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范文1
“综合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新领域,它与过去的语文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即语文。”即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综合阅读”在方式上关照并尊重学生个性、兴趣与经验,强调在生活、活动、实践中学习,它是一个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阅读过程。综合阅读有如下特点: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综合阅读在内容上更强调跨学科综合,达到学科间的横向沟通。
2014年4月,在学习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们在七年级开展了“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善待生命、发展生命、放飞生命”的综合阅读活动,学生用散文、漫画、故事等形式诠释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通过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交叉、融合,学生真正认识了生命,认识了自我,认识了生活的真谛,学会调适,感悟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了心灵,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实践性
综合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无论是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无论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是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都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强调过程和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们开展了“亲近大自然”的语文综合阅读活动,学生在春色满园、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里,深入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他们用相机拍下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用笔画出了春夏秋冬,用心写下了畅游名山大川的感受。七(4)班的孙某在他的游记里写到:“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像是一颗颗白钻,镶嵌在茅山这一绿宝石上。初春的早上,山上笼着一层薄雾,好像数层轻纱笼在山尖上,与天际相接……”八(1)班的刘某在2014年春节期间,有机会随父母畅游了欧洲的法国、意大利两个国家。她写了欧洲之行(一)、(二)、(三)近两千字的游记散文。当她来到世界浪漫之都――法国的巴黎时,她说:“游走在塞纳河畔,真让人心旷神怡,两岸的咖啡香气扑鼻而来,巴黎的美景更是美不胜收。”当她来到卢浮宫,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的维纳斯,她说:“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震撼。”当她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游览了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她说,她体验到了艺术的精美。当她来到威尼斯,她说威尼斯虽说是个小地方,但是它人杰地灵,享誉全球……
在这次阅读过程中,我真正感觉到学生用激情去参与,用思维去体验,用真心去享受。有学生感叹: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还是这样多姿多彩的!
三、自主性
在综合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尊重。学习内容可由他们确定,学习方案可由他们设计,学习活动可由他们组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可由他们自主解决或在老师指导下解决。这样,学生既是综合阅读的决策者也是实施者。
2014年3月,我们开展了“走进中外名著”的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他们有的把自己阅读的心得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还给读书笔记精心设计封面,七(19)班的李某在读斯宾塞・约翰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后,在读书笔记的封面上画了四个可爱的小精灵:嗅嗅、匆匆、哼哼、唧唧,主标题为《谁动了我的奶酪》,副标题为复杂与简单,副标题道出了这个故事蕴涵的哲理:复杂的事情,我们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会更好,不断变化的事情,需要我们同时变化着去适应。
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总结中,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智慧,也强烈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四、探究性
专题研究是综合阅读学习的内容之一,从研究专题的确定到实施,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结果的验证,每一步都需要进行探究,因此,综合阅读的专题研究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会探究性学习。
2014年12月,我们开展了“探究江苏对联文化”的综合阅读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们感动的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那份热情,他们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利用周末拿着相机,寻着他们探究的足迹,走访了江苏的很多名山大川、寺庙,也收获了许多,精妙的对联不计其数。八(1)班的周某在她的手抄报里,摘有镇江金山寺大门有两副对联:“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可咏可斛可丝竹怀抱古今”;苏州天平山范公祠的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的对联:“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等。八(20)班的王某则拍下了茅山寺院里的很多哲言、警句,“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而有余。”“在家不孝双父母,何必灵山见世尊。”对第一句哲言王某还有她自己的理解:“善良也是一种财富,可以让人一生受用不尽;同样,人们留给子孙再多的财产,不如留给他们良好的品德、优秀的家风。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以善良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会越来越和谐……”她的这则小短文发表在我们金坛二中的校报上。
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阅读”活动,学生跳出了课堂,超越了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浓浓的创新气息。学生感言:原来“语文”也是很有趣的!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范文2
身为语文教师,我对文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也更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长期以来,很喜欢央视的《百家讲坛》,它是“一座让经典、专家通向百姓的桥梁”。我曾买来一大堆《百家讲坛》的精品之作,如《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马瑞芳讲聊斋》《易中天品三国》,等等,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品读之余,也让我颇为感慨:中国的传统经典如此丰富、如此博大精深。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对此有些漠然,甚至畏惧。语文教师有责任将这些凝聚着先人毕生智慧和心血的民族文化瑰宝进行传承和发杨。
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自然、快乐地诵读经典呢?如何让学生爱上经典、读好经典,成为经典的粉丝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尝试,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经典名著。
一、改变经典观,让学生走近经典
经典是永恒的,这是指经典的价值,而不是经典的范围。经典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范畴。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纯洁明净,积淀着人类数千年文明底蕴的经典正是滋养他们的心灵鸡汤,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人生涂抹最亮丽的底色。某些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学生的经典,但学生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经典。为此,我精心挑选出一些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的优秀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还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的国内外文学作品,包括《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汤姆叔叔的小屋》《夏洛的网》以及《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因为它们同样能“净化”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照亮孩子们的心扉,而且更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认识发展水平。如此,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更宽泛的阅读范围,让他们觉得经典并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可以如水般清澈可见、温润可爱。
二、搭建阅读阶梯,让学生钟情经典
对阅读量不大、阅读经验较为欠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一看到厚厚的名著就会心里发憷,此时,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增加名著的亲和力、感召力。电视台经常反复播放一些名著改编电视剧,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影视资源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讲《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一文时,我借来电视剧《红楼梦》的光盘,播放其中有关剧情,并通过有声有色的解说、提示,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孩子们对电视剧《西游记》更是百看不厌,由此,我在课堂上朗读相关章节,让学生发现原著与电视剧的不同,并引导其注意原著语言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经典原著的兴趣。对于像《史记》《东周列国》之类的纯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小学生还无法阅读原著,我就让学生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史记故事》《东周列国故事》……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一部经典,如果一个人年青的时候就读得索然无味,甚至心生畏惧,那么他也许终生都不会回头再去读它了。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在学生和经典之间搭建一个阶梯,降低阅读的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享受阅读喜悦,做经典的超级粉丝
让学生保持阅读经典兴趣的关键是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举行诗歌背诵比赛,评选出“背诵大王”等。学生每阅读完一部经典之后,总要写一些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积累一些丰富的材料,为了展示其成果,我教的班每一学期都举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试题出自学生们平时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积累的材料。竞赛后,给入选试题最多的学生评为“命题小能手”。此举不仅使学生养成了在阅读中提问和质疑的好习惯,也促进了他们与经典之间的有效对话。
让学生成为小小故事家。《三国演义》《水浒传》《郑渊洁童话》《伊索寓言》等作品的故事性都很强,阅读时就可以通过比赛讲故事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