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猫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猫的特点

小猫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启示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自从1998年在我国开设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开设院校也从最初的师范院校扩展到综合院校、行业院校。2011年,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设立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时至2015年9月,该专业已经连续招收四届硕士研究生。然而,由于该专业并不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传统专业,加之创办时间较短,因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做大、做强。本文认为“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具体言之,专业“一般都由专业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专业设备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2]。在此,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为对象,研究各高校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特点,及其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一、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学科建设特点

(一)务实的定位、明确的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四所在京高校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人才培养规格逐渐调整为管理型与研究型的复合,并不断向管理型倾斜,从而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务实化。如清华提出培养“管理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人大强调培养“有科研及管理能力的教育行政人员、学校师资及与教育有关的管理人员”[4]等。同时研究方向也比较明确具体,四所在京高校根据专业教师的数量及研究方向各设置了两到四个研究方向。

(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研究发现,各校均重视方法类课程的设置,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并根据师资情况设置大量专业选修课,并为跨考学生开设不计学分的必修课。

(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通过对四所在京高校专业教师研究发现,各校已经组建起了一个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人数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并且专任教师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也比较合理。

(四)完善的专业资料

通过对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专业研究发现,四所高校在专业资料建设上取了的重要的成就,清华大学拥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甚至拥有自己的教育学分馆,从而为专业发展奠定重要的资料基础。

二、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学科建设对首经贸的启示

(一)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

首经贸教经管专业现设教育经济、高等教育管理、教师发展三个研究方向,但专职教师主要分布在前两个领域,根据四所在京高校专业设置主要根据专业教师的人数及研究领域而设,首经贸教经管专业应该去掉教师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凝练专业方向。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根据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专业课程研究发现,首经贸教经管专业应该加强方法类课程的设置,根据研究方向改革现有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并进一步充实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加该类课程的可选择度。鉴于首经贸教经管专业所招学生据大多数都是跨考性质,应该设置不计学分的必修课。

(三)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根据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专业人员研究发现,首经贸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都还比较合理,但唯一的欠缺就是专任教师人数的不足,为了更好的建设该专业,未来该专业应该在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经济方向分别在引进一名专任教师。

(四)专业资料建设尚未起步

根据对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专业资料的研究发现,首经贸还缺乏专业资料建设。因此,专业资料建设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也应该提供独立的空间用作资料室的办公场所,同时学科也应该划出固定的专项经费用于资料室的建设。

作者:崔高鹏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J].上海高教研究,1997(4).

[2]陈太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要素及其构成[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5(4).

小猫的特点范文2

那只波斯猫浑身长着雪白的毛,耳朵很机灵,总能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一双小小的眼睛很有特点,一只是碧蓝碧蓝的,一只是土黄色的,因为它是一只波斯猫。它那长着尖牙的小嘴,消灭了许多作恶多端的老鼠。它还有一条毛绒绒的尾巴,摸上去很舒服。

这只波斯猫很有意思。一天我拿出一根小棍儿,放到小猫鼻子底下晃了晃,小猫一下就给咬住了。我连忙把小棍儿从小猫嘴里,放到远处,小猫连忙目不转睛的盯着,然后做出半蹲状态,猛扑过去。要不是我及时把小棍拿开,那小猫必定把小棍儿咬成两段。就这样,我在原地转着圈,小猫也一直围着我,直到我们都转累了才肯停下。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条鸡腿,跑去看小猫。小猫一看见我,就朝我猛扑过来,差点把我的鸡腿抢去了。我赶忙拿着鸡腿跑到外面去,可是这也不管用,小猫追着我一同到了外面。没办法,本来想一点一点有滋有味的品尝鸡腿,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吃完了。

其实,这小猫原本是二姑寄养在我家的,后来给了三姨。小猫在我家的最后一晚时,我和它说了许多悄悄话。那一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小猫的特点范文3

