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1
一、公路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累积才能实现。在未来几年里,公路文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创立阶段
在这一时期,根据公路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建立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网络,强化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继承、借鉴和创新相结合以及独特性的原则,正确认识和理解行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上确定目标方向;对公路养护管理的传统文化进行归纳和梳理,广泛整理过去曾经使用并在今天仍然发挥积极作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对公路文化建设的意义,对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闪光的思想、经验进行很好地总结,发掘和提炼出公路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征集和提炼行业精神、行业理念、管理方法、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进而推动行为建设、制度建设和形象建设。
(二)全面推进阶段
进一步推进对公路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把握住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主动权,从塑造公路精神向建立比较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迈进;加大必要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激励的力度,更好地解决用文化力促进生产的关键问题,使行业文化成为推动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手段和服务行为的不竭动力,在确立了公路文化的精髓——价值观念和建设目标及方向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原有的与新价值观体系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以新价值观为核心和导向,编制文化手册,最终确立文化氛围、管理方法、进而确定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贯彻到职工的工作实践中,并被广大职工认同和信奉;根据公路文化建设内容,组织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广泛宣传,寓教于乐,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广大职工了解公路文化,理解行业价值观念、公路精神,深刻体会作为一名公路人的职责,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激发工作热情,推进公路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三)总结评估,成熟完善阶段
把本时期中的最后一年定为“公路文化建设年”。将前两个阶段公路文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公路工作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特点,及时完善,总结评估,将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发扬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予以整改。并注重素质培养、整体提高职工的文明程度、注重日常行为引导、培养职工的良好文明素质、注重社会形象塑造、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打造自己的管理服务品牌为核心,使行业文化中的行为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和环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公路文化的内容
公路文化是公路职工在公路养建管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路行业在长期的公路养建管生产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众意识和行业规范。总段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树立“科学养护,服务公众、提升水平、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三个服务”。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行业及其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公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一)确立视觉识别系统
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公路行业生产、管理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工作设施等物质要素所蕴含的一个行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要切实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行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统一行业标志、旗帜、歌曲、徽章、广告语、色彩等多种行业标识;规范车体外表、办公设备、办公用品,设计并规范职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行业宣传标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加快“双化”建设步伐,规范建筑风格、建筑色调,形成统一的具有甘肃公路行业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完善行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加强文体设施建设,设立职工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室等职工文体场所,营造浓厚的公路文化建设氛围。选树和宣传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典型反映公路行业的文化品位,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在施工现场、养护现场、养管站、收费站、办公楼等处制作大量行业理念的牌匾、图板、灯箱,使行业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文化载体,加大公路行业宣传力度,扩大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会上建立起对公路行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二)确定理念识别系统
精神文化表现为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是整个公路文化的核心。要通过挖掘和弘扬公路行业精神内涵,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提高职工对本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公路行业发展的“灵魂”。
1、确定行业价值观。行业价值观是行业文化的核心,决定行业的命脉,关系行业的兴衰。公路行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要大力倡导和培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服务文化,“珍爱生命,消除隐患,保障畅通”的安全文化,“以改革促发展,以科技促进步”的创新进取文化,“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文化,实现全行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2、弘扬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公路行业服务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全行业信念和追求的精神理念。大力弘扬行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力宣传“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开展多种活动,使“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干劲,凝聚职工的精神和力量。
3、挖掘行业精神内涵。总结提炼公路行业生产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规范精神文化用语,完成《公路文化手册》,通过宣传教育,为全体职工所认同,行业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4、积极培育特色文化。要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公路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总结、提炼
本单位核心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体现公路行业精神内涵、符合时展要求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公路文化、廉政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5、加强职工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三)确立行为识别系统
制度文化体现了公路行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努力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切实规范行业管理行为,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
1、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使干部职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修订并完善《公路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3、制定《公路文化手册》。继续完善、推行《岗位规范》,结合行业特点,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4、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努力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积极支持职工进行书画摄影、文学艺术作品等的创作,陶冶职工的心灵和情操,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品味;组织职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坚持开展爱心捐助、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2
王娇雯 徐忠洋
武汉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于企业的意义与形成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概念 内容 形成机制 建设 综述文献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 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综述如下: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5)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总结起来主流学说分为: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精神现象说等。
尽管众位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社会形象,对全体员工具有精神激励作用的一种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构成的。
2.1物质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企业文化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当然,企业的制度也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精神文化
所谓企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避免“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而达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素质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脑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三是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华为、万科等世界500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四是企业文化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桥梁。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 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4.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5.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点:
5.1选好内容
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企业文化内容时应注意一下几点:(l )企业文化的制定应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2 )注意企业文化生存环境。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3 )注意企业文化的继承性,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4 )要有个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 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
5.2贯彻落实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往往局限于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服装等外在形式。(1)坚持宣传强化,直到大家认可. (2)企业家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3)形成体制,并执行之.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但并不停留于书面而是实实在在落实.
