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全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2、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去理解、掌握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以及概括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让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都叫做什么呢?两个图形的边都有什么特点呢?显示课件:一个长方形的田字方格本。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彩色纸条给田字方格本做一个美丽的边框是不是更漂亮呢?你们会用多长的彩色纸条呢?(田字方格本是统一尺寸的)

2、让学生们自己去用彩色纸条给自己的田字方格本做边框。然后用格尺量出边框的尺寸。

3、让学生们说出来如何量的。进而引入长方形的周长计量方法,正方形则同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从自己的田字方格本的周长来引导学生出周长计算的方法;为下面的周长计算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显示课件: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呢?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你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3、让学生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探究问题:

(1)如果要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识什么条件?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算出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

(2)讨论: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更长?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还知道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3)思考:如果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和一个边的边长,怎样算出另一个边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识什么条件?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总结

(1)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3)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最快捷。

(4)教师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总结、分析自己所找出的计算方法,并在诸多算方法中找出自己认为自快捷、最简的计算方法。】

三、释疑巩固、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们通过测量自己的课桌,来精确计算课桌的周长。

2、练习。分别设计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规则的图形让学生们进行探究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们反复练习,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在探究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可以在生活中加以熟练运用。】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

2、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反思

课题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但绝非是哗众取宠、虚而不实;只有将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有机会融入到课题导入环节,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导”的作用,才能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们进行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1]。另外,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与分析的学科。因此,在让小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一定要通过“步步为营”的引导来让学生们充分运用以往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探究[2-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2

一、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和(

)个角,且都是(

)角。

2、一块长方形玻璃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

3、一根绳子长14米,正好绕桌子两圈,桌子的周长是(

)米。

4、用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

)米。

6、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

),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

)和(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0分)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2、

图中有4个正方形。

)3、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4、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5、一个长方形的相邻边的长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

)种拼法。

A

、2

B

、3

C、4

2、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3

B、4

C、5

D、6

3、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4、

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相比(

A、长方形角大

B、正方形角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四、算一算,求出下表中的周长、边长。(12分)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

16米

14米

15米

27厘米

16厘米

32厘米

五、

脱式计算(12分)

256x7+342

1978-176x8

(912-586)x9

六、解决问题(1,2题7分,3,4题9分)

1、有一个和方形苗圃,长是18米,宽12米,一面靠墙,

其他三面围竹篱笆,竹篱笆有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2圈,要跑多少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3

访谈发现,学生能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变化的、组合的周长计算中,并非套用周长的计算公式就能解决的,故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正确地解答。

教师在新授周长时,注重在生活中寻找有助于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原型,如树叶、红旗、五角星等,利用各种手段将周长诠释成直观、动态的内容,如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等。可在研究了周长的计算公式之后,学习就变得机械枯燥,很多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影响了他们对周长的正确计算。

基于此现象,我们把问题的关键定格在周长计算的练习题的设计上,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改进

【教学内容】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意义,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分别出示一个三角形、不规则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用水彩笔分别描出每个图形的周长。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图形进行测量,计算周长。【通过"描一描",再次感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无形之中在脑海里留下周长的印迹。】

师:算三角形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

生:要测量三条边,因为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不规则四边形呢?

生:也要测量四条边,四条边都不相等。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测量四条边?

生:不是,长方形只要测量2条,正方形只要测量1条就够了。

【对比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即两条长,两条宽。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为更好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打下基石。】

二、深化拓展

(一)图形的拼接

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

(2)小组互相交流,总结方法。

方法一:长:1×2=8(厘米)

方法二:长方形由6条1厘米的线段围成1+2+1+2=6(厘米) 1×6=6(厘米)

【课件直观地展现了由两个正方形变为长方形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探究的兴趣。在给学生独立操作和思考时间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开拓思路,无意之间培养合作意识。】

(二)变中不变,拓展提高

师:按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描一描、算一算。

要示:

(1)将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折成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

(2)用水彩笔描出其中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3)计算出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学生汇报)

小结: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先知道它的边长。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小正方形剪去,那剩下这个图形的周长会有什么变化吗?【在角上剪去一个正方形是常见的组合图形之一,通过教师的演示,直观地呈现,有助于学生思考。】

生: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

生:把里面的边移出来就行了。(生说师移)

师:那这些图形的周长都一样吗?

