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色彩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范文1

关键词:色彩心理;儿童房;儿童房色彩设计

一、儿童房与色彩设计

1.儿童房

儿童房是孩子的起居室和游戏区域。它是儿童生活的最小空间,看似渺小但却极其重要。因为从孩提时代开始,儿童房就陪伴孩子开始了他的人生,并在它的陪伴下走过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程。

2.儿童房装饰设计

为什么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做的儿童房,结果不仅没有打造出一个舒适安逸的儿童房,反而加重了儿童性格的一些异

常现象?

研究者认为,“家”是成长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地方,儿童房设计不仅仅是普通的室内装饰设计,它关系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色彩设计在儿童房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儿童色彩心理对儿童房设计的影响

儿童色彩心理学认为: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重要的关联性,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儿童色彩心理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如何运用色彩揭示儿童的内心。

1.色彩心理与年龄

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生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随之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婴儿出生后,对大千世界都产生好奇和新鲜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成熟,对色彩的感觉也就相应的越稳重和柔和。

2.色彩心理与性别

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都是美丽的,且没有性别界限。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把黄、橙、红、粉红、紫等暖色调归类为女性色调,将蓝、绿、银、灰等冷色归为男性色调。而实际中,根据爱娃博士的统计,更多的男性喜欢红色,不喜欢蓝、绿的男性都比女性还多,而不喜欢黄色的女性也比男性还多。很多时候,人们凭着感觉给色彩贴上了性别标签,这种性别制约和偏爱受到世俗、文化、认知等各方面的影响。主观上来说,我并不赞成这样的印象划分法,有时候会盲目地制约部分人的喜好,颜色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无国界无性别无距离和平等的,国际同性恋标志的六色彩虹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三、儿童房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形式美与使用功能相结合

儿童房是孩子休息、玩耍和学习的地方,孩子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个空间度过。因此,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儿童房色彩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

设计当中,还要注意儿童在色彩上的领域性、私密性和个人空间等,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舒适度,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

为本”。

2.色彩与材料的结合

专家表明,儿童房的色调最好以浅色为主。金属材质的危险性较大且缺乏亲切感。因此应多关注市场上的环保材料,建议多使用环保的原木色材质,可以产生温馨且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效果,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3.儿童房色彩细节设计

地面——采用低明度低彩度的颜色,可以产生稳定感。如果空间面积较小,可用浅色扩张空间感,如白色、米色。建议使用木地板,有利于儿童爬行活动且不受凉。

顶棚——采用较高明度的颜色,可以产生开阔和轻盈感。白色反光性较强,淡色系会带来温馨感,如淡黄色。

墙面——多采用柔和、淡雅的灰色系作为背景衬托家具,配色应考虑与家具的协调性。

家具——家具不宜多、杂,色彩不宜超过两种。体积较大的家具不宜用太过鲜艳的颜色,而应保持柔和的色调,以减少刺激,有利于心情的放松和平静,保持睡眠以及形成固定的习惯,还有利于稳定个性的养成。除此之外,家居的形状不可过于锐利,防止儿童活动时磕碰。

四、结语

通过对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儿童房设计只要漂亮舒适就好,还要参照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儿童色彩心理学理论,根据孩子自身的状况来设计,才能打造出真正适合的儿童房。

每个儿童都像是一朵朵颜色各异,形态不同的花蕾,需要在各自丰富绚丽的环境中静静成长才能完美地绽放!

