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资报告模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验资报告模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验资报告模板

验资报告模板范文1

一、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县局所做的工作

目前我县共有对外合资、合作企业18家,县局紧紧围绕这些企业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工商职能,积极开展“红盾帮扶”工程。对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县局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签订了帮扶协议,开展了走访活动,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努力帮助其解决;积极开展合同帮扶,指导其正确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引导其参加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近年来已发展山东吉地尔有限公司、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2家对外合资、合作企业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提高了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其积极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商标,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在登记注册方面为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设置了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实行首办责任制,对企业的外合、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负责解答有关企业登记注册事项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照后行政建议”服务,指导企业及时申办行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申请银行开户等手续,努力做到使企业少走弯路。

(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县局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传销、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和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努力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经过认真调查,造成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如下:

(一)缺乏与外地企业对接的产业和产品平台。我县有些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与外资企业配套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不少企业因自身产品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拿出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产品和技术。

(二)我县境内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 (三)一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认识上有偏差,只看到了困难,不能正确认识我县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存在的各种优势和资源,在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坚定不移的信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功夫。

(四)缺乏监督机制。目前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对一些已经签订协议的外资项目主动跟踪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项目始终没有投入生产。 (五)利用外资的政策优势不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我县在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势上明显不足,县乡两级受财力限制,难以对外商给予进一步优惠,使外来投资缺乏成本优势,比如税收政策、土地价格及工业电价等,我县在这些方面并不比周边县市优惠很多。

(六)对外合资、合作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外商直接采取的兼并、收购、产权转让等方式,思想放不开,不敢运用或者很少运用。

三 、采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服务工作,县局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认真履行合同管理职能,大力实施合同帮扶。组织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开展合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企业的合同意识,提高合同签约、履约能力和运用合同开拓市场的能力;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争创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时以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为切入点,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在农户和涉农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涉农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继续在注册登记方面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县局将充分发挥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的作用,对我县企业合资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全程服务,对企业的咨询做到一口清,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

验资报告模板范文2

1.1水泥

水泥进仓时应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水泥一般应入库存放,先到先用。由于水泥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遇水时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水泥仓库应保持干燥,库房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30cm,离开窗户和墙壁30cm以上,同时袋装水泥堆放不能过高,一般为10袋,以免下部水泥受压结块,如存放时间短,库房紧张,也不宜超过15袋。露天临时储存的水泥,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的场地,并认真做好上盖下垫,以防水泥受潮。散装水泥可用铁皮水泥罐仓或散装水泥库储存,使用期不能超过出厂期3个月,检查检验方法是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1.2砂、碎石或卵石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砂石粗细骨料,应按品种分别堆放,并严禁与石灰等材料相邻堆放,以免混杂。进场粗细骨料无试验资料者,应在大堆上从5个不同的部位各抽取相等数量进行拌合,将拌合的骨料以四分法取对角线部分的约10kg(石子约30kg)进行检验。由于砂石原材料在多数情况下系非均质材料,同批不同部位和不同批的材料质量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有试验资料的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按有关规定要求定期抽样检查。对混凝土骨料来说,影响配合比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因此,应定期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及时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检查性检验外,还应坚持筛选或采取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其他有效措施。检查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是检查进场复验报告[1-2]。

1.3水与外加剂

洁净、无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必须有生产家的质量证明书,包括厂名、品名、包装、质量(重量)、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使用前应以每次进厂的数量进行性能的检测。

2混凝土配合比

监理工程师见证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交相应资质等级的实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设计和试配工作。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配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检查1次。检验方法是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3混凝土施工

3.1模板控制

在处理好的基层或做好的调平层上,清扫杂物及浮土,然后才能立模板。立好的模板要与基层紧贴,并且牢固,经得起振动而不走样,如果模板底部与基层间有空隙,应把模板垫衬起,把间隙堵塞,以免振捣混凝土时漏浆。立好模板后,应再检查1次模板高度和板间宽度是否正确。为便于拆模,立好的模板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其内侧涂隔离剂或铺上1层塑料薄膜,铺薄膜可防止漏水、漏浆,使混凝土板侧更加平整美观,无蜂窝,保证了水泥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强度、密实度。