小结:像这样,从角落上剪去一个或几个正方形,通过移一移知道它们的周长与原来的周长是一样的。

【由规则图形到组合图形,再到不规则图形,层层递进。让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变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的转换思想。】

三、反馈练习

师:兔子两兄弟要举行一次赛跑比赛了,如果它俩的速度一样,你来估一估谁的赛跑路线比较长,谁会获得胜利?

生1:我猜是第一只,因为路线看起来短一点。第二个路线好像很长。

生2:我猜是一样的,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猜测两种图形的周长中碰撞。】

四、改进后记

练习课结束,结合前测内容与典型错题题型,进行了后测。后测内容为:

一张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从四个角上各裁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所剩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4

教学目的: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   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较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谁愿意到前面来,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指出:我国实际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周长约是4万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拿出手帕等东西指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提示课题: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实例中系统比较

1、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板演情况。

2、   比较整理。

(1)            提问:观察例题的解答过程,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概念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2)            分组讨论:周长和面积在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下表

投影展示各组填写的表?并指名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有哪些不同。

(3)            学生看表回答:

为什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用(长+宽)×2,

计算长方形面积用“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方法分别与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

三、练习中深化比较

1、   出示:一张长3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

(1)            指名回答:

长方形纸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要在这张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周长、面积是多少?这张纸可以剪出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答过程。

(2)            摆一摆。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6个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组,动手摆一摆,6个小正方形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3)            投影展示学生摆出的不同图形:

(4)            讨论:

这些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吗?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得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   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

(1)            学生动手操作,用16根小棒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一根小棒的长当作1米)。并填写下表

(2)            讨论:

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大小与长、宽之间的差有怎样的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5

一、 找准起点,合理划分课时

【片段1】

教师出示图1和算式4×4。

提问1:看到这个算式,你觉得它可能解决了这个正方形的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正方形的周长用边长乘4计算,所以其中一个4表示

,另一个4表示

提问2:还有可能解决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

因为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乘边长,所以……

提问3:一个算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两个问题,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又是怎么计算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图2,质疑:计算结果都是16,两个1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揭示意义不同)

教师出示图3,问:这些问题的解决要用到什么知识?再给你一些信息,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出示图4,问:这儿有长为20米的篱笆,用它来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菜地的大小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最大是多少?

【思考1】

这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九来进行教学的,11道题目,不可能一节课讲完,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划分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这节课的知识目标之一。另外,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时也易混淆。因此,在初步学习了面积之后,教师就有必要把面积与周长作比较,才能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是本节练习课的目标之一。

通过对面积这单元的知识梳理,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面积和周长之间的不同。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以探究周长与面积关系这一内容为主线,通过4×4这个算式引发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的回忆及其概念的区分,通过整合第6、7、9三题,巩固周长和面积概念及计算的应用,提高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第10题来重点研究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在探究中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这样,通过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合理划分课时,练习课也可以上出别样的精彩。

二、 深入挖掘,有效探讨

【片段2】

1. 猜想:你会怎么围?先在头脑中画画看,这些长方形会是怎样的一些形状?它们的大小一样吗?都认为不相等?请验证你的想法。

2. 实践探究。

教师出示研究要求。

画一画:在点子图中画一画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

写一写: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表格中写一写。

说一说: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 汇报交流(列表、画图等不同验证方法)并反思错误。

呈现错例1:

明确知道周长是20米,可以知道长+宽=10。

小结:通过刚才画图、列表的验证,我们发现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相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长方形面积会比较大?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4. 观察想象

师:回忆一下,同学们刚才是不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形成表象:扁扁长长的面积小,方方正正的面积大。发现长长的变胖,面积越大。

5. 再次验证:我们发现,周长是20米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有这样的规律,那么是不是所有周长相等的都有这样的规律,再选择一个周长来验证一下。

小结:周长相等的时候,长方形的长、宽会有多种情况,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会越来越大。变成正方形时,长和宽相等,面积最大。

6. 再次想象。

提问:如果这个菜地不围成长方形,想一想,面积还有没有可能更大?

师: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个图形继续长“胖”,面积会怎么样?

