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量的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量的英语范文1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促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226-02
1.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英语写作都是学生的弱项,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一提到写英语作文就害怕,而学生写作差的主要原因是阅读太少,影响了语感的形成。用英语写作时常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句子。阅读是增强语感的最主要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整合可以起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把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基于英语教学的需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作用
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就是把阅读课与写作课结合起来,从分析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着手积累词汇素材,然后运用学到的词汇语句结构和篇章结构进行写作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写作,并通过写作活动检验信息输入的效果。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技巧,还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掌握写作技巧,获取写作经验与丰富的素材,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其中的道理早被古代中国人说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我国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外语学习。
英语写作,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使语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应该多写英语作文。胡春洞教授在《英语学习论》一书中指出:作文的好处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对读、对听、对说的最好的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代替不了的。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就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3.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方式
如何将阅读与写作切实地做到一体化,笔者不断地在课堂上做着尝试.现以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Reading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为例。
3.1 注意情感因素的作用。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尽量控制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阅读,为阅读教学进行情感铺垫或开展热身活动,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3.2 读前的热身活动。图式理论认为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读前的引导和热身活动能帮助学生丰富内容知识,对后面的阅读材料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后段的写作提供了具体、清晰的思路和材料。
教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开展内容预测活动,这样可以为他们扫清阅读障碍和问题,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将注意力自然地引向课文话题,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路。如教学文章"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的时候,引入汶川地震,让学生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围绕灾难涉及的词汇和主题进行归纳。让学生就此主题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 并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图片联系汶川地震作出猜测,目的是激活他们的相关知识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顺利导入课文。
3.3 读中活动(跳读、查读、研读和朗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立足教材的同时又要跳出教材,将教材同化为自己的智能和智慧结构,以课堂教学为主,把教材变为活性的因素,使它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活起来!
跳读(skimming)――把握主题大意是快速阅读的一种。阅读时扫描每段主题句,掌握每段文章的中心大意,做到眼中有文、脑中有义,浏览全篇,领会文章精髓。及时点拨学生,告知学生阅读材料中每段的大意就是写作时所列的提纲,让学生用简短的词或短语来概括各段大意,培养学生草拟提纲的写作习惯,使文章的思维更加缜密有序。如本课,让学生概括各段的大意:the weather before the storm, what were people doing while the storm, the environment after the storm。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阅读上升到写作,从理解到运用,从输入到输出,学以致用,达到交际的目的。
查读(scanning)――关注文体。这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阅读活动中信息筛选的一种阅读技巧。教师设计活动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特点和风格,获得深层理解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如本课就是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主线的记叙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对文章进行归类总结,理清文体,使学生掌握这些文体的基本特征,写作时可以套用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框架,以后写类似的文体时,可以从容下笔,下笔成章,写出符合文体的作文。例如,本课教学关于自己过去某个时间正在做的活动的作文,先让学生列出写作提纲:at the time of, when, doing the homework, washing the clothes, watching TV, exciting, etc.
精读(intensive reading)――"精读是外语教与学的根本。"(胡春洞)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阅读材料中语言点的处理上,使学生领会语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语法能力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长句和难句等复杂句子进行分析,提高理解的速度,加深理解,才能学会和掌握英语的遣词造句,才能写出符合英语句式的句子和句式多变的文章。
教师还可以通过Yes/No, True or False, wh-questions等阅读活动展示语言点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能够对语言点融会贯通,形成语法知识网络,为朗读打好基础,也为写作埋下伏笔。
朗读――形成语感,熟读文章,可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难点和疑点,还能增强英语语感和加强记忆,熟知阅读材料的语言点、句型、句式及文章框架,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为写作奠定基础!阅读是领会思想,写作是表达思想,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理解文义,感受外族文化的优美,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重组加工文章信息,并对文章信息进行筛选,形成写作的一些灵感或思维意念,生成地道的英语表达语言!
