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1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抓好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对此有深刻的阐述:“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的心灵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爱岗敬业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事业是否热爱是决定其事业是否成功的奠基石。而对一名教师来说,除了因此而获得事业的成功之外,也是其师德的组成部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那么就应该无怨无悔。在教学当中,应当尽心尽责并敢于挑战任何困难。只有当自己对教育事业注入浓厚的感情时,才能体味到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一种满足和自豪感。当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时,则再艰苦的环境,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二、热爱学生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老师。”师爱也可以当作一名教师是否具有高度教育道德感的标准之一。由于教师职业的客体与其他职业不同,生产加工行业的客体是物,客体如何基本不受主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服务行业的客体是以成人为主,客体如何受主体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而教师职业的客体是未成年人,其发展成长受教师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为学生捧上一颗爱心。用爱心抚育学生茁壮、健康地成长。由此看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只有极端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爱护学生的生活、信任学生的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我们知道,老师要爱一个学习成绩好,又懂事的孩子是不难的,因为这样的孩子招人喜欢。而我们现在说的关爱学生,是不仅要关爱学习成绩好、又懂事的学生,还要关爱那些学习成绩不很理想,且平时爱调皮的学生。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己。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启蒙者,一切行为都将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参考文献: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2

关键词:师德;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64-01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

1.1历史悠久。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事业。在人类文明史上,教师职业活动历史悠久,教师道德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中国,教师职业是社会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道德很早就已产生。我国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师范端严,学明德新"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仅发展了我国的教育科学和教育思想,为我国教师道德建设做出了极为宝贵的建树。

1.2更高的水准。由于教育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的一代,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去影响学生,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3为人师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自身完善的要求,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重要的教育手段。因为教师的品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教学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言谈举止等都是学生最直接的人格榜样以至模仿对象。因而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以外,还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才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

1.4影响广泛深远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和作用于学生,而且影响整个社会。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创造者。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教育改革开放,教师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和品德,行为和举止也将越来促进于社会。所以,都是教师道德建设会影响到千家万户。

2.教师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除具备一般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

2.1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者,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与此。"人民教师,需要有高尚的灵魂,卓越优异的道德风范,需要象太阳那样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2.2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师劳动是一种具有特殊职能的精神生产,教师劳动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倘若教师"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先进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周期缩短。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教师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3宽厚仁爱的精神。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富有感情、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去接纳学生,应当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感情。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对学生之爱,是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在这种爱之中,必须包含着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爱,应该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教学和教育上,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

2.4自律精神。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榜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行为活动。教师的一些口头禅、常用手势、动作等,都会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

3.在我看来,"合格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

3.1具有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怎么能将工作热情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他会把教育作为一种目标,一种方向,一种动力,一种使命。然后他会具有更大的动力去钻研业务、去再学习。

3.2关爱每一位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民主等。可是这些通常只是某些老师的纸上理论,又有多少老师做得到呢?通常只是在课堂上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后就认为完成任务了,对学生的关爱也只是极少数人能享受到,那些所谓的差生是根本得不到老师的关爱的。我们应该转变这种做法,把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口号化为行动。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学习基础差、不会学习、思想品德不健康等有诸多缺陷的学生,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关爱,老师更不能排斥他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做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要有意安排他们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课堂上以简单问题有意多提问他们,让他们觉得在老师眼里,他们同样很重要,老师也是爱他们的,从而对自己有信心。

3.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根,学生是叶,根深才能叶茂。教师是源,学生是流,源远才能流长。"这一首小诗是对这八个字做的最好的解释。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3.4不断进取。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3.5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在经济上很富有,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奢望权贵,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否则就会动摇信念,影响自己的工作。克制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谋名位私利,甘于清贫,甘于奉献是人民教师必需的品质。教学过程,如学生调皮捣蛋,作业敷衍了事,更有一些程度差的、不懂事的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甚至辱骂教师。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以理智战胜感情,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忍耐性和自制力。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3

关键词:技校教师; 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56-001

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对于一所优秀的技工院校,没有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是无法想像的。因此,技工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获得的。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教师增强自我修养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情性,养成良好品德的功夫。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接人待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功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更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格修养等,教师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文化素养;二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够领悟该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三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能力。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而且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技工教育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能动力量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沉着面对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让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都将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使学生难忘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才。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学习先进人物。由于先进人物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所以向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本行的先进人物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幼儿教育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有宽容博爱的胸怀,深刻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更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严谨地对待工作,温柔细心地对待学生。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培养祖国未来的历史使命。要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完成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必须深刻理解“爱儿童,爱事业,重师表,善合作,勤进取”的幼儿职业道德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更是一种专业态度。幼儿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处于脆弱特别需要保护的特殊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心呵护。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容博爱的心,心中要有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细心呵护,耐心教导。这一时期的孩子情绪会变幻无常,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现象,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呵护。

