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村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上村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上村树范文1

关键词: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日本文学

最近重读了村上春树十年前的旧作《海边的卡夫卡》。这是一部充满隐喻、呓语,甚至迷幻的作品,面对它,能讲出什么确切的言语呢?只好尝试着从不同的点出发,约略说说感受。

时间是一条不可逆的流。只可向前,不可后退。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抱憾于眼前的不堪,想要回到曾经的某一时间,说道:“让我们重新开始吧”的时候,我们“回到”的仍旧是未来。“重新”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然而这只是哲学的判断和现实的经验。当我们都习惯、认同并不假思索地屈从于这判断和经验时,村上春树把我们引向了异途。当田村卡夫卡来到高松的甲田图书馆住下,他就在夜半看到了三十多年前、十五岁的佐伯。那个少女身着蓝色连衣裙,静静地坐在桌边,托腮凝望钉在墙壁上的画着的海边少年。

就如同小说最后,在那片诡异森林里的士兵说的那样:时间不是问题。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时间既可以被割裂,亦可以被重复,甚至可以被延宕。这是借“活灵”这个道具完成的。“活灵”出自日本的民间传说,亦在紫式部《源氏物语》中有所涉及:就是活着的人,在灵肉分离之后产生的魂灵。这魂灵的主人的肉身尚未死去,但其精神实际上已经“死”在某一时刻了。佐伯的肉身尚存,五十岁,开“大众・高尔夫”轿车,每天在图书馆二楼书写自己的记忆。但,她的精神已然逝去,永远地停留在二十岁。

田村看到的,就是佐伯的活灵。时间,如游戏般被重构了。这是对哲学判断的挑战,还是对现实经验的挑战?都是,又似乎都不是。时间,仍是一道流。只是这道流,交汇在他者逆流的某个点上而已。

六十岁的中田是一个无比奇特的人,他没有“认知”能力,不懂“感受”,简单、和缓。看着他,使人不禁想起老子的理想:绝圣弃智。生者常向往活得精彩。可怎样才算是活的精彩?即不平淡。怎样才不平淡?即超越周遭人等。怎样才能超越他人?就要先背离本心,在他人铺就的大路上拼命挣扎。于是,有了江湖,有了营营汲汲的众生。但在生者即将往生之时,他又往往会迷惑:我真的在这世上走过一遭?我走过的那些脚印里,可有一枚真正是为我的心而踏出的?

所以老子要绝圣弃智。或许这样方可回归本心。所以李渔几十岁了,还盼着自己能葆有一颗童心,这亦未尝不是如此这般。能找到“入口石”的,只有中田和星野――这一对“脑子不太好使”的老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入口石”是一个关键。佐伯曾经封闭了他,待中田将其开启,田村卡夫卡就穿过了神秘的森林,由迷失的士兵引路,步入其中。当他在其间再次见过少女佐伯和成年佐伯之后,他明白了:他必须从中走出来。在就要走出那化作森林的入口石时,田村亦有反复,差点留了下来,但最终还是在佐伯的意念指引下,走了出去。

入口石,是怎样的隐喻?其实说来简单,一字即曰之:心。活着,活的并非肉体,而是心。死去,死的亦非肉体,亦是心。人人有心,但未必开启。有时是因为忘记;有时是因为耽搁;有时,是因为无法找到。你是否真正步入过自己的本心?又是否从中走出?或者,你是否能够,将你心的入口石开启?

弗雷把一切叙事都简化了。他把所有的情节都归类于几十种不变的神话原型。许多人中了弗雷的蛊,拼命想冲破原型,自成一体。唯村上春树背道而驰。“弑父娶母”,这看似老套的情节,被作家拿来,和上日本的灵魂,而出炉的文字,让我深切地感到熟悉得陌生。

弑父娶母的诅咒被强加在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身上,他的出世,就是为了践行这一诅咒。田村是否真的如咒之约,履行了命运的安排?可能是,亦未必是。语焉不详。

田村的父亲被杀死了,他化身捕猫人乔尼・沃克,被中田所杀,然而田村却发现,父亲的血污了自己的衣服;田村与作为母亲的佐伯和作为姐姐的樱花交合,但这交合本身就难辨真伪,何况那关于佐伯和樱花的“假说”亦非确凿。

希腊的俄狄浦斯王被动地遭受了弑父娶母的命运,痛不欲生;日本的田村卡夫卡却主动地寻觅着履行厄运的机会。痛,有时是一种莫名的狂欢。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哪怕是偶然:当你有伤口在作痛时,你的内心却享受着这痛楚感?人们爱的,可能就是“痛”本身。为什么令人刻骨铭心的,往往是最痛的?如是而已。

