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1
1、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3、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来源:文章屋网 )
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2
唐朝时候,地方官经常要向皇帝进贡礼物。有个边远地区的地方官,派一个叫缅伯高的人去进贡天鹅。
缅伯高在路上走了好多天,天鹅的羽毛都脏了。缅伯高来到沔阳湖,打开笼子,让天鹅去洗洗澡。天鹅展开翅膀飞了,只留下几根羽毛。缅伯高急得在湖边哭了一场。他冷静下来想了想,捡了一根羽毛,带到长安去。
缅伯高跟着各地的使臣,去朝拜皇帝。他看着使臣们一个个向皇帝献上名贵的礼品。轮到缅伯高时,他奉上一根洁白的羽毛。
缅伯高唱道:“贡献唐朝,山高路又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皇说他聪明,还赏给他礼物。成语“千里送鹅毛”由此而来。
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3
【典故】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宋·韦君安《梅磵诗话》中
【释义】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押韵词】括囊守禄、、抡眉竖目、朱门绣户、令人注目、慌不择路、五行四柱、绘事后素、高爵厚禄、天人胜处、......
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4
一、预应力锚固的概况
预应力锚固是用锚固方法增加支挡结构或岩土体稳定性的一种措施。锚头、锚束体与锚固段是预应力锚固的主要组成部分。外锚头、混凝土基座与垫板等都是锚头的重要构件,该部件的作用为锚索张拉与构件锁定。钢筋、高强钢丝束为锚束体的主要构件,其作用为内、外锚头连接与承受张拉力。在锚孔底部嵌固锚固段,该部位可将锚固力提供给张拉锚索,固定锚固段后,可利用千斤顶张拉锚束体,并加预压应力施加给基岩与建筑物,进而起到受力条件改善与加固的作用。
其施工原理为:打钻孔穿过可能滑动与已经滑动的滑动面,在孔底稳定岩土体内固定钢筋一端,随后拉紧钢筋,并确保一定回弹力的出现。在岩土体与支挡结构表面固定钢筋另一端,通过钢筋回弹力将滑动岩土体、支挡结构压紧,进而对滑动面抗剪强度进行提升,并实现岩土体与支挡结构稳定性提高的目标。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1、应用于高边坡或隧洞洞口明挖施工中,可有效提升边坡的稳定性能,并降低开挖量,为进洞施工提供便利;
2、在水库正常运行下,可在混凝土混凝土坝体及加固坝基施工中应用;
3、在混凝土裂缝或缺陷修补中应用,可加大集中荷载分散的范围;
4、洞室加固施工中,该技术的应用,可对洞室受力条件加以改善。
二、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要点
预应力锚固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会对原有建筑物造成任何影响,还能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对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施工准备
张拉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应该以成套的方式做好标定工作,使用标定配套设备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施工平台的搭设能够满足安全可靠、施工等方面的需求。在进行钻孔工作之前,测量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分析图纸的规定将锚索孔位放出,同时做好标识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张拉要求、实际孔深等规定做好下料工作,钢绞线在完成切割工作后通过分析设计图纸的实际需求做好制作绑扎等工作,同时以分根编号的方式进行记录,将止浆环装置进行固定,同时做好进出浆管的标示工作。张拉断在将隔离架进行设置时应该有着1~2m的距离,把隔离板设置在锚固段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的实际要求安装止浆环。
2、预应力锚索施工
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应该根据相关施工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相关对顶进行施工,通过分析相关施工资料得知,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应该达到以下标准:
(1)施工准备措施。张拉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应该以成套的方式做好标定工作,使用标定配套设备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施工平台的搭设能够满足安全可靠、施工等方面的需求。在进行钻孔工作之前,测量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分析图纸的规定将锚索孔位放出,同时做好标识工作。
(2)锚索的制作、运输以及安装要点。根据设计要求、张拉要求、实际孔深等规定做好下料工作,钢绞线在完成切割工作后通过分析设计图纸的实际需求做好制作绑扎等工作,同时以分根编号的方式进行记录,将止浆环装置进行固定,同时做好进出浆管的标示工作。张拉断在将隔离架进行设置时应该有着1~2m的距离,把隔离板设置在锚固段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的实际要求安装止浆环。锚索编制时,隔离架上的钢绞线应该有着相互对应的孔位,完成编制工作中停放钢绞线的工作应该尽可能的缩短,避免出现污染的情况。采取措施临床保护对外露的索体,避免锚索出现损伤、扭转、弯曲等情况。
(3)内锚段的注浆施工。由于内锚段的注浆施工主要是通过压力风水进行冲洗处理,应该将孔内渗水等情况全面排除,并且对封堵装置是否密封以及是否有着通畅的管道进行检查。通过试验等方式确定管浆浆液配比的参数,采用精确的方式计算注浆量,水泥浆、水泥砂浆的拌制工作应该是通过高速类型的搅拌机,将注浆液缓慢的灌注到注浆管范围内,一旦排气管将进浆以及浆液排出有着相同的比重且没有存在气泡时则能够结束注浆施工。完成注浆施工的12h后,还应该采取回浆管做好补浆措施,倘若出现渗水的情况,则应该根据固结灌浆的具体需求做好灌注施工。
(4)锚墩浇筑施工。通常情况下,均是通过立模现浇的方式进行锚墩混凝土的具体施工,现浇锚墩下部位置应该有着较为牢靠的支撑,防止整体变形而造成孔口管没有正确的方向,对锚固的效果产生影响。另外,混凝土拌制的要求应该根据相关设计的比例,振捣密实施工应该通过插入式的振捣器进行。锚墩在预制时应该根据预制构件、设计图纸的具体需求做好相关工作。
3、预应力锚杆施工
预应力锚固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预应力锚固是对预应力岩锚以及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一种统称,是预应力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新的锚固技术。预应力锚杆技术作为预应力锚固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该技术可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的大小、方向以及锚固的深度等,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前向基岩施加一种预应压力,这样可以保证基岩受力条件的优化,从而可以发挥出好的锚固效果。
(1)锚杆钻孔施工。主要是通过多臂钻进行钻孔的施工,钻孔与开挖轮廓面应该处于垂直的状态,确保孔位之间有着
(2)安装水泥药卷的要点。通常在安装水泥药卷之前,分别将缓凝锚固剂以及速凝锚固剂按照一定量浸泡在水中,直到浸泡工作不产生气泡才能给停止工作。接着在锚固喷枪枪膛中逐渐放进锚固剂,将扳机扣动,根据先速凝后缓凝的安放顺序将水泥药卷锚固剂在锚杆孔中放进,安装水泥药卷时,禁止与药卷出现碰破的情况。
(3)安装锚杆的施工要点。通过多臂钻在孔内插入锚杆杆体,安装锚杆时确保浆液不会出现流出的情况。一旦锚杆杆体与药卷有接触的情况时,则应该将杆体缓慢的旋转,同时搅拌水泥药卷,大概有着45~60s的搅拌时间。