【思考2】

挖掘练习的深度,在猜想—验证—再验证—再想象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纯粹地进行周长与面积计算练习,而是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把思想方法作为“练习课”的“新知识”来操作,让练习课也“新”起来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并促进学生充分、有效地展开数学思考。用“篱笆一样长,长方形菜地大小一样吗”这一问来引导学生发现,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思考“长方形周长一样,面积是否相等”,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结论、相互交流、反思错误结论等过程,学会用画图、列表等数学方法来帮助自己思考。在经历了“猜想—验证—再验证—再想象”这一系列过程后,进行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探究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另外,教师在这节课上始终围绕围篱笆的情境展开教学与思维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三次想象,第一次想象“这些长方形会是什么样的”,在头脑中画完这些长方形再询问面积是否一样;第二次想象“面积会变大还是变小”,在学生的头脑中经历了细细长长的长方形小,方方正正的长方形大这么一个表象;最后想象“图形继续长‘胖’,面积会怎么样”。在三次想象中,在明确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最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是不一样的,课上,有些学生不能想象长方形瘦瘦长长到方方正正的过程中面积增大了,他们需要通过数格子知道;而有些学生,在看到正八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时,就已经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要说: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因为它边上一个角都没有。

三、 搭建素材,有效提升

【片段3】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情况,根据这样的经验,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可以研究?(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的变化情况)

习题1:用长为24米的竹篱笆,利用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面积最大是多少?

习题2:利用左边的这面墙,用长为12米的篱笆围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鸡圈,鸡圈面积是多少?

习题3:要建造一个面积是16平方米的羊圈,并在周围围一圈篱笆,怎么设计,使得用到的篱笆长度最短?

【思考3】

教学中,教师选择的习题1和习题2是对本节课探究知识的变式应用;习题3是思考方法的再迁移,有个别学生可以从“周长一样,正方形面积最大”猜测到“面积一样,正方形周长最小”,有些学生可能暂时想不到,两者都可以用上画图、列表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发现。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越俎代庖”,只是提供了一些素材,希望达到师“无为”而生“自化”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范文6

一、教学目标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的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部分: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们掌握求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运用公式求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的内容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正确地运用公式。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求解公式区别,对于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课件和若干个1cm边长的正方形。

三、教学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的内容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小鸡早上起来寻食,发现两块草地上都有虫子,两块草地一块是正方形,一块是长方形,请学生们帮助小鸡思考,去哪一边的草地才能吃到更多的虫子?进一步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思考。

2.通过实践来发现方法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课前准备好的若干个1cm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将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根据情况来进行记录和汇报。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对于长方形的特点和面积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可以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场地绕绳子的题目,将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测量,思考测量的方法,让学生们逐渐去摸索,如何才能通过图形的排列,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快的测量方法,然后进一步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加大问题的难度,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发现由小正方形组成图形的规律,运用前面获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然后每一组的学生对于三道题的求解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们相互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和什么参数有关系,如何最快的求解,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得到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让学生们帮助第一道题的小鸡做出正确的选择。

3.提高难度,运用知识解题为了巩固学生们在上一个环节里面学到的知识,可以进一步提高例题的难度,以学生划分的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竞赛,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以三个提高难度的题为关卡:第一关:教室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自己身处的环境,初步计算出教室的周长和面积。第二关:课桌的面积。学生们学习的课桌,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的,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得到课桌的面积。第三关:书本的面积。小学数学课本的面积,通过测量书本的长与宽,采用公式进行计算。

4.总结归纳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们通过对本节课堂的课堂反思,回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布置一些作业,进一步加强练习。

四、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过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计算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需要逐渐的摸索,通过本文作者多年的教学总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去学习,往往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们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们在观察之后填写,观察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学生们自己举例子,举一反三的教学,这样学生们能够体验到自己收获的喜悦,思考问题就会更加的积极,同时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进一步推广到正方形上来,逐渐的加大难度,学生们带着学习兴趣来进行思考,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2.设计教学进度,循序渐进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们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课程的进度,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切记过快,教学进度过快容易让学生们感觉到数学难学,从而引发厌学的情绪,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过程中,按照预先设定的例题,逐渐的深入。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采用一尘不变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灵活多变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当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时,没有取得预定的效果,数学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认识的环节,摆图形的时候,首次提出长与宽的问题时,学生们可能很不容易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的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然后放慢语速,耐心的去引导学生们去观察,学生们逐渐的就进入状态了。

4.经常反思小学数学教师在每一次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课堂上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下一次备课的时候考虑进去,这样才能逐渐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