村上村树范文2

其实,他喜欢的是文学,额,这个词,有点宏大吧。或者说,他喜欢自己静静的翻些闲书,小说,散文,历史杂记之类的。但是,文理分科时,他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爸爸的一句话,男孩子家的,读什么文科啊,叽叽歪歪的。爸爸是电表厂的工人,在旋转电表中度过大半生,在他看来,有个技术比长篇大论来得实在。

可以预见的是,田原的成绩不算太好,他始终提不起兴趣去钻研数理化,平庸的成绩让他更加不开心。

田原化解不开心的办法是跑步。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后,在晚自习之前,有一小时的自由时间。田原就用来跑步。围绕学校后面的大操场,甩开步子,跑个三五圈,在极度消耗体力的过程中,心中的不快乐似乎也淡了。

这个黄昏,田原照例在操场跑步,一圈,两圈,他正投入于那种肌肉紧绷、汗水润水的状态,突然觉得脚下一绊。遭了,鞋带松开了,他踉踉跄跄,极力控制自己前倾的身体,惯性却还是止不住得让他撞向旁边的姑娘。

“村上春树――”

没等他那个对不起说出口,就听见姑娘清脆的声音,还带着点惊奇。

“蠢树?”田原脑子里浮现出这两个字。他觉得自己这时的样子确实很窘吧,但也不至于是一棵蠢树啊。

许是看出来田原的尴尬,姑娘又重复了一遍“村上春树,一个作家的名字。”

田原看清了姑娘的样子,她有一双细长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让他想起,四月正盛的樱花。

就这样和这个姑娘认识了,田原渐渐知道,她叫蒋小和,是隔壁文科班的。蒋小和是一个喜欢文字,爱好阅读的姑娘。两人短短的交谈,竟然有种淡淡的惺惺相惜。

最后,田原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村上春树是谁呀。”

蒋小和忍不住笑了,“哎,亏你还自诩文学爱好者呀,连村上春树的大名都没听说过。下次,我带一本他的书给你哦。”

田原被她的轻微的调侃弄得不太好意思了,他的脸有点灼灼燃烧的感觉。他想,一定是刚才跑步太用力的缘故。

蒋小和没有食言,转天,她带来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她在黄昏时分的操场上,遇上正准备跑步的田原。“嘿,给你本书。”

他有些激动,小心翼翼把那本书捧在手中,然后听蒋小和讲这个作家的故事。田原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叫村上春树的作家,是个日本人,很有名的。

“那么,你为什么冲我喊村上春树啊?”田原还是不解。

“因为觉得你们长得很像啊。”蒋小和嘻嘻地笑了。

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田原去百度了村上春树。看到尊容的刹那,田原有些失望。村上春树长得真一般啊,他有点小小的难为情,被一个女孩子这样形容。但不知怎的,又有点小小的激动,因为村上春树是个大作家啊,而且是蒋小和介绍给他的。

以后的日子,蒋小和会经常借一些书给田原看,这些都是学校小小的图书馆里没有的。田原听蒋小和谈论那些作家的名字如数家珍。每次讲完后,蒋小和就会谦和的笑笑,那弯起的细细的眼睛,像樱花。

蒋小和借给田原的一本《枕草子》中,有个书签,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是手绘的,带着淡淡的香,自然,这是蒋小和自己做的吧。下次还书的时候,田原悄悄把书签留给了自己。

一个月后,学校举行了一个“指点青春,放飞理想”讲座,请了几个当地颇有名气的人物,讲讲大学填报志愿什么的。其中一个,是本地大学文学系的教授,蒋宇。

讲座之后,田原才知道,蒋教授就是蒋小和的父亲。难怪蒋小和有那么多书,懂那么多知识。

也是,有着樱花般笑容的姑娘,本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知识渊博的父亲。

不知为何,田原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终日穿着蓝色工装,埋头抄电表的父亲,五大三粗的父亲。

蒋小和再来找田原说话的时候,田原就支支吾吾,闷闷的,如一个瘪气球。蒋小和奇怪他是不是不舒服,田原只是摆摆手,说:没事,没事。

其实,他的心事大着呢。田原本想问问蒋小和明年准备考什么大学,他也报考那所学校。田原知道自己的成绩不算好,但是他会努力的呀。可现在,他不敢问了。他觉得自己和蒋小和之间,隔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放学了,田原一个人坐在家中,对着镜子看自己,那张带着点忧郁神情的脸。他有一个荒凉的额头,没精打采的耳朵,毫不出众的鼻子。恩,他像村上春树,这个长相平庸的家伙。