5.3长期支持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口号、作风、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1)树立榜样,加强引导. 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定期培训,定期强化. 企业文化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的强化。
参考文献:
【1】Jacalyn sherriton,James stern L. Corporate Culture. neW York :AMACOM,1997
【2】王祥瑞.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纵横.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3
文化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中办发\[2006\]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也曾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些不仅指明了校外教育机构(本文专指青少年宫等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而且也强调了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要坚持面向全体,要保障广大未成年人的基本教育权益这一基本宗旨。校外教育机构要准确认识把握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水平。
一、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是由面向大众的基本性、普惠性公共服务和面向部分群体的提高性、选择性教育服务两方面构成的。不同层次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应按照中办发\[2006\]4号文件的要求,合理地调整人财物资源和业务结构比例,构建与各自职能条件相匹配、业务结构较合理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服务活动。一般来说,校外公共服务应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
一是主动替政府与社会分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义务,发挥好助手和主力军作用。主要是做好整合资源、协调服务、信息调研反馈;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传承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组织开展覆盖面广、教育效果好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培育“小公民道德实践营”“少年志愿者”等活动品牌,积极承办全市性大型教育活动,发挥社会教育主力军的整合、带动作用。
二是面向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指导示范、咨询服务等业务。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少先队、学校等方面的联系,努力推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搞好活动项目设计策划、场所设施、骨干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强化中心阵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校外活动阵地网络化建设发展,开展“流动少年宫”“城乡少年手拉手”“艺术精品进校园”等活动,为学校、社区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活动示范和业务指导咨询服务。
三是面向全体未成年人,构建开放式的公共活动平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基地等,开辟绿色上网、展览、体验、娱乐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发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提供社会化、菜单式的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场所坚持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面向未成年人和城乡学校免费开放,增强公益活动阵地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凝聚效应。
二、开展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校外教育机构面向未成年人、学校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公共教育文化服务,项目内容有很多,服务的渠道途径也很多,服务对象相对复杂,在开展公共服务上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公益性原则。公益性是校外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也是与社会其他经营性教育文化服务最大的区别。遵循公益性原则,是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代表政府回报纳税人子女,为全体未成年人创造教育文化福利的必要之举。遵循公益性原则,不仅是要体现在服务项目免费和低收费上,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方式的公平上。每个未成年人在获取校外活动场所公共资源、享受公共服务时,都应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校外公共服务必须惠及全体,不能只面向部分青少年群体开展服务,对不同青少年群体要一视同仁,不论是什么未成年人群体,均有权享受到同样的、质量稳定、程序公平的对待,从而享有平等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
2.多样性原则。校外公共服务项目品种、层次、特色必须多样化,以实现不同青少年群体多样化的教育文化需求。具体包括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既要开展普及型的公共服务,如法制教育展览、科普展览、引导健康上网等,满足一般青少年群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文化需求,又要适度提供提高型的教育文化服务产品,以便在服务中引导需求,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如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外公共服务要充分考虑惠及外来务工子女、残障儿童等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多样的服务,还要为基层学校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使校外公共服务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更便于不同服务对象加以选择。
3.基本性原则。校外教育文化公共服务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这种服务所满足的应当是未成年人、学校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基本需要的帮助。从当前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工作实际来说,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青少年上网、成长指导、净化未成年人文化环境等是社会各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社会和广大家长认同的公共服务需求。从学校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来说,课外活动项目设计、活动组织、骨干师资培训,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示范,是他们最基本的、需要青少年宫给以帮助的,如“安全教育光盘进校园”“网上黑板报交流窗”等,都是很好的服务形式。
4.便利性原则。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保证服务具有最大程度的便利,这便是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原则。作为一种面向全体未成年人的公共服务,校外公共服务应当保证人人便于享有,应当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容易获取的服务。这个便利性包括场所设施使用(如残疾人通道的设置)、服务手段(充分利用电话、信息群发、网站等现代设施提供服务)、提供时间(节假日场所参观)等多方面的便利。落实便利性原则,我们应该细化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1)简化服务流程;(2)提高服务自动化程度;(3)增加服务或产品渠道;(4)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另外,就现代社会而言,校外公共服务的信息要及时公开、方便查询和报名参与。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4
一、对高职教育文化的反思
