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经营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1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上海 私营电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05
一、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产业宏观环境
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诞生在北京,但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中心却是上海。根据1927年的《中华电影年鉴》统计,当时全国共有电影公司179家,其中设在上海的有142家,也就是说,上海的电影企业占到了全国的约79%。到1930年代中期,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此时的上海电影企业以资金来源加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外资、私营和官营,其中,私营电影公司占到了90%以上。
在这三十七年中,上海电影产业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这一时期,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这种国际性和现代性,在客观上成为了上海发展私营电影业的必要条件。
1.地域因素。1912年至1930年代中期,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的贸易中心,也是金融中心及国内最大的轻纺工业基地,此时的上海,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据1935年的资料,当时“全国共有银行164家,总行设在上海的就有58家,占35%。在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的营业资力总数(己缴资本十存款十公积金+兑换券)共计达327191万元,占全国金融资力总数683920万元的47.8%”[1]。同时,这一时期的上海有着特殊的“租界”环境,这使得上海的人口结构组成非常适合电影业的发展。电影消费是娱乐消费与艺术消费的结合,而“为上海繁华生活或是商业社会发财机会而来的移民,既无清晰民族意识及排外心理,自然乐于接受西方物质文明,”[2]当时的上海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语境,为电影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
2.资本因素。资金的储备是民国时期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资金的来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实业资本转变而来;二是外国资本的进入。虽然外国资本的进入带有侵略性,但是也推动了当时电影产业资金的积累和流动。”[3]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海外资本就活跃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民间资本的抵制及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外资电影公司在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很小,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以合资的面貌出现。
与此同时,当局也意识到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宣传上的重要意义。政府军事委员会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提出了官营电影的中心思想。[4]虽然由于战争和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官营电影的发展并没有像小册子中设想的一样顺利,但仍然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教育、制作及审查机制。
与海外资本和政府支持相比,当时的民族电影企业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由于早期影片生产的成本并不十分高昂,且产量有限,“以1927年的物价算,一部影片成本最低4000元足矣,而影片放映收入却是成倍增加。”[5]因此,电影的可见利润使得广大国内的投机商趋之若鹜,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当时上海的私营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私营电影公司依靠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以经济利益为基本动力,通过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与外资电影公司进行对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客观上建立起了民族电影工业。到1930年代中期,私营电影公司占到了当时电影企业的90%以上。
3.文化因素。随着的胜利,“春柳社”的成员回国开始投入国内的演出,展开了文明新戏运动。文明新戏不仅培养了中国民众“看戏”的观念和习惯,也为中国电影储备了相当一批演员、编剧、导演等从业人员,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通俗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尤其是鸳鸯蝴蝶派和武侠小说浪潮的兴起,也为以此为剧本拍摄的影片提供了良好的观众基础,迎合了中国观众“重故事”的观赏习惯,为电影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片沃土。据《中国电影发展史》,从1921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内,中国各影片公司拍摄了共约六百五十部故事片,其中大多数都由鸳鸯蝴蝶派文人参加创作。[6]还有不少电影公司请鸳鸯蝴蝶派作家做电影的编剧,如包天笑、朱瘦菊、周瘦鹃等。仅二十年代包天笑就为明星公司编写了10个电影剧本,均拍成电影,另有两部小说由郑正秋改编成电影。[7]
二、民国时期上海私营电影公司发展历程
据相关史料记载的数据分析可得,从1910年代至1940年代,上海私营电影公司的数量及出品影片的产量都在不断变化。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理论,一个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的这一段时间里,其销量会形成类似倒“S”形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可以把产品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投入期,产品刚刚投入市场,销量不大,增长缓慢;第二阶段的成长期,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接受,销量迅速增长;第三阶段的成熟期,产品销量到达最高点;第四阶段的衰退期,产品销量迅速下滑,直至被市场淘汰。
以1913年至1936年这二十三年间的数据(见表一)为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上海私营电影企业发展按照以上理论,可以大致分为萌芽期、成长期、鼎盛期和衰退期这四个时期。
1.萌芽期(1912-1922)