3.4 读后活动。写作阶段是阅读后(post-reading)的延伸阶段,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进行了有效阅读后,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写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整理素材、谋篇布局的过程。学生在经过完整仔细的阅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范文的框架结构,组合信息,利用从阅读中获得的写作材料,输出信息,进行说写活动,有效地完成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从上面的阅读阶段,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框架是这样的:作者从before storm, while storm, after storm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而我要求学生写的是typhoon,话题是一样的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写出作文。教师要在学生写作前给出适当的评分标准,最后让几个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出来学生们一起讨论,评出谁的作文最好。
其中要注意的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写作时,应注意分层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能够写出开头和结尾,就应该值得老师表扬。
在整个阅读与写作的过程当中,师生的关系是互动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及对话练习,他们成了教学的中心、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写作素材,而写作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意识,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输出活动,它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实施阅读与写作整合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最终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 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大量的英语范文2
关键词: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阅读速度及交际范围。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交际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对于每个学习英语学生来说,都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运用。
那么如何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重趣味
英国著名语言家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而不是强制。”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像采用儿歌、猜谜语、(Snake Game接龙比赛)等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记词效果。如七年级教学开始时,给学生起英文名字;给学生唱几曲快乐的歌,如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amp your foot;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wave your arm;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ake your leg――利用这个曲调我还能编出许多英语歌词来;在教What color is it?时我也教他们唱“colors”歌曲,孩子们聆听着音乐,看着老师连蹦带跳,一会拍手一会挥舞着胳膊,他们兴奋极了,禁不住诱惑也跟着唱了起来,动起来。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是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表演等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有时自编的顺口溜、小品都取材于班内真人真事,让本人表演。我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编剧小组,让他们积累素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学生不会生厌,让他们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重情景
创设情境也可扩大学生词汇量。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如新授词汇get very excited,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Today is the fifteenth of December. Christmas is coming. The children are getting very excited.借此来呈现get very excited。学生不仅理解了get very excited的意思,而且运用自如。S1: Children’s Day is coming soon. All the students are getting very excited. S2: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All the people are getting very excited. Because they can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S3: Teachers’ Day is coming. All the teachers are getting very excited…….此时我如释重负。
三、重迁移
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 pencil―my pencil―This is my pencil―This pencil is mine.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四、重运用
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 如学习 “move”一词时,由于它的词意较多,学生很难正确灵活使用,因此我就给出三个英语句子:1) Move here/ there(移居;搬到); 2) I’mnot going to live in FengNing town, so I’m going to move to Singapore when I grow up. (移居;搬到);3) Please move away the desks, OK? (搬走) 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其词在句中的意思,也就记住了单词的意思,还记住了它的用法,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用固定的句式套用不同的单词或词组以便形成不同的句意,丰富语言思维。如:我在教学 “have fun”一词时引用这个句式 have fun doing sth ,例句:Did you have fun playing in the water(在水中玩)?Do you often have fun surfing in the net(网上冲浪)? 并为灵活使用课本教材提供的句子“Bridge Street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fun.”套用了好多的词组:Jiulong square(广场)is a good place to sing and dance./play the badminton(羽毛球)./hung out(闲荡,闲逛).
