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贸易壁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范文1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特征 成因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1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简称绿色壁垒,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90 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较为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五种类型。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一)名义上的合理性。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

(二)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例如,WTO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规定了“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采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看,一般是无可非议的。

(三)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四)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

(五)时效性和发展性。

近几年来, 绿色贸易壁垒的时间效应不断增强,实施方通常随着贸易伙伴国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进步,不断调整其环境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呈现出不断加高和拓宽的趋势。

三、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一)绿色贸易壁垒根源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的需要。

1972 年,联合国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与环境问题,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自此,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始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方式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效益平衡的发展模式转变。发达国家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对衣、食、住、行的条件以及用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迫使发达国家的政府通过立法对生活用品的卫生和安全予以保证,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当然不能例外。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重要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隐蔽的、理想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由于受近年一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因素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就不可避免,绿色贸易壁垒正好以其“合理”的外貌而被大加利用,因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与世界贸易组织加强环保的目标一致,表面上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用立法为依据。

(三)世界贸易组织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持肯定态度,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提供了多边的法律基础。

世界贸易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当重视,在《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序言中规定:“各协定参加方认识到,在处理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贸易为目的,同时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环境又以与他们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关注相一致的方式。”WTO 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许多国家环保条约的制定,为各国制定环保标准,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创造了多边法律基础。

(四)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国家利益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客观原因。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成本,而发达国家在一些低技术的产品生产中,由于生产成本高,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劣势,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种种限制性措施,尤其是在第一产业领域。

(五)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薄弱,相关环保法规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法制还不完善,尤其是刚刚兴起的有关绿色贸易的法规更是如此。如在我国,有关产品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明显滞后,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标准的时效性差,标准修订和复审周期长,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对国际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又对其发展具有积极的一面。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但从发展的角度也应看到它对环境与贸易的良性互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安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辨证看待,而不能全盘否定。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1、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产品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又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新增长点。从这一点上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倡导“绿色消费”,扼制全球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加重的趋势,解决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的矛盾以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十分有益的,也是符合消费者切身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的。

2、调控贸易利益,提升国际竞争力。

由于“绿色产品”消费者尤其是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他们愿意支付因加入环境因素而提高的那部分价格;加之其“绿色消费”偏好的形成,又为企业“绿色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政府采用国际标准并不断调整国家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以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对本国贸易的影响,从而要求国内企业通过相应行业的国际认证,为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突破“绿色瓶颈”的制约、达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发展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市场准入限制与削弱进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方式对国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发达国家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或环境立法使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优势产品无法或很难进入该国市场;而发展中国家所制定的所谓的“绿色壁垒”则更易于被发达国家突破,从而使发展中国家蒙受着由此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1、限制进口,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凭借其经济、技术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或其它非强制性手段制定了许多苛刻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等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客观上为本国或其成员国市场罩上了一张巨大的贸易保护网。发达国家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达到其借口保护本国环境、排挤他国产品流入的目的,使更多的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间或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内部,进而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范围与经济增长,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产品结构及利益分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2、提高成本,降低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生态标签等的设置,增加进口产品的检验、测试、购买设备、认证和标志使用等中间费用或附加费用的成本构成。发达国家甚至还对进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或对本国产品采取“绿色补贴”等方式间接降低本国产品的相对成本。这样,生产成本的提高,削弱了进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影响了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竞争力,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引发争端,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发达国家经常以保护环境为名实施单方面限制进口的贸易措施,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国际争端。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环保不力而使其生产成本中未包含环境成本,从而构成了对其市场的所谓“生态倾销”和对其民众健康的威胁,因而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尖锐地指责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推行“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否则的话,发达国家就不应过多地把贸易与环境问题纠缠在一起,而应帮助或至少不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现其经济增长,努力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内生动力。

五、攻克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策略

(一)改善贸易结构,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

我们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遭到的污染和破坏,对促进我国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鼓励技术创新,开发绿色产品,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此外,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引导许多前向、后向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三)完善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法规。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各种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推行各种国际上通用的环保制度,并保证其与国际上的环保法规相衔接。另外,我国尤其要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对从事贸易活动中的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予以严惩,不仅要利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自己,还要打击发达国家故意制造各种事端的行为,以减轻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四)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中,发达国家往往提出过高的环境标准和环保措施,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因此,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与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积极参与谈判,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

(五)加强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追求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尤其我国的外贸企业要从意识上积极面对绿色壁垒,同时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中加强环保意识,坚决禁止高污染而又无法控制的项目和产品流入我国。

总之,绿色贸易壁垒并不可怕。我们应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因势利导,采取综合配套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同时,应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法学院2009级国际法专业)

参考文献:

[1]曲格平.中国加入WTO 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2001 ,(6).

