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第一条*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以下简称专家大院),是新时期科技服务于“三农”的一种科技中介机构,是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培训推广、人才培育、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的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形式。

第二条专家大院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家+农村专业协会+农民”等运作模式,促进专家与示范基地、专家与农民的紧密结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

第三条专家大院的建设,要按照“聘一位首席专家,建一个培训基地,办一个示范园区,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围绕*区果蔬、茶叶、花卉等三大主导和特色产业,发挥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产业集聚的作用。

第四条专家大院实行“行业管理+部门管理+属地管理”的综合管理模式。各种形式的专家大院,要推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多元化投资,逐步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专家大院新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成立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专家大院建设和管理的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区科技顾问团是专家大院协调指导小组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为专家大院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谋、咨询和宏观指导,协助遴选首席专家,开展项目评审、论证等。

第六条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所在镇乡领导、专家大院负责人等组成。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负责各专家大院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首席专家(专家组):原则上一个大院聘任一个首席专家,2-3个责任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在首席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对各专家大院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服务负总责。

第三章专家大院管理及考核

第八条专家大院建设,须制定明确的大院发展目标、实施内容、完成时间和推进工作措施等;须制定专家大院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专家岗位负责制等规章制度,作为专家大院专家管理和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专家大院建设要积极吸纳示范园和产业辐射范围内的农户,整合土地、劳力和资金等资源要素,参与建园、承包或入股,发展壮大大院的产业规模,提高科技企业的市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十条专家大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由区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提名,报区人民政府予以聘任,并发给聘任证书。

第十一条根据大院建设要求和项目发展需要,专家大院下设培训部、项目部、研发部、推广部等。大院其他专家由首席专家提名,在充分考虑辖区内农业科技专家作用的前提下,由大院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同所在乡镇与区直相关部门,由专家大院聘任,报区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大院专家应围绕各大院产业特点,带项目、带课题,并鼓励带资金进驻大院,做到时间、精力、指导三到位。

第十二条专家大院专家应具体开展以下5项工作:

1、具体指导大院产业发展方向,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2、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一年至少实施一项的科技项目或获得一项的科技成果。

3、对专家大院周边村农民技术员、农户进行现场的指导、培训工作,一年开展10次以上科技指导、培训工作。

4、带动科技示范户发展,首席专家一年带动20个科技示范户发展,其他专家一年带动10个科技示范户发展。

5、取得的科技成果得到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第十三条专家和专家大院管理工作考核,要根据各专家大院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发展实际,依照“五个一”的原则和要求,在产业培育、瓶颈技术问题的解决、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试基地带动发展等方面进行。

第十四条由区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并依据第十二条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对专家实行年度工作综合性的考核。每年1月份、7月份首席专家应提交所在大院半年工作小结及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第十五条建立双向选择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实施动态管理。由区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专家的调整,充实更新区聘专家队伍。受聘专家经工作实践,确感学科所长难以发挥作用,或因本单位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力承担大院专家任务,经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准予辞职或予以解聘。

第四章激励政策与保障措施

第十六条区人民政府、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须为专家大院的专家与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支持。

(1)提供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基础设施。

(2)对驻点专家的相关科研课题,在科研项目立项、成果推荐上报给予倾斜,对科技人员在驻点过程中所需的科研、中试、推广等科技用地给予优先考虑,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实验设备、工作经费等)。

(3)所在乡镇与大院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

第十七条建立和完善专家大院的激励机制、扶持政策和长效发展机制。专家大院专家在具体开展好5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内不同产业辐射推广一定面积,或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区政府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金,以激励、扶持该大院的发展。

果树类:辐射推广面积达300亩以上;

茶叶类:辐射推广面积达2000亩以上;

蔬菜类:辐射推广面积达2000亩以上;

竹林类:辐射推广面积达5000亩以上;

