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定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范文1

肯・莱文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后,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对于很多保险人来说,从事保险这一行业都是半路出家,我也一样,在入司前大家所从事的工作是千差万别,但是从选定这个行业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培训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伙伴们这样的问题:“想赚钱吗?”、“想成功吗?”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相信,大家从加入保险的那一刻起,都已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且已在心中树立了榜样,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想赚钱不一定赚钱,想成功不一定成功”。为什么呢?这要看是否有动力,家里是否需要买房子?孩子是否需要上好一些的学校?你是否想过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你工作的动力的大小。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这样一个寓言: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在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也似乎浅显易懂,可是当我们自己遇到类似事情时,却变傻了。从2001年带团队到现在已经有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中,我经常能看到一些新人在培训时眼中流露出的那种羡慕和向往,他们羡慕同龄人取的成绩和所拥有的财富,心中也向往着:要是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业绩和财富该有多好。诚然,他们也努力了,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空间里,大家都没有停止,不同的是目标的设立――遥远的目标和狭义的目标,以及设立目标后的努力程度。

设定目标范文2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一节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起点,目标的达成是其归宿。教师只有完成好从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步骤的开展再到目标的达成评价这几个环节,才算给一节大学英语精读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然而,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从目标的设定到达成这一循环过程的反思,精读课不是缺乏合理的目标,就是缺少对目标达成步骤设计的严谨斟酌或是忽略对目标达成结果的有效评估。本该完整的精读课生成过程变得支离破碎。深思熟虑的精读课不能缺少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为了探寻如何做好大学英语精读课的目标设定与达成,我们针对Z老师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进行了课例研究。

Z老师授课的内容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的“Unit1 Section A Toward a bright future for all”。我们研究小组两次到她的课堂中进行了观摩学习。

1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初次听Z老师的课,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她的PPT做得详细丰富,她的口语流利地道。这是一位认真负责、基本功扎实的老师。后来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位来自北方性格认真内敛的老师从小热爱英语,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名校。 由于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大学英语精读课的目标设定与达成”,因此我们研究小组的成员特别关注赵静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Z老师为这节课设计了三个目标:①Detail study of the text. 把握文章细节。②To apply the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运用本课词组和句型。③To master the paragraph writing skill. 掌握段落写作技巧。这三个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吗?合理的教学目标有什么标准呢?课后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第一次讨论。“这些教学目标似乎不够具体。”“在短短的两节课的时间内,能完成这么多教学目标吗?”针对教学目标的形式和内容大家各抒己见。研究组里的高教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和大家分享了他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研究。他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布鲁姆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领域目标分类以及目标设计的“ABCD”原则和“SMART”原则,为我们的思考和讨论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有效的教学目标首先从语言描述上要以学生为目标达成主体。应描述成 “Students can do…” 而不是 “Teacher ask students to do…”; 其二,有效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测,不能太抽象、空泛,要描述成可评估的具体行为。如这里的三个教学目标就都比较抽象,似乎可以适用于任何一节课;其三,有效的教学目标要规定目标达成的条件和程度。有了对条件和程度的描述,教学目标就变得明确起来。最后,全面的教学目标不能缺少对情感价值观的关注,教育既要关注教书又要关注育人。经过这次讨论,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彼此的思想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对Z老师的问题也感同身受,对今后如何改进自身教学也逐渐清晰起来。

2 精读课的“精”在哪,目标如何达成

经过第一轮讨论,Z老师也表现出对通过改善目标设定与达成来完善精读课教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她不只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更成为我们研究的一员,参与到关于目标设定与达成的热烈讨论和行动提升中来。第二次授课,Z老师的教学目标与上一次相比有了天壤之别。目标变成了四个:①To narrate the text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beginning-development-climax-ending.”以“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这一顺序来叙述文章内容。②To understand the love between the mother and the daughter in the text.理解母女间的爱。 ③To apply the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运用表一和表二中的词组及句型。④To write a paragraph of problem-solution pattern.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结构写一段文字。

