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辅导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能辅导模式

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1

关键词:学科规律 指导 学习方法 合理预习 听课 科学复习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44

最早的学习型论著《学记》就曾经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其中的深意就是:善于学习的人,教育者非常省力,学习的效果也能事半功倍,并且能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善于学习的则正好相反,不仅教育者需要花费很多的力气,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帮助意义也不大。学习其实和生产劳动具有相似性,生产劳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学习也是,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活动才能行之有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小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学习数学的小主人,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考的方法。

一、合理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预习在课堂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准备作用。充分的预习工作,能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能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对自己不了解的问题能够在课上充分认识。小学生对于预习知识了解甚少,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框架思路

在教授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开始时,需要明确布置学生预习的范围,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规律时,就要引导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带着问题读书和不带问题读书,数据分析显示前者比后者的效率要高出五倍。就如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语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手脑并与,做好预习笔记

在掌握一定预习思路的同时,学生预习时并不能单纯地读教材,应该调动多种感官集体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预习方法就是学做预习笔记。儿童思维是发散性的,系统概括能力不强,单纯的文本阅读,使学生很难记住预习中的难点与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其他器官一起发挥作用,好头脑不如烂笔头,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抽象问题,学生需要做好预习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三)教授预习策略,提高预习能力

除了预习笔记,在预习当中,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结合不同的预习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其中“圈、点、批、注”就是从古至今教育不断推崇的高效预习策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站在书上看书” ,这种方法也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这种策略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面调动“识记”“回忆”和“再认”等多种认知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预习的快乐,增加课堂的积极性。

同时,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预习也是帮助非常大的。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此外,还可使用五颜六色的标记笔,这样学生的记录也不至于那么单调,而是令人赏心悦目了。

二、学会听课,增加课堂的有效接受知识的时间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检验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的核心步骤。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自然也就成了打造高效能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知识,集中解决预习中的难题

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结合知识结构,有所侧重地指导学生解答存在共性的难题,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增进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学生,使“传到授业解惑”的过程融为一体,使预习和学习融为一体,增加学生的学习观念。

(二)跟随教师思路,做课堂的小主人

解决问题并不是学生课上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是要做到调动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的引导,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逐步转变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注重学生形成性思路的开发和培养。压缩集体教学时间,积极开展小组学习,实现同伴互助,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三)科学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

由于学生年龄阶段所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时刻保持随意注意是不可能的,并且权威式的课堂管理,也并非教授学生知识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在讲授重点知识的时候,要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而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上要科学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感受到轻松愉悦,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三、掌握规律,科学复习

学生复习的过程是对预习和上课的信息反馈阶段,这一阶段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主要依据的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其实是一个识记的过程,高效能的记忆是其中的关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了人的遗忘速度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课下时间,学生应该阶段性地、有规律地复习知识,以巩固课上知识。这个环节也是打造高效能课堂的重要环节。

综上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高效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打造高效能课堂,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and Promotion Strategy

CAI Liqin

(Zuny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0)

Abstract Counselors'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 good sense of self-efficacy for enhancing and adapt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role of changes in the ability to work well as a counselor own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and external factors to analyze, from a wide range of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and a good school environment in the form to indicate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improve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self-efficacy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自创立以来,已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职业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益普及,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应更加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问题。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过程就是使辅导员这一团体符合制度的期待,习得专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辅导员团体的规范,呈现出职业行为的历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制度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期待和要求,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全面把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同时,通过调研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现状以及影响现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借鉴。

2 提高自我效能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展开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

加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应对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学生在工作上的要求,是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性。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问题,就是从以前传统的勤杂工似的角色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辅导员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他们坚持这个职业的选择与方向。

2.2 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的疲倦感,推动辅导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许多的研究都表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普遍都有对职业的疲倦感,自我效能感比较低。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低下而出现的职业疲倦感会影响辅导员这个职业专业化的建设。

2.3 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协调好各种关系

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能力,而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就是辅导员提升工作能力的必要条件。辅导员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就是包括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效能感,引导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获取更多的外力资源性的效能感。

3 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有影响的因素

(1)辅导员的工作繁多。一个辅导员的工作经常是涉及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和学校里的每一部门都有一定的联系。(2)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多。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量一般都比较多,就会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工作任务,许多的工作任务经常是超出了辅导员的控制范围,所以许多的辅导员就会有无助的感觉,进而就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自我效能感。(3)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混乱。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没有具体的划分,所以学校就会把许多繁琐事务都交给他们去做,而且这些本不属于辅导员的工作一般都会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4)辅导员工作的条件一般都比较差,虽然许多的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但是分到辅导员工作中的经费就很少,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辅导员沉重的工作压力。

