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经爱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经爱情

诗经爱情范文1

诗经》里的爱情故事大多发生在水畔,那些永不枯竭的爱情花朵,蘸水而开,饱满而润泽,淳朴,纯真,不矫饰,不滥情。花朵们或许早已掉落黄尘,被遗忘,被掩埋,却化作了广袤大地上的春泥,滋养着后世人们的爱情理想。

《诗经》的开篇,便是《关雎》,它是我国爱情诗的鼻祖,写的是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爱情的卷轴拉开,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水边沙地,芦苇浅浅,水草柔柔,流水清清,耳边,有悦耳的水鸟歌唱,岂不令人陶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正是民间的爱情质朴和直率的最好体现。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正是“乐而不,哀而不伤”。最为难得的,这首诗是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相守一生。

《蒹葭》则是情诗中的经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单是念上一遍,便觉韵律朗朗,唇齿留香。你看:深秋的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呀!“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飘渺阻隔,可是这颗心依然满怀希望。此诗妙就妙在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千百年来,回味隽永。

《汉广》的表达情境与《蒹葭》有些相仿,却更显直白:“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写他的幻想,则寄托着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何,尤其感人。

最有画面感与情节性的当属《溱洧》。这是一幅淳美的古代风俗画,带我们回到了《诗经》时代,回到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情人节——上巳节,看到了一段鲜活动人的爱情初遇,听到了芍药花瓣中传出来的爱的声音: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溱洧》记录了良辰美景中的一次艳遇。春水涣涣的上巳节,正是春心萌动的时节,谁都可以恣情任性。也许是在如织的游人中,她,看到了他,心中怦然一动,也不想做何遮掩,她就直接上前问:“哎,去那边看看好么?”他有点惊喜,慌乱间竟傻傻地回道:“已经去过了。”她肯定是喜欢上了他那副傻样子吧,便仰脸调皮地说:“那就再去看看呗,也许会有另外的收获呢!”接下来的情节,应是他们一路笑闹,开心地回到水边——一场水泽之恋正缓缓拉开序幕。

诗经爱情范文2

关键词:诗经;中西方爱情观;理想爱情模式

爱情不管是从古至今还是从中到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到爱情,我们都会想到西方的亚当和夏娃、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但是在中国爱情似乎始终“上不了台面”,尤其是在古代爱情始终都表现的特别含蓄,西方就有所不同了,西方人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最美的发明,是人类甚至宇宙最神圣的感情。但两者之间的不同正是由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也恰恰反映了中西方观念的差别和社会阶级差别。本文从《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出发,对中西方的爱情观念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愛情观念的对比

一个社会中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必然有它的决定性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习惯等等。下面我就从中西方爱情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及社会地位等等各个方面来对中西方的爱情观念进行对比[1]。

(一)社会形态的差异

中国最早是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随着时间的发展,父系氏族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这时伟大的爱情便在中国萌芽了,但当然,它是以牺牲女性的自由和尊严为代价的,这也可以算是后来古代为什么女性在爱情中普遍占被动地位的原因了。但是在外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文明和文化也处于较高水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更是大大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爱情观念也更为开放,更为理性,所以他们在14世纪就已经推崇人类伟大的爱情了,信、望、爱是西方推崇的三大理想信念。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形态的差异,中西方爱情观念在形成和发展之时才会存在巨大差别[2]。

(二)社会地位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爱情相对于亲情、友情来说,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好像始终“难登大雅之堂”,似乎都没有出现过“爱情”这个词,甚至在现代,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爱情还是不常被提起的东西,要是哪个女性因为爱情而做了什么事情的话,都会被人当成笑柄和反面教材说来说去。所以,我们在历史书和语文课本以及《诗经》中读到的爱情故事都会更加隐晦,比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等相当含蓄的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暧昧。但是在西方就不同了,西方人认为爱情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情感,是人们由内而发的、无法控制的一种情感,所以西方的爱情故事也更为宏大、壮丽,他们主张要勇敢的追求爱情,并可以为爱情付出很大代价①。另一方面,爱情在西方的社会形态中也始终占据上层地位,它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亲情,亲情在中国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情感,爱情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西方人对于亲情却很冷淡,孩子18岁后就开始脱离父母生活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它们却可以自由的追求爱情,它们的爱情观念也更加开放[3]。