这些教学目标不再是抽象而苍白,而是具体和丰满。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讨论告一段落,大家又开始聚焦目标达成的过程。“这节课一开始的复习回顾环节是不是活动太多、太‘精细’?”“我觉得这节课的语言点讲解是不是太多了?相比初高中生,大学精读英语的重点应该不在语言点吧?”“在对文章第四段的讲解过程中为什么要插入一个段落写作环节的教学呢?这会不会有些‘喧宾夺主’呢?”大家对这些目标达成的教学步骤安排和活动设计意见不一。“大家说精读课究竟应该‘精’在哪儿啊?”一位小组成员突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正中要害,大家立刻沉默了,陷入沉思。不同教师对精读课“精”讲的点似乎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语言点应该“精”讲吗?大家通过讨论达成这样的共识:语言点作为精讲点仍有其合理性,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授课对象很多英语基础还比较薄弱,仍然需要基本语言技能,尤其是翻译技能的训练和提升。然而,语言点的精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不要太多,二是要注意讲解要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比如,例句可以尽量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是否应在这节精读课上插入一个段落写作环节的教学?”这个问题,大家的讨论结果是:这样的“链接”内容是合理的,但顺序不合理,可以将这个写作环节放在段落讲解结束再进行。至于“复习回顾环节的篇幅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环节无需精讲,运用综述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省复习时间。大家集思广益,之前的疑问一一解决。“精读课究竟应该‘精’在哪里?”是我们上每一节精读课都应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要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然后细细斟酌每一个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内容取舍。

目标的达成检测是我们这次讨论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对Z老师的课进行观察之后,大家普遍认为认为目标达成检测活动应该多样化,最好还能在这个环节设计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互动。高教授建议大家参考小学优质课堂的经验――在每一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后,都可以安排一个快速简洁的小测试,测试活动形式可以多样,这样的检测方式高效灵活、便于操作。

3 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课堂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一节课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开展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我们思考的起点。然而,经过对Z老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鲜有针对目标设定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而这个环节的薄弱就注定了教学过程缺乏内在逻辑性和严谨性。有了合理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达成目标以及如何评价目标达成。没有合理的目标达成过程会令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目标达成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促使其在反馈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一节好课的生成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从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步骤的开展再到目标的达成评价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

设定目标范文3

惧怕和担忧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静下心,科学理性地来计算自己退休后究竟需要多少钱养老?以及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每个月需要拿出多少钱去投资? 尽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需求的人实现安全退休的标准大不相同,但通过以下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应该能帮我们对安全退休这个问题有更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30岁白领希望提前退休

[典型案例1]今年32岁的王晓宇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广州工作了10年,如今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去年他被公司提拔为技术部总监,薪水翻番,高达15000元,妻子月薪4000元。尽管收入可观,但王晓宇每个月还要承担5000元的房屋还贷压力,在日常生活开支上,小两口平时吃饭不是去父母家蹭饭就是上馆子,家里从来不开伙仓。算上妻子的收入,家里每月结余也只有3500元左右。而且王晓宇还准备明年买辆15万元左右的私家车,因此王晓宇在财务上并不宽裕。

然而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王晓宇经常加班到深夜,深感工作疲劳,因此他希望能提前退休,不求退休生活多富裕,只需要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出门有车开,病了有医看,每年还能和妻子能出国旅游一两次。

[财务分析]在进行退休后每年支出预测时,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费用详细分析法,即逐项预估退休第一年的支出情况。但如果距离退休时间太远,很难准确评估退休时的具体支出,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目前离退休少于10年的情况。而对于距离退休还有漫长岁月的中青年人而言,采用替代百分比计算法更加现实可行。

虽然退休后医疗保健、旅游等支出会有所增加,但交通费、子女教育支出、房屋还贷、服装、交际应酬等诸多方面的费用将大大降低甚至归零,因此普通人在退休后的支出费用会比退休前少。