一、挖掘教材内容美,引趣性提问。

每篇文章只要教材认真挖掘总是可以揭示教材的内容美,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由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动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课文《小猫种鱼》,我发现这个课题十分新颖独特,且是动物对白,而小 学生又特别爱猫和鱼,于是在导课时,抓住这个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引趣提问:“世界上哪些东西可以种植?鱼可以种植吗?小猫会种地吗?”小学生经我一问兴趣大增,纷纷举起小手列举出许多可以种植的东西,又列举出小猫没见过种地,只会乱挖等习性,并一致认为鱼不可以种,借此揭示课题,请同学认真翻开课本先自学,学生们看完课文一个个瞪大好奇的眼睛,望着我,我抓住机会继续问道:“小猫为什么种鱼?它是怎样种的,结果又是怎样?”至此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创设氛围,诱发提问。

创设适合小学生思维的氛围,诱发提问,可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小猫种花》,借此诱发提问,我们学习《小猫种鱼》,又看了《小猫种花》,哪位同学能说出还有哪些小动物种植的小故事,经过这样提问,学生思维的火花纷纷开放,列举出许多小动物种植的故事,课后我问同学:“小动物会种东西吗?为什么它们种东西不能成功,请你们仔细思考后悄悄告诉我。”

三、抓课文聚合点,鼓励性提问。

聚合点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词句、段落,围绕聚合点可以以一点突破,提挈全文,保证课文的整体性,抓住课文聚合点鼓励性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加强基础,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例《小猫种鱼》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模仿出《小鸡种瓜》、《小鸭种鱼》等,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鸟能否种草、种树,学生们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得出不同答案,课后小练笔中反映出同学们许多奇思妙想。

四、抓住模糊点,突破性提问。

小猫的特点范文4

八点半,“大部队”来了,数一数共六个人。人多适合玩“小猫捉鱼”。

我们石头、剪子、布决定胜负,留下邵冉和淑贞当“小猫”。用毛巾把她们双眼蒙住,然后让她们原地转三圈,游戏就开始了。

“小鱼”们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冲到那儿,害得两只“小猫”东一头西一头,没头没脑地乱撞。我先来个搞笑的,蹑手蹑脚地走近淑贞,用手拍拍“猫头”,嘴里还不住地说:“你好啊,淑贞,新年好!”“你,欺人太甚!”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我便赶紧跑开,没被她捉住。“小鱼”们乐声一片。

子怡便“效仿”起来,她悄悄地用小棍戳“小猫”的屁股,这只“小猫”疼得“哇哇”叫,子怡连忙转脸,就在她转过脸来的时候,碰巧另一只“小猫”也赶过来了,一下子抓住了子怡,欢笑声不绝于耳。

“鱼儿”们都气恼了,一起讨论制服“小猫”的方法,决定用声音诱“小猫”上当。

这时,两只“小猫”一个在北面,一个在南面,我和珊珊背靠背站好,面对面地站在“猫”的中间。我数“一、二、三”,我们俩同时喊:“小笨猫,小笨猫,快来抓我呀,我在这儿,往前走就抓到了。”两个“小猫”听到我们俩的叫喊声,都同时从两个方向相向而行,慢慢地,两只“小猫”靠近了。我们悄悄地退场,看“小猫”的好戏。只听“砰”的一声,两只“小猫”撞上了,紧紧地抱在一起,都以为自己抓到了“鱼儿”,一点儿也不放松,“鱼儿”们都跑完了,场地上就剩两只“小猫”在打架。解开毛巾一看,原来是“自家人”。“小鱼”们欢跳起来。

整个院子都充满着欢声笑语,调皮的我们一直玩到中午还意犹未尽。

苗老师:刘秋实的这篇习作,游戏的过程清楚完整,段落分明。场面描写气氛热烈,突出游戏的快乐,细节描写有声有色,真实有趣。

于明琪:习作中第四自然段的动作描写很有特点,“跑”“冲”“撞”“拍”, 准确生动,“没头没脑”“蹑手蹑脚”,恰当传神。

孙庆秋:我喜欢文章中的两个小细节“戳猫屁股”和“声音诱猫”,妙趣横生而又栩栩如生,表现了游戏的好玩,也表现了小伙伴们的聪明才智。

小猫的特点范文5

妈妈前几天买了一只小猫咪回来,我帮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顺顺,我非常喜欢这只小猫咪。

