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检员考试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报检员考试资料

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1

关键词:报检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042-02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1.知识目标

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设置,熟悉报检单位和报检员的权利义务,掌握出入境货物报检条件与要求,熟悉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程序,掌握报检流程,并了解对外经贸政策方针,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为学生具有报检实践操作能力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

高职“报检实务”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外贸企业自理报检员和专业报检企业的报检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对报检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根据信用证或合同缮制报检所需的各种单证;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报检单的填写要求,规范、准确、快速地填制各类进出口报检单据;顺利快速地完成模拟报检作业流程,针对不同的进出口货物进行正确申报、检验、取证。

3.素质目标

在确定课程教学素质目标的过程中,“报检实务”课程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制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的任务。重点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体现在对报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取得报检员职业考试证书;社会能力则侧重于对学生良好报检职业习惯的培养、工作责任意识的灌输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方法能力体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养方面,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虚心学习、可塑性强的优秀报检员。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1.理论课程内容

报检行业具有技能含量高、环境更新快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应着重突出报检岗位以及报检员职业标准等内容,通过走访一些报检企业以及一线岗位,对理论课程内容及时进行更新。其中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出入境检验检疫基础知识,出境商品检验检疫,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检验检疫,出入境人员、携带物、快件和邮寄物的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商品分类和电子报检总共8项内容。

2.校内实训课程内容

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的报检环境和资源以及校内设置的实训中心,进行现场教学、实训、专业技能证书考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由学校报检实务专业教师和聘请的报检企业从业人员一起完成课程教学,将理论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模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自理报检单位注册登记、报检员注册登记、出境货物报检单填制、入境货物报检单填制、出入境商品工作流程设计、出入境商品编码查找、出入境商品电子报检综合实训7项内容。

3.《报检实务》校外实践内容

依据报检职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和工作岗位要求,“报检实务”课程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 每个教学情境都有若干个具体的行动化工作任务。以出入境货物报检为例。根据工作任务的编排顺序,首先让学生了解出入境货物报检的相应业务知识,掌握不同货物出入境报检的要求,熟悉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正确选择需要递交的材料。 然后在实训操作室完成对不同出入境货物报检的系统测试,最后到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整个工作程序,在实践中查漏补缺。其中包括考察报检单位对报检员的素质能力要求、现场检验检疫的注意事项等。以出入境检验检疫签证通关与放行为例。首先让学生了解检验检疫证单的签发程序,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证单的法律效用,然后在实训操作室完成对检验检疫证单更改、补充与重发的系统测试,最后到实际岗位完成对检疫签证、检验检疫通关与放行的整个工作程序。整个工作任务的编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

“报检实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比较

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授。在教师讲解完相关理论知识点之后,可以去寻找相应的案例,然后由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地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以“报检实务”中的“自1998 年起,输往美国、加拿大、巴西、欧盟、澳大利亚带木质包装的货物,需进行检疫处理”的知识点为例,探讨如下案例:2005年6月,某国内进出口公司向德国某公司出口一批货物。该货物的买卖合同约定的贸易术语为CIF,货物需要通过木箱包装,并且采用海运的方式运送至德国汉堡港。该笔交易采用的是信用证方式来支付货款。在中方办理妥当一切手续之后,委托了一家贸易公司对货物进行熏蒸处理、报检同时安排运输事宜。但是,在德方收到货物进行入境商检的时候,发现在木质包装材料上出现了大量的活虫,而且数量众多。因此,德方向中方提出索赔,要求其承担因此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

针对该案例,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织其讨论,损失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分组讨论之后,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买方或者保险公司需要承担上述损失和费用。理由是本次的案例中采用的是CIF贸易术语,卖方已经按照该条款办理了保险,履行了相应的义务,并且顺利结汇。因此,无需就相应的损失承担责任。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卖方或者公司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理由是卖方已经将货物交由公司进行熏蒸处理、报检与运输,但是在进口港对货物进行商检的时候却发现了大量的活虫。这就说明公司在对货物包装进行处理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其与卖方签订的合同进行严格的熏蒸处理,存在违约行为。但是,从合同的相对性来看,德方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而卖方选择公司的不当造成的损失,只能自行向公司追偿。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并且在点评中要强调对输往欧盟国家的木质包装是需要经过严格的除害处理的,报检单位以及报检人员都不能够违反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投机取巧,降低费用。此种违规行为可能给报检单位或者报检人员带来极大的风险。最后,教师总结,在该案例中的卖方应该积极地承担责任,同时要求德方出具相应的证据,以便向公司进行追偿。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能力完全结合,并且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将学习的成果又反馈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存在的缺陷,再进行进一步的补差,通过循环往复,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曾经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我们设置了“某公司从美国进口牛肉干报检工作项目”,然后带领学生去完成该项目。在具体的项目开展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包括牛肉干报检工作项目的有关合同问题和信用证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工作流程。在项目开展一周之后,要求每一组提供一份其工作流程范畴之下的货物入境报检单。项目完成之后,先由小组成员进行自评,然后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最后教师根据小组自评和互评的结果,依据其提交的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评分。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开展讨论,评判和预估项目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且探讨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法或者对策。

