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向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志向的诗句

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1

关键词:大象;观象修省;观象进德

Fearing & introspecting & self-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virtue by observing the images:

On the time when Da Xiang was compiled and Da Xiang'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Da-xiang (the Great Image, a chapter of the Commentaries in the Book of Change) emphasizes fearing, introspecting and self-cultivating by observing the images of the hexagrams to grasp their implied meaning. This just can prove that Da-xiang was compiled in the time when the history books of Zuo Zhuan and Guo Yu were compiled or in the late Spring & Autumn period when Confucius was living, earlier than the compilation of Tuan Zhuan (a chapter of the Commentaries in the Book of Change). "Introspecting and self-cultivating" refers to governors introspect their mal-governance by observing the images of warning from the Heaven. Different from the inner-mind introspection stressed by ZENG Zi and Mencius, thinking mode of "expanding virtue by observing images" regards Yi's images as the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or edification text, the quality of which is to directly observe the images' implied meaning to expand virtues and cultivate oneself. 

Key words: Da Xiang; introspecting by observing the images; expanding virtue by observing

images

《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但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具有两重作用:一是占卜,一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系辞上》说:“夫易彰往而察来,而显微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前一句话即指《易》的占卜作用,后一句则指《易》作为哲理与人生经验的总结所具有的作用。《系辞上》又说:“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居指安居在家时,此时君子于《易》,“观其象而玩其辞”,也即以《易》为教科书,琢磨其所显示的义理。“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要行动时,则以《易》作为占筮之用。《易》的前一重要作用,首先是在《易》的《象辞》,特别是《大象》中得到了集中而自觉的表现。关于《大象》,本文着重探讨的有:(一)成书的时代;(二)“观象修省”之性质;(三)“观象进德”的特点。

象辞分《大象》《小象》。《大象》是对卦之象的解说,《小象》则是对爻辞的解说;但两者不是同时的。我以为《小象》应为《小彖》,它与《大象》并无关系,而与《彖辞》是一个体系,无论使用的概念或思维方式、释辞义例,都与《彖》一致,以之为《小彖》更为恰当。(另有说)《大象》出现的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产生于战国时,在《彖辞》之后,是思孟学派的作品,约与《大学》同时或在《大学》《中庸》以后。也有学者认为在《彖辞》以前。李镜池说:“《彖传》先于《象传》,因卦辞已由《彖传》解释过了,《象传》就没有再解释的必要,而且《象传》有抄袭的痕迹,如《坤·彖》言‘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象》言‘君子以厚德载物。’《师·彖》言‘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象》言‘君子以容民畜众。’《否·彖》言‘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言‘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等是,不必枚举。而最明显的,《震》卦辞:‘震来虩虩,笑言哑哑。’《象传》解初九爻辞全抄《彖传》,不知初九爻

辞于两句之中多了一个‘后’字,谓先‘虩虩’,而后‘哑哑’,其中有变化过程,和卦辞两者并列的不同,《象传》作者没有细玩爻辞之义,照抄《彖传》,是读书不够细心之过,而抄袭痕迹显然。”[1]高亨等许多学者亦持此说。刘大钧先生等则认为是《彖辞》抄《大象》。

可以指出的是,帛书《周易》出土,证明《震》初九爻辞,原文即有“后”字,所谓抄《彖传》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实际上,谁抄袭谁,是极难断定的,下文再论。

戴连璋先生以《大象》“君子恐惧修省”之“恐惧”,“不是一般畏惧害怕的意思,而是孟子所谓:‘孔子惧,作《春秋》……吾为此惧。’”(《孟子·滕文公》)这类的惧,是感受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的忧患;惊觉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的危机,因而产生的一种怵惕恻隐,竦然戒惧。由这种戒惧而来的修省,主要方式是反身,如《蹇·象》说:‘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2]故认为《大象》成书《彖传》以后,是思孟派的作品。这不失为一个新的论证。

不过,本文看法正好相反,认为“恐惧”“修省”正好是《大象》早出,成于《左》《国》时期或春秋晚期、孔子时代的证据;因而早于《彖传》。

《大象》强调的观象而“恐惧修省”,所谓“象”基本上是指“天垂象见吉凶”之“象”(《系辞》)。《国语·周语上》说:“天事恒象,任重享大者必速及。”“恐惧”即是对此“天象”之恐惧,由此而企求修省以消弭天灾,故“省”主要是对自己为政过错的反省。这种观象修省,在春秋及春秋前是甚为流行的风气。著名的事例有:

《尚书·金滕》:“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成王知天所戒惧,“出效(效祭),天乃雨。”这是一恐惧修省的例子。

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内史过说:“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之。……是以或见神以兴,亦或以亡。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商之兴也。檮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神兽)在牧。周之兴也,

