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电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泄漏电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范文1

关键词:多点泄漏;电力电缆高阻;故障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2002年6月28日,我局110kV乐园变电站10kV母线显示存在不完全接地故障,母线三相电压不平衡。经检查确认,10kV广电线电缆存在接地故障,下文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多点泄漏环节的优化,实现对电力电缆高阻障碍的有效解决,保证其故障探测环节的优化,以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发展,实现对其多点泄漏环节的研究深化。

1 故障电缆技术参数

发生故障的10kV广电线属全线电缆线路,其技术参数如下:

电缆名称规格型号长度(m); 敷设方式中间接头数量(个) ;投运日期:1997年5月。广电线: YJV22-8.7/15-3*300mm 1092 ;电缆沟:3个。

2 故障性质的确认

(1)将广电线出线电缆退出运行,并进行长时间的放电后,用2500V兆欧表摇测电缆三相对地、相间绝缘电阻值,摇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首端(兆欧) 末端(兆欧) 备注

A 800 800

三相对地绝缘电阻 B 800 800 非测试相接地

C 50 50

AB 无穷大无穷大

三相相间绝缘电阻 BC 850 850 非测试相接地

CA 850 850

(2)为进一步确认电缆三相线芯导体的连续性及故障性质,又分别在该电缆两端进行电缆线芯直流电阻的测量。

测试相首端(欧姆) 末端(欧姆)

AB 0 0

BC 0.8 0.7

CA 0.8 0.8

3 故障点的定位

由于故障电缆C相存在高阻接地故障,而高阻接地故障相对于其它所有的电缆故障而言,属最难确定的故障之一。笔者使用了传统的脉冲电流冲击闪络法配合山东淄博科汇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T-903A故障测距仪对该故障进行粗略定位。

在测试接线工作之后,由于调节调压器的影响,会导致其电容电压的提升。当高压测电压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产生电容的放电现象,在其放电过程中,其声音是比较低的,并且其放电的间隔时间是比较长的,具备不稳定性。故障测距仪检测到的是一个逐渐衰减的振荡波形,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是缆故障点并未完善被击穿,从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发展。

经过半天的反复试验,包括采取调整球形放电间隙J的宽度以提高加在电缆上的电压值、延长充闪时间等方法,但故障现象及T-903A测出的波形仍同1点,然后我们又拿着精确定位仪沿途定位,在该过程中,依然难以实现对故障点的排除。通过对先前操作经验的分析,得知其电缆外头出现了一系列的故障,通过对身体感官的应用,发现其电缆的外头有着细微的放电声。这对这种现象,就实施了电缆外头的解剖。结果发现其C相电缆主绝缘具备相关程度的竖向划痕,并且其水树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其高阻故障一直没有得到排除。

通过对其试验环节的优化,得知其软故障的发生因素。在测量过程中,天气状况是小雨,其阴湿情况比较严重。在经过一系列的充闪试验过后,发现其C相对地绝缘电阻值的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并且具备重复变化性。在天气状况比较晴朗的时候开始测试,发现其上述环节的C相对地绝缘电阻值的故障现象是不存在的,其电阻值是比较稳定的。通过对其泄漏电流试验的应用,可以发现其相关的泄漏电流值的变化,引起了我们重视。

此时用故障测距仪检测到的波形依然没变。综合上述现象分析判断,我们得出相关结论。由于受到潮气的影响,其故障点的绝缘性能是比较低的。特别是高阻故障点的绝缘性能更是比较差的。因为其不具备完全击穿放电的条件,其故障测距仪是难以实现对有效波形的记录。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需要确保其故障点的完全击穿,以方便其完全放电。

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环节的分析,来实现日常工作行为的优化,促进其故障处的电压幅值的有效应用,保证其充放电环节的优化。经过一定的时间,其放电声是比较大的,也是比较稳定的,这说明其故障点已经被完全击穿了。在遥测环节中,我们发现故障电缆的C相对地绝缘电阻值发生了一系列的降低。

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通过对相关型号的故障测距仪的应用,实现故障电缆的故障点的有效定位。该种故障测距仪的型号是T-903A,其通过对放电脉冲的记录,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在其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对两个放电脉冲波形展开分析,就是故障点击穿及其不击穿放电模式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故障点的有效定位,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通过对实地测量模式的优化,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其#1电缆的接头距离测试端大约有300多米。在电缆精确定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电缆的中间接头处,发出声响比较大的放电声,其声音大而沉闷。通过对解剖环节的研究深化,得知其中间接头内部的C相主绝缘对接地铜带多点放电且较严重。经分析,该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不合格,仅用扁铜带恢复两端铜屏蔽层的连接而没有用铜网恢复,使电缆绝缘表面电场不均匀造成严重放电现象。将#1中间接头的接地铜带解开并排除对地放电现象后,对故障电缆再次进行冲闪试验,发现仍有非常明显的放电脉冲,再次用T-903A故障测距仪测距,测出散障点在距离测试端约600米的#2中间接头处,就在这个环节中,听到了一系列的放电声音,该声音是清脆响亮的。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实现对主要故障点的判定。经解剖发现该中间接头制作工艺同样不合格。

4 故障分析

此次故障探查,查找出了真正的故障击穿点,也找到了两个严重的故障隐患,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多点大泄漏电流对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影响很大。多点大泄漏分散了击穿能量,从而使得真正的故障点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击穿放电,无法查找出真正的故障点,延长了故障定位的时间。本次事故中,电缆户外终端头由于制作时对电缆主绝缘的表面创伤严重,经过五年时间运行在电缆主绝缘长出很多水树并有放电现象,形成了一个大电流泄漏点。而该电缆#1中间接头由于制作时未按制作工艺要求恢复电缆主绝缘的内外半导层以及铜屏蔽层的连接,破坏了中间接头电场的均匀,引起电场畸变,经过长时间运行造成缆芯通过主绝缘表面对接地铜带多点放电,形成另一个典型的大泄漏电流点。重新制作户外终端头并消除#1中间接头泄漏现象后,真正的故障点马上获得足够的能量击穿放电,为故障点的最终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