3.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由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此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实验室,在外贸企业报检员的仿真工作环境中去分组进行讨论,让其在学习中以报检员的身份,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出境报检单证操作为例。教师在讲解完出口预包装食品、化妆品标签审核申请、出口纺织品标志报检,以及出境包装容器报检、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报检,出境货物报检单填制要求、其他单据制作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后,根据课堂内容可对同学提出如何取得集装箱检验检疫结果单,如何制作出境货物报检单等相关问题,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教材,在校内模拟实验室以报检员的身份进行模拟操作。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报检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虽然是重视学生在教学之中的主体性,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不可轻视。教师要能够驾驭新的教学方法,就要求其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报检实务工作经验,否则虽然方法革新了,纸上谈兵,也无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创建毕业实习的可靠基地,还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加深了教师对报检企业、报检行业的认识,从而更能有的放矢地在课程教学中,培养更为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报检人才。

四、课程教学考评体系的改革

为了巩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对课程教学的考核应采用多元化考评体系。强调过程考核,按照“做中考”的考核原则,重点考核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情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考评指标的权重。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由笔试与技能操作过程考试、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总结性评价。笔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储备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形成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每个情境教学项目完成的专业能力总结,形成平时成绩。企业实习考查学生的团队协同和配合的能力,形成实习成绩。最后按照期末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30%、实习成绩30%的比例折算后,产生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徐龙涛.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J]. 职业技术,2009(7).

[2]张雪,夏远利.“报检实务”课程趣味性教学方法探析[J]. 常州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2

[关键词]外贸岗位;职业能力;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5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外贸人才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针对这一现状,国内高校纷纷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数量激增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出口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外贸企业数量及经营规模急剧下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削减。作为高校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近年来,我国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进出口企业、货运公司、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对外贸易研究机构等。其中,进出口企业吸纳该专业毕业生最多。据有关专家估算,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未来5年内我国进出口公司的数量将是现在的两倍,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贸易工作,5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名经贸人才,尚有100万人的缺口。

进出口公司提供的岗位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货运公司提供的岗位主要有报关员、报检员、货运员等。下面介绍一些主要外贸岗位:

(一)外贸业务员

外贸业务员是在进出口业务中,从事开发客户、拓展市场、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组织履约、争议处理等全过程操作和管理的综合性外贸从业人员。该工作岗位一般起薪较低,但随着客户群的逐步扩大,客户源的稳定,其收入会不断增加。成熟的业务员基础工资只是收入的一小部分,佣金和奖励性收入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拥有客户的扩展和维护能力是业务员成功的关键。

(二)外贸单证员

外贸单证员是在进出口业务中,对运输、保险、报关、报检、银行等各环节产生的单据和证书进行缮制和归档工作的人员。该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和要求高等特点。与外贸业务员不同,单证员的工资较为固定,总体水平低于业务员。

(三)外贸跟单员

外贸跟单员是在进出口业务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运输、保险、报关、报检、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操作,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业务人员。按业务进程来分,可分为前程跟单、中程跟单和全程跟单:前程跟单是指“跟”到出口货物交到指定出口仓库为止;中程跟单是指“跟”到货物清关装船为止;全程跟单是指“跟”到合同履行完毕为止。跟单员的工资与其所跟进的业务进程阶段有关,全程跟单的工资最高,其次是中程跟单,最后是前程跟单,工资浮动范围为1000~6000元,当然也与业务规模、地域、个人能力有关。

