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羊的成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羊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羊的成语

有关羊的成语范文1

【关键词】 幼儿 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55-01

引言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孩子们情商、德商的发展。然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即可达到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曾如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培养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模仿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这样,才能更好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1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十分关键。因为,在幼儿眼中,教师就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正确的。教师要教学生文明用语、礼貌待人,那么,自身就要做到这一点,比如上学的时候跟幼儿及家长们说“早上好”,下午放学的时候跟幼儿们说“再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说“谢谢”……幼儿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变得有礼貌、讲文明。如果教师们要教幼儿与同学、家人及其他孩子友好相处,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做到友好待人,对幼儿家长友好,对身边的同事友好,对幼儿宽容,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行为习惯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记在心上,并照着去做,所以教师们的任何一句不礼貌的话、不文明的举止都可能对幼儿带去坏的影响。

2 结合日常生活,灌输意识

生活是学习的大熔炉,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造成影响。因此,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融合幼儿的习惯养成教学,给幼儿灌输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中午幼儿园吃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囫囵吞枣;不能挑食、偏食,更不能浪费粮食;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要在安静的环境下吃好、吃饱。例如有的孩子不爱吃青菜,只爱吃肉,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幼儿们,青菜里面富含维生素,非常有营养,肉和青菜都要适当地吃,身体才会长得健健康康、高高壮壮的。又比如在带领幼儿逛公园的时候,告诉他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乱扔垃圾,要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在上厕所的时候,要排队,要遵守秩序;在公共汽车上,要给老年人、孕妇让座等等。

3 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还没有对错、是非观及辨别能力的幼儿来说,良好的环境更是促进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利条件。比如在教导幼儿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格时,就可以在幼儿园内开展“学雷锋”的主题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助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将有关雷锋叔叔帮助别人的小故事整理出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故事;也可以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一些照片、图片剪下来,贴在教师的墙壁上;还可以放一些雷锋叔叔帮助别人的视频、短片,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们就可以去效仿雷锋叔叔的助人行为。在与同伴玩耍、交流的时候,也学会去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对于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内创办一个“讲文明,讲礼貌,我是好儿童”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要说“谢谢”;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是“请”;见面的时候要说“您好!”;告别的时候要说“再见”;道歉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并将这些礼貌用语编成一首儿歌,让幼儿进行朗诵,在玩乐的氛围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 课后重复训练,巩固养成

习惯的养成不是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反复练习的过程。平常教师在课堂中可能已经交给幼儿许多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但是要想真正地内化成孩子们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习惯的养成。当然,所谓的练习,并非刻意地专门的训练,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厌烦情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相反,我们要在一些游戏或活动环节中,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去,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巩固了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做得好的孩子,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们就会更加努力去做好;而对于做错了的孩子,教师也要及时、明确地指出来,什么地方错了,正确的应该怎么样做,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及时改正。总之,通过不断的训练、强化、累积、反复地训练,才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结束语

国外有一种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换句话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关系着一个人的性格、命运。因此,对于幼儿而言,习惯养成教育更是至关重要。无论是生活上的习惯,还是学习上的习惯,或者是做人做事上的习惯,教师们都需要认真、耐心地教导,密切与幼儿的家长配合,共同完成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指引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有关羊的成语范文2

一、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

(一)托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喜欢同伴,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同伴的喜欢;礼貌对待同伴,主动邀请同伴,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同伴共同快乐的游戏、活动。

(二)小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介绍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与同伴交往;用较为简单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出对同伴的关心、帮助;帮助同伴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主动与同伴共同游戏、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

(三)中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主动表现对同伴的喜爱、乐意与同伴相处;谦让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珍惜同伴的劳动果实,不随便打架、骂人,不给同伴起外号,尊重同伴;在同伴帮助、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关心同伴,并表达对同伴的感谢。(四)大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喜爱同伴,重视、爱护同伴,用适宜的话语和行为表现对同伴的关爱;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各种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积极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并用适宜的语言和行为使同伴开心、快乐;关爱同伴,分享同伴的快乐和痛苦,从同伴的角度出发,体验同伴的心情;在同伴遇到伤心事情时,积极主动的用关爱的话语和行为安慰同伴。