参考文献:

[1]傅宏.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彬彬.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徐磊青,扬公侠.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色彩心理学范文2

一、 关于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中的“人的因素”

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的设计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的结构内,行为与信息被看做是联结人与物、人与外部环境的纽带;主体内的意识世界通过行为影响、改变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空间流和时间流通过信息进入人的意识世界。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交换,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

二、 关于色彩

在人类的古代遗迹中,很早就有色彩的应用,但色彩的科学,直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而有七色光谱后才迈入新纪元。在16~17世纪间有很多关于光的反射、屈折的研究,先有德国物理学家Ostwald《色彩论》的发表,1922年创立奥氏表色体系。至20世纪续有美国Munsell的出现,提出Munsell Book of Color- Glossy Collection蒙赛尔色彩大全,这套色彩大全包含了1600多个蒙赛尔高光泽的颜色,每个颜色都按照40个固定的色相排列,并且可以自由抽取,同时还新增了37个“蒙塞尔”的灰系列,从而使得色彩的研究定下基础。

在生活的周围,自然界的动植物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颜色,那什么是色呢?简单的说,色彩就是当光线照射到物体后使视觉神经产生感受,而有色的存在。而色的定义亦因用途之不同,而各有其定义。

我们看到的色彩, 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因此,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 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据日本色彩专家测定, 裸视能够识别的色彩大约数万种, 而通过科学仪器可以辨认的色彩则高达上亿种。

不论任何色彩, 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 色相、明度和纯度, 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

色相(Hue, 简称为 H)是区分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色彩的名子,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明度( Value,简称 V)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弱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纯度( Chroma, 简称 C)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的出度高,出色比例低的纯度底。

三、设计心理学对营建和谐家居环境的作用

进入某个四维空间在一开始的几秒钟内得到的感觉70%是对色彩的感受,接着才去注意空间的结构。能理解并合理利用设计心理学,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会使色彩更好的服务于整个家居空间的设计,以达到设计师的构想。

在空间中的主色调是由所占面积较大的顶面、地面、墙面的色调来决定的。

家居设计中要在设计前根据受众色彩心理需求确定家居主色调,从整体上把握使用颜色,使其趋于整体的和谐。同时在保持主色调的基础上,一些其他的世界对象,如柱、玄关、门、窗、楼梯、家具、灯具、纺织品、展示艺术品、家居绿化等的色彩与其呼应调和,使整个家居色彩统一中有变化,相比之下,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我们在设计时,熟悉把握客户对于色彩感觉的前提下,利用颜色的纯度和明暗度来营造我们设计时需要的氛围。举例说,使用高明度色彩能使家居的空间气氛变得明亮;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较暗的灯光来装饰,则给予人一种“隐私性”和温暖的感觉;使用纯度较低的各种灰色可以获得一种安静、柔软、舒适的空间气氛;使用纯度较高的鲜艳色彩则可获得一种开朗、活泼的空间气氛。

在家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应符合空间结构的要求,以此充分展现家居色彩对空间结构的画龙点睛作用。在分析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师使色彩随着各个空间功能的不同而做相应的变化,正确处理主体与背景、协调与对比、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地面的色彩一般要维持低明度和彩度,以此给人一种地面接地气、安全的感觉;天花板比较适合使用无彩色、低纯度或高明度的色彩,以显示人活动的上部空间的高耸感,给人广阔、轻松的感觉;墙面由于面积大,距离人的视线比较近,所以在色彩上要求沉稳、柔和,多采用由适度色彩倾向的高明度色调;门窗在色彩的处理上可追求不同的形式对比,一种是采用壁面色求得统一,另一种是与壁面形成色差或明度差对比;家具和大件陈设的色彩应该和背景色较为接近,而其它易于变化更换的小摆设类的小面积色域,是家居的强调色,应该采用高反差色、对比色,使其在色性上体现出强烈对比、点缀强调的效果。

家居的色彩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和照明方式都很重要,例如家居大面积使用反光强的大理石,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反射光,使得室内受众感到视觉疲劳,这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色彩明度来减轻这种不适感。适当的协调这几者之间的搭配,对于家居气氛和风格的营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计心理学在居室装饰色彩中的应用

1、客厅的色彩

家居空间中的客厅是整个空间中最为突出的部位, 色彩运用也必须谨慎得当, 客厅中的色彩最好以体现主人内涵和层次的暖色调为基本, 并给人热情好客的感觉。同时可摆放主人的收藏,突出主人的爱好。色彩运用浓重, 才能显得高雅, 因此, 地面多选用木色、黑等重颜色。

