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国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国的诗词

爱国的诗词范文1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一: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三: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爱国的诗词范文2

从硅谷爆发的“冰桶挑战”,借互联网的力量,快速传遍美国的政界、体育界、演艺界,并于8月18日传到中国。从19日开始,“冰桶挑战”在渐渐演变成一场全民狂欢,但有关“渐冻人”的报道仍然极少。

冰桶事件的发生,缘于“渐冻人”对生命的绝望;冰桶活动的病毒式蔓延,缘于它具有强大游戏性质和功效。

渐冻人的绝望是这样的: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患上这种病的人,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亦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失去知觉。

它是一个不治之症。功成名就的科学家霍金,因为这个病症,在轮椅上50年了。

发起冰桶活动,意在引发社会对渐冻症的关注,并为病人募捐。由一个沉重的话题而发起的活动,往往很难引发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冰桶活动具有“爱心”、“点名”、“挑战”、“名人”、“冒险”等因素,在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之下,引爆了“娱乐性”的内核。

相信,近来,因为冰桶挑战活动的娱乐化,会导致网上对“渐冻人”等关键词的搜索增多。

但搜索之后大家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罕见病,因为发病率不高,企业没有研发相关药品和治疗方法的动力。感冒不足以致命,但无数的药企研制生产治疗感冒的药物;渐冻症足以致命,却因无利可图,不足以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

这与抗蛇毒血清类似。一个人若遭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到医院找到这种抗毒血清。但是由于被毒蛇咬伤的人太少,药企不愿生产这种药品,医院也很少有储藏这种药品。

为渐冻人募捐的冰桶挑战活动,因其高度的娱乐性,难得地带来了公众对渐冻症的广泛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会给谁带来压力呢?药企会因此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么?恐怕不会。企业是逐利机构,资本有冷血的属性。

即便已经有了“世界渐冻人日”,尽管有霍金这么著名的科学家示例,尽管全球每90分钟夺去一个渐冻人的生命。这些都不足以唤醒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家”――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赚钱的生意。

市场不是万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得了罕见病的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钱,无论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基本上等于绝望地坐以待毙。

那么,冰桶挑战活动,到底在挑战谁呢?最后,想到的只有政府。似乎只有政府既具备巨大的力量,又有义务在做某些事情时“不以赚钱为目的”。但罕见病患者,由于只是极少的一群不幸者,他们掌握的“选票”,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政府完全可以做到假装看不到他们的绝望。一个政府施政的姿态,总是倾向于讨好多数人。

冰桶挑战活动,就是一个少数人的悲剧激发出的多数人的狂欢。这种狂欢持续的越久,越能映照出某些方面的冰冷,这些冰冷者的姿态,就是假装没有看见。从进化论的角度说,如果没有政府“兜底”,那些占人口极小比例的绝症患者,已经陷入了被“淘汰”的命运。

这冷冰冰的现实已然与我们期待的人类文明背道而驰。

坦率地说,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人类都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尽力而为,无法解决;一种还需要扪心自问:是否政府、机构和公民都已经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冰桶活动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图景:有些人绝望,有些人娱乐,有些人无视。这样说来,冰桶真正该挑战的,还没有完成。这个活动的娱乐化,还有待加强,直到让某些机构不好意思再假装看不见,才好。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明星们在被围观的同时都慷慨解囊,吸引眼球无疑成为对冰水“感受一下”的强大动力。以陈光标8月25日20时10分再次公布自己冰桶挑战的照片为例,照片上,陈光标头顶冰块双眼紧闭,全身浸没在飘满冰块的水桶中,仅露出眼耳鼻,其夸张惊悚造型令人咋舌,他用“娱乐至死”的行动再次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推向舆论中心。

这样的极限挑战行为,是出于纯粹公益,还是另有其他“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目的,不是当事人本人,很难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就笔者看来,陈光标历来以慈善作秀著称,此次冰桶作秀只是其一贯作风的延续,不过标哥之所以再次勇敢出位,与当下慈善无休止的娱乐化密不可分。

爱国的诗词范文3

1锅炉概况

该台锅炉为1993年上海锅炉厂生产的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由该厂2003年从外厂购入,该台锅炉结构比较特殊,分为两层集箱,下降管除四角分布外,炉膛中部也设置了两根下降管。炉膛前部靠近煤斗一侧上下集箱间设置有数根对流管, 该锅炉于2003年购入后,因考虑到经济运行,厂方由燃煤改为燃烧谷壳,在煤斗正下部开了两个孔,用鼓风机将谷壳吹入炉膛,链条炉排也未启用,该锅炉购入时靠近煤斗处的锅筒底部有一500×450mm挖补,挖补时间不清,为购入前进行的修理,未找到该处修理的资料。