3.2拌制控制在入场前应检查各种入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入场。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混凝土,减水剂必须称量后装塑料袋。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以上料

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以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混凝土施工配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施工配料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称量不准;二是未按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这样必然会改变原理论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石比及浆骨比。这些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动性、密实性以及强度等级。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当无外加剂和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混凝土拌制不小于规定的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材料用量,必须按规定的坍落度拌制混凝土,对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浇筑。拌合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拌合深度,重点检查拌合底部是否有“素土”夹层。混凝土符合要求时,拌合物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并要求有专人负责拣除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密实,不得有漏振和过振。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运输要求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漏浆、不失水、不分层、不离析。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3混凝土摊铺

运至浇筑现场的混合料,一般直接倒向安装好模板的槽内,并人工找补均匀,有明显离析时应重新拌匀。摊铺时应用大铁耙子把混合料耙散,然后用铲子、刮子把料耙散、铺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用扣铲法撒铺混合料并插入捣几次,使砂浆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摊铺时的松散混凝土应略高过模板顶面设计高度的10%左右。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h,因故停工在1h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盖,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工1h以上时,应作施工缝处理,如在中途遇雨时,一面停止铺筑,设置施工缝,一面操作人员可继续在棚下进行抹面等工作。

验资报告模板范文3

本桥位于瀑布沟电站库区顺河桥,位于大渡河东南岸。本桥上部结构采用8×30m预应力砼T梁,下部结构采用半幅双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桥台及重力式桥台、桩基础和明挖扩大基础。桥墩桩基和泸沽岸桥台桩基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摩擦桩,施工时根据桩长和地质情况可采用挖孔桩。

2内业资料组成(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原始记录的收集归档)

2.1施工准备阶段

(1)图纸会审: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图纸会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学习、审核并做图纸会审记录。(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上报主管技术负责人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批准,施工过程中对工艺变更和施工措施较大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3)工程项目划分。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附录A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单元划分,是对该项目过程施工的一个总纲,经监理部批准(报建设单位备案)后各参建单位遵照执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均按照划分表对施工部位进行质量监控及管理,并作为自检内业资料形成的主要框架,确保自检资料的完整性。本项目划分一个单位工程,四个分部工程(基础及下部结构、上部构造T梁预制与安装、总体、桥面系和附属工程、防护工程),每墩台为一个子分部,若干分项工程,涉及子分部采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表J-5工程汇总表进行子分部汇总。(4)导线复测:勘测现场后进行导线复测,复测完成后提交复测报告、成果资料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查复核,审批后方可按照施工。本阶段的测量工作尤为重要,工程的正确与否,对每项工程的首道工序测量来说,其责任尤显重大,稍有疏忽往往给工程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对每一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序必须进行测量自检,确保100%的检测(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厂质量证明和试(检)验报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必须合格,应有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内容包括厂别、品种、标号、生产日期和试验编号);使用前必须进行自检,无自检资质的应抽检送有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复检;试验单要有试验结论。需采取技术处理措施的,应满足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并经有关技术负责人和经监理工程所批准后(有批准手续)方可投入工程建设中使用。(6)开工报告:前序工作完成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申请开工。分项工程开工,在分项工程开工7天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批准后才能开工。

2.2施工阶段原始记录

(1)往来文件、会议纪要:包括文件体、函体、会议纪要、监理指令等,一般只需归档涉及工程类文件,按照文件内容进行归档,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等。如涉及本项目费用的文件管理文件也要归档?,因为管理性文件涉及到审计和竣工决算,与各项目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认真收集和整理,保证文件的完整性,为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提供依据。(2)安全及文明施工文件:包括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各类人员证件;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成操作归程;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计划及总结、安全生产检查及整改记录、安全费用生产投入台帐等;安全施工日志等(3)进度控制文件:上报的年、阶段、月计划或调整计划、进度计划保证措施,施工月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月报表,施工各阶段工作总结,按填报日期归档。(4)费用支付文件:工程计量支付报表按照计量周期归档,包括中间计量表。(5)施工日志:施工日志应当根据单位工程分类,时间先后顺序归档(6)工程声(像)资料: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重大活动的录音、录像及照片,如招投标仪式,开工典礼、通车典礼等活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录音、录像及照片;记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录音、录像及照片;反映工程质量、施工工艺等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施工时的照片或录像;反映重大变更的照片或录像等。(7)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工序原始记录资料。按施工程序排列,单位、分部、分项工程以经过监理批准的划分为准,评定方法及使用表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要求进行。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整理、归档的思路为:由分项到分部,再到单位工程,每个分项工程中资料的排列顺序为根据工序自检资料在先,试验检测资料次之。