(三)表达方式的不同

上文中说过,在中国古代,爱情的话题就像是一个炸弹,几乎没人敢提,所以古人在表达爱情时相当含蓄内敛,也是因此才会出现了《诗经》这样的爱情经典,和“梁祝化蝶”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纵观中国古代有关爱情的故事,都是以歌曲、诗的形式来表达的,这一点和西方有些相似。但是不同的是,西方人在表达爱情上会更加开放、鲜明,他们会毫不吝啬的表达心中所爱,所以尽管同样是以诗或歌曲的形式,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也就印证了为什么西方的情著作中会常常出现“啊,我爱你的圣洁”之类表达爱情的话语。

(四)风格差异

通过拜读《诗经》中风、雅、颂等篇章,我们不难发现,里面大多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这样娓娓道来的句子,读起来唯美清新,这也正反映了中国古代爱情模式的风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小清新”,像初恋般羞涩美好。但是在西方就大不相同了,西方的爱情不像中国古代这么“小家子气”,而是像史诗般宏伟壮丽,或是恢宏凄美,比如《荷马史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情风格的差异也许是和各自的社会形态与政治特点有关,比如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保守,社会畸形,而西方在经过了封建社会之后迎来了改变人类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不仅是异常文化的变革,更是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崇尚自由,推崇伟大的情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爱情风格趋于清新保守,而西方的则更加壮烈自由,虽然这没有好坏之分,但这也是中国爱情观念应该学习的地方,只有打破桎梏才能有所发展②。

二、《诗经》反映的爱情模式

《诗经》作为中国内容最多、色彩最丰富的爱情诗集,是中国古代爱情观念最直接的反映与展现形式,同时也反映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接下来就从《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出发,来解读古代中国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中国的理想爱情模式。

(一)爱情的无功利化

在中国古代,善男信女们追寻的是最纯粹、最完美的爱情,里面不掺杂任何的成分,不像现代都市的爱情,总要和物质与功利挂钩。也许古代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和需求,没有外界的纷纷扰扰,所以他们对于爱情始终保持着最原始、最自然的向往和状态,始终保有最原始的纯真与坚定。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了信守和丈夫的承诺,宁愿“举身赴清池”,也不肯违背心愿嫁给富家子弟。这样的爱情在古代处处可见,但在现代却是弥足珍贵。古代的爱情观没有任何功利性,没有“凤凰男”,也没有“拜金女”,他们追随着自己心中最纯洁的爱情。

(二)爱情的忠贞化

我们在平时看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贞洁牌坊”虽然在现代看来是古代封建性的表现,但在另一方面,它也表现了古代爱情观念的忠贞不二。从历史书籍及相关电视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对待爱情还是政治,中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提倡对“主子”的忠贞与坚定,所以古代即便丈夫英年早逝,妻子仍然要守寡到老,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唾弃,所以在古代很少出现改嫁的现象,所以孟郊才会写出《烈女操》来歌颂贞妇烈女。而在当代,离婚结婚可谓是家常便发,也导致国家离婚率逐年上升,虽然古代的封建做法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却是现代人们值得学习的地方③。

(三)爱情的仪式感

古代中国是一个重社交、讲礼仪的国度,婚丧嫁娶可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四件事,所以古人才会写出《礼》来专门介绍中国礼仪的著作。而在爱情中,古代中国的人们也是相当谨慎的,比如,男女在交往之前要先经过双方家庭的同意,然后要双方家长见面,定亲、结亲等等都需要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足以见婚姻的仪式性。另外,夫妻之间也是很讲究礼仪,“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点。比如《木瓜》中的“琼瑶”都是男子送给女子玉佩以表达倾慕之情的。