[2]毕素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载《商业经济》2010年第三期.

贸易壁垒范文2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比如日本,2005年11月16日,日本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颁布了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肯定列表制度”。从今年5月29日起,只有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的食品、农产品才能进入日本市场。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量的32%针对日本市场,他们此举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我国对日的贸易成本,影响通关速度,严重影响我国对日贸易。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往往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

1.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2.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3.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环境壁垒使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制造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因此,这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4.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绿色保护还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产生影响。在伴随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

二、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能出口的农、畜、水产品增多,并非因我国入世所造成,而是诸多因素结合的后果。

1.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保意识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经济的模式上。

2.环保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

3.企业认证意识淡薄,认证能力低下。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却不积极主动认证。

4.我国环境标准过低。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力。

5.我国农、畜等产品生产分散,形不成规模生产。我国农、牧业整体而言,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过分分散、标准化生产差、信息反应迟钝、规模小和应对能力弱的特点。

三、国外农产品质量认证可供借鉴

国外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供参考,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食品质量安全体系(SQF)、田间食品安全体系(On-Farm)等生产管理和控制体系及相应的体系认证。

1.GAP体系认证。GAP是英文GoodAgriculturalPractice的缩写,其核心和实质是农产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以EurepGAP为典型代表。

2.GMP体系认证。GMP是英文GoodManufactoringPractices的缩写。食品GMP详细规定了食品加工、贮藏、流通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和管理以及控制规范.

3.HACCP体系推行。HACCP是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的英文缩写。美国食品微生物标准顾问委员会(NACMCF)在1992年正式明确了食品生产HACCP体系的七个基本要素:(1)进行危害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3)设立临界值;(4)确立监控程序;(5)建立纠偏措施;(6)制定核查程序;(7)实施过程记录和保存归档。

4.SQF体系,即食品质量安全(SafeQualityFood)体系。该体系专门用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

5.On—Farm体系,即田间食品安全体系(On-FarmFoodSafetySystem)。该体系是为减少农产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安全因子产生的风险,确保农产食品加工和消费都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而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我国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

针对日本绿色壁垒越筑越高的情况,商务部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六大建议,首先,是企业常规性的规范农药和种子使用;其次,企业要控制出口节奏;再次,要求密切关注日本市场。此外,商务部认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仍是增强竞争力、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包括积极开展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自检能力等另三种策略。

此外,中国如能配合推出《食品质量安全法》,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对于解决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亦不失为一个契机。

贸易壁垒范文3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对自己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当下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比较常见。绿色壁垒的涵义在理论界有多种界定, 普遍被认可的一种观点是,绿色壁垒具体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这里的环境保护标准可以是相关的条例法规,也可以是较高的技术限制,或者是繁琐的海关检验、审批程序等。

一、绿色壁垒的形式

绿色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且极富变化性,有关国家可根据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或是国际经济面临的突发性事件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贸易。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绿色包装和标签规定。许多国家对在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进行规定,包括包装材质、包装方式、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另外还有绿色标签条例。进口商品需要符合这些规定才能进口,但这些规定无疑会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削弱其竞争力。关于这方面有举世闻名的美国和墨西哥的金枪鱼案件,1990年美国对于墨西哥出口的金枪鱼要求有绿色标签,理由是墨西哥捕捞金枪鱼的方式有可能伤及海豚。下令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事实上,美国这种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且有些霸道,如果美国的这种做法能成立的话,那么任何国家就都能随便找一个理由、立一个法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口,国际贸易秩序也就乱了套。所以绿色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幌子。这方面我们在下文对恶意绿色壁垒的分析中阐述。另外美国从1999年开始禁止中国将未经处理的木质包装输往美国,他们认为未经薰蒸处理的木质包装会将天牛带到美国危害森林。许多国家对包装上的文字说明也有要求,如法国要求进口商品包装的说明文字必须是法文,他们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高贵的语言。所谓的绿色标签规定是进口商品的“绿色通行证”,它是一种印刷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或标志,是由进口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按严格环境标准审批并颁发给制造商的,如果进口商品上无此标志则不予进口,德国的“蓝色天使”、印度的“生态标志制度”等都广为各国知晓。