(凤之别名)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神明之志者也。”(《国语·周语上》)这段话中,凤凰、夷羊、回禄、祝融(大火),都是“天垂象见吉凶”之“象”。内史过认为,这些“象”预示的征兆,只有“反省”“修德”才能有所挽回,避凶趋吉。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曰:“自后稷以来,宁乱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祸十五,其不济乎!吾朝夕儆惧,曰:‘其何德之修而少光王室,以逆天休’,王又章辅祸乱,将何以堪之?……夫事大不从象(天象),小不从文,上非天刑,下非地德,……害之道也。”(《国语·周语下》)亦以天象为示警,而要求为政者修省改过。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疾,有人诿罪于祝史,建议杀之以向神谢罪。晏婴指出:景公为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景公悦,“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晏婴所讲,是齐侯个人的德行所引发的政治方面的过失,修德即改正这种过失。

《大象》在震卦中提出:“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是基于上述思想文化背景的。震卦,震上震下,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之“象”。这种阴阳失序所引起的“大震”,无论是地震或雷,古人都是认为“天事恒象”,为之恐惧,认为应该修省以转祸为福。所以伯阳父论三川地震说:“西周其亡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八月,丁酉,南宫极震。苌弘谓刘文公曰:“周之亡也,其三川震,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弃之矣。东王必大克。”孔子“迅雷烈风必变。”(《论语》)《礼记·玉藻》说:“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吕氏春秋·仲春纪》说:“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开户始出,先雷三日,奋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这些,都是对雷震的恐惧。“震来虩虩”“震惊百里”,“震来厉”,“震苏苏”,“震遂泥”,“震索索”,这些爻辞,皆为恐惧之象。故作者由此而强调必须戒惧修省。陈鼓应、赵建伟《周易注译与研究》指出:“修省,修身检省。古人视雷鸣为天谴,故君子闻雷,必恐惧修身,省思己过,所以敬畏天威。”[3]甚是。

《大象》所讲其他关于雷震的卦象,许多亦是“天事恒象”之象。许多注《易》者以为其成书在《彖》以后,乃思孟后学所作,往往着重从道德修养立论,以至不够贴切。实际上,都应理解为上天示警之象。如:

噬嗑,震下离上。《大象》说:“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噬,王弼注“啮也”,《说文》:“噬,啖也。”《国语·晋语》:“主孟啖我。”啖,即吞食之意。“嗑,合也。”(《序卦传》)闭口为嗑。《大象》作者以雷电大作之象,联想到卦名,以之为《噬嗑》,认为是上天愤怒,欲给人以惩罚之象。故先王观此象而明罚敕法。

丰,离下震上。《大象》说:“雷电皆至”。故亦如《噬嗑》,乃老天震怒之象(传说中雷公打坏人),见此天象,君子以折狱致刑。

复,震下坤上。《大象》说:“雷在地中”,这里,雷在地中,是深藏于地而不出之象。雷本在天上,现入于地中,即静息于地中。故“复”有反本复归之象,静止休息之象。时令为冬至。先王见此象而“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亦是观象修政的思想。

大壮,乾下震上。《大象》说:“雷在天上。”是天上雷声大作,威严猛厉之象,君子观此象,故一言一行必以合乎礼为依归。《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史墨曰:“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史墨以雷乘乾为上下颠倒其位之象,故引以为天警,而向当政者告诫,望其勤政爱民,谨守礼制。

无妄,震下乾上。《大象》说:“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雷行物与”是春分时分,雷声惊蛰,万物生育复苏之象,先王有见于此而时育万物。

颐,震下艮上。《大象》说:“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山下有雷,雷亦是示警之象。又颐有饮食之象,君子见此而慎言语,节饮食。

豫,坤下震上。《大象》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奋是奋发有为之奋。武王胜利后,据说曾作“武乐”,以“荐上帝,配祖考。”卦辞说:“利建侯行师。”故此卦可能包含有周初武王胜利、大封诸侯之事的史影。

解,坎下震上。《大象》说:“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在华北平原,雷雨作,土地解除旱象,百果草木皆甲圻,是风调雨顺之象。故君子“赦过宥罪”。

革,火下泽上。《大象》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火”,火指心星,亦是天象,而非烛火之类。泽下有火,指心星在地平线之上(倒映于泽中)。《左传》哀公十一年,“火犹西流”,孔子说,“司历过也。”泽中有火与此相类。故君子见此而“治历明时”。

大有,乾下离上。《大象》说:“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这里,火亦指心星。《国语·周语中》,单襄公说:“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火之初见,期于司里。”韦注,“致其筑作之具,令于司里之官也。”面对这一天象,陈国却百事荒废,君臣,故单襄公指出:“天道赏善而罚,……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同上)此即君子“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之意。《周书·大诰》:“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天休于宁王,与我小邦周。”休亦是顺天休命之休。

