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对策

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有许许多多经典的教育故事,比如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却没有对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他们留在农村被父母或亲戚代养的孩子则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这些未成年孩子大部分在6―16岁之间,而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思想意识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由于其监管人在时间、空间及文化素养上的原因容易造成这部分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分歧。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通常只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以弥补对孩子在情感上的亏欠,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只让孩子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对孩子的行为则不闻不问。事实上“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是一片茫然,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导致他们难以与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相适应。这些“留守儿童”在无形中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是件不光彩的事,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便会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记忆力不持久,等等。

纵观社会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更是老师工作的重点,应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份重任。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根据任教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希望广大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充满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让祖国的花朵更加茁壮成长。

首先,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自身来说,他们缺少爱和关注,因此殷切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渴望我们能在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即使是我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他们多一份关心、爱护和照顾;对他们的偏激行为给予理解、宽容和耐心教导。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失去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其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无暇顾及,造成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得不到真正的引导与帮助。学生幼小的心灵缺少父母的安慰,这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留守儿童”内向、自卑、敏感、性格脆弱的特点,我们应该举办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办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是他们生活中美好充实的一部分。这些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为弥补对孩子情感的亏欠,经常往家里寄钱,而孩子对金钱的自理能力不强,再加上爷爷奶奶或叔叔婶婶的娇宠溺爱,便养成一种乱花钱,甚至逃学、自暴自弃的恶习,形成自私、孤僻、暴躁、蛮横的性格。我们应该循循善诱,让他们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到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知道父母在外务工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再次,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留守儿童”因缺少关爱,多少有些自卑,我们关心“留守儿童”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要用真心换取他们的信心。减少“留守儿童”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最后,关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质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再加上脾气暴躁,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和同学大打出手,甚至干出违法的事情,严重威胁着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大多数女生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来保障自身权益。“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隔代亲属抚养,老人往往溺爱孙子,很容易袒护孩子,使孩子养成自以为是的恶习。再加上农村大多数老人是文盲,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老师应该及时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解决疑难,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体会到班级的温暖。

总而言之,老师既要做孩子思想上的引路人,让他们走出误区,恢复自信,又要做孩子学习上的引导者,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做孩子生活上的保护者,让他们免受不法之徒的伤害。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课外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合作;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二知”即要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他们的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亲情、关爱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

[2]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

[3]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问题与实践,2005,(4).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也日益增加,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对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逐渐养成一些不良恶习,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教育长期缺失。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导致有些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放任自流,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目前,在我县很多农村地区,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小学除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配备心理教师。

(三)是城乡户籍制度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主要原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一)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扩建一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尽量改善学生的寄居软环境。我们首先从改善学生的寄居环境出发,(1)帮助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对监护人进行沟通。(2)加强家校联系。①通过家访,加强与监护人联系。②老师应时时与远方父母保持联系。(3)远方父母要和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学校在每学期要发出"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诉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

(三)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均衡发展;教育问题

随着近年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首先,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其次,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自身文化程度不够而不能督促孩子学习等等。再次,一些孩子过早地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童年应有的天真与家人的呵护被剥夺。(二)学校方面留守儿童处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环境下。由于地区大多偏远,优秀的师资缺乏,而教学设施也不被当地政府所重视。从而使得薄弱地区愈加薄弱,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愈显重要。

二、大环境下的教育方法探究

(一)知识的拓展

在教育均衡的前提下,留守儿童被给予同等的师资力量外,还应拓展其知识的储备量,开阔其视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均衡。增加知识储备不光是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补充与拓展,还应是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量逐渐进行丰富。这样才能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使其思想更加自由与饱满。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是崇高的,因此教师应正视自己的言行,不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还应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为品性。

(二)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现今社会,人们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十分关注,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缺少家庭的关怀、过早分担家庭的重任、自卑心理作祟、虚荣心强,这些都易让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他们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倾诉或是正确的疏导。因此需要在教育均衡这一大背景下对其重新地、正确地、系统地进行辅导与引导,从而使其走上正轨。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还应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品行培养。同时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方式与方法,避免将其标签化,不同情况不同方法对待,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与同年龄儿童的一大差别就是课余生活丰富程度不同。学校在加强课堂知识讲解的同时应注意课余生活的创建。课外活动在儿童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课外生活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偏低龄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很少;课外活动内容过于单一;这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学校应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让儿童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还可以在活动中教育其养成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良好的品质。

(四)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加强有关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教育。首先,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积极组织安全演练,使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其应急避险与自救的能力,从而预防溺水、煤气泄漏、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产生伤害。可以通过模拟灾害现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融入其中,真正理解。其次,在家长中普及安全教育工作,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进而加快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程。这并不只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督促,进而促进其对留守儿童做到全方位的正确教导。

(五)家校联动

开展家校联动工作。首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热心地进行引导,学校要成立相关的留守儿童家长委员会。在对家长的引导工作方面给出适当的建议,多方支持家长关心照顾留守儿童,支持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烦恼,积极努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并且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建立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减少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与隔阂,督促父母增加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定期回家看看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等等,从而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逐渐从源头上缓解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温暖的问题。

(六)全程管理

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管理,要从新学期新生报到时做起,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入学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信息汇总,并对留守儿童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清楚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将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教师教育的重点内容,着重增强班主任照顾与看管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发挥少年先锋队和共青团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深入各项组织活动中。

三、相关实施方式

(一)政府的监督与实施

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这个大环境下起到监督与实施的作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最近一级的领导更应重视,因为地方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不是十分重视,因此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应改善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其次,应完善法律建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有一个合理、舒适、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二)学校的引导角色