2检验情况

2010年11月,对该锅炉进行了内部检验,首先对锅筒的挖补处进行检查,经壁厚测定及表面无损检测,厚度与母材一致,焊缝未发现发展性缺陷。在检验中发现,该锅炉炉拱已全部倒塌,两侧及后部炉墙均有不同程度缺损,左后下降管,中集箱全部,左下集箱及中下降管均全部暴露在炉膛内,炉膛前部水冷壁超过半数均进行过挖补,其中还有贴补,数根水冷壁管甚至有数块挖补,位置大多靠近下集箱。与中下降管相邻的水冷壁管有变形及过热迹象,前后管板磨损较严重,前管板第三回程入口因烟气冲刷而显出金属原色,经对水冷壁、锅筒及管板进行厚度测定,未发现异常。

根据现场检验情况,作出如下结论:必须进行修理。首先,对炉膛进行全面修复,恢复炉拱,对暴露在外的集箱和下降管进行保护,更换修理过的水冷壁管及变形的水冷壁管,选用更合理的燃料供应方式,尽量避免用鼓风机输送燃料,原先的水处理为锅内水处理,应更改为锅外水处理。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该锅炉出现上述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个长期的过程,究其原因要从结构、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检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解决。

3.1结构

该锅炉为dzl6-1.25-aii,设计燃烧ii类烟煤,炉拱设计比较靠前,炉拱前沿距煤斗有800-1000mm,因此该型锅炉只适合进行层燃燃烧,由于改变了燃料和进料方式,炉拱受长期受到尖锐谷壳的冲击,出现倒塌,也不排除因拆除炉拱更有利于燃烧人为拆除的可能性,当炉拱消失后,从本质上该锅炉已经从层燃方式变为了室燃,排烟温度升高,高温高速烟气甚至是火焰进入烟管加速对管板的冲刷,高温使管板温度升高,管板与拉撑件热应力增加,同时燃料无所阻挡地冲刷着炉墙,炉墙开始脱落,下降管及中集箱的暴露,使水循环受到严重破坏,由于中间下降管完全暴露,炉膛中部水循环尤为严峻,而前部两集箱间有对流管,前部的水循环更为活跃,中部长期缺水,前部因水循环活跃,前下降管下水量无法达到要求,又无法从中下降管中得到补充水量,因此,爆管多集中在炉膛中部和前部,而且因炉水水质的恶化更加速了爆管的发生。

3.2使用维护

锅炉是由使用者使用维护的,锅炉的好与坏,与使用者的安全生产及经济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锅炉的使用单位应具有长远的目光及专业的管理办法,切不可只因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杀鸡取卵,该厂因生产任务重,常因生产进度无法停炉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带病运行,只有重大问题,没有办法才停炉进行修理,爆管了,停下来挖补一下接着运行,又爆管了,又停下来挖补,周而复始,即影响进度,损失了经济效益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每次仓促检修,也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虽然蒙混过关,但也因此错失得到正确指导的机会,可谓是得不偿失。

爱国的诗词范文4

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意在探讨分析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任意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PICC治疗,将所选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例)和研究组(n=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4.34±10.01)岁;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4.37±10.13)岁。且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则组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针对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并分析,依据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措施,并实施,如:①流程规范:此项由专人进行负责,明确分工,工作内容主要为整个病区行PICC穿刺前风险评估和维护指导,培训护理人员,规范PICC护理流程等等。②加强PICC培训:包含解读INS指南、上肢血管解剖有关知识、选择输液器具、换药流程、观察并发症、健康教育、预防静脉血栓、治疗状况等等。③操作流程的规范:按照实际状况,制定PICC操作流程,包含穿刺、更换辅料、导管维护、更换接头、考核等方面,保证每人都通过。④加强评估穿刺前风险和穿刺后的各项监测:依据所制定的PICC评估表,重点在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等血栓状况,包含患者健康教育、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1],同时需记录患者局部穿刺点状况、导管长度、并发症等状况。⑤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行导管尖端定位:针对没有使用心脏起搏器或无房颤的患者,可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来判定标准为导管头端位于最大P波振幅部位或略后撤0.5cm~1cm[2],反之患者术后给予X光片进行定位,定位技术为心电图,定位和置管操作可在床边完成,同时,穿刺中则可准确定位导管尖端,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和穿刺痛苦。⑥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以媒体视频课件、操作示范、书面教育、语言教育等方式进行,另外可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如床边教育、集中授课等等,科室可依据状况制定PICC健康教育手册和操作视频等培训资料,可发放给患者自己查阅。必要时给予再次指导。