高职教育文化要要遵循文化生成的普遍规律,能够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才能构建起真正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高职文化。在高职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究反思,通过反思研究对策,才能促进教育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具体而言,高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范围狭窄。目前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更多地是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高职文化建设中,没有真正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实质,仅仅停留在文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即使是校园文化建设也只是突出课外活动,组织一些学生文化活动,以此方式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文化建设是片面的。其实,高职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丰富的,内涵是深刻的,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文化开展方式,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涉及的内容也是丰富的,要涉及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开展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是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上的内容,高职院校只有在多个领域进行文化建设,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二、高职院校教育文化建设雷同情况严重。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借鉴模仿一般的本科院校开展文化建设的。这种一味地照搬普通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设方式,使得高职教育文化建设出现大量的雷同现象,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没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出现很大的雷同,缺乏大胆创新,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是很不利的。第三、高职教育文化中人文文化建设力度薄弱。在高职院校,存在着育人文文化建设薄弱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过多重视学生的技能技术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活动,这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人文文化的建设,人文文化建设的却是,也造成了学生只学会做事而学不会做人,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不利的。
二、高职教育文化的构建策略
高职教育文化建设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既要进行有形的文化建设,也要包括无形的精神空间的文化建设。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要不断汲取其他到部门的文化建设的经验,不断借鉴其他单位的文化建设的优势,兼容各种文化之长,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在教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有包容的文化气度。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自己的职业文化元素,能够借鉴其他单位或者企业的文化建设优势,融合多种文化,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文化体系。需要主要的是,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文化的构建的过程中,容和其他文化不是简单地照搬其他文化,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根据自身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有选择地吸收其他文化。比如,在企业文化中,有很多文化元素是高职院校可以借鉴的,比如,效率意识、诚信品质、质量管理、创业精神、服务意识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都也可以融合到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中去。其实,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紧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要到企业中就业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与企业合作育人,使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入到高职教育文化体系建设中去,不断推动高职院校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多层面的文化建设的全方位发展,这是高职教育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要有独立的文化气质。高职院校在吸纳同行、区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性与区域性的特点,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注意服务的定向性特点。每所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位置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在办学传统和风格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吸纳区域文化,行业文化的元素,同时,要研究自己的办学理念,方式,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形成高职教育独立的文化气质,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个体发展是很重要的。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班组 安全文化 建设
作为企业的领导,有责任指导和帮助班组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班组,特别是班组长,则应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一、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错误思想
1.认为班组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就行了,抓安全文化建设是多此一举,班组搞安全文化没有多大必要。这种认识是没有看到安全文化建设对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因为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安全氛围,宣传和传播安全知识,增强职工的安全观念,把安全作为生活与生产的第一需要,自觉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牢固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科学知识,学会安全技能;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实践、开发和创新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与抓好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是一致的。
2.认为抓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和机关的事,与班组关系不大。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显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上级领导和机关负有重大的责任,但这不等于说班组应该负有的责任可以放弃或减轻了。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只有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了,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才会有牢固的基础。更何况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的要求,只有破除“上下一般粗”的做法,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保持企业安全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3.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抓虚的,不是抓实的,是物质条件不足以用精神来弥补。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的表现,安全文化即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它包括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作为班组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要抓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向职工灌输安全理论,增强他们的安全观念,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另一手要抓安全物质文化建设,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完善各种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可见,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务虚,而且要务实,应使安全精神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4.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这个题目太大,应达到什么标准不好把握。实际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是一致的。比如,在安全目标上,应实现控制未遂和异常事故发生,实现事故零目标;在安全教育上,应实现教育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的四落实;在安全防护上,应做到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在作业环境上,应实现隐患和危险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要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做法。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下:(1)安全生产方针政策;(2)安全法律法规;(3)安全规程制度;(4)现代安全管理;(5)安全教育;(6)安全措施;(7)安全减灾;(8)安全效益;(9)安全道德;(10)安全环境。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发动职工制定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从现在抓起,做出艰苦的努力,因此,班组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长期建设规划和短期打算。重点内容的确定应有针对性,应注意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弱项。