王晓宇一家现在每月支出为15500元(丈夫收入15000元+妻子收入4000元一每月结余3500元),在中国普通家庭中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且对退休生活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以68%的支出替代率进行计算,则退休后每月支出为15500x68%=10540元。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其长期通货膨胀率一般在3.5%-4.5%之间。我们以4%计算,若在28年后60岁时退休,则退休第一年的实际支出为10540x(1+4%)28/31606元;以预期寿命80岁计算,则王晓宇在退休前需要拥有31606x12(月)x20(年)=7585440元(此处以退休后通胀与同期投资收益持平,即购买力不上升也不下降计算)。

为方便计算,假设王晓宇到目前还没有开始储备养老金(即忽略他家现有不多的金融资产和自住房产价值,因为房产要长期自住,退休后无法带来正的现金流),按照养老金长期平均年投资回报率10%计算(月收益率约为0.8%),则根据养老金终值计算公式FV=PMT[(1+i)n-1]/(Fv为养老金终值,i为投资回报,n为投资期限)倒推可得,每月需要结余(PMT)约4480元。换句话说,只要王晓宇每月坚持拿出4480元放入养老金账户进行复利滚动投资,那么到他60岁时,他就可以做到安全退休,过上相当于目前水准的生活。若考虑到60岁后王晓宇还能每月获得一笔相当于广州市社会平均工资50%-70%的社保养老金的话,现在王晓宇每月实际投资可以减少到4000元左右。

[理财建议]对普通人来说,700多万元的退休金乍看之下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只要把它平滑地分摊到每一个月,在复利的作用下,这个退休金目标并非难以企及。

事实上,与许多同龄人相比,王晓宇目前的收入已算中上水平。尽管在过去的10年中,他没有筹备退休金,但就算从现在开始,也完全来得及。只要每月在吃穿娱乐消费上稍微节约点,就能把目前每月3500元的结余提高到4000元。

不过王晓宇还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提前退休。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过计算,我们发现若王晓宇想在55岁提前退休,则现在每月需要为养老准备7775元,实现难度较大。

如果王晓宇还是坚持要提前退休的话,则必须立即开始“开源节流”计划。

开源,即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获得更高薪水,甚至考虑创业。同时,考虑让投资组合更加激进,在养老金账户中减少收益较低的储蓄、保险、债券的比例,适当增加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比例,争取把长期投资年化回报率提高到12%-15%。

节流,即减少支出。减少上馆子的次数,减少旅游、娱乐、交际、衣服等方面的支出,买车计划也应推迟。争取将家庭每月支出从15500元下降到12000元以内,这样每月就能有7000元的结余。

通过开源节流的办法,王晓宇便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养老金目标的积累,从而实现提前退休的梦想。

40岁职业女性梦想周游世界

[典型案例2]41岁的孙佳颖在上海的一家银行工作,月薪9000元。她的丈夫比她大4岁,在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工作,月薪7000元。两人的儿子今年14岁,还在上初中。因为工作关系,孙佳颖很早就有了理财意识,还没结婚时就养成了每天记账和控制消费的好习惯,而且还会把每月结余投资在股票、债券上面。结婚时的房贷也早已还清。前两年股市走牛,孙佳颖在股市上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并且在去年年底兑现了大部分收益,如今她家的金融资产已达130万元(市值)。现在家里每个月支出在10000元左右,结余6000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支出用在了孩子身上,另外旅游和养车支出也较多。另外,孙佳颖希望儿子能到国外读大学,因此家庭资产中预留了50万元。

“现在工作很忙,我丈夫做销售的压力也非常大,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不少积蓄,都想早点退休享福,但我俩都非常喜欢旅游,希望退休后能够周游世界。考虑到这方面支出会比较多,而且以后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生活支出也会有所增加,因此能否提前退休心里也没底。”孙佳颖这样说道。