五、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也能扩大学生词汇量
大量的英语范文3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及当代社会基础建设对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才意识到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随着学校留学生的增多,对大学的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外的交流的增多以及国外项目的增多,对学校的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实施专业课英语教学势在必行。通过全英语教学,学生不仅能在专业知识、专业思想和技能方面得到发展,还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达到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全英语教学对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以及老师的整体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国内尚无模式可借鉴[1]。为此,本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横滨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交流教学经验,结合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的实施,引入海外名师教育教学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就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建设,总结分析了国外先进教学经验,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教学研究,在深化高校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和教学改革理论与探索方面开展了研究。
2 目前专业课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专业课英语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设立专业课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面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说自话的问题,应该以跨学科的方式和内容促进促进语用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实践,从而沟通专业知识和英语文化,提高英语沟通能力,增强专业学习的基础,厚实学术素质底蕴[2]。笔者认为该类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改革前学生综合能力不足。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而且传统教学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教学空间的局限。传统教学的开展主要集中在教室,缺乏现场实践和动手能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学大纲,缺少对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把握。
第三,教学框架不合理。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适合和完善的教学框架,没有既能满足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教材。
第四,学科交叉性未考虑。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将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实践学科与英语文化充分融合,缺乏对各个学科的专业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沟通,导致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的更深入理解,英语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英语教学的失败。
3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探究
3.1桥梁课程英语教学的目标
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是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的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为了适应国际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桥梁工程实施英语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桥梁课程英语教学系统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而非以语言为中心或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即关注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才能获得这些“能力”,才能实践这些“过程”[4]。
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有效推进现场实践―课堂教学―实验观摩―设计与计算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以后全校专业课实施英语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3.2桥梁课程英语教学试点工作的探究
桥梁课程授课的对象主要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土木学院选取有一定英语基础的研究生,学校在从全校资源报名的学生中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这样有助于桥梁课程英语教学实施,取得较好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多学科大范围地实施英语教学积累经验。
3.3桥梁课程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究
《桥梁工程》涉及结构力学及地震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多门基础课程和知识,而双语教学又增加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学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自行研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和恰当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教学信息量,最大限度的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采用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把握国际通用专业术语以及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用大量的图片资料直观的表现桥梁结构的设计构造,提供基于性能设计的桥梁结构抗震分析计算方法。此外,将所承担的研究课题的最新成果一并编入教材,以提高教材的前沿性。
(2)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不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课程组要求授课老师必须每节课预留10-15分钟的时间,就本次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对争议较大的问题课后进行资料研究,并在专题技术讲座中进一步讨论。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通过文献查阅、撰写建议书、参与振动台试验,课程中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通过举办学术报告、课题讨论、试验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基于学校海外名师项目的资助,定期邀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川岛一彦教授来华授课,每年将进行8周以上的《桥梁工程》全英文课程教学示范。通过与国际教育名师进行交流探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英语交流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3)实验与实践课程的改革探究
注重现场教学,教学中增加实验观摩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结构分析与动力学实验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研究梯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学习健翔桥模型、首钢右江桥梁加固等现场学习,加深了对桥梁实际施工的工艺的理解。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摩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研究课题中的大型模型动力实验,培养学生进行桥梁结构分析与动力学实验的正确方法。
3.4 基于学生国际化视野拓展的改革探究
在本次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树立国际意识,加强理念的创新,国际名师会同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城市防灾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针对防灾减灾专业在其本校的发展及课题组开展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学生进行交流和国际教学名师川岛一彦教授和村上处直教授,探讨了一些和专业课相关的问题。通过本次学术会议的实施,与本土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紧密结合,从教育管理及运作方法等多方面形成了与国际的接轨,加快了我校人才国际化的进程。
4桥梁工程英语教学试点工作成果总结
通过桥梁工程英语教学课程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专业课英语教学经验和成果:
(1)专业课英语教学与一般的基础课程英语教学不同,不能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学,应该结合现场实践-课堂教学-实验观摩-设计与计算等多个教学环节。
(2)根据学生和桥梁工程课程的特点,编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桥梁工程教材,既能满足国情的需要有能与国际接轨。
(3)笔者指导的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各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荣获国家奖学金以及优秀学位论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其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
(4)笔者将选取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由其负责实施的“樱花计划”,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等著名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加深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英语交流的能力。
5 结语
大量的英语范文4
关键词:过级考试;单词量;重要性
一、前言
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是检测在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而每年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人数也不多。经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从一开始的词汇学习上就出现了问题,词汇量少,即使有一定的词汇量,做题效果也不乐观。许多学生只顾背单词,并没有真正懂得如何使用所背单词,以至于不会用词造句,故英语水平就无法提高了。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本文将举例来探讨做题方法。
二、举例讲解
以英语四级考试为例,说明词性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例:2011年12月的CET四级考试中的Part Ⅳ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中的一段:
Finding the resources to meet this demand in a __48__ sustainable way is the cornerstone of our nation's energy security,and will be one of the
major__49__of the 21st century.