1.3指标判定 质量管理护理过程中认真记录患者各项状况,如导管异位、未定位成功、并发症发生状况等等,并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字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穿刺成功 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研究组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爱国的诗词范文5

关键词:点面结合 知人论世 比较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积累一定量的古典诗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因此,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一般都是以《诗词五首》的课文形式出现的,并且这五首诗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一般教学都是利用两到三个课时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此好像并不十分感兴趣,毕竟单纯的对一首诗的学习实在过于单调乏味,学生只是见一首学一首,学一首背一首,背一首忘一首。怎样让学生想学、乐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教学古典诗词效果显著。所谓点,指对课文中某一首诗或词的学习,面则是对这首诗词的作者和作品方面知识的了解,点面结合就是指在教学中以这首诗为点引出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知识来。那么,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教学呢?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知人论世

古典诗词产生的年代已经久远,如果当时的背景知识不了解,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理解,可能似是而非,可能牵强附会,可能断章取义,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作者和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去理解、欣赏诗歌。当然,很多语文教师也经常这样做,但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简单的介绍作者及作品。我觉得,了解作者作品不能只是浮光掠影、蜻蜒点水式的介绍,而应该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去了解背景、认识作者、探究作品及创作思想。例如,学习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首先应认识李清照,我们不仅仅要了解她的姓名字号,还要了解她的生平事迹,了解她与丈夫赵明诚的夫妻恩爱、兴趣爱好,了解她一生的两个时期,了解她南渡以后的不幸遭遇,甚至了解她的奇闻异事,否则,就无法赏析这首词。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一代词宗”,为什么这首词却又如此豪放呢?应该明白: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消沉愁苦之作,唯独这一首却是例外。近代梁启超评价:“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而这些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

我们不能为学习某首诗词而去学习它,课本选取的诗词只是一个窗口,应该透过这个窗口去察看更大、更美的古典诗词的世界。因此,我在教学这首《渔家傲》时,先指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预习了解李清照人生经历,而在备课时则查看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如《宋词鉴赏》、百度百科上李清照简介、百家讲坛康震副教授讲李清照等资料,经过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整合出李清照人生经历的两个阶段:幸福的青少年时期和凄惨的中老年阶段。前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幸福的少女生活和甜蜜的婚后生活。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期便能工善词。这一阶段她的词有:《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多写少女情态和女儿情怀,词风清新自然。后来,她与太学生赵明诚两情相悦并且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志趣相同且能诗善词,共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这一阶段她的词有:《减字木兰花》《醉花阴》《一剪梅》等,多写二人快乐生活、在丈夫面前撒娇情态和别后的相思。南渡以后,二人漂泊江南,情况逆转。尤其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以后,李清照更是无倚无靠,孤苦伶仃。这一时期的词作有:《武陵春》《声声慢》等,多抒写背井离乡之愁,寂寞孤苦之状,词风哀婉沉痛。另外,南渡初期,她写过《夏日绝句》,在诗中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生要轰轰烈烈,死也壮怀激烈,以此讽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了解了作者的这些人生经历,不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李清照,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的这首《渔家傲》词。当然,我们介绍作者不同时期的诗词最好是学生学过的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这样更易于唤醒沉睡在学生脑海里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关注,更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否则,可能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渔家傲》这首词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图。通过梦境设想与天帝问答,寄托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据《金石录后序》载,南渡时,她曾经在海上航行,历尽海上风涛之险,词中写到的景象应该是这一段生活的外化。她从闺阁中走出来,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写出这样的词也易于理解了。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这些经历,或者说是简单介绍,学生如何能够理解?当然,要把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搞清楚,可能需要半节课或者一节课甚至更多的课堂时间,有的老师不愿意“牺牲”这个时间,但我觉得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是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基础。而这种诗词教学方法正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也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学习古人的诗词,要了解古人的志向抱负和人生经历。诗言志,他们的诗词都是在他们远大的志向抱负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中创作的,同时又以此来表明他们的志向和情感。如学白,我们应了解他“济天下”的抱负和高傲的个性,了解他漫游的经历和长安的阅历,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才能理解他“行路难,行路难”的慨叹,才能理解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学习苏轼,我们应了解他早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思想性格的影响,了解他宽大如海的胸怀和济世报国的人世精神,了解他人生经历的两个阶段尤其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鬓微霜,又何妨”的执著,才能理解他“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伤感,才能理解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

这样,学习了一首词,学生不仅仅对这首词有所认识,还对词的作者和当时的社会也有了较为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了。这个过程,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的知识,培养了探究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广博的知识储备在有形和无形中熏陶感染了学生的情操,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更大的启发,他佩服教师的学识水平,羡慕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去主动追求,去了解更多的知识,而这个学习的过程则又是自觉的、主动的和有序的,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弄清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和现象时,当他们把新知与旧识融