2、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环境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产品的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的做法。比如美国就对石油销售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使进口石油比国内同类产品每桶多缴纳几美分的附加税。这种做法对保护国内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使生产商在控制成本的驱使下尽可能地少用进口产品。

3、绿色卫生检验制度。随着口蹄疫、H1N1病毒等一些全球性疾病的蔓延和贸易战的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进口商品的卫生检验,一些国家借口卫生检验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这些国家要求进行检验的商品越来越多,检验标准也越来越严,不仅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检验成本,而且限制了一些国家的商品进入。比如早期对于农副产品主要是检验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现在则要求检验放射性污染、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且残留物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对花生及其制品进行黄曲霉素检验,对化妆品进行铅、砷等元素检验,对玩具、陶瓷制品进行铅、汞含量检验等等。近几年国际上又发现鸡肉中残留二恶英,再加上疯牛病、禽流感的全球性蔓延,因而各国都加强了对进口肉类的检验,甚至禁止进口病源国的肉类。很多国家在疯牛病高发期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禽流感高发期我国城市中的KFC店面打出鸡肉健康无毒的承诺。

二、恶意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实施歧视性标准。如果进口针对特定国家的产品或特定宋的特定产品实施歧视性环保标准,有别于他国,未能做到一视同仁,那么这一歧视环保标准的动机便有很大的主观恶性,其真实用意可能在于以严格的高标准阻止特定国产品的进入,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这显然是违背 WTO非歧视原则。

2、对国内与进口产品实施双重环保标准。如果进口旧针对国内与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种高低同的标准,即双重标准,没有用同一个标准无差别地对待国内与进口产品,那么这种双重标准的实质也是阻止国外产品的进入,这显然是违背非歧视的围民待遇原则。

3、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发达国家利用其繁杂的绿色技术标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来自于广大家的出口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指标技术参数而顾此失彼。除以上措施外,发达国家可能还利用一些其它方面的措施来限制商品进口。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壁垒的发源地。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壁垒的情况下,这些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从以上几点看来, 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幌子,实施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它还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人为引导消费者对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或生产消费过程不“绿色”的进口产品产生抵触心理,设置进口障碍。尽管绿色壁垒与贸易自由化相冲突,但是其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应从实际出发, 一方面对以环保为借口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绿色壁垒要坚决反对、努力消除,另一方面要实行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1、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秉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我国关于环保的国内法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 还应该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甚至消费过程进行监控, 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

2、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作为WTO成员国, 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或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这就要求我国能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同时我国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服务, 改变我国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3、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抵制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范文4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在不断升级质量检验标准,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食品标签多达22种,且逐年修订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膨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再如日本,从前设定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是63种2470项,而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则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同时禁止使用15种农药、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大市场,占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出口技术门槛,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涉及到6000多家出口企业。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动物福利问题则尤其为欧盟所重视,例如,鸡场饲养密度一般为12只/m2,欧盟却提出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理由是密度太大,鸡会感到不“舒适”。由此养殖成本增加,形成贸易壁垒。

最典型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由于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则坚决反对,由此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大米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把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

1.国内自身原因:(1)农产品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政出多门,监管不力。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涉及经贸、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造成权威不足,收效不明显。(3)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与认证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也有待改进。(4)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为主体,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实力不强,战略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对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向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

2.国际方面的原因:(1)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需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也逐步放松,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关税门槛因此随之降低,这就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条件。(2)消费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相应地,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就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健康型”转变,对营养、健康、卫生、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3)国际标准在SPS协议和TBT协议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都在积极援引WTO协议和国际标准进行贸易交涉。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达国占据主导地位。

3.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强全过程监管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保证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对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物的控制来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

(2)建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专门机构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必要设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相应机构。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实施重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我国技术性贸易领域多边、双边合作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承担建立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等。这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企业形成合力,联合作战;有利于部门间、行业间、企业间加强沟通,在应对技术贸易型壁垒上收到良好效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障碍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组织专家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修改、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加快发展速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4)加大WTO/TBT、SPS人才培养力度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国内外贸易等各个环节的众多企业及中介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自身。所以,要应对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客观上需要有一支熟悉WTO规则,尤其是WTO/TBT、SPS协定、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标准、指南、争端的人才梯队。因此,必须依据新的形势,尽快培养相应地专门人才,立足长远,为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4,(1).