在这一时期,上海私营电影公司的数量较少,每家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也有限,出品的影片主要是一些时长较短的短片,内容则以新闻、纪录、滑稽为主。
表一:1913年至1936年上海私营电影公司数量及出品数量统计[8]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私营电影公司在资金及人才上的短缺,需要依靠拍摄短片来控制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仍停留在“是其他娱乐方式的附属品”上,尚未形成专程观影的欣赏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人尚未完全掌握摄制电影的基本技术,在这些客观条件的共同制约下,此时的上海私营电影产业仍处在萌芽期。
2.成长期(1922-1930)
之所以以1922年为分界,是因为在这一年3月,中国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了。而以《阎瑞生》、《孤儿救祖记》等长片的放映和轰动为标志,电影业成为新的投资焦点,电影公司大量涌现,影片产量迅速增加。上海影戏公司、新亚公司商务印书馆等电影公司纷纷开始拍摄长故事片,掀起了中国电影长故事片的第一个。
1926年,以天一影片公司的《梁祝痛史》大受欢迎为开端,中国电影界掀起了一股古装片热潮,仅仅一年后,古装片逐渐被武侠片取代,中国电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显现出了类型化的特征。但是,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制片公司仍然采取低成本、短周期、大批量的制片和营销策略,因此从数据上来看,私营电影公司数量与影片产量都有大幅提高。
3.鼎盛期(1931-1935)
从1931年开始,联华公司在电影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与老牌的“明星”、“天一”三足鼎立的态势,而在有声电影逐渐取代无声电影的这一历史时期,艺华(1932)、新华(1934)、昆仑(1945)、文华(1946)等电影公司纷纷成立,并拍摄了一些较受欢迎的影片,使得电影业进入了相对有序竞争的状态。
尤其在1934年度,四大电影公司产量都有大幅增长(见表二)。
表二:1934年度四大电影公司产量增长统计[9]
此外,随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展开和大批左翼电影人的加入,中国电影开始广泛关注现实,拍摄了许多反映社会中下层工人、农民、市民生活疾苦的影片,这些影片因为关注时事、贴近市民,因此深受好评,在艺术上较有成就,经济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在这一基础上,各个电影公司不仅大量吸收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更加开始注重对影片的宣传和营销。
可以看出,在鼎盛时期,私营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前一阶段单纯的数量竞争转变为更为良性的质量竞争。
4.衰退期(1935-1940)
上海私营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密不可分。1935年,爆发,直接导致中国电影市场萎缩,电影发展的大环境也随之恶化。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文化的审查与控制,利用电影审查制度,对影片从创作到放映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控制,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3月,短短5个月时间,被禁止拍摄的电影剧本就达83个之多。[10]除了加强电影审查,政府还对左翼电影人进行了迫害,导致各大电影公司的创作能力被大大削弱。
从内部原因来看,规模较小的私营电影公司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难以为继,规模较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则由于人才流失导致影片质量下滑,直接影响了收入。
三、私营电影公司的经营策略
民国时期上海的私营电影企业根据其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家庭式独资、合伙型、股份型。在规模较大的私营电影公司中,上海影戏公司、天一影片公司是家庭式独资企业的代表;新民公司、幻仙公司、中国影戏研究社等是合伙型公司;明星公司、联华公司这些大公司则是股份型企业的代表。
虽然这些私营电影公司具有以上这些不同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但在相同的市场环境和相同的经营目标下,它们的经营策略仍可以被共同加以提炼和总结出来。
1.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平民化营销。
电影从一开始就与娱乐化和商业化紧密相关,因此,中国电影的市场环境决定了最初一批受众是市民阶层,当时对于电影创作的普遍看法是:“第一要明白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中下层社会的人,最要紧的是迎和他们的口味,情节一热闹,穿插要多,无理取闹、节外生枝都不妨。只要博得他们的欢心、使得他们高兴、笑、拍手,你就丰衣足食了。你如要顾到自己的名誉,用高尚的思想向艺术上做出,欲博知识界的荣誉,除非你是个仙人,不吃烟火食。否则知识界给你的报酬,只能买些白水喝”[11]。所以,大部分私营电影公司在进行宣传和营销时,十分注重迎合平民的审美和趣味,例如在影片放映过程中进行戏剧表演,以明星或戏剧演出吸引观众等。
2.开辟类型电影市场。
与走平民化营销路线的目的相同,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电影创作者们将目光放在平民的生活中,拍摄出了《孤儿救祖记》这样的“解题式”影片,受到了广泛欢迎。之后,以《梁祝痛史》、《火烧红莲寺》为代表的古装武侠神怪片开始兴起;以《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为代表的滑稽电影也开始出现;直至1930年代,以有声片的出现为契机,更出现了歌唱片这样的新兴电影类型。这些各具特色的类型片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带有能够吸引受众的娱乐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类型电影也正是上海私营电影公司采取经营策略的产物之一。
3. 引进人才与技术。
各个私营电影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民国时期私营电影产业的萌芽期,对人才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各个电影公司都会开设电影学校,培养可供使用的相关人才。而到了发展期和鼎盛期,各大电影公司都比较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吸引和争夺,例如1933年10月,天一公司与明星公司的演员聘任之争。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因此,技术是影片质量的重要保证,私营电影公司都非常注重对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这一点在有声片出现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当时在资金、环境等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许多私营电影公司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有声电影设备的采购和拍摄,1931年8月,明星公司购置了拍摄有声片所需要设备并聘请了技师,将一座无声摄影棚改成了有声摄影棚。1933年,联华公司更赴美购置了有声电影的摄录设备。
4.明星与品牌策略。