此时,他手里握着那枚书签,整个手指间,都浸了那种淡淡的香气,一如他淡淡的忧郁。

后来,田原再跑步的时候,就有意避开蒋小和。蒋小和借他书,他说:谢谢,我最近忙功课呢,没时间看。再后来,蒋小和好像觉察了他的不对劲,两人就少了联系。

高三了,功课越发繁重。田原每日读书,傍晚按时跑步。他发了狠劲去学习,没有人知道,这个一贯温吞如白开水的男生,从哪里汲取了强劲的学习动力。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和自己暗暗较劲。他告诉自己,你要变得优秀,出色,出类拔萃。他想证明给蒋小和看,证明什么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17岁的不服输的自尊心吧。每每他觉得很累,疲倦时,他就会去操场跑步,奔跑的时候,想起自己第一次遇见蒋小和的情形,想起这个爱笑的姑娘那声清脆的有点冒失的问候。

来年七月,田原终于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而蒋小和呢,她已经出国了,去日本,那个以樱花著名的国度。是的,这样清丽的姑娘,应该有更美好的人生。

田原在大学里,开始了随性的生活。看自己喜欢的书,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图书馆藏书甚丰,他有时,会借一本村上的书来看。

他从书中渐渐了解了这个作家的生平。17岁的村上春树,是个资质平凡的少年,长相平凡,淹没在人海,喜欢读英国文学,成绩一般,对大学并没有明晰的规划。或许有心仪的女生,但也是无疾而终吧。

村上村树范文3

首先,感谢组织部给我们创造了一次学习提高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次全市村干部培训班,从xx的外出参观到市委党校的集中学习,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对本次培训班的感受,即“精”、“实”、“全”:“精”在行程精心安排、课程精益求精;“实”在授课老师真情实感、内容注重实际;“全”在知识覆盖一应俱全同时学员听课全神贯注。通过参加这次系统而全面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充实提高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需要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和实用人才,我们作为村书记,应该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在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任务督促下,不断提高个人和班子的能力和本领,所以学习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此次集中培训,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在处理解决纠纷等方面的技巧,提高了农村政策的理解力,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战的训练。

二是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农村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农村工作,是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实践充分证明,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开辟新境界、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因此作为村书记,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工作精力不转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

三是真抓实干,带领农村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前进。因地置宜、搞活经济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在追求效益与公平之间作平衡,坚定不移地贯彻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创收点,发展现代农业新亮点,抓好生产、抓好经济。

总之,我们要把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努力成为一个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农民信得过的村书记。

村上村树范文4

但计划中,我今天不是去小树林看书的,而是想看看自己生活的那个村庄,看看在树上看村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注意,是看村庄,不是看书,也不是看天空,所以不能像往常那样,优哉游哉地躺在老榆树的“空中躺椅”上,而是应该爬到树高处看;树高,再加上小树林所在的地基很高,从上往下看,往远处看,这样,树下的一切和整个村庄就在眼皮底下了。

我挑选了一个粗壮牢固的枝桠,爬上去,骑在上面,让繁密的枝叶包围自己――别人看不见我,我却能透过枝叶看到别人,看到树下,看到不远处的整个村庄――

我就这么在繁密的枝叶里静静地呆呆地看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不一会儿,我看到母亲扛着锄头远远地走过来。她是在棉花地里锄草,现在收工了,要赶回家做晚饭。母亲走过自家自留地时,顺便弯进去拔了一把大蒜,又摘了几个番茄。我顿时流出了口水,知道今天晚饭的菜,肯定有大蒜炒鸡蛋和番茄土豆榨菜汤。

小林根和罗铭思也走过来了。这两个家伙裤腿卷得高高,浑身都是泥浆,就像两条黑泥鳅!小林根提着一只铅桶乐滋滋地走在前面,罗铭思则提着拷斗和面盆,傻乎乎地紧随其后。他们肯定又去拷浜头捉鱼虾了,看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大概收获不小吧?