第48空,解答:横线前面是a,后面是sustainable,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出应该在横线上填一个副词,因为副词修饰限定形容词。
第49空,解答:横线前是major,是形容词,形容词修饰限定名词,由此判断出应该在横线上填一个名词。
三、词汇学习
上述例子,也只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单词的词性来解答的。现在就简单介绍下英语词性的变化方法:
1.名词变形容词
(1)名词后加-y可变形容词。例:rainDrainy,cloud-cloudy.
(2)抽象名词在词尾加-ful可变形容词。例:use-useful,beauty-beautiful.
2.动词变名词
(1)动词在词尾加上-er或-or后就变成表示“某一类人”的名词。 例:work-worker .
(2)动词词尾加-ing变名词。例:meet-meeting .
3.形容词变副词
(1)在形容词词尾加-ly可变副词。例:quick-quickly.
(2)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形容词,要把y改为i再加-ly。例:happy-happily,这里只列举了基础词性变换方法,有特殊情况的需要学生自己查阅字典,强化记忆。
四、提高词汇量的方法
以下列出四方面有关加强日常教学中学生词性认识的方法。
(1)加强教学技术环节。如:音标导入:任课教师介绍不同的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以此加强学生单词记忆力。
(2)提高近义词、形近词的辨析能力。如近义词A.disclosed B.exposed C.exhibited D.revealed,形近词A.claim B.reclaim C.exclaim D.proclaim的辨别能力。
(3)加学生实际用词能力。鼓励学生多动脑,多造句,多犯错,在错误中学习英语。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从根本上把英语词汇学懂、学好,提高英语词汇的使用水平,进而提高英语水平,为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提高英语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大量的英语范文5
关键词:大跨度 异型 预应力 张拉
中图分类号:U443.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在大楼入口处标高5.350m,16.150m(见图一),主入口标高10.750m处(见图二)设计有8榀跨度为22.50m的异型有粘结预应力框架梁,梁孔道留置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张拉端采用群锚,固定端采用挤压锚具。
图一:支座图一:跨中
图二:跨中
图二:支座
预应力施工准备
材料
预应力钢材
本工程预应力筋采用1860(Φj15.24)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力学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
钢绞线下料与编束:钢绞线下料场地应平坦,可铺设方木或彩条布,避免钢绞线直接接触地面而生锈。钢绞线的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在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并弹出伤人,事先制作一个简易的铁笼,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铁笼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
下料易用砂轮切割机或无齿据切割,不得采用电弧焊切割。
钢绞线的编束用20号铁丝扎牢,间距1-1.5m。编束时应先将钢绞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绞线松弛一致。如单根穿入孔道,则不编束,但应在每根筋上贴上标签,标明长度及代号,以利于分类存放和穿束。
锚具
锚具采用QM锚具体系,锚具性能应符合国标《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规定。
垫板与螺旋筋与锚具配套。
金属波纹管规格如下:
6Φs15、7Φs15-Φ70波纹管, 接头管-Φ75波纹管。
预应力筋、波纹管及锚具的堆放与搬运要求:
钢绞线搬运时不得抛甩或在地上拖拉,吊装时不得以一根绳索在当中拦腰捆扎起吊。波纹管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抛甩或在地上拖拉,吊装时不得以一根绳索在当中拦腰捆扎起吊。钢绞线、波纹管在室外保管不得直接堆放在 地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气体的影响。锚具应有序的存放在室内,室内应干燥、防潮、通风、无腐蚀气体和介质,锚具搬运时应轻拿轻放。
设备
下料制作及张拉设备:YCW150型千斤顶2台;ZB2×2/500油 泵2台;GYJA型挤压机1台;切割机1台 。
灌浆设备:UBJ1.8型灌浆泵1台;搅拌机1台;料桶1个
工具等:工具箱2个;电焊机1台;角O机3台。
设备的校验及标定:
千斤顶的张拉使用前应由实验室进行标定,油压表使用前需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