(4)锚杆张拉施工要点。等到使用速凝锚固剂的锚固段有着明显的强度后,则开始进行张拉锚杆的工作,在进行张拉之前首先要在锚杆上套着钢垫板,同时将锚杆以及垫板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果没有平整的岩面,则应该通过水泥砂浆做好找平处理。完成安装垫板的工作后将半球形的钢垫圈套入,且将螺帽安装,通过扭力扳手做好张拉施工,指导与规定数值互相符合后才能停止。
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预防处理
1、土建工程出现的问题
一般工程事故是指施工质量问题,具体指的是在施工期间,由于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 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或因某种或几种主观责任过失、客观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分别或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致使工程质量特性不能符合规定标准并造成规定数额以上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在建工程的整体或局部坍塌事件。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或两者兼而有之;可能是施工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工程勘察、设计等施工以外的其他原因;主观及客观因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有多种。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截然不同。。例如建构筑物的不正常沉降,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等; 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等;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
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工程事故问题的预防
2.1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各级管理干部以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防止各类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通过建造高质量的建筑物、构筑物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安全文明施工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2要加强现场检查,及时纠正违章,消除事故隐患。要避免各类坍塌事故的发生,必须坚持安全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在检查中,要突出对重点人物、重点部位的控制,及时纠正人的违章行为,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万无一失。
2.3要严格工程设计管理。抓住严格工程设计管理这一重要环节,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设计应当符合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的建筑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的规定,严禁无证设计,严禁超越设计,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方案,严禁边设计边施工,严禁无设计施工,保证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2.4要重视劳务队伍的管理。实践表明,要创安全文明、优质工程,要防止各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培养和早就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技术精良的劳务队伍,无资质承包,私招乱雇,建筑劳务队伍的素质差,是造成坍塌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法“禁止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的规定。
2.5要加大安全施工的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搞好安全施工,防止坍塌事故,对安全管理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纠正违章、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目标,如果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技术不精,力量配备不足,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许多单位的实践经验证明,建立一支工作责任心强、技术业务精湛、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安全施工管理队伍,是防止坍塌事故和搞好安全施工生产的重要保证。 3、完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3.1开展技术交流 技术交底对于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要求,如:设计情况、结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为工程项目的设施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操作达到理想的状态。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有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形式合理选择。项目经理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向工长及职能人员交底;工长在每项任务施工前,需对各个队伍组长交代清楚。技术必须参照多个方面内容,如:设计图纸、施工组计、质量检验、验收规范、操作工艺等,可根据需要结合图表、实样、现场示范操作等综合反映问题。 3.2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则需要坚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对每到施工工序积极完善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是由每道工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而各道工序的组成结构都涉及到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等等,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要围绕这些因素开展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并且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同项目的施工工序给予改善,特别是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的结果与位置重点改进。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预想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判断分析后实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问题得到解决,维持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施工时需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对程序内容及时讲述清楚,从根本上加强质量控制。 