[2]石广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童霞.基于绿色壁垒导向的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贸易壁垒范文5

关键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 壁垒 比较

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贸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日渐频繁,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国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而逐渐青睐于开展国际贸易。充分了解贸易壁垒并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是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此,文章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比较做出了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概要

1.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及贸易壁垒的定义。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主要是指签署GATS的各个成员国所提供的所有关于金融层面的服务,涵盖了保险、银行及其相关金融服务。伴随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还有贸易壁垒,其早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开展的初期就已经存在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模式,然而金融领域却一直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署,才对其定义作出明确的规定,其主要是指受到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各国或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抵御国际贸易在本土发展而制定或采取的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金融贸易政策和措施。

2.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由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相对于其他服务贸易而言具有无形的特点,其贸易壁垒的特点也具有较明显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各方面都有涉及,且类型多样、涵盖范围广;

(2)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多为无形壁垒,且设置形式以非关税为主;

(3)金融服务贸易壁垒设置的目的不仅针对金融服务本身,也是为了满足国家某种经济政策的目的需求;

(4)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设置对象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

由上文所述的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可知,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是以非关税形式作为主要体现形式的,依照金融服务贸易的对象、开展模式等的不同,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资本移动型:主要包括外汇钞票和汇率的监管控制、浮动汇率的限定以及投资收益汇出的局限控制等形式。

2.人员移动型:人员移动壁垒是依照各成员国的移民限制法律条文来设定的,根据各国或地区移民法律法规或工作许可、专业许可等的规定标准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3.服务产品移动型:这种类型的贸易壁垒主要是对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管理,换而言之就是指东道国或地区对进入国家或地区内部经济市场的外来金融贸易服务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

4.信息移动型:为了防止由于国家、经营权限以及交易双方死人信息泄露而设置的壁垒,包括对国家技术标准、入网许可、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等的调控措施。

5.开业权限制型:对国际金融服务进入本国或本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省市的地方条文等设置壁垒,包括禁止垄断、限制金融服务的提供、限制或禁止非本国际人员提供服务业务等。

6.经营权限制型:即通过对外国服务实体在本国的活动权限进行规定,以限制其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甚至干预其具体的经营决策。

三、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比较差异

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贸易壁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可以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壁垒设置透明程度的差异:不同国家对于壁垒设置的透明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条文的明确设定,从而达到贸易壁垒高透明度的标准,而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贸易壁垒的设定则较为隐蔽,国外投资者的察觉度较低。

2.壁垒设置态度的差异:各国家与地区对于贸易壁垒的设置态度可以分为鼓励型、限制型以及互利互惠型等,这些国家对于金融贸易壁垒设置的态度大多取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类型。

3.国家发达程度之间的差异: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及综合国力处于较优水平的原因,对于国际贸易的开展通常限制程度较低,这些国家大多主张不设立贸易壁垒。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有限、本土经济体制及市场发展欠成熟,因此在数量和类型上,设置了更多的贸易壁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和不同的类型,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最好地处理与其他国家进行金融贸易时的贸易壁垒问题,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勤淮.论金融服务贸易壁垒[J].世界经济研究.2011,04(25):134-135

贸易壁垒范文6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 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Barriers)指在国际商品流通、服务贸易等领域中,进口国以保护本国生态环境为由,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保护措施,进口国一般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通过国内立法制定出严格的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然后出台或者制定出有利于保护本国环境、科学技术等具有限制性的措施,对来自出口国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准入限制的一种手段。

绿色贸易壁垒从实际角度来看,就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形式,采用绿色贸易壁垒就能够将进口国置身于对外贸易活动当中,将出口国出口商品的贸易门槛提高,从而达到限制商品进口或出口、保护本国贸易的根本目的。

1、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发展现状

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蔓延。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对WTO协定理解的差异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各国限制贸易的主要手段。

1.1、涉及商品范围扩大化

绿色贸易壁垒自身就是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作为主要旗号,主要范围包括了资源利用、卫生安全、人类健康等诸多领域,涉及到家用电器、日用商品、儿童玩具等上千种不同商品,商品的范围占了全部商品种类的77%左右,并且该范围还在持续不断的扩大,因此,绿色贸易壁垒会给出口国出口商品带来更强大的挑战。

1.2、措施使用频繁化

近些年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使用频率在不断上升,这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仅次于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重要贸易保护措施。在全球的将近5000种产品当中,有75%以上的产品都是遭到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产品,全球137个不同的进口国均对绿色贸易壁垒措施进行了采用。而我国每年都有7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