1925 年,上海新世界游艺场组织开展了一次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候选人均为当时的一线女演员,包括张织云、阮玲玉、黎明晖、韩云珍、杨耐梅、王汉伦等,最终,张织云票数最高,当选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由这次活动带来的巨大反响及花边新闻,使得私营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们看到了明星的巨大号召力和票房保证,为此,各大公司都开始宣传本公司的明星品牌,带动影片的消费。当时较为著名的有明星公司的影后胡蝶及“七小生”,天一公司的陈玉梅,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和电影皇帝金焰等。
除了明星,各电影公司还力推本公司的著名导演,力图创造出导演品牌。当时较为著名的有明星公司的张石川、郑正秋,天一公司的邵醉翁,联华公司的蔡楚生、等。
在政治环境、资本环境、需求环境等多方面存在不利因素的民国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同时面临西方电影的倾轧与当时技术条件局限的双重压力,而上海的私营电影产业却取得了不俗的艺术与商业双赢的成就。产生这一局面,正是因为上海众多的私营电影企业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平民化营销、开辟类型电影市场、引进人才与技术、强调品牌效应等诸多策略,探寻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私营电影产业发展道路。哲学家、文学家赵鑫珊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允许国外集团与私人在国内设立电影公司的关键时刻,民国时期上海私营电影企业的经营策略,对目前中国民营电影产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为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重点项目“民国时期上海私营电影产业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XJ2010027。
注释
[ ]潘君祥、王仰清主编《民国经济》,《上海通史》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Pll-14。
[2]叶晓青《上海洋场文人的格调》,《上海:城市、社会与文化》汪晖、余国良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P127。
[3]沈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产业经济学初步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08期,P25。
[4]杨燕、徐成兵《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29。
[5] 杨燕、徐成兵《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12。
[6]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二版,P56。
[7] 封敏《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当代电影》1997年第1期。
[8] 数据来源: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版;朱天纬等主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申报》1920-1937年。
[9]卢莳白《提倡国产影片的眼中问题》,载《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四届年会专刊》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编,1935年8月,P46。
[10]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版,P304。
[11]《记影片》,《申报》1925年9月24日,本埠增刊P4。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2
一、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深圳的物业管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可以折射出全国其它地区的物业管理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
纵观深圳的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大致可以这样概括:少数几个依靠大房地产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物业公司,牢牢地控制着作为其母公司的开发公司开发的大部分楼盘,同时在国内东一个西一个地占领着一些类似的楼盘;数百个中小物业公司温顺地守着其依靠的中小开发公司开发的中小楼盘,对非属本开发公司开发的楼盘和外地楼盘,不敢越雷池半步(主要是越不了)。
本来,任何一个行业的情形都会与此相似,处于风口浪尖,能呼风唤雨的公司只有少数的几个,大多数中小公司都是默默无闻者,其状如众星捧月,或绿叶扶花。但物业管理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的是,物业管理行业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个原生行业诞生,而是作为房地产行业的缘生行业或延展行业诞生,甚至可以说是房地产行业的寄生行业。物业管理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血亲关系,决定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与房地产行业的相似。在目前房地产开发公司与物业公司未能完全脱离关系的情况下,相似性实则是依赖性,而依赖性,其实就是物业管理行业未进入真正的市场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业管理公司的大与小,强与弱的区别,主要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与小,强与弱所决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真大与真小,真强与真弱,没有完全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背景。
2.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其实质是开发公司的品牌在支撑。如果认为不是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些着名的物业管理公司如果其背后的开发公司倒闭了,它的情形会是怎么样。当然不排除已有极少数的物业公司正逐渐走出开发公司的影子。
3.物业公司所服务的客户(业主),开始选择时主要是选择开发公司,而非物业公司,也即物业公司的客户并不是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选择物业公司的,客户没有选择的自由,是缺乏市场化的显着特征。
4.再有,从一些在全国范围内攻城掠地、大力拓展市场的大公司来看,其乐于表现的是,言必称又接了几个几个楼盘,鲜有说它的管理服务特色及其品牌的内涵。如果不是出于商业机密的话,大致是因为“物业管理都差不多”。从一些大公司的行为可以看出,其真正的竞争力并非完全来自其物业管理服务的优势,而主要来自其“大”和“强”的优势。
从以上的这些情形可以看出,物业管理行业还没有制订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现在的物业管理行业奉行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而非作为服务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的游戏规则,其原因是物业管理行业未能做到真正完全的市场化。