多点严重泄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电缆施工人员进行电缆头施工时,不按相关施工工艺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破坏了电力电缆原有的电场结构,投入电网运行后,缆芯绝缘表面的局部电场发生畸变,这种畸变引起电场应力高度集中,使得某一绝缘薄弱点击穿、放电,过长时间运行逐步形成泄漏直至发展成为电缆故障。

用冲击闪络法对电缆高阻故障进行定位,当存在故障点不能击穿放电或放电不充分,除利用大电流、高电压进行冲击外,可以将球形放电间隙调整至较小位置,对故障点进频繁、重复冲击,直至故障点完全击穿放电,这样有利于故障的定位亦避免对电缆本身造成过大损坏。

5 对策

电力电缆高阻故障点击穿放电或放电充分与否,是冲击闪络法配合T-903A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仪实现故障点测距的基本条件,实际操作中应设法首先实现。

如T-903A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仪一次录波效果不理想,应进行多次采集,直至记录到有典型波形为止,以便于分析、比较和确定故障点。对各类波形要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避免受到其它诸如人为因素如老经验、急躁心理等的影响,这是快速、准确确定故障点的基本保证。

6 发现及遗留问题

通过此次实例,笔者对多点大泄漏电流对电缆故障查找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要避免多点大泄漏电流产生,就要严格对电缆头制作工艺的要求。因此我们向单位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汇报,建议对全局的电力电缆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施工时要求持证上岗,电缆头制作必须严格按所使用电缆头的制作标准严格规范施工。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要针对电力电缆高阻存在的故障展开分析,从而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要针对电缆本身的表面电流泄漏现象展开优化,实现其电缆头制造工艺的优化,从而避免出现一系列的泄漏电流现象的产生,这些环节如果得不到解决,会阻碍高阻故障的查找定位。如何准确、有效、快速地进行精确定位,至今仍为一重大的科研课题。使用冲击闪络法进行故障点定位,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对电缆本身破坏性很大,故障测距仪记录的放电波形亦较复杂,对分析能力及工作经验的积累要求较高,应探索其它简单、快捷的故障测距、定位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韩伯锋.电缆故障闪测仪原理与电缆故障测量[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泄漏电缆范文2

关键词:直流耐压;泄漏电流试验;微安表

前言:电力电缆在生产、安装及运行过程中所进行的例行试验、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中都要进行耐压试验。耐压试验的基本方法是:在电缆主要绝缘上施加高于其工作电压一定倍数的电压值,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要求被试电缆能承受这一试验电压而不击穿。从而达到考核电缆在工作电压下运行的可靠性和发现绝缘内部严重缺陷的目的。耐压试验根据所加电压的性质可分为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两种。电缆的出厂例行试验一般为交流耐压试验,而电缆线路的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一般均采用直流耐压试验。

1.直流耐压试验的优点

直流耐压试验比交流耐压试验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用较小容量的试验设备,对较长的电缆线路进行高压试验;可以避免交流高压对良好绝缘起永久性的破坏作用;对绝缘内部缺陷更敏感,即可以在较低电压下发现电缆的缺陷。因为在电缆绝缘内部如果存在会发展的局部缺陷,而且绝缘中某一部分的电导升高,则大部分的电压降作用在其余未损坏的部分上,所以与交流耐压相比,用较小的直流试验电压就易发现缺陷;试验时间较短。直流耐压试验时,击穿电压与电压作用时间关系不大,一般缺陷在加压1min后即可发现、缩短了试验时间。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电缆导体线芯一般是接负极。如果接正极,当绝缘层中有水分存在时,将会因电渗透性作用,而使水分移向电缆护层,结果使缺陷不易被发现。当电缆导体线芯接正极时,其击穿电压较接负极时约高10%。这与绝缘厚度,温度及电压的作用时间均有关系。一般绝缘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要比其交流击穿强度大一倍左右,因此,直流耐压试验的电压比交流耐压试验电压高。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同时,一般均进行泄漏电流的试验,以反映电缆的绝缘情况,测量泄漏电流时,电缆的导电线芯与其他线芯和屏蔽或铠装间形成两个电极,中间是绝缘体,当在两极上施加直流电压时,绝缘体内部和表面均有微弱的电导电流流过,该电导电流又称为泄漏电流。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普通的欧姆定律关系式表示出来。

泄漏电流的试验原理与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完全相同,但泄漏电流试验中所用的直流电源,是由高压整流设备供给,试验电压较高,并可借助调压器调节直流电压,比较容易发现绝缘缺陷。在升压过程中,可以随时监视泄漏电流值得大小,以了解被试电缆的绝缘情况。由于微安表的量程可以根据泄漏电流的大小进行选择转换,所以泄漏电流值得读数比摇表更精确。良好的电缆绝缘,其泄漏电流应与试验电压近似为线性关系,而当电缆绝缘有缺陷或受潮时,其泄漏电流值将随试验电压的升高急剧增长,破坏了伏安特性的线性关系。因此,泄漏电流试验较绝缘电阻试验更容易发现绝缘缺陷,是电缆试验中的重要项目。

2.试验方法

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根据微安表及整流设备所处的位置不同,可有许多种接线方式,但严格地讲,按微安表所处位置的不同来区分,只有微安表在低压端和高压端两种。