墙面可以依据主人的爱好, 一般以选用黑、紫、黄等颜色为主, 顶部的色彩可以运用灯饰来增加室内的光感。客厅的色彩的使用, 基本上是依据家具的颜色来搭配使用的, 在选择客厅沙发组合、茶几等家具时, 可选择结构装修色彩对比度大的, 并要求其饰面色彩较为丰富。

2、书房的色彩

居室中的书房是主人看书、思考问题的空间, 颜色的运用应谨慎,避免给人张狂的感觉,颜色不能太鲜艳,对比不能太强烈。

棕色、金色、紫绛色或者天然木本色都是最佳选择, 地面宜采用浅色地板, 墙和顶都宜选用淡蓝色或白色, 给人温和舒适感, 创造出安静、清爽的学习气氛, 加上少许绿色植物, 点缀出一幅既温馨又活泼的灵动画面。一幅画、一首小曲都是书房内不可或缺的元素。

3、餐厅中的色彩

家具中的餐厅是主人用餐的地方, 也是全家在一天中可以一起聚集的时间, 选用颜色是应选择暖色调, 从而突出家的温馨和祥和,同事选择容易清洁的材料。

墙壁的色彩可以较为多样化, 一种设计是对比度大,以反映家庭个性; 另一种设计是选择平淡,以控制情绪为主。选择以接近土地的颜色, 棕黄、杏色等等, 既不是灼人眼球的鲜艳又不是单调素白, 简单大方的装饰, 却不失造型感、现代感,使人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美餐。如果你正处于节食减肥阶段, 不妨试着把餐厅布置成使人产生凉爽感的蓝色、绿色或者灰色, 虽然能够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但同时胃口却变小了。

六、结语

色彩心理学范文3

关键词:色彩;咖啡;星座;广告设计

文化总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地传播及演化,咖啡和星座都作为一种文化,也是同样如此的。那么,在中国今日发展良好的咖啡文化和星座文化也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星咖秀”系列广告设计概念的确立是其体现出潮流的咖啡文化与时尚的占卜星座文化与之相互结合为目的。在随之流行的咖啡馆的带动下,“星咖秀”同时加入以星座为主题的咖啡店不仅仅有咖啡的小滋味更具有一丝新鲜活力的气息,让大家能够有地方去接纳这种新鲜的方式。选择“星咖秀”主题咖啡店设计的目的是在于让每一个人找到属于自己星座的咖啡,每一个星座都有自己专属的色彩。

1设计调研

在确定“星咖秀”这个题目后,首先开始做了与之相关的调研工作。在调研工作方面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①选择调查对象,在网络上搜索中国现代年轻人对于咖啡和星座的观念和看法,最后把统计的数据加以分析并总结。②收集到足够的文学、史论资料,查阅咖啡文化与星座文化、色彩心理学资料,激发出创作灵感。此次调研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理解主题特点、受众,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是整个设计过程带有更多的意义和目的性。

2设计来源

2.1元素的创作。

依据主题,创作灵感来源于12星座。根据12星座不同的风格、特点,手绘出符合12星座的系列卡通头像,同时手绘出12星座所专属的咖啡。

2.2元素的设计说明。

首先“星咖秀”主题咖啡店是以星座为主题元素的。12星座的系列卡通头像,同时手绘出12星座所专属的咖啡。绘出的每一个星座都突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一个星座都具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实现了一个星座只属于一杯咖啡的设计理念。

2.3元素的意义。

在现代化社会中,视觉信息得到了丰富,并且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而平面设计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是对视觉信息环境制造的强有力的载体。平面广告中的图形本身就具备直观、生动、活泼、鲜明、独特、多变等艺术特征。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是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也可以是时代脉搏的潮流趋势。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视觉已经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画面,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感悟,它可以深深的吸引人、感动人、启示人。在当今这视觉传播的年代里,我们的目光、视线,甚至是我们的思想,随时随地的会被各种各样不断更新的图形包围着。例如说本设计中12星座的卡通人物头像图形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直观的表达出主题并且与主题紧密相连、相互呼应。所以在一个设计之中设计元素是整个设计的灵魂,是一个设计的精华部分,它对整体的设计起到至关重的作用。

