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元日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元日赏析

元日赏析范文1

[关键词]中国;A股;IPO;破发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78-02

1 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14日上市新股的概况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一共有954只,其中在A股上市的公司有944只。目前为止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为146150亿元,流通市值为121007亿元。

在最近2011年6月1日之后到2012年12月14日之前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的45只股票来看,这当中就有14家破发,破发率高达31.1%。通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收集到的发行价、发行市盈率、募股份数、募股金额等数据以及在E键行软件中查找的这45家公司的一些财务指标,笔者制成下面的这张图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1年6月1日后到2012年12月14日前上市的这些45家公司一共在A股市场上募集了8823112万元资金, 一共发行了116.9257亿股份,平均每个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获得了19.60691亿元人民币。不过他们有近1/3的公司都破发了。

对于表1中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由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从发行价和首日收盘价的关系上分析。从行价和上市首日收盘价的平均值上面来看整个市场还算正常,首日收盘价比发行价平均上要高2.214元,其中发行价最高的是京运通这个公司,收盘价最高的也是这个公司,不过京运通没有破发。发行价最低的是洛阳钼业,其发行价为3元,上市首日以9.63元收的场,但是从上市之日到目前这两个公司股价都是掉头直下。其中上市首日收盘价高出发行价最多的是“人民网”,收盘价比发行价高了14.72元,这是上市升值最大的公司,不过自从上市之后就一直处于横向调整阶段,没有大幅的上涨也没有大幅的下跌。其中首日收盘价跌破最多的是“奥康国际”,上市首日一共跌了1.85元。

(2)从市盈率的角度来分析。最近一年半时间内在上证所上市的45家公司中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6.462,其中最大的为凤凰传媒(63.4),最小的为中国交建(7.68),而正常的市盈率应该在10~20,从数据上看,这些上市股票的市盈率有点偏高。

(3)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分析。财务指标主要是对于每股净资产值、每股未分配利润的分析,上市的45家公司平均每股净资产值为4.9493元,这个数值应该超过10才比较良好,同时每股未分配利润为1.2369元,这表明每股未分配利润有点过多。通过这两个数值就可以看出这些公司上市时整体状态不是非常好。

2 “破发”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通过相关系数检验找出关联最明显的几个变量

笔者就分别使用在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首次上市的45家公司的上市公司的发行价、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值、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和上市首日换手率的数据分别于这45家首发上市的公司的首发日的收盘价进行数据相关系数对比,通过把相关系数较高的因素筛选出来从而得到关联性比较大的几个因素。通过统计整理可以得到下面的六个因素和收盘价的关联性比较大。

2.2 相关系数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通过第一步的统计分析我们筛选出来6个可能导致“破发”现象的因素,然后现在以上市首日收盘价为被解释变量,其余6个为解释变量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通过在对这个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以及F值,T值的检验不断的改进模型,删除影响不是很显著的变量。通过多次的反复筛选和单独回归分析后最后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模型。

这个模型为:

2.3 对解释变量的分析

对模型结合现实来看,首先,如果市盈率高的话则说明股票上市的价格定得过高了,按照企业现在的收益状况要比较长的年份才能收回现在的投资,其实破发也和这种上市价格定的远远高于发行价有关,当IPO抑价率太高之后就会导致股票价格与价值严重脱节,“破发”可能就在所难免。

其次,每股净资产值,从β的数值来看贡献是最大的,这当中体现的是公司每股股票的实际当时价值,如果每股净资产比较高那发行公司的股票就比较有价值,通常超过10就算比较吸引人的,不过在这45家公司中只有新华保险一家超过10,在破发的14只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的平均数为5.1531元,而平均发行价却有12.7元,所以较低的每股净资产值也会使得破发现象发生。

最后,发行首日换手率,如果换手率越低则表示越没有投资者成交率就比较低,或者被大幅控制着,通过研究的45只股票的换手率的统计可以得到下面数据,上市的45只股票平均换手率是67.28%,而破发的14只股票平均换手率是64.5%。从这两个数据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说有上市股票的在上市首日的换手率普遍都非常高,但是越低越有可能会“破发”。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导致破发现象的主要是高发行市盈率、低每股净资产值以及较低的首日换手率。现在主要就针对这些原因来提出如何使市场发展的更好的建议。