但不管怎样,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真正的市场化一定会到来。在完全的市场化下,行业将制订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物业管理公司将奉行这种游戏规则。而目前,在游戏规则未完全清晰制定的情况下,如果仅作为一个物业管理公司而言,大公司与小公司是站在同一道起跑线上的,机会亦等同。在机会等同的情况下,优势是决定胜出的前提。但必须看到,大公司与小公司的优势都是相对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很难说谁的优势更具有竞争力。这样,优势也只是一个理论上胜出的“假设”,是一支握在手中的上上签,而非实际上的真正把握,在结果产生之前,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在新规则下的大公司与小公司处于均势,中小物业管理公司的希望正在于此。如果中小物业公司采取恰当的经营策略,则完全可以经过几轮行业洗牌后由小到大,由弱而强,由强而胜。
二、中小物业公司的经营策略
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以十所述的市场现状,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并不是要完全听命于其所依赖的开发公司求得生存,相反,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在行业市场化的进程中,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意志,只要采取合适的经营策略,完全有可能从小到大。
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一些策略,组合运用,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夯实基本功
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功。基本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加强、夯实。
理清物业公司与开发公司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体制。物业公司与开发公司的关系不清,从根本上制约了物业公司的发展,有不少人认为,理清二者关系的主体是开发公司,其实从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理清二者关系的主体应在物业管理公司。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往往与开发公司的关系很密切,更易于与开发公司沟通协商,应主动推动二者脱离的进程,确立物业管理公司相对独立的地位,建立适宜物业公司发展的体制。
加强专业化建设。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应在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清洁绿化、社区文化等各方面切切实实地加强专业化建设,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各方面的专家。
抓好管理处的经营。中小物业管理公司辖下一般只有几个管理处,数目不多,应立足于管理处的经营,将每个管理处经营成精品。要将管理处经营铸成精品,就要下大力气抓好管理和服务。一个管理处从其职能来看,完全可以作为物业管理公司属下的一个独立经营的“分公司”来经营,这个“分公司”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总公司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和向业主提供灵活的、富有特色的服务。同时,管理处要大力培养人才,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在目前大的物业公司抬头大力开拓市场的急进情况下,他们往往忽视了基础建设,而这正是中小物业公司的机会所在,中小物业公司因为小,所以更容易把基础打得更扎实,更容易铸就精品。
(二)概念领先
中小物业公司因为小,力量集中,可以对客户的需求作非常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经营概念,以新的经营概念在行业中取得突破,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大的物业公司所持的经营理念和执行的路线,未必就代表了物业公司经营的真理。大的物业公司在一个经营概念的形成、实施、到总结而成整个公司的经营指导方针,往往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经营的效果如何,经营方针对与错,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如果中途要发生改变,就更加麻烦,这就是大公司易于僵化的原因。而中小物业公司包袱非常小,要采用一种新的经营概念,对其进行试验,会非常容易,即便是错了,也容易改正过来。这样,这种允许不断对新的经营方法作尝试的机制和环境,更有利于公司的成长。中小物业公司应该发挥这种优势,大胆尝试一些新的经营思路,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三)服务领先
服务领先,这是中小物业管理公司最容易取得突破的途径。中小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本身就比较小,对业主的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与业主接触很近很多,完全可以提供“一对一”式的个性化服务。有了“一对一”的条件,就可以根据业主的情况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内容,物业公司不但担当了小区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还担当了业主的生活顾问和生活管家。中小物业公司通过提供这种贴身的服务,将与业主的关系拉得很近,而业主也将物业公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须臾不能离开。服务如果达到了这种层次,则中小物业公司具备了强大的生存力,其壮大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当大的物业公司手握大量资金,动用多种高层关系在市场中进行攻城掠地、抢占客户的时候,正是中小物业公司在服务方面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
(四)横向联合,资源共享
与大公司依靠实力的市场扩张力相反,中小物业公司往往处境孤立,经济实力不足,人际关系薄弱,要单靠自身力量冲向市场,实在太难。从目前行业中所举办的一些活动来看,几乎听不到中小物业公司的声音,他们完全被一些较大的物业公司遮住了。这种情况下,中小物业公司应横向联合起来,组成关系联盟,共享各种资源:人才智力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方法共享、供应商共享等。共享资源后的中小物业公司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大物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大的物业公司竞争。