[财务分析]目前孙佳颖一家的每月支出为11000元,但由于他们退休后想要环游世界,所以退休前后支出的百分比替代率自然较一般人高出不少。我们

按82%的替代率上限计算,则11000x82%=9020元。若孙佳颖55岁退休(她丈夫59岁也即将退休),则在退休第一年,孙佳颖一家的实际支出为9020x(1+4%)14―15620元。考虑到长寿因素,我们把孙佳颖的预期寿命定在85岁(85岁以后,还可以依靠房产养老),则退休前需要筹集5623200元。

去掉留给儿子留学的50万元,孙家实际可用于养老的资金为80万元。这笔资产若以每年10%的速度增值,到退休时将变为约3038000元。因此孙佳颖的养老金缺口只有5623200-3038000=2585200元。按公式计算可得,孙佳颖现在每月需把7350元投入养老金账户方能实现55岁退休时和丈夫一起环游世界的梦想。

[理财建议]由于孙佳颖的投资意识和能力较强,家庭支出也控制得较理想,因此要在退休后实现梦想并非难事。尽管目前孙家实际结余和理想的结余状态还存在1350元的缺口(7350元-6000元),但考虑到他们夫妻二人退休后都有社保养老金,所以问题并不大。即使略有不足,只要孙佳颖眼下适当降低儿子的家教支出,或者适当减少现在的旅游次数,都可以比较轻松地弥补这一缺口,从而得以最终实现自己的退休梦想。

50岁老职工期盼安度晚年

[典型案例3]今年53岁的钱卫东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当年初中毕业时就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家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工作,一干就是35年,目前每月收入3500元,老伴也是普通职工,去年已经退休,退休工资1300元。家里有一套两室一厅的老公房,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几十年也积攒了15万元的养老钱。唯一的女儿已参加工作,现在收入4000元,但以后女儿成家还要花钱,因此老钱没准备退休后依靠女儿。现在家里一个月支出大约在3500元左右。老钱的目标很简单,60岁退休后,能吃穿不愁,看病不愁,安度晚年就好了。

[财务分析]由于7年后老钱即将退休,因此可以用费用详细分析法。预计其退休后主要支出是生活最基本的水电煤、食品、服装、日用品、少量的娱乐支出以及最重要的医疗保健费用,每月各项支出合计约在4000元左右(其中1000元预留给医疗保健支出),乘上通胀系数后,退休第一年实际支出为63165元。我们以预期寿命80岁计算,老钱两口子退休后总支出为1263300元,但考虑到退休时老钱还能每月领到1600元左右的社保退休金,算上老伴的退休金,则退休时的实际养老金缺口约为347411元。

只要手上的15万元金融资产能够实现年投资回报率6%,则老钱退休时,投资本利和为225544元,养老金缺口降低为121867元。为了弥补这个缺口,根据计算可得,老钱一家现在每月只需结余1023元。

设定目标范文4

[关键词]聚焦问题 分解目标 核心概念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01

教学目标是教学结果在人们头脑中的超前反映,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节课如何设定目标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关注的。现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目前我们在进行课时目标设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重点提出设定课时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聚焦问题

在日常的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上课非常随意,对应该在课堂中达成的目标视而不见,充分反映教师目标意识的淡薄;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很多教师呈现的教学设计都是从教学过程开始,而不是从教学目标出发,甚至于通篇教学设计中都没有出现教学目标;在一些教师基本功的评比中,给出教学内容后要求写教学目标时,很多教师都无法动笔。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千米”时设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掌握1千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从网上收集数据信息。

下面将从这个案例入手,对设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行为主体与行为动词的描述模糊不清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而不是指教师。这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把教师和学生混在一块,根据设定的目标无法看出谁是行为主体,更无法看出达成目标应该用什么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提出在结果目标中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本案例描述中出现的行为动词有经历、感觉等,用这些词来确定教学目标,不仅可操作性差,教学评价也缺少根据。因为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是“了解、理解或是掌握”了所教的内容,而且这种目标陈述没有指出达到目标的途径,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无法进行观测。