有爱心的教师会关心孩子的情况,把孩子时刻挂在心上,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和困难干扰。在工作中,感情饱满,平易近人,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对待孩子,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孩子,和孩子相处融洽,这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不喜欢孩子的教师常常会忽视幼儿的感受,对工作消极冷淡,还会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幼儿对这类老师持消极、回避的态度,甚至会产生焦虑、自卑、胆小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优秀的幼儿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孩子,公平公正地面对每一位孩子,给予每一位孩子信心,多鼓励多表扬。教师要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的爱的教育态度和民主的教育方式会大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爱事业

“爱事业”是一种专业态度,热爱自己的职业,可以在工作得到快乐和满足,也能让幼儿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深深热爱自己职业的幼儿教师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孩子爱护有加,在这份职业上会走得长远。因为对职业对孩子的热爱,教师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地教学、快乐地教学,不断感染孩子的童趣和快乐,享受孩子们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和谐快乐的师幼关系,师幼真诚相对,都能得到快乐。教师爱事业爱孩子的情感,会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爱戴。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会快乐无忧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师幼在和谐融洽的环境里快乐共享、健康成长。

三、注重师表

“重师表”的专业规范:保持适当的仪表、健康的身心、适宜的谈吐,提供可信任、言行一致的楷模。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初级学习是通过外在影响完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行为指向、情感动向、价值取向甚至穿着打扮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

孩子尚未具备辨明是非的能力,只能在观察和模仿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楷模会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要以饱满积极的心态进入幼儿园,说话和蔼可亲,对待幼儿平易近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幼儿要有爱心,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四、善于合作

善于合作属于人格魅力的范畴,属于专业人格。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充满智慧又不失幽默,充满爱心又不失严谨。要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诚恳待人、豁达大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议论、不传播流言蜚语,说话要对己对他人负责。在学习方面,带领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品质方面,以光明磊落的个性为幼儿做好表率。在教师的亲切温和的笑容里,孩子们快乐没有压力,感受和睦和幸福,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师和幼儿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是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教师应该加强和幼儿的沟通,放下架子,和他们一起跳舞唱歌、玩游戏,在游戏和学习中增强幼儿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要和同事处理好关系,赢得同事的尊重,老师间加强团结和合作,当好榜样。

优秀的教师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干扰,理智、稳重地对待幼儿的成长问题。如果教师从欣赏幼儿的态度出发,以审美的眼光对待幼儿,就会获得一份惊喜。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幼儿职业道德规范牢记在心,把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联系起来,认真快乐地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5

【论文摘 要】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的实现,幸福感是人根本的总体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共生于教育过程中,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在帮助教师追寻真正的人生目的、获得幸福人生所必须的创造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 

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产生的精神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职业道德是对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实现这些道德要求是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对整个教师群体,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属于教师团体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充实自己,发现生活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许多哲学家都研究过道德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即恒久地实践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康德认为,道德是“如何使我们配享幸福的学说”。 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情感基础。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 

1、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教育幸福是教师的执着追求,也是教师提升道德品性的动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为,没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2、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具有社会性的职业,偏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离开了道德的轨迹,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楼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总是体现为某种一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原则。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为幸福的获得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它通过协调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对幸福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往往来自教学中的成就,当看到自己以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家长、社会对自己的教育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时,教师履行职责的行为也将会获得强化,并能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蕴和教师职业的价值,进一步增强教育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理想。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越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领悟和感受教育幸福,并在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并坚定道德信念的同时获得幸福感。 

三、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幸福感提升的价值 

柏拉图认为“公正的灵魂和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好,而不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坏……要承认生活得好的人拥有安宁和幸福,而生活得坏的人恰恰相反”,他由此得出了“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的结论,由此可见,道德对人自身的幸福影响深远。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必然也会拥有强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幸福体验。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1、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创造和享受幸福 

幸福的体验存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离开了创造性活动,幸福则无从谈起。因此,道德修养的提升要超越道德知识,从知识世界走向充满智慧的生活世界,直面人的幸福生活主题,培养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人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自我确证、拥有自由和幸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且还在于创造人的需要自身,这是一个创造需要及其满足手段的无限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创造力发挥、潜能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趋于完满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过程,而是培养道德智慧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本相与现实境遇揭示出来,使教师生理解工作生活的意义,积极思考关于幸福人生的本质。 