总之,《诗经》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纯洁的爱情模式,也给现代人们传达了古代中国的爱情观念,通过对《诗经》的解析和对西方爱情观念的解读,我们对于两者的差别更加明了,也让现代人们对于爱情有更深刻的反思,这正是《诗经》的最大价值。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 凯

参考文献 

[1]许相全.诗意的悲哀:一首普通人的爱情哀歌——读《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之后[J].名作欣赏,2009,(01):55-59. 

诗经爱情范文3

关键词:情诗;植物;巫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19-01

《诗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图谱。《诗经》305篇,其中记录植物达140多种,内含草类85种,木类58种,比如《周南・关雎》、《周南・卷耳》、《周南・葛覃》、《周南・桃夭》、《周南・]q》中的荇采、苍耳、葛蔓、桃花、]q,《召南・采蘩》中的白蒿,《卫风・氓》中的桑树,《卫风・木瓜》中的木瓜,《王风・丘中有麻》中的大麻,《小雅・采薇》中的薇菜等等,这些植物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显然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兴”是《诗经》主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朱熹《诗集传》曰:“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用一物引起他物,从而触动诗人的感情。而对兴的用法解读一直以来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兴仅仅作为发端,与下文所咏内容仅有艺术形式或情调上的联系,与意义无关。也有的认为兴与下文有意义上的联系,暗含了一定的寄托关系,能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从文学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说这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不分对错,难以区分,我们在这里试图绕过艺术特征的角度,从原始先民的意识形态来分析《诗经》中的植物兴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巫术的产生与应用

上古先民处于混沌和懵懂的状态之中,生产力水平和科学知识的极度落后和贫乏,使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极少的了解。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是神秘的,充满了魔力,甚至是恐惧。当面对大自然的灾害,如地震、洪水,或者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先民就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巫术也便随之出现,并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最初发展的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和感性材料,还不能将自身与自然界截然分开,在感知自然时,认为人和物之间都是有灵性和感应的,因此他们经常借助于人们所熟悉的某种具体的形象表达特定的情感体验,进行巫术活动,很多物象便被赋予了巫咒的意义。《诗经》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巫术的影响。

二、植物性巫术在情诗中的具体表现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和挫折,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诗中提到的众多植物意象便是发咒者意志和欲望的自我中心性投射,其中的大部分是表现追求爱情和思恋怀人的。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思恋不已,却又追求不到。诗中三次提到荇菜,难免显得繁冗,而从巫术角度来看,通过荇菜的强化作用建立起信心,形成心理上的暗示,并深信通过自己的诚心祷祝就会达成心愿,更显得合理。

再看《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P。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矣,我马矣。我仆j矣,云何吁矣!”女主人公反复采摘卷耳却始终不能装满一小筐,可见女主人公根本无意采集卷耳。后面又提到“金”、“兕觥”、“马”、“仆”等器物,不可能是一个远离丈夫独自生活的女性所能有的,如果把这些作为祷祝的礼仪用品来看待更为合适。因此女子借采摘卷耳是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认为这些承载了巫咒的植物,有助于自己愿望的实现。

还有《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木桃”、“木李”在上古都被看作男女之间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投赠之物,而是被施用了巫术借以表达“永以为好也”的美好愿望,希望可以使恋情长久不变。我们且不管咒术是否真的能实现,最起码已对发咒人来说有相当的心理效应。

《诗经》中这样的诗还很多,比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野有蔓草,零露”,《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王风・采葛》:“彼采葛兮”、“ 彼采萧兮”、“ 彼采萧兮”,《召南・坑忻贰罚骸坑忻罚其实七兮”、“坑忻罚其实三兮”、“坑忻罚顷筐I之”,诗中所涉及到的植物被多次提到,显然是借助巫术的力量帮助其增强信念,实现愿望的的一种方式。

