怡,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10,(5):83-89.

4. 李文泓.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和政策框架.中国金融,2010,(13):40-42.

5. 黄亭亭.宏观审慎监管:原理、工具及应用难点.中国金融,2010,(12):40-41.

6. 耿楠.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实践进展与应用难点.金融与经,2012,(11):31-35.

7. Landau Jean-Pierre.Bubbles and macropru- dential Supervision,2009,(1):3-8.

8. 王刚,李嘉.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研究――基于贷款成数的分析.武汉金融,2011,(6):19-22.

9. 于春洋.拨备作为宏观审慎主要工具之一的分析.国际金融,2013,(2):61-65.

10. 刘志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与政策工具.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8):19-2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金项目“中国机场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研究”(项目号:ZXH2012N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多因素识别及影响性分析的航班延误治理研究”(项目号:61179046/F01)。

测评工具范文6

从原则上讲,在给出任何测量结果的同时均应该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中,ISO/IEC17025:1999标准规定,检测实验室应该有能力对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本文结合“福建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何分析与计算不确定度分量,非线形数学模型处理,包含因子的取值,以及是否需要计算自由因子等问题,提供一些具体的实用性的解决思路。本方法适合于检测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2.试验原理

钢筋试件的截面为圆形。拉伸强度以试验过程中最大作用力除以试件的截面积表示。忽略温度和应变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试件直径用千分尺测量。

3.数学模型

第一步找出所有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影响量,即所有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再建立满足测量所要求准确度的数学模型。

在温度和其他条件不变时,钢筋拉伸强度表示为:式中,Rm—抗拉强度(MPa);F—试件断裂时的拉力(N);S。—试件截面积(mm2);d—试件直径(mm)。由于上述数学模型存在显著的非线形,所以不确定度传播定律中的所有不确定度全部改用相对不确定度来表示,而不需考虑高阶项。于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为:u2crel(Rm)=u2rel(F)+4u2rel(d)

4.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4.1计算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i(y)

4.1.1直径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rel(d)

试件标称直径10mm,直径测量不确定度由两部分组成,即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和操作者所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1)千分尺示值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u1(d)

若千分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3,以均匀分布估计,则:

4.1.2拉力Fm测量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rel(F)

拉力F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仪器校准的不确定度,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和读数不确定度等三方面。

(1)仪器校准的不确定度,u1rel(F)

若仪器校准的不确定度为U95=0.2%,于是标准不确定度为:

(3)读数的不确定度,u3rel(F)

以满刻度为200KN,分度值为0.5KN的指针式仪表为例,若可以估读到五分之一分度,即0.1KN,依相对值估计为0.05%。

由于被测件不一定在满刻度处断裂,并且在选择仪器的测量范围时通常使断裂时指针的位置不小于满刻度的五分之一。假设测量时断裂即发生在该处,则0.1KN即相当于0.25%。假定其为均匀分布,故标准不确定度为:

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拉伸强度Rm=(509.3±5.6)MPa。其中扩展不确定度U=5.6MPa是由标准不确定度uc=2.8MPa乘以包含因子k=2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