例如:扩大基础

(1)开工报告及附件:工程开工申请单(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施工技术方案报验单;施工放样报验单(桥涵施工测量放样原始记录、高程检测记录、计算表);施工图纸;建筑材料报验单;进场机械设备报验单;标准试验报告;分项工程月进度计划。(2)工序报验资料及附件①基坑:桥涵基坑现场检测记录表;基坑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交验单;高程检测记录、计算表;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触探仪法);工程照片(隐蔽工程所需的声像资料和现场收放记录)。②模板: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检查记录表;高程检测记录、计算表。③基础砼:扩大基础现场质量检验表;扩大基础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交验单;混凝土浇筑申请报告单;混凝土施工检查记录表;高程检测记录、计算表;试验检查报告。(3)分项工程报验资料及附件:扩大基础(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扩大基础外观鉴定检查记录表;扩大基础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记录表;分项工程中间交工验收申请批复单;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证书例如:桩基础(1)开工报告及附件(同上)(2)工序报验资料及附件①钻(挖)孔桩成孔:钻孔记录表;钻(挖)孔桩桩位检查记录表;测量检测记录、计算表;工程照片(隐蔽工程所需的声像资料和现场收放记录);钻(挖)孔桩钢筋骨架检查记录表。②钢筋安装:钢筋安装现场质量检验表;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交验单。③钻孔桩灌注:钻孔灌注桩现场质量检验表;钻孔桩终孔后灌注混凝土前现场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报告单;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现场记录表;混凝土施工检查记录表;高程检测记录、计算表;试验检查报告;桩基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交验单。(3)分项工程报验资料及附件:桩基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桩基钢筋加工及安装外观鉴定检查记录表;钻孔灌注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钻孔灌注桩外观鉴定检查记录表;桩基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记录表;分项工程中间交工验收申请批复单;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证书。以上是施工过程中原始记录需主要收集内容,在施工期间,内业管理人员应建立相应的内业资料管理情况台帐,保证内业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达到工程完成竣工资料初步形成。

3结束语

验资报告模板范文4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水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 原材料

1.1 碎石、砂或者卵石

在使用时,要重视砂石粗细骨料的堆放问题。首先,要严格禁止和石灰等材料相邻堆放,同时还应依据品种分门别类地堆放好,从而避免混杂。因在大部分情况下砂石原材料都不是均质材料,故不同批次与不同部位的材料的质量均有区别。所以说,在使用时有试验资料的原材料需依据相关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抽样检查。在混凝土骨料看来,含水率会影响到其配合比。为此,每隔一段时间都应当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同时,在混凝土生产的整个过程当中要严控原材料的质量,坚持采用并筛选原材料,做好检查性检验工作以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依据进场的顺序和产品的抽样检查方案来确定检查措施,同时实施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手段。

1.2 外加剂

掺入混凝土内的外加剂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而且应用技术也要与国家规定和环保标准相一致,同时,要有相关厂家开具的质量保证书,在使用之前应当对进厂的外加剂进行性能检测。

1.3 水

没杂质存在且干净、清洁的饮用水可直接投入使用。

1.4 水泥

在水泥进仓的时候应当具备质量证明文件,认真检查水泥的级别、出厂日期、品种、散装仓号等,并负浮现其安定性、强度等别的必要的性能指标。通常情况下,水泥应当存入到库中,先到先用,但因水泥中所包含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水会出现化学反应,故水泥仓库应尽可能的干燥,同时,库房的地面要比室外地面高0.3m,距墙壁与窗户的距离应超过0.3m。此外,袋装水泥堆放不宜太高,通常是十袋。若露天临时储放水泥,则应尽量挑选排水条件好、地势高的场地,并仔细搞好下垫上盖的工作,从而避免水泥受潮的情况发生。散装水泥也可运用散装水泥库抑或是铁皮水泥罐仓储放,但使用时间不宜多于出厂期90天,同时要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进行检查。