2.1 微安表在低压端

硅堆或整流管在低压端、微安表在低压端地试验线路特点如下:线路优点:灯丝变压器在低压端所需绝缘低,体积小;微安表在低压端读数操作方便,比较容易保护。线路缺点:必须有两个高压出线套管的变压器;当试验电压较高时,由于高压引线的电晕放电电流流过微安表,因而误差较大;由于被试品对于试验变压器线圈对地电容的反充电作用的存在,使在试验小电容设备时,直流电压因为充电作用而降得很低,因而试验结构不够准确;由于被试品的反充电作用,有交变电流流过微安表,因此微安表指针有可能摇摆不定;硅堆或整流管在高压端、以高压绝缘灯丝变压器作灯丝电源的泄漏试验线路特点如下:线路优点:泄漏电流指示比较准确;可以用只有一个高压套管的试验变压器,降低试验变压器的造价;微安表在低压侧便于操作。线路缺点:需要一个高压灯丝变压器,体积和重量大。无法避免试验变压器的泄漏电流影响。

2.2 微安表在高压端

硅堆或整流管在低压端而微安表在高压端地试验线路特点如下。线路优点:灯丝变压器位于低压端,对绝缘强度要求不高。由于微安表处于高电位,测出的泄漏电流准确,不受杂散的电流影响;线路缺点:微安表对地绝缘要求高;测量泄漏电流时,调换量程用绝缘杆操作、读数不方便;高压试验变压器必须有两个引出线套管。

3.影响泄漏电流值的因素

3.1 不同试验线路的影响

当采用微安表位于低压端的测试线路时,其受杂散电流的影响较大,因此测得的泄漏电流值可能产生误差。当采用微安表位于高压端的测试线路时,微安表受强烈的电磁场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微安表很好的加以屏蔽。其方法是:采用透明的导电玻璃,或将表头转动线圈部分加以铝箔屏蔽,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3.2 高压端引线的影响

当微安表位于高压端,采用话筒屏蔽线作高压引线时,其外表面地泄漏电流被屏蔽而不流过微安表,因此无测量误差,否则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当微安表位于低压端时,采用屏蔽线就没有作用了,这时接到被试电缆的引线,在其电场强度(取决于导线直径和形状)大于20kV/cm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发生游离,对地有一定的泄漏电流并流过微安表,因此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其改善方法是:加大高压引线的直径,缩短长度,减少其表面毛刺和增加对地距离。

3.3 温度的影响

直流泄漏试验与绝缘电阻试验一样,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温度的上升,泄漏电流增加。值得指出的是:在电缆线路检修或制作三头、尤其是灌注内部热绝缘胶后,在其冷却之前,如果进行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不仅泄漏电流很大,而且随着加压时间的延长增加很快,甚至导致热击穿。

3.4 表面泄漏的影响

泄漏电流有表面泄漏电流和体积泄漏电流之分。要测量的是体积泄漏电流。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以及电缆终端头脏污、受潮时,电缆的表面泄漏电流很大,甚至超过体积泄漏电流,致使泄漏电流试验结构不准确。此时必须采用屏蔽方法,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但对泄漏电流试验的影响。

泄漏电缆范文3

【关键词】GSM-R 隧道覆盖 BBU RRU

1 前言

因其具有“风一样的速度”,高铁被喻为“拿掉了翅膀的飞机”,如今国内和国际铁路均进入了高铁时代,适用于高铁的无线通信技术应运而生。GSM-R(GSM for Railway)正是这样一种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GSM的基础上专门针对铁路通信中的列车调度、列车控制等需求开发了许多定制的附加功能,从而实现在单一系统中整合铁路通信所需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

对高铁来说,真可谓“穿山越壑寻常事”,在山区路段,铁路沿线经过长短不一的隧道是常见的情形,而隧道这种特殊的狭长型区域导致无线信号波动大,按照常规组网方式往往造成覆盖弱甚至覆盖盲区。GSM-R如何通过无线网络规划,来保证隧道内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2 GSM-R隧道覆盖设计原则

GSM-R隧道覆盖的设计目标有三点:一是实现双层网络覆盖备份,二是实现隧道内部信号的良好覆盖,三是解决隧道出入口的切换问题,从而保证在单点故障的情况下,网络也能正常良好运行。

2.1 双网备份策略

首先来看如何实现双层网络覆盖备份设计目标。所谓双层网络,指在单层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无线覆盖网络,当其中一层主用网络发生故障时由另一层备用网络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可用性。

实现双网覆盖备份一般有两种类型:同址双站、不同站址交叉覆盖。同址双站双层网络是指两个基站并列设在同一站址,配置两套BTS,两套BTS相对独立,虽处于同一地点但有各自的传输、电源等设备,其余配套设施如机房、铁塔可以共用,这样形成的两个无线网络层,每一层将各由一套BSC控制管理。不同站址交叉覆盖双层网方式,则是在铁路沿线上,两套BSC下的BTS交错分布,形成双层交织冗余的覆盖方式。

2.2 天线与泄漏电缆

为了实现隧道内部信号的良好覆盖、解决隧道出入口的切换问题,在隧道场景GSM-R组网中,建议采用BBU+RRU方式,天馈部分主要涉及到天线和泄漏电缆:

天线

在隧道出/入口建议利用天线做冗余覆盖,避免在隧道内和隧道口切换重选,尽可能使小区间的切换重选发生在空旷平坦的地带。

对于天线的选择,建议采用高增益高指向性的天线,比如增益21dBi、水平波瓣角35度左右的天线。天线挂高根据隧道的高度而定,一般建议挂高20米左右为宜。

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具有特殊的信号泄漏功能,因此,在隧道中采用泄漏电缆覆盖方式能很好的解决隧道的覆盖问题。在实际组网中,需要根据隧道长度和覆盖电平要求,计算出泄漏电缆的长度和输入功率要求。

泄漏电缆的电平计算公式如下:

Pr=Po-Lc-La-Lm-d*Lt

其中:Pr为移动台接收到的电平强度,Po为输入泄漏电缆的功率,Lc为泄漏电缆的耦合损耗,La为附加损耗(即连接电缆加上连接电缆头的损耗),Lm为预留的余量(包括列车损耗、人体损耗、宽度因子等),Lt为泄漏电缆线路衰减(通常以百米计)。

2.3 隧道覆盖设计新尝试

根据GSM-R系统在隧道场景的三个主要覆盖设计目标,结合RRU可拉远的设备类型,中兴通讯在GSM-R无线网络覆盖设计方面有了新的尝试:

采用BBU+RRU的方式

隧道的出入口放置RRU连接定向天线,解决出入口的切换问题

隧道内采用RRU连接泄漏电缆,实现隧道内的无缝覆盖

采用2个RRU连接泄漏电缆覆盖同一段隧道实现RRU的互相备份

采用最末端RRU连接邻近BBU的方式实现BBU之间的互相备份

每个BBU连接的多个RRU配置成同一个逻辑小区,即多RRU共小区

3 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铁路沿线隧道长短不一,因此隧道的覆盖也不可一概而论。一般需要划分为短、中、长三种类型的隧道,划分的长度界定需要根据覆盖能力的预测来决定。一般而言,当两个隧道之间的开放距离大于2km时,认为是孤立的隧道,反之则认为是隧道群。对于孤立的隧道,其长度小于300m属于短隧道,长度在300m~1km之间的属于中等隧道,长度大于1km属于长隧道。

隧道内建议采用BBU+RRU配合泄漏电缆的方式,共同完成对隧道的无线覆盖,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行驶情况下能进行正常的高质量的服务等级,并且即便在单点故障的条件下,网络能维持预定的服务等级,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3.1 短隧道覆盖

对于短隧道的覆盖,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方式一:定向天线

直接在隧道出口和入口放置定向天线,由天线覆盖隧道内和隧道的出入口,适用于短隧道内无法安装任何设备的场景。

此种方式下,隧道入口的天线可以覆盖整段隧道,隧道出口的天线也能覆盖整段隧道,由此来做到覆盖的双备份。也就是说,如果隧道入口的设备(RRU或天线)出现故障,隧道出口的设备同样能够完成隧道的覆盖,反之亦然。这样就实现了RRU之间的覆盖互相备份。

整段隧道包括出入口都用同一个基站完成覆盖,这一个BBU连接两个(或多个)RRU,应用多RRU共逻辑小区(分布式小区)的组网方式,这些RRU配置成同一个逻辑小区,在隧道内和出入口的范围内,不需要进行小区间的切换重选。

方式二:定向天线+泄漏电缆

对于隧道内可以安装设备的场景,考虑到GSM-R对网络覆盖互相备份的高要求,建议隧道出入口放置定向天线、隧道内使用RRU+泄漏电缆进行覆盖。组网方式见图1。

这种方式下,隧道内由RRU连接的泄漏电缆完成覆盖,隧道出入口由定向天线覆盖,BBU连接的多个RRU配置成同一个逻辑小区,避免在隧道内和隧道出入口发生切换重选。隧道内两个RRU连接同一段泄漏电缆,以此做到隧道内的覆盖双备份。当一个RRU出单点故障时,不会影响隧道内的覆盖。

另外,最末端的RRU通过光纤连接到邻近合适的BBU上,两个BBU之间通过E1连接,并在邻近BBU上预先配置好这个小区的数据,不过正常情况下并不激活。当负责隧道覆盖的BBU(图中左边)出现单点故障时,系统检测到BBU故障时,将发命令激活邻近BBU(图中右边)的数据配置,使正常工作的BBU接管这个逻辑小区,从而实现隧道内的通信不受影响,因而巧妙地实现了BBU之间的备份。

3.2 中等隧道覆盖

一般认为隧道长度大于300m、小于1km属于中等长度隧道。对于中等隧道覆盖,建议在隧道出口和入口放置定向天线,隧道内采用“3个RRU+2段泄漏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如图2所示。

对于中等隧道覆盖,需要根据隧道长度和泄漏电缆的参数,计算出泄漏电缆的长度、输入泄漏电缆的功率大小。在隧道出/入口处,为了更好的覆盖效果,也可以再接一段泄漏电缆,其末端接负载以吸收多余的功率。

3.3 长隧道覆盖

对于长度大于1km的长隧道,不仅仅在出入口放置定向天线,在隧道内需要放置多个RRU,每个RRU连接泄漏电缆,以此实现对长隧道的覆盖。如图3所示。

长隧道的场景下,因为连接RRU的个数可能会比较多,需要特别关注BBU对连接RRU的个数限制。

3.4 隧道群覆盖

当多个隧道的距离不远,每两个隧道间的开放距离小于2km时,即形成了隧道群的场景。对于隧道群,建议负责各个隧道的BBU互为备份,组网方式建议如图4所示。

泄漏电缆范文4

关键词:通信、轨道交通、无线覆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900多公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商用通信系统无线覆盖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本文就目前业界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系统覆盖主流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是将各运营商的无线信号完成对城市轨道交通所有地下车站的站台、站厅、隧道及相关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

2、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支持的移动信号业务类型有:

中国移动 GSM900、DCS1800、TD-SCDMA;

中国联通 GSM900、DCS1800、WCDMA;

中国电信 CDMA 800/EV-DO , CDMA2000;

4)广电CMMB业务

3、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POI宽带合路平台、光纤直放站和天馈系统等组成。其具体工作方式为:

各运营商将其基站接引至沿地铁线路的每个车站商用通信机房内,且规划好每个车站内的基站之间、每个车站内基站与地面基站之间的小区划分与频率配置。并根据业务量与覆盖情况设置小区参数。设于每个车站商用通信机房内的宽带合路平台POI 与各运营商基站设备射频接口耦合联接。下行 POI 对各运营商基站发射端下行信号、CMMB信号进行合路后通过天线阵系统实现对站厅的覆盖;通过低频接入器接入 POI 后端主干,主干信号由宽带分路器分配到站台和隧道的 LCX,通过空中耦合送达移动接收端、CMMB用户手持终端上;从隧道 LCX 和天线阵系统传送来的移动台发射的上行信号由宽带合路器合路后,上行 POI 分路后送到各运营商基站上行信号接收端。从而完成了上、下行链路信号的传送(广电CMMB信号暂时不需要上行无线通道)。

二、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组成

1 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总体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四、城市轨道交通商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分析

1、无线链路指标要求

1)、下行无线链路指标:

移动业务 无线覆盖指标 备注

GSM/DCS 同频载干比(C/I): ≥ 12dB (不开跳频)200kHz邻频道干扰保护比≥-9dB 边缘场强≥-85dBm 满足95%时间及95%区域覆盖,接通率:≥98%

CDMA800/EV-DO FPICHEc≥-85dBm,Ec/Io > -10dB 同上

TD-SCDMA PCCPCHRSCP≥-85dBm

Ec/Io ≥-3dB 同上

WCDMA CPICH RSCP ≥-85dBmEc/Io > -10dB 同上

CMMB 边缘场强≥-75dBm,C/N≥14dB 同上

2)、上行链路基站侧噪声

移动业务 噪音电平 备注

GSM ≤-120dBm/200kHz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测试无身体遮蔽情况下测试

CDMA ≤-105dBm/1.25MHz 同上

3G TDD 3GPP规范 同上

3G FDD 3GPP规范 同上

2、下行覆盖分析

1)、隧道内场强覆盖分析

隧道内覆盖模型如图所示:

按车内用户最不利位置距离泄漏电缆最远端 4 米处场强为:

X-(漏缆耦合损耗+瑞利衰落+宽度因子+车体损耗) (dBm)

X 为泄漏电缆辐射功率,根据馈入功率-泄漏电缆传输损耗计算而得;

漏缆耦合损耗可以根据泄漏电缆厂家提供的技术指标获得;

瑞利衰落(含人体损耗):6dB(经验值);

4m 时宽度因子:α=20D/2=204/2=6dB

车体损耗:5dB。

因此距离泄漏电缆最远端 4 米处场强为:

X-(漏缆耦合损耗+瑞利衰落+宽度因子+车体损耗) (dBm)

= X-(漏缆耦合损耗+6 dB+6 dB +5 dB) (dBm)

= X-(漏缆耦合损耗+17 dB) (dBm)

根据泄漏电缆厂家提供的技术指标,为满足≥-85dBm 的场强要求,我们可以测算出各频段需要的最小功率:

频段 边缘场强 各频段耦合损耗 最小辐射功率 X 要求:X-(漏缆耦合损耗+17 dB)≥边缘场强

GSM/DCS ≥-85dBm 72 dB X≥4dB

CDMA800/EV-DO ≥-85dBm 72 dB X≥4dB

TD-SCDMA ≥-85dBm 72 dB X≥4dB

WCDMA ≥-85dBm 72 dB X≥4dB

CMMB ≥-75dBm 68 dB X≥10dB

经过核算得出的各站隧道内不同系统于漏缆上最弱值都能满足要求(95%测试区域)

2)、站台内场强覆盖分析

站台内覆盖模型如图所示:

站台宽度为 12 米,按站台内距离泄漏电缆最远 10 米距离进行估算,则场强为:

X-(漏缆耦合损耗+瑞利衰落+宽度因子+屏蔽门损耗) (dBm)

X 为泄漏电缆辐射功率,根据馈入功率-泄漏电缆传输损耗计算而得;

瑞利衰落(含人体损耗):6dB(经验值);

10m 时宽度因子:α=20D/2=2010/2=14dB

屏蔽门损耗:5dB(经验值)

因此距离泄漏电缆最远端 10 米处场强为:

X-(漏缆耦合损耗+瑞利衰落+宽度因子+屏蔽门损耗) (dBm)

= X-(漏缆耦合损耗+6 dB+14 dB +5 dB) (dBm)

= X-(漏缆耦合损耗+25 dB) (dBm)

根据泄漏电缆厂家提供的技术指标,为满足≥-85dBm 的场强要求,我们可以测算出各频段需要的最小功率:

频段 边缘场强 耦合损耗 最小辐射功率 X 要求:X-(漏缆耦合损耗+25 dB)≥边缘场强

GSM/DCS ≥-85dBm 76 dB X≥8dB

CDMA800/EV-DO ≥-85dBm 76 dB X≥8dB

TD-SCDMA ≥-85dBm 76 dB X≥8dB

WCDMA ≥-85dBm 76 dB X≥8dB

CMMB ≥-75dBm 68 dB X≥10dB

而信号馈入点就在站台上面,馈入功率都高于 20dBm 以上,因此各个频段信号在站台内都能满足要求(95%测试区域)。

3、上行覆盖分析

系统无切换时的Ec/Io分析,Ec/Io与负荷消耗 X%之间的关系如下:

Ec/Io dB = -10 lg ( 1 / ( 1 X % ) )

当负荷容量为 50% 时

Ec/Io dB = -10 lg ( 1 / ( 1 50 % ) ) = -3dB

能满足导频 Ec/Io≥-6 dB 的要求。

有软切换时 Ec/Io 分析,负荷容量为 50%时,最恶劣的情况为两小区信号电平相等的情况,此时Ec/Io 计算如下:

Ec/Io dB = -10 lg 2*( 1 / ( 1 50 % ) ) = -6dB

而且可以通过多径信号最大比合并以获取多径增益,这样可以改善 Ec/Io,因此能满足导频 Ec/Io≥-6 dB 的要求。

泄漏电缆范文5

关键词 电动铲运机;漏电;接地;防护;保护;安全

中图分类号T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140-02

电动铲运机一种高效率、低能耗、无污染的无轨装运设备。在冶金矿山它担负着井下运岩、运矿任务。由于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潮湿,电动铲运机经常出现漏电现象,直接危害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必须采取切合实际,合理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以防护,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下面结合我单位使用WJD-1及WJD-2型电动铲运机实际情况,谈谈防护电动铲运机漏电几种方法和措施。

