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1

There are such a group of smart monkeys, they eat four chestnuts at night, but only three in the morning and angry, so the host a ruthless, a stamp of foot, said: "I will give you four in the morning, three in the evening!" But the monkeys are happy. ?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Where do the smart monkeys know that the chestnut they gave in the morning was "moved" out of the four at night, and they didn't even get half of it. ?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Sitting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I can't help but think of us in the load reduction, how much is similar to this group of monkeys? ?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We used to shout that the life of twelve hours a day in school was too hard and too tired. So, one day, our school time was compressed to eight hours. Everyone clapped. However, gradually, smarter than the silly monkey, we found that "negative" didn't disappear out of thin air, it was just secretly transferred to home. One paper, one exercise book We spent one after another "big practice" and "self study in the evening" at home. Why is that? It's very simple. Just like in that story, the total number of chestnuts hasn't decreased. Our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talents haven't changed. Then we are destined to pay for the last session and the last session without burden reduction Students work as hard as they can to cross the one tree bridg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

Maybe someone will ask, "is the total number of chestnuts really only seven?" Alas, the owner is too poor after all. He only has the ability to buy seven chestnuts. However, the little monkey is his pet. Anyway, he will try to buy more chestnuts. After all, reducing the burden is a new measure of our country in education. As a new thing, China,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still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From a certain point of view, our load reduction seems to be the increase of the national load. ?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

Now, many of us are pressing the big ston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ow to lighten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How to make it easier for more students to go to university? After all, it's a matter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o I can't say more.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

However, no nation will negle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let alone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has gone through five thousand years of vicissitudes! I believe that with the progress of all asp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reducing the burden" will certainly break through all kinds of resistance, achieve a real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will never let the trick of "three in the morning and four in the evening" go on. ?

那么,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

Then, in this transitional period, smart little monkeys should learn to find chestnuts to eat, not to be satisfied with the trick of "three days and four nights"; smart ones should also grasp themselves, adjust their mentality, drive their own life boats, to find a seaway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wind and sail to the other side of victory. The sea is vast and boundless. We know that there will not be only one road like this. Why not enjoy the illusion of "three days and four nights"? ?

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庄子;寓言;阴柔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39-01

一、《庄子》中的“寓言”是隐喻和象征的结合,蕴含着诗性的浪漫主义

《庄子》中以“寓言”形式存在的象征更多的带有庄式的玄想风格。如果按照西方象征主义美学家威廉·巴勒特·叶芝的理论,则可称之为“隐喻的体系。”“这种‘连续性的难以言喻的象征主义’,这种‘诚挚的诗的形式’,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和‘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寓言使《庄子》的文学性产生浓郁的阴柔美。

《庄子》中的寓言本来就是一种象征文学。庄子通过寓言故事来间接暗示自我思想。他所追求的理想的精神世界——“无待逍遥”是借助“大鹏”、“宋荣子”、“列子”、的形象来间接烘托的,并通过“圣人”、“神人”、“至人”的形象来间接暗示。庄子用“庖丁解牛”、“象罔得珠”、“混沌之死”、“鲁侯养鸟”来暗喻“顺其自然”、“去故与知”等修养方法。庄子对社会批判性的思想亦是通过寓言“诗礼发冢”、“伯乐治马”、“骷髅见梦”等喻示。为了让世人会意并真正领悟“超世”、“遁世”、“顺世”的三种处世态度,庄子撰写了以“方外”、“陆沉”、“游刃”等感性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寓言。这种通过对不同形象的描绘来烘托、寄寓言于哲理和意蕴的行文方式,具有相对的诗性浪漫主义和绝对的阴柔风骨。

二、《庄子》中的“寓言”虚构了大量的喻体形象,符合文学阴柔美的审美意蕴

《庄子》的“寓言”以寓意为本体,以大量的虚构、假托的形象故事作为喻体,旨在与比喻。庄子的“寓言”大都经过虚构,形成超越自身的内涵。庄子巧妙地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寄寓在虚妄荒诞的故事或是诡异离奇的人物之中。庄子的寓言喻体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虚构的人物形象