3.1 针对上市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而言

较高的发现市盈率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无法直接去干预的,但却是政策实施者可以有所改进的地方,而降低市盈率可以从降低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和二级市场的首发价之间的差距开始,让这个差距变小让上市股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当中所值的价值和所表现的价格不要远离的太多。实际中可以增大询价对象,使得买方的地位能得到增强,最终定下的价格也会比较和合理。

3.2 针对上市公司以及即将上市公司而言

上市公司包装上市、卖弄虚假信息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不仅仅是每股未分配利润较高的问题,同时连这些利润都不是用来在增值了,上市公司“圈钱”的意图真的很明显而且还有点猖狂,但也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实力很差、包装过关的,也有一些业绩很优异的公司,比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所以针对上市公司以及即将上市的公司而言主要的不仅仅是上市而应该是公司实力的提升。

3.3 资者而言

中国投资者的投机性也是很突出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投资者可以结合一个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值、市盈率以及换手率还研判一个个股的投资价值,通过这样让A股投资者们可以在投资时候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初昌熊.新股破发与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研究[J].经济沙龙,2011(8):38-41.

[2]鲁娜.新股定价机制研究[J].财税统计,2011(10):193-194.

[3]罗全兵.我国股市一级市场发行定价机制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1(4):38-40.

[4]雷增收.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缺陷及完善对策[J].社科论坛,2011(3):190.

[5]陈红.我国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创新研究[J].鲁行经院学报,2003(1):79-81.

[6]杨鹤.我国股票二级市场溢价现象分析——来自A股市场的数据[J].对外经贸财会,2002(6):6-8.

元日赏析范文2

电商业生造节日始于双十一,天猫经过五年经营已经把普通的网络节日光棍节额做成真正的购物狂欢节,销售数据也成几何级别增长。此后,众多平台开始桃花节、男人节、女人节、520节、各种大战节……各种节日层出不穷,往往从网民调侃节日开始,平台借势介入炒作。

电商平台玩节日一方面可以吸引眼球,建立品牌,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节日为由头逼迫旗下各供应商调价,以此又建立自己物美价廉品牌,反正自己只需要搭台,产品供应商即可,这方面天猫玩到极致,京东苏宁自营比例不大。此外,以网络节日做购物节,还可以换取网民的接地气的欢心。一箭三雕,电商平台当然乐此不疲做节日了。某电商平台运营团队曾经告诉铁哥每天都在想着做节日,小节日有小节日的玩法,大节日有大节日的玩法。

开始的平台做节日以天猫为主,之后京东苏宁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都没落后,个个都有自己独家节日,现在联想也在做节日,未来会不会365天,天天有节日?

今年520比之过去节日还是有所不同,越来越多商家直接参与创造节日,为避免为他人做嫁衣在此就不谈具体品牌,大家可搜索520参与活动的商家。

企业直接做节日确实是近两天才有的新生事物,铁哥觉得很有必要讨论下。

首先企业做节日可突出自己的存在感;

在电商中,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过强,而很容易忽略具体商铺的产品。这点可能会有朋友表示质疑“我买东西就是买我认为我熟知的品牌,怎么会降低产品存在感呢?”,但我们其实忽略了我们购买或者搜索产品的最重要入口——打折。在此逻辑之下,打折在消费者的权重明显大于具体品牌,而打折权重很容易附着在平台之上,相比产品品牌存在感是弱的。

小米锤子都选择自家平台销售,除了自家平台销售各方面都可控制等优点,最重要是自家销售部容易被大平台稀释品牌。商家生造节日,也是在创造新的入口,提高自己的品牌认可度。自造节日以企业名义让利消费者效果远远好于让利给平台,为他人做嫁衣。从这方面来说,我们的电商卖家正在觉醒。

其次,企业做节日在摆脱大平台的束缚;