(四)报关员

报关员是在进出口业务中负责办理货物通关事宜的外贸工作人员。该岗位从业人员必须通过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报关员只能受雇于依法在海关注册登记的报关公司或进出口公司。报关员的从业门槛比其他外贸从业人员要高,从业资格考试难度较大,但其工资待遇较高,一般为当地外贸业务人员平均薪资水平的1.5~2.5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五)报检员

报检员是进出口业务中,专门与检验检疫部门联系,负责本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资料的准备、日期的安排等。从事报检工作必须先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在办理报检业务时,报检员应当遵守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货运员

货运员一般就职于货运公司,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及收货人的委托,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

二、各外贸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对就业市场上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各外贸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一)一定的工作经验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在招聘各岗位人员的时候,往往更看重至少具备一年以上外贸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国贸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因不具备这一条件而被录用的机会很小。调研发现,外贸企业普遍认为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外贸工作对员工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而应届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上手慢,不太符合企业的需要。例如,外贸单证员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经验,工作效率高;要求工作熟练,以确保单证的准确性;要求熟悉商检、口岸、银行和报关行的工作流程,以保证各方面联络的便利和单证的统一。

(二)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外贸工作人员要经常接触外商,处理的是外语信函和单据,良好的外语基础是做成功外贸人的关键。外贸业务员需要用外文撰写与客户建立业务联系、交易磋商等业务函电,需要运用谈判技巧与外商进行口头上的业务交流;外贸跟单员需要了解外商需求并将此信息传递给供货商;单证员处理的对外单据都是外文的。这些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尤其应具备较高的商务英语水平。

(三)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

现代国际贸易对电子商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外贸业务员往往需要通过某些专业外贸网站来收集客户的供求信息,同时要利用网页、邮件等方式本公司的业务信息。因此,外贸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操作;具备对外贸网站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类统计的能力;具备用各类贸易系统或软件处理外贸业务的能力。

(四)学习与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从贸易流程角度分析,要求从业人员能够迅速并准确地进行预算;签订国内外合同;开展信用证业务;协调供应商生产与外商需求,保证货物的质量和数量;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输、保险;与海关、检验机构进行业务联系;办理银行结汇手续;处理出口退税和核销等工作。以上这些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外贸资讯更新迅速、发展节奏较快,要想捕捉商业机会并顺利处理各岗位业务,外贸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补充、更新外贸知识,因此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国贸专业课程设置

(一)增设实践课程,提高业务熟练程度

由于国贸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很难获得专业岗位的实习机会,为提高学生的业务熟练程度,该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外贸各岗位操作的模拟训练,增开实践课程,利用软件仿真外贸环境,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向业务能力的转化。

(二)增设商务外语课程,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

在外贸各岗位的工作中,商务外语是不可或缺的交流用语。它具有简单、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深受外贸人员的青睐。当前,商务外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商务谈判和函电交流中,流畅的口语表达、清晰的信函表述不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国贸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增设商务外语课程,并将课程细分为口语、听力、写作等分别强化训练。

(三)设立电子商务课程,增加外贸特色内容

当前,国际贸易中采用传统营销方式越来越少,电子商务方式越来越普遍。外贸公司在招聘时逐渐注重应聘者依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业务的能力。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增加电子商务类课程,尤其是增加具有外贸岗位特色的内容,可结合典型网站的运行模式、使用方法等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信息处理能力。

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 专业 双体系融合

一、南通市外贸人才需求状况

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南通已成为江苏甚至全国的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具体地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对外经贸高速发展,具体针对南通近年的外贸发展情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作了详细了解,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南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7.7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7.4%,高于江苏省平均增幅4.3个百分点。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增加,大批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旅游等行业的涉外工作岗位不断出现,这将吸纳国际贸易专业(外贸专业)毕业生,从而促进需求增长。同时,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南通,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趋向活跃,2007年仅南通开发区新增外商投资396个,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83个,商务部确认资金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3.23亿美元,这将产生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国际贸易人才将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结合我们的调查资料结合南通人事局的预测,在今后的五年内,南通对国际贸易(外贸)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在11000个岗位到15000个岗位。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

1.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对国际贸易企业的市场调研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查的企业面比较窄,数量有限,不能反映实际的用人需求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在调查时,通常以几家企业或是几十家企业为调查样本进行,最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即以此为依据。但是国际贸易企业有着专业贸易型外贸企业和生产型外贸企业,其所属行业也千差万别,因此几家企业或几十家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用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其次,对用人需求的调查分析的深度不够,不能反映企业用人的规格要求。很多学校在用人的调查表设计时往往注重调查企业用人需求的数量和岗位,但是对于企业某一岗位用人具体需要哪些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以及要达到的标准等调查不够,导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没有真正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起到参考作用,人才培养也因此产生了偏差。