诗经中还有一部分巫咒是用来表达不满和反抗的。比如《王风・中谷有》:“中谷有,缕淝矣。有女仳离,其叹矣。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缕湫抟印S信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缕涫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即益母草,诗中多次用干枯衰败的益母草的形象表现女子的悲惨遭遇,写女子被丈夫抛弃,恨自己命运不济,遇人不淑,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予以控诉。在现实障碍和困难无法克服的情况下咒语便成了超现实的极端形式,表现更为激愤的感情。

三、植物的内在意蕴

可见,植物在诗中的出现是相当频繁的,并且都承载着某种巫咒意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植物可以承担起这样的职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同。

众所周知,原始先民主要靠采集和渔猎为生,虽然到商周时期,已经过渡到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采集劳动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物质生产中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风。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会不可避免的经常提到最为人们所熟悉和了解的,与采集有关的各种植物意象。另外此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社会分工,男子从事农耕,女子从事采集,在农业生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女子处于一种辅助和补充的状态,更多时候植物成了女性符号的隐喻象征,因此在诗歌创作,尤其是在表现男女恋情的作品中植物的频繁出现就很正常了。

第二,与植物本身的特性有关。

上文提到了《周南・关雎》中的荇菜,从其植物特性来看,荇菜属于浅水性植物,叶片小巧别致,花朵呈鲜黄色,花多且多花期长,经常用作点缀水景的佳品。而且根茎可以食用,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上古是美食。可见荇菜不仅是一种外观非常美丽的植物,而且还有实用价值,这种特点正好暗合了“淑女”外貌美丽,品行贤淑的标准,所以在诗歌中用来表现女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借用巫术追求心上人的作用也就很明显了。

再比如《王风・中谷有》中的益母草,是一种中草药,嫩茎叶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活血祛瘀,名目益神的功效,还可用来医治女性疾病,养生育子,与女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连。诗中多次提到益母草的枯萎,隐喻了生命力的消退和营养的损耗,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憔悴的女性形象,用于表示被夫抛弃的悲伤女子是非常合适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

[2]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陈子展.《诗经》直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4]孙作云.《诗经》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诗经爱情范文4

“北爱”讲述七个八零后年轻人在北京的爱情故事。程峰是一个浪荡不羁的公子哥,有过无数个女友,却没有真正爱过一次。大学同学林夏对他的爱是真诚的,可他并不领情。同为大学同学兼哥们的吴狄相恋数年的女友杨紫曦为了一个富二代ANDY而把他甩了。石小猛的女友沈冰从老家来到北京,令程峰意外的是,他居然对朋友的女友一见钟情。

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爱好各不相同的七个年轻人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里爱着、恨着、哭着、笑着,投入地生活着;荧屏外的观众也随着热烈讨论着,反观和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有观众中肯地说“北京・爱情・故事”三个关键词代表了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所有。鲜有一个城市能像北京一样有包容力,容纳各种人群,各种思想,各种理念。这儿的人真诚、直率、敢爱敢恨,所以这里发生的故事也是热烈的,有激情的,有碰撞的。

“我活的好好的我死什么劲啊,我死了还怎么证明爱情啊!”“面对你私生活糟烂的问题,我们选择并肩作战,同仇敌忾”“安全感取决于对爱情的真诚度,只要你愿意,我随时在原来的地方等你”。这些或戏谑或深情的台词,在京片子的陪衬下更有韵味。剧中人物的真性情――为了爱情混不吝的劲头,也是北京这座城市培养出来的气质。所以很多人讨论"北爱"到底想要传达什么价值观,为何把“凤凰男”石小猛安排了那样的结局,相反“富二代”程峰就抱得了美人归。其实你只要理解了这座城、这些人,就会明白――按照自己的真心生活,不随流不虚伪,才能在这个热闹的大城市里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幸福,否则你拥有再多的钱都没有用。万贯家财,比不过知心爱人和三五好友。

诗经爱情范文5

这一生的决定,似乎就在一念之间,不管幸福将以何种形式出现,我就坚定地在你身边。

几许柔软,再也躲不开爱与恨的纠缠与羁绊,那个背影,仿佛一首无言的歌。

走了小半生,生命里,只剩下了这一段北京爱情故事。或许,这只属于我自己,一夜夜,抒写着心的缠绵,一天天,临摹着爱的诗篇...