综合购物平台挟流量以绑架店家,一些电商平台以及越来越成为流量贩子,以淘宝为首。以直通车和钻展为主要方式的流量购买形式成本越来越高,周末铁哥见淘宝直通车原技术人员云鹤,获知随着阿里上市直通车的费用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对于卖家而言,被平台以流量形式绑架越来越严重。商家要摆脱流量束缚必须自己解决流量问题,自办节日是个不错的方式,通过促销可获得客观流量,流量绑架可以暂时松绑。

最后,生造节日只是表面,重点在用户体系建立;

自建节日如果只是降价促销只是暂时缓解流量束缚,而对于产品用户数据积累并无太大帮助。用户来购买全凭打折,这种用户的二次购买率是偏低的,很难转化为企业忠实用户,即靠金钱只能收买行为而换不来忠心。失去用户数据,就又回到我们传统企业面临的老问题,销量过亿,却说不出来一个具体用户的信息,显然是不符合当下的互联网精准、精确、人性化、大数据运算的精神的。

因此,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建立品牌的黏着力方面。小米的品牌性强,与小米粉丝团功劳密不可分,只有将线上线下联动起来,提高用户活跃度,加上有效的促行为才能真正打通企业销售与用户数据的任督二脉,功败垂成此举甚重。

元日赏析范文3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________(A.热烈B.酷烈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⑨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_______(A.阻挡B.影响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10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11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根据文意,从第③段、第⑨段的括号内为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依次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选文,可以理出“我”在被追赶中心理、行为的主要变化过程。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三项()(3分)

备选答案:

A.充满自信B.轻柔舒适C.跑不出去

D.开始困惑E.选择放弃F.得胜而归

3、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是哪一项?()(3分)

A.选文的标题“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文中多次出现对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C.第⑤段中对夏日田野繁华而富有的描写,反衬了“我”在炎阳下奔跑的艰辛。

D.第⑩段“凯旋”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看瓜老人在这场追赶中终获胜利的样子。

4、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限25字以内)(3分)

5、品味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分)

6、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BC(4分)2.(1)A(2)D(3)E(3分)

3、C(3分)4、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3分)

5、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3分,意思对即可)

元日赏析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姚绚文,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助教,广西南宁530222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0-0193-04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有区别于传统的日语专业,其侧重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日语水平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扩招,使大部分在高中阶段还未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学生直接接受职业技能的高等教育,他们对学习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强调记忆的语言类知识缺乏反复的熟读熟背的毅力。因此要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又要使他们掌握相当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当今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这个新兴专业建设当中面临的严峻问题。而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中基础日语课程的合理设置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使高职低年级的基础日语课程与中高年级的商务日语课程相匹配,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是作为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者们目前正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就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当中课程的设置整合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和定位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应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且能用日语处理日资企业的行政及外贸等工作,能较熟练地运用日语处理外贸往来单证、商务文书及日常翻译工作。

由于学生刚从高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日语学习必须从基础开始,同时还必须学习系统的国际商贸知识。因此,在低年级的阶段应该注重两条线平行,既要给学生打好日语的基础,又要设置适当的国际贸易课程,让他们了解国际贸易、进出口的进程,同时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不论是对日语还是对经贸类知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会在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当中担心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不能掌握到需要和必备的知识,容易在设置课程当中希望各种知识都增加课时,课程涉及内容越深广,越会对学生有帮助。但是这样做却适得其反,违反了高职教育的规律,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加以改革:

(一)课程设置的整合。对于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实际加以整合,适当将一些重复课程合二为一,将实训课程统一授课。