2.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设定混为一谈

课程目标是国家规定的长远目标,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它也是教师通过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目标。而课时目标是对一堂数学课教学结果的预先规定,它应该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如果说课程目标是国家行为,而课时目标则由教师自主决定。当然没有课程目标作为依据,课时目标也就无法表述;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课时目标也是由课程目标转化而来的。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也有很多区别,因此,写课时目标时,不要写成课程目标。例如案例中呈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是一些长远目标,有的还是隐性目标,在每一课时中是无法达成的,这些目标落实在课时目标中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把这些写在课时目标中显然是大而空。

3.目标撰写格式僵化、标签化

许多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这样会出现僵化、形式化和标签化的现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目标都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分割,而人为的割裂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另外教学目标需要在这“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再来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一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来确定。

4.课时目标设定单一、机械

诸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经过太深入的思考,就把教学用书或者一些教案上的目标直接摘抄过来,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因为这部分教师上课是随性的,根本不考虑教学目标,所以目标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目标缺乏个性而没有针对性,更是缺乏有效性。

二、成因探析

1.对于课时目标缺乏深刻理解

教师感受不到课时目标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就缺乏主动性。课程目标的认识不到位,那课时目标的设定也就缺乏深度,教师对于“目标”的认识自然就处于混沌之中。

2.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不考虑教学目标,过多地关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练习设计等,以上这些完成后,再参照教学用书或已有的教案直接把教学目标复制、粘贴,就形成了自己的课时目标。

3.不能有效处理预设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实施教学时不是依据教学目标,而是过多依赖自己的教学设计,这容易出现“教学”与“目标”分离的现象。对于课堂当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缺乏足够的调整能力,使得上课之前设定的目标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上完课之后,很少有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检测教学效果,使得教学目标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三、解决策略

1.进一步认识课时目标

(1)课时目标的导向性

课时目标不同于课程目标,它应该是单元目标具体化的产物。课时目标是对课堂教学结果的预先设定,是指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经验、品质等方面都需要预先做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在“9加几”的课时目标设定中要求学生通过摆一摆、移一移理解“凑十法”的道理。这就要求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知为什么要用“凑十法”。由此看来课时目标的设定对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课时目标的发展性

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目标又有一定的发展性。例如,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从内容到本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总是紧跟着时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就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相关目标的设定时就要关注学生发展性的评价。

(3)课时目标的变化性

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常常会发生偏离预订目标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资源,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并生成新的目标。

课时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先规定,这样的一种规定是一种理性的结果,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努力程度,另外一方面取决于目标本身与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适切性。这样的一种预先设定,必会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更需要教师把目标定位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分解课程目标

在设定课时教学目标之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了解数学课程目标是什么,并正确理解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是宏观的、方向性的,但是不太容易操作,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并针对其中的要点逐条进行剖析,细化出可以观测和评价的标准。在深刻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课时目标的续写,就会显得具体、实在,贴近学生。

3.设定课时目标

在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前,还必须强化以下几点认识: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不要把课程目标当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图明确、具体、可操作,不应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每节课的目标设定应该明确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有什么变化,如何进行观测。

(1)设定目标关注表述规范

“课时目标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是设定课时目标的基本原则。课时目标一般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这需要教师在设定课时目标时好好把握。

目标表述的方式一般采取“学生能……”或者“学生具有……”等形式,这些表达方式都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进行描述的,当然有时候就默认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也可以不写。另外设计教学目标时,尽可能将行为条件表达清楚,这样便于目标的实施与达成。

目标表述的方式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的形式来表述。例如,在设定“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这样描述: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这里的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都是一种定性描述,它也描述了课堂上学生应该采取的学习行为。

例如前面提到的“认识千米”的案例可以这样设置教学目标:

①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解1千米=1000米。

②知道生活中1千米的距离,学会使用“百度”搜索身边1千米的距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③关注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2)设定目标关注学生实际

在目标设定时,不能简单依据课程标准来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特别是有些量化的标准一定要通过实际的了解才能给出具体要求。例如,在设定“9加几”的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是凭借经验以及课程标准给出的数据还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做一个前测:通过一组算式采取计算和问答的形式,了解班级有多少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多少学生会做不理解;多少学生根本就不会做;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目标,会更切合实际,更容易达到目标。