一天,我放学回家以后,顺顺看见我回来了,它马上跑过来蹭了几下我的腿,过了几分钟以后,我被妈妈叫上楼做作业,我上楼的时候,我觉得有东西在跟着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顺顺,我走一步它也走一步,直到我回到了我房间,它才停下来了,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它在我脚下,它用它的细细的小腿摸了几下我的脚,我忍不住就笑了出来,我低下头看它的时候,它仿佛在说:“主人,你来陪我玩一下嘛!“我看到它那双眼睛,我就忍不住想和它玩了,我放下了笔,我把它抱起来,它大声的“喵”了几声,好像在说:“呵呵,谢谢主人可以陪我玩。”我就坐在地上,我先和顺顺握了一下手,然后我叫顺顺坐下,它好想能听的懂我说的话,它毫不犹豫的坐下了,我和顺顺玩了半个小时后,妈妈叫我吃饭了,我下楼去洗手,而顺顺也在我旁边用它的舌头添了几下它的手,也洗手了,我吃饭的时候,顺顺反而不在我脚下,而是在阳台坐着,我吃完饭了,而恰好的是今天是吃鱼,我就拿了很多鱼肉给顺顺,我拿过去的时候,它就坐在那里看着我拿鱼肉过去给它吃,它吃完了,就趴在我给它做的屋子里睡着了,小猫咪睡着的时候是最可爱的,我就拿我不穿的衣服给它当被子,它睡着的时候我帮它盖好了。

这就是我最最最温顺的小猫咪,“顺顺”它有非常多的特点,最好的特点是很听话,不乱打架,这就是我的小猫咪“顺顺”。

广东清远清城区古城小学五年级:李家信

小猫的特点范文6

因为要上公开课,我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猫》。这是老舍的经典作品,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结构,学习第4小节感受满月猫的可爱与淘气。

为了将满月猫可爱淘气的形象烘托出来,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小猫动作的词,巧妙地将动词串编成一首儿歌进行有节奏地诵读。在学生初步体会了小猫的淘气之后,又将老舍描写满月猫的文字以5个画面的形式出现,引领学生在品读句子的同时想象画面,让他们走入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面,感受当小猫的快乐,并通过交流,分享了小猫满院子撒欢的快乐。

此时,小猫的可爱与淘气劲儿就在学生的一读一品之间有了轮廓。

随后,我又抓住“没完没了”这个词播放了一组小猫玩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______,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______。”这个句式练习说话。所提供的这个句式来自于文中的句子:“一个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但引导学生说话的句式不完全等同于文中的句式,是在原有句式上的一种提升,用一个“也”字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图片当中小猫的可爱镜头,丰富文字的内涵,让“没完没了”玩闹的小猫形象更清晰一些。

但是试教过后,我发现,学生除了说出“一双大皮鞋,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真是可爱。”“一只老鼠,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真是淘气。”这样的句子之外,再没有精彩的语言呈现了。

总感觉离我最初的预想有差距,但差在哪儿?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弥补这个差距?是不是要换一种引导的方式,或者干脆不给句式,随孩子自己体悟?到底怎么改?怎么来渲染才能有助于猫可爱形象的深入人心?还真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一“点”惊醒梦中人

晚上翻阅杂志,无疑中看到《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5期中登载的特级教师武凤霞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由于对武老师仰慕已久,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武老师从关注朗读到关注语言,从感受自由到感受文字的凄婉,不仅领着学生游走在语言文字之间,更是领着学生走进了萧红的童年,触摸到了她的不幸。我在暗自惊叹间,突然眼前一亮,看,武老师有这样一段设计:

师:刚才说的过程中,我看同学们真开心啊!我仿佛觉得你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面。刚才你看到什么画面了?

生:萧红是很调皮、很可爱的。

师:她长得高?矮?胖?瘦?穿什么衣服?扎什么辫子?我很想在脑子中有萧红的形象,请同学们帮帮我。

生:祖父跷着二郞腿,在摇椅上抽烟,萧红穿着红色的花衣裳在田野里欢快地跑着。

生:萧红坐在祖父旁边,扎着两根小辫子,很高,穿着一身红色的裙子,还嘟着嘴巴,因为她不知道祖父抽的是什么,也想试一试。

学生一开始的回答与我试教时课堂上出现的公式化的回答何其相似?“很调皮”“很可爱”,多么笼统的概括,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想象那幅乡土画面,更不能帮助学生感受到萧红在园子中的自由。