三、如何制定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支梁底模绑扎梁上下普通钢筋固定定位马凳铺设、波纹管在波纹管中穿入预应力筋垫板、喇叭管、排气管固定螺旋筋或网片筋配置绑扎梁腰筋及拉筋检查并修补破损的波纹管合侧模隐检浇筑砼张拉孔道灌浆切筋、封端。
(二)预应力筋铺设
1、穿波纹管
(1)将梁主筋、箍筋绑扎好后,根据预应力筋索形图固定马凳筋,沿马凳高度将波纹管从梁一端逐根穿入梁中,并用接头管接长,两端波纹管旋入接头管的长度要一致,接头管两端用防水胶带缠牢;波纹管穿好后,调整固定端管口位置,并使波纹管顺直,与马凳筋绑扎牢固;穿波纹管时,应注意使波纹管的螺旋方向与穿筋方向一致,以利于钢绞线通过。
因梁体大、梁身长,梁内非预应力筋多且直径较大,一旦非预应力筋绑扎到位不易变动位置,因此这些梁穿波纹管须和土建紧密配合施工,非预应力筋的绑扎宜分段进行,绑扎一段非预应力筋穿一段波纹管,梁侧模应在预应力全部完成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封闭。
(2)波纹管的连接,采用大一
号同型号波纹管。接头管的长度
为200~300L,接头两端用胶带
封裹。波纹管的连接图如右所示。 波纹管的连接
2、穿钢绞线
以人工推进的方式逐根从固定端穿入钢绞线,斜梁因跨度较大穿筋必要时可采用机械辅助。穿筋时钢绞线前端套上牵引头(钢绞线穿过约束环后方可套上牵引头)或用胶带缠裹密实,防止穿筋时钢绞线刮伤波纹管。固定端大样如右图。
3、预应力梁腰筋、拉接筋及附加网片须在波纹管及垫片固定后再绑扎就位。
(三)灌浆孔、泌水孔的留设
为保证张拉完成后孔道灌浆的密实性,对预留孔道每隔一定长度需留设灌浆孔和泌水孔,使孔道内的气体能顺利排出,保证灌浆质量。本工程预应力梁在张拉端留设灌浆孔,在中间跨及固定端留设出气孔兼泌水孔。
(四)张拉端与固定端的布置
预应力束两端为预应力束的张拉锚固位置。预应力梁固定端各锚头应相互错开锚固在梁内,张拉端设在结构边或梁体内,设置在梁体内的预应力束张拉端应预留张拉槽,待张拉后再封闭。如下图:
(五)预应力筋张拉
张拉是关键工序,且张拉质量的优劣对结构的影响较大,制定合理的张拉程序不仅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也有利于结构的安全、可靠,张拉时采用张拉力控制,同时用伸长值进行校核。
张拉准备
张拉前先拆除预应力梁侧模,以减少模板对梁弹性变形的影响。
预应力梁在张拉端位置搭设张拉平台,平台平面尺寸沿预应力束方向约2.5米,宽度约1.5米,平台高度低于预应力束500L左右。
驱动油泵电源为380V,配电盘至少15A,电源拉至张拉平台位置。
预应力筋必须待预应力梁混凝土强度达到C30以上时方向可张拉,张拉前应提供相应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设备配套标定及张拉力对应的油压值。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计算。
张拉记录表格。
张拉工艺顺序
张拉工艺0Ncon锚固
бcon=0.7fptk=0.7×1860=1302N/L2
Ncon=бcon ×Ap= 1302×140×n
Ncon1=1302×140×7=1093680N≈1094kN(6фj15)
Ncon2=1302×140×7=1275960N≈12764kN(6фj15)
(2)张拉顺序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使结构及构件受力均匀、同步,不产生扭转、侧弯,不应使混凝土产生超应力,不应使其它构件产生过大的附加内力及变形。无论对结构整体,还是对单个构件而言,都应遵循同步、对称张拉的原则。
(3)张拉伸长值记录
预应力筋伸长值采用直接测量千斤顶油缸行程的方法测量,即在钢绞线张拉至10%бcon时量测初始伸长值,达到张拉控制力时量测并记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比较实测张拉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
伸长值的理论计算方法为:ΔL=PLT/APES
其中,P=Pj[1-(Κx+υ/2)],LT =(1+8H2/3L2)L,θ=4H/L,Pj=бcon・AP
бcon―预应力筋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LT―预应力的实际长度,ES―预应力筋的实测弹性模量,取理论值1.95×105N/L2
Pj―张拉控制力,Κ―孔道局部偏摆系数,取Κ=0.0015,υ―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υ=0.25,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对一端张拉取x= LT,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部分切线的夹角,对一端张拉θ取曲线孔道的总转角。
伸长值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204―2002)±6%的要求,如果误差超过范围,应分析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张拉。
张拉质量控制
为保证预应力筋的张拉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垫片后砼应确保密实,无疏松、空鼓现象,若有应及时修补,待达到强度后再张拉;
张拉端垫板上的水泥浆应清理干净;
擦净外露钢绞线上的污物;