2 混凝土配合比

监理工程师要监督原材料取样工作,同时要出具相应的见证取样单,保证混凝土试配和配合设计的实验室符合资质等级。只有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搅拌工作。同时,要科学鉴定第一次投入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混凝土在拌制以前,要对石、砂含水率有准确预测,在测试结果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配料用量,保证施工配合比的科学。同时,每工作班检查一次,将施工配合比和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作为参考。

3 混凝土施工

3.1模版控制

只有实现基层和调平层的工作以后,才能进行杂物的清扫工作,然后立模板。基层要与模板紧密贴合,而且要保证模板的牢固。假如模板底部与基层存在存在较大的缝隙,那么应把模板垫衬起来,将间隙堵住,避免在振捣混凝土时出现漏浆。模板立好以后,应确保板间宽度与模板高度的正确性。为了方便拆模,应在立好的模板内侧涂上隔离剂或者塑料薄膜,防止薄膜漏浆、漏水,保持混凝土板侧的美观,能更好的控制混凝土板角与板边的密实度及强度。

3.2拌制控制

要严格入场材料的审核。施工单位要严格掌控拌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减水剂在装入塑料袋之前要称量合格。在现场进行拌制混凝土工作时,要将适量的原材料装入上料斗中,然后进入搅拌筒。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即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料。称量不准及砂、石骨料的实际含水率的变化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粘聚性以及流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原材料混入上斗料有一定的顺序:在没有混合料或者外加剂的情况下,应该依次加入石子、外加剂、水泥、和砂子。混凝土拌制的时间也应该限定在最短时间内。

同时,施工中不能随意减少或增加材料的用量,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确定坍落度拌制混凝土,不能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拌制的过程中,要保持拌合物的颜色和配比,使其具备良好的凝聚性、保水性、流动性。一旦出现不达标现象,要及时作出调整。同时,要安排专人拣除超尺寸颗粒、土块或者其他杂物;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避免漏振和过振情况的发生,尤其要避免内模出现跑浆和漏振现象。鉴定震动密实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以后,没有气泡冒出,且表面平坦,在浇筑完成以后要及时覆盖,避免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值以后,要及时进行人工凿毛。原材料的误差允许在+3%的限度内,外加剂的误差允许在+2%的限度内;当雨天或者含水率变动较大时,要加大含水检测的次数,及时调整骨料与水的用量。除此之外,应该对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并且要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底层混凝土的浇筑。

3.3 混凝土摊铺

混合料在运至浇筑现场以后,一般会倒入安装好的模板槽内,由人工进行补匀,对于明显的离析状态要进行重新搅拌。在对混凝土进行摊铺时,要将混合料尽量钯散,再用刮子、铲子等工具将混合料钯散、铺平在模板周边,同时要用扣铲法将混合料撒铺,确保砂浆充分捣出,避免空洞蜂窝的出现。撒铺时要控制松散混凝土的高度,使其不高于模板顶面高度的10%。同时,施工的间歇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在停工时间超过1小时以后,要及时处理施工缝。假如施工中途出现降雨现象,应该停止铺筑,处理施工缝,同时施工人员在篷下继续抹面。

4 养护

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为寒冷、干燥、日晒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出现大范围的裂缝、收缩等现象;(二)加速混凝土硬化速度。混凝土一般在20+2的温度范围内为标准养护条件,相对温度必须在28天保持在90%以上。在实际的施工中,混凝土一般无法达到标准养护条件,但是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为混凝土创造良好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养护可分为加热养护和自然养护。以上两种养护,都能为混凝土养护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条件,使混凝土养护维持正常的增长强度。实现混凝土的加热养护和自然养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要适当加以覆盖和浇水,对浇筑后1-2h里覆盖的干硬性混凝土要适时浇水。简而言之,初凝后可以进行浇水,在终凝后即可开始浇水。混凝土的高度低于1.20N/mm时不能踩踏和安装模板。