4 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4.1 健全激励的机制,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从大的外部环境来看,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一个有利于辅导员成长的氛围,学校也要落实好相关的政策,设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工作的制度,健全对辅导员的评价机制。

4.2 改善学校的环境,减轻辅导员的压力

学校要加大对辅导员的认同度,改善辅导员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正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改变辅导员勤杂工似的角色,要明确其职责,处理好后勤管理与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

4.3 最好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培养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自我效能感,首先就是要进行合理的辅导员配备,坚持引进高素质的辅导员,其次是要做好辅导员岗前的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对辅导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

4.4 提高辅导员对高效能信息加工的有效性

改善辅导员对效能信息的认知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以此来促进其学会利用自我效能感的评估。辅导员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控制自我效能感进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当人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时,就可以很好地减少工作中的苦恼。

5 结语

自我效能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信念的一个重点的概念,它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和院校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很好地帮助辅导员适应当下的工作环境,保持好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专门化队伍产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因此,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校的进程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机制是块状的,辅导员面对几个班级或某个专业或年级,要解决学生所需要解决的全部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加强了,却使辅导员深陷各类事务性工作,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吸纳和借鉴国外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尝试条块结合、专兼结合的管理模式,帮助辅导员从长期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手。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2] 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美]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北京:人文与社会译丛,2003.

[4] 曹新发,席思佳.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

[5] 陈军绘.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6]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 王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3

关键词:分享环节;心理咨询技能;相通性

一、心理辅导课分享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分享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当老师说:“有没有同学愿意主动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或想法呢?”这时,常见的情形是教室一片寂静,学生都低着头不愿意说话。一方面,学生不好意思,害怕被人说“爱出风头”;另一方面,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

2.分享的感受不真

有些时候,学生即使愿意跟同学分享,但是因为有全班同学、有老师在场,在分享时学生会有所保留,甚至会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来回答,而非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模式主要是社会公认的一种评判标准。

3.对学生的分享没有很好的回应

在分享环节中,学生的感受需要回应,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学生就不能从中得到收获,也会使其他学生打消分享的念头。

二、心理咨询理念与心理辅导课分享的相通性

心理咨询是一种为达到预定目的的交流方式,就是心理咨询师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与劝导的过程。这种交流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了使来访者感悟的成分,要求发挥求助者的主动性。理想的心理辅导课,也是一个自主互助的过程,这与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完全相通的。

因而,教师在心理辅导课的分享环节中,恰当运用心理咨询的技能,能够帮助创造一个具有良好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心理自由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安全情境,使学生在分享时,不用担心教师以及同学的回应,能够和谐、自由、平等地与大家探讨相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成就感,提高效能感。

三、运用心理咨询技能促进学生的分享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

分享环节中,教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分享不要询问过多,不要急于下结论,使学生觉得教师的干扰太多。通过良好的倾听,可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是分享环节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2.学会提问

在心理咨询中,提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一种是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而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要注意将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分享提出的问题需要采用开放式提问,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来感悟活动,表达自我。而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偏离正题的情况,封闭式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事实,获取重点。当然,心理辅导课教师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开放式提问,不可过多地使用封闭式提问。

3.恰当地使用鼓励和重复技术

鼓励,即直接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

下去。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这种鼓励的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教师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他继续讲下去。另外,以重复语句作为鼓励学生的一种反应,可以表明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话中关键词语的注意。通过这样的鼓励,可以引导学生的回答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在运用鼓励语句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身体语言的运用,如专注于对方的神情、倾听的姿势以及点头示意等。专注的神情和倾听的姿势对学生的回答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而点头所表示的含义就更为明确了。

4.适当的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第二种形式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分享环节中,自我开放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把对学生分享内容的感受告诉学生,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老师很好地关注了我的感受,并对我的感受有了正面的回应,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能够帮助建立师生的信任感。

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00-00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精神,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北京城市学院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秋季入学的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初选了33名同学进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班,该特色班由班级辅导员、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班级校内指导教师团队,对于班级的思想动态、学业学习、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跟踪督导。