二、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抓住幼儿园课堂教育的主阵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1.通过创设情景,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一个良好行为的养成,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幼儿年龄小,往往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为了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形象,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如,第一步,情境假设:“小朋友摔倒了”、“小朋友把书掉了”;第二步,行为引导:“看见小朋友摔到了,你可以怎么做?”、“他的书掉在了地上,我们帮帮他吧?”;第三步,树立正确行为标准“:你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做的真好!”、“你帮小平捡起来掉在地上的画册,真是个好孩子!”通过以上训练,建立良好行为,激发幼儿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为同伴做事、关爱同伴、与同伴分享等良好行为品质。2.通过榜样示范和强化激励,巩固正确的行为成果,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实践研究中,我们在幼儿中树立关心同伴的榜样,对于为同伴做好事,体贴关心同伴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许,使孩子懂得关心同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激发幼儿争做关心同伴的小标兵。我们对幼儿关心同伴的各种良好表现进行实景拍摄并在全园幼儿中进行播放,照片和美术作品,张贴宣传,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幼儿逐步养成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3.通过积极情绪的激励作用,让幼儿在快乐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众所周知,情绪对于人的行为有重要的中介作用。我们利用情绪的激励作用,唤醒幼儿的良性体验,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快乐中得到巩固。为了使幼儿在行为习惯形成的训练中得到快乐的体验,我们长期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训练活动。在游戏中训练,在音乐、体育活动中训练,有了帮同伴拿道具、整理用具、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相互谦让、团结、分享同伴的快乐、爱护同伴、友好相处等好的行为出现,及时给予奖励,让幼儿到体验关心同伴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关心同伴,为同伴做事。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了巩固。4.通过日常教育,不断巩固幼儿良好行为成果,养成牢固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无法分离。为了帮助幼儿把课堂教学、情景教育中的结果运用到实践当中,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行随机教育。在午睡起床时,发现帮助同伴扣扣子的好事,我们及时表扬并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要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使孩子树立“关心同伴是美德、是好孩子的表现”。我们充分运用一切有效的教育契机(散步、观察、谈话、户外活动等),使关心同伴的品德教育和实际行动渗透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延伸到课外。

(二)利用幼儿的认同心理,调动教师积极性,编写园本教材,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教师榜样团体,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一个幼儿会对权威代表的教师有强烈的认同感。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求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教师,用爱的行为关心每一名幼儿,遵守习惯的各项指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同时为了体现教师的关心、爱心,我们号召教师利用幼儿教师能歌善舞、能画会演的特点,改编、创编以关心同伴为主、形式不同的诗歌、儿歌、歌曲等园本教材,通过在班级里幼儿相互之间演唱歌曲、表演诗歌的方法,与幼儿共情,不断强化幼儿行为,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分类指导、家园联手,共育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中进行培养,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大力协助、配合。为此,我们利用家教园地、随机交谈、家园之窗、家长讲座、电话随访等多种途径来来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并加强自身修养,来真正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根据不同家庭类型,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如举办“爷爷奶奶经验交流会”、“高级知识分子家长家教辩论会”、“专家育儿讲座”、“幼儿心理咨询”等活动,及时掌握和解决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提高家长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认识,纠正家教在培养行为习惯中出现的误区。用典型人和典型事例进行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得益彰的目的。

三、成效与思考

通过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幼儿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将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行为的综合评定后发现,幼儿的行为变化具体体现在:一是幼儿“尊重同伴”的行为。能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幼儿,优秀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38%,不合格率从原来的75%降低到31%;大多数幼儿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不再破坏他人劳动成果,如刚搭好的积木;大多数幼儿能够做到不嘲笑同伴的缺点、不骂人。二是“礼貌对待同伴”的行为。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主动邀请同伴的幼儿,优秀率从原来的6%提高到42%,不合格率从72%降低到30%;大部分幼儿可以做到在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是主动与小朋友打招呼,会经常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三是“为同伴做事”的行为。

有关羊的成语范文3

一、全校全体师生都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是基础。

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常规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并且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制订了《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了扎实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二是利用学生集会的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习惯养成具体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对养成教育71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活动开展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并且每班复印一份张贴在教室,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进一步学习,做到了将内容熟记于心;三是成立了督导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检查,规范学生的言行。