-----文字/sissy

一切,来不及回想,悄然而过。

记忆如花隔云端,蓦然,又见那些将爱进行到底的真诚。

总有一个人,是你的暖,在时光的枝头独美,淹没了所有的回声。

南墙伫立的纯真,惊艳依旧,从不吝惜温柔。

这一生的决定,似乎就在一念之间,那些漫长的纤纤结,融化了生命所有的柔情。

那些想念,细致而完整,郑重其事,却不会沦落尘世烟火。

浮华褪去,从来不怕恨晚,也不惧时光落落,用心暖着,足够好。

耐住寂寞,守住繁华,活得尽力,且许你,白首不离,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欢喜。

即便只是一个人心底的轰轰烈烈,依然无悔,

即便长亭外,驿道边,且送你,不问归程,却依然无怨。

多少心念,庭前眺望,那些纯真,岁月不忍欺。

生命里,有多少言不由衷?时光荏苒了多少追求?多少悲伤逆水行舟?

多少前尘旧事,早已云烟散尽,只有那些珍惜还在风中轻扬。

浮生未歇,那些反复咀嚼的心事,天马行空,月下花前,早已在时光里发芽生根。

生命,有太多的无法预料,多少能见不能见,多少想见不敢见?

一些感情,岁月里云水漂泊,那些欢愉,褪去浮华,行走于心如止水的平淡。

春花秋月,谁改写了结局?

今夕何夕,无法抹去旧日印记,

即使回不到过去,那份踏实,便是所有,救赎了曾经荒芜的灵魂。

那些等待,无怨无悔,那些执着,亦如初见,只是老了流年,

那些温暖,春好处,葱茏如初。

多少曾经说好永远的人,早已被时光抛弃?

多少感情,剩下的只能是背影,却细致得心碎也无悔。

那些情深意重去了哪儿?青草离离,婉约了多少枯荣?

或许,只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总有一些心情,还在岁月里莞尔。

那一年,我焚香感动了谁?那些如影随形的踏实,是否是时光的馈赠?

那些意念,轻轻滑过沧桑,欢喜便在年轮里华美。

那些纷扰,执手轻风过,你笑却不言。

不羁的灵魂,早已披上了袈裟,皎洁了记忆,尊严了善暖。

那一瓢无悔,几番轮回,饮尽风霜,触摸着一往情深。

那些悄然而至的暖流,总能水滴石穿,

也曾怀疑过,等待过,有过,这些,都值得,从未辜负,那些静静绵长的珍惜......

那些冥冥之中走到一起的生命,可否就是岁月的成全?

有谁象我,咀嚼着时光的清宁与执着?

记忆的脉络,甚是多情,那些颓然,总是淋湿了那些春归的柔软。

那些欢喜,那些寂寥,唯美着一帘尘缘别梦。

不言聚散,相许心安,岁月一直都静好,风起,云涌,终成全了现世安稳。

一念,守望着迟迟的遥远,微笑着目送芳华空远,情深,寂寂了无言。

飞蛾扑火,未尝不可,其中的幸福,谁又能品味?

那是怎样的心甘情愿,暗夜里的一盏心灯,极致了怎样的奢华与温暖?