1 基础课程方面。很多学生在报读相关日语或商务日语专业时,只凭着在孩童时代对日本漫画书或日文歌曲的喜爱,或是在成年后了解到的日本产品及日本国家的发达等信息而作出的选择,但却没想到日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素有“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说法,因为日语虽然发音简单,但其夹杂着假名、汉字,词尾、句尾语法变化非常多,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便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对于这一点,在一些基础的日语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将原来传统的基础日语和精读课程改为综合日语课程。对于高职的学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地只在黑板上板书教语法,要将各种听力、会话训练融入到课堂枯燥的语法、课文教学当中,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听、说实训课程方面。本科院校在基础日语授课的传统方法通常是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课程分开设置进行实训,希望能让学生在听、说方面能得到强化和提高。而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一方面由于学时有限,听力、口语和视听说课程单独开设,往往每周只能开设2个学时,训练的机会少;单一的训练也会使学生感到疲劳。例如在听力课当中,由于该门课程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搜索有用的词语,揣摩日语原文的意思,而一般学生在半个小时之后注意力会逐步分散,无法在2个学时内都达到百分之百集中听力。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多了,期末考试和考查科目也增多,各科目的课堂学习和考试考查内容没有衔接,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如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实训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声、像结合,达到从视觉和听觉得到刺激,从而使当中的听力促进会话、会话增强听力,在综合训练当中使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3 国际商贸课程和日语课程有机结合。由于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要掌握一定的日语和商贸知识,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阶段,在打好日语基础的同时,应开设中文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避免一味地强调日语而忽略商贸,因为国际贸易类课程本身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系统了解情况下就直接用日语来授课,对学生来说是相当吃力的;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步把日语和商贸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经贸日语、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报刊文摘选读、商务日语贸易函电等实用性强的课程。笔者在调查当中看到有些学校开设了很多如金融日语等花哨而又深僻的课程,这些课程实际上让学生难以学习而毕业后在社会上又很少能马上使用,浪费了课时的编排。另外,每门课程的设置也要仔细斟酌,实用性强的课程一般应开设48学时以上,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该门课程。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语言不通是两国人民交往的最大障碍,但是光懂得语言还不行,还要懂得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才能更加顺利地交往。因此对于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日语和商贸知识,还要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商务礼仪甚至生活细节等等,才能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日语教师的传授。因此,对商务日语专业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课堂教学手段的变化。课堂教学当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避免“满堂灌”,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采用互动式教学,比如一般院校会设置的主课《日语精读》,它的涉及面非常广,可以说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课程。但是《日语精读》课并不是语法课,不要过分地强调语法,否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过分地“小心翼翼”而始终开不

了口,要多鼓励学生说日语,首先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营造日语氛围。同时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设计多种场景组织学生练习,例如教材内容涉及到“面试”的场景时,在讲解了相关的文字语法知识结构了以后,可以适当设计日资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面试应聘者的场景,组织符合此类场景的会话,使学生加深印象并及时掌握实际应用的方法。

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生日语水平。课堂教学注重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广课件教学。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方式,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日本电视剧,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收集最新资料丰富学习内容,掌握日语新动态。

3 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方式。具体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多与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外贸公司有名的企业家接触,相互沟通信息,了解每个行业的特点。一年一次或两次举办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会,邀请地方人事局领导、日资企业高层人物以及外贸公司的优秀总经理来校讨论与研究。保持足够的信息量,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到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外贸公司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日语笔译翻译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教师要为学生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中日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恰当的文化背景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最大限度地创设好日语文化氛围,在阅读以及交流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让学生多参与戏剧表演和仿真情景会话,组织学生观看日本电影、电视剧,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日本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日本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特别是商务场合的待人接物上,理解中日文化差异的实质和内涵,以便今后在商务活动中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4 注重考证与商务日语知识的结合。目前国内有关日语等级考试有三种: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J-TEST商务日语水平考试和大学专业日语四、八级考试,其中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组织历史久、范围广,为行业内人士所推崇,并成为日企录用人员及赴日本留学的依据;而J-TEST商务日语水平考试目前只有在上海和大连设置考点,应考人员相对较少;大学专业日语四、八级考试自2002年组织考试以来,由于组织的时间短且只限于在校大学生可以应考,还不太被业内所接受,因此,通过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或1级,成为衡量一名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水平的标准,也为用人单位考核新聘员工的首选条件。

在商务日语专业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使学生掌握中高级的集文字词汇量、语法、听力和阅读水平能达到考级的标准,又使他们的商务日语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在基础课过程中为学生打好日语基础,促进其商务日语水平的提高,可以开设一些辅修课程,加强指导学生的应试考级能力和听说训练能力,作为商务日语课程的训练和补充。