1 电缆漏电防护

电动铲运机工作在井下炮烟、粉尘、顶板滴水、地面渣石、积水,巷道壁岩石凸凹棱角,高频率转弯极恶劣的环境中。其供电电源采用橡套或硅橡胶软电缆,由电动铲运机卷缆器排缆、卷缆拖拽电缆始终和巷道、采场的地面或巷道壁摩擦接触,致使电缆绝缘极易损坏而漏电,进而导致电动铲运机带电。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对电缆进行防护,才能减少或杜绝电动铲运机漏电问题。措施和办法如下:

电动铲运机的动力电缆需要一端处于牢固的状态才符合运行条件,若电缆的固定端出现脱落,电源开关配电箱将被拖拽移动,严重时将导致安全事故。电缆固定要用焊有铁链的铁电缆卡子夹住电缆(放入电缆卡子处的电缆要做防护后再安装电缆卡子),防止电缆损坏而漏电,在巷道壁距地面0.5m左右的地方打孔插入铁固定锚杆,将电缆卡子铁链的另一端固定在锚杆上,实现可靠固定。同时还需做到电缆卡子不与电缆接头及电缆破损处接触,以防漏电。不允许用风、水管道做固定点,不允许电缆搭在风、水管道上,严禁电缆接头及电缆破损处与风、水管道接触以防电缆漏电而使风、水管路带电,导致人身伤害。

要随时检查电动铲运机卷缆器导引电缆横向托辊、纵向托辊运行情况,不允许有托辊卡阻现象,当托辊磨损到极限时应及时更换以防电缆损伤而漏电。

电动铲运机卷缆器内存放电缆长度,不允许超过其技术参数规定的长度,要随时检查卷缆器运行情况,发现卷缆器卷缆不正常时应立即将其调至最佳状态,以防止电缆损坏。

电动铲运机在巷道内转弯时,电缆与巷道壁岩石凸凹棱角接触破坏电缆绝缘,引发电缆漏电。在巷道转弯内角处必须采用由钢管、圆钢焊接而成的电缆防刮器对电缆进行防护,可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电缆接头及电缆破损处接触,避免损坏电缆绝缘而漏电。

为了保持电缆最佳绝缘状态,电缆严禁放在水沟中及巷道内积水处,尤其是电缆接头及破损处。

制作电缆接头时,电缆芯线应焊接或熔接,接头的外层胶用硫化热补法进行补接;或采用矿山专用插接件连接。当整条电缆接头达到规定数(4个)应予报废更换使用新电缆。

电缆使用过程中严禁电缆第四芯(接地线)断线。要随时对电缆第四芯线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时要立即处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动铲运机至接地网间的电缆第四芯(接地线)进行检测其电阻值应不大于1欧姆,若超出1欧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2电动铲运机漏电保护

安全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要实现电动铲运机在井下恶劣的环境中安全高效地进行生产作业,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漏电保护措施,才能克服它因漏电给井下生产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

2.1接地保护

2.1.1完善井下接地网对电动铲运机实行保护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井下必须装设接地系统。在井下水仓和积水坑中至少装设两组主接地极(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在采区变电所和固定设备地方设置局部接地极设置于排水沟中(局部接地极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5mm的钢板)。用接地线干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或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井下接地网。当任一主接地极断开时,其余主接地极连成的接地网上任意一点测得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2Ω。

事实上,在离主接地极、采区变电所较远采场末端(400m~600m),实测接地电阻值在6Ω~8Ω之间,已达不到电动铲运机漏电保护作用,当电动铲运机漏电,人体触及它时,将会发生触电事故,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要想在井下安全使用电动铲运机,必须将电动铲运机作业地点处接地干线上的接地电阻值降至小于或等于2Ω。其方法是:

选用直径12mm的圆钢,将每根焊接连接起来放在水沟中做采场接地干线,并将它同井下总接地干线焊接在一起。

在采场联络巷、采场巷道终端有积水的水沟或水坑内设置局部接地极,将局部接地极和采场接地干线焊接在一起。

将给电动铲运机供电的配电箱(安装在巷道壁上),用直径12mm的圆钢,同采场水沟中接地干线焊接连接起来。并将采区变电所引至采场的动力电缆保护接地线同配电箱进行可靠连接。

完成上述工作,便完成了采场内接地网(重复接地)的敷设。这时,再对采场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测试,其数值应在1Ω~2Ω之间,若大于2Ω应采取增加局部接地极的办法予以解决。

每季度要进行一次接地网接地电阻值测定,若接地电阻不符合使用要求,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要求后再使用。

2.1.2使用接地链进行漏电保护

接地链是一端固定在电动铲运机机体上,另一端和地面接触的铁链。他的作用是电动铲运机漏电时,实现电动铲运机接地保护。每台电动铲运机至少要配置2条接地链,和地面接触长度30cm最佳。在电动铲运机电缆第四芯线(保护接地线)完好的情况下,它能起到降低电动铲运机接地电阻的作用。当电动铲运机电缆第四芯线(保护接地线)断线时,它是能提供电动铲运机接地保护的最后防护设施。因此,在使用电动铲运机进行生产作业时,要随时对接地链进行检查,发现其缺少、磨损、接地长度不够时要及时安装或更换接地链。以保证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

2.2、选用漏电保护断路器进行保护

漏电保护断路器是一种当电路中发生漏电或触电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并可对线路进行过载、短路和欠电压保护。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在井下潮湿恶劣的环境下,对电动铲运机漏电进行预防性保护,是防止电击事故有效措施。