随着扁担“咯吱咯吱”响,堂叔挑着两筐青菜,也从树下走过。堂叔在上海市区小菜场有个摊位,所以每天下午挑菜,晚上洗菜,隔天天蒙蒙亮到市区小菜场卖菜,是他的必修课。

突然有人一路骂骂咧咧地走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李素芳的母亲,我叫她婶婶。婶婶热情豪爽,就是性子急,脾气不大好。我听不清她在骂什么,只知道她从自家的自留地方向走来,所以我猜测,估计是有人偷了她家自留地里的东西,惹火了她。

……

就像看电影,我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一幕幕从我的树下出现,表演,然后谢幕消失……他们都是我的亲人、邻居,是我最熟悉最亲密的伙伴,可是从树上看下去却变得那样陌生、新鲜,那样奇异,就像不认识似的。

真是奇怪,把自己藏在老榆树的繁密枝叶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时,突然一道红光照进小树林,我知道已到傍晚,夕阳驾到了!我的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每逢夕阳驾到,村庄就会兴奋起来。你看,天空红了,房子红了,房子前面的场地红了,场地边上的河浜红了,河浜两岸的树木、柴垛也红了,门口摇着尾巴的狗和等待归宿的鸡鸭也红了,就连人们的脸也是红的,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红光里。而这红光,就像幕布拉开后骤然出现的舞台灯光,把村庄照得格外温柔鲜艳,甚至有点朦胧浪漫。我看见,村里的人们,尤其是我的那些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场地。那个场地是村里的娱乐中心,聚会,唱戏,婚丧喜事,都离不开这个场地。它更是我们孩子的游戏场所,冬天晒太阳挤墙角跳绳踢毽子……夏天乘凉讲故事玩金龟子萤火虫……每天都会有精彩节目吸引你。而此刻,小伙伴们正在红红的夕阳里,嘻嘻哈哈地玩着“老鹰捉小鸡”。一些不屑于玩“老鹰捉小鸡”的大男孩,则在一边玩斗鸡、打弹子……小林根和罗铭思他们真是精力充沛,拷浜捉鱼累了一天,这会儿又拉了几个大男孩,精神抖擞地打起了弹子!我家的西门正对着这个场地,所以场地上发生了什么,玩什么游戏,我总是最先知道,当然,我也必定是其中的一员,我跨出门就可以加入各种游戏的行列。

让人觉得滑稽的是,我现在却高高地骑在老榆树的枝桠上,远远地看他们“老鹰捉小鸡”,看他们斗鸡、打弹子,就像看一个美丽的童话,我的那些小伙伴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的小矮人!

这个童话是看不够的,它不断地更换着内容,让你永远也不会觉得厌倦。

不一会儿,家家户户厨房的烟囱里冒出了炊烟。炊烟慢慢悠悠地飘向天空,不知是在送别夕阳回家呢,还是想盛情邀请夕阳吃晚饭?

又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香味,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出来,有韭菜大蒜的香味,有辣椒炒豆腐干的香味,有红烧肉的香味,有煎鱼的香味……我想,母亲大概已经做好了大蒜炒鸡蛋,小林根捉到的鱼虾,也可能已经被他母亲端上了餐桌……

再过了一会儿,夕阳谢绝了炊烟的盛情邀请,慢慢落山回家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大人们开始喊叫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饭,场地上的人越来越稀少。我看到罗铭思是跟着小林根走的。这就有点奇怪了,罗铭思家在北面,小林根家在南面,罗铭思怎么不回自己的家吃饭,却跟着小林根走呢?哦,对了,可能是罗铭思帮小林根捉鱼有功,小林根的母亲犒劳他共进晚餐吧?罗铭思这家伙去别人家蹭饭,从来都不会觉得难为情。他常常会很爽快地答应,还能在吃饭之际不断咋呼,咋呼出许多笑话,把气氛弄得很活跃。所以大家也喜欢他去蹭饭……

想着罗铭思蹭饭,我自己的肚子也饿了,“咕噜噜,咕噜噜”叫起来。正巧看见母亲站在西门口,手搭凉棚,寻找着什么,喊叫着什么,我从母亲的嘴型应该知道,母亲也在喊我了,要我回家吃饭呢。

于是我从老榆树上爬下来,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还在兴奋地幻想:太神奇太有趣了!把自己藏在老榆树的枝叶里看自己的村庄,怎么就看到了那么多以前看不到的美丽呢?