学校在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时应发散思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联系个人情况,正确地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其树立信心;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真正做到教育均衡;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教师应多与其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其内心动向,以便于更加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与培养,所以学校要起到充分引导的作用。

(三)社会的正确关爱

在义务教育均衡的条件下,应营造出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社会中通过与不同的人的交往来丰富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并从中受到教育。这就是通过现实生活来教育留守儿童,让其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但社会应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而不是过于同情,本着怜悯施舍的心情去对待留守儿童,给予多一些关心即可。

(四)家庭的呵护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4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2)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3)疏于照顾。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身心发展特点,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从事农村中学教育25年来,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去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营养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2指导留守儿童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班一位男孩,父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进入初中总是偷东西,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可见,留守儿童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使之健康成长。

3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4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形成原因;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为改变生活条件的人们开始大量地涌向城市。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就读、教育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其中一个家人或长辈或亲戚代为照看,这种情况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班里有一个孩子叫蒲(化名),虽然奶奶照顾生活起居,吃得饱穿得暖,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但闲暇时奶奶也会打些零工,贴补家用,一次周末,奶奶外出打工,孩子一时兴起,用煤油生火做饭,失手点燃了大堆柴火,差点造成伤亡事故。像这样,留守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时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2.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往往当他面对高兴、难过、孤独等不同心理感受时,没有自己信赖的家人可以倾诉并帮助解决问题,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极端。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留守儿童大多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处事比较极端;在班级中,这样的孩子不合群,很少有交往密切的朋友。

3.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长期处于无人监管、少人问津的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又难以得到及时纠正,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纵容溺爱,只重视物质满足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习惯上很容易走上歧路。

4.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是文盲,根本无法在学习上有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布置听写词语这样的作业,都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更不要说英语作业了。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除了管教孩子,还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动,同样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辅导孩子的学习。调查班里的学生就不难发现,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班里有一个女孩,父母在外工作出色,难得回家,孩子的学习尤为认真,总希望以自己最好的成绩换得父母的关爱,但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除了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之外,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以至后来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还有些孩子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或者督促不到位时,对学习的事情抛之脑后,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经常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逃学,更不要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三、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措施

1.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在关爱所有学生的同时,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 因为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重视和及时的宣泄,此时,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人际交往、情感变化,对他们增加感情投入,难过的时候安慰的一声话语、胆怯的时候送去一个鼓励的眼神、成功的时候竖起你的大拇指,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教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起到巨大的作用,要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切不可讽刺、挖苦,甚至施行体罚,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会有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会越来越遥远。另外,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从而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2.以博大的胸怀正确的方法,看待处理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那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的现象是难免的。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的小小过失和不足,就放弃对他的关爱和管教,从小事入手,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上多提问、多辅导,生活上多关心、多督促。鼓励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教师的鼓励,他会更乐意去学、去做。

3.发挥集体的特殊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涌入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许多农村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都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与顾及,留守儿童便就是在此环境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这些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成长过程中都缺乏监护人耐心的管理与细心的引导,导致其在心理、学习以及身体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缺乏安全感、不合群、自卑、孤僻、顽皮任性、神经过敏、人际交往能力差等是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较正常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因此也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更加细心有效的措施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合理充满爱的教育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培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本文就是关于幼儿园教师如何在工作中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相关分析。

一、建立档案,做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

在幼儿园一个新的学期开学之后,幼儿园教师要制定一份详细具体的幼儿信息采集表,掌握好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尤其是单亲幼儿。在幼儿信息采集表这份档案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基本家庭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及家长的教育B度和方式等。在建立起了完整的档案之后,再制定一份详细且可行性高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打造一种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氛围,将幼儿园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上,不断加强教师、家庭与幼儿三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此外,还要利用假期、春节等留守儿童父母返乡的时间及时组织留守儿童家长会议,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从而要求家长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手段与方式与幼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鼓励家长在外多与幼儿打电话、多给予幼儿关心与鼓励等,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让幼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在这种合力效应下,能够逐渐带领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留守儿童长期都没有父母的陪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亲情离散的寂寞感与孤独感,导致其情绪比较低下,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影响到其学习效果。对于这种情况,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构建一种和谐舒适的师生关系,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幼儿园中也能够感受到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温暖与真情,让其在学校中找到失去的安全感与温暖感,帮助这些幼儿将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状态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各种集体学习活动中去[3]。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让学生从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乃至每一个眼神中感受到教师对其的期待与关爱,在生活中给予这些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上给予其耐心细心的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处于一种充满爱与快乐的氛围中,使留守儿童逐渐对学校、教师和同学产生依赖感与信任感,缓解其在家庭缓解中受到的冷落与忽视,转移这些留守儿童因思念父母所产生的痛苦,使其可以以更加集中的精力来参加到学习中去[4]。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平台支持

针对幼儿园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不良心理,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在掌握了其具体情况的基础下,定期组织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心理缺陷以及行为偏差加以疏导,不断规范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使其成为一个心理乐观、情绪高昂的快乐儿童,这不仅能够改变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面貌,对于其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可知,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幼儿园的事情,其作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强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保证幼儿园留守儿童在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成健康、正确、向上的性格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进金,余益兵.实施“四项计划”做好“三项衔接”协同推进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36-39.

[2]白勤,林泽炎,谭凯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实验研究――基于现场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前后变化的数量分析[J]. 管理世界,2012(2):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