二、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是要点。

我们通过分发《中星小学习惯养成教育致家长信》、《家校交流卡》、家访、家校短信平台,使每一位家长都明白学校的工作思路和设想,愿和学校一起把握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通过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培养,使孩子早日养成良好习惯。

三、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重点。

1、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六年级的《习惯在于养成》、五年级的《我要争当示范生》、四年级的《养成好习惯》、三年级的《我愿做个好孩子》等活动。

2、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岗的监督和检查作用。利用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进行监督,并按类对各项进行记分。

3、对学生实施星级评价,对被评为四、五星级学生进行摄影并张贴于学校的宣传窗内,树立榜样教育。这一评价实施,效果很好。特别是自评和互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

4、重视宣传的教育。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利用展板展示学生的风采。如:学校开展了书法、绘画、手抄报比赛以后,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每一次作品展出后,都会有很多的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的字写得那么好,他们的画画得那么好,以后我也要认真练习。

5、重视社会劳动实践。如:清除白色污染、为小树穿冬衣、栽种花草等。

有关羊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动漫;养成教育;幼儿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点明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所以,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全面步入校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创新学校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模式,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促进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巧用动漫,激发幼儿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一、借助动漫,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上课伊始,教师就与孩子亲切交谈:“咱班的孩子都特别的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谁呢?”(出示羊妈妈的动画)随着羊妈妈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展示,教师娓娓讲述:“羊妈妈长胖了,大家都来恭喜它,可羊宝宝却不这么想,这是为什么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孩子们顿时兴致勃勃,都期盼着听故事呢。

(二)动漫展示,直观感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深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同时有效利用动漫,再现故事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乐趣,化静态为动态,使幼儿在听故事的活动中更加兴趣盎然。故事讲完后,教师再次提出“羊妈妈长胖了,大家都来恭喜它,可羊宝宝却不这么想,这是为什么呢?”相信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乐意应答。其间,教师相机帮助幼儿学习读准“羊”的发音。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能扩展幼儿社会认知经验,若要使教学活动一举成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精彩的导入必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在目标引领下以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生活、社会、网络等不同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将网络资源、现实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动画、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技术进行精确地选择、加工,根据不同活动的具体需求加以优化、处理、整合,形成相关社会认知概念下更加优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整合后的教学资源在活动导入环节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活动目标贯穿其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需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之一。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提供的一些运动着的或者色彩鲜明的物体比较感兴趣,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应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活动。在一次社会活动《礼花朵朵》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流动画面进行教学,教学效果特好。活动开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幼儿欣赏感知礼花,幼儿先是听到了课件中礼花绽放的“砰砰“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课件中也出现了不断跳动的问号,更使幼儿充满好奇,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这时,教师抓住机会让幼儿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都踊跃参与回答。看着不断绽放的礼花,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说出像、妈妈的卷发、圆球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有了兴趣,才会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巧用动画人物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其中的各种人物。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黑猫警长、奥特曼、孙悟空、光头强……都是孩子喜欢的。所以,我总会以这些人物的口吻来要求孩子们:“我是黑猫警长,你们都是白猫警士,现在我来找一找哪个白猫警士吃饭最快了,桌面地面最干净。”“喜羊羊说小朋友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大头儿子说小朋友是不能挑食的,不吃手指头的,不能抢书的,要大家一起看的……”用这种方式,效果还真不错啊,孩子也从中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另外,园角布置许多幼儿喜欢的动漫卡通形象,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三、家园携手,言传身教

有关羊的成语范文5

石油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油藏、采油、地质及钻井等。面对石油工程这一综合学科,改善教学理念便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存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在自身专业中能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能够使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更具发展空间,塑造院校良好的专业品牌,为生源的扩大奠定良机。另外,还能够使今后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有据可依,取长补短,使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更具专业特色,为企业乃至社会培养人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培养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

1.改善教学模式。

在学科做出调整的基础上,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需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采油、钻井、开发、地质及计算机等方面。某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基于课程体系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三大方面的内容,即为“练、习、研”。其中,“练”体现在理论教学当中,主要的内容为作业、设计、实验及上机操作等。“习”主要是基于野外与生产现场,主要的内容包括观察观摩、工具的使用及动手操作等。“研”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训练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的能力。