3.3加强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对已完工的分部或分项工程,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就会造成损伤,有些损伤难以恢复而成为永久性缺陷,从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不颠倒工序,可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污染前道工序,如地下管道与基础工程配合进行施工,可避免基础完工后再打洞挖槽安装管道,影响质量和进度。通过采取提前防护、包裹、覆盖和局部堵塞等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损伤、污染、堵塞。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3.4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失等问题的提早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而对于工程的核心环节,则需定期实施检查审核处理,尽早发现建筑质量存在的问题,维持施工质量处于标准状态。
结 语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没有质量的工程是创造不出经济效益的。为了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建筑工程单位应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等各个环节里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整个建筑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就是为了预防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在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所以,所有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都是预防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手段。
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6
一、历史资源的开发
(一)运河古城
作为漕运枢纽,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个商贸重镇,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正是因为人口流动与文化交融,使台儿庄呈多元化发展。比如,台儿庄是唯一拥有北方大院等建筑风格的城市,道观等七十二庙宇在城内交相辉映,足以展现当时的繁荣。作为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区之一,台儿庄的运河段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东西方向的最大弯道,被誉为“京杭运河第一湾”。这不仅是台儿庄的宝贵遗产,也成为整个京杭大运河的珍存。
(二)古城建设
2008年,枣庄市政府抓住时机,采取“整体保护”和“修旧如旧”的政策,开始进行台儿庄古城建设。本着“存古,复古,创古”的“三原则”,进行古城的规划与重建。在古城的修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这使得整个古城风貌还原度极高,中国台湾地区的散文家郁化清在看到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时曾说:“我记忆中的台儿庄,就是这个样子。”一句话,足以说明台儿庄古城给人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古城建成,如果仅仅以博物馆的形式对外开放游览,其吸引力肯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构成产业化力量,带动经济增长。台儿庄古城一方面通过专题博物馆等展示运河文化,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商业业态。不仅如此,政府正在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创意人才搭建工作、生活、技术、融资等平台,并筹建运河文化学院,引进品牌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集群。除了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台儿庄政府还力推市场营销,将古城全面推出。政府出资重点打造“枣庄二日游”运作模式,将台儿庄古城,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打包销售。宣传方面,每年以“古城台儿庄——一个寻梦的地方”等为主题词,打造品牌,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广告投放,同业广告全面覆盖,这极大地提升了台儿庄古城的旅游热度和知名程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气息过于浓厚,缺乏亲切感
由于古城破坏过于严重,以至于现在的古城几乎是完全重建,更多地呈现出商业街区的特点,难以感受居民真正的生活。游客不仅难以体会到明清时期的生活气息,反而容易产生景区卖品的固有抵触情绪。
(二)文化资源缺乏新意与内容
古城创造性地把大量文化融合在一起,意在使游客在古城中体会多方位的文化,借机拉动更多的消费。但缺少新意,游客游览其间会有一切似曾相识的感觉,景点太多,过于冗杂,仅仅带来视觉上的古代感,而没有什么回忆。
(三)设施搭配不完善
台儿庄古城占地巨大,很多地方都被开发为景点和商业卖点,但是最基本的食、住等设施不足。对大部分游客来说,昂贵的价格让他们在古城内进餐及住宿时感到难以接受,极大影响了游览的心情。此外,因为多期开发的缘故,景区发展极为不协调,很容易出现一条街游客众多,而另一条街空荡无人的现象。
(四)品牌打造混乱
台儿庄古城原先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品牌,后来又有了“天下第一庄”,此外还有“台儿庄——一个寻梦的地方”,前后总共提出三个,并分别进行宣传。品牌打造不明确,容易引起混乱,浪费资源。
四、对历史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启示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大胆创新
台儿庄古城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对旧城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文化资源原封不动地保留,在仅有照片及史书记载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重建古城。这使得台儿庄原本的城市气质并没有因为新的开发而改变,反而得到传承,确为可持续发展之举。
(二)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景区多元化发展
古城建成后并非用以往的博物馆形式展出,而是大力引进商业设施,娱乐建设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文化产业链,游客进行多元化消费。此外,将各种文化融为一身,台儿庄古城变得不再单调,而成为了游览、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区,这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吸引力。
(三)力推市场营销,打出自身品牌
正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台儿庄古城的营销手段更值得学习,广告打在了各种频道的黄金时期、报纸的主页、高铁站的醒目位置及枣庄举办各种活动的地方。并动用体验营销,让游客先来免费体验消费,再利用口碑营销。新媒体上处处可见古城的身影。
(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