2 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思路

该创业教育遵循“特色化管理、个性化培养”的主题思路,采用“通识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创业孵化”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营销和管理实务知识,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既具有开拓业务市场和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又具有团队精神的“信敏廉毅”的创业型人才。大一(创业人才筛选阶段)参与该项目的全体同学一方面学习必要的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对于该班级新设置了《公司例会》课程,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或活动,逐步筛选出一批行动力较强且有较强意愿具有创业素养的学生。大二、大三(创业真实环境训练阶段)筛选出来的部分同学将通过学校双向选择通道匹配相应的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在此期间要求同学们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跟在企业导师的公司进行真实环境下的企业实践类似于师傅带徒弟制。大四(创业孵化阶段)对于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行动力强的同学,学生将推荐至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孵化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后续支持。

3 创业教育先期实施方法与过程

创业人才筛选阶段校内导师团队由辅导员、专业教师3位老师组成,每位老师分别带领2组学生团队每个团队大约6-8名成员,大部分课程的设计以团队形式进行展开如:爬山、读书分享会、企业参观、爱心活动、销售实践,同时辅助以创业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有效的补充。

3.1 户外活动,让团队精神飘扬。

创业班学生参与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团队合作活动、香山公园团队目标训练活动。所有活动的流程和组织都是由学生团队进行组织,辅导教师进行指导,每次活动都需要达成相应的团队训练目标。一方面对于活动组织的学生团队可以锻炼统筹规划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参与该活动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团队训练活动增强学生团队的凝聚力。

3.2 读书分享会,让学习不再枯燥

教师预先推荐三本《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乔布斯自传》、《六个高效能人士的习惯》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热门书籍,首先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同学们进行书籍的阅读,阅读完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以团队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书籍中的亮点通过PPT或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一方面通过阅读让同学们开阔知识面,同时通过小组团队集中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3.3 企业参观,让同学们直面鲜活的企业

学生们通过参观燕京啤酒厂、798艺术园区等知名企业和园区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企业原生态从而树立学习的目标,让学习目标感更加强烈,增强同学们学习的动力。

3.4 爱心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奉献

该班同学在北京西客站开展了一次以“爱心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给西站一些需要帮助的旅客送去免费的衣物,为“建设美丽北京,美丽北城”尽一点绵薄之力。派送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贫苦人们的生活艰辛,大家都感触颇深。同学们也收到了各种表扬和感谢,最重要的是大家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更深刻的是得到了一次价值观的提升,

4 试行模式主要成效及经验

通过一年的项目实施,学校对于参与本项目的学生从学生喜欢课程形式、创业意向、学生资源、班级建设意见等方面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交流,大部分学生感觉收获丰富不仅组织策划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并且通过营销实践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总结的主要经验如下:

4.1 学生心理工作是创新创业工作的重点

目前的学生群体大多数是90后群体,他(她)们思想活跃表达能力较强,但抗压能力和吃苦精神相对较弱,这就要求辅导教师不断给予学生心理辅导,采取有意义的团队活动或营销实践增强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对于个别学生需要采取个别深度访谈、家长电话沟通等方式进一步进行深度辅导。

4.2 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

辅导教师是此项目的总设计师,涉及到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心理辅导等方方面面,所以项目指导教师的定期沟通交流和本身的团队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辅导教师团队除了定期会议机制外还通过微信(教师和学生互动平台)、飞信(教师之间沟通平台)、人人网(学生之间展示平台)等一系列立体化沟通机制达到较好的分析、讨论该项目发展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 蔡丹,李军红,王美艳.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经济师,2006(01).

[2] 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S1).

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模块化 设计规则 构建

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教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党的十对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因此,创新辅导员教育管理模式,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激发内在工作活力,成为加强辅导员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试图探索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职能演变及其背景

从195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这一政策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辅导员职责内容不断变化.辅导员工作职责从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丰富完备的内容;从增加班级管理的具体内容,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助困以及生涯辅导等工作项目,形成了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完整体系[1]。从工作内容、职能的不断变革,到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工作更加严格和规范,辅导员制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上都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印记。

纵观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演变50余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辅导员制度的演变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进行的,辅导员制度的每一次演变都伴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深受社会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要很好地履行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培养符合时代节奏的合格大学生,除了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还需不断探索辅导员工作规律,完善辅导员工作设计,拓展工作途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成果。开展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设计与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实现。