2.充分实施实践教学,同时对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

一方面,需要明确培养学生“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例如:将某中小规模油田作为案例,让学生从地质特征、钻井设计一直到油藏方案的调整等一系列环节,进而有效利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较为系统的生产设计方案,这样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做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积极推行综合课程设计,科学实施实践教学。需要充分注意的是,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可和已经进行的课程设计重叠,也不可代替之后的毕业实习。对于综合课程设计,主要使用的是专题训练与综合分析两者相互融合的方法,同时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充分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完成过程当中起到辅助作用。另外,以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为途径,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完成毕业实习奠定良机。

3.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完善,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具统一性。

在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完善的基础上,使实践教学得以成功实施。首先,对于高校而言,在石油工程试验中心中,可采取半开放性的实验管理体制,学生可对实验进行预约;同时为了使有软件实习得到有效保证,可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微机机房,并且对于开发地质及工程所涉及的软件也需要进行有效安装。其次,在综合课程设计方面,需采集大量科研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合理有效的实例工区,使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上能够发挥优势。最后,选择优质的实习单位,使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通过现场实习,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全面拓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不仅需要学好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实践应用能力,最终使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为培养全能型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有关羊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实践研究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幼儿学习行为习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儿在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经常会因教育问题和学习问题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幼儿天性好动、思想活跃,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溜号现象,溜号的习惯性也属于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幼儿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诱因。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幼儿对道德的意识很模糊,其道德观念和信念很轻,但是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对其以后生活在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具体教育内容包括,讲文明、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在集体中生活时要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诚实守信、宽己待人、爱护社会公共财务、不要欺负弱小等。

2.行为习惯教育

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活动和事物进行反复训练,训练次数多了,幼儿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相对于道德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法较为简单,练习巩固、重复训练是其教学的主要方式。教育内容包括独立思维能力、社会行为能力锻炼等。

3.生活习惯教育

生活习惯教育包括幼儿的起居饮食、消费习惯、卫生习惯等,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观念,按时睡觉、按时吃饭、积极锻炼身体,勤洗澡、勤刷牙,饭前饭后洗手,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幼儿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1.监督、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可知,要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积极的遵守行为习惯,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科学的监督机制去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长此以往,幼儿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老师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行为不道德,什么样的行为该遵守。并建立监督机制,让小朋友们互相监督。树立行为标兵,对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差的同学进行集中式的训练,并定期对训练效果进行抽查。

2.模拟行为训练

组织活动和游戏,设置趣味性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表演,表演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进行点评,告诉小朋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幼儿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中,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培养方式其教育意义重大。

3.采用激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建立激励机制,老师可以通过语言奖励和物质奖励对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鼓励,这种鼓励行为不仅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起学生自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这种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竞争机制,为行为习惯教育带来很好的培养氛围。

4.家长和老师配合矫正不良习惯

与学校教育相同,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也非常大,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不容易,不良习惯的养成却只在朝夕之间,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时刻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将不良习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矫正措施如下:①消除障碍,不要批评幼儿的不良习惯,以一种消极负面的心态告诉幼儿这样做不对,应端正自己的心态,以朋友的角度、换位思考的角度和孩子沟通,分析他们行为带来的影响,在孩子接受的情况下,帮助孩子一起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②持之以恒,反复监督锻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和家长应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坚持行为习惯培养教育;③及时强化,在行为习惯培养中,不仅要及时发现幼儿不良行为,还应找到其行为的闪光点和认可的地方,通过褒贬参半的方式,告诉学生怎样做可以将事情做到更好,怎样做可以得到人们的奖励和赞赏,不要过分依赖惩罚制度,让幼儿产生抵触心理,把握好奖励和惩罚之间的尺度。

结论:

常见的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从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三部分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知识渗透和活动引导,在开发幼儿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形成自有的文明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3(08):113-124.

2.夏冬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操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3(08):109-114.

3.刘俊.农大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3(07):117-124.

4.董永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1,14(02):101-112.

上一篇班级鉴定

下一篇祝福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