由此亦可见,《大象》尚未脱离神权的阴影。

《大象》观象修省的主体,是为政者,包括先王、时王、君子。君子亦指掌握着一定权位的贵族,与孔孟所讲的士君子——包括未仕的知识人、普通人士不同。

春秋以前,君子见于《诗经》中的都指贵族,有国有家者。《国语·鲁语》及《左传》:“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即指有身份权位的贵族统治者。《大象》的用法亦是如此。故《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否》:“君子以险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贲》:“君子以明庶政。”《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困》:“君子以致命遂志。”《井》:“君子以劳民劝相。”《革》:君子以治历明时。”《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共二十七卦,“君子”都是有权位的统治者。其修德指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如礼治、治历明时,宽以得众;或如何待上使下,以保位固权。文化教育方面的“常德行”,“习教事”,“振民育德”,“居贤德善俗”;军事方面的“容民畜众”,“除戎器,戒不虞”;经济方面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劳民助相”;刑法方面的“议狱缓死,赦过宥罪”;严格等级制度方面的“制数度”,“议德行”,“辨物居方”,“以族类辨物”,“辨上下定民志”,“治历明时”;个人处位之道的以“申命行事”,以“正位凝命”,以“致命遂志”,“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以“德避难”,及策略上的应对之道:“以莅众,用晦而明。”“施禄及下,居德则忌。”“思不出其位。”“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皆指有位的统治者、贵族。所谓“位”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位,即指官位、爵位,不是泛指个人的人生处境。“凝命”是慎重郑重履行职责、使命,不指个人的“命”。

除上二十七卦,其它,主体指先王的有七卦,王(后)二卦,上、大人各一卦。这十一卦,当然更完全是政治的。以上共三十八卦。

讲道德修养的有二十六卦。《乾》“自强不息”,《坤》“厚德载物”,《蒙》“果行育德”,《大畜》“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咸》“以虚受人”,《恒》“立不易方”,《遯》“远小人,不恶而严”,《大壮》“非礼弗履”,《晋》“自昭明德”,《家人》“言有物而行有恒”,《损》“惩忿窒欲”,《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升》“以顺德,积小以高大”,等等。其思维模式亦是观天象、观自然物象而反省修德,不过与“恐惧修省”相反,因其象乃吉祥之象,或能启人以联想起兴之象。

这种观象进德的文化、风习,在孔子与春秋《左》《国》时期亦已存在。《论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就是观象而起兴、引起联想以进德的实例。孔子观水之象而“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亦是一种观象进德。《孟子》说:“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公孙丑》下)《孟子》记载:“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故之取尔。’”(《离娄》下)讲的亦是以水为象,观水象而进德。《管子·水地篇》说:“夫水悼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而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蒙卦》所谓“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正与此种观象进德相同。而此种观象进德的思维方式,与曾子、孟子强调的个人内心反省,求诸己、或求放心,等等,大不相同。此种观象进德,如同观象制器,皆是以《易》之象为教之文本或学之文本的表现。《大象》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及“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皆属此类。其性质皆是正面的观象而进德、修德,没有恐惧修省或内省其过的成分。

《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月(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先秦文献中,有好些描述玉之德的文章。如《管子·水地篇》说:“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孔子家语》也有类似的说法,提出:“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最后引《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种怀玉以比德之礼俗,由来已久,其最早可追索至玉器文化时代。佩玉即是观象进德的一种,不过是以实物为象而已。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赋与箴铭,描述物的种种德性、品德有如君子焉,人们用以自比、自警,这也是观象而进德。《大象》观象进德的思想,即是此种文化内涵的表现。

《大象》讲明德、文德、懿德,这些名词也是春秋时期或战国前期流行的。

关于“明德”,大量使用是春秋以前,其内涵(1)指政治方面的德政,惠政,(2)指天子、国君、诸侯及贵族个人的德行。如《尚书·尧典》:“克明俊德。”《梓材》:“先王既勤用明德。”《多士》:“罔不明德恤礼。”《君奭》:“嗣前人恭明德。”《多方》:“罔不明德慎罚。”《君陈》:“明德唯馨。”《周颂·清庙之什·时迈》:“明昭有周,我求懿德。”(懿德即明德)《左传》隐公八年:“敢不承受君子明德。”僖二十三年:“先王之明德无不难也。”文十八年:“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宣三年:“天祚明德。”襄十九年:“昭明德而惩无礼之。”襄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襄二十六年:“晋君宣其明德於诸侯。”宣四年:“以昭周公之明德。”昭七年:“圣人有明德者。”昭八年:“舜重之明德。”《国语·周语》下:“懋昭明德,物将自至。”《墨子·明鬼下》:“帝享女(指郑穆公)明德,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无一例外,明德皆就统治者而言。《大象》所讲“明德”亦是如此。春秋末年至战国,《论语》已无“明德”一词,孟子、荀子、《管子》、《周官》等皆无此词。