锚夹具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其外观质量;
装锚夹具时,应将锚环紧贴垫板,夹片敲紧,且使各片平齐;
张拉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读数误差;
张拉过程中加载和卸载的速度应适中,不能太快,使预应力筋充分伸长,同时减少锚固回缩损失。
切筋封端
切去张拉后外露多余的预应力筋,要注意对锚具的保护,锚环外预应力筋长度不宜小于3M,预应力束锚头C40混凝土封闭。
(六)孔道灌浆
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灌浆用水泥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0.45,掺入适量外加剂,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后,从灌浆孔灌浆,操作应连续匀速,待另一端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封闭并待荷。
(七)技术措施
1、梁普通钢筋均应按照设计定位绑扎,保证预应力束能顺利穿过梁节点。
2、为确保预应力束定位准确,安装牢固可靠,马凳筋选用ф10@750~1500与箍筋固定牢固,波纹管与马凳筋之间用20号铁丝捆扎牢固。
3、波纹管接头要严密,两头旋入量应一致并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在预应力束定位完成后,应仔细检查波纹管有无破损,若有应及时修复,严防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4、当水电管线位置与预应力位置冲突时,应优先保证预应力束的位置。
5、严禁对预应力筋进行电气焊操作。
6、砼浇筑时,严禁直接振捣波纹管、定位马凳、张拉端及锚固端垫板,严防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应力束错位。
7、张拉时,严格控制加载速度及油压表的读数,确保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
8、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孔道,同时应切实保护好灌浆孔及排气孔。
9、当对马凳筋进行补焊或对非预应力筋进行电焊时应使用挡板等措施来防止电焊火花烧伤波纹管和锚具。
10、预应力构件与普混凝土构件相接部分必须留设张拉槽,待钢绞线张拉、灌浆完毕后方可封闭。
四、安全措施
预应力专业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除遵守土建施工现场安全条例和国家及地方安全条例外,尚应遵守预应力施工的安全条例,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注意用电安全;
张拉前应仔细检查张拉平台的安全性;
千斤顶后方及两侧各45度范围内严禁站人;
切筋时应注意防止砂轮片破碎伤人。
结束语:
质量是建筑施工的生命。质量是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的建立健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制度和体系,做好建筑施工的质量交底工作,并且保证落到实处,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按照质量交底操作的技能,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的监管,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权责,制定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把目标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大量的英语范文6
今天我们登陆众筹网站搜罗一下,各种各样我们想得到的产品几乎都有“智能”的想法,就连很多我们想不到的产品也正在被创业者“智能化”的道路上。但冷静地去思考,不论是实力雄厚的海尔、美的,还是实力单薄的小型创业团队,更多的智能化产品都在为智能而智能。可以说,一些所谓的加了智能的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并不是一种智能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智力的挑战,甚至是将简单的操作方式复杂化了。还有一类产品则更为简单,为了智能而在产品上增加几个传感器,然后再开发一个APP,顺便借用这个智能的概念把产品的销售价格抬高一些。
不论是出于有意或者是无意,可以说当前的智能产品几乎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体验,尤其是智能穿戴设备中的智能家居类产品与可穿戴设备类产品,距离我所设想的场景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从互联网的整个发展趋势来看,万物智能化又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趋势,我们在经历了PC互联网之后,今天进入了更为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步必然要进入物联网时代,也就是一个万物智能化、万物互联、万物互通的时代。因此,布局智能产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行为,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历了三年的发展时间,在产业关键技术上的进展与突破滞后于市场的期待,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智能产品不“智能”的原因
