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江南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江南古诗

江南古诗范文1

白 居 易bái j yì

江 南 好jiāng nán hǎo

风 景 旧 曾 谙。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chūn lái jiāng shuǐ nù rú lán

能 不 忆 江 南?néng bú yì jiāng nán

江南古诗范文2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曾描绘了江南春景:千里江南,莺飞草长,绿叶红花,鸟语花香,山村傍水,城郭依山,春风浩荡,酒旗飘拂。其中有山水,花草,禽鸟等自然景观,还有城郭,村庄,酒旗等人文现象。江南不仅极其秀美,而且人烟稠密,十分富庶。可见江南水乡对人是多情的,柔情的!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桥与水把江南演绎的如诗如画,浑然天成。水是江南水乡流动的梦,潺潺的流水技术展开柔弱的丝绸,在微风下飘扬飞舞,在大地上欢快的奔跑。而水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透明而朴质,在细雨中清雅而迷离。江南水乡对水,桥是多情的,柔情的!

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灵性的河是有诗情的,那雨从久远久远的历史的时空里落下来,有些凝滞但也有些明丽。江南的雨落在瓦砾上。就像丝竹的声音,忧“怨”急“缓”。那河里有江南的思绪,也有江南的灵魂,要不烟雨里江南怎么会是另一番情韵呢?当你撑着雨伞走过小桥,走过长长的古巷。一定会让你生出一点淡淡的惆怅,生出一种隐约的怀想。

江南古诗范文3

关于古代诗词教学,一般教学模式是:先简介作者、背景,再翻译、理解,最后背诵记忆。尚有些教师干脆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就算学完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段话,笔者认为不仅指出了初中古代诗词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更指出了初中古代诗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即以诵读为切入口,以积累、感悟、运用为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思想模式。笔者将其详细分为五个步骤,简称为“读、析、品、结、拓”五步曲。读,即诵读,以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析,即理解分析,通过对诗词作者、背景的了解,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品,即研读、欣赏,通过对诗词语言、意境的赏析,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即总结、概括,用一两段话让学生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全面掌握该诗词;拓,即延伸、拓展,由课内到课外,巩固学生所写,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品位,达到由文本到文学再到文化的升华。

下面,以本人《望江南》一词的教学为例,谈谈古代诗词教学的课堂结构。

第一步骤:诵读

诵读环节,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四种诵读方式:一为齐读,二为个别读,三为配乐读,四为配乐自由读。设计这些诵读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该词的情感氛围,便于后面的理解分析。经过预习,该词的齐读,学生在发音、停顿上均很好,但语气、语调尤其是在语速的控制上做得不好,难于传达出该词的思想感情。学生也认为读得不好。我随即提议个别读,选了一位男生和两位女生进行诵读比赛。在师生共同评判了三位同学的优劣之后,我在《梅花三弄》乐曲声中进行了范读。学生在伤感缠绵的乐曲中已受感染,老师的范读亦给他们启示,同学们跃跃欲试,均想以己声传情。我顺从民意,再次播放《梅花三弄》,让学生自由情感诵读。事实上,该节课诵读效果非常好。

第二步骤:理解分析

初中所选诗词,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叙事、写景、抒情三个方面。古代诗词的教学,文本理解亦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知其然。因此,在让学生简介作者、背景之后,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这首词的主人公是谁?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指出时间、地点、事件。三、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四、这首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上问题,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回答起来并不难,但它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把握这首词的内容——人、事、景、情。

第三步骤:研读、欣赏

在《望江南》一词的研读欣赏环节,我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运用、品位。

首先,引入《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用“首如飞蓬”同《望江南》中的“梳洗罢”进行细节对比,感悟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明白《望江南》一词女主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守望的孤独,如火的期待,似水的柔情。我班有一位同学甚至评价“梳洗罢”一语可以表明《望江南》一词中的思妇爱自己的丈夫甚于《诗经·伯兮》中的怨妇,因为她不仅思念丈夫、盼望丈夫早归,且时时为丈夫着想,希望回归的丈夫能见到“美丽”的自己。

其次,让学生回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写景名句,同本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进行比较赏析,感悟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妙处,同时理解《望江南》词中女主人公希望落空、幻想破灭的苦痛与凄凉。

第四步:总结、概括

本词短短27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这就显示了本词语言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第五步骤:延伸、拓展

江南古诗范文4

安昌――感受绍兴民俗的最佳场所(浙江・绍兴)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这个地处文化名城绍兴附近的小镇,拥有漫漫 千年历史。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 小巷……无一不告诉你这里的古老,“碧水贯街 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完整地概括了它的主要 特征,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较出名的话,那就是清代 的绍兴师爷了,可惜的是,这里的商业气息太重。

十大水乡古镇第九名

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吴县)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在光福,传统的水乡古镇特色已经逐渐淡漠, 但是深烙吴文化的建筑还在蔚然挺立。到光福的 人,大多是冲着光福邓尉山坞的梅花去的,这也是 众多水乡古镇中道独特的风景。