2.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导致学生岗位实习欠缺

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条实用、高效的途径,可以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就国际贸易这个专业而言,校企合作缺乏“双赢”机制,首先,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十分希望将所有学生派到国际贸易企业的相关岗位去实习,并在实习中通过企业外贸从业人员的指导,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技能。但是学生数量众多,平均一个班大概有30到40人,一个年级大约有100人甚至更多,以每个企业接纳3到4名实习学生计算,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大概需要找30到40家国际贸易企业,这对于学校而言十分困难。其次,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普遍不高。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贸易企业普遍对其业务特别是客户资料采取保密的态度,学生参与到实习中去企业担心其客户资料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外贸业务环节繁琐,很多细节东西问题需要有丰富经验才能应对自如,企业担心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参与其中会导致业务出差错,因此一般只让学生观看,不会让学生上手操作,导致实习学生有时干脆被晾在一旁,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鉴定联系不紧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规范,主要有商务部及人事部联合颁证的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即外销员考试,商务部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海关总署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国家质检总局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国际货运协会的国际货运员资格考试,剑桥商务英语初、中、高级考试等。对于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证,很多学校没有重视,仍然沿用以前的学科式教学计划,没有将职业资格鉴定课程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时手中含金量较高的国际贸易职业证书缺乏,实践技能也相对较差,在就业竞争和岗位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

三、“双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及其实施措施

1.“双体系融合”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思路

目前,对专业成功与否的评价,主要涵盖诸如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能力、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率等等指标。但是,对于高职国际贸易这一具体的专业而言,真正能够体现其成功与否的应该是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和企业认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是否强;其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否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即人才的可塑性是否强。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应当坚持“双体系融合”的思想。

所谓“双体系”即国家学历教育体系与国家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的融合。“双体系”在重视其职业技能资格培养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所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包含在国家学历教育体系中的,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必须修完的课程才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所以,我们高职高专的全日制学校首先应当使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并获得大专学历。同时,基于直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教育职能,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本专业的从业或执业技能,而目前我国的从业或执业技能往往通过国家(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标准,并通过行业、认证培训机构培训并颁发相关的资格证书来完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学历文凭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技能教育体系两个方面,这两个体系必须进行良好的融合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双体系融合示意图如下:

2.“双体系融合”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施措施

(1)实施“双体系融合”,需要对我国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性考证

虽然,国际贸易行业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也比较规范,有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国际货运员等职业技能考试,也有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同时也有一些含金量较低的所谓的职业技能考试混在其中。因此,在实施“双体系融合”教学时,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合理和理性考证。因为,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试在外贸行业有着一定得层次性,对从业人员的个体特性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国际贸易专业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将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体系,并将该体系融合到学历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完成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

(2)改革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课程中,构建符合“双体系融合”思想的课程体系

根据“双体系融合”的思想,在构建本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时,首先通过调查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资格、技能认证教育体系的模块课程构成,这些模块课程主要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领域中的六大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而设定的,它们分别是报关、报检、外销、单证、跟单、国际货代,其模块课程构成如下列图所示:

在考查了上述岗位课程后,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意见,将这些课程进行了课程的整合,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如下图:

(3)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双体系融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和技能。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性格差异、成长环境差异、心理差异等,他们在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事务的工作中其实有着不同的适应性,我们在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据调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有一部分毕业后会进入营销、管理和会计等岗位,因此,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国家税收、证券投资、公共关系、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和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等课程加入其中,使其毕业后具备与个体特性相适合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双体系融合”教学的实施质量

运用“双体系融合”的思想来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和预期效果,但是如果要保证“双体系融合”思想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我们还应当建立一支技能和素质水平较高的“双师”队伍作为“双体系融合”教学的实施保障。培养国际贸易“双师”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加培养的方法,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将专业教师派驻到企业去,进行下厂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双体系融合”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志毅.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供需失衡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商业,2009.10.