二、辅导员工作模块化

1.基本概念

模块化是指通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的产品或业务过程[2]。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则可以推理为,依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将其内容、功能进行归纳、分类和提炼,得出若干个独立设计,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并且这些子系统整体可发挥更高效能来完成辅导员工作的过程。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并且其中各个部分是彼此相关的,不同部分必须在一起发挥作用,整体必须比任何子集都要完美。这是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工作方法论的基础。

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工作对象的不确定性。虽然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诸如突发事件的不可完全掌控性,个别群体或个体的思想多元化等等都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另外,大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个性的成长与培养也说明大学生教育系统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熵是衡量不确定性的一个量,熵增大表明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辅导员工作就是引进负熵,保持熵和负熵增减的适度性,使系统保持合理确定性的过程,这也是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目的。

2.设计规则

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块化设计需要遵循共同的设计规则,用以对辅导员工作系统的界面和接口进行统一规定,既能保证系统的稳定,也能为系统的拓展留下广阔的空间,使新功能模块可以在系统上“即插即用” [3]。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子系统(工作模块)的完整性、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系统对工作模块的更新、新增和淘汰机制,而不在于工作模块的大而全。各模块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且之间有一个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保障各模块之间及模块与整个系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辅导员工作模块化设计可以遵守这样一个共同规则,即各工作模块以高校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共同指向和系统接口,按照功能独立和内容多元的原则,结合年龄、职务、专业、专业技术职务等现状将高校内部及高校之间辅导员队伍进行整合和重组,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资源优势,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和教育功能划分若干工作模块,保持各模块之间的人员、信息和资源的即时共享,确保模块组成系统的整体性作用发挥。除了共同规则,每个模块也有独立的含有隐性信息的设计规则。

3.趋势分析

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走向或许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的高等教育和辅导员队伍现状为辅导员工作模块化提供了可能。一是专业背景不符合,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凭个人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处理问题,较少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角度出发系统考虑学生的培养问题,影响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4];二是当前的辅导员管理几个班或者一个年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到学生的素质拓展、就业管理等等,都需要每一个辅导员的全程参与,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辅导员都是全能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辅导员个人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占据比例大大降低,日常事务管理性工作占据的比例大大增加,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5]。亟需把更多的辅导员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四是面对日趋复杂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培养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兼具的社会合格公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立个体诉求,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辅导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要求不断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实施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将是迎接这些挑战的良好选择。

三、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建构

1.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的结构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已经覆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工作内容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奖励与处罚、入学教育、就业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学生资助工作、学生班级建设指导、学生组织与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行为规范及纪律教育与管理、素质拓展指导、学生住宿服务、维护校园秩序与稳定工作、学生工作调研等工作[6]。除此之外,还应该加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理论研究、新媒体研究与应用、自身建设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共同设计规则,把一个学校或者学院(系)的专兼职辅导员――适当时候还可以聘用其他相关人员――重新组合,分成若干模块工作组,每一组的功能和工作内容是独立设计的,区别于其他模块,又与其他模块密切联系,共同履行辅导员职责,共同组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工作的系统。我们可以将辅导员工作分为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学业指导与管理模块、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培养模块、心理教育与引导模块、组织管理与学生活动模块、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工作理论研究模块、日常工作模块和X模块。其中,就业教育、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属于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培养模块;学风建设、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属于学业指导与管理模块;班会设计、团日活动、党团员、学生会和班干部教育管理归属组织管理与学生活动模块;日常工作模块则包含安全稳定、资助工作、违纪处理、会议召集等内容;X模块则是指学生工作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新增设的模块,以及为完成短期任务而增设的临时性模块,比如入学教育模块等。

2.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实现途径

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无论是高校辅导员管理者还是学生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辅导员模块化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克服工作惰性,开拓创新,探索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体制机制。首先,要从辅导员队伍实际状况和提升工作活力和效果出发,配套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辅导员工作创新体制,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多元化的需要。其次,要统一认识,整体布局。有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制定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实施方案,调动全校或者某个院系的辅导员队伍和资源,按照既定规则进行整和设计,组织人员对各个模块进行独立设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为全面推广打下基础;再次,要做好过度与创新工作。一是对全盘工作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当前工作与工作模块化的关系,在模块化未正式实施之前,仍按照当前工作机制继续运行;二是做好模块创新与系统整体发展的工作。按照模块理论,每个辅导员工作模块都是“半自律性”的,是独立设计、自由创新的,并且有充分的自主性,这就决定了整个辅导员工作系统的创新具有自下而上和整体创新的特点,每个工作模块的独立改进和增加新工作模块都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整体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每一个子模块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最后,要确保各个工作模块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要建立各模块的信息共享平台,保持信息的即时共享。在模块运行过程中,要做到相互支撑和任务转化,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例如,理想信念教育模块为实现某一教育目的,需要开展一项学生教育活动,这就需要学生活动模块进行活动设计与执行,前一模块的人员则要全程参与和进行效果监测。