(五)创造模式品牌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不是来自其自身的力量大小,而是来自其品牌。而品牌有实力品牌和模式品牌两种。实力品牌是完全依靠企业经济规模实力、在市场中的绝对垄断地位;而模式品牌,依靠的是企业采用的经营模式的独特性,如麦当劳一类富有特色的加盟店、连锁店,不同的店,却采用相同的模式。中小物业公司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单靠其经济实力难以树立品牌,这种情况下,就要创造模式品牌。可以这样创造模式品牌;几个中小物业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创造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模式的内容和特征固定下来,然后在各中小物业公司所管辖的小区推广开去,采用相同的ci策划和形象推广,在小区内打出“本小区采用某某模式进行管理”,“本小区被授权采用某某模式管理”等标语和旗号,然后再借助一些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逐渐培育起某种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品牌。各中小物业公司就可以凭该种模式品牌去开拓市场,参与竞争。
纵然,中小物业公司可以凭着以上的一些策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问题是,大的物业公司始终控制着市场和抢夺着新的客户,中小物业公司如何从这些强者手中抢过客户呢?如果做不到这一步,中小企业花再多的力气也没用。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采用以上策略后中小物业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机会: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3
1.1 缴费的本质不同。传统财产保险业务是要求客户根据保险费率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而理财险业务要求客户缴纳的是保障金,这意味着客户投资于公司的同时又获得保险保障。
1.2资金成本不同。理财险业务较传统财产保险业务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理财险业务收取保障基金后, 不仅在保险到期后被保险人能够那会本金还能得到一定的收益回报。
1.3 公司承担的风险不同。相对于理财险业务相对于传统保险来说,一方面要承担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社会经济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2. 发展理财险业务的重要性
2.1 扩大理财险业务的发展, 有利于快速增加财产保险公司的规模。众所周知,理财险业务就是收取一定数量的保障金,由此可见,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的增加主要就是依靠理财险,由此可见理财险对于保险公司资产的增加有决定性的作用。
2.2从我国理财险业务的拓展,可以看出, 大部分是固定利率的产品, 实质上就是保险公司负债筹资,客户负责拿出资产投险。
2.3理财险业务的发展, 不仅有利于保险的普及和更有利于保险的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理财险业务首先是一种投资理财业务,同时也是一种保险业务, 通过使投资与保险相结合, 能让客户在取得理财收益的同时, 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相关保障人们愿意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3. 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理财险业务面临的问题
3.1 人员技能能否满足理财险经营管理需要。对于人员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要,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
3.2 传统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将不能满足理财险经营的需要。传统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期限短、流动性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并且还应该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适应现展的要求。
3.3 现今,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受国家宏观经济和资本理财险的影响。开展理财险业务以后, 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理财险的发展, 根据他们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更快的制定出相应的投资对策, 减少对公司自身的影响。
3.4 理财险业务的发展, 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为了适应发展不得不改变的策略保障了客户的利益的同时为自身增加了风险。
4. 财产保险公司理财险业务的经营策略
4.1 应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的实时环境, 找准合适的时机开展业务。应以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公司的利润、增强公司的实力为目的。
4.2 合理选择发展的策略,既然这是一个需要投资的产品就应该合理的选择对应的人群,选择对应的人群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并在探索中确定适合的发展道路,保证公司的发展。
4.3 根据公司的战略, 选择合适的理财险产品。根据不同的公司都有不同的保险产品,能力不同,选择的产品不同,还是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保证公司发展的同时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
4.4 要处理好理财险业务和传统财产险业务的发展重点问题。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应考虑好是否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解决问题。
5. 重视理财险业务发展对公司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措施
5.1 加强理财险销售人员的培训。正是由于此项业务既包含投资又包含保险,公司需要培养出一批熟悉风险投资,而且懂的管理理财险的员工,他们需要懂得如何与顾客交流此项投资有需要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解决顾客的问题,避免因误会而丧失的资源。
5.2 加强理财险销售渠道管理。销售渠道主要是银行,还需要一系列的后续保障工作,需要保证后续服务与前台销售相衔接、扩大和加深保险业务,不仅要提高管理还要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还应当以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态度管理下属,管理每一项业务,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就需要定期奖励业务优秀的员工激发员工的斗志,增加他们的信心,从而提高业绩。
5.3拓宽投资范围, 提高投资收益。现今,大部分保险业务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需要拓宽投资范围增加投资业务的种类。不仅应该增强各方面的联系的能力更应该努力做好与各个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掌握他们的优秀的方法或者是他们正在改革的方向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抓住人们的对于风险投资的看法。