有许多事物,只有自己能体味,能承担期间的冷暖凉薄,

两人自知,就是一番天上人间。

始终无法阻止漂泊,有一些情怀,尽管早已灯火阑珊,

那个背影,那些脚步,依旧每天循环往复。

太多的欣然,化一痕春风,风过处,袅袅着珍惜二字的牵绊......

那些心念,一如既往。

时光慢慢老去,不是心淡了,而是生命厚重了。

生命,还有许多背负的责任,

一些事物,似乎只能沉默,只能抑制那些眷恋的风声水起。

多少往事,多少追求,早已输给了今朝的杏花春雨,

那些摇落的悲喜,刚刚好,填满了记忆。

一些美好,总有迹可寻,那些懵懂,那些惊喜,清欢着时光遗落的所有沧桑。

偶尔那些绵长,还会卷土重来,细细咀嚼,满满的幸福便会现世安稳。

那些似曾相识,恍惚故人归来,静好了岁月。

一些等待,早已波澜不惊,眺望的深情,隔着遥远,温柔着时光。

佛渡有心人,始终相信,重逢的终会重逢,

似乎生命的年华盛宴,在褪去青涩的时光里,依然缓缓绽放,终会温暖会成全暮年摇椅岁月的孤单。

那些回眸的多情,从不因寒冷而失真,

那些重复的脚步,恰恰厚重了几许情深,爱到无言,心最真......

那一年,蓦然,无心听见了你焚香的真言,多少义无返顾,迸溅生命的葱茏。

总是于过去某一处堕落着,任性着,沉溺着。

生命里,总有一些时光,除了一意孤行,无可救药。

那些情到深处的孤单,窒息了自己,心底泛滥,淹没了所有回声。

那些牵绊的枝蔓横生,念念不语,离不了,忘不了,熠熠夺目,似乎沉淀了一生的光彩。

静默里,似乎嗅到了灵魂深处的花香。

凡尘有菩提,多情即佛心,真情背后能不能摒弃那些复杂?能不能不再有欺骗与背叛?

不得其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是否隐隐有残缺的忧伤?

总有一些沉重,不能释怀。

那些反复揣度的温柔,那些辗转反侧的缠绵,那些朝云暮雨的相随,

即便完全幻灭,那些真情,永远不会老去。

那些深情,从来都是无怨无悔的,在生命的时空飘渺,那些纯净,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如既往,或许,世间所有的美丽,都抵不上一颗饱满,仁爱,纯净的心......

到底恨了晚,千帆过尽,那一眼,心底多少惊鸿?

初见的曼妙,是不是最后都会沦落成俗世平淡的记忆?

是不是只能一个人慢慢回味?爱过谁,被谁爱过,是不是早早晚晚都会云淡风轻?

那些任性的沉溺,那些无法磨灭的天真,还在岁月里疯狂泛滥着。

即便人隔天涯,那些温度,那些气息从不曾疏离,始终无法走出。

几许孤绝的怀念,流连着那些身体的温度,还有那些语言的湿润,仿佛幽夜还乡。

那些心疼,渗入生命,无所畏惧,再也走不出那些挥之不去。

这一生,总得有个念想,那个念想,百转千回,无处可逃。

虔诚着那颗朝圣者的灵魂,多想,快点老去,

触摸一切尘埃落定的清宁,从此,你只属于我。

每日围着炉火,再也没有患得患失,安静去数你衰老脸上纵横交错的牵绊......

总有一些遇见,彻底颠覆了生命。那些纯粹的欢喜,或许就是生命与时光的馈赠。

初见,惊艳了岁月,相爱容易,相处太难。

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人性中那些自由,精神,信仰的追求。

在感情里,或没有责任的背负,就只剩下感觉了,是不完整的。

爱久了,就会用力,就会依赖,就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渴求。

或许爱有多深,就有多深的渴求,

我们能不能在施于爱的同时,索求少一点,即使不能懂得,也要更加慈悲。

若是爱着,或许,就只能,习惯着彼此的习惯。

没有谁爱得多一点,也没有谁爱得少一点,这些都是心性。

多少爱,就有多少妥协,宽容,信任,这些细节,总是能让情感走得更远。

岁月的磨合与成全里,最后,谁也没有离开,这或许就是感情世界的微妙所在。

慈悲中,慢慢懂得,深深信任,几许纯净,直到再也不能爱,就在生命的终点汇聚一生爱的宣言。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最自然的吸引,最用心的温暖,最慢慢的珍惜,