2.4元素色彩运用的分析。

“星咖秀”系列广告设计中运用到大量色彩,每一种色彩对应着每一个星座。色彩是在视觉上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色彩还能影响人的情绪,由于性别、年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人们对于色彩的意识也不同,所以本设计中,分析不同色彩的特性,试图把握好色彩的情感和心理,运用好每一种色彩。不同色彩与不同图形元素相互结合,会使得塑造的个性图形得以有效才能更好地诠释出元素。深紫色: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胁性,又富有鼓舞性。淡蓝色: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详与洁净。橘红色: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黑色:黑色一般是阴暗的象征,代表令人讨厌和忌讳的东西。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淡蓝绿色:蓝色和绿色的混合色,代表一种甜美的女性特质。橘黄色: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以及容易动人的色感。黄色: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淡紫色:高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淡紫色在基督教中,代表的意义是哀伤,也代表胆识与勇气。褐色:神秘、稳重、大方、高档、有信心、自然、舒适、稳定。青色:青是一种底色,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黄绿色:主要用于表现温暖亲切的感觉,或高科技神秘虚幻的感觉。此外,黄绿色也带有一些浑浊感,经常被表现为疾病和毒素的颜色。玫红色:浪漫、温柔、健康。最能表现女性的温柔及高雅,营造出浪漫的气氛,亦代表青春与活力。但另一方面它会令人柔弱的感觉。

参考文献:

[1]伊达千代,内藤孝彦.色彩设计的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何洁.广告与视觉传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艾得胜,郑璐璐.图形创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色彩心理学范文4

[关键词]灾后;居住空间;色彩心理学;心理重建

引言

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类事件,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不但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其次生灾害也可能长久地伤害着人类,全球存在着很多并不牢靠的住房建筑,每当灾难来临,脆弱的建筑系统难以抵挡这种侵袭,分崩离析后留下了无家可归的人们。而灾区的重建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在重建完成之前,灾后临时安置空间是灾害救助的关键一环,是连接救灾与重建的重要过程。临时安置工作进行的速度关乎灾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心理健康,但一味地追求速度,也会导致灾后临时空间缺少人性化设计,忽略了灾民的情感需求,而色彩心理学理论在灾后临时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能营造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灾民的心理重建。

1灾后临时居住空间概述

灾后住房重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1)紧急庇护阶段;灾害刚刚发生后救灾物资供应暂未充分到达灾区,且正处于抢救灾民生命的紧急救援时期,无暇搭设临时庇护所,一般会将灾民安置于安全的公共设施或空旷场所。(2)临时庇护所阶段;灾害发生后,救灾资源在几天内到达灾区,一般将灾民安置于救灾帐篷、公共设施或亲友住所等区域。(3)临时住房阶段;此时灾民逐渐被安顿下来,灾情较为稳定,次生灾害威胁降低,已寻找合适的位置搭建棚屋、活动板房、预制屋等临时住房,灾民能够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4)永久性住房阶段;在政府的统筹布局和救灾力量的推进下,灾民将住进重建的永久性住房,并逐渐恢复到灾前正常的生活状态及生产方式,此时一般距灾害发生已度过数年或数月的时间。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第三阶:临时住房阶段。更具体地讲是临时住房阶段的居住空间。

2灾后临时居住空间现存问题

标准化和模块化建筑(如活动板房、救灾帐篷等)具有建设部署快捷的优点,能满足灾区急切的居住需求,但也因此难免存在色彩单调的问题,如大多数活动板房都以蓝白为主,且形式单一、布局一般较密,长期生活在这种单调、密集的环境中,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培养愉快放松的情绪,一味追求建设速度的代价就是舍弃了人文关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灾民的心理重建,并且不利于辨认道路和方向,在灾区特殊环境下,一旦发生次生灾害或失火等意外情况,将阻碍人们逃生。研究表明,地震重灾区灾民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多数灾民在灾难发生一年之后,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或抑郁症,心理问题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生理健康,对灾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其生理健康的重视,乃至是对灾后地区经济恢复的重视,在灾后时间紧迫、物资珍贵的情况下,色彩这一简单有效居住空间装饰途径,能很好地安抚灾民内心的情绪。