4.2 选择草帘、锯末、麻袋片等作为养护材料,保持混凝土的湿润,拌制用水应该与养护一致。在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的时候不能浇水。

4.3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惨用缓凝型外加剂对抗渗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用粉煤灰水泥拌制或者火山灰等的养护时间不能低于14d,而矾土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低于3d。

4.4 对于不能覆盖或者浇水的混凝土表面可以涂刷一层薄膜养生液,遏制混凝土的水分蒸发,从而达到养护效果。薄膜养生液能够成膜,适合涂刷在混凝土表面,溶剂在挥发以后会形成膜,阻碍水分的蒸发,实现养护。

4.5 若有条件,应选取塑料布进行覆盖养护,同时,要将混凝土曝露的表层全方位的覆盖紧密,确保塑料布中带有凝结水。

4.6 在养护混凝土时,若出现浇水不充分、遮盖不全面以致于出现细小干缩裂缝抑或是表层泛白的情况,则应当马上认真遮盖,并做好浇水工程,强化养护,延长浇水时间及时补救。

5 结束语

在验收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时候,要严格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定要求,强化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以免出现部分不必要的损失。

验资报告模板范文5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质量

1 常见的混凝土质量事故

常见的混凝土质量事故主要有: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强度不够;混凝土外观观感质量差等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砂石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的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面对普遍存在的结构裂缝这一质量问题,如果不施加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超出裂缝允许范围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混凝土强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强度不够会造成结构的承载力降低,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造成强度不高的原因在于原材料质量较低,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

混凝土外观感差包括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层等质量事故。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得窟窿。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露筋是指混凝土浇筑搅拌时,结构端面小,或钢筋过密,搅拌时振动导致钢筋移位等各种原因造成露筋。缝隙和夹层,主要就是混凝土在搅拌之后出现的垂直或水平的松散土层。

2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1 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施工单位往往存在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的现象,监理应当严格杜绝此类现象。

2.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碎石或卵石等粗细骨料按品种分别堆放,严禁与石灰等材料相邻堆放,以免混杂。进场粗细骨料无试验资料者,应在料堆上从不同的部位取相等数量进行拌和,将拌和的骨料以四分法取对角线部分约10kg(石子约30kg)进行检验。由于砂石原材料在多数情况下系非均质材料,同批不同部位和不同批的材料质量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有试验资料的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按有关规定要求定期抽样检查。对混凝土骨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的原因是含水率,因此,应定期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及时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除采取上述措施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外,还应坚持筛选或采取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其他有效措施。检验按骨料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查方法是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2.1.3 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的掺用应根据水泥混凝土的用途和施工条件选用,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包括:厂名、品名、包装、质量(重量)、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使用前对每批次的外加剂进行性能检测。

2.1.4 掺和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可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1.5 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和用水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酸度较大的酸性水和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废水拌和混凝土,这些水容易使拌和的混凝土出现难以控制的质量问题。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

监理应见证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设计和试配工作。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确定能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对首次使用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配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检查1次。检查方法是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以及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2.3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2.3.1 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认真审查方案,审点是: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等。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应检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性能,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监理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和拆模试块。

2.3.2 浇筑混凝土时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黏结力和抗拉强度,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过振动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和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情况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2.4 混凝土的养护

验资报告模板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大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模板体系的工程案例,介绍了模板结构体系施工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经验资料,在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混凝土施工中模板结构体系的管理控制措施作了探讨和阐述。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结构的最主要形式,模板工程在建造这些结构构件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土建工程中,普通结构的模板工程根据成本占到工程结构总成本20%左右,有些高净空大跨度工程的模板工程占到工程结构的近三分之一;模板坍塌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建筑施工事故中也占很大份额。近年来,大跨度、高净空混凝土结构大量出现,模板及其支架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及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模板结构体系施工现状综述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承担新浇筑的楼层混凝土的重力荷载和施工荷载,模板支架将荷载传给已浇筑好的数层楼板。由于施工周期短,这些承担施工荷载的混凝土楼板仍处于养护期,混凝土还不成熟。而这些施工荷载又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有时甚至会超过成熟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担的设计荷载。由此造成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增加,严重的会使模板支架临时结构以及现浇混凝土结构倒塌。