三、阻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因素

(一)必须加强商务日语“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师结构多为大学日语专业的教师,但既有扎实的日语基础,又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能胜任低年级基础课程到高年级商务日语综合课程的教师非常少。在涉及到商务部分的课程时,日语专业的教师往往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查明商务资料的中文意思及实际意义,才能准确地解释给学生。因此,打造“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成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1 加强内部师资的建设。加强日语教师的日本语言及文化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日语专业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日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断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经济、时事等的变迁。还要对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同时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误用现象。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充些杂志、报纸、小说等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新颖、有趣味,也贴近生活,容易被学生接受。杂志和报刊的文章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文章的难易度要适当,使学生在能够理解和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日语词汇量也不断地扩大。

要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日语专业教师兼具经济、贸易类等学科知识。由于具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即使教师原来在语言专业学习当中没有接触很多商务日语的词汇和文章,只要掌握了经济、贸易类学科的实质,也能很快吸收商务日语知识,以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对于商务日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鼓励他在经济、贸易类学科接受再教育或研究生课程学习,提高他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校也可以为日语专业的教师开设商务知识讲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日语教师要把国内外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充分溶入教学之中,充分体现了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互动,课堂教学中穿插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实践环节。众所周知,日本是个等级森严、论资排辈,具有纵向性结构的社会。日本人部下对上司、后辈对前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和服从,较横向关系日本人更重视纵向关系。因此,日本的商业活动,对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要求非常严谨,只有言行得体才能行事,否则寸步难行。在教学中,特别是要注意因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非语言性的代沟,帮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了解日本文化,比较两国的文化,从而扫除在今后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

(2)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老师。目前许多高校的日语教师大多是来自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学校认为他们基础知识扎实,有潜在能力。师资来源从学校到学校,而从公司招聘的很少,即使从公司招聘,该应聘生也必须是日语专业出身,就算该应聘生经验非常丰富,如果不是科班出身也会被拒之门外。笔者认为这种招聘方式妨碍了很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日语人才加入到师资队伍中。日资企业要求的是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人才,如果想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公司的要求更贴近,那就必须让那些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来教授,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亲身经历来传授,会更加增强学生的实战性,让学生尽快地掌握公司所需要的专业性知识,企业也会更加乐意招聘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应届毕业生,而不是一味强调招聘有工作经验者。那些从未体验过企业生活的老师,也应

该到公司去实习,接受公司培训,把自己锻炼成既有日语基础扎实,又有实际经验丰富的实用型教师。

这两种途径,丰富了师资来源,加强了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二)加强商务日语教学教材的建设。国内适用于高职高专的商务日语教学用教材非常缺乏,从2004年的相关调查中显示,所出版的商务日语教材诸如《商务谈判日语》《国际商务日语会话》等总共只有20多种,那以后陆续出版了相关的商务日语教材,一些大学也尝试着开发了从基础开始向中高级发展的商务日语教材,但是开发出版速度缓慢,如《基础商务日语》教材只出版了一两册,就没有后续教材。同时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包含语法教学和商务日语实用技巧的教材;(2)品种书目比较杂乱,教材内容和学时数设计等与教学实际不相衔接,很难胜任教学任务;(3)缺少权威的能支撑高职三年整个商务日语教学过程的教材。

因此,要想指导任课教师教学、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比较完善的实用性强的商务日语教材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依靠日语专家、留学归国者及各所大学的优秀教师翻译、编著更加适合商务日语教学的教材。