以后,《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又引《康诰》曰:“克明德。”《帝典》曰:“克明峻德。”实际上保存了以上的史影。特别指明“古之”,亦反映了“明德”一辞的时代性。《大学》“三纲领”,事实上是对统治者而言的,只有统治者才能有“新民”的资格与可能。其所谓“君子”,也指有位与在位的统治者,继承了春秋时的传统。古时贵族(国子)七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接受大学的教育,《大学》所讲的大学之道,就是针对他们的。

“文德”,也是春秋时期的说法。《国语·周语》中,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文德即是所有这些德目的总称。《论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尚保留了这一说法。但孟子以后就不再使用了。董仲舒用过“文德”一辞,是相对于质忠文而言的。《淮南子》则袭用《论语》的说法。

《小畜·大象》说:“风行天上,君子以懿文德。”《蛊卦·大象》:“山下有风,君子以振民育德。”《观卦·大象》:“风行地上,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懿文德”这使我们想到孔子的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君子对民的教育,并非曾子一类的“吾日三省吾身。”

《大象》自成体系,各卦之义例与思维方式,皆取其两象重出、且由上至下之象,以释卦名,并引出君子观象进德、或反省修政之所当为。如蒙:山下出泉。讼:天与水违行。师:地下有水。剥:山附于地。小畜:风行天上。蛊:山下有风。观:风行地上。等等。论说两重卦的次序,皆由上而下。此与《彖》相反。注意这点,才能贴切地解释象辞。

《大象》的义例,是一以贯之的,如:

小畜:风行天上。古代称诗为风诗,采诗为采风。风引申有风教、吹风之意。喻风教大行而引出“懿文德”。

蛊:山下有风、风教,引出“振民育德。”观:风行地上,引出“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讼:以天与水违行说讼,又由讼引出“作事谋始”以“防讼”。

师:地中有水,由地而讲容民畜众。

临:泽上有地,地为众、为民,故“容保民无疆”。

剥:山附于地,直喻以“厚下安宅。”

比:有比附亲比之象,引出“建万国,亲诸侯”。

同人:天与火,同人。因天与火为同类,义为同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引出“以类族辨物”。

否:与泰相反,意味君臣上下处于阻隔不通之境,故“君子以险德避难,不可荣以禄。”意思是,节俭自处,不应求取荣誉利禄。

“天行,健。”是说两个天,由上天到下天,或由左到右,不停地运转。健即乾,而乾即斡之意。君子观此象而自强不息。径直解“天行”为“天道”或“天道运行不息”,是不贴切的。

“地势,坤。”两个地,由高至低相联为地势。地势高下为顺。坤即顺之意,如川流之顺下。君子见此象而厚德载物、容民畜众。将“地势坤”解为“地势是顺着天”的,忽略“地势”在这里的特殊意义,是不贴切的。

坎:习坎。习为鸟之飞,重复之意。习坎即两个坎前后相继。由“习坎”而引出“常德行,习教事”。常为常常、不断地保持德行,如水流之不断。习为复习温习之意。

离:继明,两明前后相继。两明指日月。由此而引出“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继明指两明,如“克明峻德”及“明于庶政,察于人伦”。前者指个人的修德,后者指政治的修明。

艮:兼山,两山相重,由高至低。有如上山或下山,目光须集中于足趾,不能离开此位置,否则即会摔跌。君子见此象而思不出其位。

兑:丽泽。丽、附丽之意。意谓两泽相连,水相互交流。君子见此象而朋友之间交流讲习,相互得益(泽)。

震:洊雷。洊、重复之意。两雷相重。君子见此象而恐惧修省。

巽:随风,两风前后相随。由此而引出申命行事。

故乾坤之“自强不息”、“容民畜众”,并不从《彖辞》而来,是由其义例而引出的。高亨、李镜池的看法应该反过来才对。

晋,坤下离上。《大象》:“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以明释离,在《大象》是一贯的。《彖传》以进释晋,以离为丽,但又说:“顺而丽乎大明”,且在前面插上一句“明出地上”,义例不一致,系抄《大象》。

坎,《大象》以水为象而观德,是春秋时人的思想。“习教事”扣紧《习坎》之习。《彖传》以重险释坎,然又说“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也应该是综合了《大象》的。

明夷,离下坤上。《大象》:“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以离为明,以坤为地,为众,是《大象》一以贯之的说法,《彖辞》以“明入地中”“晦其明也”释“利难贞”,应是抄《大象》。