于是,在这关键时刻,武老师顺势一点,“她长得高?矮?胖?瘦?穿什么衣服?扎什么辫子?我很想在脑子中有萧红的形象,请同学们帮帮我。”看似一个简单的求救信号,其实这里蕴含着老师无穷的智慧呀!这样的点拨唤醒的是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学生随后的回答,就有了浓重的画面感,萧红与祖父的形象也随之鲜活起来,为后面“感受自由”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我的内心豁然开朗。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知道我执教的那个环节问题出在哪儿了,不是在学生身上,而在我自己身上,是我的引导没有到位呀!光是给了学生几幅图片、一个句式,就双手插腰地等待着学生给你“精彩”,怎么有这么容易的事儿?这么容易得到的“精彩”还叫“精彩”吗?

于是,第二次试教时,我尝试着用武老师这样的点拨来教学,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这么看来,这个淘气包,何止玩鸡毛和线团没完没了呀,简直可以说只要淘气起来就(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是什么意思?

生:没完没了,就是他耍起来就不能停下来了,一直在玩。

师:对呀,可远远不止这5组画面呢!你们瞧!(出示一组图片,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

师:(欣赏完之后)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形容你看到的小猫:______,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______。

生:一个足球,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真是太淘气了。

师:它是怎么耍足球的?用脚?用身体?把足球耍到哪儿去了?我很想在脑子中有小猫玩耍的画面,请同学们帮帮我。

(思考片刻之后)

生:一个足球,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会儿把足球踢到远处,一会儿又快速奔跑过去,把足球抱在怀里,还用脸在足球上蹭来蹭去。

生:一只老鼠,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只见它把老鼠咬在嘴里,当你以为它要一口吞下的时候,它却又把老鼠吐出来了,用爪子捧着玩,真把老鼠折磨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生:一部照相机,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它使劲儿地要打开“盒子”朝里面看个究竟,可又打不开,急得它围着相机团团转。

生:一根鞋带,也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它用爪子拉住鞋带使劲儿扯,像是要把鞋带扯下来当绳子玩,见扯不下来,它又干脆爬到鞋子里面,不一会儿,又钻出来,估计是受不了鞋子里面的臭味儿了。

…………

就学着武老师用“它是怎么耍足球的?用脚?用身体?把足球耍到哪儿去了?我很想在脑子中有小猫玩耍的画面,请同学们帮帮我。”这样的提示轻轻一“点”,学生的语言便丰富起来。在这样的想象中,在这些有意思的表述中,猫的淘气形象被烘托得更加淋漓尽致,就是这些精彩的想象,让课堂在文字品味的基础上,活化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原来,就差这一“点”

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的就是教师的启发和点拨非常重要,有“画龙点睛”之妙。有时看似简单的一“点”,却让学生的想象变得与众不同,多了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少了公式化的套语;多了令人惊叹的妙语连珠,少了无趣笼统的特点概括。这一“点”就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呀!

1.这一“点”的魅力在于让学生悟出想象时要有画面的描述。笼统的“真是太可爱了”“真是太淘气”的概述,只是在简单地告诉别人小猫的特点,那小猫可爱在哪儿,淘气又从何而知,别人并不能感受到。这一“点”,让学生的想象就有了方向。

2.这一“点”的魅力在于让学生获得了想象方法的指导。想什么?这是个问题,教师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只能答出“真是太淘气了”“真是太可爱了”,很正常。教师稍稍一点:“它是怎么耍足球的?用脚?用身体?把足球耍到哪儿去了?”学生有了这根“拐杖”,知道了方法,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想象。

3.这一“点”的魅力还在于让学生明白了想象时要有思维的拓展。欣赏过图片之后,借用句式练习说话,学生容易将目光停留在图片所展现的瞬间。比如图片上展现的是“小猫抱着球在玩”这个画面,真正的想象应该是想到画面以外的情节:这个球小猫如何得到的,得到了之后又是怎么和球玩的,和球玩耍时的小猫是啥样儿的……只有将这些都拓展开来,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训练。这一“点”给学生的想象装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有了这翅膀,学生的思维才能尽情飞扬。

看来,不是学生不会说、不能说,而是我的引导没有告诉他要怎么说。从武老师的这个关键点拨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借助这巧妙的一“点”,让学生的想象成为真正意义上厚实丰满的想象。

上一篇工程投标

下一篇婚礼父母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