花卉类:辐射推广面积达50亩以上。

第十八条专家大院管理的日常事务,由区农业专家大院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反馈专家建议和意见,组织开展专家论坛会、研讨会等,为专家的科技活动提供服务平台。“*科技网”为专家办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栏目,积极传播专家的示范成效和科技信息。

第十九条区、镇(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配合专家大院建设,选配合格的技术人员协助专家工作,形成科技开发、示范推广和咨询培训不同层面的农业科技人员梯次结构,落实后勤管理人员,保证专家集中精力于科技创新活动。

第二十条多渠道、多层次争取资金,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等形式入股创办实体,并在资金贷款、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或扶持。

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新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新兴产业是未来全球经济的着力点,高科技领域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未来的国家力量对比。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契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正抓紧制定和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如美国政府提出经济复兴计划,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将能源改革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复苏的核心;欧盟推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提出重点扶持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

近年来,福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一批产业迅速兴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值360亿元,初步形成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能源、新型环保电池等新能源产业。2009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60亿,规模以上企业有106家,亿元以上企业21家,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门类,在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以7-ACA(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下游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蜂毒研究及产业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销量居全国前列,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与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先进省份。但目前福建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规模偏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为10%左右,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随着福建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一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发展方兴未艾。其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在新材料领域,福建在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有一席之地;在新能源领域,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泉州、南安、厦门等地已成为国内光伏产业集聚地。其中泉州已初步形成从硅矿采掘及粗加工,到单晶硅、多晶硅提纯生产,再到拉单晶或多晶硅浇铸及切片,再到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电池组件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在节能环保领域,福建产业发展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其中电除尘产品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已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除尘和气力输送为主的三大体系。有机废气和废水膜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紫外C消毒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政污水消毒领域占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生物医药领域,福建已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前列。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是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行业,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至今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从2005至2009年年均产值增幅分别达到19%、24%和37%,但这些产业在我省高新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小,2009年分别仅为5.53%、3.26%和3.22%。而且,我省高新产业主要聚集在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宁德、龙岩、南平、三明、莆田等地市产值较低,不少新兴产业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地区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雷同性,尚未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地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期,大多是在政府推动下,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扶植政策,把要素和资源优先转移到最有前途的产业中去,使其潜力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实现的。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因此,我们特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

新兴产业因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以及产品首次进入市场的困难性等,其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自发行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的扶持政策。政府应充当新兴产业的坚定倡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努力为新兴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1)抓紧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建议会同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科技厅、外经贸厅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福建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作为重要部分纳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当中。要特别重视产业化的可行性,关注各个新兴产业所处的成长周期,选择产业需求迫切、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舍弃虽技术高端,但产业化可行性较低的项目。通过编制《目录》,对于潜力很大的项目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加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抢先占领行业高地。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每两年对《目录》进行修订,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对符合《目录》的企业和产品,优先享受国家、省鼓励发展产业的有关政策。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通过指定详细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把政策扶持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到支撑前端产品开发和后端推广应用上。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研究规划后予以保证。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使用土地。实施返还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或下调地价等用地优惠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成立市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调度,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协调解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建立新兴产业培育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抓跟踪研究,及时发现,确定方向,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做好产业定位,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2、完善投入体系

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具有需求大、运作周期长的特点,导致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较传统产业更高的市场风险,现有的一般资本市场很难满足新兴产业的融资要求。应着力转变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的传统融资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尽快完成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顺利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1)创立新兴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每年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新兴产业领域开发的核心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好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2)积极发展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使其规模逐步达到20亿元。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吸引各方资金500亿元至1000亿元,在省内建立50只左右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3)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对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给予奖励,推动高新园区内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建立全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的政策辅导,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后备企业提供创业导师、成果转化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服务,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股权转让和交易提供平台。

(4)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建立和健全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构成的信贷服务体系,着力发挥科技银行的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和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信贷专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深入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