2、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幸福感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和习得,并影响着教育幸福的生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到完满”。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师深入理解教育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在一种个人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伴随的道德品性,既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使教师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更深地领悟教育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自律精神,增进对教育与生命的理解,感受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是每个教师的理想追寻。教师职业道德既是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人员的必要素养,也是教师追求教育幸福的基石。教师职业道德不是对教师的强制规约,而是促进教师提高教育生活质量、感受教育幸福的有效手段。教师德性的拥有,意味着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而教师要获得教育生活的幸福,就必须在理解教育的基础上,在专业活动中长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当教师职业道德渗透在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道德行为成为专业生活的必须时,才能产生教师的教育幸福。 

总之,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利己利人,价值重大,教师个人应该加强作为个体道德的人格建设和提升,把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己的重要人生目标,自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79-81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6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体现高等教育的专业特点,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本专业的职业道德。

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

1.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二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这种规范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带动效用;三是教书与育人紧密联系,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境界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2.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高校教师与他人、高校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教师劳动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者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的必备素质之一;②教师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育实践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调控机制;③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④教师劳动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维护师道尊严的关键因素;⑤教师劳动产品的特殊性,赋予了教师职业活动特殊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特殊的社会价值。

3.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一般社会公共道德在体育教育中的表现。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本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能力,并促进身心的心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完善和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校部分体育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道德素质落后于时代,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出现偏差,疏于对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提高。这种片面认识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不少体育教师只知教书,忽略“育人”。

2.高校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个别教师往往以长者、教育者、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忽视学生渴望尊重、要求平等的心理感受,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和对立,导致部分教师道德失范。

3.部分体育教师对物欲的过分追求导致理想信念的偏离,忽视自我良好形象塑造,不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

李润梅对当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根源,她指出:①市场经济的冲击,造成体育教师队伍显性流失。金钱诱惑使其重功利性,从而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②传统的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观念的束缚,致使部分体育教师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进取精神。③不够健全完善的体育制度的困扰,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弱化其教学责任感。④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失衡,使其事业心受到挫伤,职业追求停滞不前。这些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均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教育对象,处于长身体、学知识时间,可塑性大,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真正发挥言传身教的道德影响力。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系和内容:

(1)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职业道德激励、考评、监督机制;

(2)完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制度;

(3)体育教师要加强道德自律,培养职业道德责任和道德品行;

(4)学校要切实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条件,保障教师的权益。

作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1)高校体育教师首先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是高校体育教师应有的道德担当。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舆论导向的作用日益凸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高校教师应当成为榜样,自觉抵制违反国家法律、有损国家形象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言行,为国家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应恪守“学术研究无,课堂教学有纪律”,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积极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做守法的新一代公民。

(2)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

把体育教师的艰苦劳动和对祖国的美好未来联系在一起,就能感受到体育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从而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教育”的职业情感就会把它外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3)热爱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这正是霍懋征老师提到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要义所在。以学生为本的本质灵魂,是热爱学生。

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育体育教学,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规律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互动过程等诸多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尤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学校学生的年龄跨度大,身心发展所处阶段多样,如何准确把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不断深入探讨。

二是学科学习本身的特点与教学规律。不同的学科在知识体系、理论建设等方面差别很大,寻找学科教育与学生特点的最佳适配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提高学科人才培养水平非常重要。

三是学习的规律。学习本身有很多规律可循,遵循学习规律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极为重要。

四是动机与情感影响学习活动的规律。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风格、师生关系的状况等均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五是注重评估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将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

六是重视学生的深度参与和体验。只有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供大量亲身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教书育人,立足人才培养

教书育人的前提是立德树人。要坚持四点:一是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实施“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师爱”上;二是严慈相济,提倡“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既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又要教育他们立志成才;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四是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兼职的关系。

(5)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探索创新

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必须探索创新。

(6)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高校教师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成才的榜样,将大学生培养成诚实守信、戒骄戒躁的新一代。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高校教师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遵守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规范;也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高校体育教师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是文化传承的使者,他们的身影和言论不仅活跃在高校校园,更活跃在社会各界,活跃在世界各地,彰显大国风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1-10-21.

[2]邓国良.关于高校体育教师道德建设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

[3]尹建业.谈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