(3)设定目标关注教育内涵

深刻了解课程目标是设定好每一课时目标的基础。课程标准从三个大的方面描述了课程目标,并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课程目标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课程目标指出“教学中让学生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就应该考虑课时教学中有没有蕴含可以挖掘数学经验的材料。例如在设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有帮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这一条。

(4)设定目标关注核心概念

设定课时目标时要考虑课程标准列出来的十大核心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数学知识都是从属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就要考虑这些内容和十大核心概念到底有什么关系,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核心概念。例如,设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空间观念”的建立;设定“单式统计表”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数据分析观念”的建立;设定“11~20各数的认识”的课时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数感”;等等。

(5)设定目标关注学生发展

设定目标范文5

一定的教育目标决定着一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对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和柯达伊等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它们多被单纯作为一种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目标入手将它们作为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以便更加完整地认识这些体系。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从创立到初步成熟经历了25年时间(1897-1992)。他在其重要著作《节奏、音乐和教育》的序言中说,体态律动学的最初目标,在于解决学生不能将听觉感受精确地表达于节奏群中细部这一问题;在于试图通过听觉和动觉训练的结合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和谐。然而,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随着对教育目标认识的深化在发展。《在节奏、音乐和教育》中,他反复强调“方法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尽管节奏在艺术中占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但不能把它错置于一般教育之上。是心灵在指挥肌体,节奏训练只是培养心灵的一条通道。”“音乐是情感的直接反映,节奏仅仅是用来为自动化地表达情感的音的运动和力度层次的载体。”[4]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和普及后,又出现了德国的奥尔夫体系,以节奏为基础的创造性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概括地说,“这体系绝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运动、言语与音乐的一体化。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简易可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它是儿童的益友良师,而不是良师益友。”奥尔夫体系首先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以及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创作实践。在奥尔夫的歌剧创作中,他力图复现罗马戏剧—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形式,反映到他的音乐教育中,这种形式便是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他的歌剧避免繁复的和声及对位,用简捷的曲调、浓重的节奏和打击乐来表现罗马的原始精神和风格。这些手法反映在教育中则成为纯音程和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大量使用,打击乐为主配以竖笛和中提琴、大提琴嗡嗡作响的低音等等。其次,儿童直接参与创造性活动这一原则与其教育造性的游戏、言语和音乐活动,所谓情感、想象力和个性的培养必然是句空话。可见,除了研究和实践奥尔夫体系以节奏为基础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体系的直接来源是奥尔夫美学思想指导下的创作实践和创作态度及方法,同时也可以看到奥尔夫在教育中实现其美学理想这一目标线索。