刘大钧指出,《大象》早于《彖》,如《鼎·彖》说:“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是引述《大象》“木上有火”加以发挥。《剥·彖传》“顺而止之,观象也。”所观者即《大象》之山附于地之象。地为顺而山为止,故《彖》如此说。《巽·大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彖传》:“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此亦是《彖传》观《大象》而生论,等等,认为皆是《彖》抄《大象》[4]。这是可以成立的。

《大象》之观象进德、修德的思想,表现出从信仰、迷信到理性的过渡,生动地反映出理性因素在神道之束缚中挣扎挣脱而向前发展的历程。一方面作为“天垂象,见吉凶”思想之信奉者,《大象》尚在殷周传统的神学思想的笼罩之下,迷信天象,认为天象与人事有神秘之联系。但同时它又发展出了新的方面:其“象”包括着天垂象见吉凶之象以外的种种象。包括着“导引”之象,“意兴”之象。因其为《易》所写,观象时只在意念思想中出现,君子以此督促与引导自己进德修德,完全与占卦无关,从而把《易》作为哲理、伦理、道德教化的教科书的作用突现了出来。没有这一成果的出现,《易》将永远是占卜的工具。有了这一成果,沿着它的发展方向,继而产生了《彖传》《文言》《系辞》,终于使《易》成为一哲理、道德、伦理、人生智慧的总汇,完成了从占卜、迷信、信仰到人文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镜池周易探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2371.

[2]戴连璋易传之形成及其思想[M]台北:文津出版社,122.

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幸福感;城镇居民;人格特质;郑州市

1 前言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1]。有研究认为,个体人格特质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收入、职业、人格等因素与人们的幸福感无关[2]。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差异。本研究希望探索影响郑州市城镇居民幸福感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2 方法

2.1工具

2.1.1 郑州市城镇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

此量表包含社会环境、能力品质、自我满意、亲密关系4个分量表,24个项目。相关研究表明,该量表具备较好的信、效度。

2.1.2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采用龚耀先教授修订的88道题的成人式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E量表(内外向)、N量表(神经质或稳定性)、P量表(精神质)、L量表(测谎)。

2.2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取样的方式,在郑州市随机抽取360名居民做入户调查,并派发价值10元左右的小礼品一份。调查中要求市、县、乡镇居民各占1/3左右。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7%。

2.3统计软件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

3.1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

被试的幸福感总分数为4.396±0.864。性别构成――男184人、女164人。年龄――30.613±14.385、介于15―75岁之间。

3.2艾森克人格问卷各分量表和郑州市城镇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之间的相关性

内外向分量表和社会环境、亲密关系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23(p

3.3 四种人格类型的郑州城镇居民在幸福感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比较

根据被试在EPQ的E、N两个分量表的得分,把所有被试分为四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如下表)

4讨论

统计分析表明,内外向与社会环境、亲密关系正相关,这说明性格外向的居民更关注经济、政治、民生等社会大环境,与好友关系也更融洽;神经质与自我满意、亲密关系负相关,这说明情绪不稳定的居民对自己生活更不满意、与朋友关系也更差;精神质与社会环境、亲密关系负相关,与自我满意和能力品质正相关。有研究认为精神质维度得分偏高的人会有些异乎寻常的想法、思维古怪、社会适应能力较差[3],这似乎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居民对社会环境更不满意、亲密朋友较少;但也有研究者提出精神质维度得分偏高可能意味着被试有创新性的思维,想法与众不同[4],这可能就是这些居民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生活现状都很满意的原因。

最后,胆汁质、多血质居民对社会环境评价更高,这可能是性格外向的人与社会接触更多的结果;多血质、黏液质居民对自我的现状更加满意,这说明情绪稳定的人自我满意度更高;而多血质居民的亲密关系更佳,则说明性格外向情绪稳定的人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更融洽;不同人格类型的居民其能力品质无差异,这个看似无用的结论恰恰说明了能力品质的自我评价与人格的无关性。

参考文献:

[1]Ryf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life [J]. Current Direction In Psychology Science,1995(4):99-104

[2]钱宇凤.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87―90

[3]钱铭怡,武国成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2000,7:30-33

[4]焦璨,张敏强等.EPQ信度概化的跨文化比较及其启示.心理科学,2011.11:41―42

作者简介:

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3

——学习上海市局和浙江中烟关于“控员提质增效”相关做法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近期学习了上海市局和浙江中烟关于“控员提质增效”相关做法的两篇文章,结合前期开展的规范经营和干部能上能下大讨论活动,使我更加有了等不得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得的责任感,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深刻总结后,感触颇深。下面,根据会议要求,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思想上改变,要学习创新。上海市局和浙江中烟关于“控员提质增效”相关做法是行业面对新形势,适应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应对趋势。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增强危机感。但一个人有危机而不能作出反应,就像狮子逼近却不知道如何逃跑的羚羊,最后只能成为别人口中的美食。正如我们长期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传统思维和固定模式,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改变,以为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尽了责任,导致能力长期没有增长,工作长期没有创新,效率长期不得提升。实际上,这种想想与行为,会让你不知不觉落伍于时代 ,不能适应发展形势和工作需求,像温水煮青蛙,被社会和时代淘汰。这次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思想过于因循守旧,囿于已有的工作套路,按部就班,亟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业务知识,钻研业务技能,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

二是作风上改变,要务实肯干。“控员提质增效”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效能,解决好滥竽充数和人浮于事的问题。是人都有惰性,习惯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会由于暂时的优势而处于安逸之中忘掉了危机。就像一只不断沉睡忘了奔跑的狮子一样,失去了奔跑的优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因此,我们必需从安逸的思想状态中走出来,要树立“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思想观念,务实肯干,积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目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我们不能沉浸在以往的成绩单上沾沾自喜,而是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要不断审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事事做到位、争一流、求突破,要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三是行动上改变,要感恩奉献。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要求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奉献之事,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做一名勤政的账务人员。严格遵守单位考勤制度、工作纪律。

二是要做一名廉洁的财务人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三是要作一名善于沟通的财务人员。加强与单位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多与大家谈心交心,主动诚恳的接受领导及同事们的批评帮助,通过交流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要做一名高效的财务人员。从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出发,从提质增效中寻找破解,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思维创新举措,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要做一名务实的财务人员。要不断增强主观能动性,扎实开展工作,真正解决问题。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社会和单位认可的财务人员。

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诗学

周广业《孟子四考》曾称赞说:“??哉,汉之尊经乎,儒五十三家,莫非贤传也,而孟子首置博士;九流百八十九家,莫非诸子也,而通义得述孟子。”(P101)这一观点指出,为《孟子》做注是汉儒对孟子的最大推崇方式之一。而赵岐不仅作《孟子章句》,将孟子推尊至“亚圣”地位;并且盛赞孟子在《诗》学方面的创获,即“尤长于《诗》《书》”;最为重要的是,其《孟子章句》章句设置、训释体例也得益于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承传。

一、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见于《孟子·万章上》的一则记载,孟子弟子咸丘蒙以《大雅·云汉》询问孟子,如果按照《诗》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判定,那么舜为天子,其父应不应该以臣道侍奉舜。面对这一疑问,孟子提出了“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以意逆志”说,即对《诗》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对字面的理解,而应当深入推求字面背后的深层含义。对此,赵岐解释为: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孟子言说诗者当本之,不可以文害其辞,文不显乃反显也。不可以辞害其志,辞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P638)

赵岐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的阐释中,有一处尤应引起重视,赵岐理解“以意逆志”说为“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张伯伟先生指出,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基于人性论的角度,其中所“逆”,即是从自身角度开始的“推求”P180,《孟子题辞》中对“以意逆志”说的理解再次证明了这一倾向:“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而赵岐强调阅读者在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正是抓住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精髓。换句话说,阅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甚至要远远大于作者本人在文本阐释中所起到的作用。孟子提出这一观点,在于确立诗学阐释者在《诗》义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赵岐领会了孟子的这一阐释意图,并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中所传达出的对阅读者的主体作用的强调扩展到了更为深广的文本阐释领域。

在彰明创作主旨的《孟子题辞》中,赵岐就明确表明自己对“以意逆志”的赞同与承袭: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其言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赵岐指出“以意逆志”在于使后人深入探求其文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这一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诗》,而是适用于对长于譬喻的孟子的解读。这是赵岐使用“以意逆志”以注《孟子》的明确宣言。在具体的注释过程中,赵岐也坚持了这一做法。