[2]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4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企业都要求毕业生持有国家职能部门统一考试取得的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工作,没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将不受欢迎和聘用。为了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的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具体来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跟单、货代、单证、报检、报关等业务工作的“零距离”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岗位面向,高职院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商品学、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2•专业技能。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3•取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商检总局等职能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是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权威评价考核标准,对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作为高职院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毕业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一个或多个从业资格证书。这是衡量其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客观标准,是评价毕业生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依据,也是鉴别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称职的重要参照。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准绳,培养能干实事的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要能准确把握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适应职业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的变动和趋向,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实行动态的教学过程。

1•“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就是外经贸企业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和该岗位对业务人员的职责和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各岗位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保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现越来越细化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现在的主要岗位分工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和报关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证”,就是国家商务部、海关、商检局等职能部门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服务,让有关企业能招聘和使用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称职的人才,组织全国统一的各种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措施,对通过了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证书,实施持证上岗的优选制度,从而保证了外经贸企业专业人才优化组合。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就必须依国家对有关从业资格考试达标为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从业资格的考试,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课”,就是“以证定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必须适应能让学生普遍通过有关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宗旨,让学生掌握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目标。“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应是高职院的正确选择。

2•实施“1、2、3”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即“一个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形成在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能“零距离”上岗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让用人单位满意,并有充足的发展、提升的后劲。“2”,即“两个依托”,要达到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能力,又有后发的潜力,一方面强化以实践性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岗位要求的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强化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加大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的校内外集中实训的力度,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3”,即“三个基础”,一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工作的职业素质基础,二是具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三是具有综合的经营管理的能力基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门课程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业务中能够分析、处理和妥善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打破以往的专业学科体系结构,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结构,选择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起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注重业务技能培养的四层次的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第一层,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双证并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获取大专以上学历证书和至少一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第二层,职业技能模块。针对外经贸企业各种岗位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项目,分别开设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报关员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每门课程又分为理论知识讲授、课内实训和课外集中实训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统考,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第三层,职业素质能力模块。作为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有该职业所要求的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全面的业务技能,如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于狭窄、单一,是无法胜任企业对业务人员的起码要求的。为此,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包括国际商务英语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块;国际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块;电子商务操作技能模块;职业道德、国际商法和贸易规则模块;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实务模块等,每一个模块又分出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再分为专业知识讲授、课内实训、课外实训等子模块。各大模块和各门课程及子模块的融合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综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第四层,职业基本素质模块。高职院培养的是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专业人才,必须让学生掌握基础牢固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接受经济学原理,数学基础,大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得到文艺、体育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在校3年以上的培育,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为步入市场、社会,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特色

为保证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门课程要充分体现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配套,体现“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要求,要从有关院校和出版社寻找到合适的现成教材是十分困难的,最好的途径是本校组织有关教师严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根据职业岗位职能的发展、变更和提高,要根据国家职能部门对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的提升,及时修改、变更和充实教材的内容,使校本教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适用的状态。现在以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称号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为例,本课程按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岗位标准,据单证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业务流程形成模块化结构,以单证制作为核心进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实训,精心设计真实的作品、仿真的业务工作的完成,以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程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各门课程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以证定课”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根据外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标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岗位职责,顶班上岗。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关商品学”、“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等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都与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相适应,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2•课堂教学坚持“教、学、做”的统一,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凸显“教、学、做”的统一,将课堂教学分为紧密结合的业务知识的讲授与课内实训两个模块,不仅要求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原理,重点、难点,还要利用案例、布置简单的任务、小型的专题等的实训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每个单元知识教学完成后,都要采用仿真的任务来进行综合实训,努力朝着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学生既要具有大专以上的学识水平,又要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将外经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和内容全部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不断提高,考试内容不断更新的客观条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活动,并按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从而达到让学生既完成了大专以上的学业,又具备顺利通过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从事多个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从历届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凡是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不是用人单位选择我,而是我挑选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上比一般的专业人员明显高得多。同时,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既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实现了用人单位的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要求,又解决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后劲问题,既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又有较强的职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职院培养高等的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4•“三重教学”有机结合,凸显实践性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三重教学”,即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三者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讲授,坚持精讲,突出重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强化课内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每一单元组织综合实训,期末对课程的知识和业务技能组织学生停课一周的系统的集中实训,为达到集中实训的预期效果,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大纲、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练习册、实训实施计划等教学辅导资料,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仿真的实训操作软件,通过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港口、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聘请现场专家讲座,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等活动,凸显了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实现为行业输送合格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教学考核