二、现代音乐教育关于音乐教育目标的研究,是考虑音

乐教育目标的着眼点音乐教育目标的系统研究,还是到了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后才开始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被《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誉为“20世纪颇具影响的”詹姆斯•默赛尔(JamesL.Mursell,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他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量音乐教育理论著作标志着包括有关音乐教育目标系统研究的现代音乐教学的形成。在他的《美国的学校音乐》中,音乐教育目标被表达为“真正的、全面的音乐发展”。这个目标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对音乐的热情;二是掌握必要的技能;三是掌握必要的知识;四是培养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这简短的四个方面的可取之处是,它们覆盖了布卢姆(美国教育学家)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和情感。掌握必要的知识属认知领域;掌握必要的技能属技能领域;培养对音乐的热情和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属情感领域。这里,有关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要求是我们在50年代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所熟知了的,即“双基”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默赛尔提出了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热情和继续学习的愿望。就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来说,提出这一点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否定了音乐教育实践中只重“易量化”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忽视音乐对人的情感的积极影响,以及创造性音乐活动必备的情感这一最重要的因素的错误倾向。在考虑建立我们的音乐教育目标(主要指学前、初等、中等各级学校)时,笔者认为,完整的音乐教育目标体系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和民族传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是什么?2.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什么?3.音乐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怎样?在这三点中,第一个属教育外部的问题;后两个问题属教育内部的范畴。从教育内部看音乐教育的目标,应当搞清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在教育上的客观要求,以及音乐教育与全面教育的关系。我们在这里着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音乐教育就其本质讲,应当是对受教育者心理的情感过程抑或是认知过程产生更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受智力开发为主要导向的教育思潮的影响,许多文章认为音乐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手段。这种提法看起来旨在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实际却不太妥当。首先,在音乐与受教育者心理的关系上,它片面强调了音乐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忽视了音乐的本质作用在于对人的情感应产生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无法忍受的错误做法和恶果。许多孩子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及教师的呵斥和驱使下,在令人沮丧的失败体验和气氛中,机械地进行重复练习。其结果怎样?在当时看,孩子们果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曲目,但从教育全过程和最终结果看,却付出了牺牲孩子情感的重大代价。许多儿童在“学会”音乐的同时,也积累了对音乐的怨恨感甚至恼怒情绪。上述现象从过程上看是个教育方法的问题,但它却直接来自片面强调发展智力无视情感因素的教育目标。其次,这种提法将音乐教育纳入了智育的轨道,违背了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应主要担任美育任务这一客观要求,削弱了音乐在全面教育中的美育价值和功能。

三、结语

设定目标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实际,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为体育教师编写教案、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很多体育教师尤其广大农村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体育教学目标设定技能的专门培训,导致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时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较为抽象、片面。

本文将重点对教案中体育教学课时目标设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词语的表述

所谓“目的”,我们通常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想要获得的结果”,“目的”带有最终的意思。所谓“目标”则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标”带有层次性、阶段性。所谓“任务”是“要做什么”的意思。因此,体育教学目的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总体性的要求,把握着体育教学的方向;体育教学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效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效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分类指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行为变化的分类。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教案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教学目标分类,如有的把教学目标以主副目标的形式分为技能目标、发展目标、情感目标和教育目标等。这些分类方法和形式,不是显得过于罗嗦,过于宏观,就是显得多余,缺乏逻辑性。

设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按照这三个领域来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在课时计划中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类是有依据的,是比较合理的、规范的,这也是新课改后大家公认的一种分类方式。

三、教学目标设定的数量、层次

1.教学目标设定的数量。

在编写体育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可有一个,也可有多个,但每个教学目标应是一项具体、明确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几项学习成果的组合。如目标“学习原地高抬腿跑,发展下肢力量,增强跑的速度和能力;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增加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精神”。一节体育课能否完成如此之多的目标实在令人怀疑。因此在一节课中设定如此多的目标明显超出课堂教学的承载能力,是实现不了的,也是不可取的。

2.教学目标设定的层次。

有些课时教学目标设定的数量较多且层次不清。如有的教案中设定了“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出现在课时目标中是不适宜的。因为体育教学目标有其结构和层次,每一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其特有的功能与特性,就是“为什么要有这层目标”、“这层目标是干什么的”。另外,各层体育教学目标有着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着眼点”,课时教学目标就是要围绕着“知识点、技术点”的学习内容来设定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通过对教案的查阅发现,体育教师在已往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常常是不具体、不明确、模棱两可的。

如在一份“排球发球”教案中的行为目标“通过本次排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这是一个表述不具体,不具有可观察、可测量性的课时教学目标。首先在学习程度上用了“初步掌握”这样模糊笼统的表述,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什么程度就可称之为“初步掌握”,再者,缺少学习条件,学生是在发球区发球还是在场区内规定的位置发球呢?在哪种条件下发球成功为“初步掌握”呢?它缺少了学生完成动作的条件和完成动作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规范的课时教学目标中三个内部要素及其关系,我们将“通过本次排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这一行为目标修改为“通过本次排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发球区内采用正面上手发球动作发球,成功率至少达到50%”。其中课题就是“正面上手发球”,条件是“在发球区内发球”,标准是“成功率至少达到50%”。通过对修改后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目标是比较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观察、可测量性,是一个规范的行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