二、《孟子章句》的章指运用对“以意逆志”的贯彻

在《孟子章句》的章指设置上,赵岐运用了“以意逆志”的智慧。通过章指,概括出了每一章的微言大义。赵岐自述《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特点在于“具载本文,章别其指”。所谓“具载本文”,即把经传连文,直接把传置于经后;而“章别其指”,则是在每章末尾撰写章指,总括该章整体意义。虽然类似的做法,在赵岐之前的经籍注释中也有出现,例如《毛诗序》、《楚辞章句》的篇序等,但是明确冠以“章指”之名,并在每张最后分析该章旨意的做法,却始于赵岐。阮元在《孟子注疏校勘记序》中便对赵岐设置章指的功劳给予高度推崇,指出章指中蕴含了推求微言大义的功能:“七篇之微言大义藉是可推,且章别为指,令学者可分章寻求,于汉传注别开一例,功亦勤矣。”附校勘记清人周广业在评价《孟子章句》时也曾指出:“章指者,?永ㄒ徽轮?笾敢病6??浴洞呵铩肺亩嗍?颍?渲甘?В??谋赜兄浮U允弦蚓僖晕??!?4]P102这两处论断不仅是对赵岐以章指注《孟》的最好概括,而且也透露出赵岐设置章指的深层意图:“章指”一词,最初源于董仲舒对《春秋》的理解,而汉儒重视《春秋》,正是因为汉儒相信孔子于春秋》之中,蕴含着微言大义:“文多数万,其指数千”,这恰恰也是汉人专注于对经典的解读和阐释的原因之一。而阮元与周广业此处把赵岐做《孟子章句》与董仲舒阐释《春秋》相对比,显然已经窥破赵岐注《孟》的奥秘:即赵岐试图在《孟子章句》中阐发出《孟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或者以此为载体传达出自己的个人思想观点。而这一意图,也恰恰与赵岐对孟子“亚圣”的定位若合符节。

三、《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对“以意逆志”的集中彰显

赵岐把孟子的思想主张归纳为:仁义、礼、孝、性情、心等几个方面,并认为《孟子》的篇章设置正是由此而定。《孟子》介于语录体和传论之间,其中既有旨意明确者,也有连缀搜集者,赵岐对《孟子》七章的章指强作分类,其中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南宋林之奇《孟子讲义自序》就指出“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文字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时之偶然,不可泥也。”P102不仅如此,赵岐还从数理的角度指出,《孟子》分为七篇,正是与天上的“七纪”;而孟子的篇章设置,又恰恰与三时的日数相当。而字数的多寡,又恰恰与五常之道相应。从数理的角度阐发《孟子》的创作意图,充斥着的正是汉代学术界所流行的气运终始的五行观,这明显是站在了汉儒的立场对孟子创作主旨的附会和“以意逆志”。

赵注中“以意逆志”的特点虽然前贤并未道破,但是由此引发的流弊却广为学者诟病,例如朱熹便认为赵注“拙而不明”,近人胡毓寰指责赵注“于义理方面确多肤泛之弊”P85,今人黄俊杰先生在肯定赵岐注《孟》之功的同时,也认为赵岐由于过于关注对政治意图的阐发而沦为“政治化约论”P258。而这些批判也恰恰证明了赵岐在注《孟》过程中对“以意逆志”做法的坚持。

赵岐在《孟子章句》的章指使用和篇章设置上对“以意逆志”的贯彻,体现了孟子诗学在汉代四家诗中影响的深远,其影响突破了诗学层面,而且广布至经、子典籍的注解与阐释。

周广业.孟子四考.(影印复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十年省吾庐刻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173-183.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5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关于1994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价格及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现就购房人房产登记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单位职工在1994年度以“成本价”购买的住房,产权归购房人所有。在购房人申请该房产登记时,产权管理部门在《房屋产权登记书》和《房产所有证》左上角,分别加盖“成本价出售住宅”专用章。

二、单位职工在1994年度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购房人拥有部分产权。在购房人申请该房产登记时,产权管理部门在《房屋产权登记书》和《房产所有证》左上角,分别加盖“标准价出售住宅”专用章。

关于志向的诗句范文6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农药中毒预防及相关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相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选取的什邡市12个村的农村居民开展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认为采取的预防农药中毒相关措施有:施药前阅读农药说明书(69.6%),施药时戴口罩(79.5%)、着长衣长裤(72.6%)、戴手套(60.4%),施药后洗手(63.9%);认为食用农药残留果蔬的安全间隔时间为施药后7~14 d者最多(61.1%)。农村居民认为农药中毒最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85.2%),农药中毒后其认为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清水冲洗(70.7%)。结论 什邡市农村居民对农药中毒预防措施以及农药中毒后表现与急救缺乏措施全面的认识,应采取有效措施普及农药中毒预防与相关急救知识,提高当地农村居民安全意识。

关键词:农村居民;农药中毒;预防;急救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300万人发生农药中毒[1],仅亚洲农村地区每年就有30万人死于农药中毒[2]。中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村居民的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3]。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在各种中毒类型中,农药中毒位居我国儿童、中年人及老年人中毒类型的第一位[4]。由此可见,农药中毒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5]。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居民农药中毒预防及相关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相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什邡市下属的14镇中随机抽取出红白镇、洛水镇、灵杰镇、马祖镇、双盛镇、湔底镇6镇,再从每个镇抽取2个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查阅资料与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农药中毒预防和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团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组成,在村委会带领下,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一般资料、农药中毒知识的了解途径、农药中毒预防措施、农药中毒的症状、中毒后急救措施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11%。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农村居民一般资料 有效问卷847份,其中男性445(52.5%)人,女性402(47.5%)人;年龄组成:14~17岁17(2.0%)人,18~44岁247(29.2%)人,45~59岁398(47.0%)人,≥60岁185(21.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9(38.8%)人,初中276(32.6%)人,高中及中专177(20.9%)人,大专及以上65(7.7%)人。