3色彩与灾后环境

根据联想主义的相关理论,长期处于某一空间中会形成相应的色彩经验和情绪经验,若新环境的色彩符合过去形成的经验时,则可能引绪唤醒。这是色彩表达情感的机制之一,若干杂乱无章的灾后场景带给人的是一种混合的色彩感受,这种感受更接近于无色调倾向的灰色,灾难肆虐后的家园破败不堪,建筑随时可能倒塌并且已经倒塌了许多,只留下满目疮痍,树木和草坪在灰尘中失去了往日鲜活的面貌,在刮风下雨或冬季积雪的天气下灾民的生活更加难熬。黑色能从三原色的混合中诞生,灾难如同搅拌机,将人们的整个生存空间搅得天翻地覆,留下了一片昏天黑地。灾民需要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庇护所,同时也考虑到应有的安抚作用,通过对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培养正向的情绪。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的生活空间,而它决定了人的行为。人脑对物体的色彩信息与形态信息的感知度是不一样的,色彩相较于形态被人所感知的速度是极高的,因此,利用色彩合理调节人们对居住空间的感受,使住户的心理状态趋于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色彩心理学概述

色彩心理学作为一个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它以色彩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且随具体的应用场景、文化背景、地理区域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相关理论,同样,由于每个人不同的过去经历、性格特质、思想观念、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同一种颜色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色彩本身并无情感,但人脑接收色彩信息会产生联想。人对色彩的感知基于物体反射光线的物理现象,和光线被人眼接收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光线通过眼角膜、晶状体、视神经等一系列视觉的生理基础被人们所感知,并使人们产生某种情绪、感受,视觉一般是人类五感中信息接收密度最高的一种感官,而色彩又是视觉体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以下为色彩能给人带来的三种主观感受。

4.1色彩与空间感

颜色具有深浅明暗之分的特性能从视觉上营造出一定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高饱和的红色、橙色、棕色等暖色调能使空间显现出活力和跳跃性,适合运用于较为空旷的空间中,蓝、灰、绿色在较为狭窄的空间中能给人带来视觉后移的感受,能使空间显得通透,色彩通过对人的视觉感知塑造出空间感,这种空间感又进一步带来某种心理上的体验。

4.2色彩与时间感

色彩能通过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时间感,处于红色为主的环境中会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变慢了,这是人在焦急等待时会产生的一种体验,红色有激发人们焦急情绪的可能性。而蓝色则易使人放松,降低紧张感,使人主观上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变快。