此外,要建立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案例分析与记录制度,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既是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开展工作模块化创新的基础。案例记录与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基本描述;二是问题提炼,提炼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解决思路与效果预期;四是工作依据,诸如从国家到学校的相关教育法规与政策、教育管理及组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等;五是主要经验。

3.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机制保障

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机制是指,有专门的运行方案和设计规则,将辅导员按照专业、年龄、特长等进行重新整合,按照教育功能和工作内容划分若干工作模块,在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研讨机制、负责人负责机制和制度化机制的保障下,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工作效果。

要建立模块化培训和研讨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与研讨,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7];建立工作模块负责人的选拔和负责机制,发挥模块负责人的工作智慧和积极性,促进模块的创新和高效运行;要加强对各模块的人员考核,特别是负责人的考核,建立工作效果监测机制,并将各项工作制度化,建立《辅导员工作模块化指导意见》、《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工作模块创新和奖励制度》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辅导员工作机制的探索是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文中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探索,是在对辅导员队伍整体设计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也适合于辅导员个体的工作模块化设计,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同仁们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 石月荣.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容的历史沿革――以国家相关文件为视角[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6):79.

[2] 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3] 春田专栏. 现代模块化的理论基础[J].中国标准化.2007(7):66-73.

[4] 路洋,黄朝晖.辅导员模块化学习平台构建的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78.

[5][6] 李鸿娟.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研究[D].2011.5:10-19.

[7] 范林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225.

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6

一、高职《国际货运》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建构

对于教师而言,案例学习教学模式是基于社会规范的。教师往往从自身素质与教学观念出发,形成符合教学实践的目标与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道完成教学任务。《国际货运》教师因其学科属性而对其教学行为有更为具体和系统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要求国际货运教师在课前、课后对于学生个人行为的情境化疏导与建构。研究高职国际货运教师课堂行为的理论依据,我们应该了解两种教育学理论。一是巴班斯基教学最优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过程优化是教学效果实现的核心内容。巴班斯基的理论基于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得教学过程的优化理论体现出发展教学的效果。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要不断地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手段的完善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习知识的建构。

在我们看来,从上述理论出发,高职《国际货运》教师的案例学习教学模式在基本理念层面应该体现在几个领域。教师课堂行为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尽管当下的多媒体教学等新方式、新手段层出不穷,对于教学“双基”的把握要始终不渝的坚持。教师课堂行为应该助于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学习,教师的课堂行为要强化学生国际货运思维能力培养,高职国际货运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国际货运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高职《国际货运》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教师教学行为从过去单纯的控制主义变为尊重和欣赏并存,从过去的单纯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等。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些前提和要求下,高职《国际货运》教师的课堂有效行为模式应该是涵盖发现式、探究式、启发式、问题导向等几种路向。高职《国际货运》教师案例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应该注重把握如下几个层面。一是内容有趣。作为国际货运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领会到学习国际货运的乐趣。二是形式新颖。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淡化,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三是课程巧妙。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习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既有的知识,让学生在巧妙的体验中实现知识的习得。

三、高职《国际货运》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教学受众的主体效能

传统《国际货运》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为教学客体,当作知识、技术、技能的接受器。素质教育则要求确定学生国际货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益,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教师课前的备课,课中传授和课后的辅导,都要根据学生实际,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更好的发展服务。第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中《国际货运》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流程和能力。主体性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货运学习和锻炼方法,加强对学生培养国际货运实践能力和终身国际货运能力。第三,由于高职生是处于尚未成熟发展阶段,应由教师设计,传授国际货运知识、技术、技能,给学生正确指导和引导,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在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与学中调动二者积极性,有效提高主体性教学效能。因此为达到提高效能的目的,必须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欲,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第四,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国际货运教师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渗透到知识、技能教学和训练的各个方面。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其乐融融的兴趣课。

(二)不断培养学生国际货运活动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