我沉浸在幻想里,几乎是漂浮着回家的。

(选自《文汇报》2014年9月28日)

村上村树范文5

2、不解释就弄不懂的事,就意味着怎样解释也弄不懂。

3、不知为何,恰如其分的话总是姗姗来迟,错过最恰当的时机。

4、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村上村树范文6

但是,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已经完全打破了这种观念,一种前卫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相互融合,时尚与艺术的界限日渐变得模糊。今天,一个人的艺术如果不够“商业”,他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艺术工作者,而奢侈品摇身一变,把自己搬到了美术馆和卢浮宫,只供人参观不贩卖。这是所有的时尚人士和艺术人士不停地寻求自我突破的结果,毫不夸张地讲现在很少有不跨界的品牌。

伊夫·圣·洛朗借用荷兰抽象艺术大师皮特·蒙德里安的名作《红黄蓝构图》设计出了举世闻名的蒙德里安裙,这也许是最早将艺术与时尚结合的成功典范。但是,真正引领艺术与时尚这股潮流的实属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与村上隆的合作,他们合作设计的“三彩”(Monogram Multicolore)系列包甚至引起了全球的抢购潮。他不是唯一一个跟 LV合作的艺术家,但他设计的包是最受欢迎的一款,从此也促成更多艺术家跟时尚圈的合作。

村上隆与LV“跨”越十年

在对村上隆的访问中,他极不喜欢“跨界”这个词,他更认为这是一种改变,改变了我们对艺术、时尚的认知,改变了艺术、时尚的时间空间,改变了经济社会的推广营销方式……

从2003年他们设计第一款樱花包起,到现在已经10年了,这是一段怎样的相遇、相知、相识?

LV中最早关注村上隆的人是设计总监马克·雅可布 (Marc Jacobs),雅可布本人就极爱“跨界”,2011年出演动画片《南方公园》的肌肉男,2012年又推出了南方公园的时尚玩偶,一经推出便火爆流行起来。当他第一次看到村上隆的作品,第一反应是感觉这些作品很好笑、好玩,但也很疑惑这些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哪里?是什么让村上隆的作品融合进迷幻艺术、漫画、古典艺术,并互相碰撞?然后雅可布就觉得我多么希望村上隆可以赋予LV的经典图案一个充满水母的眼睛、唱歌的苔藓、魔力蘑菇、以及各种变形的生物等五彩缤纷的世界。

雅可布马上发给了村上隆一个Email,很快就得到了对方的回复,不久之后,村上隆就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里,圆形的黑框眼睛,骷髅头T恤,宽松的短裤,梳着一种武士马尾辫,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酷酷的溜冰小子,一个永不会变老的青年人。

正式的合作开始了,村上隆和他的团队首先是完全尊重LV的品牌传承,也都渴望在此基础上创造LV崭新的篇章。整个设计的进度由村上隆来把控,他与雅可布玩起了一个“投球”游戏,通过email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和图片抛掷给对方,直到双方都满意了才算创作成功。他们第一个沟通一致的想法就是对LV传统标志图案的一个最直观的阐释,这个创意是用棕色背景衬托金色标志的风格再次以新的形式出现——煤黑色或者眼白色的背景上呈现33种撞色。只需稍加修饰,字母交织图案很快就会有自己的身份——甚至连LV都会与苔藓和嫩枝交织起来。

雅各布对这次合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村上隆与LV的‘跨界’不仅生产了商品化的大量产品,也在艺术界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并给以后的艺术与时尚合作带来了大量的启示。这已经并将继续成为艺术和商业联姻的一个里程碑,最终要‘跨越’的是时尚史和艺术史。”

2003年Cherry Blossom:村上隆为LV设计的第一款樱花包系列。

2005年Monogram Cerise :樱桃包是村上隆早期和LV合作的限量款,广受亚洲女性的欢迎。

2007年MonogramMulticolor : 这是我们常见的系列,也叫“三彩”系列。

2007年Annie : 大号手提袋为您的装扮增添明快的色彩,宽敞的容量配以时尚而富有女人味的蝴蝶结,柔软的褶皱和华丽的金色黄铜配饰,耀眼而不失优雅。

2009年Panda Plush 受到超多人的追捧。

2010年Cosmic Blossom : Marc Jacobs再度邀请村上隆亲密合作,以七彩绚烂的太阳花为主题推出一系列可爱的包袋及配饰。

村上隆:做艺术就是为了赚钱

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2000年代,国际品牌走入中国,这是当代艺术发展历程背后的全球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奢侈品牌逐渐意识到艺术能够为商业带来利益,时尚与艺术的合作越来越多,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

很多艺术评论家喜欢使用“日本的安迪·沃霍尔”来形容村上隆,这除了肯定他们作品中的波普艺术风格之外,还有一层就是他们作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裸地肯定“做艺术就是为了赚钱”。