5.4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我国保险行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加强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 并且加以合理的公司投资资产的配置, 是提高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 加强资产流动是公司近期发展的需要, 也是以保证客户的利益的重要措施。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4
关键词:物业公司;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策略
前言
物业公司经营基本业务流程设计以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思想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重新调整,以为业主和非业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新形势下,以一种经营管理策略变革和调整的态势,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一、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和范畴
物业公司经营方面目标以区域内部信息化和市场化为基础,以业主需求和生产经营管理整合开发为长远发展目标。通过制定出的经营管理方法,在传统经营手段的基础上,对现存问题进行整合改革,以全新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手段,探寻出相应的策略路径。从项目研究理论范畴来讲,物业公司管理房屋的维修与修缮、绿化、卫生、治安、车辆交通、公用市政设施、违章建筑和多种生活服务等。从其涉及的经营管理范畴来讲,除了以盈利为目的外,还要尽可能的在有限的资源中,重组出满足业主需求的新型管理。物业公司经营管理涉及管理、服务、楼宇管理、房屋管理、物业保险、看护、绿化等多方面内容。需要从整体服务理念和管理层次上进行努力,以达到满足业主需求的优质服务。
二、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策略创新路径分析
创新原因:原有物业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注重对业务流程和管理方面的重视,往往忽略了发展中的问题。在此背景管理之下,缺乏变革策略思想,管理经营中往往处于松散局面,无远期发展优势。在企业管理方略中,以初步管理成效实现企业管理价值,强调以业务流程重组规划管理目标,树立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基本方略,并立足于管理主体,将更有能力在管理层和决策层中实现新的发展契机。探究路径如下:
(一)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
物业公司从人员管理角度加强其经营管理手段的主要方式就是以优化资源配置来整体提升职工素质,尤其在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层面,以综合素质的优质人才作为物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后盾。尤其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整体实现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策略创新机制研究,有赖于通过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实现全方位、科学化、立体化和多方面协调作用机制管理的全面化,风险化管理分析和评估体系,并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带动企业形象发展和信誉度提升,整体拓宽市场占有率。
(二)提升企业服务理念宗旨
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要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作为基础后盾展开,并以优质客户资源和特色服务,整体实现经济增长,并在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实现公司业务的全新发展。作为物业管理方而言,以文化、业务、服务、餐饮服务,来实现业主和自身的双收,是一项具有拓展前景的策略发展。
(三)拓宽业务渠道及合作发展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借鉴国内外先进物业公司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取其精华”,并创新自身管理,深层次挖掘和培养优秀中层管理人员,并整体缩小与其他企业的差距。物业公司为客户提供购置家具服务或者餐饮服务等,为公司业务的拓展添砖加瓦。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策略中,要实现与行业共荣发展,可通过强强联手和密切合作,在商业化经济和服务水平上综合提升。以完善的管理经营宗旨,在购房和整体开发阶段,为业主提供完善的绿色服务。尤其在商机把握上,以房产客户在购入房产后到入住阶段为黄金发展期,并最终实现物业公司的经营创收。物业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要以前瞻性和领导力的目光,从策略变更到实践,充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立足精英团队,共谋发展理念。作为管理者,挖掘发展目标和基本出路中的整体性问题,并应用管理方式,以硬的技术和完整的管理制度,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重组的胜利果实。在市场化和经济化发展的今天,物业公司必须以忧患意识整体实现一体化目标化管理。在经营管理体系策略改革中,融合法律、评估、咨询等相关业务的一体化多元化发展为契机,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三、结语
物业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要以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鉴别经营管理成效。本研究为基于现代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变更问题的路径策略,通过多渠道的努力,来确保企业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为先导的治理环节中,落实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和策略方法,以重组化思考,整体确保物业经营管理走向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廖荣丽.谈国有体制下物业公司的经营与管理[J].中国经贸,2016(4):99-100.
[2]刘帝荣.新时期背景下房地产经营管理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1654-1654.
[3]黄远标.广州市保安服务业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王晨.去库存背景下经营性物业的资产管理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16(10):21-23.
[5]张华.南京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商业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4.