高职教育坚持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决不能采取一纸书面答卷的分数做定论,要客观的系统的准确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为配合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将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变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1•各门专业课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并将考核办法事先向学生公布,使学生都知道各门课程对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要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地接受考核。

2•根据课程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1)必修课的考核成绩由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的笔试成绩与课内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学习表现,按比例评定其期末总成绩。(2)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则依课程的特点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理论知识性较强的课程,采取笔试与写综合性小论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依完成实践性项目的效果,结合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3)对课外实训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的实训流程,适当考虑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主要依据学生完成的实训作品评定的档次,及实训报告的质量确定其成绩。(4)对取得“职业技能考评”、取得行业认证、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课程,作为评定其成绩合格的依据,并可免修该门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他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3•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素质”、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体质、心理素质等表现,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课堂教学、课内外实训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各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体现出学生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社交、组织和公关能力诸多方面的素质,学校有责任加强思想素质的教育和考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行业输送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才。

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5

[关键词]  国际贸易精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课程特色。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全面参与到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来,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对外贸易依存度仅2004年就已达70%以上,外经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扩展之势,按目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速估计, 5年内国内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6万家,是现有企业的2 倍,按新增企业每家需要10 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再加上现有企业的人员更新和扩招,市场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更大。为此,高职院必须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建设,为外经贸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企业都要求毕业生持有国家职能部门统一考试取得的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工作,没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将不受欢迎和聘用。

为了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的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具体来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跟单、货代、单证、报检、报关等业务工作的“零距离”

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岗位面向,高职院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商品学、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专业技能。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3.取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商检总局等职能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是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权威评价考核标准,对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作为高职院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毕业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一个或多个从业资格证书。这是衡量其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客观标准,是评价毕业生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依据,也是鉴别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称职的重要参照。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准绳,培养能干实事的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要能准确把握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适应职业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的变动和趋向,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实行动态的教学过程。

1.“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就是外经贸企业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和该岗位对业务人员的职责和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各岗位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保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现越来越细化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现在的主要岗位分工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和报关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

“证”,就是国家商务部、海关、商检局等职能部门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服务,让有关企业能招聘和使用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称职的人才,组织全国统一的各种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措施,对通过了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证书,实施持证上岗的优选制度,从而保证了外经贸企业专业人才优化组合。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就必须依国家对有关从业资格考试达标为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从业资格的考试,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课”,就是“以证定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必须适应能让学生普遍通过有关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宗旨,让学生掌握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目标。“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应是高职院的正确选择。

2.实施“1、2、3”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即“一个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形成在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能“零距离”上岗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让用人单位满意,并有充足的发展、提升的后劲。

“2”,即“两个依托”,要达到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能力,又有后发的潜力,一方面强化以实践性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岗位要求的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强化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加大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的校内外集中实训的力度,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即“三个基础”,一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工作的职业素质基础,二是具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三是具有综合的经营管理的能力基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门课程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业务中能够分析、处理和妥善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打破以往的专业学科体系结构,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结构,选择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起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注重业务技能培养的四层次的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第一层,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双证并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获取大专以上学历证书和至少一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

就业的目标。

第二层,职业技能模块。针对外经贸企业各种岗位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项目,分别开设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报关员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每门课程又分为理论知识讲授、课内实训和课外集中实训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统考,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

第三层,职业素质能力模块。作为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有该职业所要求的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全面的业务技能,如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于狭窄、单一,是无法胜任企业对业务人员的起码要求的。为此,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包括国际商务英语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块;国际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块;电子商务操作技能模块;职业道德、国际商法和贸易规则模块;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实务模块等,每一个模块又分出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再分为专业知识讲授、课内实训、课外实训等子模块。各大模块和各门课程及子模块的融合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综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四层,职业基本素质模块。高职院培养的是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专业人才,必须让学生掌握基础牢固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接受经济学原理,数学基础,大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得到文艺、体育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在校3年以上的培育,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为步入市场、社会,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特色。

为保证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门课程要充分体现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配套,体现“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要求,要从有关院校和出版社寻找到合适的现成教材是十分困难的,最好的途径是本校组织有关教师严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根据职业岗位职能的发展、变更和提高,要根据国家职能部门对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的提升,及时修改、变更和充实教材的内容,使校本教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适用的状态。