十大水乡古镇第八名

朱家角――掩映在现代都市下的古镇(上海)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这个已逾五百年的小镇,就在来往的人潮中悄 悄地发生了变化,原本水色清幽,古建筑保存完整 的气象依然,但浓重的商业气息掩盖了许多的色 彩。古镇特色不够突出是这里的特点。不过在大都 市上海的身边,有这样一座古镇也实属不易。

十大水乡古镇第七名

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吴县)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吴王为取悦西施,修建姑苏台,修建时需要大 量的木材,就顺水积木,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 山下的河流港渎,地名由此而来。如此推算,木渎 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除了木渎之名外, 胥江、香溪均与吴国有着莫大的渊源,万人空巷的 庙会,更是展示了吴地节庆习俗的多姿多彩。

十大水乡古钡第六名

南浔――曾经最富庶的江南古镇(浙江・湖州)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南浔是个有近八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名列江南六大 水乡古镇之中。别看这只是一个小镇,它却是近代史上罕见 的一个巨富之镇,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 象”的江南四大首宫,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 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更有充 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 主。作为水乡古镇的南浔,似乎连随处可见的小桥也与别处 不同,充满的是大气与华贵。那你知道这个小镇富有的秘密 吗?因为“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这 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和半封建社会.宫庶也就不奇怪了。

十大水乡古镇第五名

角(lu)直――难记的名字,难忘的古镇(江苏)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角直”,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无法念出它的发音。但 是去过那里的人,几乎都难以忘记地道的江南水乡风情。 “五湖之厅”、“六泽之冲”是对角直的概括,也足以看出 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古镇的地理特点――多水。古镇人贴 水成街,枕河而眠。在江南六大古镇中,角直没有周庄的张 扬.没有南浔的厚重,它默默的在水流交错中感受着四季, 安静的似个内向的少女……

大水乡古镇第四名

乌镇――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提起茅盾,几乎尽人皆知,提起乌镇,名头也不小。因 为这里除了具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 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据说,在这个小镇历史上曾经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 以及如茅盾、沈泽民等名人。坐在乌镇小河边的廊棚下,体 验这个小镇所具有的文化氛围,你会深刻地感受到,历史文 化并没有成为他的标本。

十大水乡古镇第三名

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这里号称“东方威尼斯”,有著名的集清代江南园林建 筑之大成的退思园,这是一个被15条小河分割,有49座小桥 的千年古镇,这里有出名的同里影视基地……可能一时也说 不完,不过还有就是每年越来越多的游客。

十大水乡古镇第二名

西塘――梦里的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虽然建镇只有600年,但是几平所有的人都称其为“活 着的千年古镇”。鸟瞰西塘,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 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 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 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难怪这两年西塘成为旅 游者最渴望的旅游胜地之。

十大水乡古镇第一名

周庄――神州第一水乡(江苏)

江南古诗范文5

本来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大部分人以打猎为生,一部份人种点野菜、地瓜之类生活。村中有个叫成三的年轻人,平日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又喜欢调戏别人老婆,常被村人追打羞辱,因此就躲在山中苟活,利用晚上回村偷些东西过活。全村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有一天,成三在山上肚子饿了,想挖一些野笋,地瓜之类来果腹,就到处挖啊挖啊,竟挖到一具尸体,样子极为恐怖,似乎死了几百年,脸和身子都烂的不成人形,他虽然肚子空空的,也不禁呕了几口酸水出来。成三本想拔腿就跑,但是仔细一想,或许尸体上有一些值钱之物,就蹲了下来仔细检查。虽然整具尸体都已烂成糊状,但似乎头上有一张黄纸,上面的字已看不清楚了。成三找了半天,结果什么也没有,死尸身上所发出的怪异腐味,更加闻之全身不对劲。于是赶紧把死尸埋了,到别处找食物。

自从成三看过那具死尸后,整个人就觉得难受,一天天消瘦,牙齿也渐渐变黑,全身无力,昏昏沉沉,好像中了尸毒。

过了一个月,大家发现成三好久没上村来偷东西,心想可能死在山上,正高兴的时候,却看见成三呛呛踉踉地走来,要求村人到城里帮他找医生。这些村人哪一个没吃过他的亏,哪里会帮他?

“啊!算了,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再怎么说成三也是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就这样看他死啊!”村长这样说着。又带他回去洗澡,又煮一些东西给他吃,想不到成三稍微好些了,又想调戏村长的女儿,被村人发现后,大家将他打个半死,丢在后山草丛中让他自生自灭。

过了几天,又见成三一身病地求人救他,这次,村人不但没给他东西吃反而狠狠打他一顿,然后将他绑在树上。

村中有人看不过去,说这样太过缺德,会受报应。但几个壮丁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硬是把他绑在树上。

成三在树上没几天就断气了,尸体发黑带青,眼睛也变为灰泥状,发出的尸臭非常难闻,村中许多妇人和小孩闻了就不舒服。村中几个壮丁看到这个情况,就商量把成三尸体放下来,好好埋了,才不会让大家感染尸毒。大伙都同意了,不过白天大家都有活要干,就决定晚上去埋成三的尸体。到了晚上,大伙吃过晚饭,拿着火把要找成三的尸体时,想不到竟然不翼而飞。根据树上被撕裂的绳子来看,好像是成三自己挣脱的。成三是尸变了!!