1.3、采用措施动态化

随着人类科技和技术不断进步,绿色贸易壁垒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西方发达国家对绿色标准进行了领衔制定,而且标准还在不断的提高,出口商品一定要达到最新的国际环境标准以及技术要求才可进行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部分国家在将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破除的同时,同时也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来应对不同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2、绿色贸易壁垒特点

2.1、多样化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方式并非仅有一种,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从而导致执行标准多样化,因此它很容易遭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抵制。

2.2、扩展范围迅速

绿色贸易壁垒与金融危机具有类似特性,它往往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外进行不断的传递蔓延,由于全球大多数国家对外贸易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体都可以很快传导并彼此影响。

2.3、隐蔽不易察觉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十分鲜明的隐秘性,通常都隐含有部分的各国贸易法律和法规其中,一般的出口国对这些新制定的贸易规范文件信息并不能及时获取,当这些出口国生产的商品需要进入国际贸易的市场当中时,进口国就会拿环保当借口,限制商品或服务进口。

2.4、标准有争议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商品范围十分广泛,各国的商品标准无法做到统一,有合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贸易过程中的分歧完全无法避免,并且发生之后无法在很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调节。

2.5、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优势明显

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进行保护时,发达国家比较偏向将商品包含的科技含量提高,往往鉴于自身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占优势,打着保护本国环保旗号,缩减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准入力度。

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国的经济发展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我国均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显著地增长,从实际的发展角度出发,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发展产生的影响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对进口产生的影响

3.1.1、贸易关系变化

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角度去考虑,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高新技术商品进行阻拦,这也会对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也会对全球的经济和谐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发达国家往往为了对本国利益进行考量,将技术保护当借口,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多种贸易限制,这样的发展趋势一直下去,会使得诸多发展中国家产生不满,从而导致贸易关系恶化。

3.1.2、国内市场变化

国内生产商品在对外进行出口的过程中,会遭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受此影响,我国生产的诸多商品种类和数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这样的发展变化导致国内的市场格局出现了变化。为了保证对国外出口商品份额保持不变情况下,国内的企业需要准备生产具有多种创新种类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不同状况时,提供最大限度的供给。

3.2、对出口产生的影响

3.2.1、经济增长缓慢

我国主要目标就是将经济效益增收以及国内的经济快速发展得以实现,这样我国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利的地位。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将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在推广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尤其在出口方面,不管是商品种类还是数量都遭受到了制约。

3.2.2、产品成本增加

为了让我国的出口贸易的经济增长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国参与到国际贸易的活动当中,一定需要适应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政策,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我国的进出动可以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生产企业需要将进出口的产品质量进行不断的提高,有效的改善我国商品环境质量的指标,才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

3.2.3、市场范围缩小

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关键点,商品的出口关系到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走向,同时也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未来发展地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西方国家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进行设置,对我国出口的诸多产品限制进口,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下滑,商品出口的范围正在不断的减小。

4、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策略

4.1、落实“科学发展观”

将党十中明确指出必须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将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的同时,让党和国家尽早且清醒的意识到,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以及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兼顾,在具体的贸易领域当中,需要将绿色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工作继续开展,需要建立起绿色贸易相关机制,将绿色生产以及绿色生活方式进行不断的提倡和推广。

4.2、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和实施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

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是企业消除技术壁垒、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欧盟、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一直积极地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欧盟在实现统一市场的过程中,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作为消除成员之间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美国对待国际标准的态度不仅仅是采用,而且是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尽可能地将美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4.3、政府增强与贸易成员国之间的谈判力度

要善于利用现有WTO机制,对于一些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政府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合法程序,要求这些国家取消这些不合理的标准或者修订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同时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严格、公平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技术性限制措施。

4.4、国内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的出口产品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综合竞争力,许多出口产品还是靠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出口企业如果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破坏了环境和社会效益,不仅会遭遇到更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内市场上也不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企业跨越技术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约束。

4.5、建立和完善贸易信息中心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企业难以采取应对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专门的贸易信息中心,一方面及时传递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并将这些应对措施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传递给相关企业,让企业在参与贸易时规避贸易风险。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行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层次低是阻碍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企业应该因势利导,在企业资金投入方面,重点加大研发力度,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逐步提高,顺应国际绿色环保的整体发展趋势,整体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综合竞争实力,从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蒋凌燕.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123-124.

[2]杨晓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0,(0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