2.2农村居民了解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途径 通过身边的中毒事例获得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农村居民最多,占63.0%,其次是电视(55.8%)、报纸(30.6%),其他(6.7%)。

2.3农村居民施药人群调查 农村居民家中施药者以老年人(61.8%)为主,其次是中年人(20.4%)、青年人(15.2%)、未成年人(2.6%)。

2.4农村居民认为合理的农药中毒预防措施调查,见表1。

2.5农村居民了解的农药中毒症状 什邡市农村居民了解的农药中毒最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85.2%),其次是呼吸困难(58.4%)、抽搐(41.4%)、流涎(33.4%)、意识障碍(32.9%)、皮肤损伤(31.2%)、瞳孔缩小(28.9%)。

2.6农村居民认为农药中毒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见表2。

3讨论

3.1农药中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 未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是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危险为接受安全知识教育的2倍[6]。农村居民获得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身边的中毒事例(35.3%),有农药中毒经历者对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具有相对局限性,导致农村居民缺乏专业系统的安全施药知识。而农药施用人群主要为老年人(61.8%)且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居多,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逐渐降低,防护不当容易出现中毒。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农药施用知识的教育,根据其文化程度,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在注重宣传安全施药方式的同时,加强农药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和农药中毒的警惕性。农药中毒还与不阅读说明书、药械滴漏、徒手配药、未戴口罩等危险行为有关,不隔行打药、不退步打药、不顺风打药等方式,可增加使用者对农药的暴露,使发生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危险增高[6]。但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认为应在施药时戴口罩者(79.5%)最多,而认为应戴手套者(60.4%)和应检查施药器械者(55.9%)较少,仅有55.0%的农村居民施药时采用顺风、退步、隔行打药的科学方法。恰当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农药中毒[7],相关部门应鼓励农村居民采取有效的农药中毒预防措施,施药前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检查药械、戴口罩、戴手套、着长衣长裤、施药时采用科学打药方法等,保障施药者自身安全。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食用喷洒农药后果蔬的安全间隔时间为施药后7~14 d(61.1%)。事实上,不同种类的农药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其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不同[8],不可一概而定。

3.2农药中毒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 农药中毒后,可出现全身多系统中毒表现,包括:瞳孔呈针尖样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大汗淋漓、口吐白沫、全身肌肉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发生农药中毒后,吸入中毒者,应尽快脱离中毒环境,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经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再用肥皂水或1%~5%的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皮肤,但接触性农药中毒忌用热水冲洗、敌百虫中毒禁用碱性溶液清洗;口服中毒者,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同时,使用特定解毒药进行抗毒治疗,注意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9]。农村居民认为农药中毒最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85.2%,农药中毒后,认为应采用清水冲洗者(70.7%)多于肥皂水冲洗(58.8%)且认可热水冲洗者高达24.0%;认为应采用偏方治疗者高达31.2%而及时就医者仅68.8%;反映出农村居民对农药中毒症状以及农药中毒后急救措施缺乏全面的认识。

4结论

本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农药中毒预防与相关急救知识了解情况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指导农村居民遵循施药操作流程,在施药前仔细阅读农药说明书、检查施药器械是否完好、使用个人防护装置(穿长衣长裤、戴口罩、手套),施药时采用顺风打药、隔行打药、退步打药的科学方法,施药后立即洗手和换衣,做到不徒手配药,施药时不吸烟、不进食、不用手擦汗,身体不适时不施药,不在正午打药等。农药中毒后,应根据农药种类和中毒途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吸入中毒者,应尽快使其脱离中毒环境;经皮肤接触中毒者,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口服农药中毒者,可采取催吐等方法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Konradsen F.Acute pesticide poisoning-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secondary publication[J].Dan Med Bull,2007,54(1):58-59.

[2]张平.影响急性农药中毒转归因素的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0.

[3]贺雪峰.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和政策重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10(4):1-7.

[4]蒋炜,邓晓,吴春眉,等.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毒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207-2210.

[5]刘丽华,钟柳青,黎明强.中国农药中毒的流行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6):518-520.

[6]崔梦晶,涂志斌,顾月,等.江苏省农村居民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调查及危险因素[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1):37-40.

[7]王萍,刘剑君,么鸿雁,等.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3):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