(5)充分发挥债券、信托、债权基金等融资渠道的作用。对符合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应大力支持争取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信托公司努力开发适合新兴产业特点的信托产品;工业债权基金的发行实现常态化,努力为我省新兴企业增加债权融资渠道。

(6)建立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政府性资金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投入。对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省财政按其年度担保额16%予以补偿,并可以获得省级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加强对担保、再担保机构的监管,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监督,建立一套适合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考核办法。

3、提升创新能力

新兴产业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必须重视解决创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如何走向成熟的问题。政府对创新成果的支持应强调市场适应性,尊重企业对市场的价值把握,激发产、学、研各个方面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瞄准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1)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研究开发体系,形成经营、创新、生产有机联系的创新链条;支持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健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及专家库系统。

(2)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技术评估、咨询、服务、专利、科技信息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重点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3)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超前部署、长期积累,将新兴产业有关技术列入市科技重大专项,开发重点核心技术,注重配套技术的系统集成,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强化各级政府对R&D的投入责任,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R&D以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比重。

(4)大力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档次,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

4、促进产业集聚

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先导,决定了其组织培育方式不同于传统产业。以配套集群的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尽快形成整体竞争能力。

(1)大力扶持新兴行业龙头企业。加快研究制定扶持大企业的政策举措,使之成为我省参与新兴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集聚带动作用。

(2)积极发展新兴中小企业。按照具备好的市场、好的机制、好的领军人物的标准,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园区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3)持续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高新技术园区与产业基地以其技术与智力的高度密集,蕴藏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着力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鼓励企业向规划建设的产业基地集中,因企业异地整体搬迁而对企业原所在地财源产生重大影响的,经两地财政部门协商,以搬迁时前一年该企业入库税收为基数,由上级财政部门核算后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企业原所在地的财政利益。鼓励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在规划建设的基地内兴办企业园区,以年租制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租约期最长可达50年;企业园区属于外部公共大配套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列入当地政府公共支出范围。

(4)积极承接国际新兴产业转移。紧紧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组织必要力量,开展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投资意向和在中国境内投资布局的调查与研究,把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投资动向与我省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科技储备、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编制既能与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又能与外商需求相吻合的招商选资项目。加大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国外制造厂商和研发机构来福建投资办厂及建立研发中心。

(5)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研发投入较多、缺乏规模经济,所以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加上不少产品(如节能环保产业)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用,具有很强外部经济性,因此必须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力度。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生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新品开发,通过产品持续更新、工艺升级和功能提升,赢得新的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产品的示范工程,将示范工程检验的产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推广,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建立境外销售网络,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手续,加快退税速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理利用境外资源,以购并、合资合作和租赁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6)大力促进闽台新兴产业对接。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调整台湾产业结构,台湾当局连续推出精致农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医疗照护、旅游观光等六大新兴产业规划。六大新兴产业表现为向服务业倾斜、相互关联性、主要依托大陆市场的特点。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五缘”优势,从产业链整合、延长上推进闽台新兴产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加强新兴产业的融合互动,合作制造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到全世界,合作开拓大陆市场,创立品牌;应开放资本合作发展新兴产业;研发合作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共同制定产业标准,力争使其上升为全球标准,努力形成新兴产业链和新经济增长点。

5、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

新兴产业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舞台,新兴产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抓紧落实福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的原则,在努力培养本地高端人才的基础上,指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要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发展一个高科技企业,进而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成长。

(2)实施“企业博士创新” 计划。积极资助在生产一线的博士和博士后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培育一批年纪轻、素质高、适应未来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带头人。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统筹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有技术优势的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探索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切实解决好相关人才的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福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位于密云东北部山区,学校依偎在群山环抱之中,山水相连,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315人),下属3所幼儿园,教职工64人(含幼儿园)。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立足山区实际,积极开发科技教育资源,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技英才”的科技教育目标。形成了浓郁的山区特色,走出了一条山区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科技示范校”、“金鹏科技团”、“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示范学校”、“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特色学校”、全国ESD教育实验校、全国科教创新实验校,“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优秀项目团队”和“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