4.3色彩与温度感

相关研究表明,研究色彩会影响人们对冷暖程度的感受,根据冷暖色调的不同,大概能影响2℃~3℃人们的心理温差。

5居住空间色彩选择

灾后临时居住空间整体的色彩选择应该以营造平静、舒适的居住氛围为导向,休息场所的色彩选择更应如此,其在色彩选择上应以灰色为主,但在除休息区之外的室内其他空间,可用小面积纯度较高的色彩来活跃整体氛围,减少压抑感,比较有刺激性的颜色可以给灾民的生活增加亮点,但亦不可大面积使用,否则又会增加焦虑感。色彩与材质、灯光等因素的关系是空间营造时要着重注意的地方,因为色彩在带给人感性体验的方面是其他设计要素所难以替代的,居住空间存在着两种色彩的内涵,其一是物体反射各种自然光、灯光等光线后显现的色彩,其二是该物体本身的颜色,物体自身的色彩随外部光线的色彩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与外部光线的种类和强弱等因素有关。但如果失去光照,人们将无法感知到物体的色彩,不论是物体本身还是叠加了外部光照的色彩呈现,人们基于光照感知色彩。因此光照因素是改变空间色彩环境必须要考虑到的地方,只靠设计空间中物体本身的色彩是欠考虑的,依靠对自然光线的合理采集,以及效果良好的人工补光来调节灾后临时居住空间的氛围,以达到更好的色彩心理学理论实践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光会随着一天内的时间变化、天气的变化、季节交替等时间周期因素而变化,考虑对自然光的利用方法时不能只注意短时间的光照状态,而应该在更长的时间周期上考虑。相比自然光线,人工光照相对来说更可控,人工光照的色彩、明暗、角度、密度、位置、光形等变量都可由人掌控,更容易达到人们所期望的色彩视觉效果。不同材料的肌理、表面起伏度、材料本色等对色彩呈现效果的影响也很重要,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之上,物体表面的不同肌理等特性能表现出不同质感的色彩,在人们使用的众多建材中,一些自然材料如竹、木、石等,更适合运用于灾后的特殊生活环境,在乡村或较为偏僻的地区,自然建材的获取成本较低,这些材料能增加色彩的自然感,并且能使色彩的视觉效果变得更丰富。色彩能影响空间给人带来的情绪体验,并且能使人对空间产生视觉上的错觉,影响人对客观环境真实状态的感知判断,因此色彩与空间营造的关系较为密切,某些空间的缺陷能被合理的色彩运用填补,如过于狭窄或空旷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适,可通过色彩的倾向、形状、密度和比例等方面的调节解决这些问题。

色彩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居住区景观设计,色彩美学

引言

环境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派生出的一门心理学学科,是以人的行为最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的心愿的环境。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是通过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来体现的。而在现如今,环境心理学仍是一种新概念、新理论,现在才逐步完善起来。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它的影响虽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却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人们的心理,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在对环境心理学有了以上的认知与了解以后,再将其与色彩设计领域接轨,满足人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的舒适度。

1.环境心理学内涵以及相关概念

1.1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基于对建筑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来改善周围的物质环境,环境心理学把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一方面人通过视觉感知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另一方面,人作为环境的创造者也影响这环境,两者在长期的共生和演变中,相互适应相互改变。所以我们对环境景观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环境与人行为之间的联系。相对具体来说,我们观察远处山岭间的一棵迎客松,他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标志,当我们接近仰观时,我们就会展开无限的联想,去触摸那挺拔的枝叶。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在午后在树阴下休憩,在树木间荡秋千,夏日的傍晚在老樟树下乘凉。正是因为有了人的联系环境赋予了新的定义并传递了不同的感受。

1.2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指人用视觉感受来接受环境信息,这种感知通过一种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被理解,然后把这些信息联系相关的经验和印象,形成人的视觉感知,人通过它来评价景观的美感。

色彩与居住区景观色彩

色彩源于大自然对人类的眷顾,我们的祖先用色彩赋予身体与环境新的含义。现在我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延伸着对色彩的感受。著名设计师南多曾说过“世界上任何的设计都是用视觉语言来传达的。它是那样的直接而深刻。”建筑通过色彩创造生动与活力、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好的色彩运用体现着居住区的“性格”,反映着居住区的时代特征、也是国家发展的见证。在人通过视觉感受的短短几秒钟里,色彩给人强烈的印象,产生丰富的联想,触发内心对美的渴求。当色彩与其他设计元素融合时,可以共同影响居住区的环境形式。因此,色彩美学在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设计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什么样的色彩环境是人类所需要的?理想的居住区景观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景观色彩的运用。一方面,景观色彩应该是赋予形体生动、愉悦的美感,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热爱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色彩通过冷暖、轻重、远近变化能引起人的生理反应。如红色让人联想到火焰、光线,使得血压升高、脉搏增加、情绪兴奋,蓝色会让人联想到天空、自由、让人感觉凉爽、恬静,使人缓解紧张情绪,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明度高、彩度低、偏暖的色彩能创造出欢快、愉悦、舒适的空间感受,反之亦然.。在实际设计中,色彩往往与特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应该对居住区景观中的植物、铺装、小品、雕塑、水景进行合理化设计与组合,这样既可以增加景观设计的层次感与丰富性,又可以通过表现景观的个性、品质、特征、激发人的感情,营造出一种舒适的空间气氛。