[6]圆桌论坛—新形势下求解经营难题[J].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2(3):27-31.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5
【关键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
证券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证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策略的不同使得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所取得的成果也不相同。因此,要想在众多证券公司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证券公司必须认真制定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使得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一、证券经纪业务概念
第一,证券买卖媒介。由于投资者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购买证券,因此只能委托证券公司对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进行购买。证券买卖涉及三者的关系,其中包括投资者也就是委托人、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所。其中证券经纪商充当了证券买卖的媒介,也就是客户的受托人,以及证券的推销者。证券公司不承担证券买卖的风险,只是作为证券买卖的媒介,从中收取一部分佣金。
第二,信息服务。证券公司还提供一定的信息服务。因为其与客户或者投资者签订了一定的委托受托协议,因此,作为受托人的证券经纪商会帮助客户去分析一些信息,预测一些证券走势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为客户提供其公司的上市年报,股票行情和走势以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等,以此来帮助客户更好地完成投资。
二、证券营销组合理论
第一,产品。所谓产品是指企业通过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得出的现阶段符合市场的规律的产品,或者会受到市场追捧的产品。
第二,价格。所谓价格就是在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时能够制定的根据市场或者客户定位能够实现最大利润化的价格。这样的价格一定是客户能够接受,且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同时能够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三,渠道。所谓渠道是指通过怎么样的路径以及方式能够让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或者说利益怎样的途径能够让企业的产品销售得更好。
第四,促销。促销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手段。
第五,人员。人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产品销售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
第六,过程。过程可以认为是产品或者服务的创造或者传递过程。
第七,有形展示。有形展示就是通过一定的产品或者服务体验让消费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产品或者服务。
三、现阶段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客户的细分。客户细分对于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客户细分可以了解不同的客户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因为客户的不同,其对证券的投资方式方法以及偏好也不同。有的客户比较偏好风险高但是效益好的股票或者其他证券,但是有的客户比较偏好风险较小的但是拥有稳定收益的证券。因此,针对不同的客户,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也应当制定不一样的营销策略。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证券公司并没有对客户进行细分,大部分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方式在进行着,没有根据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更加没有根据客户的不同属性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缺乏对客户的有效细分会导致证券经纪业务缺乏更加有效的管理,进而有可能会丧失部分客户。
第二,客户结构单一。目前,大部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客户为股票客户,因为股票客户会随着股票市场的变动而出现较为重大的变动。因此,当牛市来临,证券公司的业绩会更好,而熊市来临的时候,证券公司的业绩就会出现下滑现象。也正是由于客户结构单一,导致证券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证券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很多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正在崛起,而大的证券公司又要坚持自己的优势,因此导致证券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潜在客户没有进行有效地细分,导致流失很多客户,使得证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营销渠道单一。就目前来说,证券经纪业务的营销渠道主要有银行和营业部网点。这两个重要的营销渠道是目前广泛证券公司所采用的。虽然说传统的这两大营销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渠道的有限性会导致证券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客户出现互相压价的现象。本文认为,证券公司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规模应当开发新的渠道,只有开发新的渠道,发现新的客户,才能打破这种红海竞争,开辟一片新的经纪业务领域。
第四,缺乏差异化服务。就目前来说,大部分证券公司并不能够提供差异化服务,大部分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都是在打价格战。所谓价格战就是不断压低自己公司的价格以抢夺更多的客户。因为无法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得证券行业的竞争变得越发的激烈。但是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仅仅靠压低价格是不可能的,因此,提供差异化服务才是取胜的根本。
第五,缺乏有经验的团队。大部分证券公司缺乏专业的且有经验的团队,导致很多的客户出现流失现象。很多的证券公司会引进一些刚毕业的应届生组成相应的销售团队。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毕业生经验不足。证券的经纪业务需要一些营销老道的,有一定社会经验的营销人员去进行营销。毕业生是不能担此重任的。另一方面,很多证券公司没有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由于没有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就不会选派能力强的,经验足的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这对于大部分证券公司的经纪营销来说也是致命的。
四、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产品策略。根据相关的营销理论,本文认为产品策略首先就是要提供差异化产品,这种差异化的产品能够区别于竞争对手。正是由于公司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留住客户,甚至吸引潜在客户。一方面,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的相关硬件和软件设备应当是齐全并且是最优的,这样能够让客户拥有良好的体验。另一方面,经纪业务的服务人员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姿态,让更多的客户体会到服务的差异化。
第二,价格策略。所谓价格策略是指证券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关的价格,而不是一味的盲从。不要根据别的证券公司的价格来制定自己的价格,同时也不能因为竞争激烈而刻意
去压低自己的价格。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价格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去制定自己的价格,要计算自身的成本,同时应当了解自身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只有了解这一切之后,才能制定一个让自己最大利润化,同时又能留住客户的价格。