2.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决不是离开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另抓一套,而应该找准切入口和结合处。应从基础抓起,让职工了解什么是现代安全文化,什么是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及建筑企业现代安全文化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3.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应防止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因循守旧,认为传统的安全文化一切都好,因而拒绝接纳现代安全文化;一种是彻底否定传统安全文化,认为传统安全文化都不行了,必须以现代安全文化取而代之。实际上,传统的安全文化与现代安全文化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强调加强班组现代安全文化建设,并不否定对优秀传统安全文化的借鉴。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6
摘 要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以发展质量为目标,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目标也逐步从以往大规模、高产值、高增速过渡为健康、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累积下来的价值观和共同价值取向,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失时机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路径
自改革开放后,企业文化被作为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有企业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展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发展理念、经营目标、社会责任和经营管理等,累积下来的共同价值取向,它反应的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文化面貌。企业文化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模式,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向员工传导企业组织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向心力。由此可知,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的领导力和凝聚力
当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致力于构建企业特有价值理念和共同价值取向时,企业文化的领导力就已经产生,在这一氛围下,员工也会乐于接受和分享这一信念,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也由此产生。一般说来,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员工相信的企业核心是什么;二是员工相信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三是员工如何看待公司。将这三方面内容与管理者理解的内容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在哪里。
(二)全体员工需要共同塑造企业形象的自觉性
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在公众心目中综合反映,通常包括: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首先,公众通过媒体以及其他途径形成了对企业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判断,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公众态度,其中多数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形成了公众舆论。公众舆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途径的传播和扩散促使人们对企业形象的认知起到导向作用。
二、新形势下国企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一)在我国国有企业建设中,应该把文化建设提到战略性的高度
通过长期的规划和不断努力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并促进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的进步。例如:在进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划和目标,目标又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再根据目标分阶段计划和实现。在文化建设的制度方面,应该规定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建立奖罚制度,用这些制度督促员工有效的工作。同时,我国国企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每个员工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认识层面的内容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可以将文化建设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可以通过员工来展示企业的风采,体现我国国企的文化建设成果。
(二)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大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有效,取决于其能否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直接或问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应当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大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必须要能够激发大家为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自我创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共进,为企业实现市场和效益的最大化做贡献。
(三)加强营造创新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氛围,意味着予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如果只允许创新成功不允许创新失败,那企业文化建设永远都会墨守成规,无创可言。因此,我国国企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应该有所创新,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文化宣传部门不断研究和探索,尽量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内容和形式并重,而且文化宣传的形式要生动有趣,足够吸引人去关注和了解,同时,文化宣传的内容也要积极向上,对国企企业员工起到一定的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此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就要构建自由、开放的创新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创新的同时允许失误,在行动上给予支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要鼓励员工解开墨守成规的禁锢,敢想敢做,敢为人先。
(四)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每一位员工心中
国企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将文化建设融入每一位员工心中,激励他们主动参与。比如在拟定招聘与职业培训、晋升计划时,可以将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培养作为考核指标,激励员工主动参与文化建设过程。此外,我国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时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都能深刻的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员工加大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将企业文化融入每位员工的心中,增强员工的企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国企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结语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对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基础上,从意识、经济、环境、人力资源、媒体五个方面论述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