提升科技意识,严密组织管理

学校科技教育由校长负责,副校长分管,会同党支部、教务处、少先队共同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学期初要召开科技教育工作会议,理清工作思路,学校根据市、区科技教育规划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科技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讨论科技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规范科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定期检查督导科技教育开展情况,注重总结和反思。

加大科技投入,提有力保障

加强设施建设,保证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做好专用教室的器材配置、更新和整修工作,校内建有1个1500平方米的学生生物实践基地、2个多媒体教室和5个科技活动专用教室,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条件。

培育师资队伍,助力活动开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专兼职科技教师24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拜师学艺”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吴井平教师为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骨干教师,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参与“国培计划”;朱秀荣老师被“自然之友”聘为绿色希望行动项目环境教育专家,参与“2014首都可持续发展教育百名种子教师培训计划”,是密云区科技专家团成员。专业的专兼职科技教师队伍是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依托山区资源优势,校内兴建了教学实践、科技活动为一体的百草园。百草园内栽种了地域植物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80余种,为学生系列植物研究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场所。此外,大城子小学坐落于华北地区最大的次生侧柏林场――锥峰山脚下,他们把锥峰山设立为研究基地,这里药材资源丰富,学校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药用植物研究活动,并将其上升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等领域。从认药材、种药材到研究药材、传承中医药文化,学校的科技特色之路逐渐走向深远。学校科技活动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当地植物学项目研究为主,多学科项目相整合”的研究特色。其间,编写校本教材《植物漫谈》、《走近身边的植物》,出版市级科技丛书《神奇百草园》,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开展学生的研究项目,组织特色实践活动。

从认识植物名称开始,到多项目深入研究,学生已经把科技项目研究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动机、意向、理想。在学科学习、课余生活等时间,学生时刻表现出科技问题意识。驻足学校的科技长廊,阅读科技知识方面的书籍,积极动手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时时处处闪烁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科技小社团活动及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全面发展。“认识家乡常见植物”、“关于庄户峪村小水库惊现桃花水母的调查”、“大城子镇山间小水库现状的调查”等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取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有百余项活动获得了各级各类奖励。

在长期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研究方法逐渐成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数据收集与整理、活动宣传等研究方法,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在长期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校科技教育从最早的认识中草药活动开始,经过十来年的沉淀,形成了以中医药文化为中心的生命科学教育之路,培养了一批批科技英才,为密云二中、人大附中、广渠门中学,甚至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澳门理工大学输送了科技人才。

科技社团的王焕娇、张琪两位学生因为成绩突出,分别保送广渠门宏志班、考取密云二中,而后王焕娇就读于澳门理工大学,现在国外留学;那个在科技社团刨根问底的小姑娘――张琪,现留学德国,学习地质学。这也是大城子山区走出的科技英才,飞出的金凤凰。

学校科技教育花开四季香满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网站、北京共青团网站、北京市团委、青少频道等报道200余条信息,接受密云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访。2014年,学校的科技教育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非常向上”节目播出。

科技教育开展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山区的丰富教育资源是科技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山区学校一定要挖掘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使教育活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周围做起,从所到之处做起,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使这里成为培育科技英才的摇篮。

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立足山区实际,积极开发科技教育资源,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培养科技英才”的科技教育目标。

大城子中心小学科学教师十几年如一日,依托山区资源,自己设计开发了系列科学性和实践性强的校本课程,编写了《神奇百草园》、《走进身边的植物》、《植物漫谈》等教材。

大城子中心小学将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数学中涉及到面积计算的内容学生走进生物园学习;美术学科的葫芦烫画内容从种植葫芦开始学习,过程涉及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英语科普剧展演的内容由科学教师设计。

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使得这所山区小学不断亮起一颗颗闪耀的科学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