井下采用中性点不接地三相供电方式对采场供电,加之采场内环境潮湿供电线路及电动铲运机对地泄漏电流较大,不同环境下的采场对地泄漏电流又有所不同。选用漏电保护断路器时,必须采用极数是3极,剩余动作电流及剩余电流分断时间可调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对井下电动铲运机漏电进行保护,才能适合井下特殊环境的使用要求。

例如: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NM8L系列漏电保护断路器,可满足使用要求。其中NM8L-630/3型,额定电流400A的漏电断路器,可满足剩余动作电流0.2-0.5-1和剩余电流分断时间0.2-1-2-3S任意搭配组合使用,特别适合采场内数台电动铲运机同时作业使用。一般情况下剩余动作电流选为0.5A、剩余电流分断时间选为1S则可达到电动铲运机正常使用条件。

在具体选择漏电断保护路器时,要根据具体采场实际情况来决定。首先要明确,采场内使用电动铲运机台数、供电线路载流量,并对使用电动铲运机采场的供电系统进行对地泄漏电流测算后,再合理地选择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品牌、系列和型号,才能对供电线路进行保护,实现电动铲运机漏电防护最佳效果。

在日常使用漏电保护断路器时,要注意漏电保护断路器发生动作后,应根据动作的原因排除了故障,才能进行合闸操作,不允许带故障强行送电。每月至少要对漏电保护断路器检查(外观检查,试验按钮试跳,接线检查,信号指示及按钮位置检查)一次,并作好检查记录。

3检查维护预防电动铲运漏电

对电动铲运机体、供配电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是防止电动铲运漏电行之有效的方法。

电动铲机司机在启动电动铲机前,应合上电动铲机(含电缆)电源开关,用验电笔对电动铲机机体、电缆接头、电缆破损处等易发生漏电部位进行漏电检查,确认无漏电后方可启动电动铲机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要随时停机进行漏电检查安全确认,作业任务结束时,要进行漏电检查,确认无漏电后切断电动铲机(含电缆)电源,方可结束本工作班作业任务。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若发现漏电应确定漏电位置采取稳妥的方案予以处理,同时要做好漏电期间他人触电的防护工作。

在日常的检查维护工作中,要随时对电动铲机配电箱内卫生进行清理(清除导电粉尘),保证其清洁美观,并对配电箱内的电气元件及配电线进行漏电检查。同时,还要对电动铲运机电缆第四芯线(保护接地线)与电动铲运机机体、接地网的连接情况做重点检查,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的予以维护排除,以确保电动铲运机使用的安全性。

进行电动铲运机检查、维护时要做到停电、验电、在供电电源停电开关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和闸”警示牌方可进行。

4结论

综上所述,对电动铲运机进行漏电防护,可有效地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率,减少电动铲运机漏电故障停机率,对电缆漏电防护的同时,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周期,降低了生产资金的投入,保证了电动铲运机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晓飞,薛剑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武汉:长江出版社,2006.

泄漏电缆范文6

关键词:电缆故障 故障测寻 高压电缆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电缆得到广泛的应用,电缆数量成倍增长。在这样规模庞大的电缆网络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缆故障频发。因此,熟悉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了解电缆故障发生的种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电缆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

电力电缆在生产、敷设、三头工艺、附件材料、运行等环节,如果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电缆产生故障。产生电缆故障的原因主要有:

1.1 机械伤害

因机械伤害引发的电缆故障,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停电事故。通常情况下,电缆受到的机械损伤主要有:

①外力损坏。在进行地下管线施工、打桩、起重、转运等意外损伤电缆。

②施工损伤。在牵引过程中因牵引力过大而拉伤电缆。绝缘层或屏蔽层因电缆弯曲过度遭到损伤。绝缘层和保护层因野蛮施工受到损伤等。

③自然损伤。穿越公路或铁路以及靠近公路或铁路并与之平行敷设的电缆,因行驶车辆的振动或冲击性负荷,导致电缆外护套出现疲劳裂损。

1.2 绝缘受潮

通过绝缘电阻和直流耐压试验发生绝缘受潮故障,一般表现为绝缘电阻降低,泄漏电流增大。造成绝缘受潮的原因有:

①电缆中间头或终端头密封不到位或者密封失效。

②电缆制造存在缺陷,电缆外护层有孔或裂纹。

③电缆护套被异物刺穿或被腐蚀出现穿孔。

1.3 绝缘老化

电缆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当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绝缘强度降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电缆选型不合理,导致电缆在过电压下长期工作。

②电缆距离热源较近,使电缆局部长期受热出现老化。

③化学药品对电缆绝缘层起不良化学反应导致其发生老化。

1.4 过电压

因雷击或其他冲击过电压导致电力电缆发生故障。经过现场研究分析,电缆被击穿点存在严重的缺陷,这种出现故障的电缆自身的缺陷主要有:

①绝缘层出现气泡、杂质,以及绝缘油干枯。

②电缆内屏蔽层出现节疤或者存在遗漏。

③电缆绝缘严重老化。

1.5 过热

造成电缆过热的原因主要有:

①电缆在过负荷下长期工作。

②电缆因火灾引发过热,甚至被烧伤。

③长期接受其他热源的热辐射。

在电缆过热故障中过负荷是直接诱因。电缆长期工作在过负荷的环境中,没有考虑电缆温升和整个线路情况,致使电缆发生过热现象。例如电缆密集、电缆沟及隧道通风不良的地方,或者电缆穿在干燥的管中等,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加速损坏电缆的绝缘层。经过长期过热后,橡塑绝缘电缆的绝缘材料出现变硬、变色、失去弹性、出现裂纹等现象。对于油纸电缆表现为绝缘干枯、绝缘焦化,甚至出现一碰就碎的现象。另外,过负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铅包疲劳而受到损伤。对于大截面、长电缆来说,如果装有灌注式电缆头,在线胀系数方面,由于灌注材料与电缆本体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发生胀裂壳体的现象。