注定了,离不开,放不下,逃不了。

诗经爱情范文6

高富帅是最好的通行证。作为天生会投胎的富二代,程锋的生活注定就是快乐逍遥的。他是女孩梦寐以求的“高富帅”的典型代表,在情场上也是所向披靡,直到他在火车站遇到好兄弟的女友沈冰,从此一见误终身,花花公子终于寻到真爱,并从此从良为情痴,为她改掉各种恶习,为她兄弟反目也在所不惜,能在好朋友面前将爱上兄弟女友这件事情说得大言不惭,也足够表明他的爱确实真诚,经得起各种考验。

石小猛――凤凰男:太渴望成功,用“情”作代价终后悔

都说嫁人不嫁凤凰男,看到石小猛,只会让人更加坚信这句话。其实,他聪明能干,他前途灿烂,如果能继续脚踏实地地奋斗,也是名副其实的潜力股。但他错就错在欲望太大,想一蹴而就,结果面对别人的威逼利诱,经过一番简单的权衡和挣扎就放弃了爱情,爱情成了他事业的铺路石。现实中这样的男生也不在少数。其实,身为凤凰男并不可怕,成不了富二代,可以成为富一代,只是太多人没怎么抗争就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该剧的结尾处,亲朋好友都聚在一起看烟花吃年饭,唯独只有小猛独自一人喝醉在自己拼来的豪华别墅里,钱包里满满的钱,充满嘲讽。

吴 狄――稳重中产男:踏踏实实稳步向前,最纯真的爱情信仰

经济适用男最靠谱。吴狄不如疯子那般有钱有趣,也不如石小猛般充满斗志,但他却始终不紧不慢按他的方式生活。极好地证明了“钱不在多,够用就好,开心就好”的真理。虽然之前心爱的女友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弃他而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与女上司的爱情又是奋不顾身。看他对伍媚深情告白的那一段,句句充满真情,让人对不善言辞的他刮目相看。

他的爱情信念很让人佩服,虽然被金钱搅黄了第一段感情,但他依旧没有改变纯朴的世界观,依旧以“情”为大,对犯错的前女友和现任新女友都坦诚相待,丝毫没有受到金钱和利欲的污染。

吴 魏――钻石王老五:“大哥”的信仰很坚定

条件再好也有遗憾。单就条件来说,吴魏简直是完美无缺,要啥有啥了。但就是这样,在爱情上他也遭遇情伤,充分说明爱情不仅仅是光看物质的。很为吴魏弥留之际的日记所感动,之前没看出来,堪称事业狂的他对伍媚原来有着那样深沉的爱,可惜,他的事业心太重,一心拼搏事业的他最终败在了健康上。吴魏的结局对世人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邵华阳――蓝颜知己:我的信仰就是你的快乐,有一大药瓶子足矣。

他是中年优质男,没有帅气的脸庞,却有沉稳大气的气质。每当林夏不开心的时候,他及时扮演了垃圾桶和开导员,一次次带着林夏从各种伤痛中走出。看着这样一个斯文的中年男人陪着林夏做出那么多的疯狂举动,着实被感动,人生有这样一个蓝颜知己足矣。可惜,到后面还是免不了俗气,林夏差一点成为人人唾弃的小三,还好两人最终只是停留在知己的层面,不然这份美好又要幻灭了。

肥 四――普通青年:最普通的爱情,最平淡的幸福

上一篇校长的办公室

下一篇元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