《庄子》中的寓言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而虚构的人物又占大部分。例如通篇是由五个寓言故事组成的《德充符》,用六个身体残疾、形态怪诞的人物形象。说明一个人作为单纯的个体存在,即使身体有无法改变、无法弥补的缺陷,但德行是完备无损的、心智是健全完整的,因此从精神层面讲,他们依然完整的人。

(二)拟人的动植物形象

《庄子》中的动植物和人一样巧言善变,以动植物为主体的寓言占《庄子》寓言的绝大部分。究其原因,是庄子强调“万物一齐、物我合一”的主张。于是,就有了蜩与学鸠的小大之辩、就有了朝三暮四的猴子。

(三)无生命的事物

无生命的事物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现象,另一种是处于死亡状态的事物。在《庄子》中,自然景观经常拿来被用作表述思想的载体,例如《秋水》篇有这样一则寓言,夔是一个独脚兽,它羡慕一只名为赅的多足虫,赅却羡慕没有足的蛇,蛇却羡慕风,因此蛇和风之间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四)庄子提出的抽象概念

庄子擅用寓言解释抽象的概念,在寓言中,庄子充分发挥想象的魅力,让各种抽象概念具有如同人一样的特性。活灵活现,能言善辩。例如《知北游》里,“无为谓”和“知”皆被庄子拟人化。“知”所发问,“无为谓”不予回答,“知”于是再问黄帝,而黄帝却认为真正懂道的只有“无”一个。这是因为“道”无处不在,不能表述,只有清静、无为才能得“道”。这种赋予抽象概念生命的例子还有很多:《盗跖》中有“无足”和“知和”,《至乐》里有“忘形叔”和“智叔”。

《庄子》寓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庄子人生哲学中所追求的精神绝对自由这一艰深的主题,就样凭借寓言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展现出来。可以说,《庄子》中的寓言和庄子思想已经糅合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三、《庄子》中的“寓言”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决定了其具有感性的阴柔美

总体看来,《庄子》中的寓言意蕴较深,具有很大程度的朦胧性。历代学者对各个寓言的解释也颇具分歧。这就决定了《庄子》文学的感性大于理性。比如“鲲鹏”的寓言,针对“大鹏”南飞究竟是有待还是无待?是真正的逍遥还是非真正的逍遥?论述者的解读向来持有争议。再如《齐物论》中的寓言“朝三暮四”,有这样一段话:

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本意是要求人们破除是非观、齐万物、一是非。但是《庄子》流传至今,出现了诸多解释:有理解为庄子是讽刺狙公欺骗猴子的、更多的理解是认为庄子目的在于嘲讽那些被变化了表面现象而本质未变的事情所迷惑的人。再如“庖丁解牛”,旨在说明顺时的养生观,但是常常被理解为熟能生巧。不能不说这些理解没有道理。《庄子》寓言的朦胧多义性,正是感性文学阴柔美的体现。

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3

    一、    创造能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主要用下列几种题型的题目测量人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例如:

    1、说出木料的用途。答案越多越好。

    2、说出含有下列三个定语的词:软的、白的、可吃的。答案如蛋白、奶油、雪糕等,答案越多越好。

    3、成语接龙:例如:好高骛远、答案可以是远走高飞,飞黄腾达,大庭广众,众口一词,词不达意,意气风发,发奋图强,强人所难,难能可贵……

    4、推出结果:如果雨不停地下会发生什么事情?答案是人淋湿,雨伞涨价,把家搬到山上去,潜水,游泳衣会涨价,西藏会成为孤岛……P25

    5、编故事

    6、续故事结局

    7、说出反义词或同义词

    8、给几个图形,组成有意义的事物,如七巧板组图。

    9、改进物体,给你一个玩具狗,请你改进它,使它更好玩有趣。

    10、给故事换题目:如小熊掰玉米的故事,可以把题目换成贪吃的小熊,熊为什么空手回家,小熊找食记,小熊觅食,倒霉的小熊,三心二意的小熊,不专一的下场,见异思迁的小熊,喜新厌旧,朝三暮四……

    11、画投影图:在灯下悬一物体,转动其角度,想象它的各种影子形状并画出来。

    12、给你两条直线两个圆两个三角形,请你尽可能多地组成有意义的图案;(交通工具、人脸、人体造型、小动物、武器、体育用品、日常生活用品、食物、图案画、民族语言文字、猪八戒的脸、外星人的脸)