第三,渠道策略。证券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考虑自身的营销渠道。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客户经理渠道和银行渠道。客户经理应当需要一定的培养和考核,努力完善其培养和考核机制,使得其有一个完整的晋升通道。大部分客户经理需要从助理做起,接着才上升为客户经理。银行的渠道也需要证券公司进行维护,定期和银行交流,保证银行客户的不流失。
第四,人员策略。证券的经纪业务作为服务性质行业应当注重自身的服务质量。在选用和考核相关人员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服务的品质以及客户对他的评价。对于人员的选聘培训考核也应当要有良好的机制。一方面,应当选用比较有经验的且专业的营销人员作为经纪业务营销人员。另一方面,根据考核的成绩对营销人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发奖金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让证券公司发展得更好。
第五,促销策略。所谓促销策略实际就是要注重宣传。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需要借助广告,网站等等方式来推广自己。让更多人了解公司,让更多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不断地宣传自己,才能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增加公司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第六,过程策略。所谓过程策略就是提供更加规范的、人性的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个性化的服务有助于让更多的客户体验不同的服务,感受与别的公司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增加其对公司的忠诚度。只有让客户满意,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在竞争者获胜。
第七,有形展示策略。所谓有形展示就是把好的专业的展示在客户面前。当客户开始购买公司的服务或者产品时,好的服务和专业的服务必须让客户体验到。同时,对于那些潜在的客户。公司应当加大宣传规模,提供一些免费的或者体验性的服务或者产品,让客户更加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的经纪营销业务包括帮助投资者充当中介作用购买公司的证券,还可以为投资者或者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主要面临着客户不够细分,团队不够有经验,服务不够差异化以及营销渠道单一等等问题。结合现代营销理论,本文从产品、价格、渠道、人员、促销、过程以及有形展示等方面阐述了经纪营销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巧玲.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营销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6
【关键词】 全业务运营 江西电信公司 营销策略
一、引言
2008年5月24日,中国政府重组方案出台,我国通信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进入了一个全业务运营的新时代。移动通信作为未来数字时代最具优势的通信方式,在近几年仍将保持高于行业内其他业务的增长。用户对数据业务更高层次的需求,以及运营商对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寻求,使得3G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一个趋势。江西电信公司作为传统固网运营商,在当前竞争环境中面临巨大挑战。为积极应对环境变化,抢占更多市场,江西电信至上而下确立了全业务运营策略。本文分析了全业务竞争形势下江西电信公司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结合江西省内电信市场的特色,提出江西电信公司应从差异化营销、固移融合营销、流量经营、细分市场经营等四个方面实施营销策略。
二、相关理论的演变
Anton Joha ,Marijn Janssen(2010)提出通过跨跃现有产业边界,对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进行序列搭配,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和产业边界。Martin J.Eppler,Friederike Hoffmann(2011)提出通过增加、创造现有产业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换取买方价值的最大化。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2005年)提出“蓝海战略”,其核心观点是:聚焦红海等于接受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却对开创新市场的可能性估计不足。
1965年,美国的一位专家发表了《企业战略论》。从此以后,“战略”这个概念就进入了企业领域,并迅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中国面临起步晚、基础薄、意识弱等的问题,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企业存亡的问题。
曹文(2008)认为企业策略是对企业各种策略的统称,既包括运营策略,也包括营销策略、发展策略、品牌策略、融资策略、技术开发策略、人才开发策略、资源开发策略等等。企业策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策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划。杨玫(2011)认为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能力,主要是要树立战略管理思想、建立规范科学的战略管理流程、适时实施战略变革和战略控制,提高创新能力。余晓晖(2010)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及其对电信业发展转型的新要求,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下各国对电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新形势下电信业发展转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模式。
三、全业务运营的概念和特点
1、全业务运营的概念
(1)狭义全业务的概念。狭义全业务是指各家运营商基于通信网络开展的移动、固定电话的运营资质全业务,包括基于移动、固网的语音和数据业务。
(2)广义全业务的概念。广义全业务是指在狭义全业务定义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扩展延伸:一是整合横向产业的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各家运营商都填充了内容的创建上游的内容领域;二是融合纵向的一体化技术:各家运营商在三个网络融合后,向互联网、广电网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三是耦合前向客户的深度运营:各家运营商深入分析客户需求后,向客户提供深层次的除电信业务外的其他服务。
2、全业务运营的特点
(1)具有特有优势。各国3G运营商的成功都有其原因。如美国有设备的创新、日本有周到细致的服务、法国有政策的支持、韩国则有良好的价格机制,这些都为本国的3G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领世界3G潮流。
(2)3G技术融合。3G与全业务运营让通信行业、IT行业、互联网业和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得到完美融合,使用全新技术的国家和运营商可以在市场中获得较大发展,如日韩企业。
(3)产业链合作共赢。3G产业链将得到整合,在共赢的情况下共同发展。如日韩的亚洲模式,运营商处于中心位置,建立合作价值链,以持续研发和互利的合作模式带动产业创新,加强同产业链中各个合作伙伴的关系,注重用户研究和新业务创新,并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以最大限度的让利使合作伙伴得到持续发展。
(4)自由竞争的监管。运营商监管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新加坡坚持全面开放,自由竞争,监管部门具有很高地位;澳大利亚是在垄断下的有限度的竞争,监管部门受制于大的运营商。
四、江西通信市场特点
1、政治因素影响特点
这几年,江西正在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使其向纵深推进。这有利于江西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江西通信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江西电信公司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为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要加大城乡统筹的发展力度,大力发展江西广大农村;着力打造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五大产业基地,为江西电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