作为波普艺术的鼻祖,安迪·沃霍尔也曾以一句“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成功的商业是最好的艺术”,来为艺术与商业的亲缘关系首下定论。曾几何时艺术必须很纯粹,不能沾染任何商业气息,但村上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敢于谈钱,甚至裸地表态:“做艺术就是为了赚钱”。

安迪·沃霍尔和村上隆与其它“商业”艺术家不同的是,他们把“艺术商业化、时尚化”作为一个问题放在自己的作品中,然后去证明这个“问题”存在的合理性。他们是诚实的,从来不认为艺术是高雅的、神圣的、高高在上的,他们在艺术中要表达 “艺术就是为了赚钱”这个命题。相似的是,他们也都融入进自己本土的流行艺术标示,积极推动艺术消费文化,及从视觉取得注意力,展示出高度的原创作品,热衷于积极,有效力的自我宣传。2010年村上隆在法国卢浮宫的“个展”,遭到了部分法国人的抵制,抗议的理由是“流行艺术怎么可以进入经典艺术展览地——卢浮宫”。但这正是村上隆想要的“结果”,他渴望一部分的人来批判他,这种批判的声音往往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村上隆是谁”,这是他的一个自我宣传点。

村上隆于1962年在东京出生,从东京国立大学获得美术和音乐的MFA和博士学位,深受日本艺术史的教育。1996年他于东京创立了Hiropon工厂,后来演变成KaiKai Kiki有限公司,是大型艺术生产和艺术管理公司,他们除了生产版画、雕塑、装置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之外,也参与拍摄电影、举办艺术博览会、与各大商业品牌公关合作等。2013年村上隆执导的首部真人加CG电影《MEMEME的水母》即将正式在日本上映。

村上的才华除了商业上巨大的成功之外,也已经在世界各地知名美术馆和博物馆中广泛地展示,并举行了多个个人作品展,如巴黎卡地亚基金会当代艺术POUR L’、伦敦蛇形画廊,(2002年)、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 2001年)、波士顿美术馆,(2001年)、洛杉矶民政部,(2007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2008年)、古根海姆博物馆,( 2009年)、法国卢浮宫(2010)等。

2011年,他把自己在艺术商业上的成功经验撰写成《艺术创业论》,以过来人的姿态详论自己在纽约艺术圈成功的过程,首度公开其艺术经营的哲学,轻松游走于艺术与商业之间,颠覆你对艺术的刻板印象。但殊不知,村上隆艺术生涯的初期就已经给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下了定论:对全球消费主义的失望,对“高雅”和“通俗”艺术之间界限的日益模糊。所以,村上隆“成名”之前和“成名”之后都是在做同一件事——表达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过,“成名”后的表达是被商业的一部分。

对观众而言,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可以引起共鸣的艺术,无论是经典艺术,抑或这种“被商业”的艺术!

焦点艺术×村上隆

Q:焦点艺术

A:村上隆

Q:在工作室,你和艺术家们是怎样的关系呢?除了关于在你工作上的合作外,他们自己是否也有创作?你从他们那获得多少灵感?而他们从你所从事的工作中又获得了多少指导?

A:我们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启迪吧。在我的工作室,工作中我们相互帮助。视情况,我给出一些反馈建议。具体来说,Kaikai Kiki代表除我之外的六个参展艺术家。其中三人也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有着相关管理岗位,但同时,他们都非常积极参与到自己的艺术工作中。

Q:作为一个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你为什么要推广众多的日本年轻艺术家?你教授给他们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A:我喜欢同青年艺术家一同工作,就像是一种赌博效应,乐此不彼。只有有了才华,如果也有人给予指导,他们就会很幸运,中得大奖。我想说的是我对年轻艺术家最大的关心是,他们缺乏怎么去利用艺术机构的诀窍,怎么去规避艺术世界无情冷酷的一面的策略。对艺术家们来说,知晓艺术市场和艺术系统的事实,再用自己清晰的思维和自信的态度追求商业是很重要的。

Q:你已经与路易威登等品牌跨界合作,跨越艺术和商业的产品线,你认为把艺术融合于品牌推广与营销中,有危险吗?

A:我不认为这是跨越,我认为这是一种改变。最近几年我在日本谈论最多是尽量不要给一种线路下定义。因为日本文化和战后经济形势的原因,日本人可以接受艺术和商业的联姻,事实上,他们对于西方所谓的“高雅艺术”更为惊讶,认为这有点过于自命不凡。在西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认为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一定是危险的,人们会向我扔出石头,不过没有关系,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的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