现在以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称号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为例,本课程按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岗位标准,据单证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业务流程形成模块化结构,以单证制作为核心进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实训,精心设计真实的作品、仿真的业务工作的完成,以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程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转贴于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各门课程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以证定课”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根据外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标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岗位职责,顶班上岗。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关商品学”、“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等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都与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相适应,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2.课堂教学坚持“教、学、做”的统一,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凸显“教、学、做”的统一,将课堂教学分为紧密结合的业务知识的讲授与课内实训两个模块,不仅要求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原理,重点、难点,还要利用案例、布置简单的任务、小型的专题等的实训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每个单元知识教学完成后,都要采用仿真的任务来进行综合实训,努力朝着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学生既要具有大专以上的学识水平,又要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将外经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和内容全部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不断提高,考试内容不断更新的客观条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活动,并按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从而达到让学生既完成了大专以上的学业,又具备顺利通过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从事多个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从历届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凡是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不是用人单位选择我,而是我挑选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上比一般的专业人员明显高得多。同时,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既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实现了用人单位的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要求,又解决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后劲问题,既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又有较强的职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职院培养高等的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4.“三重教学”有机结合,凸显实践性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三重教学”,即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三者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讲授,坚持精讲,突出重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强化课内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每一单元组织综合实训,期末对课程的知识和业务技能组织学生停课一周的系统的集中实训,为达到集中实训的预期效果,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大纲、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练习册、实训实施计划等教学辅导资料,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仿真的实训操作软件,通过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港口、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聘请现场专家讲座,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等活动,凸显了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实现为行业输送合格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教学考核。

高职教育坚持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决不能采取一纸书面答卷的分数做定论,要客观的系统的准确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为配合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将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变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1.各门专业课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并将考核办法事先向学生公布,使学生都知道各门课程对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要求,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主动地接受考核。

2. 根据课程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1)必修课的考核成绩由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的笔试成绩与课内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学习表现,按比例评定其期末总成绩。( 2)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则依课程的特点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理论知识性较强的课程,采取笔试与写综合性小论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依完成实践性项目的效果,结合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 3)对课外实训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的实训流程,适当考虑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主要依据学生完成的实训作品评定的档次,及实训报告的质量确定其成绩。(4)对取得“职业技能考评”、取得行业认证、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课程,作为评定其成绩合格的依据,并可免修该门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他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3.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素质”、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体质、心理素质等表现,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课堂教学、课内外实训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各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体现出学生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社交、组织和公关能力诸多方面的素质,学校有责任加强思想素质的教育和考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行业输送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实行专业学习考核的学分制度。

报检员考试资料范文6

关键词:外贸制单;改革;实训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6302

外贸单证是贯穿于贸易工作的主线,从进出口双方进行贸易磋商到确立贸易关系、签订贸易合同、履行贸易合同,尤其是在履行贸易合同过程中的装运、保险、报关、报检、核销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单证,可以说,外贸单证是实现贸易流程的重要载体,外贸单证对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贸制单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的延伸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在课内掌握货物在进出口环节中所需单证的种类、内容、缮制原则、填制规范,能够熟练地填制各类进出口货物所需的单据。但是外贸单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教师也难教,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1目前外贸制单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英文水平

制单课程上学生所接触的单据均为全英,虽然学生已学习过外贸英语等课程,但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贸易流程中进出口上方的履约流程,并且单据上很多单词的释义比较专业或生僻,与学生平常接触的大学英语有差异,除此之外,单据上大部分内容以全英大写形式呈现,这对于看习惯了小写英语的初次学习制单课程的国贸学生来说是一道障碍。

1.2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外贸单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但目前我校外贸制单实务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是纯理论课,教师只是在普通教室按照传统的理论课授课方式把外贸单证的基础知识和单证制作方法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这种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性受挫,动手能力差。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如何下手,这种课程设置是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1.3手动操作的过程中缺少协作学习的机会

国际贸易履约过程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随着单据的流转在动态的运转,履约过程所涉及的各个当事人如进出口双方、银行、报关单位、报检单位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缮制不同的单据,作为国贸专业课程里面操作性最强的课程,制单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手工制单的练习,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本来由很多角色共同完成的任务大部分时候全由学生单个一人承担,学生之间缺少协作工作的机会,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问题如,哪项单据先缮制哪项单据后缮制,单据和单据之间应该相隔几天,在什么时间送交哪些单据到哪些部门审核,这些问题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口授过,但是必须在各个当事人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才能深刻体会。实践环节很少,甚至没有实践环节,忽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影响外贸制单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的又一重大因素。