会贯通时,他们又为自己的所得而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比较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典诗词,如果中学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教学还是单纯的就诗讲诗、就词论词的话,恐怕这种教学方法太过于呆板单调了。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某一首诗词,而应该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联系已经学过的同一类型的尤其是同一题材的诗词,对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而运用比较阅读教学古典诗词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拓宽学习的领域,构建知识的体系。

例如,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可以联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陆游和文天祥都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人士,都历经“山河破碎”的沉痛和“身世浮沉”的坎坷,都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愤懑和老骥伏枥的志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表现了陆游年龄虽老、不忘报国的豪情壮志。这两者都有英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便只有在梦中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爱国热情如此执著!《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表现出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与辛词“赢得生前身后名”异曲同工。三位诗人的诗词见证了南宋王朝的穷途末路、苟延残喘,比较阅读了这三首诗词,我们不仅对辛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而且更加为他们坚定地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之感,而南宋末年的那一段屈辱历史更加让人刻骨铭心!三首诗词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如一剂强效针注入学生的灵魂深处,为他们点亮了爱国的心灯,而单纯的学习其中的任何一首也达不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是爱国题材诗词的比较阅读。

古典诗词中有很多题材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教学,如边塞诗,唐代边塞诗是贯穿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始终的,并且出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如王昌龄、王翰、王之涣、高适、岑参等。学习王翰的《凉州词》时,可以比较阅读已经学过的诸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还有送别诗,学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比较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等。另外还有山水田园诗、悲秋词等等,只要用心于教,致力于学,许多诗词都可以找到同一题材的熟悉的诗词来比较阅读。

爱国的诗词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诗词赏析;分析能力

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诗词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赏析诗词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特色妙语等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诗词不同层次的解析,使学生掌握方法,从而使他们喜欢上诗词赏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欣p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诗词赏析的能力呢?

一、培养诗词的诵读能力

诗词语言、节奏、韵味、意境的美妙之处,单凭分析理解体会是不全面的,而要突出“读”,在诵读中感悟。多读诗词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提高审美能力。当然了,“读”并不是随便地读,也不是单纯地读准字音,而是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带有节奏地读,读出诗词中的韵律,进而能够体悟诗词中的情感。诗词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诗词时,由情感带动语言而变化,使音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词中的韵律不仅表现诗中的情感,还含蓄地传达了诗人情绪地变化。所以学生在阅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诵读的方式方法,反复诵读,细细体味诗词中的韵律。

二、感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首先,理解一首诗词,不是简单的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诗意,而是要理解整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壮美苍凉的风光,写出了戍边将士所处的恶劣环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将士的爱国情怀。其次,理解诗词还要找寻富有表现力的“诗眼”,很多诗词通过诗眼就能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的诗眼就是“绿肥红瘦”,“肥”字写出了叶子得多而大,联想到色泽鲜亮;“瘦”字写出了花得少而小,感受到惋惜之情,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感。诗眼,可以是诗词中的一个字,也可以是诗词中的精彩语句,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词的内涵,就可以理清诗中的情感线路,领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词会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所以要准确把握诗词中的语言特色,体会诗词中的意境之美。有的诗人在行文中注重锤炼字句,学生要赏析诗词中语言的凝练之美。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在表达上极具准确性和包容性,通过一个“绿”字表现春天到来后,江南一片新绿的景象。有的诗人喜欢运用“以动衬静”的创作手法,如王维《鸟鸣涧》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动衬静的名句,诗中“蝉噪――静”、“鸟鸣――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闲适恬静的情致、陶然忘机的心境、摒弃世尘的隐愿。有的诗人表现手法比较委婉、含蓄,没有把意思直接说出来,如《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表达内心漂泊无依的孤寂感。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一首诗非常简短,但是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意境非常深远。

四、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很广泛,在诗词的赏析中,可以从修辞手法、抒情手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诗词进行技巧上地赏析,领会诗词中的意境和主旨。如,李白的《行路难》就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富有想象力地表现出:一会飞到黄河边,一会又飞到太行山,有时会来到溪水边,有时又乘舟经过太阳旁,忽回到四顾茫茫的现实中,忽又乘风破浪渡海,诗人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充分表现出对于权贵的愤怒之情,表达出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

培养初中生诗词赏析能力可以夯实语文功底、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得真善美评判标准、造就健康向上的品格,初中生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这是一个基础而又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艳艳.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初中教育,2015(2).

上一篇国庆短信祝福

下一篇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