    13、请你用1、2、3、4四个数字进行四则、乘方、开方运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四个数都要用),得数为8,列式越多越好;

    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案越多越好,并从三方面打分: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答案是属于流畅性的分值低一些,变通性的高一些,独特性的最高。

    二、创新意识的测验

    一般采用自陈测验。例如让被试回答下列判断题:

    1、我不随大流

    2、我不断追求事业的进步

    3、我发言直爽而无顾忌

    4、我觉得我的思想比较活跃

    5、我对新知识有兴趣

    6、我的时间宝贵

    7、我敢于向困难工作挑战

    8、我提建议多

    9、 我求知欲望强

    10、我不迷信权威

    11、 凡事我有主意

    12、 新鲜事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力

    13、我看问题站得高,望得远

    14、 我兴趣广泛

    15、我不墨守成规

    16、 我不害怕从来没做过的事

    17、我喜欢做新颖工作

    18、我的主意多

    19、我对事情喜欢究根问底

    20、我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课改,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44-01

随着课改的全面铺开,为了三维目标的全部达成,我们看到不少课堂变味儿了,但是将这类课堂的出现归因为都是课改惹的祸,恰当吗?

案例:

“加法运算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按以下环节展开教学。

1. 借助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得到:3+4=4+3。

教师引发猜想:是不是只有3+4才等于4+3呢?其他两个数相加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2. 举例验证: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举出很多例子:56 + 40 = 40 + 56, 1000 + 300 = 300 + 1000……

3. 比较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的发现很多:都是加法,都有等号,56和40交换了位置……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在概括环节,学生面对众多案例,却结结巴巴发现不了内在的规律,或者有所发现却又说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是我们的学生不会探究?还是缺乏语言概括、表达能力?抑或是教师的引导没有到位?

探究,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案例中,不可否认,像加法交换律之类的规律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简要陈述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不能因此就听之任之,教师应做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有充分地体验。只有体验充分了、到位了,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经历过程的同时体验、内化了吗?在这例教学中,猜想时,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猜想;举例验证时,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该举怎样的例子,验证些什么,他们不是很清楚;发现概括时,学生寻找着这些等式的相同之处,表达却是零散的。

笔者认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挖掘每一环节潜在的教育资源,把每一步做实、做足、做透,让体验、内化伴随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首先,猜想应建立在对某个具体实例的本质把握之上。猜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必须依据已有的材料或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推测。就如由“朝三暮四”的成语得到数学等式:3 + 4 = 4 + 3,猜想前应让学生重新审视这个司空见惯的等式,并着力挖掘等式中蕴含的数学内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个加法等式中“加数位置变了,和不变”的实质。进而引发猜想:这是不是普遍的规律?是不是只有3 + 4才等于4 + 3?其他两个数相加有没有这样的规律?这样的猜想就建立在了对某个具体实例的本质把握之上,使问题成为新方法、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验证的愿望。

其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应明确。在学生运用猜想得出结论后,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正确与否必须通过研究、探索,进行科学验证。首先得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我要验证什么?我可以怎样来验证?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检验猜想的真伪。只有让学生经历那种属于自我的探究与发现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最后,发现概括应是对众多案例共有特征的把握,即应对众多案例有丰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在验证环节,每个学生都只是举了两三个例子而已,他们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内容有所体验但不深刻,因此,全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内化环节。当然,全班交流不仅是对所举实例的一一罗列,更应着力引导学生对案例逐个审视,挖掘每个等式中蕴含的数学内容(即变与不变的关系),使学生获得对数学内涵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如可能出现:

(1)两位数加两位数:56 + 40 = 40 + 56。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并引导学生挖掘等式的数学内涵:56和40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

(2)三位数加两位数:如100 + 72 = 72 + 100。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等式的数学内涵:100和72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也是不变的。

(3)四位数加三位数:如1000 + 300 = 300 + 1000。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等式的数学内涵:1000和300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还是不变的。

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儒家 道家 孔子 庄子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52-01