1.4教师理论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工作

目前高校教师几乎全是直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吗,没有专业工作背景,所了解的资料也是来源于课本和专业网站,缺失真实的工作经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5课时少

要解决学生协同工作的问题,在没有校外固定实习场地的条件下,必须安排学生在机房使用Simtrade贸易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而缮制单据使用时间最少的如汇票大概需要一个课时,而使用时间最多的如信用证、贸易合同等大概需要两个到四个课时,而教材上的单证涉及到的单证涉及到二十种之多,而我校制单课程仅仅只有理论课时30个,远远不能满足锻炼学生时间操作能力的要求。

1.6教材方面

目前鉴于我校订教材的要求如教材必须在三年之内等,虽然市面上教材繁多,但是对于一些经典的教材却不能满足我校的订教材要求。虽然其他多数教材每章的思考题都有根据案例填制单证,但仅限于一个案例一份单证,远远不能与实际工作中的单证操作覆盖面广的特点相适应,很多思考题也不是企业真实案例,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外贸单证综合缮制能力差,制单知识也偏离外贸实际工作需要。

2学生学习的优势

2.1积极性强、专业基础课已学习

该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已学习过相关专业课,并且面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和找工作的问题,而贸易专业的资格证里面单证员的含金量和考取的成本都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性价比比较高。因此学生对于外制单课程有一种主动的积极性。

2.2教学资料齐备

手工制单是国贸专业学生学习制单课程的基本功,经过多年积累,该课程的学习资料比较齐备,并且学生学习的资料里面有来自当地企业和银行国际结算部的真实资料,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和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比起来,这些真实的的材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贸易流程和制单工作,有一种主人翁的主动学习状态。

2.3其他相关课程

制单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国贸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是关于贸易的流程和支付方式,是贸易专业的支架。

3改革外贸制单实务课程的建议

3.1教学方法上

3.1.1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一体化;通过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系统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完成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1.2真实情境的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一部分案例是在教材里,另一部分则是教师在其它参考资料上或现实生活中找出来的。尤其是采用当地或著名企业真实的业务案例,使学生面临的情境与实际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学生练习所使用的单据表格是企业实际应用的业务表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通过真实化的业务模拟训练,让学生业务操作达到熟练、准确,实现学生所学与岗位所用的“零对接”。

3.2增加课时加入实训环节

在实训环节中,利用Simtrade外贸模拟软件开展实践教学,该模拟软件由5个角色组成,分别是进口商、出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和出口地银行,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5个角色,以该模拟软件提供的实例为平成各自的单证任务。通过校内机房的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识别各种类型的单证,掌握国际贸易各种单据的规范格式,使学生能准确的缮制各种单证,深入了解整个业务环节,切实体会单证工作,掌握单证的制作技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课内分段练习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实训环节的加入可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向动手能力的转化,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思考与操作相结合。

3.3考试方法上采取大作业的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项目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分数,评出几个等级,而是通过对项目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找到可以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外贸制单实务》的考试方法以大作业形式体现,作业分纸质作业与电子作业两种。纸质作业为基础理论的巩固练习,考察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应用环境的有关情况,电子作业则为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电脑上按设计的单证格式填制相关内容,考察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制单方法与制单技巧的有关情况,以上考查均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直接挂钩。

3.4将《外贸制单实务》课程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内容后,不仅可以参加与该课程直接对接的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考试,还可以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如“外贸跟单员”、“外贸报关员”“报检员”以及“外贸业务员”等资格考试,这些职业资格考试中都涉及了单证方面的知识,通过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整合,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机地融合一起。

3.5整合国贸专业横向课程资源

目前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处于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自己还不能主动将相关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又通常会将合同、信用证、汇票、提单等知识割裂讲解,分开布置任务,这样的后果使学生对外贸单证工作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单证课程包含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部分知识,课程应以外贸完整流程为主线,清晰梳理外贸单证工作原理、缮制规则及作用。因此外贸制单实务课程的改革不能与其他课程割裂开来,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手工制单还是在校内实训室的上机模拟或者真实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学生如果要顺利完成各种单证的缮制,则需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横向学科的知识。整合各横向学科知识,清晰梳理在国际贸易四大环节: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应具备的单据种类。

参考文献

[1]王进.《外贸单证》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1,(6).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