大伙一提到尸变就吓的到处大叫,全村顿时吵翻了天,家家户户钉紧门窗,妇人小孩都躲入房子中,壮丁们拿着刀,锄头,个个神态紧张……

根据老一辈的人说,八十年前,这个村子也发生过尸变。

那时,一个恶霸被人杀死,邪气未除,成为僵尸到处害人,后来被一个跛脚道士所伤,就逃走了。成三应该是受到这个尸体感染,才会变成僵尸的。说到这里,大家都后悔没救成三一命,不然就把他烧了,以防尸变。当天晚上,大伙找到三更天,都没发现成三影子。

“或许不是尸变,我们太紧张了吧”有人怀疑的说道。

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主意,就同意停止搜寻。当大家正想回家休息时,突然听见张老头家有惨叫声,急忙跑去看个究竟。

一进门口,就看见张老头的尸体被吊在梁中央,地上的鲜血像几十朵梅花般散着。张老头的媳妇儿也被咬了几口,满身是血的躺在床上,身旁的三岁小孩被咬的骨头都露了出来。

大伙一见到这个惨状,都吓的浑身发抖,手脚发软的怔在原地。只听得门外一家接一家地传出惊悚的哀嚎声,大伙只得又朝着惨叫声方向跑去,最后,壮丁们终于正面遇上成三,还未交手就被其相貌震摄。它的眼睛像沾满血浆的玻璃球,黑暗中发出红光,牙齿又尖又利,连着少许血肉及毛发。几个壮丁见到这个形象,早丢下武器落荒而逃,而其他有家有室的不得不鼓起勇气跟它一拼。

岂知成三力气大的异乎寻常,身上也不知被砍了几刀,不但没事,一个转身,又一个壮丁中倒下。这样一来,大伙已失战意,躲的躲,逃的逃,全村死了一大半,而一些躲了起来的生人闻到其他遇害村人的尸臭,也渐渐不对劲了,一个个昏死过去。这时,可说全村都是死人了。

江南古诗范文6

【关 键 词】楠溪江古村落;天人合一;山水;建筑;文化。

【作者简介】陈春柳,温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硕士,

主要从事汉语言教学与研究。一、引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哲人的言论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通和融合。庄子在《大宗师》中说:“游乎天地之一气。”[2]在庄子看来,人生的轨迹本来就与天地万物的运行是相合一的。王阳明认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3]。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4]季羡林先生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本文要谈的浙江温州楠溪江古村落就是山水和建筑相融合、生态与生活相融合、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典范。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东南永嘉县境内,流域六百二十五平方公里。楠溪江水流经之地山青、水秀、崖奇、滩多、瀑丰、林茂、草绿,人称北纬二十八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清乾隆《永嘉县志》:楠溪江“山峰挺秀、涧水呈奇,人在其地者,皆慧中而秀外,温文而尔雅”[5]。此话道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自然相生相长的奥秘。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的地理位置牵住了中原衣冠士族南迁寻求居处的脚步。这些士族以前大多是仕宦人家,有着较丰裕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选择心目中理想的区域,将山水情怀、审美倾向、宗族文化、生存意识、生命追求浸润在楠溪江的青山秀水之间,创造了一座座与山水原野相依相存,朴素而不显野蛮,随意而不乏匠心,轻巧而不失厚重的村落。星转月移,至今这里依然有五十余座古村落安好,它们坚守在历史的风尘中不离不弃,它们偏安于这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乡土文化生生不息。

二、选址与布局诠释

“天人合一”理念

在楠溪江古村落创建之初,始迁祖十分重视村落的选址和布局,受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追求环境安全、“风水”好、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聚居空间。

1.从安全角度追求“天人合一”。由于历史上晋室东渡、宋室南渡,导致大批有识士人辗转流离迁入楠溪江。根据宗谱上说,这批有识士人基本上是为了避世乱而来楠溪这片环境封闭的世外桃源的。《浙江通志》载:“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6]楠溪江环山抱水的地形优势对于长期饱受战乱与颠沛流离之苦的人来讲极富吸引力。如岩头镇下园村,据《下园瞿氏宗谱》记载:“晚唐时,黄巢乱,宁波刺史瞿靖媚避乱来此,鉴于天险奇峰,旷洞清幽,乃定居。”[7]楠溪江中游蓬溪村的地形也很独特,它位于一个袋形盆地里,四围高山包围,只有北面缺口,一条鹤盛溪蜿蜒而出,先人们在溪西的悬崖峭壁上架起一里多长的栈道,村人才能借此道出入。深潭峭崖为掩护,蓬溪村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显得特别安全。安全是第一要务,是生存的保障,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年代,人们生活安全全凭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