中国儒家思想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度里,骨子里多少是受些熏陶的。但是在我们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在感受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亦或是弊处呢?人云亦云的大有人在。

《论语》的目的就是想要人们懂得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也是复杂的,不懂得社会的人,则会处处碰壁,事事失手,一步错步步错,其行为选择大都是错的,因此获得的后果也都是烦恼和痛苦,因此,一生都将是失败的人生。懂得社会的人,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能利用社会。就像利用自然界中的高山与河流一样。孔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追求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如果按照“仁、义、礼、智、信”的原则处世,则就能获得快乐与幸福。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快乐与幸福。

读《论语》,读孔子,我如醍醐灌顶般一下明白了很多。

世上的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植物的根本和枝末我们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都有根茎和枝叶,没有根茎而光长枝叶花果的植物是没有的。而人的根本呢?人的根本就是学问和本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需要学习的过程,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那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有的人读了大学还是个很坏的人,而有的人从未读过书却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说,学问不是知识,知识也不代表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的,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但他做人好,做事对,对人好,他就是有学问。而如果没有学问,就等于一个人没有根本;而没有根本,只有一点点知识,那生活得就很艰难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知识就随着要更新,就像植物开花结果一样,根茎在,它就不断地开花结果落叶,然后又不断地开花结果落叶,反复循环。而没有根茎的植物,顶多开一次花结一次果而已。不会做人,尽管可以拥有一身的技能,那也是失败的人生。所以,我们从五岁开始,甚至可以更早一点,就要学习,以便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我更希望人们能“二十而立,二十五而不惑,三十而知天命”,那么,这一辈子就是幸福而快乐的了。

儒家教我们如何做人,成为一个对社会于人类有用的人,这也就是所谓的“入世”了吧。

于丹教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读了孔子也许我们还得读读老庄吧。中国从来不缺乏文化的土壤,只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没有好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罢了。

道家哲学在给我们灌输“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王琨老师在讲到道家哲学这一课时,我就非常认真,想听听老师是给我们如何讲解“道”的,可能是我悟性不够吧,一直也没弄懂“道”,还有些愤愤于这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于老庄的思想,我之前也有些不认同,总觉得他的逍遥游有些消极避世的心理在里面。可经过学习了解后我明白了,老庄的所谓超越现实,并非意味着逃避现实。

老庄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学哲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里面当然会有关于“道”的阐释。老庄认为,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都贯穿于“道”。所谓的“道”,就是一切存在物的根源,亦是支配所有存在物的根本原理。

基于这个“道”来看,所有的事物都没有差别,亦没有是非,更没有所谓的善恶,或者“有价值”跟“无价值”的分别。即使看起来好像有分别,那也不过是一时的现象而已,因此老庄才说,拘泥于那种差别的人是愚蠢者。

有一则叫“朝三暮四”的寓言,就充分说明了这种现象:

有一个耍猴戏的男子,一面把食物交给猴子,一面对猴子们说:“最近生意不好,从今天起,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栗子。”猴子们表现出非常气愤的样子。于是该男子又说:“啊!对不起……对不起……那么,就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吧!”如此一来,猴子们才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其实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愚笨的人才拘泥于眼前的小利。我们往往会拘泥小小的利害关系,而忽略了对大局的判断。

回顾我们的生活就不难明白,我们的生活是在种种的利害关系中进行着。要完全不受利害关系的控制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管如何,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万物的纠缠之下艰难地进行。

朝三暮四的故事范文6

“惨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种不同的版本。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美女,怕其,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另一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去引诱。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关羽心如磐石,断然铲除了这个后患。

基于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来,貂蝉和关羽的形象,日益贴近士绅阶层的伦理标准。第三种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

第四种版本陈述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则有三个核心版本,一是貂蝉出家为尼,以佚名方式写下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后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

第二种版本则宣称关羽不恋女色,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而貂蝉则一直守节未嫁,终于熬成了一个贞烈老妪,被乡人建庙祭奠。为谋生和丰富群众文艺生活起见,貂蝉还组织戏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戏台,曾是该村的一个诱人景点。

第三种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后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败身死,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无主的村妇。

上一篇情商与影响力

下一篇清凉夏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