一是产业链不完善。也就是说智能硬件产品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化,首先需要具备的是一种“智慧”判断的能力,其次还需要与人进行沟通,而这种沟通并不是借助于当前的界面交互,而是更为便捷的语音交互控制,当然还有更为前沿的脑意识控制。
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以及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当前一些智能产品在智能化之后,其实际的智能化控制体验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加上大数据、云服务,以及通讯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一些智能的功能只能在特定的场景、环境中使用。而系统的缺失又导致了产品在智能化之后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就以智能家居来看,智能电视、智能灯光、智能门锁、智能橱柜、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等,如果用户购买的是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购买同一品牌的不同类别的产品,我们的手机都要为每一类产品安装一个APP,而这种大量界面交互的APP智能化控制方式不仅没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反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烦恼,我们的生活将被APP所包围,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智能生活方式。
二缺乏同理心。一些看似高大上的高科技智能技术,其实在很多场景下并不实用,或者说用到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就以当前比较火爆的智能水杯来说,京东上的销售价格从399元到1000多元不等,主要的功能无外乎加了传感器、电池、APP,提醒、记录喝水量而已。这样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实用,一个带刻度的普通水杯完全能够满足与解决我们的喝水需求。而所谓的提醒功能,这对于注重喝水的人群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对于不太主动喝水的人群而言,初购买的几天或许因为新鲜感而使用,但长期的面对APP发来的提醒,或许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此外,一个水杯还需要经常对其充电,还要担心是否漏水而引发电池爆炸,关键是本来就已经被辐射包围的我们还得让嘴巴每天对着辐射“亲嘴”。相反,对于国产水杯而言当前更重要的或许并不是如何智能化,而是如何能够让杯子的密封、保温有个不错的效果。这个例子反映出的就是当前很大一部分的创业者在思考产品创意的时候,并没有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用户进行思考,没有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同理心角度思考,而是进入了特殊的创业者需求角度来构思我们的产品智能化功能。所以,回归用户的同理心角度或许是智能产品走出智能化概念的一条路径。
智能硬件产业的机会
一些商家为了向用户突出“智能”的价值,在营销的过程中刻意放大了智能的特性。不论是成熟的技术,还是尝试性的技术;不论是生活中常用的功能,还是并没有实际需求的功能,都在寻找以一种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表现方式来达到营销的目的。这种行为从短期来看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销售,但从长远的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其实对用户是一种伤害。那么,面对当前智能产业的困境,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一是产业链。由于产业链技术的不完善,一方面限制了智能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则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不论是芯片、传感器、电池、通讯、显示技术,或是云平台、大数据等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着巨大的投资价值。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将会带动整个智能硬件终端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所有的这些智能硬件终端产品都离不开产业链技术的支持。