另一方面,色彩作为一种人文特征,体现着各个民族的差异。而色彩的审美同时受意识形态、社会进步程度与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多方面因素,也形成了迥异的色彩文化。如不同地域色彩使用不同。在物种丰富,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主要用高明度的中性色或冷色。相反,在气候干燥、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主要以中明度或暖色,体现的是一种整体厚重温暖的风格。对于不同民族而言,由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对于色彩的需求也有偏好。如在封建帝王时代,黄色象征权利,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它却预示死亡。正确的景观环境色彩用色,会使得拥有者在心理上产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所感,能在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协调联系,因此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应该在尊重每个地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考虑颜色在不同地区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暗示作用。

景观色彩色属性作为研究居住区景观设计色彩的出发点基础。居住区景观色彩可以分为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为色。自然色指由物质通过自然环境反映的颜色,通常指树木、山峦、水面的色彩;半自然色指在不改变物体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对物质进行加工,通常指原木构建,金属和半人工石材的色彩;人工色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产物,在居住区景观中表现为景观花钵,休闲构筑和各种墙面涂料的色彩;在居住区中应该设计一些容易被人感受的自然色和半自然色来体现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所以在居住区景观中色彩的属性应该作为景观元素重要的属性来进行考虑。

居住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公园共同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同时居住区也是人们生活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民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的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居住区景观中的造景元素是构成住区景观色彩的主体,它包括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园艺植物和承载着丰富色彩的休闲设施(如雕塑小品,驳岸、铺装、照明设施等)。通过颜色的协调,营造出五光十色、色彩缤纷的景色。

2.2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景观色彩中的用运用。作为景观环境中的重要标志之一,色彩对于居住区景观环境意向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使得环境空间中的植物、铺装、驳岸、休闲小品等有了明确的标志,景观通过色彩的区分变成主要节点或者辅助部分,这样的区分使得居住环境里的结构变得清晰,层次更为分明。构成居住区的要素包括铺装、水景、休闲小品、有机雕塑,以下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铺装色彩。在居住区空间中硬质铺装是景观的躯体,一个精湛的设计往往从铺装中体现出来,在通过精心推敲的铺装色彩、质感、图案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环境景观。色彩的变化和多样的色彩构图形式会赋予地面生命力与个性。铺装在居住景观空间一般以中性色为主要基调,并由局部冷暖色作为点缀性纹样,做到统一中带变化,沉稳中带有几许新鲜,跳跃但不失淡雅。色彩里蕴含着鲜明的个性,鲜明的色调会给人兴奋与愉悦感,灰暗的颜色会给人恬静与安祥之感,通过铺装的色彩与景观空间的协调,让人获得心旷神怡的感受,例如老年人好静,性情沉稳,所以在休息区可以用颜色淡雅的铺装,而儿童性情活跃,所以娱乐区应采用色彩明度高且跳跃的铺装。景观空间中和谐的色调使得人得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享受。

2.植物。植物的色彩与造型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进行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时,要做到以色取人,以态取人。同时植物也是构成景观主要元素,是园林绿化中最富有生命的材料。它由叶、花、杆、果、形状等综合构成观赏的特性,多变的形态创造出来的是优美的轮廓线,设计时既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构成绚丽多彩的景观,也可以衬托其他的景物造园,创造出幽静旷远的不同意境。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色度和色调的不同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不同,在不同的季节这种色叶树种呈现红色、黄色、紫色等。如樟树在春天叶片由黄绿色变为淡色。在配置形式上,色叶树可以与开花乔灌木、常绿植物搭配。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将黄系的植物丛植于浅色建筑前,或以绿色的针叶树种为背景,将草花与绿色树种丛植,都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另外,以彩叶植物(如银杏、樱花,海棠)进行片植。每到金秋,硕果累累,意境迥然。