(一)材料方面

许多钢管生产厂家为了抢占市场、低价竞争而偷工减料,如厚3.5mm钢管,实际生产的钢管壁厚只有3~3.2mm,而且经过施工应用后,钢管的锈蚀进一步使壁厚减薄。然而在设计计算中是按标准壁厚3.5mm的理论值,这样一来,惯性矩损失将达到10%左右,抗压能力降低13.3%~18.7%,并且经过多年使用,钢管将产生弯曲和变形,加大了初始偏心矩的影响。而设计时均按直线钢管来考虑,这就会造成误差,这些都是造成模板支架事故的安全隐患。

(二)设计方面

以往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多以单层模板支架为主,这样的体系受力比较简单,技术发展也已经较为成熟,具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故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可靠。但是随着多层模板支架体系的出现,这一体系的受力状况就变得十分复杂,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施工上对其受力性能的了解和掌握上都存在着局限性。许多施工企业在多层模板支架工程施工时,往往没有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的验算,只是凭着经验来布置支架体系,可能会影响模板支架体系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三)施工方面

目前有不少施工技术人员未对施工操作者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加上工人的技术水准较低,难免发生使用上的问题。比如有的模板支撑架倒塌是由于操作工人没有按设计间距及布设要求设置支架,造成模板支撑架稳定性不足;有的是支架的搭设构造未满足要求,例如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纵横向剪刀撑或者支架的基础不平整等;有的则是工人私自拆除部分支架造成支架整体失稳;还有的则是在模板上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构件或施工设备等,造成局部杆件超载失稳,引起整体倒塌。

(四)管理方面

有些地区建筑较为混乱,管理不到位。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众多不同规模的施工队伍,建筑队伍迅速膨胀,建筑队伍的挂靠,建筑工程的层层承包和层层转包等。这些都造成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低素质和管理不到位而给施工安全带来一些固有的隐患,比如只重视速度不重视安全,只讲进度,不讲安全,只顾蛮干,不顾安全等。

造成模板支架体系倒塌和楼板开裂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对多层模板支架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多层模板支架与主体结构共同受力的性状研究较少,在实测试验等方面,也缺乏第一手资料,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工程实践的迫切需要与研究现状的相对落后,不仅说明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取得的成果都十分欠缺,更说明开展此项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模板结构体系管理控制措施探讨

为加强高、大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控制管理,防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本人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建设市场各方责任主体总结了如下的管理要求:

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当保证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此费用不应纳入招、投标竞价范围。设计单位应当考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重点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施工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负责人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编制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附计算书,经验算后,报上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3.施工单位编制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须经有法定检测、咨询资质的检测单位或咨询单位组织五名以上本行业专家论证,审查后,组织实施。模板工程所用的模板、支撑杆件、连接件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尚无国家标准的,须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应符合方案的要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水平支撑及剪刀撑。

4.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由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自检、自查。模板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组织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对其搭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5.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时,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荷载及变形进行监控。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内容应包括利用建筑物本身构件的卸载措施,满堂架搭设中的底部扫地杆、剪刀撑、支架四周与建筑物可靠连接等设计图纸。

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支撑荷载很大,施工方案一定要尽可能通过利用已有砼结构强度的周边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等)来卸载,以减少大空间支模的面积及减小作用到支撑上的荷载。大截面混凝土构件支撑在楼板上时,应对楼板进行核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6.施工单位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制定的拆模顺序,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施工方案所要求的拆模强度,并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模板工程的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书面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报告。

7.监理工程师必须对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高、大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将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应急预案纳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事故的发生。当发生模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三、结语

高层建筑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发展推动了建筑施工工业化的进一步提高。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各种新型的粗钢筋接头工艺、各种模板体系都有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涌现了许多有关模板的科技成果,这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效益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荣军.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余有为.楼盖支撑模板设计时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广东水利水电,2002,(S1).

上一篇青春校园

下一篇马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