1.6 电缆的质量缺陷

在电缆线路中,电缆及电缆附件两种材料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施工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制作的电缆三头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电缆的质量缺陷归结为:

①电缆本体存在质量缺陷。油纸电缆铅护套存在杂质沙粒,以及电缆受到机械损伤以及压铅出现接缝等。在橡塑绝缘电缆主绝缘层的偏芯内出现气泡、杂质等,节疤、遗漏在内半导电层出现,没有进行封端面处理使得电缆在储运中导致线芯大量进水。上述缺陷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现,其绝缘电阻低、泄漏电流大,甚至耐压击穿等,往往只在检修或试验中发现。

②电缆附件存在质量缺陷。传统三头存在的质量缺陷是铸铁件有砂眼,而瓷件的强度不够强,并且组装加工部分粗糙,以及防水胶圈规格不符合要求或出现老化等。热缩和冷缩电缆三头存在的质量缺陷是绝缘管中有气泡、杂质、厚度不均匀,密封涂胶处出现遗漏等。

③电缆头制作存在质量缺陷。传统三头制作存在的质量缺陷:绝缘层绕包不紧,存在空隙、密封不到位、绝缘胶配比不对等。热缩三头制作存在的质量缺陷:处理半导电层不净、安装应力管的位置不当、热缩管的收缩不匀、安装地线不牢等。预制电缆三头安装存在的质量缺陷:剥切不精确、套装绝缘件时剩余应力过大等。

④电缆接地系统缺陷。电缆接地系统包括电缆接地箱、电缆接地保护箱(带护层保护器)、电缆交叉互联箱、护层保护器等部分。一般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箱体密封不好进水导致多点接地,引起金属护层感应电流过大。另外护层保护器参数选取不合理或质量不好氧化锌晶体不稳定也容易引发护层保护器损坏。

另外,拆卸旧电缆及附件应用到电缆线路中,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重新利用材料、节省资金,但影响设备完好率,该方法慎重对待。

1.7 设计不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电缆逐渐完备,结构与形式已趋于稳定,但是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的各种附件处于不断地改进过程,由于新型电缆附件缺少足够的运行数据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上选用时要慎重。为了避免造成大面积质量事故,最好根据运行经验的成熟度,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使用。电力电缆在设计方面存在的弊病:

①防水效果不好。

②材料选用不合理。

③工艺流程不成熟不合理。

④缺乏足够的机械强度。

2 电力电缆故障的种类

根据故障的性质电缆线路故障可分为:

①低阻故障,也就是低电阻接地或短路时发生的故障。所谓低阻故障是指导体的连续性良好,但是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者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小于100kΩ,被称为低阻故障,通常情况下低阻故障分为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或接地等。

②高阻故障,也就是高电阻接地或短路时发生的故障。所谓高阻故障是指导体连续性良好,但是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绝缘电阻或者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高于100kΩ,但是远远低于正常值被称为高阻故障。通常情况下高阻故障分为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或接地等。

③断线故障。电缆中有一芯或数芯导体不连续,但是其余各芯绝缘均良好,称为断线故障。

④断线并接地或短路故障。电缆有一芯或者数芯导体不连续,经过电阻接地或短路,被称为断线并接地或短路故障。

⑤泄漏性故障,是高阻故障极端形式,是指进行电缆绝缘预防性耐压试验时,随着试验电压的升高其泄漏电流逐渐增大,直至超过泄漏电流的允许值。

⑥闪络性故障,是高阻故障的另一种极端形式。所谓闪络性故障是指进行电缆绝缘预防性耐压试验时,泄漏电流小而平稳,当试验电压升高到尚未或者已经达到额定试验电压时,泄漏电流骤然增大并迅速产生闪络击穿。短期内存在闪络性故障的电缆,在较低的电压下,可能会完全停止闪络击穿的现象并显现良好的电气性能。

3 电缆故障的测寻步骤

①确定故障性质。

②故障点的烧穿。即通过烧穿将高阻故障或闪络性故障变为低阻故障,以便进行粗测。

③粗测,就是测出故障点到电缆任意一端的距离。粗测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电桥法,另一类是脉冲发射法。

④敷设测寻故障电缆的路径。其方法就是将音频信号电流通入电缆中,通过接收机,利用接收线圈对此音频信号进行接收。

⑤精测故障点(定点检测),通过采用声测、感应、测接地电位等方法,对故障点的精确位置进行确定。

上述步骤只是一般性的测寻步骤,进行实际测寻时,要区别对待,例如,电缆敷设路径的图纸很准确时可以忽略测敷设路径;对于高阻故障,利用闪络法直接进行粗测等等。

4 电缆头制作质量缺陷引起的故障举例

某110kV变电站360出线电缆为交联单芯绝缘电缆,长度为230m,投运时间为2009年10月13日,2009年12月17日,发生A相电缆放电击穿现象,且在B、C相电缆头接地辫绝缘包封处变黑,查阅交接试验报告未见异常,经多方查阅有关资料认定,电缆头上接地辫绝缘包封处变黑系电晕放电时吸附灰尘所致。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在电缆头制作过程中,应力管安装位置不当、热缩管收缩不均匀、地线安装不牢造成电场分布不均匀,引起放电。鉴于以上情况,对B、C相电缆头进行解体,发现两相电缆应力管安装位置不当,与绝缘屏蔽层没搭接,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一起典型的电缆头制作不良引起的故障。在重新更换制作电缆头,并将应力管与绝缘屏蔽层接触良好后,至今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王润卿,吕庆荣.电力电缆的安装、运行与故障测寻[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2]张栋国.电缆故障分析与测试[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