3.雕塑小品

居住区雕塑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以艺术优美性,公共融合性和表现多样性,成为居住区建设中的点金之笔。这样的“点金之笔”应该与居住区的主题相协调,对整个居住区起着烘托的作用。雕塑不仅能激发人的灵感与冥想,也给人美的熏陶。居住区雕塑的色彩应该符合人的心理感受,颜色设计上应从内容和形式上表达表达出高度的统一,使观者产生内心的共鸣。

4.水景与照明

在现代水景设计中,光影色彩的运用有非常明显的特色。水在环境中的势态生貌,留给人们无穷的联想。把水引入居住区中来丰富环境是对水的重新定义,水景中光影的变化恰似水中的花朵,给景观带来生命的色彩变化。如江南水乡为主体的小区中,水景在景观中映射了天光云影的碧蓝天空,倒影中本地的植物都映射出鲜明的色彩,浅浅的水底中的贝壳也放出绚丽耀眼的光芒,为单调的水面带来质感与活跃。如果景物本生就存在一定的韵律,那水的反射会加强这种韵律感,让空间更加诗情画意,渲染含蓄之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协调自然的色彩搭配,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和视觉美的冲击。色彩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它的运用潜移默化的体现着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情感意识。在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应该把使用功能,文化脉络,技术因素等因素共同考虑,用色彩的语言,释放环境的魅力,展现景观的丰富形态,将人们的生活空间装饰的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李芳, 陈诩斌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广场景观色彩美探析.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9, (10),TU98

色彩心理学范文6

这里的素材我们可以理解为辅助历史教学的所用文字材料、图片和音像资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这些素材呢?在选择素材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第一,趣味性强,所选的素材应该是内容经典、语言精妙,生动有趣。第二,针对性强,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要与相关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引用,引发兴趣。第三,教育意义大,以励志、激励、磨练教育为主,起到引导人们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作用。对学生的品德和心智培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第四,思考空间大,文字优美,短小精悍,论述精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历史教学中可以选用的素材通常有以下五个大类:

一、故事类:神话、传说、典故、成语、笑话

选用这一类的素材,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挑选有确实可用、生动有趣的材料,最好放在开始上课前讲,作为教材的导入语,它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第二次》,我先给学生讲一个题为《圆明园是谁烧的?》笑话:一个教育局的领导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他问两名初中学生:“圆明园是谁烧毁的?”其中一名学生答:“不知道,不是我烧的。”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也不是我烧的。”学生的班主任对校长说:“这两个学生是我班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说不是他们烧的那肯定就不是他们烧的。”此时,其中一名学生家长来了,一听此事,立即对校长说:“不就是圆明园吗?烧了就烧了,多少钱?我赔!”大凡听到这,学生总会开怀大笑,之后,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已见,然后以一个设问“圆明园究竟是谁烧的”导入课堂。讲完课本内容之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思考、发表见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态,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警示类: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谚语

有警示作用的名言警句,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健全的品格意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不仅能让教师的语言流溢文采,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展示历史课的内涵和深度,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引发学生正确思考,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如中国古代史第《贞观之治》,可以引用唐太宗的名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唐太宗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现都有些什么原因?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归纳,再经教师适时的总结点评,让学生学会懂得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最高领导者在为政之道的政治素质及个人品行素养高低有密切联系。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在教学中有目地培养学生有条、有序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缜密的思维品质。

三、传记类:名人传记、秩事

古今中外众多历史名人犹如灿烂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与日月同辉,他们对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了解他们的成长或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启迪。特别是针对学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点,教学中可以结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的高敞的气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故事,充分利用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帮助其养成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如介绍布鲁诺、诺贝尔、伽里略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奉献精神。

四、文学类:诗、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与词可谓是两朵奇葩。它们的语言优美、结构完善、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还能拓展学生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历史的精髓和魅力。例如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有两首哲理诗《观书偶感》和《劝学》对学习的方法方式和态度做出精辟的诠释,前者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新颖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发展。后者则提醒青年少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音像类:音乐、影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