元日赏析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83-01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是反映整首诗主题含义的精彩诗句。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学习诗歌所作的要求不高,但学生要真正读懂诗歌,把握诗中的内质情感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寻找诗眼,在联想、想象中找寻诗眼的金钥匙,有助于深刻解读诗歌含义,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搜寻诗眼,多元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学习诗歌首先要进行诵读,反复诵读才能培育语感,对诗意的理解才更为深刻。小学生尤其应当多诵读诗歌,只有用诗意的眼光读诗,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诗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其独特的写意、抒情、析理、表达方式,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在诗歌朗诵训练中,教师要对诗眼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寻找到理解诗意的重要突破口,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知找出诗眼,学生很快给出正确答案。寻找诗眼有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找到诗中最精彩的句子,这个最精彩的诗句往往就是诗眼。如古诗《静夜思》的诗眼是“低头思故乡”,《江雪》的诗眼是“独钓寒江雪”,《元日》的诗眼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现代诗《我们爱你啊!中国》的诗眼是“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的诗眼是“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寻找诗眼并进行正确解读,深度挖掘诗歌的内涵,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拓展诗眼,深度赏析

诗歌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诗句本身,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启迪的魅力。学生抓住诗眼需要了解写作背景、意图,把握作者的情绪,形成情感共鸣。学生学习诗歌要通过对诗眼的延伸解读,得到一些心理体验,形成自我感知。如《江雪》所写的“独钓寒江雪”,诗人在大雪漫飞之时孤零零地垂钓江雪之中,表面上看,这景色很浪漫很有情趣,其实体现的是诗人孤寂不得意的心理。学生只有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命运经历,才会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抑郁不得志。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空间拓展,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小学阶段涉及到的诗歌大多是写景抒情的,学生要准确把握诗眼的辐射空间,就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诗句是诗人的心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言志”。诗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样的心理历程,当然会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学生抓住诗眼,化诗歌的感情为艺术感染力,也是品赏诗味,产生情感共鸣的好办法。可见,学生只有抓住诗眼,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遇喜即喜,逢哀则哀,才能品赏出诗味,进而体会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释放诗眼,对比解读

诗眼在艺术构思上具有重要作用,诗歌构思讲究“精”“巧”“新”,诗眼恰巧能产生这种效果。古代诗歌大多写景抒情,学生赏析诗歌就要从诗人描绘的意境选择释放口,或是从遣词造句的独特新颖性角度出发,通过对这些典型的字词语句进行解读,感受情感的碰撞。其次,对诗眼的解读要根据不同语境、不同题材选用不同的方式,古诗词诗眼含蓄有韵味,学生在解析时就要找到最佳的角度。最后要注意收束形成成果。学习诗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诗意解读提升自身的感悟,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教育,如古诗《元日》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用“换旧符”的方式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教师要通过讲解古人表情达意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现代诗歌大多不讲究字词典韵,但情感往往更直接热烈。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的中心句就是“我们爱你啊!中国”,直抒胸臆,让人感觉热情奔放、充满激情,而古诗《石灰吟》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语带双关的用法使表达更加形象而真切。又如,现代诗歌的诗眼比较直观,教师就可以用直观的方式进行解读,《长江之歌》中的“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观展示诗人的表达情感,让读者和作者很容易达成共识,形成情感共鸣。可见,解读诗眼最终要落实到学习效果上,通过对诗眼的学习理解,达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学习诗歌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做文章,让学生实现情感升华,最后收获“学情”。

元日赏析范文6

【关键词】 民俗文化;对联;语文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其内蕴丰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国粹,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她既表现了中华文化历史的灿烂,又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文明,真可谓“对里有日月,联中显乾坤”。

对联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对联教学相关知识的渗透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意义及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渗透的基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

现在,对联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仍经久不衰,它出现在各种场所:学校课堂,升学考场;出现在婚嫁、乔迁、祝寿、丧事、庆典等不同的环境,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诠释出各种信息,道出不同人的心声,让人们尽情去称颂、赏析、追忆、沉思、律己、正身等等。

二、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一)依托大文化背景,抓纲扣本。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联题依旧是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题型在历年语文中考、高考中频繁出现,涉及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的鉴赏、语言创新题、甚至作文出题等等各个方面。究其原因是而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和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提到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这和对联教学在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是不谋而合的。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将对联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实现学生与语言文化的互动联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功效都是不可忽视的。

(二)掌握对联相关知识。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三)利用对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课堂中引入对联,能够给枯燥呆板的课堂注入活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往对于古典诗文的学习,学生只是停留在被动的记诵层面上,对诗文中的情感缺乏深切的感知。

(四)利用对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教学体验。

周汝昌先生就说过:“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在教学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我抓住诗的颔联、颈联把对偶句与民俗文化中的对联(对子)作简单介绍。

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cháo)平(píng)两(liǎng)岸(àn)阔(kuò),风(fēng)正(zhèng)一(yī)帆(fān)悬(xuán)。

颈联:海(hǎi)日(rì)生(shēng)残(cán)夜(yè),江(jiāng)春(chūn)入(rù)旧(jiù)年(nián)。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律诗里的颔联、颈联是对偶句,即对仗、对联,是文学形式之一;它字数相同,词性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相反、相类似;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现在可把汉语拼音的四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在一副对联中,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例1:上联:开(kāi)窗(chuāng)林(lín)月(yuè)白(bái) 平平平仄仄下联:洗(xǐ)砚(yàn)石(shí)泉(quán)香(xiāng)仄仄仄平平。张贴须从左到右(仄起平收),诵读也须从左到右(千万不能贴错、读错)。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注意不是所有对联都需横批,要看具体情况。

例2:民间趣味联故事。

A、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个书生吕蒙正。他从孩童时起便才名远播,家道却十分贫寒。他住在破旧的草房里,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粗糠野菜,有时甚至饥一顿饱一顿。虽生活相当清苦,但终日手不离书,好学不倦。相传一年春节之际,家家欢喜过年,户户张贴春联,吕蒙正一时兴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还在门楣上大书横批:“南北。”字写得龙飞凤舞,不少好奇者前来观看,但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位老者看后,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对!好对!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原来这是一副“歇后对”,像歇后语那样,话到口边留三分,字面上不明说,而是言外寓意,弦外有音,别具一番趣味。上联只写“二三四五”,单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偏缺“十”。“一”谐音为“衣”,“十”谐音为“食”,上下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批便是“没有东西”,连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短短一副10个字的对联,把自己的贫苦处境写得惟妙惟肖,显示了吕蒙正的聪明才智。

功夫不负苦心人,吕蒙正终于在太平兴国年间中了进士,并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任宰相,成为国之栋梁。

B、拆字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C、加笔划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整首律诗的教学,在活泼、充满浓烈趣味兴中完成。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习了古诗,又对民俗文化中的对联(对子)作了简单介绍,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五)鼓励学生学习、创作、欣赏、运用对联,提升个人修养,丰富精神生活。

让学生了解对联知识,学会创作简单的对联。

从一字一词开始,例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从简易的词组、短句起步,例如“学海对书林;黄金屋对颜如玉;好好学习对天天向上;长江滚滚对黄河滔滔。”

课堂上,可利用个人、分组、竞赛、评比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创作热情。

在课文学习、写作中加强对联的学习、运用。在平时的习作指导课上,我们要求学生不仅有妙词佳句、比喻拟人,还有名人名言,歇后语等等,如此引导学生若是能巧妙的运用上对联,将对联为我所用,这将会给读者带来无穷的乐趣,也会令作者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在阅读课文中品味对联运用的趣味。

创建对联兴趣小组,学校以上大课的方式对爱好者进行培训,并适时组织小组开展考察研究,以期提升学生的品味。

校园内,布置宣传标语,标语以对联的方式呈现,可以征集对联的方式让全校师生参与,集中智慧,建言献策。

(六)生活处处有语文,对联无处不登堂。

语文无处不在,举目三尺现对联。教会学生善于抓住学习时机,绝不放过每一个学习机会。例如,婚嫁、乔迁、祝寿、丧事、庆典必有对联,只要有心就能有所收获。教会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特别是春节中的春联更能随处可见,是收集的大好时机;还有旅游、上坟祭祖等都是学习的课堂。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把对联艺术有选择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趣、实用,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力倡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把对联艺术引进语文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对联作为一种最为精粹的语言表达形式,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精神之中,早已成为我们民族语言表达的鲜明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地运用对联,认真钻研,勤于实践,定能结出金色硕果。

参考文献

[1][转载]浅谈对联的作用(2011-08-03)

上一篇诗经爱情

下一篇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